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是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学会唱歌、听赏、演奏、表演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等。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现状分析(一)优势
1.根据近年来随访、听课记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总体印象:教学效果优良的课和合格的课占总数的95%,从教学整体情况看,是合格的。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都能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纬度整体考虑目标的设计与实现,符合教材单元要求。教师整体水平普遍提高。
2.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教学信息量大,审美感观上,视觉刺激较强。运用网络,联系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到更高的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实践。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音乐的范围就有多大。充分利用广阔的音乐环境,凭借网络创设音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音乐欣赏音乐。3.创作与活动走进了音乐课堂。根据教学主题发散出去的创作与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师生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生动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生动地表现了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身上蕴涵着的创造力和表演才能。注重学生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通过体验创作过程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教室里上演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不仅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的改善,对培养学生互助性、社会性情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同学之间的友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了解,接受,信任,鼓励和帮助,学生的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培养和释放。
5.音乐的综合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
(1)培养想象力:在教学中设计的个性化选择,扮演音乐家、音乐竞赛;
(2)培养感受力:将律动教学引入课的开始部分使学生在一种音乐的情景中欢快地开始,既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符合音乐教学的特点,例如:舞蹈、律动及朗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了综合能力的培养。(3)情感的培养:通过经典作品以及受学生喜爱的励志歌曲、流行歌曲的欣赏、演唱,陶冶性情,培养了学生开朗活泼,积极健康的心理。
(二)存在问题
1.教师在对教材的钻研和音乐情感内涵的挖掘还不够,不善于利用音乐作品的内涵升华学生的思想精神境界;对艺术体验与实践要求方面缺乏足够的关注;在音乐基本技能、音乐人文与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方面,还不够紧密;音乐知识拓展方面尚嫌不足,有时缺乏音乐性和艺术性;在对音乐情景、欣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教师还缺乏深入、全面的归纳与提炼。
2.教师音乐教学基本功缺乏。教师不能充分地利用自身的伴奏,范唱,形体表演启发学生审美,以至于有的音乐课音乐性不强,学生没有在教师示范下的活动,因此学生的情绪体验十分苍白。
3.学生活动留于一般,缺乏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现。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缺乏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品味、模仿、表现、创造音乐的方法。例如,有些音乐、艺术作品,需要反复的聆听、观察,通过教师引导,促使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蕴涵的审美意蕴、体验艺术的表现形式,并逐步获得艺术的感受提高鉴赏力和创造力。
4.教师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在教学资源与知识点的结合上把握不够,没有深入地、多角度地挖掘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在联系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比较牵强生硬,有的在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顾及不够。因此教师在利用资源的适切性和有效性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5.教学缺乏审美感。尽管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运用多媒体,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节奏平缓,缺乏起伏变化,有的过多的使用媒体,使音乐教学缺少了生动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6.抛开音乐讲人文,是教师常犯的问题。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还并不真正理解音乐人文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殊不知,音乐、艺术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审美,对音乐人文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人群(音乐人)的生活、学习、思考、创造、奋斗、追求的心理路程,体验作品蕴含的人文思想,感悟作者生活的时代、创作的背景,探寻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价值与贡献,学会在音乐欣赏中思索、联想,让学生透过心理去审美,才是音乐教学追求的境界。
7.教师取代学生思考和发言,也是常有的现象。尽管教师们一致认为,传统的一言堂不可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脱离不了传统的羁绊。当代教育实践的研究认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发言次数比例应大于5:1,教师的发言着重发挥引导和梳理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而不要让学生对着教师讲。如果教师的发言过多,学生就会有选择地说出某些观点去迎合老师,这样就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8.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感染力缺乏,例如:对课堂发生的音准问题不予理睬:过多使用激励语言,在评价上不够注意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教学节奏的把握不够明快;
面对突发事件和已经意识到的教学问题,缺乏机智的应变和反应能力。
二、实施意见
1.重视课堂音乐教学。
虽然音乐教学的功能定位十分明确,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别,因为音乐学科与升学无关,认为可有可无的不在少数。因此对音乐课评价的角度也呈现出多种不同。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重视课堂音乐教学,让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2.学习新课程标准。
把握课程改革的新导向。以课程化、专业化要求组织好教研工作。在教研工作中要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教材把握、教学设计、备课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悉心的指导。3.提高专业教学技能。
在教学中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让“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并积极加以贯彻。指导教师不间断地练习基本功,加强专业培训,注意综合素质的提高。4.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5.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执教同一课时,教师可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6.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①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②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③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7.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8.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9.在教学设备的管理上,要检查督促,使教学用具及学具尽快落实到位;音乐室要宽敞明亮,教室布置要高雅,有文化品位,保证学生的音乐活动能积极健康地充分开展;各校将现有音乐教学音响资料交由音乐教师使用和保管,以确保教学使用方便;音乐课的音响资料每年应添置和更新一些优秀的新近创作和获奖的音乐、舞蹈、器乐作品。10.设备问题:新教材有器乐教学,但我区器乐进课堂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教具损坏不修,有的学校音响资料不齐,钢琴走音,不及时调音,都将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目前仍然有个别学校专用音乐教室空间狭小或无教室;音乐专用设备放置仓库数年不用于教学;为音乐教学购置的音响资料,在使用申领上,手续相当麻烦,有些设备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总之,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艺术教育自身的独特功能,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篇: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大竹县胜利街小学 伍美燕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性教学”成了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热门课题,是各门学科课堂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当然音乐学科也不例外。在面对小学音乐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学方式单
一、效益低等问题,我展开了思考,通过思考和研究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音乐。
一堂课要上的让学生热爱并且感兴趣,教师就要创造一种吸引力,来点燃学生的智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聪明和才智,从中获得认识的成功和喜悦。其实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就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情感的体验,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比如:在上苏少版第五单元欢乐谷《小朋友的家》这一课,课前用几张卡通的人物、卡通的动物(如: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等)来将教室布置成一座“迪士尼乐园”,让学生通过要学歌曲中的节奏作为钥匙打开大门。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在体验快乐的同时,把歌曲中的节奏也学会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用”爱“和”师德””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关系,让学生热爱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老师和学生形成融洽的关系,学生就更加愿意和教师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的“爱心”“师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有热爱学生的心,要注意师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教师形象。其次建立“爱”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环节中爱每一个孩子,爱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在遇到不正确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应和蔼可亲的采用引导的策略鼓励他们走向正确的轨道。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这样才能是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你,喜欢你的课。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也就有了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合作和自主学习音乐的成就感 新课程的实施,合作学习成为一种音乐学习方式,受到许多音乐教师的青睐。然而由于小组合作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由性,教师如果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够深入,理解不够透彻,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以下就是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收集资料。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前布置学习任务时,应向学生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为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的内心需要,并参与交流讨论做好准备,在小组学习之前让学生自学有关内容或查找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扩大信息和思维的容量。
教例:在学习歌曲相关民族音乐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本民族的资料,并通过课前预习,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历史、音乐文化,学唱一首本民族歌曲或者学一段本民族的舞蹈。教师给予引导和帮助,收集资料的方法:回家向家长请教,可到图书馆或音像资料店、网上寻找等,还可以小组合作寻找、共享资源。课上同学们都充分利用自己或小组获得的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表演等活动。[分析] 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课上学生便能较自觉地投入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知识量增加,同时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也增强,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的有效学习
余文森教授曾说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感受,新观点都是丰富音乐学习共同体的宝贵资源,音乐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并及时将学生的创见转化为其他同学共享的音乐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的进行。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争取为我们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第三篇: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音乐课堂教学应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等方面考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对有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1.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2.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的考量标准: 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即学习速度的快慢;学习效果(产出):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即学习收获,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二、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构建
1、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
前苏联着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我们教学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即将达到或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的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我们的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我们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他们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各不相同,“最近发展区”和“层次需要”也是不同的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具体化、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跳一跳,够的到”,我国传统教学中也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学生也只有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具体的、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才能认定目标,集中注意力,进行有的放矢的、切实有效的学习,才能避免学习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能否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是保证课堂教学有 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实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并从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出发„„,因此我们要树立音乐课程兴趣化,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要科学的使用或“再度开发”,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精选和整合,根据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和利用好当地课程资源,开设学生喜闻乐见和感兴趣的教材。切实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
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3、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
(1)灵活处理音乐教学中“预设”与“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即精心进行“预设”,但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动态生成具有复杂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来指导我们理智的处理预设,教学不应该是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完全执行过程,而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它应该基于预设,又要突破预设的樊笼,不拘于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精心的“预设”,又有智慧的“生成”。(2)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最优化。
课改专家特别强调和呼吁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实质也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的含义。就一堂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表现为课堂教学纵向上是多样化的,即在一堂课上,教学可能会使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讲授、探究、讨论、操作等。就不同的课而言,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表现为不同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多样化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机会。(3)系统的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我们要经常静心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如果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如果我们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灵感,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就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才能真正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仅对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教师感受到学生对自己尊重。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可见,有效教学必需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教师如能在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的基础上,予以情感投入,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情感相接近或相容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与学生和谐共振的情感基调,那么,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水到渠成,也势必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5、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
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它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它提倡注重质性取向、有利于促进发展的评价方式,不仅注意结果而且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注意定量评价,而且重视定性评价;不仅注意绝对性评价,而且重视相对性评价。
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和评价目的的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减少 厌学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在如今中、小学的教育现状下,如果要让学生花过多的精力来学好音乐课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何使音乐教育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如何把主要精力用在音乐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提高音乐教师的个人素养,紧紧抓住课堂40分钟,做到“低负高效”,发挥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性,促进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但学生由于受遗传及先天素质影响,个体差异很大,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活动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
一、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认真备好每堂课。
系统了解中、小学阶段的教材,明确每册教材最终要实现的学生在音乐的态度与情感,知识与技能,每一课在每一册中的地位与作用。音乐是人类最具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情感性也是音乐的一个基本品质,明确新课程标准下,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并全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书籍、报刊上介绍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更要得法。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所以教师的自我创新和教学创新是培养落实“低负高效”的关键。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发展可能,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与老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创新的场所。音乐教学要根据音乐是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的特点,教学形式更要用艺术化的手法创设音乐学习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为音乐教师在范唱、范奏中准确地表达,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方法和形式的设计中,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三、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落实。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都非常重视实践对音乐的实践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课堂练习是落实“低负高效”的一种手段,一般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大多在课堂中进行,音乐课中的体验、模仿、探究等一般都在课堂中进行,所以音乐课的练习要求显得尤为重要。若要求提得高,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将导致教学失败,若要求太笼统,又会使学生顾此失彼。
现代课程评价已从仅仅静态地评价教学结果转向动态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注意两者的统一。“每一次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是教师灵活机智的再创造,应当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具有原创性和不可重复性。”怎样使课堂真正做到既低负又高效,我们更需加强学习,在教学的实践中体现课程的改革,转变我们的观念。
第四篇: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
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二、良好情境的创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第五篇: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经验总结)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相关知识内容,它的主旨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因此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多高,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品德,他可能不会造福社会,相反还有可能危害社会。思想品德课程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文化教育中的根本。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且非常重要的课题。为此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正视思想品德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并不是单单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包括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水平及综合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载体、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保障,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成功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重要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教学呢?根据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教学方法上
1、让学生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经历了这几位老师的课后,心中似乎有了一些答案。要避免在课堂中盲目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吃透教材,对教材的理解要对整个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整体的把握,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任何事情只有明确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在组织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求,在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在那段时间里,他要做的是什么,这里要提醒学生明确组内分工,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把握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的这个过程之后,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学生才有话可说,有东西可交流;对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态过程适当加以点评,最好多多赞美,杜绝打击讥笑或者奚落。
2、教师角色转换到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是引路人,是领头羊。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在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积极地合作学习;在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开放地自主学习;在教师精心准备出色的主持下,学生能尽情扮演各自的角色,使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相反,满堂灌或者填鸭式教学,往往适得其反,老师口若悬河,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独角戏往往属于孤芳自赏,故意炫耀,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不好,事倍功半的效果是不能体现教学艺术,更不必说一张一弛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课堂教学时南辕北辙的。
3、教师讲课的闪光点,是有效课堂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的讲课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无论从教态,从语言,从肢体语言,从内容设计,从掌控课堂的能力,从与学生交流,从对意外情况的发生的处理上,还是从学生出人意料的答题上,都体现了他们所具备的高超的能力和智慧。这就是教师的闪光点,为有效课堂锦上添花。
4、倡导个性化教学,注重学习指导,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一个教师只有张扬个性化教学,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次讲课的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课上努力去实施和落实。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每一位教师都体现了这一观点,都能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在教法上进行了创新,同时还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而且效果很好!
5、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精髓。
每一位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机智和教师激情,时刻感染学生和听课教师,丰富生动的语言熏陶着每一位学生,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同学带入学习中!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思想品德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思想品德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思想品德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二、在教学前
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和环节,备课不精,可能会使我们的课堂留下很多的遗憾。
我认为在备课中要做好三个方面:备课本、备生活、备学生。
1、备课本要做到教材必看、教学用书必看和配套练习必看。这样既熟悉了教材,又了解了课标要求,也明确了练习的编排方式、设问方式、答问方式。要认真构思教学环节、编写教案。我认为,不管考题有多少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课本始终是根本。
2、备生活是指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寓教于需,要了解社会时政,寓教于趣,要设置能吸引学生的情节,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3、备学生是指要清楚学生的年龄阶段,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课堂环节,处理知识。
三、在教学中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灵魂,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手段之一。学生知识的形成源于生活情境,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进行“一般违法与犯罪”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般违法、犯罪的特征及区别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拓展,如在课堂中播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资料,通过直观的影音资料让学生对遵纪守法有更加深刻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通过反面教材加深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通过影视、音乐、图片等视听材料,能够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自身各种感官去感受,从而营造出一个利于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体验式教学,充分利用和挖掘课堂生成性资源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采用开放式体验教学(即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和教学过程开放),给学生以尽量多的体验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进行平等的师生对话,有效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让学生共同感受体验的乐趣和创新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失误的或者另类的提法,及时地运用教学机智加以引导,防止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流失。
3、组织教学实践,关心学生综合成长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性概念,甚至很难记忆。为了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记忆,真正促进学生的实践成长。如在进行“自觉,磨砺意志”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使学生自主交流如何培养坚定意志的方法,在对知识内容的讲解结束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诊断与治疗意志薄弱症。让学生自我发挥,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心理专家和意志薄弱症患者。通过患者的症状叙述,“心理专家”作出诊断意见,开出药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们畅所欲言,通过自我思考进行药方的补充和评价,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在初二阶段的法律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座谈式的教学活动,如模拟法庭、法律知识辩论等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极其有利,使学生可以摆脱学科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协调合作,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敢于质疑与批判的学习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教学。此外,现阶段初中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抗压能力较弱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心理给予足够的关怀,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重视课外教学延伸,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实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四、在教学后
一要教学反思,二要融入学生。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和宽容,自己的言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要全体学生。我相信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
总之,促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钻研教材,学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法;掌握学生心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平等关系,提高学法。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致力于把课堂变成一个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探索,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客观需要。
赵贵亮 静乐县第三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