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修斯》教后记-精选文档

时间:2019-05-15 01:16: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修斯》教后记-精选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修斯》教后记-精选文档》。

第一篇: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修斯》教后记-精选文档

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

修斯》教后记

孩子是爱幻想的,越是离奇曲折的故事越能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当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希腊神话──古希腊人所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宝藏,走进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化身时,我和孩子们都醉了。

课堂气氛的热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我提出要学生边读边想象远古时代的人们生活暗无天日的情景,学生思路很宽,侃侃而谈;当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火还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你能想象出人们得到火种后的欣喜若狂的样子吗?”孩子们兴趣盎然,妙语如珠;当我问道:“普罗米修斯还会承受哪些痛苦和折磨?”孩子们各抒己见、个性十足;当我故意设疑:“普罗米修斯有机会避免这些磨难吗?”孩子们针锋相对,互不服输。

课后,我努力使亢奋的心平静下来,思考着、品味着…… 思考一:

确保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有人说: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成为作者、主人公的知音。美丽的语言告诉我们: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与作者,与主人公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媒介是文本,因此,必须要让孩子与文本亲密接触,去触摸语言文字,将静止的语言符号转化成富

第 1 页 有个性的体验。

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核心的一条就是要让学生认识、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个伟大的盗火者,感受其身上的高贵品质。如何了解、感受呢?教师的分析讲解显然是不足取的。那就要简化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文本感悟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适当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注重朗读指导,利用教材文本留有空白的有限资源,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发展语言,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内心感情,从语言学习和课外阅读等方面适当地延伸拓展,体现开放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从而巧妙地突破课文重点。

学生在读书、思考后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善良、勇敢、聪明、敢作敢当、意志坚定、关心人类,愿为人类带来幸福、无怨无悔……一个个富含着学生独特体验的答案彰显着学生成为阅读主人的魅力。

遗憾的是,我在课前预设时低估了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又囿于教案,没有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创设出一片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更畅快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思考二:

第 2 页 课堂不能成为少数人展示的舞台,应是全体同学共同学习的场所。

这是教学完本课后的另一大感触,在课堂上,尽管气氛热烈,但我也发现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广,只集中在十多个人身上,尽管不断鼓励,其他同学仍然不举手发言,而成为“听客”。也许是同学的发言精彩,让其他人羞于表达;也许是我留给孩子读书思考的时间还不够,担心“冷”了这热闹的场面,拂了积极发言同学的“美意”。

在困惑中,我想起了于永正老师在《教海漫记》中的谆谆教诲:“‘一鸟入林,百鸟压声’,谁好意思在比自己能的人面前显示自己。”“有人担心不让好学生发言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会的。当别人回答不出来,再请他说,会使他更自豪。”

是啊,在教学中我的鼓励面对学生的羞涩显得那样的无力;在教学中我急于得到一个美丽的答案而忽视了一个美丽的思考过程。这就是不平等的教育,这就是“制造差生”的教育。

此外,我还发现发言的同学也难以静心倾听别人的发言,总是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正当我思考该如何调控这一场面时,一名同学喊道:“我!我!我!”我顺势引导:“你是一个勇于展示自己观点的人。不过,倾听别人发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更喜欢听你补充其他同学的发言。”

第 3 页 孩子到底是善于模仿的,接下来的发言中这样的声音多了,认真倾听的人也多了。

给孩子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空间,陶醉在充满幻想的神话中。给孩子一个更平等的学习空间,成长在弥漫书香的课堂中。

第 4 页

第二篇:给农村的孩子一个造梦空间《教育周刊》约稿

给农村的孩子一个造梦空间

——记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高桥中心小学

高桥小学地处桐乡、余杭、德清三地交界处,离县城将近5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一所边远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861人,在职教师5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6人,本科学历教师41人。学校紧紧围绕乡土地域特色,抓住“桑果子”这个载体,确立了“口琴伴童年 作文育心灵 精致塑高小”的办学目标,秉承了“让每一颗‘青桑果’在高桥小学由青变紫,让每一株‘青桑树’在高桥小学枝繁叶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谦逊 团结 进取”的桑果子精神,打造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桑果子校园文化,让这里的孩子在高桥小学的六年里有一个做“梦”的空间。

一、口琴伴童年 乐韵染校园

高桥中心小学的“口琴伴童年”这一特色的创立,可以用“无中生有、精耕细作、百花齐放”三个词来概括。

(一)无中生有、酝酿特色

之所以说“无中生有”,是因为高桥小学作为一所交通不便、偏僻的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师资缺乏。长期以来,分配到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来一个走一个。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探寻一种合适的艺术教育形式来改变状况。

在杭州市刀茅巷小学的引荐下,沈建章校长结识了致力于口琴教学的上海中华口琴会的会长刘曾源老师,见识了这被誉为“口袋里的钢琴”的口琴。它“价廉、轻便、易学、音准”,正是大家所梦寐以求的。从此,高桥小学与口琴结缘,开始了 “口琴伴童年”的特色创建之路。

(二)精耕细作、创建特色

从当初的零器乐到如今的二年级以上孩子人人会吹口琴,高桥中心小学一直精耕细作,细心呵护着这株“口琴”幼苗。

1.制定一个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建立特色教育领导管理小组,全面统筹学校的艺术教育,制定了“口琴伴童年”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分层推进目标和分步发展战略。

2.建好两支队伍。一是建教师队伍。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高桥中心小学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分级培训教师队伍,带动整体建设,建立起了一支口琴教学的正规军,保障每个年级都能有固定的教师从事口琴教学。学校先后聘请了刘曾源和张春荣老师来校指导,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和自身口琴吹奏水平。同时促使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加压,大量阅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的教育科研中来。

二是建好学生队伍。

全校2-6年级学生人手一支口琴,学校还在每周一的晨会上开设“千支口琴大齐奏”时间,同时建立每月回琴制度,保障口琴教学质量。同时,每个年级组织对口琴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渗透口琴演奏技巧的教学,为学校“桑果子”口琴队发现和培养后备力量。将“小桑果”口琴社团中的精兵强将再集中起来,精益求精,组建校 “桑果子”学生口琴队,定时、定点训练,能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

3.搭建多个舞台。

除了在每节音乐课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专门进行口琴教学,还开展了口琴进课堂、千支口琴大齐奏、口琴奏国歌、课间铃声我吹奏等活动,极大限度地将口琴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桑果缤纷我快乐”口琴艺术节,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自信的笑脸。学校多次应禹越镇政府邀请,在迎春团拜会上进行了精彩的口琴演奏,甚至走进杭州、走出国门,给学生创设一个个锻炼的机会。每一个舞台的展示表演,都一次又一次坚强了学生心中的“艺术梦”。

(三)百花齐放、收获品牌

如今,学校的口琴特色教育已经从单纯的兴趣活动变成了学校的品牌,现在,全校2-6年级学生人手一支口琴,个个会用口琴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并且这些农村娃已经走出德清,走出湖州,甚至走出了国门。“桑果子”学生口琴队在近三年德清县中小学生文艺调演和湖州市中小学生文艺调演中均获一等奖。在2010年新加坡第八届亚太口琴节和2012年马来西亚第九届亚太口琴节上,高桥中心小学的“桑果子”口琴队连续两次参赛,两次捧杯而回,共捧回冠亚军等三座奖杯。高桥中心小学从一所之前参加文艺汇演几乎只拿“纪念奖”的偏僻农村小学一跃成为了“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湖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学校的口琴特色教学。

二、作文育心灵 童心写世界

多年来,学校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教育实践,作文教学是学校特色教育教育的另一张绚丽的名片。1.抓本色、创品牌

作为一所典型的乡村小学,我们走的是“作文教学与乡土地域文化相结合点”的路子。2007年,学校正式将“作文育心灵”作为特色办学目标,开始作文教学品牌的打造。我们让学生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探究,打开作文思路,创新作文形式,丰富习作的素材,体验写作的乐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的无限风光及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潜移默化地丰盈学生的语言素养。《家乡的花鼓戏》、《芽麦圆子》、《摊锅糍》、《做寿桃糕》„„这些作文就是因为有特色,所以吸引了报刊编辑的眼球。

2.育名师、促科研

学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子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并被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借助国家级作文教学课题研究,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跨地区的校际习作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都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内外的教研活动,邀请课题组专家杭州师范大学王瑾教授多次来校对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与论文写作指导。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教师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多名教师的作文教学论文在《作文教学研究》、《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专业期刊上发表。08年,学校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全国课题研究先进集体”。学校郭洪明老师在各类报刊发表的作文教学论文、随笔、习作指导等十多篇,并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编辑。山西《青少年日记》以“名师在线”将其事迹向全国推介。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已经成为了高桥小学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我们的课题《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获得了湖州市一等奖。

3.拓平台、兴桑园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作文教学成绩的整体提高,07年底,学校桑果子文学社正式成立。文学社成立以后,学生们参观养殖场、走进农民工、野炊、采桑果,开展了“我是家乡民俗解说家”征文比赛。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以检验学校作文教学成果。为了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功感,我们在校刊《七彩桑园》上设立了桑果展台,刊登学生的佳作,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结合书香校园活动,积极开展“青桑果文学少年”、“红桑果文学少年”、“紫桑果文学少年”评比,将学生的阅读与习作作为评价标准,每学期开展两次评比活动,截至目前,已评比产生了四批“紫桑果文学少年”,并将个人成就制作成宣传海报,张贴在学校最显眼的地方,激励起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十多年的“作文育心灵”探索中,先后有1000多篇学生佳作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有《作文报》、《小学生作文选刊》等15家语文专业媒体以专版专栏形式推介过我校的桑果子文学社,2009年8月,凝聚着全校师生心血的第一本作文集《桑果青青》正式出版。学校还先后成为了《作文报》、《优秀作文选评》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和湖州市南太湖文学院少年作家培养基地,先后培养了4名南太湖文学小院士。

三、精致塑高小 活动筑精神

在特色教育逐渐形成品牌并不断显现其浓郁芳香的同时,高桥小学充分挖掘“桑果子”文化内涵,提炼“桑果子”精神,将学校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用“谦逊、团结、进取”进行了诠释。为了让“桑果子”精神深入师生心中,让“桑果子”精神能代代相传,我们以“桑”为轴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青桑树展风采”,课堂节兴教研。

通过“青桑树展风采”课堂节的举办,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优 秀教研团队,通过磨课,加强参加赛课的年轻教师把握课标精神、研读与处理教材、确定与解决重难点目标、备课文本的语言表述等具体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这一过程,既有理念的传递,更有思维的碰撞、智慧的启迪。

2.“人人争当桑果娃”,雏鹰争章促成长。

结合雏鹰争章活动,通过评比使优秀“桑果娃”脱颖而出,获得“桑果娃”称号的学生自制宣传海报张贴在展示在班级外走廊上,促进队员的个性特长发展与全面发展,让每一个队员享受成功过程的快乐,让每一个队员带着自信踏上人生的征程,形成良好的校园“桑果子”文化氛围,推动学校“桑果子”文化向深入发展。

3.“桑果每日三整理”,有效迁移养习惯。

通过“早上理课桌、中午理抽屉、放学理书包”为抓手,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做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理念,狠抓落实,形成特色,开创我校养成教育的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4.“课间铃声我吹奏”,榜样力量辐射大。

在师生层层推荐,择优评选的基础上,每月评选出两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级“全优桑果娃”,并由这两名学生分别吹奏上下课铃声,学校更为“全优桑果娃”制作宣传海报张贴于学校宣传窗,颁发喜报,给展示的学生带去自信,给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对全体学生进行的一次次全面熏陶与激励,使整个校园充满积极进取的“桑果子”文化氛围。

5.“桑果轻轻静校园”,文明礼仪伴我行。

通过“桑果轻轻静校园”活动,使学生基本能做到:课间休息“静”,集会出操“静”和课堂表现“静”,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养成文明守纪的好习惯,进而让“自律”成为通向自我完善的阶梯。

6.“桑果光盘我节约 ”,倡导文明节俭风。

学校通过开展“桑果光盘我节约”,各班设立文明监管员,要求学生盛饭菜时以个人食量为准,不挑食、不浪费,养成节约好习惯,并在班级中开展“节约桑果娃”评选。活动的开展,让全校学生养成节约美德,明白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品质,节约更是一种责任。

在“谦逊、进取、团结”的桑果子精神感召下,高桥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在这个梦工厂里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同时也实现着学校的梦,学校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湖州市艺术特色学校”、“湖州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湖州市乡土语文推广实践学校”、“德清县文明单位”、“德清县依法办学自主发展先进学校”、“德清县德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打造学校“桑果子”文化,做强做大学校口琴和作文两大品牌,为早日成为农村现代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9 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给孩子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有这样一篇家教漫画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孩子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父母亲在客厅里看电视,他们已经把电视的音量调到了最小,可过了一会儿孩子走出房间,对正在看电视的父母亲说:“你们能把电视关了吗?”

这幅漫画很真实,这样的故事在我们很多家庭里都发生过。很多家长在规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自己却在孩子身边吃东西、看电视、打牌。他们把孩子的学习行为和家庭氛围分开,严重高估了孩子的自控能力。这种情况下,孩子如何能学好?

我的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他每天放学回来写作业时都会观察一下我和他爸爸在干什么。如果我们在看电视,他就会一次次从他的小屋里跑出来,一会儿是喝水,一会儿又是去卫生间,顺便往电视上瞄几眼。那时候我因为工作忙,晚上经常要在家里查找资料。每当这时,我就发现儿子格外的安静,他也不再需要喝水、吃水果了,而是踏踏实实地在他的小桌上写字。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和先生不再迷恋那些肥皂剧了,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或者读书或者看报,尽量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家庭氛围。

记得孩子在爸爸参加公务员考试之前,在家里总是督促爸爸:“你该看书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都完了,关掉电视吧。”于是父子俩同在一盏灯下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学习,儿子甚至懂事地为爸爸端一杯茶放在书桌上。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够学有所成,能够超过自己,那么就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有些父母虽然给孩子买了最好的桌椅,买了很多很多的书,但是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在家里和朋友聚会、打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校的一位初二学生,星期日晚上在家复习迎考,他父母邀了几个朋友来家搓麻将,其响声搅扰了孩子,孩子无奈说:“11点多了,还打,我明天怎么考试?”麻友们正在兴头上,对孩子的话不予理睬。孩子生气了,就将电视打开,并把音量调大,弄得左邻右舍上门抗议。他父母觉得丢了面子,将他打了一顿。结果孩子连夜出走了……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远大于言教”,所以父母在家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不要给孩子留下一个父母不爱学习、跟不上时代进步的印象。家长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环境,有时间就和孩子一起读书学习,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求知欲望。同时,你也对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孩子懂得,人对知识的追求,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我曾看到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这个对比很可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置豪华的大房子、气派的车子、高档电器的家庭越来越多,为什么不给自己家里建一个小书房呢?满室书香,一家人沉浸其中,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精神财富对于孩子来说,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为孩子营造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能够让孩子学到学校以外的知识,是拓宽知识面的最好课堂;是开发智慧、培养综合素质的最佳场所;是激发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终身学校。创建温馨的学习型家庭氛围的过程,是亲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催化学习环境和成员发展的过程,是亲子之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喜悦过程,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过程。

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温馨的港湾。

父母爱学习、爱读书、爱钻研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感悟人生,丰富内涵,净化心灵,磨炼意志和升华人格,都将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积极作用。这将为孩子的成人、成材奠定坚实的基础,铺平前行的道路。

因此,要想让孩子学有所成,首先从改变自己家庭环境人手。

第四篇:教育部参赛—《 优效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徐广春

优效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它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培养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 ,建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快乐中探索,积极优效的参与数学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主动参与

情境

好奇心

探究

优效

从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农村小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改实施工作远未达到城市学校那样的水平。许多教师虽然由过去只关注“教”开始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由过去只注重传授书本知识开始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是这些变化只是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表面,“教会学生学习”远未得到落实。因此,真正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成为当前农村小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来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这一概念才频繁出现在教育文献中,才引起了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关注。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本身是抽象的,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这样做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小学生具有好玩的天性,枯燥的数学会让他们感到乏味,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开展一些有声有色的游戏,寓教于乐,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

愉快的事,从而增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拼塔”时,让学生动手堆一堆、搭一搭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体会到不同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我们可以将手中的几个物体或者所有物体进行拼搭,先想一想搭什么,在讨论一下,最后动手搭一搭。(学生分小组拼搭,拼搭好后可以参观其他小组的作品。活动后组织交流)

1、我们小组拼搭的是美丽的宫殿,欢迎小朋友来游玩。

2、我们小组拼搭的是河南小学,我们的学校非常优美,欢迎小朋友们来河南小学上学。

3、我们小组拼搭的是„„

在“搭一搭”的活动中,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简单的形体在他们的手中成了美丽的宫殿、河南小学„„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真正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活动中学生也充分的认识了每种几何形体的特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玩积木,孩子们会异常兴奋,让学生把积木分类摆齐,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他们注意到积木的形状不同,从而发现可以根据积木的形状来进行分类,这时,学生的兴奋点很自然地从无意识的玩转移到数学知识的研究过程。

二、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前提,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设置悬念,先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具有好玩的天性,枯燥的数学会让他们感到乏味,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开展一些有声有色的游戏,寓教于乐,能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而增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西瓜的故事:小猪猪最喜欢吃西瓜了,猪妈妈对三只小猪说,先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三块每人吃一块,应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如果把西瓜平均分成六块,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

几才能保证每人吃的同样多,如果分成九分,每人应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这下可难倒小猪猪了,这时小白兔走过来告诉小猪猪,小猪猪很快知道怎样吃西瓜了,你想知道小兔是怎样想的呢?学生自由的讨论起来,有的学生动手画起来了,谁也不想落后。

学生有了上面的争论,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动脑筋的学生也感到很奇怪,与同桌讨论起来。有些知识比较丰富或者已经预习过的学生高举起手,想捅破这个谜。这时教师暂时不让他们说穿,这样同学们怀着迫切求知的心情进入了新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被激发出来。

三、激发兴趣,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兴趣是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数学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学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地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了解数学的学科魅力。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追求一时一事的成功,而要为学生的终身服务,所以,如何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学习“圆的周长”这一课中,教材上是安排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进行比较。我在设计时,让每个学生测量自己带的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发给小组的一张表上,只填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全组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研究、发现规律,开始的时候大家只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讨论后又发现这个倍数超过3,但不满4,然后又发现不满3.5,最后统一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地3倍多一些。这样做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合作、讨论、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争议等激起了彼此的灵感,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要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他们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四、开展活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

(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玩”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慧是从手指尖开始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学生亲手发现真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再加上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教学《认识角》中片段:认识教学中的角。用纸片折出角

用你手中的纸折一折角:

小组内展示你所折的角。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谈话:拿出圆形纸,你能用这张圆形纸折出一个角来吗?试试看。(教师巡视)

谈话:小朋友手真巧,折出了许多不同的角,把你们折的角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角在哪呀

摸一摸,说一说,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用你折的角的这个地方碰碰小脸,你有什么感觉?(生:刺刺、尖尖的。)

谈话:你再摸摸这两边,是怎样的?(生:直直的,平平的„„)

谈话:我们通过刚才折角、感觉角,我们知道角是什么样的了,那它用怎样的图形来表示呢?教师板书角它有各部分的名称,刚才我们摸的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本环节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进行有效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是要我们教师作出进一步思考的。本课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

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未知的习惯。具体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例如

找到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你是不是也感觉手痒痒的,想自己创造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吧,根据你自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拿出老师给你准备的一些材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吧!你们可以先看一看材料袋中有哪些材料,再独立思考一下准备怎么做;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先看看学具袋中的平行四边形再操作。大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创作,现在请你们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派代表上来交流。

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

根据提供的材料,可能出现:

(1)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怎么做的?要注意些什么呢?(2)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做一个平行四边形?

(3)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谈话:大家可真行!想出这么多的方法作出了平行四边形,老师在上课之前也作了一个(出示做好的图形)漂亮吗?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做图形的感受,请大家大胆的想象一下:平行四边形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的空间,让学生在空间中自由的创造,把对“平5

行四边形的认识”建立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创造了一定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得轻松活泼。给学生一个自由放飞思维的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相互学习,让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出来。

综上所述,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数学,由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观,转变为通过传授知识来指导学法的教学观,教给学生学法,使学生“想学”“能学”之舟顺利达到“会学”的彼岸,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追求有效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追求优效学习,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优效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特点、教法建议》,万淑娟,北京教育出版社2011.8.2、《新课改教育研究》,姚卫伟主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1.3。

4、《江苏教育》.张俊平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3.3、《课堂发言与创造力培养》,田玉银,《成才导报》第780-782期

下载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修斯》教后记-精选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孩子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空间──《普罗米修斯》教后记-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