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山的那边 教案
导语: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有一个山区的孩子,童年时他幻想自己会见到大海,长大以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那他的幻想实现了吗?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今天就让我们《在山的那边》去追寻答案吧!
在山的那边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1作者介绍 王家新,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文学教授。出版的诗集有《纪念》、《游动悬崖》等,并著有文学随笔及评论等多种作品。
2写作背景
《在山的那边》起源于作者的童年体验。作者从小随父母的工作调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都没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爱幻想、对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这种独特的体验,成了他创作的源泉。
3老师范读
范读前要求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并思考文中一、二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
要求:①、读准词句
②、注意朗读的抑扬顿挫,读出节奏
自由读后,找同学来展示朗读。
思考:
“山的那边”是什么?
1、第一部分诗中写到“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而在第二部分中第一句 却说“在山的那边是海!”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给学生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作答)
——不矛盾,第一节中的海是真正的海,第二节中的“海”是指用信念凝成的 海。
2、师承接提问:海指的是一种信念、理想,那“山”呢?
——指实现理想、追求梦想中遇到的重重困难。
3、这是用来什么写作手法?
——象征
(简介象征)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4、文中诗人一次次“爬山”,又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但是只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 持奋斗,人生理想终将实现。
(顺势引导应用怎样的情感来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6、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
7、“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中扎下了深根”句中“种子”指什么? 能“飘来”的东西应是轻的,为什么能扎下深根?
——“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 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飘来”写出童年的
我对人生的这里似懂非懂的神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人生感悟越来越深,所
以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8、“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 力。
9、为何隔着崇山峻岭,作者还能听到海的“喧腾”?
—— 作者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
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10、如何理解“枯干”?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遭遇到重重困难。每一次遇阻,心灵就会受挫,“枯 干” 的心灵正是写出遭挫折后心里的伤痛和无奈。(而海潮
“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1、“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节诗的含义?
——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平坦的、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路上回会遇到很多困
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向困难地头和弯腰,最终就必将战胜困难,实现自己 的人生理想,谱写出灿烂的人生来。、“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先要想为什么“照亮”,可以想见这“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再想 照亮前后的心情,能体会到那一种惊喜,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
四、品读研讨】
(学生提问为主,而后补充)1、如何理解“痴想”在文中的意思?
——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
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立志追求“全新的世界”。、“隐秘的想望”指什么?为什么说“隐秘”?
——
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 人,深藏于内心,这是属于自己的秘密。、“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运用的是拟人手法。“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 然是山,非常失望、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山,也像铁青着脸冷冰冰的拒绝 “我”。
“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
五、拓展延伸】
师:本诗中诗人坚信只要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终将实现目标,在你的学习生 活中,一定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你能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
(引导学生举例子谈论:比如:学骑自行车、学做数学题、为了提高成绩不断 努力等等)
生回答后,师总结:确实如同学们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是怕有心人。只要我们 坚持不懈,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爬过重重大山,走一步、再走一步,老师相信我 们都将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七)、课堂小结
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要告诉人们的是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坚定信念,即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 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种告诉,是借助于“山”和“海两个具有审美意义和价值的形象来进行的。“山”,一个实际生活的境界,是要挣脱和超越对象;“海”,一个想像性的世界,是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山那边是海”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所以寄寓哲理的形象美是这首诗歌的鲜亮的特色。
【
六、作业布置】、复习巩固生字、完成同步练习的相应内容、预习《绿色的蝈蝈》
第二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1.1《在山的那边》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朗诵课文,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教具学具: 多媒体 钢琴曲《大海》钢琴曲《海边的星空》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文眼:“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童年:向往、困惑,自然界的海(实)在山的那边 海
成年:感悟、坚信,用信念凝成的海(虚)困难、失败 理想,成功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充满激情的诗歌朗读教学课。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些,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整个教学流程由“整体感悟”、“研读与赏析”、“体验与反思”三大教学板块组成,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导”、“引”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另外,教师教好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优化了教学过程,优化了教学的时间结构,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第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语:假如你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入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为什么会这么想? 同学们的想法和诗人王家新小时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同学们在小学一定都学过诗歌了,知道诗有什么特点呀? 诗歌句子短,读起来比较上口。诗歌有感情,能打动人。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朗读生字词: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凝成níng诱惑yòu 喧腾xuān扎下zhā漫湿màn一瞬shǜn间(“扎根”指植物的根向土壤里生长。)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自己先投入感情试读。老师也给大家配上音乐朗读。教师放音乐,学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课文。自评读得怎么样?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同学们读的感情不够,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够。三.下面我们就先来一起看看这首诗的内容。请大家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在山的那边是海。“山”是困难;“海”是理想。“海”是人生的信念,“山”是实现理想信念途中的艰难险阻。
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从时间看:第一节写“我”童年时期;第二节写“我”长大以后。从事情看:第一节写“我”渴望“海”;第二节写“我 ”追寻“海”。
导读—思考: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通过课件配乐配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技巧、方法)怎么读?1.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2.再挑选意义重音。
教师板书大大的“海”
教师在“山”下写“困难”在“海”下写“信念” 学生回答:在山的那边是什么? 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因为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大海是这样广阔,我想看到更广阔的天地。生齐读生字,在练习中记下笔记。学生回答
导读—思考: 朗读指导(技巧、方法)怎么读
从心理看:第一节写“我”的向往和困惑;第二节写“我”的感悟和信念。
从方式看:第一节是“我”与妈妈的对话;第二节是“我”与读者的对话。从写作角度看:第一节诗写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山”和“海”,是实写;第二节诗中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信念,是虚写。要实现理想的愿望。要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诗人的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呢?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请找出你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
让我们把自己的发现一起交流、讨论,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能发现美,能发现问题。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表现了诗人小时候强烈的好奇心,脑子里充满了美妙的幻想。)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句诗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望见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丧极了。(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顶? 上一句诗人说“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从“终于”这个词可见爬上山顶费了很大力气,花了不少时间。)这句没写诗人自己,你怎么看出他的心情?诗中的写法好不好? 大山好像人生气时那样“铁青着脸”,诗人将大山拟人化了,表面上是写山的颜色,实际是写自己的心情难过,这样写既形象又生动。
这正是诗的语言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诗人主观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伤的时候,看见美丽的花也像在流泪一样。你能读出这种感情么?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历会怎么想? 在这里主要是失败之后仍不灰心,继续寻找、追求。你用这种心情把这句诗读一下好吗?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飘来的东西是很轻的,怎么会下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我”不懈努力,这种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理想的树立也需要日积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样才能 让他扎下深根。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
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而且是深根。唯有不懈努力,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才能做到。那么,在朗读时,应该怎么读? “飘”和“扎”都作了重音处理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有感情朗读前后共五句诗。
听读—感悟: 山、海的含义是什么?在两节诗中的含义同吗?
2、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诗人想召唤一种什么精神?
4、怎么理解“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等句子?
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句的三个量词用得特别好。
这句的三个数量词用得特别好。“一次又一次”,强调了“我”失望的次数多;“又一次次”,强调了“我”不懈的努力;“一座座”,说明“我”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一旦失败就灰心丧气,从这句诗你得到什么启示? 不要企图一举成功,要能承受住失败和挫折。跌倒后要能爬起来,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诗人确信远方有海,也就是理想,日日夜夜在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因为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非常渴望,只有理想才能滋润“我枯干的心灵”。有了理想“我”就有了精神支柱,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了。朗读这句要求充满对理想的渴望。
6、“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这句诗很有人生哲理,诗人用来与读者共勉。“终会”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会惊喜万分。我们已经深入理解了诗的内涵,再把全诗朗读一遍,相信大家一定大有进步!当理想与现实多次出现强烈反差时,诗人的情绪虽然一直是波澜起伏的,但其主导因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诗人的主导情绪是积极的,诗人的梦因着在现实中受挫变得更为内在,也更为坚强了。
四.自由表演读,读出情味。
用钢琴曲《海边的星空》伴奏,进行诗朗诵表演。
五.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如果对这些困难估计不足会怎么样?
注意重音:强调了两个“又”字
为什么说枯干的心灵”?朗读这句是一定要充满对理想的渴望,请试试。大家一起来读一遍。响亮、喜悦、慷慨激昂。
失败后就灰心丧气
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经历失败,“我”对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润“我”的心灵,使“我”的心灵不再枯干,而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全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近十分钟。
利用配乐朗读,感悟诗歌的内涵
下面就把我们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
在很多时候,我们要战胜的最大困难也许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战胜自己!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没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艰难曲折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人生才充实而有意义。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失败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对刚跨进中学大门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心灵投入的齐诵最后几句诗,让好诗伴你健康去成长!全体师生一起饱含激情地背诵最后几句诗。
拾余:
诗人为什么能够做到失望而不绝望?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和经历吗? 为什么梦想能够滋润人的心灵?你的梦想为你成就了一些什么?
你觉得见到“海”好还是见不到好?你认为理想对于人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人的理想是一成不变的吗?理想实现之时是否就是奋斗终止之日?你知道哪些为理想奋斗终生的名人故事?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理想是。
六.布置作业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
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c.抄写生字。
d.积累:写山的诗词;阅读:写海的文章(高尔基《海燕》 鲁彦《听潮》)
引导学生体验:
1、你小时候有过对未来的憧憬吗?
2、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什么启发?(提升)
布置作业
分小组交流,或大班交流
诵读—体验: 扩读—反思
第三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惠济乡尚寨初中
王艳华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2、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歌曲《大海》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学习新知:
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1.给加点的字注音。2.形似字辨析。3.解释词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⑴、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a。先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b.再挑选意义重音。(以上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投影出示举例诗句的重音及节奏。)c. 学习集体朗读。(4)、结合朗读生意,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讨论。a.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个别有争议的词语,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山”与“海”的含义,也从象征意义上来理解,来解释,可予以补充,纠正。)b.在学生初步掌握朗读节奏、意义重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揣摩语意,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语气。然后讨论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教师投影出示句子)◆“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这两句话写出了小时候的“我”有什么特点?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学生接触的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答案不求统一,要点合理即可。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全诗所讲述的道理 ①:引导学生再次讨论“山”与“海”的深刻象征意义。②: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以上所讨论的内容,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要强求答案用语标准,意思正确就行。③:全班激情齐读。(三):小结,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四):课外延伸 a.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也可以写自然的海)。b.熟练朗读课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背诵。
《在山的那边》教学经验总结
惠济乡尚寨初中
王艳华
本节课简洁、明晰,在设计中紧紧抓住诗歌这种体裁特点,采用朗读教学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诗歌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这一步步,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主动、合作完成的。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标准”,就是要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而老师只起引路、搭桥、鼓励作用。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的反思的活动,也体现了新课程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
第四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在山的那边
作者:吴峰
使用时间
****年**月**日
星期
课时序号
课题
Ⅰ、教学目的:
1、熟练阅读这首现代诗,体会文中作者包含的感情以及所寄托的思想。
2、理解这首诗的结构与线索,正确理解有关的语句及包含的主要意思。
3、了解本诗的写作特色。
Ⅱ、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掌握本文的主要的内容以及本文所寄托作者的情思。
4、完成课后的练习。
Ⅲ、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指导讲授法。
3、课件法。
4、自学法。
5、小组合作学习。
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展示,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
2、导语,童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每一个人都会在这个时代里有过美好、令人终生难忘的梦想,甚至,尽管有事他是那么的幼稚,现在想想让人忍俊不禁。
同学们,你们有过怎样的“梦”呢。
3、本篇课文,也是一首诗,它主要叙述了一个山区的孩子装童年的幻想——追寻大海。长大后依然不停的追寻它,(1)他找到了他心中的大海吗?(2)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好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认识新诗。
1、什么叫新诗?(同时让学生明白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等及年限)。
2、新诗的特点。
3、如何阅读新诗。
三、认识作者。(出示课件)
四、学习新诗。
1、师配乐朗读。指导:(1)节奏
(2)语气的变化。(3)掌握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
3、检查朗读效果。
方式:单人读,全班齐读。
4、指导生字,新词,认读。然后学生书写。
五、阅读自学。
1、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线索。
人物,物品,事件,感情,时间,地点等,看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试着写出两小节的主要内容。
2、说说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指导,学生自学,然后订正。
1、本文的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按照童年——长大后的顺序来写的。第一小节:童年时我对理想的追求和困惑。第二小节:长大后,我对生活的感悟。
2、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课堂练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诗歌的朗朗要点,学生齐读这首诗,继续体会语言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二、学生学习第一小节。方式:
1、学生朗读。
2、重点理解:(教学生赏析词语及短句的方法)痴想
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山铁青着脸
给我的打了一个零分
3、小结
三、学生学习第二小节。
方式:
1、学生朗读。
2、重点理解。(教学生赏析词语及短句的方法)用信念凝成的海 从小飘来的种子
枯干的心灵„„ 一瞬间照亮„„
3、再读,说说: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身上最令人感动的是什么?
四、整体把握。
1、回顾课题,“山的那边是海”,两小节中的“山”和“海”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2、课件出示。
重点:师讲述什么是意象?、意象: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1)诗中所说的“海”、和“山”指的是什么?(2)“海”和“山”喻什么哲理?
3、回忆,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课件出示。
4、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同学们,你们学完之后认为,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1)运用意象,寄托和表达情思。
(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排比、反复等。(3)语句精炼,生动。
五、完成课后练习,收集词语。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在山的那边》教案
1.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领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课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我们可以从诗中找到答案。
三、正课
1.朗读指导,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我们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谓正确,就是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所谓流利,就是吐字清晰,停顿合理;所谓有感情,就是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讲究音量、速度、语气、语调的合理配合等,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老师范读课文。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4.全班齐读课文。
5.探究质疑:“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讨论并归纳:“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世界。6.探究质疑: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讨论并归纳:因为“我”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而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7.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讨论并归纳:“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运用的是拟人手法。
8.探究质疑:“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并归纳:“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9.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讨论并归纳:因为诗人领悟到妈妈所说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而是指理想和信念。10.探究质疑:既然“海”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诗中的“山”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比喻重重困难。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难,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需要百折不挠坚持奋斗,理想境界才能实现。
11.探究质疑:“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讨论并归纳:“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是妈妈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指实在的东西,所以说是飘来的。
12.探究质疑:为什么说一座座山顶会“诱惑”着我? 讨论并归纳: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13.探究质疑:“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 讨论并归纳: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荡,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就像听到大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枯干的心灵”,比喻对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
14.探究质疑:“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讨论并归纳:因为“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使人惊喜,使人兴奋。15.再次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群山和大海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这样一种信念与哲理,告诉人们,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终究将会实现。
五、作业布置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六、板书设计
海 比喻 理想境界
山 比喻 重重艰难险阻 爬山 比喻 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