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1:1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第一篇:《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主要内容。(2)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课题:

《桂林山水》

三、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本文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授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大胆质疑、自学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将诗情画意音韵相融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新课。(显示两首诗,)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 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

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2.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

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 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 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

可是这么美丽的桂林却被污染了,谁来帮帮它?(点击)

四、作业设计:

1、写一写你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观察一处景物写一段话,用上课文中的优美的词句。

五、板书设计:

第二篇:《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其爱美的情趣。

2.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了解分号的用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 11 个生字,会认 8 个生字,联系课文理解“荡漾、玩赏、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等词语。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西最美的风景是什么吗???对!桂林山水(板书)。那么,谁去过桂林欣赏过这一美景,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么? 学生自由描述。

教师附和:是啊,大自然的美比人工雕琢的美更让人感到神奇。(听你这么一说我真想快点去看看呢。)咱们没去过也不遗憾,来,现在我们就随着作者到桂林去游山玩水,好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教师:我们快来读书吧,看看作者陈淼是运用怎样的语言让桂林山水跃然纸上的。这一遍读书,请同学们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尤其要注意生字的读音,没读好的地方可以反复练一练。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一些较难读好的四字词要特别注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连绵不断。3.指名读通课文。

三、整体感知,领略美感 1.教师:同学们读得多认真呀!大家预习时读课文了吧,现在又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表见解。)

2.教师小结:看来,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美。(板书:美)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要充分领略桂林山水的美,这还远远不够。下面我们该怎样读书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提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我们可以抓住重点的词句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我们可以欣赏作者的表达手法…… 这就叫做“品味语言”。

四、精读第二段,品味语言

1.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段课文,这一遍读书,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地一边读,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看能不能在脑海里再现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

你仿佛看到什么了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又看到了非常平静的西湖的水。

教师则教学:这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水平如镜)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个词含有什么表达手法呢?(比喻)指导读词。

教师:“波澜壮阔”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声势浩大呀!大家再听我说一句话:“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群众运动波澜壮阔。”和刚才的意思一样吗?看来,理解词语要联系句子才行,有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完全不同了。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若答:当我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时,我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也看不到它在流动;仿佛看见漓江的水清澈见底,江底的沙石都清晰可见;仿佛看见漓江的水非常的绿……

教师则教学:同学们都根据文中的词句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品味语言的好方法。2.比较句子。

看看,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看配乐课件,教师旁白:这就是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美吗?那么,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吧(估计多数学生会读第二句)。老师也是一读这一段就喜欢上了这一句,它好在哪里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来比较一下??(出示一句就请同学读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得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多绿啊,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哪一句用在这里比较好?好在哪里?(第三句好,它是用排比的句式表达的。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它不仅用上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同时还用上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使我们一读就仿佛身临其境了……)3.指导朗读。

漓江的水美,作者写得也美,还得靠我们读得美呀。谁再来读?(教师指名读,教师先指导读好第一句。)

这里的“真”是“真假”的“真”么???“多么”在这里是感叹、赞美的语气,该怎么读?大家都练练。

“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读。“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江水的静谧。”“同学们的朗读虽然不一样,但都是在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感情啊!”一起读。这一句我们一起读得多好呀!下面两个分句,老师不指导了,相信大家能读好,练一练吧。

教师再一次指名朗读。

教师范读:大家都读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想读了??(画面出示,教师范读。)大家觉得美吧!那么就练一练。(学生再自由读,又指名读。)4.背诵课文。

现在,我们这些游客已经来到了漓江边,坐在了竹筏小舟上,就等着导游来跟我们讲解了,谁来当导游?要当好导游,当然不能拿着稿子,请你准备准备,记一记导游词。(点名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结:读到这里,你明白了这样的水是什么样的水了吗???静、清、绿。(板书)

五、课堂小结,练写生字

1.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漓江的水美,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桂林的山。2.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对笔画较多、字形结构复杂的生字,如,“澜、瑕”等要让学生在看清字形的基础上认真书写。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2.朗读全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去观赏了漓江的水,它是那样的……(集体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游览桂林的山。

二、精读第三段,品味语言

1.过渡语:我们刚才通过读书,通过想象,通过品味与比较,充分领略了漓江水的美。那么,“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去发现吧!(学生自主读书。)

2.通过读书,你发现了些什么呢?(如“我发现这一段和上一段的结构一模一样。”“我发现这一段中的表达手法也是用了比喻和排比。”“我发现……”)同学们,你们数一数,这一段里面有多少打比方的句子呢?(5 个。)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正是用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打比方来描写事物,才使我们读起来格外亲切、好懂。值得我们好好的学习。3.指导朗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吧。(通过画面理解一些重点词,如学生汇报期间,老师自然简笔勾勒“危峰兀立”,再如请大家看看“奇峰罗列”“翠绿的屏障”“怪石嶙峋”的画面。不必花太多时间去解释词语。)老师和学生一起配乐朗读,背诵。

4.小结:谁能总结一下桂林山的特点呢???奇、秀、险。(板书)5.仿照课文,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第四段,品味语言

过渡语:单看漓江的水,美;单看桂林的山,也美;可当它们共同构成一幅山水相依的图画时,那才是美不胜收啊!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课文。1.联系全文想象一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中有些什么景物?(有山、有水、有迷蒙的云雾、有绿树红花、有竹筏小舟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桂林的山和水本来就很美,加上了云雾会怎样?加上了绿树红花怎么样?加上了竹筏小舟呢?有了人会怎样?(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有了人就有了生气;有了人就使山水充满了情趣;人寄情于山水之间,得到了美的享受,而山水美景也会因人的欣赏而生气勃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融合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谁来声情并茂地为这美景配上画外音?(配上图像、音乐。)

四、回应第一自然段

所以,我们一起思考??“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天下第一”的美景更因为有了人们去欣赏它,它才能得以闻名于中外啊!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同学们,你们对这个板书满意吗?还应加点什么呢?(“甲天下”)对,同学们真聪明,这才是全文的“文眼”呀!

2.这篇课文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回答(“总??分??总”),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谁能把课题扩充为一句表示赞叹的话?(“啊,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爱桂林山水!”“我想看桂林山水!”等。)3.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背诵课文。

2.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抄下来。3.拓展阅读《浓碧》。

七、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甲天下

第三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达标教学: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

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

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生齐诵。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 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家陈淼先生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结合多种写作方法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语

言诗化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赏析,了解桂林山水美的特点,并学习作者为了突出山水美所采用的多种写作手法,同时感受这座桂花飘香的城市山水相依、和谐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学生全情融入课文描述的美景中,必将心旷神怡,从而感悟到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整体。

第四篇:公开课《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主要内容。(2)标出自然段。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课题:

《桂林山水》

三、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本文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授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大胆质疑、自学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将诗情画意音韵相融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 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师:大海什么样?预 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师:(指泰山画面)泰山 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 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师:我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生齐诵。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 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文章,作家陈淼先生紧扣 桂林山水的特点,结合多种写作方法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语言诗化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与赏析,了解桂林山水美的特点,并学习作者为了突出山水美所采用的多种写作手法,同时感受这座桂花飘香的城市山水相依、和谐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学生全情融入课文描述的美景中,必将心旷神怡,从而感悟到人与自然也是和谐共存的整体。

第五篇:《桂林山水》教案设计范文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作者按照总分总的顺序,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和赞美之情。本文同时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壮丽河山教育不可多得的精彩文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文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授课中,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并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大胆质疑、自学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将诗情画意音韵相融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导入新课。(播放画面1桂林山水图,)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师:同学们,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你眼前的美景吗?多生展示。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吗?生。师: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陈淼先生的作品《桂林山水》。师板书《桂林山水》,请生齐读。

2、师:(播放画面2词语荟萃。)师: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开火车读词语,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生读,可随机正音。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师;字词读准确了,才能把课文读流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并思考:你能不能用文中的话,一语道出陈淼先生去桂林游玩的理由?预设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2、总结段意。(师播放画面3)师:请问,这个“甲”是什么意思?预设生:第一。师:显而易见,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地位。师板书“甲天下”。师指名读文。

3.师:同学们思考,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预设生:总起。师: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岂有不游之理?出发前老师还有个问题,你能否把“观赏”换个词,而句子的意思不变?预设生:欣赏。师:观赏仅限于看,我们可不能说我在观赏音乐,应该说……预设生:欣赏音乐。

4.师:好,出发,我们现在就去欣赏桂林的山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读文。师:那么谁来做我们的导游,读读第2自然段?生读。师:指名。请你来说说,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什么?预设生:漓江水的特点。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板书静、清、绿。

2、对比-不同。师:(播放画面4并读文。)同学们,老师不大明白,我们是来赏游桂林的,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大海和西湖?生。师:那么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点击超链接。)师:大海什么样?预设生:波澜壮阔;师:西湖什么样?预设生:水平如镜。师:那么,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预设生:静、清、绿。师:现在明白了吗?大海有大海的气势,西湖有西湖的妩媚,各具美感。作者就是想通过对比这三种景观的不同特色,来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点击画面,出现“对比”。)

3、漓江水特点分析。师:(播放画面5。)作者是怎么样描写漓江水的静的?生读。师:静到如此地步,令你想到什么?生。师:请读一读关于描写漓江水清的句子。指生读。师:请问,清得你还能在水中看到什么?

预设生:小鱼、浮萍。师:描写漓江水最后一个特点的句子谁来读?生读。师:你认为绿得还像什么?生。师:对于这句话的描写,细心的同学发现没有,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预设生:排比和比喻。师:读排比句应由弱到强,读出它递进的语势,谁再来展示读?生读。师:漓江水这么美,我们不由赞叹起来,应该怎么读?(变陈述为感叹)预设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师:面对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的水,你最想做什么?预设生:歌唱、洗脸等。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师:下面请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方式,自学第3自然段的内容。稍后请你汇报学习成果,可以组内同学互助,生自学,师巡视。

2、自学展示。师:指名读,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师适时板书:桂林山奇、秀、险。

3、桂林山特点分析。师:同学们在自学中硕果累累,值得表扬。(播放画面6)谁来读文?生读。师:这一段中,作者继续采用什么方法写桂林山的与众不同?预设生:对比。(师点击超链接)师:(指泰山画面)泰山有什么特点?预设生:峰峦雄伟。师:(指香山画面)香山呢?预设生:红叶似火。师:那么相比之下,桂林山则是?预设生:奇、秀、险。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师:(播放画面7)想亲身体验桂林的山有多奇,有多秀,有多险吗?生:想。师:请看!(播放画面8)生齐读。好,我们先来见识一下桂林山的奇---(师点击超链接-老人山、巨象山和骆驼山。)除了这三座山峰作者没有再一一举例,而用两个词语表明桂林的山不但数量多,而且形态各异,是哪两个词?预设:生: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我们再来欣赏桂林山的秀---(师点击超链接-屏障、竹笋。)像屏障的山峰有什么特点?预设生:翠绿。师:竹笋呢?预设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师:明丽也就是?预设生:艳丽。师:我们最后来感受一下桂林山的险。(师点击超链接-危峰兀立。)危峰兀立什么样?生。师:怪石嶙峋呢?生。师:面对桂林山,我们无法不惊叹---预设师生齐:桂林的山真奇呀!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注意“啊”的变音。)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融文入画,由画及诗。师:(播放画面9)风景美吗?生。由画及文,你想到课文中哪一段落的描写?生读文。师指导:你陶醉了吗?这么美的山水没令你陶醉吗?哪位自觉已经陶醉了,好,请你读!生再读。师:有山无水则失灵气,有水无山则少刚毅,山水相依,才相映成趣。思考,最后一小节作者除了山水还写了哪些景物?预设生: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作者从空中到山间到江上,简单几笔勾勒出桂林山水图,请问:是图画吗?预设生:是连续不断的画卷。师:是啊,图画局限的,而从桂林市到阳朔县全程83公里,沿途处处皆景,恍若仙境。泛舟江上,作者诗兴大发,不由吟道---预设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板书:画中游。

2、总结写作方法。师:(播放画面10)那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吗?生说。师:最后,文章以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了全文,这与首句的“人们说”---预设生:遥相呼应。师:(播放画面11)纵观全文,同学们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预设生: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而2、3自然段则分述桂林山和水,第4自然段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师:这种写作方法就叫---预设生:总-分-总的写法。师:我们在以后的作

文中也要尝试运用这种“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条理更加清楚。同时别忘了,还要学习作者细心观察,采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写法。

三、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美吗?生答。师:桂林山水甲天下,祖国山河多壮丽!慨叹之余,我们不由赞叹陈淼先生的文笔更美!让我们伴着音乐,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尝试着背诵全文,好吗?生齐诵。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赏读贺敬之的《 桂林山水歌》。

2、收集桂林景观—两洞的资料。

五、板书设计:

下载《桂林山水》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桂林山水》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1.认知目标: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漓江 无瑕 翡翠 峰峦雄伟 屏障 竹筏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连绵不断2.情感目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设计

    说明:本教案是结合着《桂林山水》教学课件而设计的,有下划线的文字是课件演示或板书内容,斜体字是对图片的文字说明。一、导入课文,学习首节。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桂林山水》是一篇记写桂林优美风光的经典之作。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合集5篇)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2)标出自然段......

    《桂林山水》探究型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探究型教案设计 竹基镇中心学校陈家孝 [情境] 《桂林山水》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起、后分......

    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第3课

    桂林山水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检查,巩固字词。学习第四段。 2列出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提纲,按提纲背诵课文。 3完成作业 (二)教学过程 1用看拼音写词语的方法写词语。观......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大全五篇)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文章主要内容。 (2)标出自然段......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共五篇)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似”“卷”能正确读写“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