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课两评一反思”案例纪实 发展是硬道理(教案) (思想品德) 中学政治组
“三课两评一反思”案例纪实(思想品德)
中学政治组
发展是硬道理(教案)
环节
一、常态课 【课型】 新授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国家发展,增强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能力: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国家的本领。知识: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难点:“一个中心” 是关键。【教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内化 歌曲欣赏: 《走近新时代》
畅所欲言: 思考并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都取得了那些令国人惊叹,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饮水思源: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
说说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方略有哪些? 学生自由畅谈:
点出课题<<发展是硬道理>> 出示目标:同上
(二)、感知教材,搜索信息
1、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2、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感知国情)
3、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及意义
4、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5、阅读教材P69页上面的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在前进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6、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7、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青少年应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哪些贡献?
(三)、精讲点拨,整成合信息
感知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国情)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水平起止时间:(1956——-21世纪中叶)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教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社会具体制度(不成熟、不完善)
1、制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
一个中心 经济建设(首位)
四项基本原则
2、核心内容
两个基本点 改 革 开 放
3、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及意义
共同交流: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1、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2、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4、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心语倾诉
既然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青少年应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哪些贡献?
(四)、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华西村-中国新农村的方向 教材P70 “读一读” 设问:
1、华西人是怎样走向富裕之路?
2、华西村致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启示?
(五)、当堂训练,巩固双基
1、“十一五”期间,江阴市华西村将投入2500万元,免费提供食宿,无偿培训国内5万名村支书,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华西村计划从2006年4月份正式启动,以全国各省、区、市为单位,每年邀请1万名村支书到华西村免费学习培训,5年内要与5万个村支部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华西村的做法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③能够快速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④能够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为加快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六大以来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钱包鼓了,通讯快了,住房宽敞了,寿命长了……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B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3、现阶段,我们要提高人民生活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坚持改革开放C实施可持续发战略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课堂回眸,总结升华
归航点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二、一评
这节课是初三年级《思想品德》中的第3单元,《关注国家的发展》其中第六课《走强国富民之路》的第一项目——发展是硬道理。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集体评课,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普遍认为这堂课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方面做的有所欠缺。教学环节的过渡、衔接在某些地方不太自然、不流畅。为此,我们提出如下见解:
究竟怎样过渡到课文内容的第一层次——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常态课是直接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然后再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可是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课文的了解内容,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再者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的讲解顺序可颠倒一下。提高课可加一个环节,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巨大成就的取得,究竟是何原因?从而引出党的领导及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再由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引出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在“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这个环节,只借鉴课本中的材料,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所以我们认为可以再找些关于“华西村”的具体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
环节
三、改进课 【课型】 新授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国家发展,增强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能力: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国家的本领。知识: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难点:“一个中心” 是关键。【教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内化 歌曲欣赏: 《走近新时代》
畅所欲言: 思考并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都取得了那些令国人惊叹,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学生自由说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饮水思源: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
说说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方略有哪些? 学生自由畅谈:
教师点评: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总路线总政策,是总揽全局的指导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的总纲.点出课题<<发展是硬道理>> 出示目标:同上
(二)、感知教材,搜索信息
1、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2、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感知国情)
3、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及意义
4、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5、阅读教材P69页上面的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在前进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6、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7、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青少年应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哪些贡献?
(三)、精讲点拨,整成合信息
1、制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 一个中心 经济建设(首位)
四项基本原则
2、核心内容
两个基本点 改 革 开 放
3、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及意义
感知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国情)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水平
起止时间: 1 9 5 6 21世纪中叶(近百年)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教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社会具体制度(不成熟、不完善)
共同交流: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1、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2、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4、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心语倾诉
既然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青少年应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哪些贡献?
(四)、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华西村-中国新农村的方向 背景一:教材P70 “读一读”
背景二:近年来吴仁宝与华西村干部成功规划了两大“共同富裕”工程:一是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把致富的火种撒向中西部地区。华西村先后出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培训县、镇、村干部1万多人,开辟了一条民间智力扶贫的新路子。二是实施了“扩村计划”。2001年,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大华西”举措:将周围16个村庄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数千户周边村民迁入新建的别墅和公寓,1500多人的小华西扩大为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华西人用共同致富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面。
设问:
1、华西人是怎样走向富裕之路?
2、华西村致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启示?
(五)、当堂训练,巩固双基
1、“十一五”期间,江阴市华西村将投入2500万元,免费提供食宿,无偿培训国内5万名村支书,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华西村计划从2006年4月份正式启动,以全国各省、区、市为单位,每年邀请1万名村支书到华西村免费学习培训,5年内要与5万个村支部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华西村的做法 ①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③能够快速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④能够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为加快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纵观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六大以来的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钱包鼓了,通讯快了,住房宽敞了,寿命长了……发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结果B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C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结果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
3、现阶段,我们要提高人民生活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途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坚持改革开放C实施可持续发战略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六)、课堂回眸,总结升华
归航点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四、二评
在讲解“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时,可插入一些伟人导言,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这个环节设问时,可联系当今时政热点,多加一些关于新农村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树立为建设祖国及为新农村发展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环节
五、提高课 课型】 新授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护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国家发展,增强为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能力: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增强建设国家的本领。知识: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难点:“一个中心” 是关键。【教法】自主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标内化 歌曲欣赏: 《走近新时代》
畅所欲言: 思考并交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都取得了那些令国人惊叹,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
学生自由说出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饮水思源: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
说说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政策、方略有哪些? 学生自由畅谈:
教师点评: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总路线总政策,是总揽全局的指导方针,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的总纲.点出课题<<发展是硬道理>> 出示目标:同上
(二)、感知教材,搜索信息
1、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核心内容。
2、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感知国情)
3、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及意义
4、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5、阅读教材P69页上面的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在前进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6、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7、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青少年应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哪些贡献?
(三)、精讲点拨,整成合信息
1、制定:1987年党的十三大 一个中心 经济建设(首位)
2、核心内容
四项基本原则
两个基本点 改 革 开 放
3、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党的基本路线实质及意义
感知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国情)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水平
起止时间: 1 9 5 6 21世纪中叶(近百年)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教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社会具体制度(不成熟、不完善)
伟人导言
共同交流:在所有工作中,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在现代化建设庞大的系统工程中,经济建设是核心工程,其他方面的工作都要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伟人导言
1、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2、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4、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5、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总之,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心语倾诉
既然发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青少年应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作哪些贡献?
(四)、典型引路,深化信息 华西村-中国新农村的方向 背景一:教材P70 “读一读”
背景二:近年来吴仁宝与华西村干部成功规划了两大“共同富裕”工程:一是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把致富的火种撒向中西部地区。华西村先后出资近千万元帮助中西部20多个省市区培训县、镇、村干部1万多人,开辟了一条民间智力扶贫的新路子。二是实施了“扩村计划”。2001年,吴仁宝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大华西”举措:将周围16个村庄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数千户周边村民迁入新建的别墅和公寓,1500多人的小华西扩大为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大华西实现了“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促勤劳,小康步步高”。华西人用共同致富的事实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面。
设问:
1、华西人是怎样走向富裕之路?
2、华西村致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启示?
3、说一下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景目标。
4、你将如何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环节
六、教学反思
(一)常态课后的反思。
一堂课下来,任课教师认为在知识传授、设疑及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但环节与环节的衔接过渡不够流畅,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的不到位,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寻找答案时,不能脱离课本,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
(二)改进课与提高课后的反思
通过教研组集体评课,按照相关建议,结合教学实际改进后,导入和结尾环节以及知识与知识间的过渡性语言与上节课相比流畅自然多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得以充分调动,能创造性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做到了畅所欲言,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三课两评一反思材料
三课两评一反思
刘贵红
为了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近日学校开展了“每日研究”、“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以外,还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课后要静心沉思,多反思自己的课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获。
本周我参与了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我讲的课题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首先从课堂导入上来讲,本节课前面是“相对原子质量”一节,且是在假期之前讲的,在上第一节课时设计上了“复习题问”这个环节,但这些知识与新授课没有什么联系,所以感觉这个环节并不是很好,所以第二节课时就把这个环节去了,而是直接出示提纲学习新课,经过同科教师的评课,感觉这样显得课堂一开始就很突兀,不自然的感觉。经他们的指导,最后上这节课时先从教材的“活动天地”入手,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认识溶液的定义,并引出溶液的特征。
从内容上来讲,这节课的容量较大,但由于学生理解起来没什么难度,又因为在上学期这部分内容涉及过,所以我这节课的初衷就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且课堂训练部分涉及的题目也较多。
从知识点的获取上,我给学生出示了提纲,前两节课我都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内容找出相应的内容,这样做可以节约时间,且学生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但细细想来,这样做也有弊的一面,因为教师把提纲给了学生之后就束缚了他们的思维,也缩小了学生对内容的摄取,更不利于他们预习能力的提高。在各位同科教师的评课以及自己的反思后,在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自学时,让学生自己挖掘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并能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最后我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考点。
从学生活动上来看,我认为前两节课给学生的时间不多,除了自己看课本和做练习题以外,学生之间讨论或交流的时间很少,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视野。所以在第三节课是讲“乳化作用”时,我让学生思考“除了课本上所涉及的洗洁精、洗发液以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乳化作用的物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间交流答案。现在想想,自己反思的问题和同科教师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把我对这节课的上法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为不使这些好的想法烟消云散,我应该及时记录并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所体现。
第三篇:三课两评一反思教研活动模式
“三课两评一反思”教研活动模式
校本教研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教师打算“追踪”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教师首先就得设计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尝试性地将这个方案付诸“行动”,行动之后再回头 “反思”原先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是否需要重新调整或修改。这样就构成了“三课两评一反思”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
一、开展“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的目标
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三课两评一反思”教研活动模式,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在“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中,要促使教师认真备课,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通过“三课两评一反思” 活动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开展“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使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具有“行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研模式,使教研活动进一步规范化,促进教研活动向高水平和高层次发展。
3.通过“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促进教学经验的“推广”
在开展“三课两评一反思”的活动中,老师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先进的教学经验得到推广,教师专业化得到不断发展。
二、开展“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的具体流程
1、说课
说课的任务是要阐述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1)说背景。即说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说学生对本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2)说教材。即说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说本知识点和教材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说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说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
(3)说理念。即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运用,特别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本节课中的体现。
(4)说结构。即说教学流程,或说教学模式。
(5)说策略。即说课堂教学中解决“研究问题”的策略或方法。(6)说学法。即说在课堂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
(7)说预设。即说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8)说疑问。即说备课中产生的疑问,急需请老师们帮助的地方。(9)说板书设计。即说板书设计的意图及效果。
(注:以上说课可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也不必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
2.集体备课(讨论)
主备教师说课后,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备课活动中,各抒己见,充分讨论,说出自己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提出教学设计的改进措施等。发言时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客观评价,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最后形成共性教案。
3.上课观课
集体备课结束后,由主备教师进行课堂实践(教学),参与教师进入课堂观课。观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所研究的 “教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
(2)看课堂教学是否按预期的教学程序实施,看教师的引导、提问是否有效,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学法指导是否有针对性和实效性。(3)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的生成对教学预设进行调整,对课堂进行重组等。
(4)看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是否获得一定发展和提高。
3.议课评课
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议课评课活动。议课评课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学特色与创新。即交流教与学的方式是否有效,教学策略是否有新的突破和特色,教学经验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等。
(2)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主要针对观课中看到的问题进行议论,特别要讨论集体备课时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解决方法是否有效,对第一次教学设计是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等深入研究和讨论,并提出可行性的策略,然后形成二次教学设计。
4.二次上课
二次上课可以是第一次执教的教师,也可以是参与集体备课的其他教师。二次上课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二次教学设计进行执教,同时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再次观课。
5.集体反思
二次上课结束后,组织教师将两次上课进行对比,每个教师拟写一份不少于500的反思,并组织交流,再次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时一定要结合教学中的问题或案例,深入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功之处与失败的原因,提出今后的行动方向。反思原则上用手写稿,必须是教师针对本次活动的所思所想,如果发现有网络下载或互相抄袭现象,此次教研活动一票否决。
三、开展“三课两评一反思”活动的具体要求
1.活动次数。根据县教育局的要求,中学、中心学校、九年制学校必须开展此项工作,每期不得少于2-3次活动:其余完小至少开展一次活动。但务必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2.资料收集。每次活动需收集主备教师的备课教案、说课稿,集体讨论记录,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性教案,教师的两次听课记录,二次教学设计,教师的活动反思,活动简报等。每次活动资料单独装订。
第四篇: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课改小结与反思:政治组陈树华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
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陈树华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行各业不再需要唯唯诺诺只懂得听话、被动地接受和完成任务的机械型人才,而是需要大量能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给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是维持原有的僵化的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还是锐意创新,立足创新人才的培养,借助改革的力量,建立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可喜的是,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大张旗鼓地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性工作,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改革要真正大面积地铺开并且心理接受,还有待时日,有待各方面的共同探索和努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最终将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因此,学校要取得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首先应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把它作为突破口,深入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工程。这里我专门就当前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阻力及对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阻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变,当前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1、中考指挥棒以及由此带来的畸形评价制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发现中考这根指挥棒越来越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瓶颈。一方面,自上而下,人们过分重视中考,无论是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都有以上重点高中线、进重点校人数来评价学校的办学效益。目前中考政治等级制评价制度的改革,对学生来说虽然要求有所降低,但“B”级仍然是好生进入重点学校的敲门砖。迫于这种评价压力,学校不敢轻言教学改革,更不准教师轻易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唯恐影响升学率、上线率;教师因为这种评价制度直接与自己的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也害怕如果改革,会影响成绩,进而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自然希望稳一点,还是按照老办法,规规矩矩地“填鸭”。无论如何不能让自己所教的科目影响学生的升学。
2、教师素质的制约 这里有制度性的原因,也有教师本身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
师已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机械地进行知识囤积教育活动,形成一种习惯;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激增,学生人数大增,教育出现突进性发展,需要大量教师,而高校的师资、办学条件不足,导致教师队伍“注入的新血液”不多,老教师又难以更新观念,中年教师转轨也不是那么容易,这样就可能造成教师队伍素质出现下降的迹象,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3、学生的习惯性思维阻力,家长的旧观念难以改变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下,一方面,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新教学方法、思路出现排斥心理,下意识拒绝接受教学改革,很多家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难以改变,要求学生“填鸭”;另一方面,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主动去探索、追求知识及方法。
当然,教育教学改革的阻力也不止是这些,此外,还有社会阻力等等。
二、因应存在问题,抓住重点,各个击破。
1、转变观念,抓住中心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观念上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能否真正贯彻创新理念、素质培养思维,以学生为中心,从某种意义上将决定着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决定着素质教育能否成功。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实现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意义。
2、建立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它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已是刻不容缓。
一个合理的教育制度总是要有一个合理、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为支撑,它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而正确的教育评价制度应当为教育方针、教育目标服务。我国当前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大批量、多层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为了选拔精英、教出几个高考状元。因此,各级政府应转变思维,不能把能否考上几个本科、重点大学生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效益的决定性依据;学校也不能以此作为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依据。而应为教育教学改革“松绑”、“开绿灯”,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教学改革环境。
3、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师的观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主要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什么水浇出什么花,有主见、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教
出的学生总是思维敏捷、富有创造精神;刻板、没有主见、死抱教条的教师教出的学生只能是唯唯诺诺、枯燥无味的应声虫,毫无主见,更谈不上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一方面,应建立配套的师资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应通过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等形式学习和借鉴当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和动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以培养开拓进取的创造型人才为宗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第三,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转变教学观念,放下“权威”,“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本思维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科素质,让学生学会走路的方法,而不是抱着学生走。
4、向学生灌输创新理念,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应转变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变主要学习知识为既学习知识,又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形成学科基本素质;以自我为中心,自主学习、主动质疑、主动探索,把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参与集体研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兼收并蓄,主动出击,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总而言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今后将往哪个方向走?将以什么面目出现在新世纪世界之林的重大问题,改革的步子刚刚迈出,今后的路还很长,要真正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有待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共同努力,希望有识之士共同担负起这一历史重担,为教育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自己身上的重任,明了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知难而进,逆流而上,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章来源:福州五佳教育网(中小学直线提分,就上福州五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