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教学因差异而精彩 车言勇 学科优质课评选感悟
让课堂教学因差异而精彩
——烟台市差异学科优质课评选感悟
“区域推进差异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车言勇
2012年5月24-25日,烟台市教科院组织了差异学科优质课评选,共41人参评,将参评教师分成A、B两组同时进行。我为B组评委,在评选结束后做了简要的总结。现对当时所谈内容进行整理和补充,形成如下文字,望对实验教师能有所启迪。
本次评选在组织之前已下发明确的《差异教学说课稿撰写说明》,并在3月省125规划重点课题开题会议时将《撰写说明》编入《“区域推进差异教育的实践研究”开题会议材料汇编》。85%的参评教师能够按照要求撰写说课稿,仅有3位教师的说课稿不符合要求,从其课时目录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人为地分开撰写可以看出。
本次的评课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敬畏生命”的情怀,这是指学生的学习情态,涉及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领域。教师要从生命的视角给予学生以关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因学定教”的教学形式,主要指差异教学组织形式的适切性如何。我个人认为,课堂结构性应归在这一部分,整体的教学框架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是否从学情出发,是否基于学生差异。三是“顺学而导”的策略,主要看差异教学方法、策略、方式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既要顺应学情,又要基于差异,体现教师如何有效地处理学生差异,达成教学目标。四是“致性化育”的智慧,主要看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的持续发展状况。在这里,不仅要站在教育的高度看课堂,还要看教师的教育智慧如何,学生受益情况怎样。关于差异教学评价今后还需要由差异教学课题组组长做详细解读。
就总体情况看,B组共有20位教师参评,其中高中2人、初中13人、小学5人;语文5节、数学10节、英语4节政治1节;从课堂教学范型看,分科走班4节,点式互动1节,分类复式体现不明显,剩下的都应为差异合作。由此可见,差异教育实验多由初中、小学教师参与,高中教师参与量数较少;差异教学在数学学科应用的最多,在语文、英语学科应用的较多,而在其他学科应有则较少;教师大多采用差异合作这种课堂教学范型,虽然有6位教师将学生分层或分类,但其教学却不是分类复式。18人的课堂教学介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差异教学元素,可见合作学习已被广大实验教师所接受。有8人在说课时没有播放教学片断的录像,这与下发通知没有明确要求有关。
与2010年6月首届评选相比,这次差异教学说课有三大进步,即:一是教学设计更 精细。以前的说课要求仅2页,而现在的长达4页,85%的参评教师能按《撰写说明》说课。二是实施更有效。教师能按照课堂范型的教学要求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课堂结构板块明确,设计意图清晰。因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原则体现的尤其明显,能够根据学生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三是反思更深入。教师不仅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教学亮点、憾点,而且能对出现亮点、憾点的原因做简要分析。
为了便于解说,我按照《差异教学说课稿撰写说明》阐述个人的观点:
一、教材简介
这一部分所有参评教师能符合要求,能把版本、学制、学段、学科、学期、单元、课题、课时交待清楚。
二、教学目标
1.最近课标。在这里应注意:一是不要止于相关课程标准的“摘抄”;二是不要单纯瞄准“标准内容”。也是说,要说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最近课标的哪部分内容密切相关,有什么具体的联系,如何依据课标来把课时目标的“度”。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教师是在“摘抄”课标。
2.教材分析。对教材深刻分析,要突出知识结构的整体性,突出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要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明确出学习的重点难点。
例如莱州实验中学 焦祥娟老师的教材分析是:
本单元话题是Talk about future plans.本节课是听说课,是以假期活动为载体要求学生掌握现在进行时表将来这一语言点,并且能够根据所学描述自己的计划打算。
重难点: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I’m going camping.突破方式:通过情景展示、大量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归纳总结了解进行时表将来的意义。
巩固方式:通过同桌练习、小组讨论等不同的学习形式巩固询问假期活动的基本句型和短语
焦老师不仅告诉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而且将突破方式和巩固方式及其对应的内容也明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就明显增强。
例如莱州市金城镇中心小学杜晓丽老师,她的教材分析是:
这篇课文是第四单元“民风民俗”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本组课文要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风民俗特点的。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 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这是作者最投入的一次高潮。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结构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虽然没有介绍教学的重点难点,但分析很透彻。再例如莱州市莱州镇中心小学于松芳老师的教材分析是: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继续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的圆锥的体积以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立方体图形的基础。
于老师的教材分析简单,但她却把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做了说明。
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应具体、丰满。除了把握住“面”上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共性”亦即基于具体课程内容的学习心理偏好状况(学习风格),以及学习经验、生活经历、学习需求(或倾向)、学习可能外,还应该关注到某些典型的“点”(个体)的具体情况(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性或风格、学习倾向、最佳发展可能)。
就这部分看,20位参评教师中仅有3人作了课前学情调研。于松芳老师做了课堂前测。如:
通过分析前测结果,我发现100%的同学能从众多实物中找出圆柱,91.7%的同学能找出圆锥,但66.7%的同学对于圆锥与棱锥、圆柱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另外,75%的同学能列举出外形是圆柱的实物,58.3%的同学能列举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对于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并不了解。由前测中显现的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学生对于圆柱、圆锥认识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本课我选取了恰当的差异合作点,采取班内差异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以优促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
由此可见,于老师的学情分析数据统计很精确。
4.经验剖析。除了突出自己已有的相关教学经验,还要提倡根据班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更新,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的班本化,最大程度地贴近学情。龙口市龙口中学由玉臻老师的经验剖析是: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经16年了,作为我校差异教学课题组主要成员进行差异实验也有多年。根据自己以前的经验,学生在学习完这几节课的内容后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有一些混淆,所以每学习完这几节内容后,我都将安排一节这样的复习课,以导学案的形式,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课前对知识进行梳理,再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训练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课堂中体验到成功,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杜晓丽老师的经验剖析中有这样一句:……再者,日常教学中,我一直注重学生积累运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文本特点,我安排了“妙语连珠”环节,对学生的积累进行阶段性的“盘点”,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从这两位老师的经验剖析看,她们都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处理,将学生学习方式明晰化。
5.课时目标。在确立并表述课时目标时应抓住六个要点:(1)学生为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具体化(3)添加限制条件或学习过程(方式方法)提示:(4)明确学习程度,包括达标人数和达标结果。(5)不要将三维目标分开写。(6)不可测量可评价的目标不写。
于松芳老师的课时目标是这样陈述的:
1.通过1课时的学习,能够利用学具选择“观察、操作、猜想”等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它们各部分的名称,95%的同学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互助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基本特征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由玉臻老师设计了如下课时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判定能更条理,更系统地形成正确清晰的知识网络。
2.在典例的学习中,通过变式训练、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3.进行巩固训练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完成训练目标,达标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由此可以看,于老师的课时目标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陈述的,而由老师目标2却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撰写的。相比较而言,于老师的课时目标行为动词更加具体,如“利用”“选择”“探究并发现”“积累”“增加”“发展”“体验”“感受”等,这些动词不仅具体,而且准确。另外,从达标率看,于老师的描述也更为具体。但深入比较,可以发现前者的 课时目标是虽然没有出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文字,但却从字里行间中可看出是按三个维度将课时目标人为分割的。
三、教材重整
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高位引领下,在课时目标的首位引领下,重新研读(二次研读)原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处理、合理化重整,努力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本化,最大程度地贴近学情。在这里,要把“为什么重整”、“怎样重整”这两点说清楚。
例如招远市北关实验学校杜兴霞老师是这样重整教材的:
圆柱的表面是由一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组成,而表面积的计算需综合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等已有知识来解决,是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再现、重组、叠加与综合,且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掌握程度也存在着差异。基于这一认识,我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读,进行大胆“重组”处理:一是将教材第一部分“圆柱的认识”中侧面展开特征与第二部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两处截然分开的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学,打破了教材编排意图;二是将本属重点讲解的内容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之后的印证性练习,变主为次,改变了内容的呈现方式。实践证明:经过两次处理,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创设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与精彩。
杜兴霞老师的重整措施:一是有机融合,打破了教材编排意图;二是变主为次,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当然,教材重整,还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增加或删减或改换相关的内容,即“增、删、调、换”,使教材内容生本化,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预设
整体呈现教学暨评价活动的预设。《撰写说明》的要求有三:一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架构进行整体简介;二是阐释在有效学科教学活动中介入了什么差异教学元素;三是一定要将基于课时目标的评价活动设计体现出来亦即明确(指明)哪一个教学活动是来检测哪一个课时目标的达成。我个人的理解是:在这里,应当包括教学结构框架、差异教学元素、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指向四个内容,具体要说明教学板块的设计依据和逻辑关系,差异教学元素介入理由、教学活动设计的意图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方式和预期效果。也就是要变出“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谈出自己对教学设计的思考与理解,谈出对教学组织实施的认识与反思。从20位参评教师看,在这部分都处理得过于简单和粗略。
(二)教学现场 《撰写说明》的要求是有所侧重地展现课堂教学活动现场。以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为参照,一是阐释形式(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策略)与内容(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差异)的契合点,也就是不同学生对于特定的教学内容的现场的实际情态反应。二是重点呈现课堂教学中把握、关照和发展差异的策略细节。可与第一结合起来呈现,也就是结合或抓住课堂教学现场的几个典型的、最有价值的细节说。
我认为,在这部分要坚持先面后点的原则进行讲解,要谈教学设计是怎样的,实际教学又是怎样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谈学生个人的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作为教师的“我”是如何处理差异的,采用的具体策略是什么?有处理差异的过程中有何生成的精彩之处、缺憾之处,其成因是什么?
例如,招远市泉山学校栾文英老师在教学中关照到学生解题思路的差异,其解说内容是:从录像内容中可以看出,我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分两种思维切入:(1)剪两角,凑平角;(2)剪一角,凑同旁内角。这两种思路,都需要添加辅助线,这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对第一种解题思路的证明,我采用了“生带生”的方法……;对第二种解题思路的证明,我让一位中游生到黑板前讲解,虽然她有点拘谨,但她敢于展示自我的勇气和清晰明确的讲解,是我没有想到的。
再如由玉臻老师在教学中关照到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关照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的学生,也关照到有些紧张的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这就从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来处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用了鼓掌激励、口头表扬等具体对策,效果较好。
还有崔远红老师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差异关照,如: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能够联系生活说出自己在哪儿见过它们;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给生字编顺口溜;记忆力强的孩子还借助背诵古诗来识记诗中有的生字;识字能力超强的孩子能进行熟字比较。
这样的差异关照就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将学生基础和学业成绩分层的低层次上。当然,在谈对学生差异处理时应目中有人,要谈到具体学生的差异表现,谈对不同差异学生的不同处理,即对教学策略做比较性分析。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要提醒和督促,如提示“快一点”;对视觉记忆型的学生要让其用笔最好是彩笔勾划,对听觉记忆型的学生要让其大声朗读,等等。另外,在策略运用上要体现顺学而导的原则,要谈出自己对学情的把握与顺应。
五、教学反思
《撰写说明》的要求是教师的教后反思属于有感而发,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展开,做到真切、客观。我个人认为,教学反思要包括整体情况与具体细节。要 围绕亮点、憾点来谈教学设计与实际行为是否是平衡的,两者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要“基于事实,追问原因”。最好能针对教学目标,从学生学习状态、行为、结果等方面来说教学效果,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还要谈今后亮点的继承与发扬,谈憾点的克服与改进。例如由玉臻老师在教后反思中谈到,不足之处是:在检测环节中所剩时间太少,课堂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在基础盘点环节中,4号同学作为发言人进行的太慢,而且有三个小组的4号同学在课前梳理不够认真,如何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既给予关照,又不影响教学进程,这是今后要突破的问题。由此可见,由老师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也分析了成因。而有位老师的教后反思中有这样一句:因为给了学生多次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机会,导致课堂前紧后松的现象,这是我急需改正的地方。虽然谈到前紧后松现象的成因,但分析不具体,应基于事实和数据说话,这样才有说服力。
最后谈几点思考:
第一,差异教学是什么?差异教学不等于合作学习,也不等于分层教学,也不等于个别化教学。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差异学科优质课说课究竟要说什么?要基于学生差异说教学设计及其意图、理论支撑,尤其是课时目标的确定以及如何达成。要说教学的组织实施,是否顺利,遇到的困难之处,以及预设之外的生成况,对存在不同差异学生的细节关照。说教学反思,基于事实来分析教学亮点或憾点的成因,谈今后的行动方案。
第二,学生差异是多元的,那么我们如何从不同维度来处理学生的差异?当前大多数教师按照学习基础和学业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层,或者分成A、B、C三层。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研究表明,按智商情况将学生分成两层,学生之间的差异仅减少了7%;而将学生分成三层则仅减少了17%。即使分层之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性别、性格、思维特点、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背景等。那么我们如何来处理学生在性格、思维特点、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呢?有的老师在说课时谈到打工子女的学生,他们的心理与城区学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应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第三,今后我们处理学生差异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我们烟台市正在深入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我想应把思维差异的处理作为一个重点来探讨。如通常人们将学生思维分成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如何让形象思维强的学生与抽象思维强的学生进行差异融合?有的学者根据思维的敏捷性和踏实的品质,将学生分成快而准、快而不准、慢而准、慢而不准四种类型,对学生思维速度快而结果不准的学生,在提问时就要让他晚一会儿回答,以便考虑的更加全面准确。有的研究者根据观察世界的方式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将人发成具体有序型、具体随意型、抽象有序型和抽象随意型。其实,观察世界的两种方式 具体与抽象也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那么我们是否有自己的思维分类标准?
祝老师们与差异教学共成长,让课堂教学因差异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