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尝试当老师,课堂绽放奇异花高钦美
“三段六步、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之“学生当老师”初探
资邱中学
高钦美
“三段六步、小组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之“学生当老师”初探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我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活书。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乐于学习、乐于探索。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以上目标,有许多种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在想象中创新,借助辅助手段创设形象直观的课件素材;让学生大胆尝试当“小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等。在此我主要谈谈让学生大胆尝试当“小老师”的方法。
记得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我是满腔热情、满腔抱负,一心想着好好努力,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然后“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每一节课我都非常认真地备课,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课堂上更是详细地讲解,唯恐漏掉知识点,学生考试会丢分。每堂课自己都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对我虽没多大抵触,但也没多大反应,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寥寥无几,气氛很低沉,效果当然是“事倍功半”。后来我才明白:是教师自己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欲望,我以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给他们表现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思考和摸索自我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在这里,笔者把让学生大胆尝试当“小老师”的实际操作过程、影响及要遵循的原则等谈谈自己实践中的做法。
一、“学生当小老师”活动的具体步骤:
1、上课前,老师编写好方便实用的导学案。
上课前,老师编写好方便实用的导学案,供“学生老师”参考和学生学习使用。导学案的编写必须要方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这样“小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有据可依,不至于司马行空、不知所云。这一点我县的大集体备课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此特呈现其中的一份“学案”供大家参阅: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学习目标】
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3.雕塑成就:秦兵马俑。【重点难点】
重点 :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 :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自主探究】 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⑴佛教起源于 ,(时间)传入中国。主要教义 ⑵道教兴起于(时间),创始人之一叫,老子被称为。主要教义。2.司马迁和《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其作者是 时期的,主要记述了 的史实。成为后世 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3.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杰出代表是,是世界 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合作探究】
探究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为什么能在我国广泛的传播?
2.小明认为道家与道教意思相同,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你认为佛教和道教有什么异同?
探究二:司马迁和《史记》 1.如果你是“小老师”,你会怎样和大家共同学习本目内容?(注意结合小字文及图片)
2.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他在写《史记》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介绍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
2.假如你刚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请你在游客留言簿上留下你最想对秦始皇说的一段话。
3.请你也做名人,对秦兵马俑作一精彩的评价。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支持,其根本原因是()A.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B.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C.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2.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3.司马迁写《史记》的主要根据是()
①朝廷的大量藏书 ②收集的民间资料 ③目睹的当时时事 ④文学作品的描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4.下列关于秦兵马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再现了秦朝时的军容 ②反映了秦朝繁重的徭役 ③显示了秦朝高超的造型艺术 ④反映了秦朝手工业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二、材料解析题
司马迁十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他到太史署去看一批藏书。这批藏书有一万三千多卷,皇上要求司马迁的父亲尽快整理出来。这可难办了,这一万多卷书中,有的已残缺不全,有的只有上卷无下卷,有的竹简的牛皮韦编也断了。因此,要整理就必须通过阅读进行筛选和补充,而且还必须是有学问、有毅力的人来做。听到这事后,司马迁就自告奋勇地说:“这些书我能读完。”父亲问:“你说说怎么个读法?”“一万三千多卷,乍看是大得吓人的数字,但是,我算了一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如果每天读十卷,那读四年,也差不多读完了。”从此,司马迁按自己所说的去做,每天坚持读十卷,直到把这批书读完。这就是“读万卷书”典故的由来。请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2、做好“学生当小老师”的宣传工作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会使“学生当小老师”活动顺利开展。对于新事物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内心想去尝试,但又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会被同学耻笑。对此,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当老师是很多同学心中的梦想,现在你就有机会把梦想变成现实。来吧,拿出你的勇气,踏上神圣的讲台,来实现你心中的梦想吧!”“现在最可贵的不是表现最精彩,而是敢于挑战自己,迈出你人生中崭新的一步,证明给自己看‘我能行’!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响亮的掌声就会为谁响起!”这样做好了宣传工作,渲染好了声势,学生自然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3、确定“学生老师”的人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学生老师”人选的确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上课前,由老师或者课代表确定下一次上课当“老师”学生的名单,这样,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让学生有收集材料和设计问题的时间。开始阶段由学习认真和成绩好的学生先开始,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当小老师”活动顺利进行。时间长了,将全班学生轮流一次,或者课堂上随机指定。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一次以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学生老师”独立进行备课
“学生老师”各自进行“备课”,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备课”,要求是在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导学案,确定好重要的知识点,并思考如何让其他学生接受和认可。
5、教师指导“学生老师” 首先要求“学生老师”要声音洪亮,教态自然大方。最主要的是针对“学生老师”设计的问题加以指导,我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自己先会;如果自己也不会,就没有必要去问其他学生;但问题也不能过于简单,思维含量不要过低。同时要提醒“学生老师”注意:不要总是提问那些活跃分子和学习好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学形式不要过于单一,除了提问,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竞赛、默写等。
6、小组讨论,集思广益
课堂上老师安排好每组的学习任务后,小组内结合导学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老师”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原有的备课。
7、“学生老师”上课,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
学生按照事先编排的次序,在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中,依次上讲台进行“教学”。形式由小老师定,但要求“学生老师”一定要做到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当学生模拟教师上课,站在讲台前有板有眼的介绍自己准备的内容时,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升;模拟老师,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上课的热情和创造、奉献精神,激发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和尊重教师劳动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满堂灌的课堂中是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魅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会显现出来。
8、学生补充、点评
学生补充,是指在 “学生老师”讲完后,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的学生,先是由老师指派一个学习认真、成绩好的学生;后来发展到“学生老师”讲完课后,其他学生只要还有问题要问的或者是觉得自己编了个比较好的问题的,都可以直接走上讲台进行提问。
学生点评,是对 “学生老师”的上课风格、上课内容、问题的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当然包括优点和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一般是先让成绩好的学生来点评,时间长了,可以发展到全班学生都可以直接上讲台进行点评。目的是对“学生老师”进行鼓励,并督促每一位同学不断进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和口才,可谓一举多得。
9、教师点拨完善
教师最后简单小结、鼓励和适当地补充,这要看具体课堂的教学情况,可以让学生反思完善,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提纲挈领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可以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记忆主要内容„„总之,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击中要点的作用。
10、检验“学生老师”的教学效果
“学生老师”走上讲台,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课堂气氛是活跃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何呢?不会只是花架子吧?这就需要训练题目跟上来,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写训练题目,或直接用市编《同步学习与探究》的相关题目,以达到当堂巩固、当堂消化的目的。
二、“学生当小老师”活动的影响:(一)、对教师的影响
1、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跟上时代步伐,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师不再搞一言堂,教师学生双方都轻松愉悦。
2、可以改变“少数学生被老师逼着学”的消极心理,减少学生心理的抵触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善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
3、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当老师”可以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教材把握的疏漏、错误之处,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的提醒,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4、学习是相互的过程,在“让学生当老师”的过程中,我从学生身上也学到了不少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达到同步。
5、“让学生当老师”的过程中,教师也碰到不少的挑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教师也难以给予准确的回答,如“社会主义有没有霸权?”“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经济危机?”等,这就要求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挑战。
(二)、对学生的影响
1、改变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一味地等待老师来教自己,而是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合作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合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3、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组织能力。刚开始实行“学生当小老师”活动时,很多同学紧张的面红耳赤,说话直打颤、结巴,目光不敢和其他同学对视,有的同学直接用课本挡住脸,还有的同学腿打颤说不出话„„更不能有效组织课堂纪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绝大多数同学能顺畅地和大家学完相关内容,并且能体现出自己的特点,课堂组织能力更是明显提高了。让学生与学生交流,比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效果更佳。
4、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上课时,对教材的处理上,他们时常有独特的方式和理解,总有一两处让我耳目一新。他们也在积极思考如何使自己有更好的表现。如有位“学生老师”在带领大家学习新中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时,导入就非常新颖,时隔几年我还记忆犹新,为此我也牢牢记住了这位“学生老师”的名字——杨琳。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她独特的导入语:
“同学们知道中国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吗?”有同学脱口而出“杨利伟”,得到了“学生老师”的否定后,其他同学都不知所措了,我也有点惊讶。这时“学生老师”微笑着揭晓了答案“嫦娥”,这答案确实出乎所料,有点脑筋急转弯的味道。接着杨琳说“开个玩笑,这只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新中国成立后在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现在就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这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绽放的一朵奇异之花。
5、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力。每一次这样的课,都有学生和教师的评价考核,并适时对每个“学生老师”进行“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最幽默教师”“最认真教师”等称号的评选。在评价的时候注重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有成就感,如“你的想法真是妙极了!我们大家都没有想到,要谢谢你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方法。”使学生情感愉悦,精神振奋,学生的自信心自然就增强了,在此基础上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良性循环。
6、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老师” 年龄相仿,减少了心理上的距离感,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有相似之处,心理想法有相似之处,是比较接近学生心理的一种教学过程。不同的学生当老师,说话的方式和动作表情不一,个性、风格不一,增添了课堂的吸引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去学,必然加深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当然也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学生当小老师”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指导的原则
“学生当小老师”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事先给予科学的指导如教给学生怎么提问,防止个别同学上台后读完课文就下去,或是自导自演,缺少互动过程。此外,还应注意对“学生老师”的教学时间和问题数量进行适当的限制,以防止个别“学生老师”一节课快结束了还意犹未尽,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2、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知识点方面,先让“学生老师”讲解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并且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在课堂上表现得较出色,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为 “学生老师”下一步讲解较难的知识点做好铺垫。
在“学生老师”人选确定方面,让学习认真和成绩好的学生先开始。这类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可以为“学生当小老师”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从而让“学生当小老师”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3、科学分组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当小老师”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小组合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老师”表现的精彩与否,因此科学分组非常关键。在分组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要考虑男女学生的搭配,既要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要做到小组、班级的团结与和谐。各个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要避免变成单一的个人的表演,要有鼓励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展示的机制,小组内部要有竞争,小组内部可以实行积分制,积分多的要表扬和奖励,但是要避免两极分化。
4、鼓励为主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们成人尚且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何况孩子呢?试想如果一位“学生老师”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和同学们学习完了,正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老师对他的优点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却大肆渲染他的缺点。那么这位“学生老师”以后还会积极地和同学共同学习吗?同时其他同学也害怕自己的缺点会被放大,从而不敢走上讲台。所以,一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乐于展示自己,乐于当“学生老师”。
5、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进行历史教学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例如,性格外向的学生,活泼大胆,反应迅速,对此类学生应采取吹毛求疵法,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对他们从严从高要求,让他们学的对,说的准,做的好;性格内向的学生,动作迟缓,反应速度慢,应采取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参与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发言提问。
6、适当竞争的原则
一种教学方法即使在使用之初倍受欢迎,但如果长时间一成不变地使用,学生也会感到乏味,失去参与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变通,引人竞争机制,以保持学生长久的热情。如根据“学生老师”的表现,进行“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最幽默教师”“最认真教师” “最严谨教师”等称号的评选。这样“学生老师”就会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可谓精益求精,必然也就促使每位学生努力去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情感、合作、做人等综合能力是得到了锻炼,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教师会欣喜地发现这些学生身上多了几分朝气,少了几分自卑,他们的头抬得更高了,腰挺得更直了,眼神也更加坚定了。相信,只要坚持下去,这些“小老师们”将来一定会成长为积极、向上、出色的有用之才!
在“学生当小老师”活动中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完善的问题还有很多,如“学生老师” 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回答错误时,“学生老师”没有及时指出,没有对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教学的内容缺乏的渐进性和层次性等。但是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实践,历史课堂奇异之花一定会时刻绽放,最终必将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双赢。
第二篇:教育的肤浅与隐忧:低收入高压力、把学生成绩的优劣都归责任老师正是许多教师不敢让自己子女再当教师的原因
教育的肤浅与隐忧:低收入、高压力还把学生成绩的优劣都归责任老师正是许多教师不愿意自己子女再当教师的原因8月21日18时,36岁的赵县职教中心高二英语老师逯云芳突发脑溢血晕倒在讲台上,随后被送往医院,一直昏迷不醒。一个月来的抢救治疗没能挽留住逯云芳的生命,9月22日凌晨,逯云芳老师还是离开了她最爱的家人、学生、同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噩耗传来,赵县职教中心同事说:“我们不相信,她才36岁,这么年轻就走了,这里还有她最爱的工作。”学生们泣不成声:“她是我们最尊敬的老师!”(9月23日 燕赵晚报)
逯老师的去世让每个人都很痛心,一个教师能够把短暂的人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对于的人格品质是毋庸置疑的。诸如逯老师这样的新闻想必大家也不是第一次看过,缘于一个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除了肃然起敬不想做过多评价。只是就当前的框架教育模式的教学做一些陈述。
学生成绩的优劣社会都把责任归家于一个教学老师的个人素质之上,而学校在教学团队上更将一个老师是否尽快评上职称把教学质量当做是首要考核对象,出此之外一些来源于外界的考核目标又在隔三差五的插入教学任务当中。
可见,一个教师的教学任务除了能够应付学生之外,还要分一部分精力花在非教学任务之上。好老师之所以能够教好学生除了能够有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外还就要付出比一般老师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如
报道之中提到逯老师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脑海里还出现备案的情景,可见她付出的精力远远高于一个普通教师的负荷。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学校出现安全事故或者一些有悖于学校的准则之事发生之后。社会(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舆论都压制在教师身上。认为老师除了教好学生学习之外,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都应予以传授及感化,另外如果出现教师体罚学生的负面新闻之时,教师这一职业更是被批应当予以规范老师道德。而自相矛盾的是,社会一再要求学校不应把成绩当做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指标,但是当那些家长自己的子女上学时更愿接受自己孩子成绩优异而甘愿放弃他教育,甚至子女成绩不好,他们自己还会去请家教或送子女去补习班。
教师之中确实存在一些品行恶劣的龌龊之人,但是不能给教师这一职业魔鬼化。逯老师也仅仅只是一个缩影。一个教师的任务有多种不仅仅只是来自于教育部门下发的教学任务,学校、社会等等都在不断给教师施压,教师的减压却一直都只是个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