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101001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

时间:2019-05-15 01:4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000101001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000101001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

第一篇:10000101001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

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南海西樵太平中学

丘享州

近几年来,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了“事例教学法”的课题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事例教学法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无论从教育自身,还是从学生发展及社会、国家发展的角度,学习方式的变革已经刻不容缓了。事例教学法比较重视学生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最有可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业成绩。

农村学校呼唤事例教学的学习氛围能早日形成。农村学校的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因为之前缺乏对学生这方面习惯的培养,一直以来是习惯于“接受式”的学习和“机械式”的训练,学生还没认识到“我要学”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胆小不敢发言,不懂的也不敢问,缺乏教与学的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的氛围中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有可能提高学业成绩。

几年来,我一直重视对农村初中学生事例教学的培养,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是本人在政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第一,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勇气和信心开始。农村学生在传统教学的束缚下,在课堂上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老师要改变观念,要认识到学生收集事例、教师指导分析事例是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政治课堂上,我从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如:你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吗?学生会说到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等,这时对学生的回答或发言或提问的积极性给与悉心的呵护,在课堂上宣传“学生收集事例、教师指导分析事例”的理念,让这种理念在学生能力思维发展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给与他们勇气和信心,有了这些勇气和信心并能坚持下来,那么要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就比较容易了。

第二,培养学生预习和自学的好习惯。预习和自学是学生收集事例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在讲到“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我先设计了几个预习题:我国存在哪些经济形式,扮演主角的是什么经济?调查和了解你家附近或学校附近存在哪些经济类型?安排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并初步了解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当然,在新课中,我还有安排学生自己来设定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持之以恒,这样做就有利于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又能使学生看到其中的知识的缺乏,那么学生会带着强烈的需求自主的进入政治课堂的学习中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第三,课堂是学生分析事例的主要阵地。要合理的构建合作小组,一般在四人到六人之间,每个小组尽量兼顾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在讲到中国的文化时,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在合作前分工,合作中各负其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与环境,选出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值得探讨和质疑的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协作探究。作为老师还要亲自参与讨论。这样的课堂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动起来,积极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时不可替代的一员。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与同学、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探究,让学生能在课外的自主合作中有新的收获和启发。

第四,正确认识到老师在学生收集事例、教师指导分析事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倡把课堂的舞台留给学生并不等于忽视或放弃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地位和作用。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在事例教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担负起管理和调控的职责,是管理者;同时要进行倾听,要亲自参加讨论,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是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讲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时,很多学生也很清楚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地区和国家还存在着冲突与战争,但这会影响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主题,作为老师,我积极参与学生认识当今世界形势的合作探究中,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已发生变化,和平与发展虽然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还要认清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因素,认识到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1、总之,事例教学法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重视过程的体验,良好习惯的形成,充分发挥学生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我相信,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模式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将不断完善与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第二篇:芝川初中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芝川初中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试点工作。

根据市局文件精神,芝川初中被确定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试点学校。学校积极准备,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实的实施方案,按照《西部地区学生带量食谱》标准,每周制定带量食谱并上墙公布,食堂严格按照食谱采购原料,精心制作,充分保证学生吃的健康、吃的营养。

第三篇:初中政治历史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初中政治历史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课题的实施是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中考改革的最大特色就是综合科目的设置,综合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大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考查的能力主要是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试题强调的是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学以致用,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因此“寻求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点”是中考命题的主要思路,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又是重点中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各科的基础知识,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在结合起来,探究“初中政治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成为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2,课题研究是提高政治教师教学能力的需要

文科综合试题特点是新情境,热问题,跨学科,浅知识,重能力.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单科的主干,核心内容为主,同时关注两个学科知识的交汇点.在能力考查方面,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试题从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这是跨学科命题的主要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备考要点.也是培养政治教师的目标.为此我们主要培养教师准确做好以下几点.(1)首先要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及时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专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打好理论知识的基础.如通过比较,寻求特点,分析差异,则可使这重点问题得到“活化”复习.(2)进行时事综合训练.时事是最易出综合考题的载体,因此,平时要关注新闻,善于收集各种有利于训练综合思维的习题,形成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认真审读材料(图,表)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死记,要会活用.以上三方面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无法做到.因而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可以使课题组教师快速养成协同合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创新教学能力.3,培养政治教师协作精神的需要

中考文科综合科目的设置,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要求教师从原来狭隘的学科堡垒中解放出来,实施“管好自家门,适当串串门,共同找热门”的新路子.综合考试要求考生重视历史,地理知识互相渗透,而目前中学教科书大多学科自成体系,相对封闭,学科间的交叉较少.综合课怎么上,学习效果如何评价,以及如何命题,需要政史地三科教师及时探讨.文科综合试卷的综合性特点表现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课本知识与时事热点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各种能力的综合等方面.后来综合试卷的综合性特征增加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各种能力的综合:如对不同类型的图,表格等材料的阅读,运用并且运用学科知识解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二,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设问角度的综合.上述综合试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概括表述能力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并且十分强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势必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协调,才能为了适应综合考试,为提高学生成绩奠定基础.4,课题的实施是提高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涉及众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和政治素质的养成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初中各年级学生.以每个年级段的一定班为实验班,其余班级为参照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问题发现法.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步骤

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育者日益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整个教学对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内的知识时可以获得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按照对学生能力由低到高的培养顺序,可以将此阶段细化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着重培养的学生的能力分别是: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和探索及创新.本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师生准备,明确目标.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是本阶段首先要解决的任务.为此我们根据各课题成员自身的素质,明确分工和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课题中的角色.其中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对创新能力概念及其考试对策的理解定位;二是对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教师因材施教的定位.具体要做到:

1,组织教师讨论,明确课题具体要求,操作方式,实践意义和各自的分工.确定实验班和参照班.2,让实验班学生明确创新能力训练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的评课能力,促进他们对创新能力培养意义的理解,并初步掌握创新能力.本阶段对教师的定位为:

1,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学习研究“创新教育理论”.A,组织教师讨论,明确课题具体要求,操作方式,实践意义和各自的分工.确定实验班和参照班.B,让实验班学生明确创新能力训练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的评课能力,促进他们对创新能力培养意义的理解,并初步掌握创新能力.C按课题要求,开一节创新能力培养示范课:情绪——奇妙的“窗口”.(开课者:蒋雀飞)、长沙地方乡土史(开课者:邹艳红)

D,方式: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第二阶段 主要任务为:积极实践,充分运用,强化能力.具体操作方法为:

1,分工协作,各负其责.课题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子课题的研究,并收集积累资料.但考虑到教学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课前,课中,课后都是教学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互相协作,互相补充,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大胆探索,鼓励创新.我们将“课后作业”的子课题改为“练习设计”,其中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单元检测的习题设计”.再如,课前预习,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收集一此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总之,教师既有对课题认识的创新,也有教学过程的创新.3,组织观摩,及时交流.课题组的教师每学期轮流作研究观摩课两节.每位教师要在做课前先在课题组内说课,谈教学构想及教法运用,大家共同研讨,听完课后大家再集体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并认真撰写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并将有关教学设计总结为论文发表,探索初中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模式.4,精心设计,善于整理.成果是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标志,而成果的形成,在于平时的积累.因此,要求课题组成员,将平时积累的资料,及时进行归纳整理,经过各位教师的精心设计,为形成最终的研究论文奠定扎实的基础.本阶段成果方式是:论文,教学设计和训练题.第三阶段.主要是以学生中考为中心,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中考服务,并总结课题实践的经验教训,完成课题论文.培养创新能力,其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充分运用,因此初三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本课题的最有意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事关学生升学的大事,所以我们格外重视,除了教研组活动外,我们经常性地在课前,课后交流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感受,存在的问题等,形成了见面“谈创新”,活动“查创新”,上课“用创新”的机制,每次公开课都要求必须体现“创新”的思路,并将它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本阶段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探索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初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我们要求全组成员互相合作,寻找创新素材,包括试题,文字资料和课件等多媒体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并经常开展多媒体教学或网络资源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应考能力的同时,更是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本阶段成果方式是:结题论文,结题报告和训练题集.四: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学习.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如何提高学生文科综合能力,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为此我们在第一阶段,将理论学习作为起点,深入研究当前中考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二)备课.作为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政治教师的默契配合.因此,集体备课成为必要的备课方式.但它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集体备课,我们备的是突出强调“如何帮助学生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切入口”的内容.在备课中,我们以新授课为核心,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口作了不同的定位.我们在第二阶段将初一,初二定位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专题研究,让他们自觉地思考“创新能力”的含义.对初一学生的要求是 “将上下册各课知识融会贯通”地学习,理解,运用,在平时教学,作业或考试中均体现这一点,对学生好的创新思路,方法,及时向全体学生推广.并举行一次学生研究成果展.对初二学生,则要求利用现有的资源整理出知识,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生整理的有关学习表格,富有独创性.最突出的是初三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它是本课题的最有意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事关学生升学的大事,所以我们格外重视,除了教研组活动外,我们经常性地在课前,课后交流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感受,存在的问题等,形成了见面“谈创新”,活动“查创新”,上课“用创新”的机制,每次公开课都要求必须体现“创新”的思路,并将它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同时,为了提高初三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我们要求全组成员互相合作,寻找创新素材,包括试题,文字资料和课件等多媒体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并经常开展多媒体教学或网络资源教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应对中考能力的同时更是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2001年,2002年中考,贾秀丽老师的实验班政治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综合成绩等四项指标均获全县第一.可见,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是行之有效的.(三)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观摩.好的理念的成功取决于课堂中教师如何实施它,雅各布斯曾经指出:综合课程现在已经被广泛接受,它代表的是理想的教育的主流而非一种边缘态势.因此在创新课程的理想范例不多的今天,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既可探讨创新课的教学方法,又可找到创新课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直接的现实的理论依据.因而,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观摩就十分必要了.为此,我们在课题实践中,每学期,每位课题组老师都要开一节以上的观摩课,每次课后,大家着重从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评课,从而推动课题组成员创新意识的增强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在校内开展教学观摩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地开展观摩课活动.为了更好地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常常接受县教研室有关教学活动的安排,请全县政治教师或专家来校听课指导,请不同层面的教师来给我们“找毛病”,“提问题”,我们请全县各校政治历史教研组长和市教科所教研员来校指导。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初中政治历史课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旨在初中政治历史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理论为指导,将创新教育融入教学过程,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政治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探索政治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和课后作业的形式.2、验证并改进创新教学理论中提出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进而促进初中政治历史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3、每位教师写一篇以上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的讨论,争取将有关教学设计总结为论文发表,探索初中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模式.4、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练习辅助资料《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训练题集》、《初中历史课创新能力训练题集》

2009年3月

第四篇: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的课堂评价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做好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的几点建议

泉港区天竺中学 陈宗海

关键词:学生、课堂评价、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拓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和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实践者,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把课堂构建成为连结课文和生活的桥梁,真正地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沟通。

教学中的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更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滋养液”。师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互动,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和共进。在充满生成的课堂里交往不仅仅有师生间的交往,而且还有生生间的交往,整个课堂是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交往系统。

课堂上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竞赛,使学生在热望竞赛的过程中自然生成,这样做既符合少年天真,好运动,好动的天性,又可以引导学生多做、多看、多想、多说,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竞赛需要学生大力参与,更需要有学生的领头人,即老师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促成动态课堂的自然形成。

而不论是课堂的互动或竞赛,老师都应做好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的有效性评价。这些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故而提几点建议。

第一,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知识结构、智力因素、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教育因素,教师没有必要也不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把他们来进行横比。横比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忽视了学生智力因素的挖掘和转化这一动态过程,使许多学生失去发展的信心,自觉永远落后于他人。课堂上的教如果不注意细节,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的话,那么基础好的学生用不着怎样思考就能回答“好”,他们就会变得浮躁起来;中等生可以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但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却因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对课堂产生了厌抑之心。这样,不公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也显得索然无味,死气沉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去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评价。让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上课产生兴趣,也流露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肯定和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让学习参与评价

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就是课堂评价的“主宰”,因此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参与,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随着课改的进行,大家都意识到,这样的课堂显得不和谐,优秀的老师并不是课堂的主宰,不能把自己的评价作为学生唯一评价,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有时难免有失偏颇。所以,加强老师评价、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相互结合才是学生认识自己的有效途径,也可为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供最有力的依据,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应多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使其学会互相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你认为他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要改的?”“如果是你,应该怎么做?”这样,既让更多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第三,巧用艺术性语言评价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准确得体、亲切巧妙、生动丰富、机智有趣”。首先,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其次,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第三,评价语言要讲究机智有趣。充满机智有趣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给学生建设性评价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如果只是一味地否定,或者是简单地让学生承认错误,那么这个学生很有可能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知道对与错,但依旧茫然不知所措,如果他们得到的评价是它们已知的对与错,那么这一评价将是毫无意义的评价,因为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建设性的指导,使他们知道“我该怎么办”,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不至于无所适从。教师应及时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设性的办法供他尝试,渐渐地他能纠正错误,并明确努力的方向。建设性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第五、用真情打动学生

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充满人文关怀。如果真爱是一丝暖暖的风,那教师的“爱语”在学生耳边细述时,就会像点点春雨滋润着他,哺育着他。在对他人的评价中,评价者自然地流露出真情更能使被评价者感受到评价的魅力。有些学生本身就比较胆小,不够自信,对于这些学生的评价,教师的心中更是要装满炽热、用爱去熔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第六、善用肢体语言评价

言语有时过于生硬,而恰当的肢体动作更能直观地表达评价者的意思,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投入,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学中我经常用肢体语言配合前面几种评价方法来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授课时面对微笑,回答得好用点头、OK、跷拇指、做V形的手势、鼓掌等积极的体态语言加以评价,实践证明这种评价起到了激励的效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适度地评价,增加了课堂的优美旋律,学生在课堂中碰撞的、流淌的智慧由这里出发,不需要预约的精彩就在这里呈现。教学的课堂评价是一门教学技术,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只有正确地使用,才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洋溢着智慧的火花。

第五篇: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会显得泛白无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为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为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对本校部分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选取了本校九年级2个班的50名学生和八年级1个班的30名学生以及七年级的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了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发了120份问卷,并随意走访了30名学生。

三、调查结果

1、阅读量少。

对作文而言,阅读是“源”,作文是“流”。阅读不但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而且大量的阅读积累还会在内容、构思、语言方面,对写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根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得知:①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阅读数量有限(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守的孩子们靠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照看。这些留守儿童,一来那些代理家长不懂得该给他们买什么样的课外书,二来有的还根本不给买,即使买了也没有时间看)。②多数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数量很少,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没有读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更不必说看外国名著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竟然根本没有读过“一本”名著。“源”的问题没有解决,哪来的“流”呢?1 石山脚乡中学黄孝香

2、不善观察。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大多好动、贪玩,常处在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中,对事物的观察和对信息的捕捉能力较弱,即使观察也不能做到“五官”开放,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而他们在写作中也就不能绘形绘声、绘色绘味地反映出事物的具体形象和本质特征。

3、忽视情感。

古人说:“言为心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讲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详写略写,过渡与照应等,却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使作文的教学活动成为缺少情感的文字游戏了。使学生只记着是否“开门见山,是否“首尾照应”,是否“多用成语”,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作文不但要靠准确地表达,更要靠真挚的情感去体现。

4、兴趣不浓。

学生对写作抱“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从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过功夫,同时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写日记、周记的兴趣,没有练笔本。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了新奇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他们对大自然、社会等充满了兴趣,但我们的老师却把学生淹没在无体止的题海大战中。背诗词、诵名篇,品字画是与学生无缘的,学生又怎能萌发出写作兴趣呢?

四、方法及对策

1、增加阅读量。

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也提倡多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

来,倘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作文定会写得深刻些,变化会多一些。

2、写观察日记。

学生生活在农村,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3、抒情要真挚。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动真情。“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但要真能“打动人心”并非易事。矫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乔装粉饰之情使人厌恶,无病呻吟之情让人恶心,惟有真情实感才能起到“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反之,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也就失去了灵性。

4、激发写作兴趣。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搜肠刮肚,仍难成文。”这表现出许多农村学生的共同心理——害怕作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模式不要古板,要灵活多样,使之有利于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学生的文章,多鼓励,少批评,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下载10000101001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000101001实施政治事例教学法对农村初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