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教学后记

时间:2019-05-15 01:4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式方程教学后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式方程教学后记》。

第一篇:分式方程教学后记

“分式方程

(二)”教学后记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式方程

(一)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生对分式方程的定义已经学习,能够在具体的应用题中列出相应的分式方程,如何来解分式方程是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本节课我先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使学生在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的基础上,为把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作好准备。然后通过例1“解方程:1=3.”使学生明确如何来解分式方程以及解分式x2x方程的步骤,在仿照例1的前提下,学生自己尝试在练习本来解例2“解方程:300-480=4”

x2x,我来回巡视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答。通过两个例题使学生会解分式方程,明确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够解简单的分式方程,从而完成本节课的重点。

在学生会解分式方程后,及时的给出“议一议”“解方程:2x=x31-2”,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发现有和小3x亮同样解法的同学,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他的解法,并一块分析、讨论,倾听同学们的想法,与学生一同总结出“在解分式方程时,我们在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才得到整式方程.如果整式方程的根使得最简公分母的值为零,那么它就相当于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零,不符合等式变形时的两个基本性质,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必将使分式方程中有的分式分母为零,也就不适合原方程了.”给出增根的定义以及检验的方法。使学生明白分式方程检验的重要性,检验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最后通过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师生帮助、学生互助及时的解决,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我对教材理解的透彻,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突出,难点及时得到突破,时间安排合理,教学中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调动学生及时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教学效果好,达到了备课所设想的目标。教学中选择“探索发现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探索分式方程是如何转化为整式方程,并发现解分式方程验根的必要性.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心理特点,教学语言得当,有一定的启发性和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的主动积极,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不会找最简公分母,导致解分式方程时后面的步骤全不对。如议一议的分式方程的最简公分母找成(x-3)(3-x).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例题多讲解如何来找最简公分母。

2、学生在解完分式方程时忘记验根。教学时要强调“验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骤,不可缺少。

3、个别学生不会验根。解完分式方程后学生也知道验根,但是不知道如何来进行验根。教学中可以结合例题重点强调验根的方法。

4、去分母时出现漏乘无分母项,导致就方程出错。这是部分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教学中可以重点结合例题强调。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点思考,对本节课中做的好的我会继续发扬,对不足之处我会及时改正,争取使我的教学水平不断的得到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1、在复习引新中,回顾以往所学习的方程知识,采用让学生自己说出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利用学生的一个求不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x-1)/3+1=(2x-3)/6,借机让学生明确可化为ax=b(a不等于0)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自然巧妙的让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一步一步的听下去。

3、通过设问,活动,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质疑、思考与探究,通过质疑、思考与探索发现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喜悦的气氛下自主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也使我领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变枯燥为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中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当然,这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多联系实际,多设计情景,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演电视剧,而他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2、变复杂为简单。越简单学生就越想学,越会做学生就越想做,简单之中蕴含着大道理,简单的做多了,熟练了,才可能去做复杂的。当然这需要形式多样,而不能单一。

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就是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把学生硬拉过来,而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第二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9.3分式方程

八一中学 范文浩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2、经历“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理解增根的概念,理解解分式方程要验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找错误,解方程:

2x110x12x11364

解:去分母,得:

4(2x-1)-2(10x+1)=3(2x+1)-1 去括号,得:

8x-4-20x+1=6x+3-2 移项,得:

8x-20x-6x=3-2-4+1 合并同类项,得: -18x=-2 把系数化为1,得:

x19

2、甲、乙二人做某种机器零件,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做2个,甲做10个所用的时间与乙做6个所用时间相等.求甲、乙每小时各做多少个? 解:设甲每小时做x个,则乙每小时做(x-2)个,根据题意,师:这是什么方程?如何求解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引入课题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解上题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x(x-2)整理,得10x-20=6x,∴x=5 把x=5代入上述分式方程检验:左边=2 右边=2 左边=右边 ∴ x=5是所列方程的根.

答:甲每小时做5个,乙每小时做3个。

三.例题教学

1、解分式方程:

分析:最简公分母为(x-3),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解,最后验根。解: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3),得1+2(x-3)=4-x,解这个方程,得3x=9,∴x=3。

检验:当x=3代入原方程左边与右边都无意义.(设疑:这意味着什么?解出的x=3叫做原方程的什么?解分式方程一定需要什么?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出增根的概念和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x=3是原方程的增根,∴原方程无实数根。四.议一议:

1、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去分母时我们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的分母因式分解,找出最简公分母,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整式方程.

(3)检 验: 为了检验方便,可把整式方程的根分别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为0,则这个根叫分式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如果使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这个根是原分式方程的根。注意:增根是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4)写出方程的解。

五、.随堂练习

1、解方程:(1)

34 x1xx54(2)2x332x2、课本p104练习第一题

六、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我总结,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七、作业:

课本p105习题9.3第三题

第三篇:《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第二章

分式与分式方程 4.分式方程

(三)总体说明

本节是分式方程的第4小节,共4个课时,这是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设置丰富的实例,这些实例涉及工业、农业、环保等方面,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分式方程的解法,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经历过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会用数学模型表示简单的数学等量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分式方程以及分式方程的解法并能熟练地解方程之后,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将生活中某些问题模型化,本节课安排了《分式方程》的第三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

数学能力:

(1)学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检验,解释所获

/ 6

得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与态度: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7个教学环节:回顾——练一练——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学生小结——反馈练习

第一环节:回顾 活动内容: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下列应用题: 某工人原计划13小时生产一批零件,后因每小时多生产10件,用12小时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还比原计划多生产了60件,问原计划生产多少零件? 活动目的:回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引出新问题. 教学效果:

首先请一位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列出题中所反应的等量关系式,再让所有学生列出方程并解出方程.大部分学生依然记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很快解出这一题.只有小部分学生有些困难,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完成.

第二环节:练一练 活动内容: 解下列分式方程: 120180 x3x 2 / 6

活动目的: 复习上节课内容:解分式方程,为本节课提供基础.教学效果: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都能熟练解分式方程.但是部分学生没有先化简,方程两边应先除以60,再解方程,对于这一点老师应强调,因为实际应用题中的数据有时很大,如果不化简,会给计算带来麻烦.第三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 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为下列应用题列出方程吗?(1).一列列车自2004年全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后,速度提高了26千米/时.现在该从甲站到乙站所用其所的时间比原来减少了1小时,已知甲、乙两站的路程是312千米,若设列车提速前的速度是x千米/时,请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华联”商厦进货员在苏州用80000元购进某品牌衬衫,后又在上海用176000元购进这种品牌衬衫,数量是从苏州购进的2倍,只是单价比苏州的贵4元,请问从苏州购进的衬衫每件多少元?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形式,用所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效果:

学生比较熟悉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在第一题中能很快根据提速前后的时间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对于第二题中有些学生对商品的总价和每件商品的单价以及商品的总件数之间的关系不熟悉。在老师的讲解下大部分学生都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完成 “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列出方程”这一过程,小部分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小组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第四环节:试一试

/ 6

活动内容:

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1)你能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吗?(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你能利用方程求出这两年每间房屋的租金各是多少吗?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效果:

学生都能找出所有房屋的总租金和每间房屋的租金以及房屋总数之间的关系式,并能提出解出房屋总数的问题,应用列方程的一般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很多不同问题.

第五环节:做一做 活动内容:

1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小丽家去

3年12月份的水费是14.7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28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3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活动目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设未知数——分析等量关系——列代数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到验证解的合理性”这一完整过程,并规范书写.

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询问学生家中的每月用水情况,要求学生能关心家庭生活,又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学生根据一个月的总水费等于每一吨水费乘以一个月的用水的总吨数,再根据“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这一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从而列出分式方程,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很快和老师一起完成上述过程.

/ 6

第六环节:学生小结 活动内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的感受. 解题步骤:1 设;列;解;检验;

得出结论.活动目的: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 教学效果:

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感受到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第七环节:反馈练习活动内容: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 小明和同学一起去书店买书,他们先用15元买了一种科普书,又用15元买了一种文学书.科普书的价格比文学书高出一半,困此他们所买的科普书比所买的文学书少1本,这种科普书和这种文学书的价格各是多少?

2. 某化肥厂计划在x天内生产化肥120吨,由于采用了新技术,每天多生产化肥3吨,实际生产180吨与原计划成本生产120吨的时间相等,那么适合x的方程是()

A.120***0180120180

B.C.D.x3xx3xxx3xx33.全民健身活动中,组委会组织了长跑队和自行车进行宣传,全程共10千米,自行车队速度是长跑队的速度的2.5倍,自行车队出发半小时后,长跑队才出发,结果长跑队比自行车车队晚到了2小时候,如果设长跑队跑步的速度为x千米/时,那么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101011010

B.20.5 A.2x2.5x22.5xx1010101020.5D.20.5 C.x2.5xx2.5x活动目的:

/ 6

使学生体会丰富的实例,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巩固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教学效果:

以上练习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大部分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答,解释解的合理性。

作业:课本P42 习题2.10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 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教学环境中.这种动态的开放式的学习,体现了活动、内容、问题的开放性,从探究实践中形成想象,抓本质、揭规律、找方法.

/ 6

第四篇: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

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动起来。在今天我所听的《分式方程的应用》一课,也使我体会到了这一点。

本节课是《分式方程的应用》的'第一课时,课堂上顾老师并没有纯粹地就题论题,而是采用了如下方法:一是改变例题和练习的呈现形式,使教学内容更有趣味性。二是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目,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尤其是在让学生自编应用题的时候,个个都是紧皱眉头,冥思苦想,很快就开始你说我说,一个个精神抖擞,煞那间教室中一片热闹的场面。顾老师这时就抓住这个机会,让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各自说出自己编的题目。同学们都能联系自己身边发生的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例子。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认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象顾老师一样,精心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真正使学生乐有所学,乐有所获。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2

本节课分式方程的解法部分属于重点,难点为利用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分式方程的解法是解决大多数数学问题的基础公具,应让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解实际问题需正确找到等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计算问题,本节课学生对这条教学主线,理解较为清晰。

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讲授、合作探究、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新课表理念。使学生充分地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强化重点内容并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密联系实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所有学生既能参与,又有探索的余地,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法指导上,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围绕本节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既能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又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体现了本人,努力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一代新人的教育观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学生们建立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思维,会根据题中的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同时列出分式方程,并解答。我根据学生们做的导学案的情况,对本节课采取了老师引导学生展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我首先从审、设、列、解、验、答几个步骤对第一道应用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板演。让学生们对解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有一个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书写的过程有准确的概念,之后开始让学生们展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有几点值得肯定,也暴露了很多不足之处:

一、学生们对于检验的过程总是容易丢失,说明还是对检验这个必要的步骤理解的不是很深刻,所以会出现遗忘的现象。

二、对于等量关系的寻找,还有很多学生有困难,尤其是对题中条件比较多,或是等量关系比较隐含的应用题,在寻找等量关系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应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代数式,再列方程。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4

1、在复习中引入新的教学重点,回顾以往所学习的方程知识,采用让学生自己说出几个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本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利用学生的一个求不出解的.一元一次方程(x-1)/3+1=(2x-3)/6,借机让学生明确可化为ax=b(a不等于0)的方程才是一元一次方程。自然巧妙的让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一步一步的听下去。

3、通过设问,活动,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质疑、思考与探究,通过质疑、思考与探索发现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喜悦的气氛下自主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也使我领悟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变枯燥为有趣同,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的重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中来,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当然,这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多联系实际,多设计情景,让学生觉得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演电视剧,而他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2、变复杂为简单。

越简单学生就越想学,越会做学生就越想做,简单之中蕴含着大道理,简单的做多了,熟练了,才可能去做复杂的。当然这需要形式多样,而不能单一。

3、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就是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把学生硬拉过来,而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5

分式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章,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复习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今后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二、复习中的重建

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运算量与题目的难度,重点应放在对运算过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到灵活运用。

再则,对课本上关于分式的具体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看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6

教师想方设法为学生设计好的问题情景,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参与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就会创在一个又一个的点上,这样的教学日积月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我认为学好数学最好的方法是在发现中学习,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去学习。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目的要求,内容多少,重点难点,学生的'条件,以及教学设备等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其次,要注意节省时间,特别是在讲授新知识时,要抓住重点,不能企图一下讲深讲透。要安排一定的练习时间。通过练习的反馈,再采取必要的讲解或补充练习。再次,要注意尽量安排全班学生的活动,如操作、练习巩固,解应用题等,避免由少数人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大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要注意在一节课内提高学生的平均做题率。此外,还要注意选择有效的练习方式和收集反馈信息的方式,以便节约教学时间,并能及时发现问题,教学反思《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班级的学生有整体的特点,当一定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人人过关,实属不智行为。效率是整体利益的平衡结果,不能因为个别同学目标未达成而牺牲整体的时间利益,这会造成新的教学问题。所以在集体教学时,把握大多数,将整体利益平衡好,这样的集体教学才是有效率可言的。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还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其是否在听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及自身是否在积极思考问题。千万不可只顾自己按照教案设计去讲,而忽视学生的思维。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7

进入初三总复习以来,我一直都在尝试探索一种比较适合总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近两周的教学实践,我基本形成了以下的课堂教学流程:作业评析→出示学习目标→考点分析→学生独立完成学案→小结归纳→课堂检测,今天在进行“可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复习课时,我也是按这样的流程来进行,没想到发生了一些意外,以致于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在作业评析环节,我照常收集学生上堂课测验及课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由学生讲解其解答方法与思路,然后再给时间让学生自行改正。为了突出本节课与分式的化简求值的区别,我还收集了学生以往在分式的运算中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没想到仍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却依然遇到了当初那样的困难,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于是我不得不已再花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与自我改正解答的方法。这样,课堂已过去了10来分钟的时间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在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的过程中,虽然我在此之前曾引导学生回顾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也书写在黑板上,但我没想到的是依然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是陌生的,特别是解答过程的书写更是显得百花齐放,有个别学生甚至于无从下手。于是我不得不已用一个例题示范解答过程,这样又花去了不少的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难以顺利完成。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些意外呢?作业的评析环节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呢?学生为什么地分式方程的解答思路过程是如此的陌生呢?

答案并不难以找到。

一方面,在作业评析的环节里,我收集到的问题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或感到比较困难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他们都曾遇到过,但难度自然不会小,因此当需要他们再次解答时自然也就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所花的时间当然就较多了。

另一方面,学生对分式方程的解答思路方法的陌生,并不是因为分式方程的解答思路方法有多难或有多复杂,而是因为这部分内容离当初学生学习的时间太远了,而且当初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所用的课时就非常少,因此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问题原因似乎找到了,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呢?

先来看作业评析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仔细分析课前准备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再回忆当初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当时在解答这些较难或较易出错的问题时,为了赶课堂的教学时间,完成教学任务,我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而是包办式的'进行讲解分析,那时虽然讲解得清晰易懂,学生当时也反馈能听明白了,但当要他们真正动手时,却依然犯同样的错误。因此,缺少交流的问题讲解,虽然听懂,但不会做。同时,我选择的问题较多(3个)也是花费时间较多的原因,但如果不把这些易出错的问题都解决,那么学生所积累下的问题岂不是越来越多了?

再来看我所编写的学案吧。我本以为学生对分式方程的解答思路步骤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没有在学案中安排例题示范去让学生自主阅读、复习。那么,在学案中安排例题示范会不会比让学生在课堂练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再解释好些呢?我想,前者也许会省下课堂教学时间,但后者也许能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后者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

另一方面,课前我已预测到学生可能会把分式方程的解法与分式的化简相混淆起来,很有可能什么出现在进行分式的化简时也去分母的错误。可我却在学案中忽视了编一两个分式的化简的问题,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也就无法对这两者进行了比较。

因此,在编写学案时,特别是集体备课时,必需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推敲,以使学案更能发挥辅助学生复习的作用。

那么,节课剩下的问题只能在下一节课再进行解决了!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8

1、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础是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综合知识运用点多,难点在于要正确地把分式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的关键是在去分母,包括正确乘于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正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学生在做题时要很小心才行,如果其中有一步走错了,特别是去分母这一步错了,后面的功夫便白费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耐心地攻克每一个难点,千万不要在去分母时忘记把没有分母的项也乘于它们的最简公分母。

2、对于一些分母需要变形的分式方程,强调要通过因式分解才能找出它们的最简公分母,在找公分母时还要注意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千万不要把问题复杂化,如果能够正确地找出最简公分母并去括号,就接近了成功了。要鼓励学生耐心一些,每一步要细心、细心再细心。任何一步错了都会导致后面的劳动白费。

3、我们在教学中高估了学生,以为教师知识点已经帮学生复习过了,学生就会了,可是在做练习时学生不是错这、就是错那,总之是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所以要真正地能够做到基本训练到位、学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是过关的体现。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9

一.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建立在我校目标教学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导学,然后再由教师考查和点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决定给学生一个半开半闭的区间。这节课的关键在前面的这步过渡,究竟是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还是说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完成,我先后作了多次试验和论证,认为“完全开放”符合设计思路,但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故我们最终决定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

二.教学知识点: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范围分式方程的解法是关键,所以由两个习题过渡后,我复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然后引导学生尝试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的基础上一起探索探索解分式方程的解法。我先作一示范,学生练习格式,接着出现有增根的练习题,依然让学生解决,由于学生不会检验根的情况,所以,些时再详究增根产生的原因,怎样检验增根等问题。

2.在利用类比法解分式方程这一过程中,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渗透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3.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我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就用了两个分式方程的'解答过程进行对比,体现验根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三.课堂效果:

在这节公开课上,学生状态不错,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在课堂练习和最后的课堂小测里,学生的作答规范正确,而且对于增根产生的原因及相关知识点的难题的突破学生掌握的不错。

整节课下来,基本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作为年轻教师,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仍然需要改进。个别教学语言不够规范,而且利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对旧知识的复习仍然不够,语速有点快,个别问题的引导可以更深层次,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突破难点,也是比较遗憾的地方,希望听课的老师给我多提意见,我会珍惜的。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我首先举一道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其解法,然后通过解一道分式方程,启发引导学生参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由学生自己探索、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教学反思。学生不是停留在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挥。

在教学设计上,以探究任务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舞台,营造了锻练思维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时时注意营造思维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表达。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

1. 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⑴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充要条件。同时,由于分母中含有未知数,所以将其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求出的解就应使每一个分式有意义,否则,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正是由于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3. 解分式方程时,如果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写出将分母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来,从而让学生准确无误地找出最简公分母

4.对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要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类比渗透思想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相比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分式方程的解法。运用类比教学法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通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在探究、归纳分式方程解法的同时进行类比,让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有法可循,而不会觉得无从下手。

2.把分式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进行相比较,让学生既可以温习旧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

3.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和分式方程解法的类比,更能突显分式方程解法中验根的重要性。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1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本节教材中的`引例分式方程较复杂,学生直接探索它的解法有些困难。我是从简单的整式方程引出分式方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它的解法。这样很轻松地找到新知识的切入点:用等式性质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因此,学生学的效果也较好。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

1、把思考留给学生,课堂教学试一试这个环节中,我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问题不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主要在做题方法上指导,思维方式上点拨。改变那种让学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从而成为爱动脑、善动脑的学习者。

2、积极正确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知识,和清晰的解题思路。由于学生总结的语言有限,我就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分式方程的思路,步骤,如何检验等都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还有在解分式方程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都给学生做了强调。

3、及时检查纠正,保证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第一时间内更正。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我就在教室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对于困难的学生也做个别辅导。

虽然在课堂上做了很多,但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第一,讲例题时,先讲一个产生增根的较好,这样便于说明分式方程有时无解的原因,也便于讲清分式方程检验的必要性,也是解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最大的区别所在,从而再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不能省略不写这一步。第二,给学生的鼓励不是很多。鼓励可以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其差异性,尽可能分层教学,评价标准多样化。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用动态的、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肯定的话、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张表示优胜的卡片,都是很好的鼓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结果。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361”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习的基础上进上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这种学习模式符合课改要求,但是经过教学发现,以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课前的预习,节约的`课堂上的时间。

教学上应多用类比的方法,与分数进行类比教学,使学生明确分式与分数、分式与整式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一定能取到事半功倍之效。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也是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基础,只是需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至于解分式方程时产生增根的原因只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应让学生掌握验根的方法。

要使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转化整式方程,具体的方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统称最简公分母。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回顾引入部分题目有点多,应该选择简单有代表性的一两个题目,循序渐进,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2、教学重点强调力度不够。对学生理解消化能力过于相信,而分式方程的难点就是第一步,即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化这个过程,应该对其进行专项训练或重点分析。例如,就学生的不同做法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课本的这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

3、时间掌握不太好。学生预习还不够充分,导致突发事件过多,以致总结过于匆忙。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3

分式是八年级数学的第一章,经历了三周多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分式的有关知识(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和能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应用题等),并且获得了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到代数学习的实际应用价值。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教学中的发现

本章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尝试等活动学习分式的运算法则,发展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所以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对法则的探索过程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在观察、类比、猜想、尝试当一系列思想活动中发现法则、理解法则、应用法则,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代数表达能力、运算能力和有理的思考问题能力。可是我在知识的传授上并没有注重探索、类比法则,而重在对分式四则运算法则的运用和分式方程的运用上,没有抓住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今后要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二、教学中的重建

分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和混合运算)是代数恒等变形的基础之一,但是不能盲目的`加大运算量与题目的难度,重点应放在对运算过程推理的理解上,把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到灵活运用。

再则,对课本上关于分式的具体问题一定要重视,并关注学生在这些具体活动中的投入程度,看他们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其次看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思维发展水平—-—能否独立思考?能否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否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而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4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化,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分式方程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之一,探索分式方程概念,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知识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从这样的几个方面入手:

1、在实际问题中充分理解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并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分清楚分式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⑴方程式里必须有分式,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是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分式方程的充要条件。

3、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通过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就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教学时应充分体现这种化归思想的教学。

三、总体反思

首先是学生如何顺利的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书本给出两个例子较难,按照书本的引入,一开始课堂就可能处以一种安静的思维,处于很难打开的状态,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所以才在学案中搭梯子降低难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愿意继续探索与学习;实际问题的难度设置上是层层深入,问题也是分层次性,能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会与感受。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提高教师自身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预设问题能力,课前充分备好学生。例如:以前学过整式方程,我们以前只是说一次方程之类的,没有系统的归类它是整式方程。如果不事先详细解释清楚整式方程这个词时,合作探究二进行的就不会很顺利。

最后,我们应让恰到好处的鼓励语和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在愉悦中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我们应在教改的道路上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15

列方程解应用题七年级一年就遇到了三次,一元一次的,二元一次的,还有这次的分式的,步骤基本上一样,审、设、列、解、验、答。

问题还是出现在审题上,其实方法也类似,找已知的未知的量,找描述等量关系的语句,可以列表分析,还可以直接将文字转化为数学式子,我经常在启发时说,某某同学刚才回答时为什么能很快找到等量关系呢,是因为他知道要关注那些重要的东西,比如数据,比如题中出现的量,等等,就想语文阅读时弄清楚时间,人物,事情一样。

于是在课堂上例题的分析,我总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启发学生理解题意上,老实说就算是语文的课外阅读,学生多读几遍也总读点味道出来了,可对于数学问题,有些学生读了一遍题目愣是一点感觉没有,对数字稍微敏感一点的也能找到相应的'量吧,但就是这些,让学生最头疼的,最郁闷,想得抓狂了还是找不到等量关系。

还是多留给学生点思考的空间吧。其实大多数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还是能对问题的理解深刻一点的,题目做的多了,总会产生一些感觉,套用一句老话,质变是量变的积累,量变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希望我和学生们的努力能让质变早日到来。

第五篇: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篇一:《分式方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6.3.1《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数学思考:

能将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解决问题:

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教学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三、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是思维的严谨性仍相对薄弱,虽然他们喜爱学习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但仍需老师引导其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的意义,这对理解分式方程可能无解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探究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渗透类比和转化思想。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积极探索新的

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新教材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的特点,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参与探索,让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而且能会学。为此,本节课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由被动听讲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式学习,力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六、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活动共分以下几个环节:情景引入,归纳定义――类比迁移,初探解法――设疑解疑,归纳步骤――巩固练习,拓展提高――总结反思,作业布置。

篇二: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中分式方程的教学就是教会八年级的学生解简单的可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八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则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素养。

八年级下册的分式方程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主探索并与同学,老师共同合作交流。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思想,使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的认识理解能随着学习内的扩充而不断的深化。让学生主动的获得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对新事物与已熟悉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认识水平的提高,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及分式方程的教学就是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为了以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特别重视八年级下册的分式方程的教学。

(一)教学反思,即从改变教师的贯常态度和例行为入手,客观地进行教学改革。在分式方程的教学指导上,只重视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2)解这个分式方程;(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为零,使分母为零的根是增根(舍去);不为零的则是原分式方程的根。过分的强调预设和封闭。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就是完成教案。

在分式方程的教学评价方式上,评价角度存在局限,评价反馈时期长,收效少,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方式单一,教师的语言已成套话,就是好或不好,指导意义不大,在评价作业上,教师书面评改,缺乏师生间的交流讨论,老师的定势思维形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

针对以上反思,教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4—6人,且每小组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每小组都要内部团结,相互学习,讨论。每当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教师都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讲台上讲,教师在下面听,学生讲完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讨论并做出评价,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讲解进行评析。再次就是教师批改作业时批改每小组的某

个即可。但批改是详改,其余的作业由每组的某一个成员来批(轮流批改)然后把本子反馈给老师,老师再进行查阅,并做出评析。

(二)反思分式方程的教学的升华

在以上的反思与尝试中,为了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及以后学习的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或高次方程做准备。

找相关分式方程的题目进行训练,即训练解题技能,增强解题能力。

培养解题兴趣,养成解题习惯。

提高思想认识,培养数学思维。

二 分式方程的教学探索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思维能力的,则应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从闭锁规束走向多元化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激励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淀,让学生不怕分式方程。

(一)让学生具有较持久的学习动力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分式方程的核心任务是打消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畏惧和顾虑,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思想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尊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学生敢做,想做,爱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学生创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路解题,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自我消化。变“我仿做”到“我会做”,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求异性,灵活性与敏锐性。

(三)加强学生的知识积淀,减少学生的知识误点积累,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技能设改错卡,减少知识误点的累积,改错卡的内容包括错题,错因分析,改正措施,更正,巩固。

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混淆的知识不断的交叉出现,改变学生在学习中错误知识的再现。从而降低学生知识误点的累积。这样能使学生对正确知识的识记得到强化,即能增强学生知识的积淀。

三 加强各环节的实践和开延性思维

解分式方程是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分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学习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或高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打下基础。

(一)提出问题,列出方程

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 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等,问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根据物理学知识“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关注:1 学生会不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

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不会很好的分析出来,会不会列出方程;3 对

该问题基础较差的学生会不会有困难,应如何加以适当的引导。

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从分析入手,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用这些式子表示相关的量。然后列出方程,即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

(二)归纳定义,寻求解法

鼓励学生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学生自然会想到“去分母”,来实现这一转变,而怎样去分母呢?引导学生找分母的公倍式(也就是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然后求出的解,最后验根。从而引导学生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 找分母的最简公分母;2 在分式方程的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去分母),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3 把整式方程化为的形式(解整式方程);4 把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公分母为零,则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若最简公分母不为零,则是原分式的解。

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关注:1 学生会不会从所列的方程中观察到它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在于“分母含有未知数”;2 学生是不是有利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3 学生会不会相互的讨论和听教师的见解从中获取知识。因为怎样解分式方程是本节的核心问题,这又一次的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把待解决的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化归到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探索分析,解决难点

1[4] 解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为什么去分母后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是原方程的解,而去分母后所得的解却不是原方程的解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分式方程的解而在什么情况下不是呢?

提出以上的问题让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懂得在解分式方程时一定要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这是为什么呢?如何进行检验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索,并进行充分的讨论,然后认识.用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基本性质解释分式方程可能无解的原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来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全面落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精心创设求知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掌握者和支配者,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

篇三: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而在教材中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下面结合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悟:

一、知识链接部分我设计了分式有无意义和找几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并且为本节课解分式方程扫清障碍。

反思: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估计过高,尤其是最简公分母的找法中下游的学生把旧知识忘了,造成浪费了课上的时间。

二、由课本中的百米赛跑的应用题引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我把课本中的阅读和一起探究改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由于学生对于应用题的掌握太差,造成在这个环节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反思:因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分式方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这一部分应该不用。改为解简单的整式方程,再给出几个分式方程让学生自己判断直接得出分式方程的意义,节省出时间让学生重点学习和练习解分式方程。本节课值得欣喜的是四班的优生反应灵敏,四、让学生自学课本例一,也就是解分式方程,分析课本做法的依据,和自己的做法是在否一致,会用课本的方法解题。看完后,我让学生自己做到导纲上。很多同学看完后还不是很理解,所以,我又让小组自己讨论了一下,弄明白如何做题。最后,我在黑板上板书了例题,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纠正一下。

反思:这个内容是这节的重难点,由于前面已经做过铺垫,让学生自己尝试解过分式方程,所以,在这里我设想的是学生看完课本,明白教材的做法,自己会运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分式方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同学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时怎么处理的,他们被第二环节中自己的做法禁锢住了,很多同学都先通分。通分很好,但通分的目的还是为了去分母。这点我没有强调到位。同时,检验的过程我没有板书在黑板,只是口头强调了一下,致使很多学生印象不深,没有进行检验。

纠正措施:重点强调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的依据和做法。就这一步,安排几个题进行专门训练,小组合作,直到每个组员都能找到最简公分母,并会去掉分母为止。将第二课时提到这节点拨,在这节就让学生明白分式方程为何要检验,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五、归纳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根据上面的解题过程,小组总结出解题步骤。(在提示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大体步骤)

六、自学课本例二,弄明白后做到导纲上。

(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分式方程的解法。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七、巩固练习。做导纲四道题。小组批阅。

八、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由于前面进行不是很顺利,总结有些匆忙)

总体反思

这节课是一堂新授课。因此,让学生对知识有透彻的理解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导纲也设置了很多的环节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关键是如何过渡,究竟是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还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完成,“完全开放”符合设计思路,符合课改要求,但是经过教学发现,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先讲解,做示范,再练习更好些。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不足。

1.回顾引入部分题目有点多,难度有些高,没有达到原来设想的调动积极性的作用。应该选择简单有代表性的一两个题目,循序渐进,符合人类认知规律。

2.由于经验不足,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些欠缺,对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应对的不理想,没有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例如,在复习整式方程时,学生并不像想象中对整式方程解题过程很了解,我就引导大家一起复习了一下,在这里,如果再临时出几个题目巩固一下,效果也许更好些。

3.教学重点强调力度不够。对学生理解消化能力过于相信,在看例一的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都进行了讲解,而分式方程的难点就是第一步,即将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在这里,需要特别强化这个过程,应该对其进行专项训练或重点分析。例如,就学生的不同做法进行分析,让他们明白课本的这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同时,通过板书示范分式方程的解题。

4.时间掌握不够。备学生不够充分,导致突发事件过多,时间被浪费了,以致总结过于匆忙。

这次的课让我感触颇深。在各位老教师无私地指导和细心地讲评中,我更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充分的将“学生备好”,多积累经验,向老教师请教,培养自己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做个成功的“引导者”。

下载分式方程教学后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式方程教学后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后的教学—......

    分式方程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了解解分式方程解的检验方法. 4.在学生掌握了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和......

    《分式方程》教学案例

    §3.4分式方程(第二课时) ——教学课例 远安县旧县中学 彭宏才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属于什么方程? 生(齐):整式方程. 师:整式方程的解题步聚是怎样的? 生(齐):1.去分母;2.去括号;3.移......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中分式方程的教学就是教会八年级的学生解简单的可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分式方程是八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渗透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则......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段竹君 本节教学重点是探索分式方程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明确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版数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南岗中心学校 黄广华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

    分式方程教学反思

    《分式方程》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分式方程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前一节的深化,同时解决了解方程的问题,又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