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

时间:2019-05-15 01:4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

第一篇: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

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

教案

家风,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开学第一课关于家风的主题班会告诉你。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希望通过这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让踏入大学门槛的学子们明白将的优良“家风”传承下去的重要意义。

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2.“家风”的传统意义。

3.重提“家风”的意义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8 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

第 1 页 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 2018 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

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 “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

第 2 页 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三、“家风”产生的背景 “家”与“国”是同构的,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先有家,后有国,“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 在传统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之间有着逻辑的内在联系。修身齐家是前提、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修身齐家,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孙后代,然后才可能干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四、什么是“家风”?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五、“家风”的传统意义 家风对一个家族有相当的权威性。对违法家风的行为亦有着特定的“家法”惩罚。比如不得进祠堂祭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等。1.是对行为的规范。由于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而性格乃是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2.是文化的传承。它形成了一个家族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我们说“诗书传家”就是这个意义。3.精神的延

第 3 页 续。所谓精神就是家族的灵魂。精神对行为有统领作用。故事:《曾荫权传》。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 2018 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 的时候他能扫七八边,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家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六、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什么要重提“家风”?

第 4 页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大体有三: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狭小乡村范围内

第 5 页 “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家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八、读读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九、总结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

第 6 页 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以上就是小编推荐的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更多精彩关于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勤俭节约、开学第一课鼓励学生学习教案,尽在查字典语文网,欢迎您查阅欣赏!

第 7 页

第二篇: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目的: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

2.“家风”的传统意义。

3.重提“家风”的意义

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

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

“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

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 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

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三、“家风”产生的背景

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先有家,后有国,“家”与“国”是同构的,“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

在传统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之间有着逻辑的内在联系。修身齐家是前提、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修身齐家,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孙后代,然后才可能干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四、什么是“家风”?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五、“家风”的传统意义

家风对一个家族有相当的权威性。对违法家风的行为亦有着特定的“家法”惩罚。比如不得进祠堂祭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等。

1.是对行为的规范。由于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而性格乃是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2.是文化的传承。它形成了一个家族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我们说“诗书传家”就是这个意义。

3.精神的延续。所谓精神就是家族的灵魂。精神对行为有统领作用。

故事:《曾荫权传》。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2002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 的时候他能扫七八边,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家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六、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什么要重提“家风”?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大体有三: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

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家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八、读读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九、总结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12物流2班班主任:黎捷

2014.02.28

第三篇: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风,呼唤传统回归”主题班会教案

棕树营小学 一(1)班

教育目的: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2.“家风”的传统意义。3.重提“家风”的意义

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

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

“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

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

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

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三、“家风”产生的背景

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先有家,后有国,“家”与“国”是同构的,“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

在传统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之间有着逻辑的内在联系。修身齐家是前提、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修身齐家,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孙后代,然后才可能干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四、什么是“家风”?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五、“家风”的传统意义

家风对一个家族有相当的权威性。对违法家风的行为亦有着特定的“家法”惩罚。比如不得进祠堂祭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等。

1.是对行为的规范。由于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而性格乃是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2.是文化的传承。它形成了一个家族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我们说“诗书传家”就是这个意义。

3.精神的延续。所谓精神就是家族的灵魂。精神对行为有统领作用。故事:《曾荫权传》。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2002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 的时候他能扫七八边,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家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六、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什么要重提“家风”?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大体有三: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家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八、读读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九、总结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第四篇: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

家训,家书与家风教案

区二校 焦媛萍 教育目的:

1.了解“家风”定义和由来。2.“家风”的传统意义。3.重提“家风”的意义

教育方法:典型事例举例法、提问讨论法 活动前的准备:

1.收集关于“家风”的警句格言

2.收集生活中的典范人物事例,以备班会课辩论与发言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过去有一幅著名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

二、家风是什么

2014年新春佳节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一个特别调查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不由得让我想起2012年中秋、国庆前期央视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之“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全国各地采访了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关于“幸福是什么?”的回答有些让人感动,有些却让人无奈。

对比起“幸福”一词,“家风”在民众的印象中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概念了。它不像“幸福”一词这么具体化,幸福是经常会使用到的,“家风”则非常抽象化。好的“家风”需要一个家庭、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日积月累和一定的文化沉淀才能形成。所以当央视记者对采访者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回答出“‘家风’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播放出的大致是这些回答:

“家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不要出去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讲诚信,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东西”“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等。

小品演员赵本山说人心要坦荡,要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他看不起; 相声演员郭德纲用行走江湖多年经验教子“吃亏无妨,但当防欺诈”;

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要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体坛明星姚明和作家陈忠实的家风都是“诚信第一”;

事实上,关于“家风是什么”的类似问题,答案大相径庭。有的是一句话、有的是几个字、有的贴在自家墙上、有的写进书里,有些是一代一代人的行为传承。尽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各式各样,但让人欣慰的是它们的总基调都是向上、向善的。

三、“家风”产生的背景

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先有家,后有国,“家”与“国”是同构的,“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

在传统士大夫心目中,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之间有着逻辑的内在联系。修身齐家是前提、基础,治国平天下是方向、是目标。也就是说,只有做到修身齐家,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进而治理好家庭和家族,教育好子孙后代,然后才可能干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

四、什么是“家风”?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通俗点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

五、“家风”的传统意义

家风对一个家族有相当的权威性。对违法家风的行为亦有着特定的“家法”惩罚。比如不得进祠堂祭祖,死后不得入葬祖坟等。

1.是对行为的规范。由于世代相承,就形成了家族“习惯”。我们知道,习惯是形成性格最有直接的因素。而性格乃是决定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2.是文化的传承。它形成了一个家族世代因袭的文化氛围。我们说“诗书传家”就是这个意义。

3.精神的延续。所谓精神就是家族的灵魂。精神对行为有统领作用。

故事:《曾荫权传》。其中讲述了现任的香港特首曾荫权的家风,其弟曾荫培在2002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务处长,相当于中国的公安部长。一个家庭里出了两个香港的一哥,还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家风。曾荫权的父亲是一个警察,当时还是在英国人的统治下。曾荫权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我的能力都是父亲用藤条打出来的,小时候买到馊了的面包要挨打,带着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伤,我也要挨打。”正是父亲的藤条练就了曾荫权刚毅的品质,这对曾荫权后来在事业上应对种种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谈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个大伯的故事,他没上过学,连手机上的数字都经常问他的儿子,但是他却能承包工程,做工头。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他讲过一个小细节、小故事,他小时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个刚毅的女强人,虽然是在农村,祖母叫他扫地,有一点扫不干净就从扫,有 的时候他能扫七八边,那个时候他才七岁,跟曾荫权一样,也是从小就塑造了一种刚毅的性格。

家风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修养、气质、智慧、人品,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家庭的家风就决定了其成员的事业能走多远。

六、谈谈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七、为什么要重提“家风”?

相较其他国家和民族,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特色是既不以个人为本位,也不以国家为本位,而是以家庭为本位,核心是重视亲情、崇尚德性、和睦关系,妙道在始于家庭但不止于家庭,而是扩展至家国天下。《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向来被中国人视为最重要的修身法则。

清代名臣曾国藩以治家严谨得体著称,其制定的家训“八为本、三致祥”,既通俗易懂,又令人警醒,如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以及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可谓中国传统家训和家风的缩影。

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严重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大体有三: “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期间必然经历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城镇的过程——中国正处于这种人口流动的高峰时期。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家风传统的流失绝不是什么好事情!它不仅加重了中国当下伦理失范、道德滑坡、人情冷漠、人际疏离的程度,而且对中国人传统的“家国天下”观念造成极大冲击和破坏,以至于出现“国而不家”的现象——看见跌倒老人扶还是不扶,竟然成为当下中国的一大道德困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视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严于教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八、读读名言警句

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吕公著 家弗和,防邻欺;邻弗和,防外欺。——清·范寅《越谚》 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宋·林逋《省心录》

九、总结

当代社会,飞速发展,很多新的东西衍生出来,很多旧的思想渐渐淡去。“家风”一词对现在的很多小家庭来说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现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亲朋好友聚会都是谈论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现在重提“家风”,是有非常积极现实的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大家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拥有良好的家风意识,令人心寒的社会道德滑坡,就一定能得到有力遏制。一个家庭的家风是积极向善的,一个家的所有家庭成员的品德是纯洁的、高尚的,那么一个社会定然是和谐的。

12物流2班班主任:黎捷 2014.02.28

第五篇: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班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4、检查假期作业,布置本学期任务。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检查假期作业。

通过检查多数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中完成作业较好的有:孙梦瑶、付晓雯、王黎、刘寒玉、张明悦等,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有李思涵、李涵彬、赵英杰、韩晓宇等。也有个别同学作业完成了,但书写潦草,效果不好。

二、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三、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四、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五、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③注意公共场所礼仪,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六、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外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校门外拥挤,会造成意外伤害。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及时告知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先让班主任与家人取得联系再视情况而定。

7、安全小常识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119”----火警“110”----报警“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七、新学期打算

1、做好“三定” 一定学习目标。二定竞争对手,树立我要超越对手的信念。三定帮扶对象,做好老师的助手,辅导好下层生,努力提高我们班的整体质量。

2、课前做好预习,找出疑难,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堂上多留意老师的讲解,并能做到“不耻下问。”

3、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发言,力争堂上知识堂上过关。

4、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温故知新,睡觉前将老师堂上所讲的内容在脑海中放一次“电影”。

5、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与优点,不妒忌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

6、合理安排好休息时间与娱乐时间,每天完成作业后听听音乐,翻翻课外书,看看电视新闻。星期

六、日适当看看少儿频道台电视或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

八: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同时提高学习成绩,做一个合格毕业的小学生。

“开学第一课”班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

胡庄小学

2014年3月

下载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开学第一课:“家风,呼唤传统回归”班会教案-文档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大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XX大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新学期,新气象,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欢迎大家借鉴! 一. 学习委员张青洪总结班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情况: 1. 总体情况一般:4人......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白:爱的力量绝对伟大,绝非一句格言,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人生境界,而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的平凡行动。。 2、使学生明白幸福是在他......

    春季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春季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春季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1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开学第一课》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一年级《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老师,认识伙伴,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伙伴们之间的友谊。 2、通过介绍学校,让孩子了解我们的校园,爱护我们的校园。 3、主......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新学期,新目标 ----开学第一课 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2、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做好切实可行的学习的计划。 课......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

    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范文1 教学内容:学习一些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

    春季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春季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 春季开学第一课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