第一篇:倾尽家访千份情 踏破铁鞋也甘心
倾尽家访千份情 踏破铁鞋也甘心
寺家庄镇中学
梁丽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这句耐人寻味的话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的,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为孩子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会象外面的世界一样纷繁复杂,不可揣摩。这样的时代需要的教师,就是能进入学生内心,与学生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共同倾听,能与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不仅在学校,而且能走进学生的生活圈子,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家访就是为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这样的平台。
一、以心换心,铸就信心,让家访成为交心之旅
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这是我们班主任老师都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
去年我们班有个叫王紫飞的同学,他学习习惯很差,上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任课老师批评还总是顶嘴,总认为自己没错.我多次做工作可也只有三分钟热度,这孩子啊着实让人头疼。深思熟虑后,我先对该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了此次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报喜。我要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做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带着半信半疑神情的他与我有了约定,并答应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果然他变了: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他喜出望外,高兴极了。
当孩子欢呼着为我打开家门时,我从他眼里看到了发自心底的欣喜和兴奋。接下来的交流我避免使用“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还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爱抚和温暖,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了,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今年中考,孩子以优异的的成绩升入了鹿泉一中。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二、情系学生,爱心无边,让家访成为爱心之旅
作为老师每接一个新班集体后,不妨尽快在三至五周内完成大部分学生的家访工作,让家长接触新的老师,总结过往存在问题,交流教育方法。而自己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信息,了解学生的各种困难,使自己开展班工作能心中有数,便于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制订措施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及家长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今年我带初一,刚接班我发现有一个小男孩马永卓,矮矮的个子,沉默寡言,总是用自己那双明亮的眼睛,悄悄的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教了他两个多星期,从来没见他上课时举过手,回答过问题。下课后,他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边玩,捉小虫,玩沙子,有时自言自语,真是一个孤僻的孩子。上次周记他写了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读过之后,我那么强烈的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那么美的世界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存在,只有他一个人在尽情的享受,在尽情的玩耍,这个世界是那样宁静,那样空灵,没有喧嚣,没有吵闹。他的作文让我震撼,再这样下去,孩子会更加沉浸在个人的世界里,与外界拉大距离,这样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就这样,我踏进了他家的门。原来,他的父母在他4岁时就离了婚,他一直跟着父亲,他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平时,他就和爷爷一起生活,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造成了他独处的性格.交谈中,他爷爷的眼角一直挂着泪水,如果不是因为父母的原因,他将生活得多么幸福快乐,看到别的孩子星期
六、星期天在父母的陪伴下玩耍,他 总是在爷爷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然后躲到自己的房间偷偷的哭。这一些,全是那个爱他,想把世间所有的美好都给他,但是又无能为力的爷爷哽咽着告诉我的。作为老师的我此时此刻只有无尽的悔恨,为什么没在平日多关心他?却让如此小的他尝到这个年龄不应该受到的痛苦?就这样,与家长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听的话语,没有彼此的客套,有的只是真诚,有的只是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心愿,有的只是对孩子无尽的爱。
这一次的家访,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震撼。父母感情的好坏对一个小小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父母这种轻率的举动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回想孩子爷爷说的那些话,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引导他走出自我.让班干部多和他接触,与他成为朋友.我也对他偏爱一些.梁策是我印象颇深的一个孩子。记得还有一天晚上八点钟左右我去家访。天已经黑了,可他家还没有灯火。邻居告诉我,他放学后总是先把晚饭弄好,等他爸爸妈妈的。今天因为他妈妈在地里干活还没有回来,所以他去田间接妈妈了。当时,我被那位邻居说得眼睛里直打泪花,真后悔今天他与同学打架后,我批评得太严厉了,这样懂事的孩子,和人打架是不是另有别的原因呢?等了一会,不见人回来,我就不打算家访了,因为,今天我是为打架的事来的,这种“特访”实在是不可取的。第二天,我转述了当时家访的情景,在班里向这位同学说了对不起。我说:“梁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好,过于简单,我想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吧,首先我对我的工作方法检讨,我想梁策同学一定会向老师说明情况的。不过„„如果用打架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我想恐怕也不妥吧?梁策同学你说呢?”他站起来使劲地点点头,没说什么。我想也不用再多批评了吧。我继续说:我为我班里有这样一位孝子而感到骄傲,有孝心的人一定善良。这样的学生身上即使有缺点,老师相信他一定会改正的。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打过一次架。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而这一次感受,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我们只要付出诚心、耐心、爱心、细心、和真心,就一定会赢取他们的信任,与之和谐相处。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家访感受:
1、注意和家长交谈的称呼要得体(记准家长的姓名、年龄等),语气要随和(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
2、家访是一个人的工作,不适合多个老师参加,否则会给孩子造成集体到家告状的疑虑,有的学生觉得一些家庭隐私得不到保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3、除了要做好家访前的准备工作,特别要重视对孩子的后续关注,甚至有的孩子会反复出现问题,我们的家访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必要时应该细访、重访、特访。
4、学生有千万种,家长也有千万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A、负责任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往往会把问题看的非常的严重,心里比较紧张,认为孩子不应该犯此类错误,大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一旦得知情况,火气很大,对学生非打即骂,在教师面前严厉的训斥自己的孩子。这种独裁式的处理方法仅仅是发挥家长的威严,有利于减少学校教育的阻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攻势,在很多时候学生表面上是屈服了,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然的,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面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应该把握好通告信息的度。应该把事件讲详细,慎重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充当导火线,建议家长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B、溺爱型的家长
这种家长比较欣赏自己的孩子,对其缺点不够重视,甚至避而不见,重养轻教。在农村此类家长很多。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有爷爷、奶奶照顾,这种隔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就更深。对这种家长,班主任用词要恰当,不渲染不回避,多举事实不做评价,并且要人证物证都有,防止学生家长“翻供”。另外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有孤军作战的思想准备,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尽量不要惊动家长,形成处理结果后再告之。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家长顺利接受结果的前提,日常的交流与信任是老师与家长合作的基础。
我们与此类家长接触时要慎重。对于家长的认同不可强求,赢得几分是几分。若过于激进,就会把家长推倒学生那边,这样一来,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引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C、漠不关心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或工作繁忙,或家庭情况特殊,对孩子的教育很不重视。这是最不合格的一类。
有的到学校后对老师的述说很不耐烦,甚至会严厉的责问:我的孩子送到学校,你们作为老师有责任帮我教育好,为什么还要来找我呢?对这种家长,就应该把握好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讲话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不可拖泥带水。要多介绍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事件的负面影响。
3、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校沟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有的学校流行“电子家访”,老师向家长公布电子邮箱或QQ号码,方便家长与老师在网上沟通;或者开通校讯通,家长也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孩子在校的讯息;电话家访方便快捷;一些无法当面沟通的事老师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娓娓道来„„我们的教育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作为班主任的我经验和能力还亟【jí】待提高,今后我还将继续在教育的路上摸索,用爱来播洒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