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美华《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研究

时间:2019-05-15 01:4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杨美华《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杨美华《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研究》。

第一篇:1杨美华《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研究

《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课题研究方案

瓜沥二小 杨美华

《提高轻度智碍儿童书写技能》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书写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书写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书写教学,对学生尤其是智障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智障学生的书写能力普遍较低,部分学生书写汉字字体歪歪斜斜,结构不匀,笔画松散,行款不齐,根本无章法可循。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写字。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写字教材不够完善,能配合教学,由浅入深,由初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教材很少;二是缺乏教学参考资料,写字教育理论性报 刊杂志全国也只有仅20种;三是没有正规出版的与教材配套的课件、挂图等音像制品。因此导致写字教学被忽视,课堂上教学、指导方法不当,学生写字兴趣不浓,习惯也不够好,书写技能更存在问题。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研究目标:

在提高学生写字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方法。2.培养目标:

通过写字教育的研究,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培养学生做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学论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育的实施与接受最终要落实在人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学,与教师的活动——教,构成赖以进行的两个并行且统一的活动体系,两者关系的本质为主导与主动的关系。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要把握好教为主导、学要主动的教学基本规律,努力唤起学生积极的需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习字能力,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作用。

2.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写字教学指导纲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有关写字教学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热爱祖国文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上述条文和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我们切切实实抓好写字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课题界定

写字技能:一种能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整洁、美观的能力。他是在反复多次的练习后形成的。在写字的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格,以及乐学求美的良好素质。

五、课题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研究。

传统的写字教学常用讲授法和机械的操练,这种单

一、重复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学中采取穿插写字游戏、编顺口溜等生动、活泼的方法,激发兴趣。

2、提高书写技能研究。

(1)笔法指导

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

②以图示说明基本笔画的起、行、收笔的书写过程。

③对偏旁部首的写法分别执教,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练习。

④ 对整个字结构把握练习,做到“三到”“三多”。“三到” 即眼到、手到、心到。“三多”就是多看帖、多思考、多比较。

(2)注重练习,讲求实效。

练习是学生掌握书写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地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理想效果。

3.写字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关系研究。

探索写字教学与培养学生细致慎密的观察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摸索一套通过写字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4.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研究。

在写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欣赏、相互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六、研究方法及范围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从多角度对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

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方法,以形成一套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写字困难学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写字困难的成因,及一段实验后的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六、研究时间及对象

研究时间:2011年5月——2012年9月 研究对象:本校一、二年级学生

七、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实验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并申报课题组;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并开始建立实验原始材料。

第二阶段:探索阶段(2011年7月—2012年7月)。

实验研究阶段。按计划开展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撰写初步实验报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8月—2012年9月)。

实验总结阶段。总结、验收、推广。完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 案、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实验总结等。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提高智力落后学生语文写字技能的案例(或课堂研讨课)。

2.结题报告和有关论文。

3.学生写字作业展览等。

第二篇:智障儿童语文学习生活化的研究

立足生活实际,促进语文教学

——智障儿童语文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开化县培智学校

余勇华

摘要: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培智学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未知的知识接受起来相对来说是较慢的。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够适应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培智语文教学应依据自身学科的特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结合起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效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适应生活的经验,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

关键词: 培智 语文 生活化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发展迟缓,其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刻板性的特点,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感知的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培智学校语文教学要做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促进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让每个智障生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使之适应于社会、生存于社会、立足于社会。

一、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1.从教材的内容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培智学校的语文教材,在编排形式上,力求符合弱智儿童的学习心理,使弱智儿童获得为适应社会生活而需要的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教材中有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常用字、有生活常识、社会伦理、生活习俗等。正是因为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在教学时,便可结合生活实际,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吸引智障生在生活化的环境下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低、中年级选用了上海版适合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使用的生活化教材。这套教材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大家都知道,智障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无法专心,要使智障学生集中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集中精神的技巧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些特点,利用有利因素,尽可能立足生活实际,充分运用实物。例如在教日常生活用品,如碗筷、杯子、衣服、鞋子、床、柜子等时,我就把学生带到相关的各个地方仔细观察实物,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充分

利用学生敏锐的视觉器官目睹事物的识记。面对一群智障学生,要保证课堂35分钟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把学生心思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体验生活。如,我在教《毛巾、肥皂》一课时,就运用了此方法,在让学生认识毛巾、香皂,及“毛、巾”两个生字后,我就教学生正确洗手的方法。我先让学生看视频,然后在PPT上显示正确洗手的步骤,把学生分成三小组,由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当小组长,领回脸盆、香皂和毛巾,老师给每组添水、倒水并督促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学生各个欢喜雀跃,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学会了正确洗手的方法。2.从智障生的认知特点看,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

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下,在学习上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对他们采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而用直接的、与他们生活实际最贴近的方法,便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与玩中学知识,获得生活的经验,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对智障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符合智障生的认知特点,使教学成为一种智障生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充分利用生活环境

培智学校培育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迁移能力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事物进行教学,要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方面贴近学生,另一方面易于理解和记忆。如,认方向对智障生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在教学时,注意结合智障生的生活环境来教学。首先,利用“教室”这个生活环境,把写有“东、南、西、北”等表示方向性的字词,分别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让他们反复辨认和识记,逐步建立在教室里辨认方向的方位感。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周围的环境,创设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适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辨认方向,使他们在反复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辨认方向的能力。

2.尽量展示生活场景

智障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如,我在设计《实用语文》中《点心》这一教学活动时,设计了一个“面包房”的场景,由老师担任点心师,点心师“制作” 2

出各类点心,小朋友通过认一认、说一说、尝一尝,来学习各种糕点。又如,在教《买菜》这一课时,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小型菜市场,模拟菜市场的场景,让学生看着蔬菜,练习说“货架上有什么和什么”的句式,学生个个积极发言,争抢着来到菜市场说出了“货架上有青菜、芹菜、菠菜、黄瓜和西红柿”很完整的话,气氛活跃,效果明显。

3.设计生活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排队洗手“”大扫除”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以及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等,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这样可以增加教学中的愉悦气氛,形式多样的游戏也有助于调动智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使用合适的生态教材

在一个以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为主的班级里,学生因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智力程度,决定了他们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这必然导致各个学生教育起点不同。我们必须首先研究、确立每个学生的教育起点,关注智障生的生命个体,追求学生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立足今后的生活与生存。因此,我们老师要会编制合适的生态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使用,以满足智障生的生活、生存需要。

1.编制教材,选择生态内容

智障生的生存离不开周边的人、事、物,而这些人、事、物既是一种生态环境,也是生态语文的教育资源。针对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确定单元主题内容,单元课程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根据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的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确定,要培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使其获得易接受的感性知识,能够最大限度的正常化。我们在编制生态语文教材时,要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内容与生存需要选择生态内容,按不同的生态主题单元编排。如在个人卫生主题单元中选择了《理发》、((剪指甲》、《洗衣服》三篇内容;在环境卫生主题单元中按照家庭、学校、公共场所区域选择了《整理房间》、《打扫专用室》和《发生在楼道里的事》三篇课文;在社会生活主题单元中按照学生必需的生活技能安排了《丁丁看病》、《银行卡》、《社区居委》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智障生必备的语文素养及生活与生存的知识技能训练。

2.理解教材,挖掘生态价值

要更好地进行生态语文教学,就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善于发掘生态价值。首先,要用智障学生的眼光来理解教材。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 问题,就会发现文本的新问题,新价值,从而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理解智障生存在哪些阅读障碍,并寻找解决困难的最佳方法。如:教学这样一则谜语: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我们很容易就猜出是电冰箱.可是智障生很难归纳谜面描述的特征,自然猜不出谜底了。事先教师分析了智障儿童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对策,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爱画画和形象思维的优势,让学生边读边画画,通过图形的对照和“冷热”的对比,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谜面,并掌握了冰箱的特征。简单的一则谜语教学就让我们悟出了以生为本、换位思考的生态价值。其次,要用生活的眼光来理解教材。这就是要以智障学生的生活需要为出发点,重视智障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问题,引领智障生用实用的语言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培养生活语文的素养与技能。最后,要用教学的眼光来理解教材。这就要审视我们的教材,对课文进行合理的剖析与安排。培智语文教师要学会从理解教材中,自主地挖掘生态价值。

3.活用教材,培养生态意识

新课程提出我们的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用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在生态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凭借教材,但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超越教材,培养生态意识。“活用教材”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种: 一种是文本式变情境式。比如教学的内容以文本呈现给智障学生,他们必然乏味,我们可以换种形式,把文本内容《蔬菜》设计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买菜》,可以把《裤子的自述》用拟人化的角色表演的手法介绍文本,还可以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实践文本。智障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感受文本的生 态意识,语文教学也在互动和谐的生态环境中有效进行。

四、把握好生活化的“度”,让学生学得更透

生活化语文教材是根据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生存常识、自我保护等生活方面的需要来进行编制的语文学习教材。有许多教师因为生活化一词,在教学中过偏于生活,反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生活化语文顾名思义,此为语文,而不是生活。无论教材如何生活化,都不能逾越语文这最根本的区域。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应该是在语文教学中学习生活知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语文水平。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分主次,本末倒置;有的教师缩手缩脚,流于形 4

式。如在教学《菜》一课时,教师在重点对“菜”的音、形教学后,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菜,说说菜名,然后看生活场景,说出“在洗菜”,“在切菜”,“在烧菜”等句子;接着,教师就展开大手笔,将学生引人‘烧菜”环节,教学生如洗菜叶,第一遍怎么洗,第二遍怎么洗„„洗菜占去了整节课近二分之一的教学时间,俨然视语文课为技能课了,完全曲解了生活化语文的真正含义了。教师如若能在课前做些准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菜,看看爸爸妈妈如何洗菜、切菜、烧菜,讲讲爸爸妈妈的辛苦等,这些都是生活化的语文,这样就没必要将技能课上的内容搬到语文课堂上来了。再有,一教师在教《男女》一课时,将男、女外表主要特征讲得很清楚,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玩“找朋友”的游戏来区分男、女,但就是没能将生活中涉及到区分男女的内容带到课堂来,就连最常见的认识男、女厕所,认识男、女浴室等生活内容都被忽略,这完全只是走生活化形式。以上两位教师的“过”与“不及”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生活语文的真正内涵。只有把握好生活化的“度”,才能让智障学生不偏离生活化语文学习的轨道,才能不南辕北辙,也才能让智障学生将语文学得更透。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在培智教育中贯彻教育的生活化理念,让学生能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第三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探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探讨

摘 要:现如今,怎样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是困扰教育界很久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智障儿童生活技能展开讨论,分析智障儿童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内涵,讲述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提出运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智障儿童 生活技能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我国处于 0 ~14 岁的儿童总数是 3.075 亿人,其中残疾儿童有 817 万名,占儿童总数的2.66%。而在这 817 万名残疾儿童中,智障儿童有 539 万名,占 66%。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智障儿童的数量在我国人口比例中占了不可小觑的分量,对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不但影响我国成年残疾人的整体发展,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所以,如何更好地提高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所谓智障儿童是指在智力发展方面比较缓慢,智力低于正常儿童群体。根据世界精神科分类手册第四册,智障人士是在十八岁之前被评估出智力明显低于普通人,即智商在七十或者以下,并且在以下的生活范围中有两项或者以上相对于同文化同年龄的人发展迟缓而存在沟通、家居生活、自我照顾、使用社区资源、认路、工作、健康、社交、学术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困难。[1]

一、增强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必要性

社会对随读的智障孩子?u估还是以一维智能指标为基准,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没有考虑他们多种能力的发展,这在依然还是“按分数论英雄”的今天,他们无疑是处在劣势地位的,没有人喜欢一个“拖后腿”的人。久而久之,随读的智障孩子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长期恶性循环,使他们越读越差。智障儿童由于自身心理、生理的缺陷,在生活适应、社会交往、学习能力等方面需要援助,但现阶段解决此类问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社会能为他们提供的教育、生活、就业等保障机制还很不健全,尤其在淮北这个以重工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以上一系列的因素严重影响淮北地区智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导致智障儿童虽然在普通学校里学习,却享受不到他们所需求的教育,并未做到真正的“就读”。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现代教育技术是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区别而言的,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是对传统教育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另一方,现代教育技术是传统教育技术所没有的教育技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普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于一体,通过多媒体播放生动的画面以及很直观的动画形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力,从而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2]

三、在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

为了切实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采取以下有效途径。

1.充分应用多媒体

运用多媒体播放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或者影像,通过播放加深智障儿童的记忆。为了有效弥补智障儿童自身存在的学习劣势和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他们播放一些声音、画面为一体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加深他们的理解。如在进行“10 以内的数字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色彩艳丽的画面,包括五颜六色的花、色彩鲜艳的糖果、好吃的冰淇淋等,让学生自己去认知数字,并且通过重复播放,让他们加深记忆。利用多媒体巧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生活技能,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巧设一个生活场景,这样比简单描述更容易让智障儿童接受,因为智障儿童难以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必须要通过直观的画面进行教学。如何教会智障儿童在超市买东西要给售货员钱才能拿,并且掌握钱币“元、角、分”?教师为了教授学生这种技巧,可以设置一个超市的场景,在“超市”里摆放上一些学生喜爱的商品,如瓜、果、梨、桃……然后让学生付费购买,用真正的钱币进行交互。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把生硬、死板的课堂授课转化为一个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容易让智障儿童接受,可以更好地到教授学生生活技能的目的。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运用好网络资源,对智障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面对每一个智障儿童的特点和身体状况,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网络上查找各类不同的有用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得以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加深教师和智障儿童的交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比如一个班有 20 个学生,部分学生爱玩游戏,部分学生爱看动画片,那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分组,10 个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10 个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学习爱劳动、爱干净的生活小常识。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3]

3.加深和智障儿童的交流

加深和智障儿童的交流,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反复的鼓励,提高智障儿童的综合素质。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过程,教师要注意和他们之间的沟通,要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在对其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鼓励的原则,才能够打开学生的心结,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比如在了解学生对图形的掌握情况时,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要给予鼓励,可以说“很棒,很棒,再仔细想想”等,千万不要打击,以免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全班的 QQ 群,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沟通和交流,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请教教师,由教师解答。通过反复的、及时的交流,能够加深智障儿童和教师的感情,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智障儿童快乐地学习。

结语

每个孩子都拥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利。智障儿童也是文明校园的一员,他们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层面的呵护与支持。鉴于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学习的劣势,以及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培养智障儿童生活技能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要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培养智障儿童生活技能方面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容宇,潘清亮,李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新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风,2015(18):238.[2]赵晓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J].教育,2016(10):00154-00155.[3]李宁,刘静静.信息技术环境下智障儿童注意力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63-66.

第四篇:特殊学校学智障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特殊学校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摘要 智力障碍儿童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发展水平低,且个体间差异大。目前特殊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不能满足智力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本文从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出发,提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智力障碍儿童 语文阅读教学

1问题的提出

1.1智力障碍

根据美国《残疾人教育法》定义,智力障碍(Mental Retardation,简称MR)儿童是一个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平均水平,并同时存在社会适应性行为缺陷的群体。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发育受到损害,从而给他们的语言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据统计,智力障碍儿童中具有语言缺陷的在70%左右。一般来说,智力残疾的程度越严重,语言发展的水平也越低。徐方在北京6所培智学校564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占32.9%,其中口吃占5.5%,吐字不清者占6.7%,嗓音失调者占4.1%,语言理解表达困难者占4.9%,多重言语障碍者占11.7%。

1.2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中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最大,用时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语文教学要求能否全面完成。

2智力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特点

第一语言发展迟缓,词汇量少。有的智力障碍儿童两三岁才会说一些单个的词,到五岁才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有的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家住哪儿也说不清楚。与正常儿童相比,他们掌握的词汇量要少得多。正常儿童入学时,一般掌握了2500~3000的词汇量,而同龄的轻度的智力障碍儿童只能掌握几百个词汇,并且大多数是名词、动词、代词等,连词、副词、形容词等基本不会使用。另外,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不全面。在使用某些词汇时,往往不分场合,盲目使用。

第二,由于短时记忆能力差和思维的不灵活,智力障碍儿童对稍长的句子听起来有困难,也不会说成分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一般只能说简单的陈述句。在言语行为方面,智力障碍儿童往往不能使用有意义的的话语传达信息,他们只是机械地模仿,或重复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或重复某些个别的音。

3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现状

3.1阅读习惯

(1)读书时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

(2)读书时情绪不安

(3)读书时用手指指着读

(4)不喜欢读书

(5)读书时头部歪斜或书本歪斜

3.2读书声音

(1)读书声音过高过低

(2)读书音色单调

(3)不能清晰地发音

3.3阅读理解能力

(1)词汇量少,大部分是动词、名词

(2)句子理解困难,理解一些简单句

(3)机械地模仿

4智力障碍儿童阅读能力训练的方法

4.1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积极的朗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障碍。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朗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于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教学来说,更要把它放在突出的地位。朗读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读的情境,给足读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读的帮助,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读中体会、不断感悟。作为智力障碍儿童的授课教师,应该为智力障碍儿童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积极朗读,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鼓励他们克服阅读障碍,提高言语表达水平。言语功能的发展需要经验,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障碍儿童需要更多的言语经验来发展言语能力。

4.2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丰富表情语态手势。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积极思维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就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在备课时注意仔细选择讲课的姿势、表情和手势,在上课时力求自己和讲课内容融合成为一体,通过学生的知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活生生的语言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五册语言训练六《小山羊》一课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在讲故事的同时配以音乐和手指木偶表演,在讲到“小鸡请小山羊吃虫子,小山羊说:‘谢谢你,我不吃虫子。’”时辅以生动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将故事立体地呈现在学生们面前,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对礼貌用语“请、谢谢”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学生们便会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同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培智语文第十二册第十四课《美丽的公鸡》一文的第一段时,戴着公鸡的头饰学着公鸡大摇大摆的样子得意洋洋地高唱:“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直观形象地把公鸡骄傲得意的神态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他们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

4.3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巧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临时性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儿童在该临时情境中扮演角色一体会学习的内容,如角色朗读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加强智力障碍儿童对特定场所特定氛围、语言的理解由于学习,对儿童理解生活、规范语言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能活跃教育活动气氛。情境教学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直观性、功能性、补偿性等教学原则。例如:学校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教育需要,在校内设置一些专用教室——模拟“家庭”“超市”等特定教学场所。教师根据特定教学场所,通过让智力障碍儿童在模拟情景中执行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4.4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在智力障碍儿童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引入情境,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如录音、录像、幻灯、多媒体大屏幕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年龄小,智商低,阅读能力较差,学生缺乏有关的感性经验,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充分利用了课件,播放动画视频,并配上录像和录音,简介故事情节,这就把学生带到了故事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这样,运用电教手段,体现故事情景,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合理的背景的音乐,通过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展开想象,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智力障碍儿童的阅读能力训练,不但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整个心理的发展和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华国栋 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

2刘春玲 马红英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5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徐方 弱智学生言语障碍问题的调查报告 教育研究 1991.5

5赵树铎 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4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在学界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小学语文探讨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操作性策略。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出实践教学中的成熟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写字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64-01 创设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合理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识字,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止为活动、变枯燥为生动,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在全国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观摩活动中的史春妍老师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2》的词串识字时,通过挂图、多媒体课件等建立了每行词语之间的联系,搭起了词语和客观事物之间沟通的桥梁。风格各异的音频、视频材料以及和词串风格非常吻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勾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生动的场景加上师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使想象、理解、体验、感悟、积累等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给方法,培养自主识字

“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用两年的时间认识2000左右的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识字的兴趣、能力就会显著提高,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上,老师的识字方法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识中有读,读中有悟。在课堂上,识字方法决不是单调的、枯燥的。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识字写字方法,识字方面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随文识字、韵语识字、归类识字、注音识字、谜语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环境识字、情境识字、多媒体手段辅助识字等等。如,学习《口耳目》,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其所表示的图画的联系,从而掌握象形字的构字规律与识记方法;学习《菜园里》,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那些蔬菜,认识蔬菜的名称,渗透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的识字方法;学习《比尾巴》,让学生边看图,边识字,渗透看图识字的方法;学习《四季》,让学生边读文边识字,渗透随文识字的方法„„这样每节课都突出一种识字方法,逐渐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了解规律,体悟方法,学会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识字方法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应博采众长,综合运用、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儿童的利益是我们惟一的追求,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让儿童轻松愉快地多认字,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反复重现,巩固识字成果

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字必须及时复习和反复练习,这是巩固识字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3.1 当堂复现及时巩固

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似曾相识,三回四回成了好朋友”。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总之,识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1)有趣游戏,快乐巩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识字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当堂课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戏中、活动中加深印象,巩固识字。比如,同位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比如,用摘苹果、走迷宫、找朋友、巧配对等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印象。有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多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情趣盎然,易学易记,同时又落实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游戏时,要注重学生全面参与,不然,就会留于形式。比如,有位老师在复习巩固字音做猜一猜游戏时,虽然,参加游戏的只有一个学生,但是,所有学生都读了生字,复习了字音。

(2)语境复现,迁移巩固。学生认识了生字后,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生字放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可以找出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认读,可以出示课文中生字比较集中的句子,或句群让学生熟读,教师还可以创编几个句子,把当堂课学的生字融入其中,让学生读读。这样,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与生字多次见面,必然会成为“好朋友”的。

3.2 课后复现延时巩固

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因此,生字的学习,除了当堂课巩固,课后还要及时巩固。

(1)阅读教学中巩固。在阅读教学中,仍然要重视生字的巩固,让儿童进一步理解与记忆。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能够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2)单元集中复习巩固。在学完了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把本单元学的生字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早上或中午自己读读;也可以让学生互帮互助,优生带差生;还可以作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比较。对偏旁部首相同的字和词性相同的字进行归类复习。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儿童对字词的掌握也就比较容易,比较巩固了。

下载1杨美华《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1杨美华《提高智障儿童语文写字技能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