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娟《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彦娟《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彦娟《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王彦娟《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主题:《七律 长征》

设计者:石道乡中心小学 王彦娟 课时:第一课时 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语调、韵律、节奏体味诗词的内容和情感。教材分析

《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明确全诗所写的内容。背诵课文。

3、学习本课3个生字,组2个词语。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评价方案:

评价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在教学环节一中完成。

评价任务二:指导读音,学习生字,在教学环节二中完成。

评价任务三: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在教学环节二中完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环节一:

创设情境,解题导入。教学活动

1、播放《长征》歌曲。

师激情解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2、板书课文题目。(生三次齐读课文题目。每次齐读前引言:这是地球的红飘带;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这其中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评价要点: 了解长征。环节二: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教学活动

1、听朗诵音频,学生思考: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结合诗中具体词语交流感受:“万水千山”体现红军长征非常艰难„„)

2、学生自由朗读诗文,再谈读后感受。(联想画面试谈感受。)

3、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出示学习课文的要求:

(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评,纠正读错的字音。同桌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4)指导书写。(“崖”字下部里面是两个“土”;“岷”字的“山”要适当地往上靠一点。)

(5)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逶迤、磅礴、等闲、乌蒙、细浪等)

(6)全班大声齐读一遍生字。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指名朗读,师生评价。(评价角度:字音、语调、韵律。)

6、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长征的哪些场景?有哪些疑问?做出标注。评价要点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读准字音并感受。环节三:熟读全诗,了解文体。教学活动

1、学生自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3、师生共同交流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4、了解文体。

教师介绍文体:“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诗中四大句也叫做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评价要点:熟读全诗。了解诗意,了解文体。环节三:朗读全诗,理解诗歌。教学活动

1、指导朗读:教师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2、学生练习,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3、教师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评价要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第二篇:七律 长征 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 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 许多疑难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全诗。3.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重点难点]

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体裁特点的感性认识。[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背景。教师准备:搜集视频、图片等制作课件。[课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 长征

(设计意图:揭题导入,认识诗人毛泽东;介绍长征;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出示,生字显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设计意图:从有目的地自读三遍,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题的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读诗的机会。)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

3、明确诗意:(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0分钟)1.体会“远征”。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 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 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 铿锵有力地说——不怕

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 “远征难”。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

预设:A从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设计意图:透过远征难且不怕,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

五、探究重难点

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

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齐读。

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师播放课件)

(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七律长征—— 齐读全诗。

7、尝试背诵

7、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设计意图:此环节多处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创设直观情境,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六、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1、课外阅读《沁园春 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 娄山关》

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一堂课是结 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 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不怕 只等闲远征难

乐观、无所畏惧万水千山

第三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导语:有一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笔下,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毛泽东笔下是宣言书;它就是长征。在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期间,红军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脉,渡过24条大河,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靠着双脚行军二万五千里。七律长征就记录了这段革命历程。

师:读诗,看学习指南一。生:读。

师:用哪一句话可以概括全诗。

师:真了不起,毛泽东如此凝练的一首诗,用如此简洁的一句话概括出来了。

师:.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用一个字概括。(描红:难)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师: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师: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几个地方。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师范读。看学习指南二。

《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师: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师:

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伟大的红军战士全无惧色,顶天立地!同学们,你们是如何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

生:我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体会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生板画。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

五岭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乌蒙山势险峻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很难。

师: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生:“腾细浪”、“走泥丸”。绵延千里的五岭山脉像细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团。生:第二句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借“泥丸、细浪”来指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波浪)、(滚动的泥团)一样渺小。这样写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面对困难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

生:还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师:红军长征翻越大山十八座,毛主席以蜿蜒数千里的五岭山脉和海拔两千多米的乌蒙山为代表,用夸张的手法,传神的笔墨写出了红军乐观潇洒,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让我们自由练习朗读,体会红军的豪迈气概。注意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生:我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体会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师:很准确。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诗。很有气势,不错。

师: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谁能说说?

生:第三句讲述了红军长征中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通过《巧渡金沙江》,我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智慧,他们不费一枪一弹,使大部队巧渡成功。我认为“暖”体现了他们的欢快心情。

师:你真是个充满智慧的孩子,请你带着欢快的心情读读这行诗句吧!

师: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生: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只剩13根铁索,桥下水流湍急,桥头有敌军的机枪把守,红军历尽艰辛才渡过。

师: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生:一个“寒”字让我体会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惊险悲壮的场面,体现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生:“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到“暖”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愉快之情,“寒”再现了夺桥的惊险悲壮,让我们用声音和表情传达出我们的这份感受吧!先自由练习。师:红军飞夺泸定桥以后继续北上,九月间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岷山,踏上了长征的最后征程。翻越雪山意味着长征已胜利在望,在这样的时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 师:“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生:“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师:对于全军上下的笑逐颜开,诗人又是如何描述的呢?(尽开颜)诗人用“尽开颜”三个字准确的概述了红军欢庆胜利的喜悦场面,我们也带着喜悦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师:谁能用最准确的词句描述一下这种热烈的场面? 生:尽情欢呼,欢呼雀跃,笑逐颜开„„

师: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师: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本诗的作者毛泽东,他用凝练的诗句对长征进行了高度概括,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为了更好的体会精神、展现诗歌意境,让我们起立,大声诵读这首壮丽的诗篇。

生:起立齐诵。

师:通过刚才的诵读,你想说些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地表达?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英勇战斗的场面,红军真是不怕牺牲呀。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翻越崇山峻岭的情景,红军长征真难啊。

生:我仿佛看到了红军一路欢歌的情景,他们虽然很苦,但一点也不怕苦,非常乐观。

生:我头脑里出现了毛泽东的形象。他高高的个子,此时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两手叉腰,面带微笑,两眼炯炯有神„„

生:我们应该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生:我想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名言。

生:我以前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总是退缩不前。以后,我要跟红军一样,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师:以后同学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妨想想红军长征,一定会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让你勇敢地战胜它。我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课的最大收获。

结束语: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第四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全诗。

3、理解诗句,能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七律长征》(课件)交流感受。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课题及作者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生字词。(新词随课文理解)2初读课文。(要求读出节奏感)

3、分句理解: 首联: “只等闲”:看得很平常。指出开篇两句起到总领的作用。设疑:“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成了哪些平常的事物? 颔联:

介绍“五岭”、“乌蒙”;随句理解“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口答填充练习(课件):()的五岭在红军的眼中仿佛()。

()的乌蒙在红军的脚下成了()。引导:这两句诗中指出了红军经历了哪方面的困难?红军将士们是以怎样的精神战胜的? 小组讨论后指名若干同学谈体会。(相机板书)

延伸:这两句呼应了前句“万水千山”中的“千山”,五岭、乌蒙仅作代表,你还知道红军战胜了哪些大山吗,讲给同学听听。(小组交流)自主学习颈联: 帮助理解:“云崖暖”、“铁索寒”。检查和补充:

这两句呼应了前句中的哪一点?

你知道红军是怎样跨越了金沙江和大渡河吗?交流故事。这几句该怎样读?(坚定、无畏)齐读三——六句,集中感受诗意诗情。尾联:

岷山积雪千里,明明翻越艰难,红军却更喜爱了,说明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出此句诗更加突出的体现了红军藐视艰难的英雄气概。说明“三军”、“尽开颜”的意思。

问:三军过后指什么?为什么会尽开颜?(放开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追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么?

这两句怎样读才好?(喜悦、自豪)试读、齐读。

4、通读全诗,升华情感。(配合课件:《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影视片段)

5、互说诗意,交流心得体会。

6、尝试背诵:自由尝试;指名试背;齐背。

三、总结:这首壮丽的诗篇,通过典型事例的描述,热情讴歌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让红军精神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会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后说说词意

只等闲 逶迤 磅礴 岷山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4、点评复习情况。

二、拓展延伸:欣赏《七律·解放军占领南京》

1、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

2、自主学习。(学生)

要求:先自主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大意、领会本诗的主题思想,再在小组内交流。

三、课外活动:阅读与欣赏

推荐:游记 《红军长征追踪》等;

影视 《长征》等。

板书 七律·长征

七言律诗 二万五千里

毛泽东 1935年10月

万水千山 只等闲(总领)

五岭逶迤 腾细浪 乌蒙磅礴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巧渡 革命的英雄主义 大渡桥横 飞夺

和革命的乐观主义

雪山千里 更喜 三军过后 开颜

第五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及新词。

2、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3、反复地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5、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慨。

2、朗读时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图片、书籍、影视作品等资料,了解红军长征时的情况。

2、多媒体操作平台。【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故事、视频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2、文本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氛围,激情导入

1、简介红军开始长征的原因。

因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军伐的统治,1924年1月,国民党和共产党开始合作,共同进行革命,历时三年半,就在即将取得胜利时,国民党右派却突然叛变,开始屠杀共产党,因此,共产党就得开始反抗,1927年8月1日,共产党在周恩来、贺龙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所以后来定8月1日为建军节。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

命方针。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开始进攻革命根据地,前后共五次,前四次共产党都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由于王明、博古等人所犯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损失惨重,红军被迫开始长征。为什么反围剿失败了就要开始长征呢?如果红军还是留在大城市和国民党抗战,必死无疑,因为双方的军事力量相差太大了!而红军开始长征,实行战略转移,就能保护红军的基干力量。红军长征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有的地方连国民党也很难到达,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国民党全都消灭。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简介长征,用PPT动态演示红军长征线路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揭题板书:七律·长征)齐读课题。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同走进红军长征的岁月

2、指名说一说知道的有关长征的故事。

3、介绍七言律诗的格式。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词牌名。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每句诗七个字,每首诗八句,分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要押韵。这首诗押的是“an”韵。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词语。

磅礴 泥丸 云崖 铁索 岷山 逶迤 自读——齐读——开火车读

2、(1)自读诗

(2)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感受朗读的节奏、停顿、重音、旋律,把握语调上高低缓急。

(3)齐读。

三、精读理解,品味赏析。

1、指导学习第一联:

(1、指名读。

(2、说说对“远征、难、万水千山、等闲”意思的理解。远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难,指长征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万水千山,“万”“千”都是虚数,形容很多条河,很多座山。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只等闲,只当着平平常常的事。

(3、连词成句说说这一联诗句的意思。

(5、这两句赞扬了红军什么精神?抓住“不怕难”“等闲”体会红军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6、这两句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引导学生谈谈写法(这一联是总写,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

2、用上述方法,学习二、三、四联

⑴学习第二联

指名读,说说第二联分写什么?(山),写了哪两座山?(板书:五岭山、乌蒙山)”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说说理解诗句意思,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夸张手法的妙处,“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

⑵学习第三联

指名读,说说第三联分写什么?(水)哪两条河?(板书:金沙江、泸定桥),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云崖”、“铁索”,体会“暖”、“寒”的深刻含义,说说诗句的意思。设置情境,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抓住细节描写让学生说说两次战斗场面不同(一个巧渡,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个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⑶学习第四联

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板书:岷山)理解“三军”,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想象“三军”会师时的欢腾场面?(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课文小结

五、作业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课下收集一些毛泽东诗词,和同学们交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下载王彦娟《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彦娟《七律 长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师生对话,激趣导入。(5分钟) (出示图片)认识他吗?简单介绍。师补充:革命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5 七律·长征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理解诗意,感受中国工农红军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单位:怀远县万福镇夏庄小学教者: 2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句意思。 (2)让学生了解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3)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介绍时代背景: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能不能交流交流? 师:是啊,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有的甚至还......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导入、释题 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长征》。谁来......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广西灵山县第三小学邮政编码535400 苏 玲【教学简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黑林学校 郭青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