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压强

时间:2019-05-15 01:1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压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压强》。

第一篇: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压强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固体压强

岳麓区雨敞坪镇麻田中学 宁标红

教学目标:

1、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2、掌握压强的概念

3、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以及主动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

4、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理念:

压强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探究的课题,并加以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联系生活谈谈生活中的有关压强的物理现象,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应用这些知识,为他们搭建展现自己的舞台,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很有意思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

实验器材及教具:

图钉、注射器、气球、圆珠笔、豆腐、豆腐大小的薄铁片、钩码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准备一个气球,吹足气,用手压气球,气球变形,没破。用注射器针尖,扎气球,气球“嘣”一声破了。

二、学生动手实验:

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圆珠笔的两端,用力,两个手指有什么感受?

【说明:通过展现生活中不同环境下压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加深学生对压力效果这一概念的建立,为压强的引出打下基础】

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和小实验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猜想

(1)让学生拿起气球,用不同的力压气球,使气球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2)再试一试用食指和大拇指夹着笔,为什么相同的力接触笔尖的食指比较痛呢? 学生猜想结果: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 【说明:鼓励学生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的事实进行大胆猜想】

3、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参考桌面器材,利用控制变量法验证猜想 设计实验:

分两步:第一,控制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看压力的效果; 第二,控制受力面积,改变压力大小。

4、进行实验

学生自行进行实验:

(1)将豆腐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它的样子

(2)然后在它正上方平放一薄铁片,薄铁片刚好全部覆盖它,观察豆腐的变形情况。(3)在薄铁片的上面,加钩码,再次观察豆腐的变形情况。

(4)如果将薄铁片从豆腐正上方移到边缘上让铁片一部分留在外面,这时再观察它的变形情况。

比较发现什么问题?

【说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体会到压力的效果,确实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系,用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来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实验的多样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

5、总结归纳:

比较(2)和(3),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豆腐的变形程度不同,(3)比(2)的变形程度大

比较(3)和(4),受力面积不同,而压力相同,豆腐的变形程度不同,(4)比(3)的变形程度大

师生互动学习压强的概念 作业布置:

如何增大压强?生活中有哪些实例?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压强

背景

《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一个基础。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法,要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科学探究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案例

1、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在本节课开始用简单的小游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展示一枚鸡蛋,问学生如果把鸡蛋握在手心,手均匀用力捏鸡蛋,能否把鸡蛋捏碎,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捏不碎。一位女生上前面来亲自试试能否捏碎,她用了很大的力也没能把鸡蛋捏碎。男生们觉得这个女生根本没用力捏鸡蛋,所以鸡蛋没碎。一位力气大的男生说,我去试试,鸡蛋不碎都不可能,结果他来到前面也没能把鸡蛋捏碎。这个结果很出乎学生的意料。教师提问,谁有其他办法使鸡蛋碎了?学生说了生活中最常用的办法。教师又提出问题,一只手同时握两个鸡蛋,均匀用力,鸡蛋会不会碎呢?很多学生说,一个都捏不碎,两个就更不可能捏碎了。刚才试验的女生再次到前面捏鸡蛋,结果鸡蛋碎了,她说她用的力没有第一次大呢,鸡蛋却碎了,太不可思议了。试验结果出乎多数学生意料。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2、自主参与探究过程

教师展示图片:

一、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穿雪板和不穿滑雪板的人的行走;

二、在沙漠行走的骆驼长着又大又宽的脚掌;

三、啄木鸟的嘴很尖;注射器的针头很尖。学生亲自体会,把铅笔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两个手指的感觉分别怎么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随手可得的器材,甚至包括学生的身体让学生进行观察,亲身体验,并且对这些实例共同的特征进行分析,学生交流得出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形状、材料、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有关。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和想法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真正的把物理和生活联系了起来。这一安排将学习过程由接受学习转变为探究学习,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寻求,让事实说话,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探究精神。虽然有的猜想是错误的,但说明学生也经过认真的思考,教师给予了鼓励和赞许。

3、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压强概念在生活、社会中应用比较广泛。有时我们需要增大它,有时需要减小它,怎样来增大或减小压强呢?学生根据压强计算公式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展示宽带书包、坦克、切菜、按画钉等图片,由学生分析其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方法是什么?紧接着问学生如何改变人体自身对地面的压强?并请学生到前面表演:有的抱着一摞书站在地上来增大压强;有的抬起一只脚来减小压强;有的坐在地上;有的把书放在地上人站在书上,来减小压强。学生在表演中通过探究合作获得了增大、减小压强方法的新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4、课后延伸、拓展思维

通过观察汽车超载、道路被破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道路被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本节课教师创设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使学生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物理、体验物理,学生从中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是服务于生活的,物理是生活的物理。通过感受和体验,也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更多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认识世界。可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培养学生收集和积累的好习惯,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2015年钟山区春季送培训到学校 2015年5月9日学习内容

下午学习内容

八年级沪科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教学案例

由于我们地区是初中三年制教学,物理教材使用的是沪科版,初二才开始学习物理学科,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第一节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新课,因此,在上本节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很多可以发声的物体,都可以带到课堂上来,结果学生们带来了口琴、锣、吉他等等。我也准备了三个能敲出声音的物体,音叉、老师喝水的茶杯和一个小鼓。

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老师用细棍棒敲击其中任意一个,看谁能分辨出来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学生:情绪高昂,在觉得物理课好玩的同时,别小看这样的游戏!实践证明,学生的判别能力是过关的。

老师问:声音是用什么器官来感知呢?学生答:耳朵嘛!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导入课有质量!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老师:请同学们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我能学好物理!”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答:有振动感觉。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鼓面上小米粒的振动,发现鼓面振动时,米粒在鼓面上“跳舞”。由此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说: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带来的器材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但要注意发声的物体有什 1 么特点?们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整个教室声音齐鸣,杂乱无章:有弹吉他的,有敲锣的,有拍桌子的,有波动钢尺的„„学生们不亦乐乎,同时他们也仔细认真观察发声体的特点,并相互的交谈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老师还补充几个实验,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二胡拉动发声。但老师再做一个实验,你们看这是怎么回事。老师用手触击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立即停止,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随之停止!

教学的第三个片段,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的呢?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动手实验:同位同学,一位敲击桌面,另一位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声音。在做这个实验时,调皮的学生热情高,他们忙于热闹,使劲敲击桌面。但动手实验起到了调动差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说明物理教学,需要尽可能地创造物理教学情景,面向全体学生。做此实验值得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当作桌面传来的声音。实验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接着老师拿一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两个一次性纸杯和一根棉线制成的“土电话”),介绍“土电话”的使用,老师问:谁想上来试一试?。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不难预测。就此鼓励学生自制“土电话”。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老师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推理这个结论(我也是这样做的)。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亚语;写字对话等。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教学的第四个片段,也可称为教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片段。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速度数据,比较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一:

物理课堂应该是有声有色的,学生应该是积极活跃的,教师只要为学生创设出物理情景和组织好程序即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物理课堂的知识就在身边,我们时刻可以体会到可以做到,也许有时在别人看来是乱的,但只要我们松弛有度,乱的有序,乱的有章,学生真正体会物理规律、物理现象了,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反思二: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使他们做物理实验不难;二来物理实验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何乐而不为呢!反思三:

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筋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联系起来了,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真切体会到物理课堂是他们的,他们是物理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利用实验把学生们领进物理殿堂,初中尤其初

二、尤其上学期提高兴趣比提高成绩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反思四:

把情感教育、行为教育、自信教育与物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如:感觉声带振动,请他们说:“我能学好物理!”之类的话;介绍小河流水潺潺,问:河水要是被污染了,还有这个心境吗?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孩子们的情感意识

本节教学也有不够满意之处:如: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教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可以改为其他实验方式。如:用注射器对密闭的试管抽气,听音乐芯片的声音变化。通过这节课教学实录,使笔者感觉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启发、引领的过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教学效果自然能得到长足的提高。只要我们勤思考、勤反思、勤学习我们初中物理教师一定会为孩子们铺好启蒙之堤,我们身心我们能做到。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测量物质的密度

单位:太谷水秀中学

姓名:王有香

邮编:030800 关键词:质量

体积

密度

测量 教学目标:

1、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代的方法。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一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材分析: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因此实验前应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密度,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但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在本节学习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实验步骤较能理解,但对液体的体积的测量步骤理解较难,在以后的练习中较为混乱,需要多启发学生思考及操作。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溢水杯、橡胶块、较大石块、蜡块、水、盐水、牛奶、糖水、细铁丝等实验器材。教学过程:

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室取出的一金属块,不知道是什么金属,你能想办法鉴别它是什么金属吗? 学生:测密度的方法来鉴别 1量筒的使用:

老师:根据公式p=m/v,我们需要测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学生:质量和体积,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量。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并回答课本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提问中下层学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学生:1.ml 2.0-100ml 3.1ml 4 甲正确,乙和丙错误 老师:毫升和立方厘米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 学生:1ml=1dm3 老师:乙和丙错在哪里?

学生:乙图读出来要偏小,甲图偏大

2、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老师:小组分工:1、2、3组,4、5、6组和7、8、9组,每三个小组测量同样内容:分别测量橡胶块、蜡块、较大的石块(不能直接放入量筒,但能放入溢水杯)的体积;10、11、12组其中一组测量待测金属块的体积。(小组测量内容分工不同,用时间换空间,增大学习容量)

学生小组内合作讨论: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小组之间就实验操作是否简便、方案是否可行等问题相互交流与评估,改进实验方案,确定整理测量步骤和设计记录表格。学生活动:

(1)、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2)、小组代表展示每一实验步骤,并操作演示。

小组代表上黑板展示:(小组展示,操作演示,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表演能力)测量橡胶块的体积:

(1)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2)把橡胶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水与物体的总体积为V2;(3)橡胶块体积V= V2-V1 测量蜡块的体积:

(1)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2)把蜡块轻放入量筒,并用细铁丝将其全部压入水中,读出水与蜡块的总体积为V2;(3)蜡块块体积V= V2-V1

测量较大石块的体积:溢水杯里装满水,把较大石块放入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V(4)、测量金属块体积步骤与测量橡胶块的体积步骤相同。老师活动: 教师巡视各小组指导,点拨思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并指导学生分工合作,纠正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错误。培养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的能力。)(5)、各小组完成测量步骤,评估交流。

(利用小组合作实验,学生通过交流,激起思维的碰撞,有利于团结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用天平、量筒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老师:测量固体物体密度要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 学生:先测质量然后测体积,如果先测体积会带水,测质量就不准确 老师:下面就各组测出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其中第12组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学生活动:

(1)、学生按自己组内设计的,经过调整后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2)、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各种物体的密度(3)、小组展示各数据,并分析数据(4)、评估交流,解答各小组出现的新问题

(通过对金属块密度的测量对比密度表分析,让学生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4、测量液体的密度

教师:如何测量牛奶液体密度?

学生甲:先测一空杯子质量,再往杯中倒入牛奶,用天平测出杯子和牛奶的总质量,第三部把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然后即可用密度公式算出牛奶密度。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办法测出的牛奶密度准确吗?

学生乙:不准确,当往量筒中倒入牛奶的时候,杯子会有一部分残留,这样测出的体积就会偏小,测出的密度就不准确。老师;密度偏大还是偏小? 学生:偏小。

老师;怎么测量才能更准确呢?

学生丙:应该先测牛奶和杯子的总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倒入一部分牛奶,读出体积v,第三测出剩余牛奶和杯子的质量m2, 牛奶的密度就是m1-m2/v 老师:很好,请上黑板把你的步骤写出来。学生上黑板展示: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m2; m1m2V3、老师:小组分工探究:每四组测量相同内容分别测量牛奶、盐水、糖水的密度。(分工不同,让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增强小组间的竞争力)

5、评估与交流

老师:请各小组代表分别把牛奶,盐水,糖水的密度写在黑板上 学生展示

老师: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4个组测出的牛奶密度有差异呢? 学生甲:有可能使用天平时质量测量不太准确。学生乙:有可能体积读数不准确。学生丙:有可能往量筒里倒入时流到量筒外

老师;同学们分析都有道理,所以希望大家以后做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老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好,动脑动手积极,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请同学们课后思考:现提供空瓶、水、牛奶、天平,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6、教学反思

这节课时间紧,任务重,我用了分组分不同任务的办法还是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接受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了预期的提高。不足之处还是由于内容多,学生做完实验不能够进行一些必要的题组训练,巩固训练和强化训练,使得一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接受不太牢固。解决办法:在下一节课堂上抽几分钟时间加强这部分知识的巩固训练。

第五篇: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几个案例

初中电教参评论文

多媒体辅助物理实验教学几个案例

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应用广泛,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于一身,在教育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必将给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其强大的人机交互性,是其它教育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物理实验,以辅助物理实验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每一个从事物理教学的工作者思考。

当然计算机多媒体软件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学本身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物理实验真实地反映了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它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而验证物理规律,获得物理知识,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不能用现代教育媒体来代替物理实验。但对于那些不易观察清晰、有危险性或没有条件进行的实验,可以考虑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来模拟,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谈一些做法。

一、放大实验细节

有些物理实验,其实验的现象、实验的读数、实验的结果细小而不易观察,给教学演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大屏幕液晶投影仪放大展示,可以弥补这类实验的不足,教学效果较好。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原理、使用及读数的教学,仪器小、刻度细微和精度高,给教学演示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运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及智能性,设计软件模拟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测量过程,且测量值随机多

图1 变,具有真实感,并将仪器尺寸和刻度线充分放大,方便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如图1,是“游标卡尺课件”用来模拟游标卡尺使用过程中的一幅图,使用者可以用鼠标拖动图中游标模拟测量,进行读数练习,并且课件能给出正确读数,帮助学生纠正读数错误。图2是“螺旋测微器课件”使用过程中的一幅图,模拟测量时,课件自动随机产生一待测的长度,螺旋转动完成测量过程,供读数练习,课件也能给出正确读数。以上两种仪器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模拟进行辅助教学,充分体现

图2 了计算机多媒体的优越性,配合实物练习使用,学生能很快掌握这两种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准确读数,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二、重现历史实验

一些在物理学发展史上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实验,有的受条件限制在教学中只能靠讲解与图形来描述,对学生的说服力不强,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来模拟实验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α

图3

粒子散射实验,将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制成计算机三维动画,来重现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过程,取代了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再也不感到枯燥难学,对原子核式结构有更深的理解。如图3,是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图,荧光屏与显微镜连在一起可在底座上绕金箔360度转动。荧光屏和显微镜转到任一角度,显微镜中都能观察到粒子数的变化,真实感较强,图4即表示了荧光屏和显微

图4 镜转到某一角度时,所观察到的粒子数,这个辅助教学课件形象地模拟了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如马德堡半球实验,虽然在实验室中有马德堡半球,在教学中可有学生互拉,但当年十六匹马拉开马德堡半球的壮观场面,在课堂教学中已无法重现,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此过程再现出来,当拉球的马两边各增加到八匹时,“砰”的一声巨响,马德堡半球被拉开,这样的场景,令学生永生难忘,对大气压强的学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模拟微观现象

有些物理实验,揭示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实验难以演示或现象很难观察

图5 到,学生无法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妨碍了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用动画来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如布朗运动实验,在教学中学生无法看到花粉颗粒的运动,限制了对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与温度有关这一物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实验的过程,在课件中温度可以调节,让学生看到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升高,运动加快,如图5所示,表示了某一时刻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现象。同时课件还可以跟踪某一颗粒的运动,如图6所示。通过这个课件,生动地演示了布朗运动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理解物理知识起到了辅助的目的。

图6

下载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压强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实验教学案例 压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压强教学案例

    压强 教学案例 教学者:杜泽平案例背景: 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是掌握物理规律,了解物理过程、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基础。物理概念教学的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本节的教......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1 问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物理组的2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压强》,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总括语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本节课我......

    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压强》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法和学法,教学设......

    八年级物理压强知识点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

    初中物理压强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以下是......

    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2010---2011年度八年级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规律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的。本学期根......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 柞水县亁佑中学 杨家春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