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题变得更加精彩——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大全5篇]

时间:2019-05-15 01: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习题变得更加精彩——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习题变得更加精彩——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

第一篇:让习题变得更加精彩——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

江苏海安县海安镇仁桥小学(226600)周华樱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学生在课堂学得再好、再扎实,假如缺乏科学合理的训练,那么依然无法取得更理想的成绩。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规划探究性强、知识蕴含充足的习题便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项重点课题。不过,考虑到小学生对数学习题演练存在着厌恶情绪,所以在布置和设计习题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入手,继而让习题充分发挥作用,以期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一、让学生在习题中“想”出思维过程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一个认知过程,但是受到教材结构和问题局限的影响,使得这个认知过程无法帮助小学生快速构建解题思维,从而出现这样的局面:懂知识,但不会运用。时间一久,纵然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却很难取得良好的成绩。慢慢地,小学生的自信心便会受到打击,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继而放弃数学。所以,借助良好的习题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这不仅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所遵循的一项重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所在。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在学习这章知识时,我准备培养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继而让他们在“想”的过程中生成解题思维。于是经过仔细挑选,我给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习题。如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底长是10.5分米,高是9.8分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1元钱可以买玻璃3.5平方分米,问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元钱?这道题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所以在分析题意的时候,教师可以间接帮助学生重温三角形面积公式,继而快速构建解题思维。学生们在我的引领下,利用公式,顺利地解出了题目:10.5×9.8÷2=51.45平方分米;51.45÷3.5=14.7元。解题思维在思考过程中形成,相信以后碰到类似的习题,学生都能迎刃而解。

二、让学生在习题中“改”出解题技巧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由教师进行合理引导,鼓励学生整改习题的部分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所在。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对习题条件进行整改,从而“改”出解题技巧呢?以上述例题为例,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经过思考后对该例题进行了如下的整改:一块三角形玻璃的面积为102.9平方分米,底长是10.5分米。那么这块三角形玻璃的高为多少?如果1元钱可以买玻璃3.5平方分米,问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元钱?通过对习题条件的整改,当学生再次解答的时候,则需要对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逆向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还能延伸他们的解题思路,继而强化他们的解题技巧。学生们通过思考,思维逐渐活跃起来,很快得出结果:102.9÷10.5×2=19.6分米;102.9÷3.5=29.4元。总的来讲,鼓励学生修改习题的个别条件,不仅可以让习题更具有探究色彩,同时还能延伸学生的探索空间和学习空间,从而间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继而全面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让学生在习题中“换”出探究兴趣在改变习题条件的基础上,适当地对习题结论进行转换,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内部关联产生进一步的认知,同时还能有效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继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思考,从而培养较强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样以上述第一大点的例题为例,当学生自行演练完毕后,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变换能力和探究能力,我让学生将习题中的某些条件和结论进行变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陡增,纷纷参与探究。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想的领域比较广。通过七分钟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们思考完毕,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学生1:一块三角形的玻璃,面积为102.9平方分米,高是19.6分米,请求出它的底长。学生2: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已知它的面积为102.9平方分米,共需要29.4元,那么每平方米分需要多少钱?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习题变得更加具有探究价值,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让课堂彻底地活起来。总之,习题是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把握程度以及提高他们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而现阶段,由于小学生所面临的学业相对繁重,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应对数目繁多的数学习题,加之新课标理念下所提倡的减负思想,向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降低习题量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强化每一道习题的价值和内涵,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挖掘知识,从而为构建数学思维作好铺垫。(责编 罗 艳)

第二篇: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

以“三角形特性”为例

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

湖北省教研室 刘莉

一、“同课异构”产生的渊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也由形式上的模仿发展到本质上的创新,课堂教学正在从新课程的“形似”向“神似”转变。在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单靠教师个体解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阻碍着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深化。为了使课堂教学不断正向发展和深化,我们以“同课异构”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力求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同课异构”的内涵及其外延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一节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课例研究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

1、什么是“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就是相同内容的一节课。所谓“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学构思。这个构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风格和课堂结构等。由上可见,“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堂课,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上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课例教研活动。

2、“同课异构”的一般流程

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实施这一模式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第二,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多元性是新课程、新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善于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同课异构”的意义

教学活动中,相对于教师主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主客体关系,一种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客体,在教授活动中,他们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对于教师主体的另一种主客体关系就是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系统化、组织化了的客体。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教材改造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

1、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来自于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着差异。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教学设计是不现实的,但针对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一个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案还是完全可以的。“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针对施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使他们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2、有利于教师激活教材,更好理解课程标准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要尊重教材,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但也不能拘泥于教材,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课异构”正是通过对教材的不同建构来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不同的教师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因而面对同样的教材文本,会赋予静态的教材以不同的生命活力,通过最简洁、最科学的教学情境设计,真正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教本”成为学生的“学本”,达到对教材的“激活”。

3、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技能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同课异构”有助于参与上课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无可以改进之处。

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自主的独立劳动,更需要同伴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劳动。教师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内外、校内校际交流等多样化途径,参与专业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同时也就获得了有助于个体专业发展的良好的群体“生态”。“同课异构”体现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

四、同课异构的目标及方法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实践模式的过程。也就是寻求最优教学设计,寻求适合教师自己,适合学生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寻求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最佳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实质是一个择优的过程。

教学型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的实践研究。同课异构的研究,必然是课例的研究。就课例研究而言有如下实践模式:一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可以分为“多人同课异构”和“一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从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教师看到不同教学风格的人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从而引发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智慧的碰撞,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同课异构对老师们的要求

“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的作用,选择的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必须提高听课、评课、比较的能力。所以在平时里我们老师就应该注意一下方面的学习:

1、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所以要注意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

2、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只有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经过课堂教学的检验,才能看到效果,所以老师们要积极参与课堂实践。

3、认真进行课后反思研讨。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

在“同课异构”中也要注意避免的误区:

1、不能为追求新意而不顾学生的标新立异。

2、脱离教材盲目追求与众不同。

下载让习题变得更加精彩——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习题变得更加精彩——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谈习题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