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

时间:2019-05-15 01:5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

第一篇: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

【说明】 本试卷共14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甘草子

□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1)“乱洒衰荷”中的“乱”字有何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评价说“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别开生面,写出了新意。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8分)

点绛唇

□ 魏夫人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栏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1)此词中,“人归后”有何意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简要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16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分)

鹧鸪天·送人

□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两首著名的咏物诗蕴涵的人生境界有何不同?请你从中国历史上选出两个著名人物,分别代表这两种境界,并说明理由。(6分)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 雨

□(宋)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1)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和元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赤 壁

□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

□ 冯子振

茅庐诸葛亲曾住,早赚出抱膝梁父。笑谈间汉鼎三分,不记得南阳耕雨。叹西风卷尽豪华,往事大江东去。彻如今话说渔樵,算也是英雄了处。

【注】 诸葛亮曾隐居南阳隆中,抱膝长啸,好为《梁父吟》。(1)根据相关知识填空。(3分)杜牧是____代人,他的《赤壁》的体裁是________,题材类型是________;“[正宫]鹦鹉曲·赤壁怀古”,其中“正宫”是________,“鹦鹉曲”是________,“赤壁怀古”是________。

(2)比较冯子振的《赤壁怀古》与杜牧的《赤壁》,简要评析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的特点。(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1)试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异同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戴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寄韩潮州愈①

□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 ①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寄韩潮州愈》诗。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1)贾诗中第三联的“悬”“浸”二字用得极为精当,请结合诗句对其进行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结句为“好收吾骨瘴江边”,贾岛的尾联却说“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些诗句各自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题李世南①画扇

□ 蔡 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③④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日即事

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②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送夏侯审①校书东归

□ 钱 起

楚乡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注】 ①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②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

(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人评此诗时,认为颈联“最妙”,你认为妙在何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孤山①

②□(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 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东阳道中

□ 黄镇成

出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

岸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

(1)这首诗的颔联主要写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十分精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禹 庙①

□ 杜 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②,疏凿控三巴③。

【注】 ①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杜甫在永泰元年出蜀东下,途经忠州时,参谒了禹庙。②四载:传说大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木累,合称“四载”。③三巴:指四川的巴郡、巴东、巴西。

(1)这首诗前四句中的景与情各有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人认为这首诗用了“春秋笔法”,有借古讽今之意,试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绝 句

□ 吴 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本诗用字非常凝练,请就“游子春衫已试单”中的“试”字或“怪来一夜蛙声歇”中的“歇”字进行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语句清新,体验真切,请就其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进行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夏夜追凉

□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作者是如何表达“静中生凉”这一意趣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诗赏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①②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

①敧(qī):倾斜。②谙:熟悉。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十)1.【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意从表现作者情感的一些具体意象入手;②立足全篇,整合信息,对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有一个宏观把握;③体味意境,梳理意象,在画面与氛围中体会主要意象的意义;④联系作者的身世、阅历与志趣情操,体味诗句表达的感情。

【答案】(1)“乱”字既生动地写出了雨溅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象,还暗示了主人公凭阑凝神、寂寞无聊的纷乱心绪。

(2)作者不直写女主人公如何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是通过教鹦鹉学“念”对方的话来表现,由此传达出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及相思之苦,这样写婉转含蓄,平添一种凄凉。同时,金笼中的鹦鹉也有象征作用:女主人公就如笼中之鸟,孤独而寂寞。

2.【答案】(1)“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之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从而引出下文对送者的描写。

(2)此词写月夜送别,侧重写送者的忧思、月夜别后的伫望和凝想。而清风、明月、淡烟、疏柳等清丽秀逸的景物创造出的优美意境更加衬托出诗中的离愁别绪以及送者深情诚笃的心灵。

【赏析】 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月夜恬静、皎洁、优美。此刻,一只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远方,空留一位女子倚着栏杆,凝神目送那一叶渐渐消失在夜色中的轻舟。“人归后”三字含蕴丰厚,既点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独留。“渐消残酒”将双方筵席间的缱绻叮咛,依依难舍之情,一并概括在内。

下片起首两句,似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多少次的“聚散”都匆匆,其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忧虑,期待与不安,她凝神冥想,没有觉察到时间的流逝。猛然,远处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深,回首遥望,只有残月下的几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

3.【解析】 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虚实、比喻、夸张、象征、衬托、拟人、用典等方面,在分析手法的典型特征的同时,还要注意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想像空间及其它们跟作者情感的契合点。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4.【解析】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进入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下的绝句,共有四首,所选为第三首,因眼前景物起兴,以抒发感慨。淮河两岸舟船背驰而去,了无关涉;一过淮河,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似乎成了天然之界。这里最幸运的要数那些在水面翱翔的鸥鹭了,只有它们才能北去南来,任意翻飞。两者相比,感慨之情自见。

【答案】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渴望。

5.【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本词的内容是送别。本是送别人却说“浮天水送无穷树”,把送别写得含蓄,道出了惜别之情。“无穷树”暗指路途遥远,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带雨云埋一半山”中“雨云”透露出前途迷茫,内心因此郁闷。

(2)从下片“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中可以看出。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6.【答案】 ①竹子象征人生的“坚劲”,石灰象征人生的“清白”。(或:《竹石》表现的是逆境中个性的坚韧劲拔;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石灰吟》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②前者的代表人物有陶渊明、鲁迅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有屈原、文天祥等。理由略。

7.【答案】(1)此诗前两句描写了雨前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无云无雷,一派晴和天气。为后两句作者抒发惊异之情作铺垫。

(2)在描写手法上,翁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雨前、雨后之景的描绘写出了山雨的特点;何诗则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除侧面描绘山雨之奇外,还用中间两联正面描绘山雨的特征。在抒情手法上,翁诗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山雨奇景的惊异之情;何诗则采用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式,抒发了诗人雨前心旷神怡、雨中喜雨、雨后“奇”雨之情。

8.【答案】(1)唐 绝句 咏史诗 宫调名 曲牌名 题目

(2)冯子振的《赤壁怀古》在立意构思上另辟蹊径。历代以“赤壁怀古”为题的作品,多以周瑜为歌颂对象,并且总要正面写到赤壁战争,如杜牧的这首《赤壁》。但这首元曲,却以诸葛亮为追怀对象,而且未写赤壁战争,而只着重评价诸葛亮的出处行藏。写诸葛亮也不同于他人的歌颂,而采取非议的态度,表现出了崇道非儒的思想,感情基调深沉。

9.【解析】 戴诗写边地生活,“愁绝”为一篇之骨,也是全诗的眼睛,很容易看出诗作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之情。而“边草”“雪晴”“明月”“胡笳”皆为意象,寓情于景。写这些景象都是为了烘托彰显“守边之愁”,写来恰似无声胜有声,更能形象地表达感情。韦诗将反复重叠的句式与诗的内在情绪、节奏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答案】(1)同:都是边塞诗。异: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②烘托。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兵士静夜思归的心境。(或顶真、反复。“明月,明月”,增强了抒情色彩,再强调一下月色,望月思乡的中心更突出了,感叹之情溢于言表。)10.【解析】 第(1)题要注意,这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写韩愈的政治处境。第(2)题,把握韩诗结句的情感,要注意联系诗题和背景理解“好收吾骨”的意思。把握贾诗尾联的情感,要注意其借景抒情的写法。

【答案】(1)“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有形象感。“峰悬驿路”,一个“悬”字极写路途之险;“海浸城根”,一个“浸”字写出了处境之苦。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写韩愈政治处境险恶。在物景烘托中透露出作者对韩愈真挚的关切之情。

(2)韩诗结句,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贾诗的尾联别开生面,借景抒情。瘴气被一扫而光,皓月东升,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诗结句,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11.【解析】(1)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

(2)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像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12.【解析】 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像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像。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应上“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托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

【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门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13.【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

(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

(2)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答案】(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14.【解析】 送别类诗词在唐宋诗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解答时可采用以下方法:①从主题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的本质;②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③领会诗词中所蕴涵的典故的意义;④抓住赠别诗中的细节描写;⑤从语言突破,如谐音手法起到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⑥从构思着手,探寻其巧妙的寄情方式与匠心所在。

【答案】(1)运用比兴手法,(1分)营造出朋友离别的依恋氛围,为下文具体抒写惜别深情作铺垫。(1分)(2)一是形式上,对仗精工奇巧。“诗”对“梦”,“成”对“尽”,“流水”对“落花”,“上”对“间”。(2分)二是内容上,转换自然贴切。此联由上文绘眼前景转至写手中诗,并由梦引出下联的“思”与“愁”,景情相生,象意互映,令人产生惜别的强烈共鸣。(2分)15.【解析】 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16.【答案】(1)颔联写的是:由于堤岸崩坏,诗人不得不曲折绕路而行,在前方林木疏落之处,他终于欣喜地看到了住家的屋舍。(2分)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颈联中的“喧”和“枕”二字用得很精彩。(1分)这里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且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这个村落既静谧又充满生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之景的新奇之情。(3分)【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南山道上所见的日暮景色:幽静、安详、清新而秀丽。出谷的苍烟、穿林的斜日、喧闹着的野碓、浅沙上的小桥都使人感到温暖亲切。全诗又处处从“道中”二字生发,写景即抒情,景美情真。

17.【答案】(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十分荒凉的禹庙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治水英雄的歌颂之情,情绪昂扬豪迈。(2分)(2)禹庙的山“空”庭“荒”,正是当时唐代社会的写照。(1分)诗人借大禹治水这一神话传说,暗讽了当时祸国殃民的昏庸统治者,而寄希望于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希望他能发扬大禹“乘四载”“控三巴”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把国家治理好。(3分)【赏析】 这首诗重点在于歌颂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希望新当政的代宗李豫发扬大禹的艰苦创业精神,重振山河。首联开门见山,写禹庙的森然、肃然之貌;颔联写庙内之景,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颈联写庙外之景,画面壮观,透出无限的力与美;尾联意蕴含蓄,流露出敬佩之情。抑扬相衬手法的使用,将荒凉之景与昂扬豪迈之情统一了起来。

18.【答案】(1)(示例一)一个“试”字写出游子的心理状态,有因气温不稳定而尝试之意,也为后面的“又作东风十日寒”埋下伏笔。

(示例二)“怪来一夜蛙声歇”一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写出天气乍暖忽寒的情味。前两天天气乍暖,青蛙也欢欣歌唱;忽然天气又变寒了,青蛙顿时悄无声息。

(2)此诗善于选择典型的人与物的形象,选材精到,体验细致,有跌宕曲折之致。特别是注意全面调动各种审美感受,从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角度分别描写桃花、野梅、蛙声和天寒,使诗的意境显出多层次、多侧面,具有立体感,给人以更丰富的美感。

19.【答案】(1)“静中生凉”是本诗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而用“不是风”三字精妙点出。既然不是风,那么“微凉”从何而来呢?结合前面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等意象,可知所谓“微凉”不过是夜深气清,静中生凉罢了。这样表达增加了诗歌的曲折意味。

(2)①这一句运用了白描、衬托的手法,以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幅树荫密密,竹林深深,虫鸣唧唧的夏夜图。竹深林密,衬托出环境的清幽,虫鸣更见其静谧。②与下句形成因果关系,引出结句“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为突出静中生凉的主旨作铺垫。

【赏析】 本诗的突出之处在于撇开暑热难耐之类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色,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还有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这一切很好地衬托出了环境的清幽。诗人置身其中,凉意顿生,所以结句才会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这一真切、细微的体验。《石遗室诗话》中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这正是杨万里诗歌的特点,超出习惯性思维方式,巧妙地表达出静中生凉的旨趣。

20.【答案】 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1分)在词的开头,词人通过对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2分)“真珠”两句及“月华如练”句,极写远空皓月之澄澈,营造出空寂、凄凉之境,千里共月,最易引起相思之情,表达出秋夜离人的相思之愁。(3分)【赏析】 树叶纷纷飘落在香砌(香阶)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寂静,却有“寒声”,这是树上的落叶坠在阶上的声音。“寒”字用得极妙,既是词人对秋寒节候的感受,也是对自己孤寒处境的感慨,兼写物境与心境。玉楼观月的一段描写,感情细腻,色泽绮丽,有花间词人的遗风,然而骨子里却有一股清刚之气。接下来三句声情顿挫,骨力遒劲,情感上以景寓情已不足以表达内心感情,自然转入下片直接抒情倾吐愁思。

下片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三句说明怀旧之情无法回避,时时萦绕心头、攒聚眉间。

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六)备考方略

古诗词鉴赏方法点拨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倚虚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

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

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第6课时

一、高考原题详析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08宁夏、海南卷)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③④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答:(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里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祥的气氛。(意思答对即可)(2)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意思答对即可)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答案: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出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邈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褪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两个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①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言之成理即可)(2)主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云,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从题目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前三句是写“聚”,后三句是写“散”,“聚散匆匆”是关键句,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时间短暂。

(2)词的上片是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4.阅读下面一首小令,然后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 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注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答案:(1)曲牌(2)B(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词和曲都是配乐作品,所以有词牌、曲牌,还有题目。此题中的“人月圆”是曲牌名,“山中书事”是题目。

(2)此首小令借感叹古今的兴亡盛衰来表达自己看破世情、隐居山野的生活态度。全曲上片咏史,下片抒怀。开头两句,总写历来兴衰,都如梦幻,自己早已参破世情,厌倦尘世。接下来三句,以孔林、吴宫与楚庙为例,说明往昔繁华,如今只剩下凄凉一片。下片转入对眼前山中生活的叙写,这里仅有简陋的茅舍,但有诗书万卷。喝着自酿的松花酒,品着自煎的春水茶,幽闲宁静,诗酒自娱,自由自在。综上可知,A项中的“意境阔大”不妥。C项所提三处并不是意在赞颂,而是表明作者借此看破世情,心生厌倦。D项中的舒适生活和此首小令意旨不符,此小令描摹了酿酒饮茶的一种闲适自由状态,而非感受。

(3)作者东奔西走、宦游天涯,却始终干着些卑微的杂职,真是才比天高、命比纸薄!因此一旦寓居西湖山下,便生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纵情山水、终老林泉的无限向往。因此此小令中的“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既概括了那种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二、高考热点体验

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07北京)

芣 苢 ②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⑥⑦采采芣苢,薄言祮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ú yǐ):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duō):摘取、拾取。⑤捋(luō):成把地握取。⑥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答: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江西)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谁谓伤心画不成?

犹陪落日泛秋声。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君看六幅南朝事,一片伤心画不成。老木寒云满古城。[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位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潍质二)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同是描写春天,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说明。

答:(2)这两首诗在炼字上都很见功夫,请从两诗中各找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碧玉箫 关汉卿

①②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

注:①泼醅:没有滤过的酒。②“有白衣”句:引用陶渊明“九月九日有菊无酒,适逢友人遣白衣童子送酒”的典故。

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花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滕曲中的“蜗角名”和“蝇头利”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2)试分析这两首元曲所流露出的共同的思想倾向。

答: 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鲁原创四)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①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到商周,任团练副使,此诗即作于次年春。

(1)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杜、王诗中能否也将“数”改为“一”?请简要赏析。

答:(2)王禹偁的儿子看过父亲这首诗后,认为后两句与杜诗相似,建议父亲依杜诗修改,你认为是否应该修改?简要分析原因。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青质检一)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元)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答: 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全国Ⅳ,16)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注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①-③题。(07上海)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①“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②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③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济南模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赠刘景文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雪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表达感情?

答:(2)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苏轼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2)题。(2006年太原高三年级模拟)

[双调]清江引·咏梅

贯云石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娇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其一)“南枝„„泄露„„”和(其二)“溪桥„„茅舍„„”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写一段简明赏析文字。答:(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答: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潍质三)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

赵鼎(宋)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技。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②花弄影,月流辉。水精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①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②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1)这首词第二句中的“惊”字可否换成“见”字?请简述理由。

答:(2)本词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8鲁原创一)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蕖:红荷花。③浮生:取自《庄子》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1)这首词的优胜之处就是写景的时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你就这个方面简要赏析。

答:(2)有人说“殷勤”一词巧妙地表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请具体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青质二)

初发夷陵 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

(1)这首诗的写景有何特点?请以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答:(2)诗中尾联说“今朝喜处君知否”,诗人喜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答: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鲁原创三)

寄夫 陈玉兰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西风吹妾妾忧夫”一句诗,写得很朴实,但意味十足。请简要赏析。

答:(2)试分析鉴赏这首诗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妙处所在。

答: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名优三)玉阶怨 吴声子夜歌

李白 薛奇童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净扫黄金阶,飞霜皓如雪。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1)这两首诗的开头两句分别写到白露、飞霜,这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

答:(2)著名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续编》中提到《吴声子夜歌》时说:“此与宫怨词‘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词异而意同。”请比较这两首诗,分析其内容上的“同”和写法上的“异”。

答:

第六课时参考答案

1.答案:①赋 ②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③妇女们在田野直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解析: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结合注释,理解上并没有难度。考生在答题时,应该掌握诗歌相关基本知识。什么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就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词也。这首民歌主要铺陈妇女采集野菜时的边劳动边唱歌的景象,从手法上讲,采用了赋的形式,民歌运用了采、有、掇、捋、袺、襭等6个动词,把这一劳动景象写得忙碌而又欢快。2.(6分)(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出来的。

3.答案:(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诗歌前六句以花喻人,以繁花凋落喻少妇盛年不再,表现了对丈夫戍边在外,不能与之共度大好时光的幽怨;(2分)诗歌最后两句以雪喻落花,观花人由落梅想到了雪,却偏要说不要将辽海雪比作院中的落梅,不然会勾起愁绪。(1分)

(2)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物诗,还是一首闺情诗。(1分)这首诗的新意在于,它不再单纯以梅抒发个人感情,而含有了一定的时代内容,(2分)用细腻的笔法反映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1分)

4.答案:(1)比喻极小的名和利。表达了诗人对追名逐利的否定和厌弃。(2)对陶渊明愤世嫉俗、脱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理解、赞赏和向往。

解析:鉴赏评价是阅读古代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求考生能对所给的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当然这些评说、赏析都只是初步的。尽管如此,这些鉴赏评价又都必须建立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之上。

5.(1)答案:不能。郑谷将“数”改为“一”,突出了“早梅”的“早”;杜、王诗中如果将“数”改为“一”,无法突出杜诗中的桃李与王诗中的桃杏受“春风”摧折的程度。(评分标准:“不能”1分,后面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数”能否改为“一”,主要看“数”和“一”哪一个能更好地塑诗歌形象或表达诗歌主旨。两首诗中的花都是“春风”的摧折对象,数量词是用来显示花被摧折的程度的,显然用“数”比用“一”表示的程度重。

(2)答案:不应该。杜诗后两句重在表达诗人生活的困顿凄苦;王诗后两句除了表达凄苦外,还通过责问表达对“春风”的恼怒,寄寓遭贬的愤懑之情。(评分标准:“不应该”1分;后面分号前1分,分号后2分)

解析:借用别人的诗句能否收到好的效果,就看借用后能否传达出新意,如果走不出别人的立意,就是东施效颦。王诗后两句借用了杜诗,但师其辞不师其意,一句责问显示了与杜诗命意的不同。

6.答案:(1)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朦胧、桂花飘香的寂静而温情的画面。(2分)营造了怀乡的氛围,为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2分)

(2)雁鸣可以敲打愁绪,“叫起”“敲残”把看不见、模不着的离愁写得可闻可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愁苦。(4分)7.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解析:回答本题应该利用好题干“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本词怀古咏史,首先弄清史实,明确本词写的是六朝故事。其次体会意图,领悟感情,“水无情”实写落日中长江的景色,但无情的不是江水,而是历史长河,而六朝帝王之所以被历史淘汰,正是因为他们荒淫无道,作者的激愤之情通过无情一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怀古是为了讽今,六朝的月又照到今人身上,“空有”一词道出了作者惟恐今人重蹈覆辙的担忧。8.答案:(1)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解析:一般的诗词常识,应该了解的。

(2)D 解析:“感情细腻,风格委婉”理解不对。

(3)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此词景中含情,将“棋声”“微雨”“小荷”“榴花”“玉盆”“清泉”等众多的景物以情统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美感。作者关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9.答案:(1)韩愈诗写的是早春,能摄春之魂,“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雨后春草远望和近看的传奇景色,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苏轼诗写的是初冬,“荷尽”、“菊残”、“傲霜”,即写景,又咏物喻人。

(2)“残菊犹有傲霜枝”与“荷尽已无擎雨盖”相对,内容相近,构成“流水对”。这里菊花残了,枝干尚能傲霜独立的描写,既写了景,咏了物,也借物喻人,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最后一句,既是实写,也是借代,作者把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机和诗意,表现出诗人旷达明朗的性情和胸襟。

10.答案:(1)“南枝„„泄露„„”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楠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溪桥„„茅舍„„”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以景衬梅,从侧面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2)(其一)赞美梅花迎雪竞先开放,报春而不争春,幽香而不媚众的凛然风格,表现了诗人贞洁自宜都市、不逐流俗的高尚品格。

(其二)描写郊外野梅在烟笼月罩中娇美动人的无限风韵,抒发了诗人对野梅的倾心赞赏和无限爱怜之情。

11.答案:(1)不能换成“见”。(1分)因为“惊”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感,(1分)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1分)而“见”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可以换,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2分)

(2)上片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写当年全盛时的欢乐,结尾两句又从欢乐的高潮跌入悲怆的深渊:以今日之悲凉与昔日之全盛对比,以往昔之欢乐与现实之悲哀对比。(2分)对比手法使作者冲破了时空的束缚,把悲国之思、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1)①词中写“林”“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景物顿时栩栩如生;(2分)②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生动有趣;(1分)③作者动静结合,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末秋初的美丽图景。(1分)(2)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②“殷勤”一词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赏景的欢快闲适的心境。③天公殷勤地在三更下了一场雨,于是使浮生一日得以凉爽。④“殷勤”是用拟人化手法表达出作者对天公降这场好雨使得出游更添情趣的喜悦之情。(本题答出两条即可,每答对1条2分)

13.答案:(1)此诗写景壮阔,气势雄伟。(2分)“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一句描绘了江水奔涌而出,一泻千里,一片苍茫开阔的景观;站在船头,江天一色,给人“地辟天开”之感。(2分)(2)一是初出峡谷豁然开良的喜悦之情;二是对壮美河山的热爱之情;三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之情。(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14.答案:(1)秋风吹到少妇身上,照理说应该会让她感到寒冷,但诗人写完这层意思后,没有写少妇自己的寒冷感觉,转而写“妾忧夫”的心理活动。(2分)前后两层意思跳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少妇对丈夫体贴入微,十分逼真。(1分)

(2)本诗采用了第一人称内心独白的手法,用“妾”的口吻来表达,通过寄书前后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念夫到忧夫,从寄书前和泪修书到寄书后的思念——生动展现了女评价公的内心世界。(2分)这种写法便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能够轻易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便于抒发感情,增强真实感,容易使读者信服。(3分)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音韵美。这首诗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构成音韵美的原因之一是句中运用了复字。近体诗一般都会避免字词的重复,但是,有意识地运用复字,能使诗句念起来上口、动听,展现音乐的美感。此诗后三句均有复字,而在运用中又有适当变化。第二句两个“妾”字接连出现,前一个“妾”字是第一层意思的结尾,后一个“妾”字则是第二层意思的开始,在全句中,它们是重复,但对这两层意思而言,它们又形成了“顶针”修辞格,念起来朗朗上口,有“累累如贯珠”之感,这使那具有跳跃性的前后两层意思通过和谐的音调过渡得十分自然。而三、四两句重叠在第二、第六个字上,这不但是每句中构成“句中对”的因素,而且又是这一联诗句自然成对的因素,从而啬了诗的韵律感,有利于表达那种哀怨、缠绵的深情。15.答案:(1)写霜露,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愁怨。(本题共3分,答出“冷清”1分,“孤寂”或“愁怨”1分,语意表达准确1分)

(2)内容上,两诗都写的是秋夜望月(1分)表达了人物孤寂哀怨之情(1分)。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愈增加怨思;(1分)而薛诗写“下帘避秋月”,人月不见,怕望见秋月而更添孤怨之情。(1分)(表达准确流畅有文采,1分)

第三篇: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语音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语音

【说明】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4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摭.拾(zhé)

迷惘.(wǎnɡ)歇憩.(qì)

开天辟.地(pì)B.甄.别(zhēn)

思忖.(cǔn)

蠕.

动(rǔ)

恪.尽职守(kè)C.濡.染(rú)

熨.帖(yù)

肴馔.

(zhuàn)

铩.

羽而归(shā)D.迸.发(bènɡ)

麻痹.(bì)

犄.

角(jī)

曝.背谈天(bào)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

蜷.曲(quǎn)

厝.火积薪(cuò)

色厉内荏.

(rěn)B.谄.媚(chǎn)

伺.候(sì)

鞭辟.入里(pì)

暴殄.

天物(tiǎn)C.木讷.(nè)

剽.悍(piāo)

引吭.高歌(hánɡ)

飞来横.

祸(hénɡ)D.讥诮.(qiào)

翘.首(qiáo)自怨自艾.

(yì)

量.

体裁衣(liànɡ)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沮.丧(jǔ)

诅.咒(zǔ)

龃.龉(jǔ)

狙.击(zǔ)B.犄.角(jī)

畸.形(jī)

绮.

丽(qǐ)

涟漪.(yī)C.呐.喊(nà)

口讷.(nè)

纳.

闷(nà)

蚊蚋.

(ruì)D.谦.虚(qiān)

歉.收(qiàn)

嫌.弃(xián)

赚.

取(zhuàn)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抗.战(kànɡ)

吭.气(kēnɡ)土炕.(kànɡ)

沆.瀣(kànɡ)B.阔绰.(chuò)

悼.念(dào)泥淖.

(nào)

船棹.

(nào)C.铁锅.(ɡuō)

灾祸.(huò)

女娲.

(wō)

漩涡.(wō)D.挣揣.(chuài)

遄.返(chuán)瑞.

雪(ruì)

湍.急(tuān)5.下列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龋.齿

器械.

荨.麻疹 作案未遂. A.qǔ

jiè

qián

suí B.qǔ

xiè

xún

suì C.yū

xiè

qián

suì D.yū jiè

xún

suì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憧.憬(chōnɡ)鸟瞰.(kàn)吮.吸(shǔn)

溘.

然长逝(hè)B.伉.俪(kànɡ)

市侩.(kuài)中.

肯(zhònɡ)

身体羸.弱(léi)C.追溯.(sù)

歼.灭(qiān)

混淆.

(xiáo)

朝暾.夕月(tūn)D.窸窣.(sū)

标识.(zhì)

纰.

漏(pī)

悬崖勒.马(lēi)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dònɡ)

小觑.(xù)结.实(jiē)

里应.外合(yìnɡ)B.晕.车(yùn)

口讷.(nè)

踝.

骨(huái)

扑朔.迷离(shuò)C.肖.像(xiào)

眼睑.(jiǎn)

沏.

茶(qī)

处.

心积虑(chù)D.账簿.(bù)

桎梏.(ɡù)冗.

长(rónɡ)

自怨自艾.(yì)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悖.谬(bèi)

翎.毛(lín)赧.然(nǎn)

咬文嚼.字(jiáo)B.脉脉.(mò)

提.防(dī)

吮.

吸(shǔn)

模.

棱两可(mó)

()

()()

()()

()

()

()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C.福祉(zhǐ)

.D.游说(suì)

.重听(zhònɡ).破绽(zhàn).怔怔(zhènɡ)

斡旋(wò)

.虚与委蛇(shé).

少不更事(ɡēnɡ).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秀女一月之间辗转多个秀场,拼的就是“不蒸馒头争口气”,无奈时运不济、道行不深,屡战屡.败。(hénɡ)B.当年挑灯夜战时用过的煤油灯,谢思敏的家人至今还保留着,也算是对当年秉烛夜读的一种纪念.吧。(tiāo)C.应届毕业生即将离开校园,跑招聘会、参加各种面试,找工作正是不少大学生近来生活的主题。.(yīnɡ)D.为使男子尽快恢复体温,医护人员找来棉被把男子紧紧裹起来,并派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看护。(kān).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承担 呈献 惩罚 乘风破浪 成人之美 .....B.靓丽

体谅

酝酿

量力而行

歌声嘹亮 .....C.谨慎

景观

瓶颈

紧锣密鼓

锦衣玉食 .....D.抒怀

酥糖

苏醒

殊途同归

书香门第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支援

资源

咨询

潜滋暗长 ....B.兼顾

坚固

歼灭

间不容发 ....C.攻击

功绩

公祭

保障供给 ....D.程式

城市

乘势

晨钟暮鼓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蛟龙 搅拌 焦虑 娇生惯养 心存侥幸 .....B.鸿鹄

辜负

箍桶

沽名钓誉

呱呱坠地 .....C.吝啬

要塞

晦涩

不事稼穑

秋风萧瑟 .....D.觊觎

茱萸

阿谀

尔虞我诈

滥竽充数 .....13.下列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靖康/靓妆 缟素/枯槁 训诂/蛊惑 ......B.菁华/粳米

惩罚/驰骋

傣族/逮捕 ......C.单于/缠绵

干瘪/别扭

赔偿/排场 ......D.伫立/储存

莅临/罹难

颀长/稽首 ......1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qiào 翘首 俏销 愀然作色 金蝉脱壳 ....B.jìn 劲头

灰烬

噤若寒蝉 熏陶浸染 ....C.yù

呼吁

驾驭

钟灵毓秀

坚贞不渝 ....D.qiè

怯生

切中

感情契合锲而不舍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成绩

脊梁

赍赏

掎角之势 ....B.岿然

傀儡

喟叹

一举夺魁 ....C.洿池

庑下

晤面

忤逆不孝 ....D.歼灭

信笺

盐碱

命途多蹇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

()

()()

()

()

()

()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炽.热 整饬. 叱.咤风云 插翅.难飞 B.唆.使

夙.愿

肃.然起敬

追根溯.源 C.小憩.

迄.今

同仇敌忾.

休戚.相关 D.显赫.

唱和.

溘.然长逝

欲壑.

难填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唾.弃 沉睡. 千锤.百炼 捶.胸顿足 B.憔悴.

粉碎.

猝.不及防

出类拔萃. C.啜.泣

拾掇.

缀.玉连珠

苦学不辍. D.悼.念

泥淖.

绰绰..有余

掉.

以轻心 1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秩.序井然 栉.风沐雨 卷帙.浩繁 独树一帜. B.一泓.清泉

宏.观调控

曲肱.而枕

鸿.鹄之志 C.樯桅毗.连

言论精辟.

臧否.人物

嗜书成癖. D.欣.逢佳节

歆.慕不已

万马齐喑.

馨.香满院 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真谛. 取缔. 孝悌. 瓜熟蒂.落 有的.放矢 B.包庇.

奴婢.

媲.美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驿.站

后裔.

臆.断

神采奕奕..

自怨自艾. D.嗜.好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 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

箴.言(jiān)乳臭.未干(xiù)B.擂.台(lèi)皎.洁(jiǎo)卷帙.浩繁(zhì)C.戕.害(qiānɡ)璞.玉(pǔ)塞.翁失马(sài)D.踪迹.(jì)姊.妹(jiě)载.歌载舞(zài)2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拘泥.(nì)标识.(zhì)暴殄.天物(tiǎn)B.匹.配(pǐ)戏谑.(xuè)风光旖.旎(qí)C.参与.(yǔ)弹劾.(hé)审时度.势(duó)D.倾轧.(yà)结束.(sù)杞.

人忧天(qǐ)2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差.可告慰 B.解jiě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 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D.提tí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

面命 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盐碱.

箴.言

呼喊.

减.员增效

感.激涕零 B.阐.述

弹.药

禅.让

肆无忌惮.

殚.精竭虑 C.束缚.

薄.荷

簿.册

赤膊.上阵

博.

大精深)))))

()

()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D.滇池

嗔怒

缜密

精卫填海

谨小慎微 .....2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远岫

刺绣

衣袖

秀外慧中

乳臭未干 .....B.老妪

曲直

祛除

趋炎附势

屈打成招 .....C.涕泪

抽屉

警惕

风流倜傥

替罪羔羊 .....D.露脸

简陋

痔瘘

漏网之鱼

镂骨铭心 .....2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晋升

灰烬

觐见

进退两难

噤若寒蝉 .....B.闪烁

硕大

回溯

媒妁之言

数见不鲜 .....C.邂逅

亵渎

狡黠

不屑一顾

歌台舞榭 .....D.罪孽

啮齿

涅槃

劣迹昭彰

蹑手蹑脚 .....2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ɡū)

埋怨(mán)同仇敌忾(kài)

敷衍了事(hū)....B.怃然(fǔ)

.木讷(nà).C.着落(zháo)

蛊惑(ɡǔ)..

为虎作伥(chānɡ)

锃光瓦亮(chènɡ)

咄咄逼人(duō).

引吭高歌(hánɡ).

()

()D.骁勇(xiāo)

要挟(xié)万马齐喑(yīn)

洗洗涮涮(shuàn).....2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假jiǎ

暑假 假嗓子 假以辞色 假模假式 ....B.供ɡònɡ

口供

供销社

供认不讳

供不应求 ....C.角jiǎo

角膜

唱主角

钩心斗角

凤毛麟角 ....D.冠ɡuān 皇冠

冠心病

衣冠楚楚

冠盖相望 ....2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bó)船舶(bó)粳米(ɡěnɡ)

心肌梗塞(ɡěnɡ)....B.招徕(lái)

.D.宿敌(sù)

.青睐(lài).C.拙劣(zhuō)

罢黜(chù)..

切磋(qiē)

雕栏玉砌(qì)..

伉俪(hánɡ)

引吭高歌(kànɡ)..

()()星宿(xiù)恰当(dānɡ)

螳臂当车(dànɡ)...3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 哽咽 液晶 弃甲曳兵 奖掖后进 .....B.虔诚

乾坤

掮客

潜移默化

黔驴技穷 .....C.山麓

贿赂

辘轳

戮力同心

碌碌无为 .....D.阡陌

悭吝

翩跹

谦谦君子

牵强附会 .....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pāo)澎湃(pài)哺育(pǔ)扒窃(pá)....B.萝卜(bo)

.C.素质(zhì)

.因为(wèi)

.血脂(zhǐ)

其他(qí)

祛除(qū)

潜力(qián).

挣扎(zhēnɡ).

()D.烧柴(chái)

刚才(cái)

裁剪(cái)

豺狼(cái)....3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 A.鞭笞

懈怠

舌苔

心旷神怡

百战不殆 .....B.隔阂

遗骸

弹劾

惊涛骇浪

言简意赅 .....C.癖好

薜荔

巨擘

穷乡僻壤

劈波斩浪 .....D.茁壮

罢黜

拙劣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3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A.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B.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圆枘凿 ....C.静谧

猕猴

弥天盖地

所向披靡 ....D.皎洁

缴纳

狡兔三窟

矫揉造作 ....3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羚羊

邻居

可怜

孤苦伶仃 ....B.质问

桎梏

幼稚

炙手可热 ....C.喉咙

笼罩

垄断

得陇望蜀 ....D.楼盘

搂抱

头颅

光怪陆离 ....3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暂且 砧板 颤栗 明修栈道 技艺精湛 .....B.与会

峪口

熨帖

瑕不掩瑜

钟灵毓秀 .....C.陌路

蓦然

病殁

拐弯抹角

没齿不忘 .....D.强劲

根茎

颈椎

大相径庭

不胫而走 .....3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强求/牵强 纤夫/纤尘不染 来日方长/拔苗助长 ......B.宿仇/宿将

落笔/失魂落魄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C.解嘲/押解

蹊路/另辟蹊径

一脉相传/名不虚传 ......D.卡片/关卡

度量/置之度外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3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眩晕

舷梯

炫耀武力

改弦更张 ....B.羡慕

募捐

幕天席地

蓦然回首 ....C.剽悍

漂泊

虚无缥缈

飘忽不定 ....D.舟楫

逻辑

开门揖盗

缉拿归案 ....3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晨曦 妊娠 赈灾 海市蜃楼 振奋人心 .....B.凋谢

惆怅

碉堡

风流倜傥

稠人广众 .....C.飞镖

漂白

剽窃

膘肥体壮

虚无缥缈 .....D.湍急

瑞雪

喘息

不揣冒昧

惴惴不安 ......3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落笔/落照 剥削/瘦削不堪靡靡之音/风靡一时 ......B.刹那/古刹

累赘/果实累累

强弩之末/强人所难 ......C.佣工/佣金

攒射/万头攒动

解甲归田/解囊相助 ......D.殷红/殷切

绰约/绰绰有余

擢发难数/数典忘祖 .......4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卷(一)1.C A项,“摭”读zhí;B项,“蠕”读rú;D项,“曝”读pù,只有在“曝光”一词中读bào。2.D A项,“蜷”读quán;B项,“伺”读cì,在表示“等待”时才读sì;C项,“飞来横祸”中“横”表示“突然的、意外的”,读作hènɡ。

3.A A项,“狙”读jū。4.D A项,“沆”读hànɡ;B项,“棹”读zhào;C项,“娲”读wā。5.B “龋”读qǔ,虽是形声字,但不能只读声旁。“械”是形声字,读xiè,不能只读声旁。“荨”用作书面语时读qián,用于口语时读xún。“遂”用于“不遂”“毛遂自荐”等词语中时读suì,用于“半身不遂”中时读suí。

6.B A项,“溘”读kè;C项,“歼”读jiān;D项,“勒”读lè。7.B A项,“觑”读qù;C项,“处”读chǔ;D项,“冗”读rǒnɡ。8.B A项,“翎”应读línɡ;C项,“蛇”应读yí;D项,“说”应读shuì。9.B B项,“挑”应读tiǎo。10.A A项,都读chénɡ。B项,“酿”读niànɡ,其他读liànɡ;C项,“景”“颈”读jǐnɡ,其他读jǐn;D项,“酥”“苏”读sū,其他读shū。

11.B B项,加点字均读jiān。A项,“支”读zhī,其余均读zī;C项,“击”读jī,“给”读jǐ,“绩、祭”均读jì;D项,“晨”读chén,其余均读chénɡ。

12.D D项,读音均为yú。A项,“搅”“侥”读jiǎo,其余均为jiāo;B项,“鹄”读hú,其余均为ɡū;C项,“塞”读sài,其余均为sè。

13.A A项,.jìnɡ/jìnɡ,ɡǎo/ɡǎo,ɡǔ/ɡǔ。B项,jīnɡ/jīnɡ,chénɡ/chěnɡ,dǎi/dài;C项,chán/chán,biě/biè,chánɡ/chǎnɡ;D项,zhù/chǔ,lì/lí,qí/qǐ。14.B B项,都读jìn。A项,翘首qiáo,愀然作色qiǎo;C项,坚贞不渝;D项,感情契合qì。...yú.15.B B项,分别读为kuī、kuǐ、kuì、kuí。A项,分别读jì、jǐ、jī、jǐ;C项,分别读wū、wǔ、wù、wǔ;D项,分别读jiān、jiān、jiǎn、jiǎn。

16.B B项中加点字读音都为lì。A项中“盥”读ɡuàn,其余均为huàn;C项中的“隘”读音为ài,其余均为yì;D项中的“谄”读chǎn,其余均为xiàn。

17.A A项全读chì。B项的“唆”读suō,其余读sù;C项“憩”读qì,“迄”读qì,“忾”读kài,“戚”读qī;D项“溘”读kè,其余读hè。

18.D D项分别读dào、nào、chuò、diào。A项“锤、捶”读chuí,“唾”读tuò,“睡”读shuì;B项“悴、萃”读cuì,“碎”读suì,“猝”读cù;C项“掇”读duō,“缀”读zhuì,“啜、辍”读chuò。

19.A A项全读zhì。B项“肱”读ɡōnɡ,其余读hónɡ;C项“毗”读pí,“辟”读pì,“否、癖”均读pǐ;D项“喑”读yīn,其余读xīn。

20.C C项都读yì。A项“悌”读tì,其余读dì;B项“媲”读pì,其余读bì;D项“峙”读zhì,其余读shì。

21.B A项“箴”读zhēn;C项中“璞”读pú;D项中“姊”读zǐ。正确项B中,“擂”有léi、lèi两个读音;读léi时,有“研磨”等意思,而在“擂台”中,当读为lèi。

22.A B项中“旖”应读作yǐ;C项中“与”读为yù;D项中的“束”应读为shù。23.A A项“差”本来有chā/chà/chāi/cī四种读音,但A项中的“差”都应该读chā;B项“押解(jiè)”,“浑身解(xiè)数”;C项“边塞(sài)”;D项“提(dī)防”。

24.D A项中的“碱”和“减”读音相同,都读jiǎn,其他的“箴”读zhēn,“喊”读hǎn,“感”读ɡǎn。B项中的“弹”和“惮”读音相同,都读dàn,其他的“阐”读chǎn,“禅”读shàn,“殚”读dān。C项中的“膊”和“博”读音相同,都读bó,其他的“缚”读fù,“薄”读bò,“簿”读bù。D项中的“滇”读diān,“嗔”读chēn,“缜”读zhěn,“填”读tián,“慎”读shèn。

25.B B项“妪”读yù,其余读qū。A项都读xiù。C项都读tì。D项都读lòu。26.A A项都读jìn。B项“溯”读sù,其余读shuò;C项“黠”读xiá,其余读xiè;D项“劣”读liè,其余读niè。

27.D A项“豉”读chǐ,“敷”读fū;B项“怃”读wǔ,“讷”读nè;C项“锃”读zènɡ。28.D A项“暑假”的“假”读jià,其余读“jiǎ”;B项“口供”和“供认不讳”的“供”读ɡònɡ,其余读“ɡōnɡ”;C项“唱主角”的“角”读jué,其余都读jiǎo。

29.B A项“粳”读jīnɡ;C项“伉”读kànɡ,“吭”读hánɡ;D项“恰当”的“当”读dànɡ,“螳臂当车”的“当”

taoti.tl100.com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读dānɡ。

30.D D项“跹”读xiān,其余读qiān。A项都读yè;B项都读qián;C项都读lù。31.B A项“胞”读bāo,“哺”读bǔ;C项“脂”读zhī;D项“豺”读chái。32.C C项分别读pǐ、bì、bò、pì、pī。A项“怠、殆”均读“dài”。B项“阖、劾”均读hé。D项“黜、绌”均读chù。

33.D D项都读jiǎo。A项分别读xián、xián、xuán、xián;B项分别读nà、nà、nè、ruì;C项分别读mì、mí、mí、mǐ。

34.B B项都读zhì。A项“怜”读lián,“邻”读lín,其余读línɡ;C项“咙”读lónɡ,其余读lǒnɡ;D项分别读lóu、lǒu、lú、lù。

35.C C项都读mò。A项“暂”读zàn,“砧”读zhēn,其余读zhàn;B项“瑜”读yú,其余读yù;D项“茎”读jīnɡ,“颈”读jǐnɡ,其余读jìnɡ。

36.B B项分别读sù、luò、chā。A项“强”都读qiǎnɡ,“纤”读qiàn/xiān,“长”读chánɡ/zhǎnɡ;C项“解”读jiě/jiè,“蹊”读qī/xī,“传”都读chuán;D项“卡”读kǎ/qiǎ,“度”都读dù,“艾”读ài/yì。

37.C C项全读piāo。A项分别读xuàn、xián、xuàn、xián。B项分别读mù、mù、mù、mò。D项分别读jí、jí、yī、jī。

38.D D项分别读tuān、ruì、chuǎn、chuǎi、zhuì。A项“赈、振”读zhèn;B项“凋、碉”读diāo,“惆、稠”读chóu,“倜”读tì;C项“镖、膘”读biāo,“剽、缥”读piāo。

39.A A项分别读luò、xuē、mǐ。B项分别读chà/chà、léi、qiánɡ/qiǎnɡ;C项分别读yōnɡ/yònɡ、cuán/cuán、jiě/jiě;D项分别读yān/yīn、chuò/chuò、shǔ/shǔ。

40.B B项均读è。A项“和”读hè,其余读huò;C项“矜”读jīn,其余读jīnɡ;D项“咧”读liē;其余读liè。

第四篇: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病句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病句

【说明】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B.生活是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如果得不到你的欣赏,那不是它缺少美,而是你缺少发现。

C.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D.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印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由实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门类,受到文人、书画家和收藏家的推崇。

B.我国大部分磷化工骨干企业集中在磷资源比较丰富的云、贵、川、鄂和靠近外贸出口市场而技术力量又相对较强的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区。

C.《全宋文》的出版,对于完善宋代的学术文献、填补宋代文化研究的空白、推动传统文化研究的意义特别重大。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我在一个白夜从易卜生的故乡斯凯恩返回奥斯陆的时候,沿途那幽深的有野鹿出没的森林里,那起伏着绿色的松涛的山谷里,到处都响着娜拉出走时的关门声。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像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

C.三峡围堰爆破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雷管,每个雷管都有唯一的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有自己的号码一样,而且人们还能像给手机设定闹铃那样,给每个雷管单独设定起爆时间。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C.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l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D.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难道谁能否认这是当代中国青年肩负的崇高使命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济南惨案纪念钟于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至此,济南惨案纪念园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将开门迎客。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五一”期间,植物园在“百花展”游园活动中将展出郁金香、牡丹、连翘等花卉,并举办民族舞蹈表演和荷兰风车展。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生态健康国际论坛”是由国际生态健康联合会每两年组织一次的学术会议,主要探讨全球气候、生态变化导致的新发传染病等人类健康。

B.30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最大的经验和教训是,中日人民之间能否相互理解,才是中日两国最终能够实现世代友好的根本保证。

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

D.在国内部分乳品制造企业曝出诚信危机之后,豆奶作为替代品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从而引发了投资者对相关行业发展前景的关注。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国际上,通常是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化幅度、就业人数增减情况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四大经济指标来评判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良好的。

B.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转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轴和演艺中心一起形成以举办展览、承接会议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C.我们的社会一直不乏缺少包容之心,也会对一些真正有才华的写作人才打开方便之门,但“90后”真懂得如何用文字表达真实的自己吗?

D.12月16日晚最新统计显示,骚乱中有260名群众和警察死伤,骚乱人群还烧毁民房、毁损车辆、焚毁砸抢商铺共908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欧元。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庸近日向北大捐资1 000万元人民币,用以支持北大的国学研究。北大将设立“金庸国学研究基金”,全方位地资助北大国学研究院的教研、翻译、出版等。

B.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担任护航任务,大胆亮剑亚丁湾,这既显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实力,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积极贡献。

C.由民间组织制作的中国企业绿色责任榜竟震动了美国杜邦公司,此事启发我们,环保监督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普通人也可以行动起来,对企业污染进行监督。

D.微软与金山之间看似“冤家”的微妙关系,反映了中国脆弱的民族软件产业在“与狼共舞”的特定历史背景下,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无到有的跋涉之路。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面对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细细品读,让学生设身处地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抒发的丰富情感,从而陶冶性情。

B.近日印度经济和金融中心城市孟买遭遇连环恐怖袭击,导致近200人左右死亡,数百人受伤,引发社会恐慌,并严重冲击印度的金融稳定。

C.中国经济能否长期持续增长,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对外出口更多优质低价的低端产品,而更多取决于中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产业升级。

D.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其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在京拉开帷幕,参展的各个省区市纷纷亮出民间艺术绝活,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B.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之后,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又出现了一波具有鲜明形式和探索意味的文学浪潮——先锋文学。

C.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运,火车票能否实行实名制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但不管怎样,确保春运畅通,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发生,才是最关键的。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D.从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安排合理的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准确的语言加以说明等几个方面入手是我们学写说明文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神七”纪念金币以大克重纯金制作,仅以2008套的发行量留世,给收藏者以10倍、100倍甚至50倍的升值空间。

B.当时房地产行业刚出现不理性的苗头,如果能按照各部委拟定的政策框架实施,也不至于如此严重的后果。

C.这部“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历史名著吸引了众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在当代焕发出不朽的文化光彩。

D.重阳节怎么过并不重要,也未必非得抽出时间登山,重要的是不能让延续了千百年的节日所传递的精神信息丢失。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股大建豪华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的风气在不少地区蔓延,然而,大量生活贫困、急需享受社会福利的老年人却在苦苦等待为数不多的低端养老院。

B.据报道,美国每年的慈善资金能占到GDP的2.4%,其中有近80%来自国民捐赠。最富有的美国人中的20%所捐赠的钱,占了2/3。

C.残奥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人性得到升华,更让我们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责任感。

D.“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能否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方式。当然,这种经济发展必须是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B.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省已有46万农民工陆续返乡,而且,随着春节的即将临近,返乡农民工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C.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D.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5.下列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11月18日,唐老鸭等迪斯尼明星和10名来自日本各地的嘉宾与米老鼠同一天生日参加了生日会,他们为米老鼠带来了一个高约2米的巨大的蛋糕。

B.随着“山寨”含义的不断延伸,许多网友将那些热播电视剧的剧情、人物和风格,并将其改头换面的“本土”电视剧,形象地称为“山寨剧”。

C.诸葛亮能掐会算、能谋善断,但我认为,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缺乏开发团队智商的意识不强。

D.为营造浓郁的文化健身氛围,突出学校“书香校园与文化健身协调发展”的特色,仙桃市在全市小学校园里推广普及“古诗韵律操”,来陶冶学生情操。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尔默特表示,尽管没有同哈马斯达成任何协议,但是以色列已经达到了此次作战的目的,已经在最大程度上削弱了哈马斯的武装实力和威胁以色列的实力。

B.1月15日,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在春晚第二次联排中首次亮相,精彩的台词也随之曝光。

C.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规定对2008年10月27日前已发放、目前仍有余额存量的个人住房贷款,从2月1日起将可以享受基准利率下浮30%的优惠。

D.一方面灾区需要加强监控,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储备足量的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汇总程树榛近60年创作精华的十卷《程树榛文集》近日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文集包括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和各种体裁的作品。

B.前些日子,我去参观一个书法展览,看到了不少佳作。大至尺幅盈丈的飞白,小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至玉润珠圆的蝇头小楷,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引人驻足,令人赞叹。

C.据一汽丰田4S店店内销售人员介绍,目前店内现车数量充足,颜色及型号也较为齐全,丰田锐志目前全系优惠15 000元现金,“锐志2.5S豪华版”也不过二十几万元左右。

D.今年流行的一部电影叫做《简·奥斯汀书友会》,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群奥斯汀的书迷每月一起读奥斯汀作品,彼此交流生活感受的故事。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席有重要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结果。

B.在城市建设中,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从保持城市个性,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立场出发,秉持循环经济的理念和依法治理的要求,来建设和规划。

C.博士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

D.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邮政资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执行价格规定,或借机乱涨价、乱收费的,要严肃查处。

B.质检总局要求,各大商场、超市要张贴检查合格的企业及产品的名单,保障市场充分供应优质安全的乳制品。

C.这篇论文对唐代古乐谱和唐代古乐谱相关的音乐文学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具有创新意义。

D.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一些不法分子和企业置人民生命安全于不顾,违法制售有害奶制品造成的。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B.尽管面临严峻挑战,美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仍富有弹性和活力,付出一段时间和艰苦的努力后,美国经济将能走出困境。

C.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神七”飞船上搭载了用于研制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的多种重要植物品种,将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D.从事融资融券交易既可能扩大赢利,也可能加大亏损,所以投资者应当在具备一定证券投资经验,熟悉相关业务规则后审慎考虑是否参与此项业务。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正因为现有的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所以金融在支持以农业为主的弱势产业方面存在不少弱点。

B.“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时刻,全国人民为此感到自豪。

C.记者在一些火车站看到,为方便旅客上下车,有的车站将站台加高了,并加设了一些无柱风雨棚和无障碍设施。

D.穆铁柱以一个军人的姿态,在球场上捍卫着自己的职责和军人的形象,完成了中国篮坛、亚洲篮坛的征服。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称,各家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

B.陶长坤的长篇小说《静静的大运河》(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以其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犀利的笔锋和厚重的历史感而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C.当晚8点,记者再次来到路口,发现那个行乞男孩已经穿上了好心人送来的衣服和食品,不像以前抖得那么厉害了。

D.这个孕育了浪漫追月传说的民族,这个坚定迈向深空的国度,呈现给世界的全月球第一幅完整图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A.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建设新农村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作为保护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D.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欧典地板涉嫌虚假宣传被曝光,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央视记者采访欧典企业负责人时,正式向消费者道歉。

B.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门。

C.就复旦大学今年自主招生以面试为主,高考成绩为辅的作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D.这次瓦斯爆炸引起的矿难,警示一定要加强各矿山企业安全监督,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种潜在的祸患。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为了总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王老师近几年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B.我们提出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各自特长。

C.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用力甚多、改动颇大,因为设计练习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D.2004年高考扩大分省组织命题的范围,是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各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

26.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使其语义明确、符合原意,并将修改后的这段话写在横线上。

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冉冉升起。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面这段话有三处毛病,读后完成(1)~(3)题。

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②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③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④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特有的民族特色。⑤许多传世杰作不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1)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序号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杨华的一位同学毕业后第一次求职失败,杨华写信去安慰。信中有用语不当的地方,请从中找出四处并加以修改。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遭受厄运,希望你能经受这次打击。你的素质不错,望你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聊以自慰,继续努力,重振雄风。下一次求职,你一定能再度创造辉煌!

(1)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3)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面文段有语病,请找出两处并作修改。

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减少和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改变①,生产上对小麦品种的要求一方面②越来越高;另一方面③遗传多样性的消失极为严重。这遗传多样性的丢失不仅限制了产量和品质的进一步改良④,而且使得小麦对病虫害、旱、寒、盐碱等环境胁迫的脆弱性增加,这也是当前为什么⑤小麦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突破,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引入外源⑥优异基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面这篇报道有不少语病,请找出其中三处进行修改。

星期三,校团总支召开座谈会。①到会的15名与会者,②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踊跃发言。③有的说,团员首先要起模范作用,当说话做事前,都要想到自己是一名团员。④有的说,要提高团员精神文明的意识,不重视这一点,就难以开展这项活动。团总支书记最后指出,⑤对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事应该大力提倡,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五)1.B A项“古色古香”虽为形容词,但一般只作定语不作状语。C项“炎凉”一般只用它的比喻义,即人事中的亲疏冷暖,用在这里不恰当,也不能与“遮挡”搭配。D项重复,去掉“导致鱼虾绝迹”。

2.B A项的毛病是成分残缺,应在“审美”后加“价值”。C项应将“的意义特别重大”改为“有特别重大意义”即可。D项并列不当,“水产品”应包括“鱼、虾、甲鱼、牛蛙”等。

3.D D项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补出来,这个分句就是“中国史学家„„显示出„„学术含量”,主谓搭配不恰当。

4.D A项介词“通过”位臵错误导致结构混乱,应放在“一代代艺术家”前面,另外,“优秀艺术传统”不能用“提高、升华”,改为“发扬光大”。B项并列短语搭配不当,“意识”不能与“提高”搭配,可改为“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明显增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C项句式杂糅,可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删去。

5.D A项“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有歧义,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B项“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不能是约数,不能说“以上”。C项“低一倍多”,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

6.D A项“能否被刊用”与“没抱太大的希望”照应失当。B项歧义“4月28日凌晨从广州运抵济南”,时间不明确,是运抵济南时间是4月28日凌晨呢,还是从广州启程是4月28日呢?C项“提前预支”,重复啰嗦。

7.D A.成分残缺。谓语动词“探讨”后面缺少宾语,应在“人类健康”后补上“问题”。B.一面和两面不对应。“能否”应改为“的”。C.搭配不当。“汽车行业”前面应该加“推动”。

8.B A项,“一面”对“两面”不当,应将“良好”改为“好坏”或“优劣”;C项,句子不合逻辑,“不乏”与“缺少”自相矛盾,应将“缺少”去掉;D项,搭配不当,“民房”“车辆”不能与“家”搭配。

9.C A.成分残缺,应在“出版等”后面补上“资助”的宾语“工作”;B.搭配不当,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应将“担任”改为“执行”,以与“任务”搭配;D.语序不当,应将“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无到有”调整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10.A B.“近”和“左右”矛盾,可删去“左右”。C.两面失衡,后面的内容应从正反两方面说,可改为“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国能否对外出口更多优质低价的低端产品,而更多取决于中国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功地实现产业升级”。D.句式杂糅,应去掉“作者之手”。

11.B A.搭配不当,“欣赏”与“艺术魅力”不搭配,可改为“感受”“艺术魅力”。C.句式杂糅,应为“确保不出现旅客滞留现象”或“确保旅客滞留现象不发生”。D.介词结构误用造成主语残缺,可删掉“从”与“入手”。

12.D A.不合逻辑,应是“10倍、50倍甚至100倍”;B.成分残缺,可以在“如此”前面加“产生”;C.语序不当,应该是“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知名学者关注的目光”。

13.C A.成分残缺,应在“苦苦等待”后补入动词“进入”。B.“最富有的美国人中的20%所捐赠的钱,占了2/3”表意不明。D.前后照应不周,应删去“能否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方式”中的“能否”。

14.C A.“推进”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搭配不当;B.成分赘余,因为“临近”即靠近、接近,已含有“即将”的意思,应删除“即将”;D.成分残缺,在“对这部”前加“观众”。

15.D A项,语序不当,“10名来自日本各地的嘉宾与米老鼠同一天生日”应为“10名来自日本各地的与米老鼠同一天生日的嘉宾”;B项,成分残缺,可在“那些”的后面加上“模仿”;C项,句式杂糅,去掉“缺乏”或“不强”。

16.B A.语意重复。“威胁以色列的实力”包括“哈马斯的武装实力”。建议在“威胁”前加上“其他”。C.句式杂糅。“对„„享受„„优惠”表述不妥,可删去“对”字,或将“可以享受”改为“给予”。D.语序不当。应将“灾区”提到句首。

17.D A.“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和“各种体裁的作品”不能并列;B.“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不能用来形容书法作品;C.“二十几万”是约数,不能再用“左右”。

18.D A项,句式杂糅,前面已说到“原因是”,后面应去掉“的结果”。B项,语序不当,应是先“规划”,后“建设”。C项,成分残缺,“走向”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急剧下滑”后加上“的局面”。

19.B A项,不合逻辑,“借机乱涨价、乱收费”也属于“不执行价格规定”。C项,成分残缺,应该改为“对唐代古乐谱和与唐代古乐谱相关的音乐文学问题作了深入探讨”。D项,句式杂糅,去掉“造成的”。

20.D A项,句式杂糅,可去掉“由于”或“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付出”可改为“经过”。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搭载了”改为“搭载的”。

21.C A项,因果颠倒;B项,搭配不当,“成功发射”与“时刻”主宾搭配不当,可将“时刻”改为“壮举”;D项,成分残缺,“中国篮坛”前应加“对”。

22.B A.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C.搭配不当。“穿上了„„衣服和食品”错误,可改为“穿上了好心人送来的衣服,吃着食品”。D.语序不当。“全月球第一幅完整图景”应改为“第一幅全月球完整图景”。

23.B A项逻辑顺序颠倒,将“不仅”“而且”两句的内容互换,才构成递进关系。C项两面对一面。D项句子成分残缺,应为“针对„„的情况”。

24.C A项后半句变成“央视记者„„道歉”。B项“牢记”缺宾语,“预防”与“提前”语意重复。D项应是“各矿山企业一定要加强„„”。

25.D A项“无时无刻”是“没有哪一个时刻”之意,只能算一重否定,“不忘”是一重否定,全句有二重否定,语意搞反了,可将“不忘”改为“不在”。B项语序不当,应将“一种”放在“尊重”前。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因为练习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途径”。

26.【答案】 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重庆守着储量丰富的大气田,却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27.【答案】(1)①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2)④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3)⑤ 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28.【答案】(1)“遭受厄运”改为“遭受挫折”(或“遭受打击”)。(2)“聊以自慰”删去或改为“你要放宽心”。(3)“重振雄风”改为“振作精神”。(4)“再度创造辉煌”改为“获得成功”。29.【解析】 ②句语序不当;④句词语搭配不当;⑤句成分赘余。

【答案】 ②“一方面”应移至句首“生产上”前面;④“产量”不能与“改良”搭配,应在“产量”后加上“的提高”;⑤“为什么”删去。

30.【解析】 ①“到会的15名与会者”句意重复,改为“15名与会者”或“到会的15名团干部”;②“就„„问题”缺少成分,在“建设”后加“做贡献”;③“当说话做事前”错用介词,删去“当”或改为“在”;④“提高„„意识”搭配不当,改为“增强„„意识”。

【答案】 ①改为“15名与会者”或“到会的15名团干部”;②在“建设”后加“做贡献”;③删去“当”或改为“在”;④“提高”改为“增强”。

豆丁资源共享:http://www.xiexiebang.com/yujunqiang6639

第五篇: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v加入收藏 v上传资料 v网站地图 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 课件站

教案站 资料站 试卷站 作文站 幼教站 公文站 教案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政治教案 生物教案 地理教案 历史教案 其他教案

通用技术

您现在的位置: 莲山课件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 正文 搜索: 搜索标题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24306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目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要点精析】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这一点,从2004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备考园地】

一、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二、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三、常用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朝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水: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晴:欢愉光明。风:秋风。有关“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怀桔:指孝顺双亲。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2)古诗中的节令

①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③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⑤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⑥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⑦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⑧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⑨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⑩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精题精炼】

1.(2010•全国Ⅰ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2.(2010•全国Ⅱ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3.(2010•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参考答案:(1)(3分)A(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4.(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5.(2010•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分析鉴赏】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人砖能堪。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特色。6.(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7.(2010•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标准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花亦眠点评: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2)参考答案: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标准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8.(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9.(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诗歌简赏】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10.(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专题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3分)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答: 答案:(1)“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1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⑪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⑫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⑪反衬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新来的感慨。(2分)⑫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

答: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答案:

1、(4分)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

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4分)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3分)

(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4分)

答案:(1)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1分)(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3分)(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案:(1)(3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5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3分)。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2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歌楼听雨 :

客舟听雨 :

僧庐听雨 :

(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

答:

答案:⑪欢乐 失意 无奈(意思对即可)⑫参考答案:这首宋词主要采用了“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塞 下 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

(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补充: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诗歌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

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描绘出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结句“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约游春不去 朱淑真

邻姬约我踏青游,强拂愁眉下小楼。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

【注】在封建礼教的压力下,诗人由父母作主嫁给一个情意不合的市井无赖,遭受了种种凌辱虐待,生活及心情均十分痛楚。

(1).本诗第二句“强”字,表现力极强,请结合全诗加以说明。(3分)

(2).有人评价此诗后两句心态的变化描写得含蓄婉曲,颇得含而不露之妙。简要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描写心态变化。(3分)

答案:(1).(3分)踏青游览,本是快慰的赏心乐事。女诗人虽答应了,但 “强拂愁眉”,这说明生活于痛苦中,故愁眉凝聚不开,即将出门,才勉强舒开愁眉。(2分)—个“强”字,写尽了她驱除这愁情的极不容易,可见其苦楚之深。(1分)(2)(3分)后两句刻划她自省自羞,终于不敢出门而爽约。因为愁眉可以一时勉强舒开以瞒过人家,憔悴的脸容却是抹不去的。那么诗人为何而憔悴?她没有说出,但又留下“愁眉”让我们去思考,聪明的读者从她的愁眉和憔悴中,自可领会其中真情了。(扣住有“约”而“不去”是因为“憔悴的脸容却是抹不去的”,至于为何“憔悴”,诗中并没涉及,让读者却能从中体会其心态,,体现该诗含蓄委婉的特点。意思对即可)9.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2分)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

答案:1.比喻 拟人(2分)

2.纪诗有画面的色彩感和动态感。夕阳的余晖,碧如翡翠、莹澈似镜的江水,船在玉镜中行,碎玉敲打着船舷,波光荡漾,绿影四射,翠光随船扑上人来。运用拟人手法,想象丰富,立意新巧。王诗写苍绿色的青苔,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景色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宁静又有生命动感的意境。(4分。可任选一句,赏析绘景抒情的特点。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如梦令 作者: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作者: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2分)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答:(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 答案:⑪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小令。《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词牌(2分)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一般是单调,也就是说只有一段。如《十六字令》《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调笑令》等。⑫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3分)(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目标】 1.识记 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要点精析】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体现的。考查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05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局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则或寄情山水,或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则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则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这一点,从2004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这一时期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尤其是以诗经、汉魏六朝的写景、状物和叙事诗歌为代表的诗歌,在“言志”方面或是“状物”、“绘景”方面均有可考之处。【备考园地】

一、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如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如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如张籍的《秋思》)、闺怨诗及羁旅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把握了这些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

二、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 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三、常用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朝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水: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云:游子飘泊,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天阴:压抑愁苦寂寞。晴:欢愉光明。风:秋风。有关“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地重游脱俗;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峨眉: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怀桔:指孝顺双亲。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1)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亡国:后庭花。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②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③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2)古诗中的节令

①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③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⑤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⑥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⑦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⑧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⑨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⑩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精题精炼】

1.(2010•全国Ⅰ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2.(2010•全国Ⅱ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3.(2010•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分)这是李白诗“登高望四海①”(《古风》其三十九)。

这首诗与《行路难》是同时期的作品。诗中借景寓情,抨击统治者的昏庸腐败。“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就是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的混乱现象的揭露。①、四海,指天下。②、漫漫,广阔无边。

③、被,覆盖。大荒,广阔的原野。两句意为:秋霜覆盖,万物凋零;北风飘拂,原野荒寒。④、两句意为:荣华富贵象东流水一样,转瞬消逝;人间万事如波浪起伏,变化多端。⑤、徂(cú)晖,夕阳的余辉。

⑥、帜棘,有刺的灌木。鸳,通“鵷”。相传鵷雏非梧桐不栖。两句意为:梧桐本是鸳鸾栖息的树木,现在却被燕雀在上面作窠;帜棘本是燕雀集聚的地方,现在反成了鸳鸾栖身之处。⑦、归去来,回去吧。东晋诗人陶明渊明不愿逢迎权贵,弃官还乡,曾作《归去来辞》。《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两句意为:还是回家去吧,弹剑高歌《行路难》。参考答案:(1)(3分)A(2)(4分)要点: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4.(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延伸到其他篇目,难度较小。“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2)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3)鉴赏类题型,包括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效果等部分。根据诗句内容和“代为之思”一句可知表达技巧为想象,然后结合情感分析将想象的内容具体化;“其情更远”意为将情感表达得更为深切,意思对即可。

5.(2010•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1)【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2)【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分析鉴赏】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天也,你不识好歹何为天?地也,你错勘贤愚做地!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人砖能堪。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特色。6.(201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6分)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1)暮春 飞花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能力层级是C级。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2)思念故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7.(2010•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2分)(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1)参考答案:以江流被山阻止喻命运不畅,暗写自己的壮志难酬。

标准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花亦眠点评:此答案是在解答“住”字的表达效果,非揭示其含义

(2)参考答案:不矛盾:上阕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作者为之忧愁;下阕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标准答案: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8.(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9.(2010•安徽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试题解析】 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诗歌简赏】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10.(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8.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9.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

8、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颔联主要是借景抒情,明确传统意象燕子、梧桐的含义是答题关键。“燕子经年梦”较难理解。

9、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若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要理解“若即若离”的含义:“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①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②形容事物含混不清。”“若即”指接近,始终体现在题目上,通过动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觉到雨;“若离”体现在诗中没有直接点出“雨”,但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来间接写。【专题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蝶恋花 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为什么?(3分)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答: 答案:(1)“点”或“破”(1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1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自咏示客

陆 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注释:① 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

箝纸尾: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⑪诗人在首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⑫有人说在尾联“笑”字里可见放翁的眼泪。请结合全诗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4分)答: 答案:⑪反衬手法;(2分)用上元(元宵)灯火的彻夜通明,反衬诗人的颓唐潦倒,表现诗人悲从新来的感慨。(2分)⑫白发稀短,老态颓唐,令人唏嘘;官场黑暗,枉直不分,令人愤慨;走东西,就斗升,屈辱难忍;走投无路,只有退隐山林。这笑,是一种无可奈何,是一种愤世嫉俗,是诗人壮志难酬的悲哀。(能指出“笑”中隐含的含义,2分;并能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2分)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4分)答: 2.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答案:

1、(4分)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了,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的情景。(2分)(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的垂直落下的情状。)

2、(4分)①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1分)和所感(1分),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1分)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1分)②我认为这首诗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看,诗是因道士而写。(1分)

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桃花、野竹、两三松,都烘托了道士的淡泊、疏放的风骨。(2分)作者访道士的心情从出发的愉悦到不遇的失望,表现作者对道士的仰慕和敬重,其实也侧面表现了道士的人品。(1分)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1)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3分)

(2)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词人内心的无尽愁苦的。(4分)答案:(1)黄叶飘落香阶上发出的细碎的声响,主人公独坐楼阁,抬头望月,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友人.(2分)这个场景呈现出孤寒寂寞的气氛.(1分)(2)①夸张手法:“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② 情态描写(细节描写):下片先以一个“愁”字尽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枕头欹斜”,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神态的愁态。③融情于景:“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④

直抒胸臆:“谙尽孤眠滋味”,这句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春寒① 陈与义

二月巴陵②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1129),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作者此时避乱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②巴陵:湖南岳阳的别名。

(1)第一、二句中的“风”“寒”有何含义?(3分)(2)诗歌的后两句塑造了海棠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答案:(1)(3分)①指自然的风寒——二月的巴陵,春寒未尽,日日有风,料峭刺骨(1分)。②更主要的是指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朝廷风雨飘摇。这尤令躲避战乱,漂泊异乡的作者难以忍受(2分)!

(2)(5分)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3分)。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自许(2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歌楼听雨 :

客舟听雨 :

僧庐听雨 :

(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

答:

答案:⑪欢乐 失意 无奈(意思对即可)⑫参考答案:这首宋词主要采用了“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塞 下 曲 常 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据说曾两度与汉和亲。

(1)“诗眼”是诗歌中最精练传神的字,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判断的依据。(4分)

(2)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这首诗独辟蹊径,赋予了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诗眼是“静”,(1分)因为本诗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因此在前两句生动概括了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后,第三句描绘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家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种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深意,是通过“静”字传达出来的,因此说“静”是诗中之眼。(3分)(2)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和平之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了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4分)

(补充: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诗歌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

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描绘出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结句“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约游春不去 朱淑真

邻姬约我踏青游,强拂愁眉下小楼。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

【注】在封建礼教的压力下,诗人由父母作主嫁给一个情意不合的市井无赖,遭受了种种凌辱虐待,生活及心情均十分痛楚。

(1).本诗第二句“强”字,表现力极强,请结合全诗加以说明。(3分)

(2).有人评价此诗后两句心态的变化描写得含蓄婉曲,颇得含而不露之妙。简要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描写心态变化。(3分)

答案:(1).(3分)踏青游览,本是快慰的赏心乐事。女诗人虽答应了,但

“强拂愁眉”,这说明生活于痛苦中,故愁眉凝聚不开,即将出门,才勉强舒开愁眉。(2分)—个“强”字,写尽了她驱除这愁情的极不容易,可见其苦楚之深。(1分)(2)(3分)后两句刻划她自省自羞,终于不敢出门而爽约。因为愁眉可以一时勉强舒开以瞒过人家,憔悴的脸容却是抹不去的。那么诗人为何而憔悴?她没有说出,但又留下“愁眉”让我们去思考,聪明的读者从她的愁眉和憔悴中,自可领会其中真情了。(扣住有“约”而“不去”是因为“憔悴的脸容却是抹不去的”,至于为何“憔悴”,诗中并没涉及,让读者却能从中体会其心态,,体现该诗含蓄委婉的特点。意思对即可)9.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6分)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1.本诗运用了 和 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翠绿的情趣。(2分)2.本诗有“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王维有“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两位诗人都写出了对山水的新奇独特感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

答案:1.比喻 拟人(2分)

2.纪诗有画面的色彩感和动态感。夕阳的余晖,碧如翡翠、莹澈似镜的江水,船在玉镜中行,碎玉敲打着船舷,波光荡漾,绿影四射,翠光随船扑上人来。运用拟人手法,想象丰富,立意新巧。王诗写苍绿色的青苔,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景色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宁静又有生命动感的意境。(4分。可任选一句,赏析绘景抒情的特点。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如梦令 作者: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昭君怨 作者: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2分)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3分)答:(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答案:⑪词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 小令。《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词牌(2分)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一般是单调,也就是说只有一段。如《十六字令》《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调笑令》等。

⑫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3分)(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文章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篇教案: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下一篇教案: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字形

相关教案: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虚词„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选用„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议论„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易错„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易错„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易错„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易错„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音近„ 2011语文一轮复习学案:语序„

最新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案

· 二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教案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

· 专题五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点击排行·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 ·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 ·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 推荐教案· 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

· 2.3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复习提纲

· 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 国家的宏观调控 教学设计

· 系统的设计

· 第七课 做自尊自信的人 学案

· 《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教学设计

· 《行道树》教案

· 七年级美术我的故事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Where the flow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Where did they all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Where the soldi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y gone?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版权所有:莲山课件 2001-201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莲山课件]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1-2010 © 莲山课件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05002647号。站长统计

下载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古代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检测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学案十一

    班级姓名 组别 组长签字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导学案十一 复习目标: 1、能仔细地阅读诗歌,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和其中意象的内涵,并能将之组成画面加以描述。 2、能大致分清楚......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学案五

    班级姓名组别组长签字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部分复习导学案五 复习目标: 1、能仔细地阅读诗歌,弄清楚诗歌的大意和其中意象的内涵,并能将之组成画面加以描述。 2、能大致分清楚诗歌......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知识点经典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必知技巧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 单元测试

    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人物传记

    2011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必修四 第四单元 古代人物传记 【单元解读】 一. 高考目标 1.识记 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

    《高考直通车》2012版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字音

    2012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专题部分 字音 【高考目标】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考点阐释】 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