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吴佩红)
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苍园小学 吴佩红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多媒休课件、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1张,水彩笔1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吗?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啊?《西游记》里是不是有数学问题呢?
师叙述:孙悟空和猪八戒保护唐僧去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片西瓜地里。猪八戒看见满地的大西瓜早已经馋得直流口水,可是孙悟空却拦住了他,对他说:“吃可以,但必须回答对3个问题,并且只能用手势来回答。同学们,咱们和猪八戒一起用手势来回答悟空好吗?” 课件演示:
(1)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把2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3)把1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学生出现各种姿势和手势,师问:这是什么意思?学生会回答一半或半个。
让学生们都当一回小数学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文字。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1/2。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西瓜,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西瓜怎样了?(切开了)两块西瓜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西瓜的多少?(一半)这个一半还可以怎样表示?(学生或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西瓜的多少呢? 师:我要告诉大家,1/2首先是一个数,在数的大家族中,我们又多了一个新朋友。(出示课题)
师:从今天开始,分数这个新朋友就走进你们中间了。
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把刚才分西瓜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2、引导探索,进一步理解1/2(1)选一张你喜欢的纸片,折出它的1/2,用彩笔涂上颜色。学生活动:折纸、汇报(2)判断:
把一个圆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一定是1/2。下列阴影部分,哪一个可以用 1/2 表示?
3、自主探索,认识几分之一
师:你还能用折纸的方法创造出几分之一呢?
学生活动:用自己手里的纸片折出1/4,1/8,1/16等。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体会用数字来表示的优越性。
三、课堂练习:
1、根据所给分数给图形涂上颜色。
2、判断能不能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形的面积。
3、、拓展练习:
根据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情境,比较分数的大小。四
第二篇:周红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周红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内容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不断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从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今天,有位同学过生日,分享他的礼物。
1、(课件出示4个苹果和2个小朋友)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苹果呢?
2、(课件出示2个桃子和2个小朋友)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桃子呢?
3、像这样,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什么分法?(板书:平均分)
4、(课件出示一个蛋糕和2个小朋友),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多少呢?(把一个蛋糕)(板书)
(如有学生回答出1/2,需要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的1/2,或简要介绍自己学习1/2的途径,便于其他同学也可以借鉴该生的课外学习方法)
5、制造学习矛盾冲突:
一半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那怎么办?
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1/2
1、认识1/2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电脑博士是怎样分蛋糕的?
师:像这样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板书),我们平常说每份是(板书)它的一半,这半个蛋糕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蛋糕的1/2。(板书1/2)。
2、概括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最后概括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1/2。师:你们能在这个蛋糕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3、折一折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2,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1/2吗?
师:(课件展示)要求: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先折出它的1/2。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展示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折法。
4、提升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2?
师:我们用这三种折法折出长方形的1/2,那么同一个图形的1/2表示的大小相等吗?
5、练习
师: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二)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师: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师:想不想也用一个图形表示出你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选择你喜欢的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展示不同图形的1/4。
师: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1/4。师:有没有同学折出其他的分数
(如果没有同学折出分母是单数的分数,教师可引导学生再次折出这样的几分之一)
三、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
1、组长带领组员学习“分数的意义”
像我们刚才认识的1/2,1/3,1/4,1/8······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2、组长安排全组组员认真、仔细地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指定第一个组员汇报:发现哪里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3、组长安排第二个组员教大家写这些分数。
(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4、组长说一个分数,组员写出、读出这个分数。
四、反馈练习、过关检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的图画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法国国旗 巧克力
2、猜一猜线段的几分之一?
3、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1读作。4(2)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3)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大小,并比较大小
五、总结
1、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三篇:初步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初步认识分数
一、创设情境,以整导分。
1、屏显,师:你能从大屏幕上看到狗爸爸给2只小狗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
2、师:第2天又买来了2块饼,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块?
3、师:第3天只买来了1块饼,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得几块?屏显动画:两个半块一样大。
二、自主探究,体验分数意义。
(一)、认识1/2
1、师:这只小狗得到的半块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谈谈你的看法。屏显:1/2。
2、师:另一只小狗得到了?为什么?
3、屏显: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4、师:这个二分之一会写吗?会读吗?
5、实际操作,体验1/2。
⑴出示各种形状的纸片,师:你能找到这些纸片的1/2吗?并画上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⑵展示并交流你是如何找到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⑶观察思考:你有哪些发现?
a:相同之处(强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b:不同之处:阴影部分的形状、面积各不相同。(讨论强调谁的)
⑷出示不平均分的圆片,师:这个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吗?为什么?
⑸师:你还能找到谁的1/2呢?怎么找?
(二)认识其他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
1、组织创造。(学具:同样大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张。)
师:我们认识了1/2这个分数,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1/
3、1/4&&)
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上涂上阴影部分来表示出你想认识的那个分数吗?(注意:在合适处标上你想认识的那个分数。)
2、组织交流与展示。
3、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⑴抽象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⑵分数有大小。进一步观察得出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三)总结:学生质疑。
三、巩固拓展。
1、练习。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四篇: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泽国四小
郑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物或图形,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借助图形明白几分之一的含义,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等方法,使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和每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游戏导入。
用“掌声表示数”的游戏来引入,由老师来说问题,学生把答案拍出来。
课件出示场景:
(1)把4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2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把1 个月饼平均分给2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老师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不能用掌声来表示?”
同学们就会各抒己见,得出“平均分给两人,每人半个”的结论。老师用课件进行演示,引出“半个月饼怎么用数来表示”这个问题。接着引入新课,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以上环节的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创设了有效的问题情境,既将“平均分”的概念自然地体现出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例一:教学二分之一,认识四分之一。
在认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块月饼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成两份呢?接着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块。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块是它的一半。也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点击课件:展示一个“平均分”和一个不平均分的月饼)
【设计意图: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进一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是它的多少?用分数应该怎么表示呢?(电脑课件动态演示: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
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辅助学生思维,实现了教法中的由扶到放。出现在大屏幕上的月饼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仔细观察,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发挥了远教资源的“主导”作用,达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例二:折纸活动。
折一折:你能折出这张正方形纸的并给它涂上颜色吗?
展示学生各种折法后问:“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利用实物投影一一展示作品)【设计意图: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拓宽知识,认识新的分数。利用投影来展示学生的成果,大大的提高了学习的热情。】
3、完成“做一做”第一题。【加以巩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4、例3:大小比较。
(1)猜一猜:小猴子和小猪在一次吃西瓜的时候,也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它们都想吃的多。小猴子想:“我要吃这个西瓜的1/2。”小猪想:“我肚皮大,吃的多,要吃这个西瓜的1/4。”它们俩谁吃的多?为什么?
(2)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谁吃得多”的讨论。
(3)出示比较、、的大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就越少。
【设计意图:在这里,我利用远程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小猪小猴的可爱形象很容易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吃西瓜的图片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非常直观地将分数的大小比较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了数学思考。】(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题、发展题、开放题。练习的难度逐步提高,让学生做题时都要动脑想一想。这样的练习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四)课堂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第五篇:复习《分数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郑州市二七区邱砦小学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教材分析
本教材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
3、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表述:
1、通过复习,加深对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重点)
2、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重点)
3、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二、评价方式设置:
目标1:选择式评价、交流性评价 目标2:交流性评价、纸笔评价 目标3:纸笔评价
三、学习过程预设: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谈话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数学复习课。在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看教材图片,边看边想,我们都学过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教材图片)教师根据生回答随机板书。
(分数的初步认识 比较大小 简单的加减运算)
(二)自主整理旧知:
师: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整理和复习,咱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件出示复习要求)
师:你想选择哪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呢?(根据学生的选择随机发放合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开展复习,遇到问题时可以从课本中需找答案。
小组合作复习要求: 分数的初步认识
1、选择准备好的图形,用折一折、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出一个分数。
2、说一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请向小伙伴介绍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分数大小比较
1、你能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吗?
2、利用你手中的图形,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给你的小伙伴出几道分数加减法的习题。
3、在计算的过程中如果遇到“1”,该如何计算?
(三)汇报交流,形成知识网络
师:谁愿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复习成果?
生1:我们小组选择的是“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知识点。大家请看我手中的圆形,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将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师:你能写出这个分数么?(学生写出二分之一)
师:请你给大家介绍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生:1是分子,2是分母,中间的是分数线。
师:这位同学展示了他们小组的复习成果,也就是我们学习的“认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还有哪个小组和他们的分数不太一样?
生2:我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其中的两份是它的四分之二。
(展示图形并板书分数)
师:这个分数和刚才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生2:它的分子不是一。
师:对,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认识几分之几”。还有谁愿意说说自己小组的成果?
生:„„ 师:哪个小组选择的是“比较大小”这个知识点的?请你来说说你们复习的成果。
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比较分数的大小的: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谁的分子大,那个分数就大;两个分子相同的分数,谁的分母小,那个分数就大。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你们知道这样比的道理吗? 生2:比如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四份,取一份就是四份之一,取两份就是四分之二,在分的份数相同的情况下,取得份数越多分数就越大。所以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大。
生3:我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另一个平均分成四份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取得都是一份,但是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大,所以分子相同时分母小的分数大。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不但知道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还知道这样比的道理,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要这样,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个善于思考的人,好不好?
师:剩下这一个难题了,谁来解决它?
生1:我们小组复习的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这个知识点,我们总结的方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这位同学说的可真流利,你们会用吗?小组内的练习进行的怎么样?
生2:做的都对。
师:有没有碰到数字“1”?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生3:如果两个分数的和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把这个分数写成“1”。如果要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就把这个分数当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去计算。
师:我们班的同学们学习能力真让老师刮目相看,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复习,我们把本单元学习的重要知识点重新梳理了一遍,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准备考察一下大家到底学的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做好吗?
(四)练习运用
一、分蛋糕
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一半,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八分一,明明吃了这个蛋糕的八分之二。你能表示出这三个分数么?
二、yes or no? 1、4分米是1米的四分之一。()
2、中秋赏月,小明和小华分别拿了两块月饼边吃边赏月。小明说:“我家把一个月饼平均切成三块,每人一块。”小华说:“我家把一个月饼平均切成五块,每人一块。”小明说:“那我的这块月饼肯定比你那块大,因为三分之一大于五分之一。”()
3、无数个分数与1相等。()
三、比一比,填一填。
四、我会解决问题。
1、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八分之二,小红吃了八分之四,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2、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五分之二,第二根长五分之三,哪根绳子长,长多少?
3、⑴有两个同样大的杯子装满了水,小小强喝了一杯水的三分之一,小刚喝了另一 杯水的二分之一。
①他们两个谁喝得多?为什么?
②谁的杯子剩下的水多?为什么?
五、我的班级我做主
我是邱砦小学三三班的一名同学。我们班共有学生()人,我就是其中的()分之()。其中女生有()人,占了全班总人数的()分之()。那你们知道男生占了全班人数的()分之()么?
(五)总结收获
师:快下课了,今天同学们和王老师一起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这节课的学习也非常愉快。最后我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的整理复习的方法——思维导图,你们听说过吗?
师:这种方法是把重要的知识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以往我们记笔记的方法更直观,更有效。今天的作业就请大家把本单元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展示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