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

时间:2019-05-15 01:3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

第一篇: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顺序过程,而是一个能动的、多样的、多层面的、循环发展的过程。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五个重要的要素。

表四列出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包括5 个基本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解和举例说明。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要素,需要将其融入丰富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实践,动手动脑,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灵活地运用,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表

四、科学探究内容标准

25.提出和聚焦问题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一)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出发,逐步建构概念,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有效地组织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助于他们学会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概念是儿童建构复杂能力的基石,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主要概念,扩大到探究其他的问题上,触类旁通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主要科学概念组织教学,应始终贯彻“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等基本课程理念。只有将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学生综合科学素质。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分析教材时,需要根据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标准》中确定的主要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考虑学生对科学概念掌握的发展途径来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环节和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次探究活动宜集中探讨一个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解决的明确问题,不宜向学生提出涉及复杂系统、超出儿童探究能力的问题;

在探究活动中,应尽可能包含定量测量和表达的内容;不宜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但是可以联系科学对他们周围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科学概念有关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和实践,如建立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等。

(二)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 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以及画图(网状图、KWLH 图、概念图)、回答选择题、情境设置的预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上。探究式学习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一个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重视证据的收集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为证实假设、回答问题而设法收集证据时,教师需要给予指导。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信息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指导学生确定收集信息的方法和呈现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亲身的观察和实验所得,有时也包括别人已经观察和证实的实验数据等第二手资料。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要求做到所获得的数据尽可能准确;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得出;要求学生尊重事实,不人为更改数据;同时引导学生把数据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以便于经过分析和推理,形成一定的解释。

(四)重视引导学生从证据中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科学探究必须基于实证,信息和数据的收集非常重要。但在获得信息和数据之后必须加以分析和推理,以得出对探究问题的回答。将从直觉中获得的日常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探究内容与所学概念的关联,注意使用科学分类和模型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的科学概念,发展元认知。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贯穿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尤其在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讨论和交流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讨论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发现认知冲突,鼓励和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不要急于诱导学生解答,急于给出答案,更不要简单地给予肯定和否定,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充分展开讨论和交流。讨论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讨论中可以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评价和接纳不同观点等开放的科学态度,促使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尊重他人、尊重和欣赏不同意见,并从他人意见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五)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测,关注学生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形成性评测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行形成性评测的一个有效手段是关注学生各种形式的科学记录和表达。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采用多种符合儿童发展阶段的方式记录和表达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展示探究过程,如绘画、日记、图表、报告、小报、故事、汇报、小讲座等。

科学记录和表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回顾、分析和总结,同时帮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等,从而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形成性评测,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六)利用多种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实施需要得到广泛的教育资源支持,包括社会科技力量、校外科技活动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与教学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策略,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学习科学必须的信息和材料。在实施科学教育时教师应利用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源,如各类科学教育文献和书籍、各类科学教育网站等。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或当地的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尽可能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科学信息;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终身教育打基础。

(七)关注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和整合。在科学课程中融入语文、数学、社会、历史等各学科内容的学习,如在讨论和交流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学会的科学词汇,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达,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提问,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又如在探究活动中融入科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科学发展史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评价建议

(一)评价原则

评价应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基本理念,评价内容应涵盖标准中所提出的所有分目标,确保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总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上,正确的评价是对标准实施的重要保证。评价包括对教学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两者都可以用形成性评价或总结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开展,都有从试点到成熟、从局部地区到全面推广的过程。在课程实施的初期取得一定经验后,需要对课程实施的学校进行评估,以检验教学是否已经按照《标准》设想的途径和模式开展,是否基本达到了《标准》预设的期望。这种对教学过程和教育支持系统进行的评估应以形成性评估为主。

只有通过对教学的评估,确保教学过程基本达到《标准》的要求以后,对学生学习的评测才有意义。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测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教师的教学。评测应该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学习风格、性别、年龄、民族、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二)评价内容

科学教育评价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测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获得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以及参与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评测应该是多方位和全面的,对其科学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测,其内容包括:

..科学知识的掌握。主要评测对标准中所规定的三大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概念及概念间联系的学习和掌握。如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等;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珍惜的家园等。对内容标准中列出的21 条主要科学概念要评测学生的理解水平。

..探究能力的发展。主要评测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和运用,如提出和聚焦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此外也涉及学生对科学探究一些重要特点的认识,如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它是科学家通过实证、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及交流形成共识的过程;知道通过科学探究形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深入和发展;知道科学探究大体包括的五个要素,并认识到探究不是模式化的线性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相互交叉的过程等。

..科学态度的发展。主要评测学生对待科学、科学学习以及对他人和自然的态度。如科学的兴趣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对有关实证的尊重和实事求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勇于表达、乐于倾听,尊重他人不同意见的态度;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确认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参与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主要评测学生对设计与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和应用,对人与自然关系、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认识,以及运用简单科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评价方法

对学生学习的评测方法包括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应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具体可采用笔试、操作等多种方式,并鼓励除选择题以外更开放的测试题型,如问答、操作等;在评测主体上,可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他评等方式,并鼓励基于学校层面的形成性评测。

形成性评测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正确运用形成性评测,可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缩小学生间的学习差距。运用形成性评测时,需要对评测的各个方面有重点地制定标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如对学生科学概念的评测,教师可以把对概念的理解分成三个不同层次,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讨论、解释、记录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进行评测。如对学生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跟科技有关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评测时,教师需要运用一些描述能力和态度发展的标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有关的行为表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或态度的状态和发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定期做出发展状况的评测。

教师在评测过程中,可以根据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进行叙事式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附在学生记录的后面,更好地呈现出学生的一般或特殊的表现。学生在记录单和记录本中展示的想法、过程和结论都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展,进行评测的重要依据。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记录本中看到探究的成果、学习的轨迹和对下一步探究活动的设想。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刊物、写作、概念图、科学绘画、墙报、小册子、信件等对学生进行评测。在教材和教学指导资源中,应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形成性评测的指标和方法说明,以便教师查阅和使用。学生形成性评测的结果应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参考。

为了在宏观尺度上掌握课程的总体水平,向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与家长报告和比较学生的学习进展,也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的评测。总结性评测也应涵盖标准中提出的科学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和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制定总结性评测的时间、内容和方式。评测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试和操作测试。纸笔测试应关注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记忆,应尽量融合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评测,可以通过选择、论述、解释、方案设计等题目考核学生的概念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操作测试应在关注学生科学概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用设计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可依据内容标准的各方面要求,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以期得到较有效的评测结果。对科学态度的评测,则可渗透在结合具体问题或操作情境的纸笔测试和操作测试中进行,还可辅以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方式综合考察。

此外,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ICT)的发展,在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中运用ICT技术成为教育评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积极考虑人力评测和电脑互动评测的有机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评测的目的。

无论采用形成性评测还是总结性评测,都必须对评测结果进行及时地分析和反馈,以达到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对评测结果进行分析时不仅要有横向的比较,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纵向发展,并以此增进学生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为依据,体现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将《标准》中列出的学习内容予以落实。教材内容的选择、编排和呈现方式,是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列出了科学知识的21 个主要概念,要求学生达到认识和理解的水平。教材编写可以选择不同“分解概念”的组合,以不同的途径,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组织内容。设计与技术领域的学习内容除了可以在探究活动中体现以外,还可以通过1~2 个专门设置的模块,如设计和制作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可移动的小车来实现。

(二)教材编写应关注的几个方面

在编写教材时应着重考虑内容、探究活动和对教学的支持三个方面。1.关于内容

..内容按照《标准》的要求,围绕明确的科学概念展开;..要考虑该年龄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认知发展的特点;..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建构科学概念的起点。2.关于探究活动

..引入科学探究过程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探究活动要有足够的实验环节,提供观察和讨论的机会,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归纳结论和使用推理模型;..要提供合适的记录方式。3.关于对教学的支持

..要给教师提供明晰和足够的背景信息;

..要有明晰和足够的支持教学各环节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师的关键问语;..要给教师提供进行形成性评测的建议和标尺;..要考虑学生性别、民族的特点和特殊的需求;..要对安全和卫生提出明确的提示;

..指出在完成某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提供的特殊设备和器材。

(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形式

科学课程的教材一般应包括教师指导书、活动指导书(学习方案)和学生记录手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是多样化的,符合各类学生和各地区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用教学模块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是较为有效的方式。模块化的教材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较为系统和深入地进行科学探究,也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条件较好、教学资源充足的地区推荐选用模块化的教材。

模块化的教材要求有足够的课时和小班化教学的条件,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有些地区短时间内推广可能会有困难。因此,教材也可以采用围绕主要科学概念,以小的探究活动来呈现的形式。这样做较容易实现,也可以应对课时和教学资源有限的困难,编排适当也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

(四)教材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

按照《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的编写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

需求,使他们得到不同的发展,也便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创造性。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科学课程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人才资源、实物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从空间上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

(一)校内资源

教师是科学课程中最关键的资源。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应把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放在课程资源建设的首位,加强各类职前、在职教师培训。

实物资源包括科学教室、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标本、模型、光盘、挂图、网络设施,以及校园环境和其他活动场所、设施等。利用这些资源,设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探究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信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可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料,它的获取主要来自教材、学校图书馆、校园网和公共信息资源。

(二)校外资源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对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聘请科学技术领域的有关专家作科学技术报告,参与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指导。发挥社区、各地科学技术协会和科普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设立定点、定时、定人的科学教育基地,便于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星空、田野、森林、河流、各种动植物,以及家庭、社区、高校、科研机构和工矿企业等,补充校内资源的不足。此外,还可以利用社会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共同推进科学教育的实施。

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

(一)提高所有教师的科学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活动性很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课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动手操作的活动多,教学活动的组织难度大,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需要从职前和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两方面来提高教师的素质。

科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应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内。在教师教育中应加强科学教育课程的建设和专业设置,完善相应的资格考核制度,以保证新任的小学科学教师有较高的科学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严格科学课教师的准入制度,尽力选派素质好、事业心强、水平高的优秀骨干教师任教。条件较好的小学和地区应根据学生人数、课程要求设立专职的科学教师,专门从事科学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对在职小学科学教师,要有专门的持续的专业发展计划,按《标准》中规定的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来设计教师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应保证科学教师每年能进行一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开放性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科学家、课程专家和其他一线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

(二)理解和支持科学教师的工作,合理安排工作量

科学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课堂上教师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还要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测。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建议科学课程以小班化教学的模式开展,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每位教师教学的人数控制在不超过30 人为宜。

科学课堂上学生需要讨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还需要总结与交流,同时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还需要用到许多材料和器材,因此需要保证充足的课时、教学材料和器材。

科学课程要求教师为学生准备活动材料和器材,自制教具、学具;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科学教师一般还要负责管理科学教室、科学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这些工作都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将上述工作以一定的课时数计入工作总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包括校方应充分认识科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合理安排其工作量。

(三)加强科学教师的教研工作

各级教研部门(省、市、县)应设立科学课教研员(条件允许的地区可设立专职的科学课教研员),建立地区性科学课教研系统和网络,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学校行政领导要支持科学课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并给予相关经费支持,形成制度。

六、构建科学课程支持系统

(一)确保科学课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科学课程肩负着提高未来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因此,各级教育部门都必须重视科学课的地位,不能以任何借口削减科学课的课时数,要公平对待科学课教师的工作成绩,使其得到应得的待遇。

(二)加强科学专用教室的建设和教学设备的配置

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带领和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学校要配置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的科学专用教室及教学仪器设备。

除按国家仪器配备目录的要求配置外,条件好的学校还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更多的实验材料。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同时要加强科学专用教室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建立财产登记册,并有定期检查制度,对消耗性材料和缺损报废的设备应及时给予补充。

第二篇:业务学习笔记

读《当前中小学知识教学的有效性》观点:

我认为:如果“有效教学”终极关怀是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教师的有效教学便是教书育人;如果“有效教学”反映在师生的关系上就是教学相长。“有效教学”的理想就是教师能否充分地利用课程资源,学生能否充分的享用“课程资源”。读《要理性地看待小学语文教改中的问题(采访记录)》有感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开展并不断地深化,昭示其强大生命力的今天,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真的走进了新课程?真正实施了新课程并展示了新课程?拜读本文后,心中似乎有了一面镜子,多以此审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学习生活和老师的教学行为。同时,深觉柯主任对教改细致的剖析,对现象的追根溯源以及阐明自己的观点都是那样的入木三分,细细读来感同身受。特别在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素养方面,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确实还存在许多不足:课内诵读感悟不充分,课外阅读量不足,导致语言积累贫乏。虽然我们知道诵读感悟是调动情感参与,通过清晰响亮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作者或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良好的语感。但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调动情感参与的实效性诵读很少,而多是注重形式的过场式走读。往往是诵读的花样甚多,有效的感悟甚少,学生在教师“表演式”的教学中,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情真意切的语言产生情感的碰撞,有的甚至在匆忙初读后,便开始质询、解疑,游离于琐碎的问题中,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不是来自于诵读的自悟,而是在“问题”中,跟着别人的思维被动领悟,这样,许多优秀的语言素材得不到积累和内化。课外,教师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要求学生阅读的篇目少之又少,学生语言的积累只限于课内。这样,学生失去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形象思维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具有个性化的写作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采取“以读为本”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充分诵读,并适时提高学生诵读的深度、广度;课外为孩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指导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从中读得有法、读得有趣、读有所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况且,小学生正如清人陆世仪所说“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正是语言记忆与储备的黄金时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大量阅读,博采众长,做到厚积而薄发。读《“有效教学”的理想》看法:

我认为:实现有效教学须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主体地位。

(1)培养发展的学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创新教学观念,即是教师能否运用科学的、民主的创造性的理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智力。《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中进行语言的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只要摆正了师生之间的位置,在教学的互动中,我们就会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权,多给学生一些创造的空间,学生的知识发展才有前提和基础。

(2)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单向传递的方式,至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生吸收与否等情感态度已被忽略,导致学生被动地、应付式地接受知识,渐渐地,学生愉悦的态度也会荡然无存,继而是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厌恶与恐惧。

对于《撰写教学反思》一文,我觉得写教学反思能使我们在失败的课例中总结提高,在成功的课例中得到经验。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第三篇:业务学习笔记

教学业务学习笔记

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来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善于学习、实践和创造。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学习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学习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 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平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有的同学在学习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举例:三四年级时学习乘除法应用题有极个别学生其实没有学会但是却会做了,我一直以为他懂了,但是到五六年级一学了分数、小数,相同的应用题也不会做了,我一直就纳闷这是怎么了?最后针对一两个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才发现原来三司年级时他们会做并不是懂其实只是靠着整数的大除小的特点来猜的,而一旦增加了数的范围,他们就无所适从了。数学学习是一个连贯的思维过程,从平时的作业中能发现很多问题,但是有些是不能一下子发现的,需要我们教师一再关注学生的表现,并认真研究。

2、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

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不是上幼儿园就开始听课了吗?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学习效率差。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

第四篇:业务学习笔记

业务学习笔记

(一)2015.09.08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业务学习笔记

(二)2015.10.19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不进则退”。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业务学习笔记

(三)2015.11.02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新的课堂中不能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9、由“统治者”向“平等的首席”转变

教师不能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教师应该从统治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新课程中教师不能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裁判”,在激烈的争论中做“首席”。

10、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

“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它们“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园丁自己的审美标准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判死刑”的,他们可以随意“修剪”,可以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然而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同源,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教师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不能给不服自己管教的学生或有某种缺陷的学生“判死刑”。教师应该多一些爱心,多一些对“问题学生”的理解与关怀,将学生的缺点当作财富而施教,因为它可能使你成为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不是因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业务学习笔记

(四)2015.12.07

新课改基本理念集锦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特别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内容,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通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内容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接受学习)。

25、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重视语言能力与数理逻辑能力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己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己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自我监控能力形成和提高

业务学习笔记

(五)2016.01.04.新课改的若干理念

1、课堂生态理念:课堂应是生态环境。学生是其中最具活力的鲜活生命体。教育教学活动应是生命体之间的情感交流、生命融合、思想沟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满活力。

2、合作学习理念:每个教师与学生间都存在差异,都有潜能。承认差距,发挥潜能。

教师学生都有个人人格和尊严。在教学活动中,每个人的人格都应得到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张扬。

教育教学过程应在师生间特别是学生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合作中:师师(全员)师生(全程)生生(全域)

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个体活动,更是体现一种团体精神。

3、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

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

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欣赏每个学生,为他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4、探究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问题、主动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切入点组织活动,学生是教师的探究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应做激励学生探究的人。为学生提供咨询,平等交换意见。帮助学生发现矛盾,但并不拿出现成答案。

5、研究性学习理念:让学生获得来自研究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人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道德;以学生参与研究为基本形式。

6、创新思维理念:创新思维是一种独特新颖、有价值的思维,它具有深刻、广阔、跳跃、模糊、不确定性。它产生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的,有时是一种直观感觉,有时是一种异想天开。

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发展个性,开发求异、发散思维;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直觉思维;优化知识结构。

7、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知识、情意、能力的一体与整合。

第五篇:科学学科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一)时间:2018年9月3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二)时间:2018年9月10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1、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科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核心观点包括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定位。既说明了这门课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又是处于启蒙阶段的教学。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三)时间:2018年9月17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总目标: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标准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目标。

科学术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四)时间:2018年9月24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具体目标:

1、理解科学知识

(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食物和现象;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技能;能够运用一些简单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科学方法

(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提出科学问题)(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进行观察和实验)

(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科学解释)

(4)学会对得到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科学验证或检验)

3、弘扬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

(1)敢于坚持真理,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理性精神)(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愿意为探索自然的奥秘付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实证精神)

(3)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

(4)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批判精神)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五)时间:2018年10月8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科学态度:

1、保持对科学以及与科学有关事件的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敢于创新。

2、对科学与技术感兴趣,有参与科学和技术事务的愿望,关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3、能够实事求是,尊重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和进行质疑。

4、能够与人合作,形成良好的相互尊重的热人际关系,参与到科学小组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5、能够开放地接纳他人的观点,认识到考虑不同科学视角和论点的重要性。

6、具有对资源和环境的责任心,对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表现出责任感,对个人行为产生的环境和更有意识表现出采取行动保护自然资源的意愿。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六)时间:2018年10月15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1、什么是科学探究?P11 “探究”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科学探究是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

2、科学探究学习的重点在哪里?P12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1)通过探究满足学生求知欲;(2)通过探究获得关于身边世界的理解;(3)通过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4)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七)时间:2018年10月22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一、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1、科学兴趣(求知本能),即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2、科学方法(探究核心),即了解或把握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和程序,知道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去尝试解决手头身边的问题;

3、科学知识(概念核心),指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

4、科学精神(理念行为),即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

二、科学探究的实现历经的三条途径:

1、贯穿于教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使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讲授中也要引发、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把科学探究渗透在整个科学课教学的全过程。

2、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3、在各个主题中有活动建议,渗透和体现探究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八)时间:2018年10月29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一)科学知识总目标

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二)科学探究总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并通过评价与交流等方式达成共识的过程。2.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

3.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初步了解通过科学探究达成共识的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正确的,但是随着新证据的增加,会不断完善和深入,甚至会发展变化。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十)时间:2018年11月5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一)科学态度总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2.具有基于证据和推理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想法,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3.在科学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大胆质疑,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创新。

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一)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总目标

1.初步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及社会变迁的影响;了解社会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初步了解在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需要考虑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十一)时间:2018年11月12日 内容:课程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从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6个,生命科学领域6个,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3个,技术与工程领域3个。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初步培养和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一 物质科学领域

人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物质,感受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丰富多彩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物质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有着内在的规律性。物质科学就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观点,使学生感受到物质科学对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乐于观察、注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十二)时间:2018年11月19日 内容:生命科学领域

生命世界包含动物和植物等多种生物类群,生物的生存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等,在此基础上,生物个体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从而使这些生物类群得以延续。植物能够制造营养物质,可供自身利用;而动物则不能制造营养物质,只能利用植物等生物制造的营养物质。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它们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十三)时间:2018年11月26日 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地球是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与宇宙中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复杂性,需要对它们运用实地观察、长期观测、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究热情,发展空间想象、模型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自然观,以及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十四)时间:2018年12月3日 内容:技术与工程领域

人类观察自然、研究各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原因,而产生科学,科学的核心是发现(对科学加以巧妙运用以适应环境、改善生活而产生技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人类为实现自己的需要,对已有的物质材料和生活环境加以系统性的开发、生产、加工、建造等,这便是工程,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运用科学、技术和工程,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十五)时间:2018年12月10日

内容:教学目标建议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宗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基础的,科学教师应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的其他成分,注重各方面目标的整合与平衡。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进阶的科学学习与躬行实践才能达成。科学教师应整体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的设计思路,了解课程标准、教材在科学素养培养上的纵向、横向脉络,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联,知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学段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正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使用建议

教材包括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学具和教师教学用书,它们是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为科学课的设计及实施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各个地区的科学教学资源不同,不同地区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据此对教材做适切性的处理加工,这是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六)时间:2018年12月17日 内容:

(三)教学活动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如探究的机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机会,讨论辩论的机会,关心与环境、资源等有关议题的机会等。

1.动手动脑做科学

小学科学课与其他课的重要区别之一是,很多情况下学生要通过动手做来学习科学,比如,做实验,制作模型,观察、测量,种植与饲养……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经验支撑。动手不应是纯粹的操作性活动,还应与动脑相结合。边动手边思考,可以使两者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2.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视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2)精心设计探究问题。探究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他人。无论问题来自何方,都必须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相符。

(3)处理好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关系。探究式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指导。从学生原生态的发现活动到较严谨的探究性实验设计与操作,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为了保证指导的适时有效,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的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指导要富于启发,最好是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

(4)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多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人无法替代。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十八)时间:2018年12月24日 内容:

(四)科学学习场所建议

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教室、实验室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田野、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到处都有科学学习资源,到处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科学,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要让课堂内所学的内容有活化、整合、运用的机会,要让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建立有机联系,科学作业的设计应承担这些任务。一份厨房中的科学学习清单,可以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油、盐、酱、醋产生浓厚的兴趣;要使学生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流连忘返,不走马观花,最好的方法也是让他们带上任务清单,事前由教师设计好观察什么、计算什么、操作什么、思考什么……教室和实验室以外的科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载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 业务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学科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共8次

    科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一) 时间:2012年9月17日 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如何打造魅力课堂 2018.9.5 打造魅力课堂需要我们认真推敲。充满魅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在细节上下功夫,从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感受教师推敲课堂细节的魅力。打造魅力......

    幼儿园业务学习笔记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笔记 1、陆园长解读《关于在徐汇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方案》,帮助教师领会文件精神。 附文件: 关于在徐汇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

    5月份业务学习笔记

    时间:5月14日 地点:教研室 主持人:王云云 参加人:全体教师 形式:观看视频 内容:研课磨课:一种新型研修方式一、什么是研课磨课 研课磨课,是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对课堂教学进行有......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魅力课堂) 时间:9.16 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教师 主讲:李广全 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2012-05-16 08:26:14) 转载▼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教师业务学习笔记作者:高山流水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一)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信息技术学习笔记---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概念辨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是教法与......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笔记(2)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