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1:4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一、高中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联系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城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未来总是由今天的少年去开创的。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所以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十分重要。

地理学科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是地理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以教材为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融入

地理知识涉及的内容广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地理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中的范围广、内容丰富,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也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灾害意识、责任与义务意识等内容。有些很明显,有些则隐藏在教材中,需深入挖掘,合理处理教材,才能做到地理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完美融合。案例:在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论”里的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可以将国情教育和爱国教育相融合。

(1)我国领土面积广大,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不同的水热组合,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的多样性。但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2)我国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和可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有的水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大型水电站固然发电能力大,但投资大、工期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

(3)我国的煤炭资源不仅储量丰富、分布面广,而且品种齐全、质量较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增长很快,但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和消费量的增长。尤其是石油,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已有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味了石油净进口国,而且石油进口已超过总消费量的40%,达到了国际警戒线。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前景很大。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我国从纬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位置来看,主要处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具有比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但目前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规模还比较小,今后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4)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居世界第四,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仅鱼类就有2万多种,还有各种藻类、蟹类、贝类等其他水产,渔场面积居世界之首,被列为海洋生物资源最富有国之一。此外,我国是世界上海盐产量最多的国家。但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海洋环境污染、围垦、水利开发、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以及养殖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海洋水产减产,甚至一些珍稀海洋生物濒临灭绝。因此,必须实施休渔、禁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

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通过此部分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既以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众多而自豪,又要看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能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等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海洋矿产资源等可观的开发前景,不盲目自大,也不失去动力和信心,发愤图强,学习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推广节能设施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体现在教材中,还可以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比如创设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关注历史时事等来优化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提升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延伸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成都市华阳中学

周长蓉

在地理教学中,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我相信当代中国青少年能够担当起复兴中国的历史重任,用拼搏和努力去实现中国梦!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从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出发,着重探讨了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有效地融入高中地理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效渗透

教育的影响不在当代,却深远地影响国家民族的未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高中地理教学尽管不是思想政治课,但也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内容,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大使命,更有着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的沃土。如何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课堂渗透的有效途径,既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对广大地理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

一、在新的地理课标中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施有效渗透的基础。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目标包括“掌握人类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会科学的地理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1]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个三维目标中,知识是基础,过程和方法是能力,而最高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身上的内化。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应局限于爱家乡、爱祖国的简单认知,而应该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在地理课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将正确的“人地关系”、“全球意识”、“国际理解”等思想内化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中。

以“人口迁移”一课为例,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的要求是:“通过对我国国情的学习,理解提高人口素质,科教兴国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劳务迁移、智力迁移的利弊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通过对我国农民工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 [2]。显而易见,这些育人目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富强”、“文明”、“和谐”、“平等”、“友善”等观念的具体体现,科学的人口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统一的。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是实施有效渗透的关键。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在人本、和谐、幸福、持续等很多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高度吻合,有效渗透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分析、深刻领会地理素材背后的德育内涵,把地理课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地理课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

(一)爱国主义素材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教材以系统地理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地球环境及人地关系,尽管它不像初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一样有大量直接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其暗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同样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第一篇“地球与宇宙”的教学中,可以挖掘的素材就包括“农历历法”、“二十四节气”、“探月工程”、“神舟飞船”等众多我国从古至今巨大的天文成就。在第二篇“岩石与地貌”的教学中,我国丰富多样的地貌类型、徐霞客对喀斯特地貌的深入研究、中国人民对各种地貌类型的利用与改造等等,也都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最佳素材。

(二)国情教育

了解我国国情,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起点,地理学科在这一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对我国的气候资源、水资源、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国情都有明确而清晰的论述,是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例如在“水资源”与“人口”的教学中,既要为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而感到自豪,也要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有限而担忧,从而树立学生的节约意识;在“产业区位与分布”的教学中,既要学习我国改革开放 取得巨大成就,又要培养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三)国际合作与法制意识

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中国只有不断增强开放精神,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才能在合作中增强竞争能力,最终实现“中国梦”。高中地理教学可以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了解体会国际合作重要性与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合作必要性的同时,积极宣传“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例如,在专题15“海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领海”、“专属经济区”、“公海”等概念的学习,介绍“国际海洋法公约”,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与“法制”的观念;在专题24“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公正”的观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而有效的渗透。

(四)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正确的人地观既是地理课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既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出发点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归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化为生活目标和行为准则。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它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理想信念,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从环境、资源、人口等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入手,突出反映人地关系的基本规律。例如在进行专题25“城市化”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体会较深的交通、住房、就业、环境等方面入手,分析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创新教育手段是实施有效渗透的保障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德育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时可以看到教师以讲述知识点为主的授课方式,在知识点讲解完后,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一内容总结一下,就算完成了渗透任务。如果认为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里课堂上的有效渗透,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德育教育是表面化,形式化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更谈不上情感的体验了。

要有效地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首先离不开具有生动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说起,选择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实际的内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前文中提到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学习,可以联系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三沙建市等热点问题;“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可以联系日本和欧盟制定苛刻的绿色壁垒和安全壁垒限制我国大葱和玩具进口等时事内容;“城市化”的教学可以联系学校附近正在进行的居民动迁和旧区改造等等。其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强调学生的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精心设计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培养良好的态度和情感,最终内化为行为的指南。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讨论、辩论、演讲、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教育效果。

总之,高中地理课堂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任,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材,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主动地深挖其内涵,融合其精髓,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P43 [2] 《地理教学参考资料》,中华地图学社,2008年2月,P2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高考改变命运依然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高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本文仅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浅谈个人见解。

一、从国家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制度层面。我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还是生态文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就是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所以,树立高中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视。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是党的十八大要求。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渗透其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将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二、从社会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集体层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带领人民实现自由、民主、平等写到自己的旗帜上,并为之而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把这些目标写到社会主义旗帜上,使之成为激励人们发愤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越来越强,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是适应广大人民群众这种新期待、新要求,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把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等理念深入扎实地体现到党的各项理论和实践之中。由此可以看出,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集中价值体?F,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关注这一思想。

三、从个人层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位一体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加强对全体公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面对当前社会经济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样化的趋势,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如何形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如何把公民价值观、道德观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宣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基本层次是有机联系、内在统一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它体现的是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发展要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属性,它体现的是我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价值趋向和整体目标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全体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

上述三个层次的核心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集中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体现了国家目标、社会导向和个人行为准则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四篇: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在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想人生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性格,不是成功而是价值,不是你认识了多少人,而是你离开人世之时,有多少人认识了你!那么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呢?我认为是这样的,站在时代的前沿,有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对社会承担责任的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三个层次精辟的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即是: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是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取向,我们作为高校教师,毫无疑问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教师素质是关键。教师不仅要献身教育,而且必须正确、自觉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教师还要注重渗透教育,以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及良好的心里素质去塑造新一代青年的人格。教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为人处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更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只有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里磁力,才会吸引他们自觉地去接受影响。

我是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组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非常重视创新,实验教学关键

是创新实验设计理念。实验创新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设计巧妙,科学合理,构思新颖,趣味性强,即能演示实验原理,又不为课本中已有实验的重复或简单再现,还有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例如:开发微型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利用微型实验仪器使课堂人人动手做实验成为了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进行实验并容易观察实验现象,改变了过去的“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满足学生希望做实验的愿望,使学生有过去被动“等待”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变为“主动”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果,节约了时间和实验材料,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观察和思维的交融中产生创造的火花。“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最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育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学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发现自我的过程。”教育的本质不是分数,不是成绩,更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对,而是唤醒。唤醒学生心目中的真、善、美,唤醒学生向前进的动力,唤醒学生完善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前行,教师也在前行,或许在这一路上,有很多很多美丽的风景,走近了学生,也就走近了他们,唤醒了学生,也就唤醒了自己的心。

作为教育界的一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本职工作做起,从具体工作入手,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不断提升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的修养,为教育作出一份贡献!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东街小学 杨丽萍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第二部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分3条专门作了重要阐述并提出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概括为24字,分为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认为,中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更加重视语文学科和更好地学好语文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中,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抓好语文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语文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贯彻和落实的情况怎么样,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教学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一、培育学生爱国意识,是语文教学追求目标之灵魂。什么叫爱国?简单解释为热爱祖国,即对祖国有深厚感情。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什么叫语文?语文简称语言文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也作过解释,他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众所周知,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语文作为认知汉字和传递、表达、理解汉语、汉文化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自觉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自己肩负的一项神圣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时刻牢记新课标要求,紧扣语文教学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多角度、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比如通过讲授汉语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汉字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了解当下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学习汉语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进而使学生明白汉字和汉语的重要地位,明白祖国语言的优秀,产生对汉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本学期通过讲授《一面五星红旗》、《詹天佑》、《怀念母亲》、《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华少年》、《彩色的翅膀》、《索溪峪的“野”》等描绘祖国史上杰出人物英雄业绩和如画自然风景、反映历重大科学成就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远大的学习信念,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从而使他们树立报国之志,并将爱国热忱转化为爱国行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履职尽责敬业躬耕,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什么叫敬业?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二条对爱岗和敬业作了明确规定,即“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差生。不得敷衍塞责。”这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千百年来教师职业精神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敬业是一种精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假如没有这种可贵的敬业精神,便无法安于教育工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历史重任也很难担当。要做到敬业,一要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教育是百年大计、立国之本,教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为此,要对自己投身教师职业感到无上光荣,要把教育兴国视为己任,主动将国家教育事业的兴旺与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淡泊名利,对工作兢兢业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二要潜心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注意发现实际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不断探索新世纪、新时代的教学规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主观学习意识。三要关爱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要实施信心教育,利用各种时机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他们多褒扬、多鼓励,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深化养成教育,通过严格执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监督学生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纪律、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等;要突出自主发展教育,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有自主品牌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活力;要注重加强学生感恩教育,通过开展“知恩于心,感恩于行”主题教育,激发学生的进取动力。另外,通过教学和教师示范,让敬业从小在学生思想中深深扎根,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不仅能反映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成就事业,而且会感染和引领团队和社会风气。

三、做好学生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什么叫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两个字分开解释:“诚”即诚实、真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欺人;“信”即守信,一言一行遵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兑现。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以来看重诚信。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行者行不果。”顾炎武说:“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俗语也都是讲“诚信”。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一个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的人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失去别人的信任。相反,守信的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会使人产生敬意。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面对不良社会环境与道德氛围对一些学生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冲击,致使诚信缺失。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认清诚信教育在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始终将诚信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管理,担起诚信教育的重任。通过课文《钓鱼的启示》等,把诚信教育渗透在教育工作中。在诚信教育工作中注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丰富诚信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通过收集诚信格言,遴选诚信誓词,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级研讨会、辩论会和演讲、歌咏比赛等活动,设立无人监督“诚信考场”、“诚信阅览室”等诚信场所,提升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四、培养学生友善意识,是教育教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何为友善?简单解释为人与人之间亲近和睦、友好和善。友善是拉近人的距离、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很多圣贤之士都非常重视友善教育。孔子从研究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并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即“性相近,习相远”。一直以来,国家对加强公民友善意识培育问题十分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友善”与其他11个价值观一道列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等也都对“友善”作了明确和强调。开展友善教育,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本学期我将通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实施友善教育,在教室张贴教人为善、催人奋进的宣传画,开展“爱心天使”和“善心大使”评选活动,在黑板报开设“校园德育新闻”或“友善教育新闻”专栏等,使学生耳濡目染置身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学会换位思考,用学生的心理来理解学生,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统一;善于捕捉闪光点,抓住学生向上向善的心理,多为学生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三是要开展一些有益的互动教育。积极开展优秀生结对帮扶后进生、“建设友善校园”、“友善在我身边”活动,关心困难学生及家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校园爱心捐助慈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精诚合作、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的良好品德。

综上,语文作为认识、研究和传播汉语及汉文化的一门学科,终极目的是让国人认知汉字,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探索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促使公民自觉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之所在。所以,我会一直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例应用(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身体力行 示范引领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段存伟 内容提要: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良好素养。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学 国民教育......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英语中的应用 姓名: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

    在奉献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奉献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鹤壁市外国语中学辛晓哲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辛晓哲,199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200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委员会,现任鹤壁民盟二中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四川省邻水县九龙镇中 唐运东 邮编:6385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慨括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所达到的具体要求或明确标准,对于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数学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特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现在结合在小学课堂教学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襄阳市二十七中学杨冬玲 一、以教师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影响学生。 《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一个老师后才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叫吴同俊,2011年3月份选派到光明村任第一书记,在农村工作已经一年多,今天我就结合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