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文档

时间:2019-05-15 01: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选-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文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选-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文档》。

第一篇:精选-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文档

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

构筑语文教学特色

韵语实验,以其独特的识字方式使低年级儿童大量识字,尽早阅读,超前形成阅读能力,从而驱动儿童智力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成熟以及品德与健全人格的养成,已被阶段性的实践初步证明。素质教育作为全新的旗帜和目标,已鲜明地树立在现代教育人的思想观念中。

一、发展韵语实验,在改革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新方法

1995年9月,我们学校正式启动韵语实验教学,至今已运转了11年,现在我们学校35个教学班中,有16个是韵语实验班。韵语实验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前铺后垫,分段推进,逐个击破。我们在发扬韵语实验的优势的基础上,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了彻底的理性思考。我们认为,在实施韵语实验的过程中,要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韵语实验,构建体现我们特色的韵语教学模式。韵语实验的奥秘在于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主张把低年级的识字课上成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游戏课,把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成有血有肉的自学活动课,把作文课上成敢做敢想敢爱敢恨的情感交流课。我们也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我校素质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构筑语文教学特色的最佳途径。

第 1 页 1.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妙趣横生,丰富多彩(1)在乐趣中学拼音

拼音教学是韵语识字的起步阶段,是学生认读生字的基础。如果拼音掌握不牢,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识字教学。但是,由于拼音是比较抽象的符号,学生容易引起厌学及畏难的心理,这对以后的大量识字会造成严重的障碍。为了让学生掌握得充分扎实,一方面我们把拼音教学时间延后两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乐趣,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制作头饰、设计游戏等。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使每节拼音教学课都上成一堂表演课,从而使学生一入学就对韵语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自信。

(2)识字教学做到丰富多彩

应该说,韵语识字的每一课都是富有一定趣味的小韵文,但是由于识字量大,如果每节课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反复出现,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热情减退。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识字课应上得丰富多彩,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力求形式新颖。如:设计谜语、找朋友、开火车、编儿歌、识字律动、小猴子摘桃、海洋探奇等等。这些游戏不但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且学

第 2 页 得扎实。把枯燥乏味的生字与妙趣横生的活动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3)强化写字训练

韵语实验强调识字以认读为主,书后田字格的字要求会写。我们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要求高频字都要练习、会写。力求书写工整,且有一定的速度。这个要求略高于韵语实验关于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个要求是可以达到的。

2.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韵语实验的核心是儿童阅读能力的早期形式。根据韵语实验低年级己集中识完2600个汉字的特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把精力和时间主要放在阅读和作文上。为了体现韵语实验的优势,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在短时间内或一节课内引导学生做最有效、最大量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又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就推动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削枝强干,精简合并,增加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和写字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 3 页

第二篇:乘课改之风在数学教学中彰显素质教育

乘课改之风

在数学教学中彰显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比较抽象,学生常感到枯燥无味。要想上好数学课,教师首先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要多形式,多渠道地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就需要把素质教育融入数学课堂。

【关键词】素质教育;融入;课堂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很少关注这些知识的根源、作用,这些知识与与其它知识、实际生活的联系。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也不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因此有些学生逐渐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经过努力学习以后又没有什么用,对数学渐渐推动了兴趣,让我们的教学处于被动和无奈状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如何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呢?这要求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把素质教育融入数学课堂中去。

一、追寻数学知识的根源,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

数学知识在学生的眼里既枯燥又抽象。学生知识永远都那么辛苦,总是让人费解,仿佛有些知识天生如此,经常弄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适时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而紧紧针对知识的历史还是不够的,人类接触数学是从数数开始的,在课堂上要体现数学文明的探索历程,要返回知识生成的原生状态,感受到一定知识的产生必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打破知识与知识的孤立局面,体会知识的必然联系,逐渐建立知识网络。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产生“我要创造一种方法,把这个比较麻烦的算式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出来”的心理倾向,从而引发出乘号,引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作用。使学生有意识的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了解数学的价值,感觉数学的简洁美,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二、追寻知识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体会数学的实效性。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要设法在现实世界寻找到数学概念的“影子”,让学生伴随丰富的生活情景走进数学世界。游戏之所以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游戏所涉及的问题和内容有趣迷人,令人情不自禁,欲罢不能。因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动有趣,还数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同时有效的数字游戏有利于培养数学思维,正确的数学态度,乐意吸取不同的思路,勇于创造的研究态度。

最大限度地拓展数学学习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还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能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每一个学生与数学做近距离的教学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从而达到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将学生的兴趣引向对知识本身的探究。

三、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只有教师讲,学生听;听不懂,再讲。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也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各自的想法。相互交流,探讨解题方法,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我以“还给学生欢乐的童年”为目标,每堂课都力争发掘出“快乐点”。如在《9的加减法》练习中,我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若干个小圆球,然后从中挑出3个红球和6个蓝球,用竹签穿成一串,让学生说出这一串上共有多少个圆球;再让学生把4个绿球和5个黄球穿起来„„学生个个趣味盎然,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辨别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再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采用袋鼠分果子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袋鼠两次分果子有什么不同、各是怎样分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掌握了什么是平均分。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给学生以鼓励,要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和期待的眼神,激起学生的成功意念和力量。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大多数学生是敏感的,教师必须对他们的自尊心加以保护,特别是差生,如果回答错了问题,不要随意批评。更不能嘲笑、讽刺。要启发、诱导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要善意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要让大多数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我班有一个男孩子,脑子慢,胆子小,为此他很自卑、很孤僻,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没兴趣。偶然有一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在大树下观察蚂蚁搬东西。我借机引导他:小蚂蚁在干什么?它搬得动吗?它去干什么了?又来了几只蚂蚁?这次它们搬动了吗?我告诉他:人做事只要有了蚂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当一个人的力量办不到时,需要靠大家的合力来获取成功。事后我不断鼓励他,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做比较容易的数学题、做比较简单的事,然后及时地给予肯定、赞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慢慢地,他开朗了,好学了,且开始关心他人了。由此可以看出,给孩子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他的信心,为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四、上好数学活动课

活动课在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以前我对数学活动不太重视,通过这些年的数学实践,才感到活动课的重要性,要上好一节数学活动课,首先要了解这节活动课的意义,明确其目的的要求。其次,要有充分的准备,摸清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每个学生的兴趣。另外还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他们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听讲,做作业,非常希望换换学习场所或形式。所以我们组织活动课,要尽量搞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体现出以他们为主体的重要作用,并且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发挥各自的特点,为活动增添活跃的气氛。

活动课不能排斥差生,应当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鼓励不爱说话的学生大胆发言,启发诱导他们回答问题,活动课要形式多样,不断翻新,使学生感到新奇、好玩、有趣味。内容要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并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可通过活动课让优生帮助差生,使差生的学习成绩有提高,从而激发他们对活动课产生兴趣。也可以通过活动课,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使每个学生都受到多方面的良好教育,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都有所提高。

我在《4的认识》一课中,做序数练习时,准备了手杖、军帽、眼镜等,让学生扮成图中的老爷爷、解放军、阿姨、小朋友,问学生:这里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如果你排在第一位你会怎么做?在这引人入胜的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序数的含义,还懂得了上车要排队、要尊老爱幼的道理。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这是符合学生的意愿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成功的能力。

五、减轻学生的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不让学生做作业,也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素质教育不是一味追求学习成绩高分,而是从多渠道培养人才。

有些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是这样的,你看某老师的做法多好,孩子一放学就开始做作业,就没有玩耍的空儿,这样学习能不好吗?这种方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如果一进校门就把他们关进教室读书、写字、做题。放学后又布置大量的作业,经常这样下去,会给他们造成很在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适当,使大部分学生能轻松地完成,也能照顾到小学生的特点,给他们留有玩耍的时间。

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与同伴进行交流,认真完成作业等。

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作业马虎、草率,或抄袭他人的作业。对于这些不良行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上课要尽可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多提问、演板。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经常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要相信自己,不要依赖别人,真有不懂的问题,可问老师,也可以向同学请教,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对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表扬。

有的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很值得学习,不随意在错题上打“×”,而是在错处做上记号,注上启示语和指导语,只要学生重做后没有差错,就照样打上“√”,让学生时时都一种“我做对了”,“我能行”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消除他们对作业的厌烦和害怕心理。

我批改作业经常画“×”,还给错得多的学生得“差”,这样做很不好,有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后一定改正这种做法,坚持给学生以一种动力,引起学生正面的反应,应经常鼓励学生努力去做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把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可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1-52.[2]郭思乐.数学素质教育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98-104.[3]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6-131.

第三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中保持创新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中保持创新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中保持创新的教育理念

【摘要】近年来,“创新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本文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笔者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思想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必要条件,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是创新教育的有效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 多元化评价

江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思想基础

以往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而今天的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放手让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超越自己的研究范畴,让其大胆地去创新。在信息技术课中,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更容易被“唤醒”。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主体,教师则处于的主导地位,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主体,以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积极性源于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主动地探索,才会有创新可能性。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好奇、需求等设计教学。例如,笔者在进行“搜索引擎”教学的前几天,刚好发生了一件大事——四川大地震,当时学生已有所耳闻,但了解不多。我首先演示了在百度中搜索四川大地震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看到了地震后的惨状后,心情沉重,但他们都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四川大地震的信息。于是我让学生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查找更多关于四川大地震的信息,并将信息整理出来,与同学共享。学生接到任务后,自己动手、积极思考,根据老师的提示,在兴趣的驱使下,搜集到了很多信息,熟练地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有些同学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搜集文字信息,还搜集了许多图片资料,将图片和文字整理结合,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报告。

2、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问题的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中保持创新的教育理念

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时,应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地完善任务创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之余又更多的思考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要恰到好处,既不能像保姆一样牵着学生走,也不能完全放手不管,要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既要适时指导,又要舍得放权。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放弃权威观念,接受学生的挑战,无条件尊重学生,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提出了与事实不符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处于活跃状态。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的重要条件

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要跟上教育观念转变的步伐。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知识经验、先天素质和潜能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让学生发挥专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创新,将来也能成为该领域的“创新型”人才。以下两种方法可供信息技术教师参考:

1、积极运用任务式、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

任务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提出一定的问题并设置目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或与他人协作完成。例如我在进行三年级金山画王的“丰富的几何图形”教学时,我提出为小动物们建设家园的任务,学生用金山画王中许多不同的几何图形,画出了很多漂亮但各不相同的房子,有的是别墅,有的是高楼大厦,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的窗户和门,有些房子还有庭院和花园,真是精彩至极。任务式教学方法充分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思维和欲望,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都得以提高。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但讨论并非“争吵”,教师必须合理组建学习讨论小组,创设良好的探讨氛围,讨论有助于学生了解多方面的观点,梳理出解答问题的不同方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在提倡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它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中保持创新的教育理念

生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回去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仅留给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又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把握学习的基本方向,不偏离主题,有效地学习、创新。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创新思维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手段要灵活多变,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许多内容应该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四年级讲授ACDsee的使用时,我给学生讲解首先选中图片,进入编辑模式,然后使用“颜色”工具编辑图片,随着我调整“色调”、“饱和度”、“亮度”等滑块,学生看到了图片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都发出了惊叹声。在这样的气氛下,我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其他工具带来的不同图像效果。这堂课我真正讲解新课内容的时间不到5分钟,在我适时地个别地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反复尝试不同的图像效果,找到自己喜欢的图像效果,制作出很多优美的图片。这样达到了反复练习的效果,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但又不会抹煞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新课标关注的方面之一。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来落实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呈现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从自己的思维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学生还能彼此激发问题解决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训练。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非常普遍。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实行分层教学非常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务,既能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又促使某些掌握比较好的学生继续探究、创新。

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多效果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来实现,我们要鼓励学生发掘新方法,这是发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的自定义动画的内容时,我告诉学生,为了强调某些文字,我们可以给文字对象设置“更改字体颜色”自定义动画类型,在幻灯片放映时,单击鼠标,文字的颜色就会改变,从而起到强调的作用。我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实现这样的效果?学生经过认真地思考、讨论与尝试,最终提出在文字上再覆盖一层颜色不同但其他属性完全相同的文字,让两层文字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改中保持创新的教育理念

重叠,上一层的文字设置一种进入的动画效果(如:出现),就能实现幻灯片放映时,单击鼠标,看到文字颜色改变的效果。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举一反三,提出把上一层文字设置一种退出的动画的效果(如:消失),也可以达到想要的强调效果。经过这些思维的训练,学生不断开动脑筋,达到了方法上的创新。另外,研究表明,奥斯本提出的“脑力激荡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脑力激荡法”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是创新教育的有效动力

创新教育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育,不能以一个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要制定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态度:包括学生是否积极探索、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善于合作等EQ因素。

2、任务的完成:任务难度、工作量、技巧运用、研究方法、学习效率等IQ因素。

3、成果:内容健康与否、创新性、美观性、进步程度等。另外,评价的方式也应变老师“专权”为师生民主。学生作品的展评是肯定其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色:有人色彩搭配好,有人使用了别人没想到的操作技巧,有人单位标志设计有特色,还有人效率高制作了两张等等。尽量多地发掘学生的优点,适当提些建议,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这样被老师和同学赞赏的目光鼓舞了。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善于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极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中国电化教育 [2]新课程标准解读

[3]胡海建.创新教育概论

第四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推荐)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它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战,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学生对拼音很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来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一只鹅看到前面掉下来一片树叶,以为是它的一件衣服,赶快捡起来穿在身上,高兴的叫到耶耶,学生们通过看动画和听故事,很快就记住了i

在前e在后,就认ie。就这样通过这几个故事制成的动画,孩子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韵母,觉得学习拼音也这么有趣,就会更加爱上学语文。在后面的声韵母相拼的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容易了,就可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创设情境。多媒体的运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如《金色的草地》,这是一篇叙事文章,本文描写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通过对这两个发现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草地变色的原因很难明白,于是,教师就设计了教学课件,通过动画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地是怎样变色的,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自己归纳出草地变色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理解课文重难点。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所烦恼。而这些重难点恰恰是绕不开的课文的灵魂,因而如何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就成了语文课的关键。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爬天都峰》一课,在学习体会天都峰的特点时,配合出现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学生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对描写天都峰的特点的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要紧扣优化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兼顾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用好、用实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将现代教育技术恰当地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画面等教学手段,以语文内容为本,用图画配上音乐为辅助,创设模拟情景,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激起学

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如:教学《麻雀》一课时,我板书课题后问:课文写了几个角色?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通过电脑投影逐一显示出小麻雀、猎狗和老麻雀,接着随着惊险的音乐声起,追问一句: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放映录像,为学生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使他们兴趣盎然,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会提问,才能思考、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时,当电脑课件播放不同品种的小猫的调皮动作时,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可爱了!”“真漂亮啊!”……这时让孩子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小猫?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赵州桥》一课时,课件中收集了许多关于赵州桥石刻图案的图片,录像片段等资料,播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且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着丰富的创新空间。小学语文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增加自身修养,不断积累学识,在精心研究每堂小学语文课的过程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为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第五篇:观察类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应分别注意什么问题

王宁125834 6.请思考观察类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应分别注意什么问题?

一、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要素及案例

(一)学生分析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认真分析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分析学习者的特点。观察实验是学生利用一定的观察和测量工具,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尽可能多的收集观察对象的材料特征和数据,进一步认识观察对象的过程。

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必须了解学生对科学观察方法的掌握情况,对观察工具的使用情况,对该实验所要求的基本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了哪些相关内容,做过什么相关实验。

(二)教学目标

生物教学实验目标的制定要以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实验教学对象,充分考虑当地的课程资源等情况,使实验教学目标成为达到总目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实验教学目标也应涵盖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并联系实验内容使目标具体化。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实验教学的目标为基本依据,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教学内容的成功传递。二是要充分考虑实验对象的特点,包括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需要,性格爱好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使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更加客观、富有实效,有利于教学实验目标的达成。三是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实验教学资源。

(四)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等要素的整体考虑。教学案例:观察植物细胞

(五)教学评价设计

实验教学评价主要包含两部分:

1.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过程的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来评价教学目标实施的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的鼓励性评价,尤其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鼓励性评价,对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有重要意义。

2.教学结果的评价

教学结果的评价,通过反复练习,巩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来评价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情况。

二、验证实验的教学设计要素及案例

验证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在实验室内进行独立操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来验证新知识,同时训练操作技能的实验。

在进行教学实验设计前,先要进行预试验,了解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条件并可以见证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误差,确定实验结果,同时还可以了解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其次是将学生编号实验小组,安排好实验座位,培养小组长,使他们成为实验课中教师的好帮手。

验证实验设计应包括以下六部分

(一)实验教学的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验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而确定。

(二)实验的原理

每个实验都是围绕实验原理设计的,他是实验内容的灵魂,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使实验内容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做到活学活用。

(三)实验的对象、药品、试剂及仪器

在实验课上向学生介绍选择实验对象的原则和各种实验对象的特性,使学生理解各个实验中选择实验对象的原因。

(四)实验步骤

这部分要细致入微,条理清晰,而且重点突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这部分可以体现学生对实验内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在这部分要引导学生应用实验原理分析数据、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理想、实验误差有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

(六)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目的是否达到,实验效果如何,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

1.个别检验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他们所看到的实验现象、结果,或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或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2.填表法

将实验的结果统计印成表格,发给同学,填写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教学案例: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及案例

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是:问题----假设----实验----分析、总结---应用,基本过程可归纳为

(一)实验教学对象-----学情分析

1.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了解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期,并根据实验教材所给出的实例及自身体验,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尝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实验教学的目标为基本依据,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有赖于教学内容的成功传递。

二是:要充分考虑实验对象的特点,包括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需要,性格爱好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使实验内容的选择和设计适应高中学生对于科研探索过程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分析结论)已初步熟悉的事实。

(四)实验教学策略

探究实验教学策略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在生物学探究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生物学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提出探究问题,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探究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潜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

2.充分分析,提出假说

在学生对课题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类推等不断产生假设并围绕假说进行推理。

3.设计实验、实施实验

实验方法步骤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设计。在教材的实验指导中,实验假说和实验预期大多隐含在“实验原理”中,实验方法类型、实验对照类型则一般隐含在“方法步骤”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并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以便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4.分析结论,关注拓展 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也可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探究。

5.实验教学的评价

实验教学的评价可以编制评价量表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教学案例: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下载精选-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文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选-发展韵语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在课改和创新中构筑语文教学特色-文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