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第一篇:国学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坊楼中心小学

李宸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族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

设计理念:全诗情意殷切、韵味深远,这就要求我们把这种文字符号转化为一种情感符号,把这种叙述转化为一种有生命体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读、想、议、画、、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教学设计】

一、课前交流,师生谈话: 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二、创设情境,由曲入诗 1.师:刚才我们聊了一个关于音乐的话题。今天我们的课就从音乐欣赏开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乐曲(出示《阳关三叠》).请大家静静地欣赏,看看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的。

3.幻灯片出示古诗。

4、范读全诗:请大家大声地读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指名读。强调停顿。

5、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个人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听我来把这个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理解“使”(出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谁去过新疆?)

6、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

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 师: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三、知诗人,配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友人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赶到渭城来送行。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2、过渡:王维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要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会画上一些什么景物呢?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点拨。)(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湿润)板书:雨(2)客舍(旅店)。板书:客舍(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 风俗。板书:柳

3、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5、师:诗中哪几句能让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维确实是好朋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板书:酒)

那么,“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杯酒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吗?你觉得这是一杯怎么样的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师:“劝君更尽一杯酒”,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吗?(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的?(更)是啊,一杯喝完再来一杯。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课件显示地图。)(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而且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切换到幻灯片)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7、(切换到古诗课件。)师:想到朋友即将远赴荒凉的安西,举目无亲,孤身漂泊,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

9、师顺势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王维无限深情地对元二说……”(课件出示)

老朋友啊,请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元二说:…… …… 此时此刻,元二会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后交流。

10、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11、同学们,我们学了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送过你的朋友啊?你有没有送过你的亲人哪?有吗?(一生举手)你来。你送过谁呀?千万别忘了你远方的亲人,千万别忘了你远方的朋友,他们想念着你,你也同样想念着……

四、课外拓展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古诗当中,关于送别这一主题,留下了很多名篇佳句。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愿意和大家分享吗?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这就是一个情啊。(板书情)因为有了情,千百年来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我们才会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舞啊舞,因为有了情,他们才被为称为是名族的瑰宝啊。我们读着这一些带着情感的文字,我们的内心会被他吸引。

第二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对中年级古诗文的学习要求如下: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感情,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的渭城在朝雨乍停时现出的洁净、清爽。天空是清朗的,客舍旁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出它翠绿的本色.这是完全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中与羁愁别恨纠结在一起黯然销魂的情调,但这恰恰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从晴朗的天空,到洁净的街道,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这句景物描写虽没有“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寒雨连江”那样的萧瑟.但其送别的愁思却是浸染在“柳树”——这送别诗词中别具意味的特殊意象上。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至唐朝还有“灞陵折柳”的送别典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 也,“柳”、“留” 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因此在很多的送别诗里都能看到柳树那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

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写的是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诗人的劝酒辞。由于绝句在篇幅上受到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等都一概舍去。但酒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说多遍后.朋友上路的时间终于不能不到来,似乎脱口而出的这两句劝酒辞却使强烈的、真挚的惜别之情达到高潮。诗意看似不难,但劝酒中蕴涵的深情对没有离别经历,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说却不易体会,这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我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

(三)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把古诗读正确,背诵古诗对学生来说没任何难度,理解诗意,体会道理,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有难度,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

(四)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并背诵古诗。

(2)初步学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3)学用“仿佛”“好像”“似乎”词语表达想到的画面。2.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立足文本,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生把握诗句大概意思后,前两句诗实现“入境”:想象一幅“画”,感悟“诗中有画”;抓住一个“柳”,感知诗歌意象。后两句诗突出“悟情”:以“情”为主线,以“读”为根本,引领学生反复涵泳,反复品味,获得情感共振。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PPT课件、乐曲《阳关三叠》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查阅王维和元二的资料,搜集送别诗,体会诗中情感。

(二)新课导入部分

课前欣赏歌曲《阳关三叠》。过渡语: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写一首诗谱曲而成。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歌曲《阳关三叠》是当代作曲家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课始播放歌曲《阳关三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由曲入诗,为古诗的赏读奠定情感基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师生互动部分 2.读诗知意

(1)引出课题,了解题意

①共同书写诗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②学生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齐读诗题。(2)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补充。(强调王维的诗的特点:“诗中有画”)

(3)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练习读诗,在此项活动中重点指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朝”和“舍”的读音。

(4)读懂诗意

①学生结合幻灯片的注释,自读自讲诗意。②学生试说诗意,教师点评、补充。③出示译文,男女生合作读。④趣译诗句,学生齐读。(读准、读通、读懂古诗,是古诗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这首诗的诗意不难理解,给学生设置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3.吟读悟情

过渡语:学习“品诗”。读诗如品茶,一口为喝,二口为饮,三口才叫品。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这就叫品诗。王维的诗应该怎么品呢?宋代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王维的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读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情画意。

① 教师示范吟读古诗,学生模仿。② 吟读方法指导。

③ 教师吟读第一句,说出想到的画面。④ 教师吟读第二句,学生说想到的画面。⑤ 学生边读边想象诗中画面,教师指导。⑥ 交流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雨 舍柳

美景)

⑦品味画面。如烟如雾的蒙蒙细雨,瓦楞青青的旅舍,清新嫩绿的杨柳。那么我们刚才的朗读为什么如此悲伤呢?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品诗。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想象画面,渐入诗境,体悟情感。)

4、简介 “柳”的含义 折柳赠别古来有之。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样的诗句。后来人们就常常借柳来表达挽留、不舍的意思,因为随风舞动的杨柳最容易勾起人们千丝万缕的离愁,而且“柳”与“留”谐音,柳就成了离别的象征。

(板书:愁情)

(1)解释“愁情”。

(图文介绍)这就是阳关。阳关以西便是大漠茫茫,黄沙漫天,陪伴元二的将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从渭城经过阳关,再到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王维在年轻的时候也曾奉命出使塞外,他深知塞外的苦寒。

(2)师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书:无故人)(3)深情演读。

过渡语:别时容易见时难!王维在元二走后的五年便去世了,因此这首诗也是王维与元二的诀别诗。王维与元二的深情厚谊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朗读一下这首诗吧!

(四)课堂总结部分

1、自古多情伤离别,尽管离别的方式不一样,但包含的友情确是永恒的。李白与孟浩然以“目“”相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与汪伦以“歌”相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高适与董大以“言“”相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与元二以“酒”相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学们,这都是深厚的友情,让我们在这深情的乐曲中再一次诵读这首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2、是呀!古时候,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送别的人不同,景不同,可是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却是相同的。下面跟随老师去读一读王维的其他送别诗,去体会他与朋友之间的深情。

送别 王维·唐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梓州李使君

唐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送沈子归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五)课后作业部分

王维的诗具有和谐之美,使人读诗如看画,对后人影响巨大,课下大家多搜集一些王维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远赴阳关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记录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具有高度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诗歌中常留下空白之处,给人想象的时空。想象并非凭空而来,想象依托的是文本。把诗中语言想象成一幅幅现实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想象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种味。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做到品读诗句过程中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深化语言的感悟。

一、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两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满目凄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二、注重情感的想象。读《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想象诗中之画,感悟酒中之情。设计总是比实践更趋于完美。课上下来,感受的是真真切切的遗憾。如何把诗的写景部分与后面写情的部分更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合理地处理朗读的时机与次数,使朗读与感悟融合得浑然一体?……太多的遗憾和困惑将成为我继续前进的动力,鞭策我收拾行囊,继续上路……

三、注重创设情境。

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触到学习目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多次创设学习情境,时而让学生回到旧知识、时而引领学生观赏“渭城朝雨浥青城,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伤感景色,时而让学生变成作者,时而听乐、时而摇头吟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百分之百的参与学习,溶入课堂、溶入文本、溶入作者的情怀,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得以成功体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佳句,学生就像是喝了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第三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明确多音字“朝”“舍”的两个读音及意思,学会借助字典,以意定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借助注解,想象画面理解“浥”“更尽”等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词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情景渲染学习法 对话交流学习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小诗导入。

1.上课之前,老师有一首清新的小诗送给大家,谁想为大家读一读?

(配乐)

爱之歌

爱是阳光,给人温暖;

爱是鲜花,给人芬芳;

爱是雨露,滋润万物;

爱是火炬,传递力量。

2.(老师为你声情并茂地诵读竖起大拇指)2.这是一首歌颂什么的小诗?

是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留下了许多颂扬人间真情的古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送别诗,——齐读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释诗题。

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读了诗题,你明白了什么?(元二是个人名,名元常,在家排行老二,人称元二。出使:就是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这首诗中,指的是谁受朝廷之命到哪去做官?安西在哪儿?(出示地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你是怎么读懂诗题的?(多读、结合注释学习古诗)再齐读。(评价:读得很有节奏。)

2、简介作者。

诗题读懂了,那你对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课件出示王维介简:王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指名读。师: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让我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看看这首诗中藏着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初读,读准读顺、读出节奏

1、请同学们打开书101页,自由朗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读,正音,评价。

这首诗中的两个多音字你们读得特别准确,大家一起读读这两句。课件出示“朝”“舍”,知道’“朝”的两个读音吗?给他组个词语。“朝”可以组成“朝霞”,朝霞中的朝是什么意思?那诗中的“朝雨”是什么意思呢?当“朝”表示早晨的意思的时候,他就读,像这样根据字的意思来判断字的读音的,叫以义定音。再来看“舍”,两个不同读音,组词。(教师组好两个:宿舍)那你知道诗中的“客舍”的“舍”为什么读第四声了吗?当“舍”表示房屋的意思时,他就读第四声。

3.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4.古诗和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韵律的,我们读诗的时候不仅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来。像七言诗它的节奏一般是223,老师把节奏给它标上,同学们再读读,诗的韵律节奏就出来了。自己试试吧!

5.指名读。齐读。

三、品诗句,明诗意。

1.苏轼评价王维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你们从一次次的朗读中看出画来了吗?请拿起笔,在诗中圈一圈,这幅画中都有哪些景物?

2.交流:雨、轻尘、客舍、柳(课件出示前两句,景物用圈圈出)3.诗中出现了雨、轻尘、客舍、柳这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预设一:渭城的景

生回答 ① 老师听出了你读出了画中有雨。什么时候下的雨?这是怎样的雨?你是怎么知道的?能把你体会到的带到朗读中来吗?(回答的学生读前两句)(你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飘着细雨的早晨)指导朗读:就是这样一场绵绵细雨,在渭城的早晨,轻轻地湿润了路面的尘土,你能读出雨的轻柔吗?指名读,齐读。

2.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你看到了画面中的客舍和柳树,从“青”和“新”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理解“青青、新”。(古时的房屋多以青瓦做顶,被雨水冲刷后的屋顶显得更青,更干净了。)你能够读出雨后的清新吗?指名读,齐读。

4.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贴板书)

过渡:就是在这样一个细雨绵绵的早晨,王维要送别他的友人元二,送别的场面是怎样的呢?齐读最后两句。5.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送别画面?

过渡: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看到了两位朋友举杯共饮,不忍分别的画面。

6.你们瞧,此时的王维和元二正在春意盎然的渭城,而元二要出使的安西,距离渭城大概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过了阳关的路程是怎样的呢?你们看,就是这样的路,出示图片,(配乐)曾经有位诗人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艰难、坎坷、布满沙石。。。)

7.走过了这样一条崎岖、艰难、布满砂石的路,到达的安西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图片,说说安西是怎样的?(荒凉、没有人烟的)

8.元二既要历经跋涉的艰辛,又要饱受路途的孤独,到达千里之外的安西却满目荒凉,一片萧条。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王维,你有什么话想对元二说? 9.是呀,说不完的离愁别绪,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不完的深情厚谊,千言万语化作一杯酒(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10.王维和元二只喝了一杯酒吗?你怎么知道的?(更尽)

11.是啊!一杯接一杯啊!这喝下去的还只是一杯一杯的酒吗?(还是朋友间的祝福、牵挂、不舍、留恋。。。)带着王维的留恋,女生一起读,带着王维的祝福,男生一起读。这正是“美酒故人相送情”(板书)

四、悟诗情,赏读诗

1.就在与元二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渭城一别锤炼出了千古名句,竟也成了两人的永别。让我们配着音乐深情地读读这首诗,来纪念两人那深厚的友情吧!(配乐)

2.消息传到安西,当元二再次读起王维当年为他所作的这首诗时,心中一定有别样的情感。让我们深情地背出这首诗,铭记这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配乐)

五、拓展自学《别董大》

1.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多送别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别董大》。2.按照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完成自学提示里的问题。3.指名读读自学提示。

4.交流自学所得。

六、作业

搜集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其他送别诗。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朝雨客舍柳色图

美酒故人相送情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xn,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2.黄云:天上的乌云。3.白日曛:太阳黯淡无光。4.谁人:哪个人。5.君:你,这里指董大。

自学提示:

1.读读这首诗,结合注释大概读懂诗句的意思。2.诗中写的是谁送谁?哪两句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情意?和《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相比,你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第四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3、解题。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

4、简介时代背景。

知道元二为什么要去安西吗?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

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听配乐朗读。

5、那我们学着他的样子,再读读。

6、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1、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

①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②客舍

③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

2、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

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指名读、再指名读。齐读。

(1)体会路途的艰辛

读了这两句,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齐读。想想在酒席上,他们除了喝酒,还会干嘛?那么王维会说些什么呢?

他们只喝了一杯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干嘛要一杯接一杯地喝?以后还有机会一起喝酒吗?

那么安西又在哪呢?介绍渭城、阳关、安西的位置以及地理关系。

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刚才你看到了什么?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

(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

①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②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

③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

(3)总结升华

①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 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③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 齐读后两句

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会读,有感情

是啊,他们是多么舍不得分开啊!看,喝完酒后,王维牵着马儿,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出示课文插图)

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刻,元二就要起程了,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啊?还有谁愿意朗读这首诗,再送他一程呢?(指名读)

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世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齐读全诗)

五、课外拓展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有兴趣的话,你还可以再搜集一些。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五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1、会写“舍”“君”两个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离别的惆怅、惜别之情。

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离别的惆怅、惜别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阳关三叠》曲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由曲导入。

1、师:同学门喜欢音乐吗?都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很特别的乐曲,请大家静静的欣赏,看看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放古筝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由于它的旋律古朴优雅,更主要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诗作谱而成的。

3、[出示课件]送元二使安西

读诗先读题,指读,从这个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解题)

4、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再来读题。凭感觉,你认为应该怎么读?(指读、齐读)

送元二 使安西

二、自读古诗

1、自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千多年前那个送别的场景,先请同学们仔细地把诗读上几遍。

[出示课件:]①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②借助注释解读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解决。

2、交流:①指名读,读准字音,你认为这首古诗中哪些字的音易错。

②解读诗意,这首诗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三、赏读诗句,感悟意象。

1、我们了解了诗的大意,再来读诗。不仅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诗的韵味和感觉读出来。这就是品诗,王维的诗该怎么品呢?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王维的诗有个最大的特点,“诗中有画”所以说他的诗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诗中的诗情画意。

2、指名读前两行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交流:听了他的朗读,你的头脑中有画面了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板书:朝雨 客舍 柳色)

4、出示:[渭城朝雨图]这样的画面给你的直觉的感受是怎样的?(清新美丽)

5、指名读,自由读。

6、读到这里,再请联系诗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写送别为什么写美丽的景)

7、介绍柳的含义。诗人王维在这里正是借柳惜别,借景抒情啊!(板:景 情)

明白了诗人笔下暗藏着的如此深意,我们再来读一读一、二行诗,把离情荣入这美景之中。齐读一、二行。

四、品读诗句,以读悟情。

1、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晨,诗人王维却要送别自己最好的朋友到安西去。

同学们你们知道安西是哪吗?(新疆)

从渭城到阳关,出阳关到安西整整三千多公里,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即使乘坐当时最好的工具也要足足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所以说——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板:更尽酒 无故人)

2、对比品读

①西出阳关无故人,见不到的只是故人吗?还见不到什么? ②还听不到什么?或者尝不到什么?

③所有的一切都浓缩在一个“无”字当中,那么西出阳关之后有的又是什么呢?

3、出示[荒漠绝域图] 师:西出阳关、满目荒凉。元二不仅要历经跋涉的艰辛,还要饱尝旅途的孤独,而千里之外的安西,终年黄沙蔽日、荒芜人烟、风沙漫漫、长路漫漫,这一去何日是归期?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作者王维,你有什么话相对元二说吗?

师:说不尽的离愁别绪,道不完的深情厚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想见。所有的关切与牵挂汇成一句话。再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难舍难分)这样的酒喝了多少杯了?(不知道,很多杯了)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更”字)

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吧!齐读

5、是呀!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只知道想见时难别亦难,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只知道举杯消愁,愁更愁,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只知道天色已经不早,朋友就要起程,来,举起酒杯,(手势,起立)把所有的情谊融进这酒杯中,再送元二一乘吧!再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送走元二几年以后,王维就去逝了,这首诗也就成了王维送别元二的千古绝唱。

[播放《阳关三叠》合唱版]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古人说:人生自古伤离别,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离别都是如此伤感的,你还读过哪些送别的诗?你能背背其中印象最深的诗句吗?

2、其实古往今来,无论是伤感,还是劝慰,也无论是鼓励,还是祝福,所有的送别诗里都浸透的其实是同一个字,那就是对朋友深深的“情”。

3、人生聚散无常,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珍惜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感谢命运让你们结缘,让你们相遇相知,让你们互相见证彼此的生命历程,如果你这样常常心存感激,那么无论你身在何方,你都会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全体起立,让我们互道一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板书:

送元二使安西

——

朝雨

——

更尽酒

客舍

无故人 柳色

课后反思:

创设了多个与古诗对话的角度,仔细思量,显然单一的看每一个角度都是新颖的、独特的,为一般的老师所想不到。阅读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无疑课的成功有了一半的根基。然后或许是自己对这首诗爱得太深沉了,迫不及待地想与学生分享其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对话点”多管齐下,削减了学生多无感情的空间,最终导致了“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局面。

以情感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给课堂注入了浓浓的人文色彩。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能力因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灵性。可如何有效地利用“诗面的信息”来重构学生情感,让学生如何更主动地走进古诗,与诗人共呼吸,是否还有更适合与学生对话的切入点。

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了古曲、古画、古乐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古诗相激荡与共和。课有了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都说语文是人的自由精神的载体,是人的精神家园。那如何使自由个性的抒写浓烈起来、真切起来呢。语文教育要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是否真正可以做到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明呢?哎!由于发挥不是很好,效果不是很理想。

下载国学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教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 1、(课前播放幻灯片《送别》)才华横溢的李叔同先生创作的这首《送别》,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心情怎样?) 2.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提到分别,总......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奉新县冯川三小 罗来娟 设计理念: 在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这首送别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情谊殷切,韵味深远。这就要求我们把这种符号转化为一种感......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邓丽群 四一班 教学目标: 1.读议结合,理解诗歌的意思。 2.通过图片,引导想象,体会诗人送别的悲伤惆怅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以文带文) 课标要求: 1、能正确诵读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律。 2、能通过借助注释、想象画面的方法,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诗词大意。 3、背诵优秀古诗文50篇。 学习目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油田六中 张卫莲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结合历史背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洛阳市栾川县 三川镇三川小学 陈 蕊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洛阳市栾川县三川镇三川小学 陈蕊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背诵该诗,理解该诗,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他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其深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