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综合探究教案 人民版必修1

时间:2019-05-15 01:0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综合探究教案 人民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综合探究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一篇: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综合探究教案 人民版必修1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要点

1、欧洲共同体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2、日本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

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尤其是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3、中国外交方面政策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惟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4、不结盟运动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本目重点和难点

1、欧洲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

3、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4、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由两极格局形成,以及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导入本课。教学:

(一)欧洲人的欧洲

20世纪50至70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随着西欧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他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定与发展,因此,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1)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原因

A.雅尔塔体制使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激烈。但是,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

B.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C.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许多重要原料和市场过去都是从它们所属的殖民地获取,战后殖民地先后获得独立,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者被堵塞。这就使西欧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D.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较密切;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法德两国逐渐排除宿怨,实现和解;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这一切表明,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传统地位;因此,他们的联合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2)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过程

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欧洲煤钢联营;

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

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总部在布鲁塞尔。1975年,共同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80年代之后,欧共体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3)影响:

促进了西欧经济发展和政局的稳定,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力量;改善和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史 料 链 接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等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所占比重则大大上升。„„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材料二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选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读 史 感 悟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1、条件:

思考: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哪些?补充、归纳:

(1)战后日本一系列民主改革;,(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及援助;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

(6)利用战后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 换代。

2、表现:20世纪5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 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成为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海外的纯资产占世界第一位;还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 出口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3、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由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 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世界 政治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史料链接

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日本对美国贸易出现顺差并逐年增加。在世界市场上,日本的制成品出口额1707.8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453亿美元。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开展“多边自主外交”,与中国恢复邦交,在阿以冲突中支持阿拉伯国家,谋求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发言权,积极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世界当代史》 读史感悟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联系材料一,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1、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的中国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照搬苏联模式的弯路,从195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经过20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逐步增强,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和战略平衡中,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论从史出

为什么中国改革成功了,而苏联、东欧的改革相继受挫呢?

(1)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一场崭新的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影响它的进程有国内外诸多因素。但是,最主要是由于指导思想与路线不同。

(2)我们党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党的基本路线,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而苏联、东欧的改革没有能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经济理论;没能完全把握本国的国情;苏联热衷于霸权主义,搞军备竞赛,干涉别国内政;东欧则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干涉、控制。(4)因而它们都相继遭受挫折,而我国取得了成功。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倡导者: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标志:1961年在南斯拉夫召开第一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影响: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和第三世界崛起的意义(1)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为保卫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小结

战后世界多种力量的兴起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亚非会议最重要的意义是()

A、支持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亚非国家的经济发展 C、维护了世界和平

D、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2、20世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在()

A、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

B、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后期 C、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

D、70年代初期至70年代后期

3、法国和德国开始走向和解的重要步骤是()A、“舒曼计划”的提出

B、共同加入“北约”集团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4、“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经济上的扶植转为竞争,这种变化反映出()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美使日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据点

C、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都在恢复发展

D、美国独霸世界经济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5、18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不包括()A、法国和意大利

B、荷兰和比利时

C、卢森堡和民主德国

D、英国和爱尔兰

6、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

A、都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植

B、都受益于朝鲜战争 C、政府都实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D、都经历了高速发展

7、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8、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演说:“┅┅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尼克松演说中的“挑战”是指

()A、苏联的威胁

B、西欧和日本的经济竞争

C、第三世界的崛起

D、美国的经济滞胀

9、欧共体成立的政治目的是()

A、与美国抗衡

B、与苏联抗衡

C、保证自己安全

D、维护世界安全

10、第三世界崛起的标志是()A、万隆会议的召开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七十七过集团”的兴起

D、新中国的成立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由“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有关内容:

┅┅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在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而不管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和有关史实分析,第三世界崛起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第三世界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12、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D

6、B

7、C

8、B

9、C

10、B

二、非选择题

11、答:

(1)原因:战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引起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刚刚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以维护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

(2)表现:不结盟运动兴起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不再是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舞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3)影响:政治上提高了第三世界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经济上通过联合与斗争,加快了自身经济发展;同时有力地冲击了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

12、答:

(1)变化:由战后的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关系,到七八十年代要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和同盟关系。

(2)原因:日本经济实力迅速的增强,要求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美国在世界上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第二篇: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教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知识梳理】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达成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____________,奠定了战后世界____格局的框架。

原因

②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______实力、影响日益增大,引起西方、美国敌视。

③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含义

美国的冷战

两极格局的形成表现

形成过程

苏联的反击

消极影响

影响

积极影响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余伟民、郑寅达著《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在马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1951年12月31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而然,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兰人予以拒绝。

——[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

材料三:1948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年内美国对欧拨款达131.5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联合。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四:从1948年4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岳麓书社出版《历史•必修一》

(1)结合材料一、四,回答:“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马歇尔计划”的作用?

(3)其实质是什么?

【巩固练习】《赢在高考》第113页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知识梳理】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1)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原因

(2)美苏争霸,导致自身实力的削弱

原因

欧共体的 步骤

形成和扩大

经济一体化

进程

影响

政治一体化

影响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出现

表现

原因

日本崛起为

经济大国

表现

影响

原因

不结盟运动

标志的兴起

政策

行动纲领

影响

中国的振兴

影响

【重难点突破】

材料1: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摘自高中历史课本(人教版)

材料2: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

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阿登纳回忆录》

材料3: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材料4:“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1)结合以上材料,说明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

材料5

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

XX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这是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2)结合材料五,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走向联合的目标,有何影响?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知识梳理】

实质

东欧剧变

两极格局的解体

概况:

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年,德国统一。

苏联解体

在世界上的地位:

美国

意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世纪之交的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格局

日本

苏联

中国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材料二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二战后,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为什么此时美国能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3分)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在于收缩美国的海外势力,收缩的重点是亚洲。那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收缩力量的表现。2分

(3)“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1分)

(4)“‘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3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材料三

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与意识形态等,这些因素在综合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种种力量对比就构成了不同的世界格局。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在决定世界格局变化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请回答: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3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决定20世纪40至90年代初和当今世界格局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采取哪些对策使自己真正成为世界一极?(4分)

第三篇: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要求】

阐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趋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东方巨龙的腾飞;不结盟运动。

教学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级格局带来的影响。【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讲述法、情景法、设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已经变为现实。欧洲联盟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新课学习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引导提问: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 学生回答: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前提条件。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而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做了具体的组织工作方面的准备。

教师引导提问:很好,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条件后,我们着重来看一下一届政协的情况。请同学们把一届政协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回答:欧共体的成立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产物。欧洲国家随着自身实力的恢复与增强,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要求改变受美国支配的局面。同时,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和发展。引导提问:西欧的联合首先从什么领域开始的? 学生回答:西欧的联合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引导提问:欧洲史怎样走向联合的? 教师点拨归纳: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建立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总称《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共体。但三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引导提问:欧共体是怎样不断发展的? 学生回答:欧共体随着经济的一体化,正朝着政治一体化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引导提问: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学生回答: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引导提问:欧共体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性质是西欧国家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引导提问:欧共体是怎样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的?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抓住三个关键的时间:1973年、1991年、1993年欧共体发生的重大事件。

引导提问:欧洲的联合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联合的西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壮大了欧洲的实力,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在国际政治中成为重要的力量中心,使它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并挑战美国。这对维持欧洲均势与世界和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力量的增强,欧共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引导提问: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160页内容,要求学生概括当时的世界形势的特点:冷战形成与加剧,美国出于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战略考虑,改变对日占领政策,开始扶植日本。

引导提问: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内部因素有哪些?促使其崛起的最有利的外部因素是什么?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内部因素有:战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小的有利条件,集中力量搞建设;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利用战后的新技术革命的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等。外部因素是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货以及美国的援助,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引导提问:日本经济发展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给我们以什么启示?日本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变化?日本经济崛起后外交政策上有什么变化?(由三个学生分别回答)学生1: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最大变化是:1956年到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学生2: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要与时俱进对生产关系作适时改革和调整;要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要抓住机遇。

学生3: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其朝野对政治大国的呼声日益强烈。日本政府对外开始举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教师点拨:讲清中国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与发展的基本脉络。从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从1956年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到十年文革的巨大挫折,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振兴,成为目前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最后说明中国一贯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引导提问: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要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学生回答: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国的争斗,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发展民族经济,采取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

教师讲解:1955年的万隆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原则,通过了团结反帝的纲领,显示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巨大力量,给不结盟运动以思想启迪和政治推动;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会晤,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

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原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则和宗旨是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回答:不结盟运动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与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引导提问:不结盟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总结回答,教师归纳: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改变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决定世界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两级格局。从第四次不结盟首脑会议开始,正式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课堂小结: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以后美苏对峙的两级格局。国际关系格局是一种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其演变是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的,世界多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多种国际力量的出现,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板书设计

一、欧洲人的欧洲

1、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2、欧洲共同体的发展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 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了几个新兴力量的崛起,应主要结合现在的国际关系来阐述这些新兴的力量。欧盟、日本、中国、第三世界,这些世界的主要力量,学生都有一些了解。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料补充,运用典型史料对于重点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解读史料能力,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内容进行较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第四篇: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1:第25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 高一级 目标设计 基本知识目标:

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启示,培养学生理性的精神。

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画面和战后景象,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世界和平的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以此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现代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欧洲共同体、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难点:了解多种力量的崛起对世界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先通过窜连本章线索引出本课主题,要求学生带着本节课的线索和两个探究问题学习本课,其中穿插游戏考察学生的地理常识及历史常识,并用地图讲授知识,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知识解决两个探究问题,最后总结本课内容,课堂上完成练习。

【导入新课】

出示第一组图片,复习冷战知识

出示第二组图片,导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长,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

【教学过程】

一、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 1.原因

① 战后初期西欧实力大损、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生产力发展使各国要求提高国际地位; ③单枪匹马无法抗衡美苏 2.过程

结合教材有关欧共体的知识介绍,启发学生思考:欧洲国家为何要建立这一组织?其主要目标是什么?欧共体是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欧共体的成立对欧洲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欧洲共同体(区域性的国际组织)1968年,关税同盟 1993年,欧盟

1999年启动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 3.影响

出示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自主分析 ①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对国际格局: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出示战后初期的日本和经济腾飞后的日本,让学生总结出原因 ①美国扶植; ②推行民主化改革; ③高度重视科技与教育

④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 ⑤朝鲜越南战争客观刺激日本经济发展

2.表现

20世纪6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3.影响

出示中曾根康弘的话分析日本经济腾飞的影响

①日本: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② 国际格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过渡:无论是欧共体还是日本都是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冲击两级格局,其实,在20世纪70年代还有另一股力量冲级着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

(这一框主要让学生自学)1.原因:

①.国际上第三世界国家仍处于弱势地位,成为美苏争霸战场; ②.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谋求维护自身独立、主权、发展与和平的有效途径,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2.标志: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

3.基本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含义:

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5.影响:

①.标志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②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打击美苏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6.中国与不结盟运动 中国非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 四.中国的振兴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美苏两极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欧共体界(原因、过程、影响)日本多(原因、过程、影响)极化趋不结盟运动(原因、标志、宗旨、含义、影响)势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的振兴(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课堂练习

教学方思:这节课的内容含量较多,学生光听不记笔记。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27节《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参考教案 岳麓版必修2

《综合探究: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一、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合资成功的事例作为引子,探究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目的、措施和对外经济合作发挥的作用,从而理解中国的全方位开放离不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也需要中国的积极参加。

二、理解失去关税保护后,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而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不仅产业结构要调整,而且产业内部结构也需要调整,并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三、通过探究海尔成功的原因,深刻理解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对外经济发展的战略,并试图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通过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认识,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通过了解如何应对倾销指控,理解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如何遵守和运用规则,树立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说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中国在全球化的形势下,要怎样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我们一起来探究。(讲授新课)

Q:看“最受赞誉的合资企业”,回答课本问题。

(这些企业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抓住了机遇,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缩短了和国际企业的差距,大力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是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胆吸收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成果,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强我国科技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通过大胆的吸收引进,用较短的时间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所以说中国需要世界。

中国拥有低廉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逐步完善的其他设施条件,对跨国公司具有巨大的投资吸引力,中国已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国外技术转移的重要场所。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强劲的经济发展后劲,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离开了中国这一大市场,也是不完整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内部调整 Q:看“竞争中求发展”,回答P185问题

(关税作用:维护和发展本国民族经济的工具。

中国的农业因为经营分散,规模小,批量小,劳动生产率低。西方国家人均粮食产量90—140吨,中国0.4吨。1995年起,中国粮食价格开始高于国际市场,30%左右。入世后,中国现有的购销体系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可能形成国家收购的粮食不能顺价销售,被迫长期囤积,而市面却充诉着外国的低价粮食,这样一来,政府的财政资金就越来越多的沉淀在粮仓里,一旦财政无力承受,停止高价收购政策,抛售存粮,粮价将全面暴跌,大批农民将破产。)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预防这种情况发生,要对农业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怎么调整,我们看看能不能从彩电业的发展得出什么启示。Q:P185面对全球化……启示?

(引进先进技术和自我创新相结合,同时实施品牌战略,扬长避短。)Q:行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的高级化和现代化,通过产业结构的提升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走出去 Q:“走出世界的海尔”问题(主动出击

海尔的成功证明了只有主动出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只是被动应战,就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最后只能沦为全球化的牺牲品。)

Q:什么是走出去,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遵守规则,运用规则

1、知识产权

商标属于知识产权,中国以前很多企业都不注重对商标的保护,曾经出现过“中华老字号”等知名商标被恶意强注,知名商标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失去自主权的现象,给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无形资产的流失。

1991年,上海家化和美国庄臣父子公司合资成为上海庄臣公司,上海家化是以牺牲“美加净”“露美”两个品牌为代价,结果产品销售量锐减了54%,1995年,不得以重金赎回,当年的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

2、应对倾销指控

Q:P187问题

(上述两个事例从正反双方说明了我国企业应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学习并运用世贸规则,自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从两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中国企业愿意与反倾销指控进行抗争,就可能在外国的反倾销调查中获胜。)(小结)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建议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际竞争。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的规则,加强国家的经济安全防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发挥政治、经济大国的优势,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的新规则。

五、加大科教的投入,创造知识资源,以确立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根本之策。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进步。我国只要能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并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济全球化就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下载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综合探究教案 人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节《新兴力量的崛起》综合探究教案 人民版必修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