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01:5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

第一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二、重点难点

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三、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完全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

二、课前检测字词

三、整体感知

1.问题设计:题目叫做《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索科洛夫)他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在面对这些遭遇的时候他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整理出“我”所遭遇的主要事件及情感变化。另外,对文章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做好标记。

【明确】 遭遇从引文开始:苏德战争被俘——冒险逃跑被抓回——俘虏少校,逃回队伍(心情是兴奋的,急切的——喜)——家破人亡(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回家后的感觉,感到穿心的痛——悲)——找到大尉连长儿子(激动,并想象战后的幸福的平民生活,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喜)——儿子牺牲(生前死后的对比描写,既体现了父亲的无限的伤痛,更用一种以美衬丑的手法表现了对战争的憎恶——悲)——找到小儿子(重点描写,让学生重点读——喜)——因车祸外出谋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对主人公的命运展开联想)。

/ 5

正因为情节的曲折,才突出了主人公的不幸。

2.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明确】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四、文本研习

1.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明确】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他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2.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这只是一个人的遭遇吗?

【明确】 主人公索科洛夫是个普通军人,但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希特勒入侵苏联,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无法描述的。据说,经过四年的残酷战争,在苏联几乎没有一个家庭没有亲人牺牲,因此他们的餐桌上总有一个或不止一个位子空着,而空位子上仍摆着一副餐具,以表示没有忘记他们。这是一幅多么悲惨的景象!据说,苏联在战争中牺牲的人数达到两千七百万。当然,这个数字是否绝对正确也很难说,但肯定是一个可怕的数字。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牺牲如此惨重,这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的一个里程碑。作品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著名作家海明威、雷马克专门发来贺电向肖洛霍夫表示祝贺。这部作品也反映了作家在新的时代对战争的新的思考。

五、鉴赏文章细节描写的艺术

讨论:在这篇小说中,最感动你的细节是什么?请先有感情地读出来,再说说感动的理由。学生可能找到的相关细节

①“我”从集中营出来,与自己部队里的人见面。

上校和掩蔽部里所有的军官,个个都亲切地跟我握手道别。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嗐,再有,老兄,当我跟首长谈话的时候,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你瞧,法西斯的俘虏营把我们弄得怎样啦„„

——“我”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今天在自己的队伍中受到了,所以激动。文中的“人的待遇”指拥有尊严、不挨打。“我”的习惯性的缩头,是长期挨打的结果,是法西斯的暴力训练出来的。这表现了法西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摧残。

②“我”回到家乡,在原来是家的那个大炸弹坑前的那两句话。

/ 5

我走到我们一家住过的那地方。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嗳,老兄,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又走回火车站。在那边我连一个小时也呆不下去,当天就回到了师里。

——战争,让原来很幸福的家庭变成了废墟,让亲人阴阳分隔永不能相见。战争给了他太多的磨难,让他经受了太多的悲伤,让他的眼泪在回乡之前早已流完了。这表现了战争的罪恶。

③文中的“我”到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

我走到棺材旁边。我的儿子躺在里面,可他已经不是我的啦。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而望着我所不知道的很远的地方。只有嘴唇角上仍旧保存着的一丝笑意,让我认出他就是我的儿子小多里„„我吻了吻他,走到一旁。中校讲话了。我的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父亲,在战争结束的那天,却要去面对儿子的战死,这份老来失去唯一亲人的悲哀让人痛彻心扉。这位父亲的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

④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

例如索科洛夫夜里看熟睡的凡尼亚“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

六、总结

战争是可怕的,它能摧毁一切——家庭、亲情、希望,但他不能毁灭的是人性的尊严,不能消灭的是对于幸福的永远的期待。正如主人公那样,虽然自己战争中经历了种种苦难,但还是收养了一个孤苦无依的小男孩。这是人类的本性,追求美好的本性,它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更是在今天绽放出光芒。

2004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人们来到集中营旧址,点起

/ 5

白色的蜡烛,为亡灵祈祷的悲戚曲调在寒冬中响起,荧荧烛火沿着幽幽的铁路通向远方,打破了黑暗,告慰110万死者的在天之灵。德国总统克勒赶赴波兰,亲自参加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了在德国国家剧院举行的“回忆奥斯维辛”纪念活动。德国议会还举行了特别悼念仪式。德国的一些联邦州也举行默哀等活动,纪念当年纳粹暴行下的死难者。那一天,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发表了令人难忘的讲话,“年轻人,你们有责任思考未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没有战争和威胁的明天。”

七、作业布置

1.摘抄令人感动的细节描写; 2.完成相关练习。【知识拓展】

肖洛霍夫的“抄袭”

1928年,《静静的顿河》发表后,肖洛霍夫就一举成名,荣誉地位一下子就全冲他来了。当时,他只有28岁,之前只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从未引起过轰动。后来,他也加入官方高层机构,甚至成为名义上的领导人物。这招致了来自各种不同阵营的红眼和白眼。

关于肖洛霍夫的一个致命谣言是说《静静的顿河》不是他写的,理由是他当时太年轻(开始写这部小说时,只有21岁),不可能有小说中写到的那么宽泛而深厚的经验、阅历,还说他连小学都没毕业,不可能有小说中写到的历史和博物方面的知识。庸人们不承认自己是庸人,还不承认别人是天才;这倒也是常理。肖洛霍夫没理睬这些人的恶作剧。作为顿河流域的人,他对流言蜚语是太熟悉不过的了。在《静静的顿河》中,他对长舌妇及其飞短流长,有过多次惟妙惟肖的描写。

让肖洛霍夫他受不了的,是左琴科对他的肆意诽谤。他与左琴科本来是朋友,而且还曾有恩于或者说提携过这位顿河老乡(肖洛霍夫出道早,成名早,按照江湖规矩,他还是左琴科的前辈呢),如帮助后者发表作品,在公开不公开的场合给予肯定的评价。如果说法捷耶夫是纯粹的官方作家,那么,肖洛霍夫是与有点偏离的官方作家;如果说,帕斯捷尔纳克是不彻底的“持不同政见者”,那么,左琴科是彻底的“持不同政见者”。左琴科激进到有点偏激,他认为肖洛霍夫与法捷耶夫是沆瀣一气、一路货色。他不顾朋友的面子,把自己对时局的不满情绪倾泻到了肖洛霍夫身上。他曾经暗暗地与肖洛霍夫争夺诺奖;1965年,竞争失败后,他就对肖洛霍夫因嫉而恨。当然,肖洛霍夫出于他的局限性立场确实压制过左琴科,如曾扬言要将左琴科开除出作家协会;这使左琴科一直怀恨在心。

1974年,左琴科赢得诺奖,在扬眉吐气之余,报复之心突涨。他被驱逐出境后,在巴黎

/ 5

抛出了一本叫《〈静静的顿河〉的马镫》的书。他说,这书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苏联国内某位研究肖洛霍夫的专业人士。他之所以从国内把书偷带出来,是因为由于肖洛霍夫的霸道地位,这书在国内根本出版不了。据说,这书的作者是著名学者托马舍夫斯基的遗孀。

书中就有这样污蔑性的词句:“一个二十三岁初出茅庐的新手利用远远超出他生活经验和教育水平(小学四年级)的材料,写出作品”,还说“这是世界文学史前所未有的。”作者因此推论肖洛霍夫肯定是剽窃,还把剽窃的对象抬了出来,说那是顿河地区的另一名叫费多尔·克留科夫的作家,那人在肖洛霍夫之前,写过一部小说,也叫《静静的顿河》,只不过只写了一部分。左琴科到处带着这本书散发,还接受记者采访,数说肖洛霍夫的抄袭行为,似乎这样还不过瘾,还不足以完全颠覆肖洛霍夫的文学形象,他甚至在自己的小说《红轮》中,抓住肖洛霍夫的这条小辫子,大肆攻击。肖洛霍夫没有怎么反击,只是骂左琴科神经病。倒是有学者对比分析了费多尔·克留科夫和肖洛霍夫的两部同名作品的风格特征,得出的结论是:“克留科夫的风格与肖洛霍夫的风格有较大差异,而肖洛霍夫的风格与《静静的顿河》的风格十分接近,克留科夫不可能是《静静的顿河》的作者。”1999年,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手稿面世,证明这个推导出来的结论无可辩驳,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 5

第二篇:《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

2、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

学习方式:采用文本研习的方法。

课时:1 教学内容:

导引: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

一、导入

1、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同学们谈谈对二战的认识,可以在台上展示相关资料。

(此环节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资料

家园的毁坏,亲人的离开,都是战争给人带来的祸害。这几幅图片一定把你们又带入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回首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们带来了太多痛苦的记忆,时至今日,这伤口依然在隐隐作痛,今天让我们追随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脚步,再一次去面对战争的痛苦,去感受一个俄罗斯人在战争中的命运变化„„

二、课文探讨

解题:《一个人的遭遇》

1、一个人指的是谁? 是怎样的一个人?

索科洛夫(凡尼亚)参加二战的军人

2、他们分别有怎样的遭遇?

索科洛夫

①上了前线

-------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

②被俘受尽折磨

------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

③逃出集中营

——“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说明战争能给人的肉体上带来痛苦,反衬出战争的灾难和罪恶。

④妻女被炸死

——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教案《一个人的遭遇(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

⑤儿子牺牲

——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⑥得到一个新的儿子

3、体会情感变化转折

战争被俘(痛苦)-----带人逃回(惊喜)

家毁妻亡(痛苦)-----儿子幸免(惊喜)

妻死家亡(痛苦)-----儿有出息(惊喜)

儿死沙场(痛苦)-----又得新儿(惊喜)

日念亡人(痛苦)

4、请学生谈对此的感受,揭示主题

控诉战争的罪恶,战争对人的摧残

文中提到另外一个人的作用

5、如何描写这个小孩

凡尼亚【明确】分别从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来描写:

外貌——“脸上溅满西瓜汁,尽是灰土,头发蓬乱,脏得要命,可是他那对眼睛呀,却亮得像雨后黑夜的星星!”

语言——“走到哪儿,睡到哪儿。”爸爸“在前线牺牲了”,“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

(凡尼亚成了流浪儿!)

动作——“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他用两只小手勾住我的脖子。一直没有松开。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住了一样。”

(凡尼亚的动作近似疯狂,可以看出他对于亲情和父爱的渴望,反衬出战争的罪恶)

6、这说明了什么?(一个人的遭遇)

希特勒入侵苏联,给全体苏联人民造成的灾难是无法描述的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

不是。不是一个人,而是战争中的所有人都受害,受摧残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7、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①读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

②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

“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三、小结

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小说在苏联广播时就令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它传到我国后,也使多少人泪飞如雨,译者也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读完全文后,你觉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启示

珍爱和平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第三篇: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设计指导思想

《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伤。教学中主要抓住与眼泪有关的情节,设计了四个问题。由于找准了切入点,长长八页的文本被全部贯穿起来,文本的主要信息也都涵盖其中。

发挥传统教学手法——朗读在本堂课中的作用。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文本中的关键段落由学生朗读,新课程要求的语文能力同样在朗读中得以体现。

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讲到一个人的遭遇和一个民族的遭遇时,屏幕上呈现一组数据,并配以深沉的音乐,课堂气氛会变得肃穆凝重,主题得到有效的烘托,课堂进入一个高潮,辅助效果明显。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深重的战争创伤。小说中对索科洛夫的心理描写很是细腻,集中表现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深重创伤,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2.深刻的情感体验。凡尼亚的遭遇是索科洛夫“遭遇中的遭遇”,说明战争不仅给战争的经历者带来灾难,同样给无辜的人带来痛苦——这就是战争中人的遭遇。深刻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如果只用一课时教学则截用第二教时的内容,第一教时的内容移至课前预习)。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饱含深情地朗读《请多看一眼》一文,过渡到课文的品读。

【PPT显示】

请多看一眼

二战期间,在一座纳粹德军的集中营里,关押着数万名犹太人,他们中大部分是妇女和儿童。由于长期见不到阳光和营养不良,他们大都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在每次放风的时候,有一名小男孩总是欢快地跑出很远,不顾看守的训斥和谩骂,而走到场地边上的一块草坪,摘一两朵小花送给他的父母和姐姐。由于他的热情和开朗,大家都愿意叫他“小天使”。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都为明天是否活着而担心。唯有“小天使”不同,他一有时间就唱歌,或者爬在小小的窗口上向外面眺望,有时候他会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不久,“小天使”的父亲被叫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大家都哭了。“小天使”没有哭,他问:“爸爸去了天堂。那儿有快乐和鲜花花吗?”

很快.母亲也被折磨死了,“小天使”对痛苦的姐姐说:“天堂里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还美好吗?我想是的他们去了天堂就不愿意再回来了。”

最后的日子到来了。数万名犹太人在纳碎的威逼下,缓缓地走向刑场进发。刑场是一个早已挖好的大坑。人们都沉默不语,死亡是如此真实地贴近每一个人的生命。面对死亡,恐惧使数万人没有任何声音。

一个清晰的童音响起,像阳光一样照壳了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这是去天堂吗?这太好了,天堂里有自由与快乐,为什么我们要留恋这儿呢?”“小天使”天真的话语使每个人的心灵为之一震。

一批又一批人倒在了纳粹的屠刀之下。轮到“小天使”了,忽然他向前跨出一步,大声说道:“请等一等,好吗?”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向远处的草坪望了一眼,继续说:“我很喜欢这个世界,请让我多看一眼吧,让我记住它的美丽,也许天堂还不如它。”人们都流泪了.一起尽情地多看了一眼这个世界:然后他们和“小天使”一起无畏地昂起头.遗笑着面对纳粹的枪口。

暴力能摧毁什么呢?在伟大的爱和无邪的童心面前,暴力只能使暴力者看清自己的丑恶与渺小;无论是如何地身处险境,如何地悲伤失望,请多看一眼吧,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的许多细节是多么地美好与真实啊!

二、作者介绍

【PPT显示】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曾参加四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遭受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静静的顿河》。其中《静静的顿河》获得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 ;小品文《考验》、《钦差大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

三、字词学习

【PPT显示】

邂逅(xièhòu)狙击(jū)送丧(sāng)雏(chú)喃喃(nán)胳肢窝(gā)窒闷(zhì)着想(zhuó)模样(mú)唧唧喳喳(jījīzhāzhā)胡诌(zhōu)吝啬(lìinsè)如鲠在喉(gěng)哽咽(gěngyè)

三、欣赏朗读

【音频】

播放整篇小说的配乐朗读,整体把握全篇,接受情感熏陶。

四.布置作业

1.把握情节: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

2.文章包括哪几部分内容,并找出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3.索科洛夫的语言有什么样的风格,并根据语言风格和心理描写概括人物性格。第二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真预习了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这篇小说曾经倾倒了千千万万个读者,苏联播放这篇小说时,莫斯科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泪飞如雨啊。小说节选部分也有几个与泪水相关的情节,请同学们找出来,研究一番,这样也许能帮助我们较好的解读这篇课文。(学生查找,明确)

二、文本研习

1.失去了儿子后,“我没有哭,眼泪在心里干枯了”,这是为什么?

(1)学生回答明确:经历了许多苦难遭遇。

(2)索科洛夫经历了许多苦难,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说来,并找出情感起伏的词句。

【PPT显示】

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出来车祸(悲愁的心)】

(3)索科洛夫曾经希望妻子女儿支撑自己挺过集中营中的苦难,但死去的不是自己,而是妻子和女儿;也曾经盼望儿子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自己有一个美好的“老头梦”,但盼望到的不是凯旋归来的儿子,而是在“胜利的那一天”牺牲的儿子的尸体。我们想想吧,一个人有多少泪水能够伴着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啊!

可是——

2.遇到凡尼亚后,“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这又是为什么?

(1)学生回答:同情孩子;身世相同;……

(2)有的时候,评论的文字相对于优秀的作品来说,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我们还是读一读哪些震撼人心的文字吧。

指名读15、16两段。学生还可以找出感动自己的文字阅读。

(3)凡尼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激动和狂喜?

明确:渴望亲情,害怕再失去父亲,再去流浪。

(4)索科洛夫的哪些举动同样让人感动?

指名读18、19两段。

明确:由于自己的不幸更能同情别人的不幸,对孤儿的爱;做父亲的幸福,心灵的慰藉,精神的寄托。

(5)引用苏联德?勃拉果依的评论:

【PPT显示】

两个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对方身上赢得了他们融为一体的共同命运,互相确定了对方在生活中应有的地位。因为不单是这男人使得这个孩子确实像个孩子那样生活下去,而且这孩子也可以使这男人“刚强起来”——永远有信心、永远是一个男子汉。

凡尼亚和索科洛夫都遭遇了战争,凡尼亚因为有了爸爸而不再叹气;索科洛夫却在——

三、合作探究

1.“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这泪水有什么含义?

(1)讨论明确:坚强(白天不当着孩子流泪);追悔(梦境,分别时推了妻子一把);担忧(死去吓坏儿子,孩子的将来)……

(2)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浸枕头您现在阅读的文章出自语文轩,我们的域名是的只有索科洛夫一个人吗?不是。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再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

【PPT显示,伴以低缓深沉的音乐】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蔓延到40个国家,有56个国家参战。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双方动用军事力量9000万人,其中苏联2200万人,中国有4?5亿人卷入战争。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苏联伤亡约3000万人,中国伤亡约3500万人。

死亡者达5500万人,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

其实,不只是一个人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一个民族在战争中的遭遇,是人在战争中的遭遇。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是“熟悉的陌生人”。

(3)小结: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即使像索科洛夫这样坚强的人也难以抚平心头的创伤。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人们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不能伤了孩子的心。所以——

2.小说的结尾说,“要及时的转过脸去”,不能让孩子看到脸颊上滚动着的“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1)范读最后两段。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写一段感言,多角度思考战争、孩子、苦难、和平等与课文相关的话题。

(2)互相交流,推荐发言。

(3)点评;小结。“战争归来抱孤儿”一幕感人至深,没有血淋淋的战场,没有普天同庆的凯旋,但带给读者的是几多心酸几多欣慰。战争摧毁不了坚韧,战争泯灭不了善良。凡尼亚是孤儿,他或许还不明白发生着的一切,包括战争和苦难、同情和怜悯,但孩子越是天真,就越发显出战争的罪恶和残酷。不让孩子看到流泪,这是有良知的人不想让孩子承受战争之苦,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心灵,这是成人对孩子的一份责任。

【PPT显示战争与孩子图片,伴以战场音效】

看看当今的世界,仍然有地方战火纷飞,仍然有人包括孩子在流着鲜血,仍然有人还在参拜二次大战中的战犯。为了索科洛夫们的遭遇不再重演,为了凡尼亚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爱好和平的人不再为战争而流泪,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四、布置作业

1. 整理字词和文学常识。

2. 完成《语文作业本》练习。

3. 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苏联】肖洛霍夫

索科洛夫

失去妻儿,精神受创

战争 典型

失去父母,街头流浪

凡尼亚

第四篇:一个人的遭遇读后感

一个人的遭遇读后感

《一个人的遭遇》——它,无声地述写着英勇和悲壮,凄惨和苍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一个人的遭遇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我说过,我在外国文学上是缺腿。从前没有书看,后来没有时间看,以至于像肖洛霍夫这样伟大作家的作品竟然一本没读过。现在补课已来不及,只能略读一二,聊胜于无。

肖洛霍夫的名作《一个人的遭遇》文革期间就听说过,不过被告知是苏修的大毒草,在被批判之列。但我一直相信,跟所有受批判的文学一样,它一定是世上最好的文章。可惜,几十年岁月蹉跎竟从来没刻意去找原文来读一读。

今天,闲来无事偶然想起,网上一搜,找到了。短篇,一起读完。

从前我们批判它,说它宣扬战争的恐怖,有反战思想,现在看纯属胡说。战争,不管正义还是非正义,本来就是残酷恐怖的,作家依据事实来描写有什么错?当年,我们为了转移国内政治矛盾的视线,与苏联美国两面为敌,鼓吹什么“备战备荒为人民”、“把苏修美帝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极力掩盖战争的恐怖,宣扬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殊不知,一小撮政治狂人正是利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把人民绑在战车上。不仅被侵略国家灾难深重,就是发动战争的民族也受尽折磨。战后朝鲜的历史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

现在看来,苏联在赫鲁晓夫以后的社会主义阶段,社会思想的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俄罗斯人民渴望和平,而我们是渴望战争。甚至到现在,国内还有人不遗余力地鼓吹战争,不惜向同胞下手,要什么“解放台湾”。作为经历过事变沧桑的中国老百姓,绝不会再上当受骗了。

此书通过一个人的战时遭遇,歌颂了俄罗斯人民的坚强勇敢和爱好生活的优秀品质。作者在篇末说:“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长大,等到长大了,也能经受住一切,并且客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

我们中华民族也是不屈不挠的民族。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遇到了难关,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像俄罗斯人民一样,闯过这个难关。再难,有战争年代那么难吗?

《一个人的遭遇》——它,无声地述写着英勇和悲壮,凄惨和苍凉!

肖洛霍夫于一九五六年发表的这部短篇小说不到三万字,但它所充溢着的英勇悲壮与凄凉感却时时震撼着人心。一个,不,一大批,也不,是千千万万的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俄罗斯人的形象高耸在我们面前!

小说故事情节也并不复杂。主人公安德列?索科洛夫是上个世纪的世纪同龄人。十月革命后参加过红军,在战乱与大饥饿的年代里,他的家人饿死了。他后来与也是孤儿的伊林娜结婚,有了家,有了儿子和两个女儿,也有了自己的房子。温柔善良体贴的妻子,把酗酒的索洛科夫感化了,成了好公民好丈夫好父亲。突如其来的战争改变了这一切。索洛科夫应征开往前线。一年后,他运送炮弹的车被击中,醒来后就做了俘虏。后来被押送到德国做苦工。在俘虏营里,他与同志们杀死了打算出卖共-产-党员与政委的叛徒!他也逃跑过,又被抓祝二年多的时间,他走遍了半个德国:萨克森、鲁尔、巴伐利亚、绍林几亚……每天每天,每时每刻不得不忍受劳累、饥饿、瘟疫、辱骂、毒打,经受身心摧残。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苏军向西推进。他利用给法西斯军队的一个工程师开车的机会,开车回到了自己的阵地。他立了功,养病治伤,还给了一个月探亲的奖励。他多么高兴啊,他多么想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但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家的毁灭:房子被炸,妻子与女儿早已死亡!儿子还在,在一个炮兵连当大尉。但就在胜利的日子里,攻克柏林的儿子又被德军一名狙击手的罪恶的子弹击中!在异国的土地上,“埋葬了我那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后,无家可归也不愿再回到家乡的索洛科夫到了战友的家,仍然开车,并收养了一个流浪儿。两个孤苦的人相依为命。在一次事故中,他的驾照被没收,他不得不带孩子到另一个战友那里去谋生……

看了这篇小说,首先感到的是法西斯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平生活被毁灭,“有过家,有过自己的房子,这一切都是多年来慢慢经营起来的,可这一切都在刹那间给毁了。”大量军人的牺牲与平民的伤亡,索洛科夫一家四口,孤儿万尼亚的爸爸与妈妈,苏联共有二千万人死于战火与饥饿。而索洛科夫在战俘营里更是遭遇了非人的待遇,“你一想起在德国所受的那种不是人受是苦难,一想起所有的那些在俘虏营里给折磨死的朋友们,同志们,你的心就不是在胸膛里,而是在喉咙里跳着了,你就会喘不过气来……”

战争的残酷与无情,面临无穷无尽的苦难与生死的考验,在战争恐怖笼罩下任何人都很难躲过。与极少数变节叛卖的畜生截然相反,也与某些人的叫苦连天不同,索

洛科夫不愧是一条硬汉子,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他完全经受住了考验。他嘲弄那些蹲在战壕里给妻子写信竟对亲人诉苦的男爷们。他仇恨敌人,更蔑视敌人。他爱妻子儿女,更爱祖国与人民。正是亲人与祖国给予了他生存下来的勇气和希望。他面对死亡与威胁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更让人心灵震撼!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在采石厂,被折磨的有气无力的战俘被强迫一天采四方石头。索洛科夫回到营棚里,说:“他们要我们采四方石子,其实我们每人坟上只要一方石子也就够了。”一个坏蛋向警卫队长告了密,法西斯军官要杀害他。索洛科夫被传唤到警卫队长的办公室,他们逼他为法西斯的胜利干杯,遭到了安德烈的拒绝。索洛科夫说:“我愿意为自己的死亡和摆脱痛苦而干杯”。饥肠辘辘的安德列,面对丰盛食品的诱-惑,不为所动:“我只喝一杯酒是不吃点心的”,“我喝两杯也不习惯吃点心”。“我很想让这帮该死的家伙瞧瞧,我虽然饿得要命,但决不会因为他们的小恩小惠而噎死。我有我做俄-国人的骨气和骄傲,他们不论用什么手段,都不能把我变成畜生。”索洛科夫是坚强的。苦难没有碾碎他,失去亲人的痛苦时时刻咬噬着他的心,“白天我总是显得很坚强,从来不叹一口气,不叫一声‘哎呦’,可夜里醒来,总是给泪水湿透了……”但仍然没有压垮他。他要坚强地生活下去。更何况他身边又有了一个更孤苦无依的生命——儿子!这当然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索洛科夫的坚强不屈与“俄罗人的骨气和骄傲”,会一代一代传下去。

正如作者借“我”之口所说:“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一切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

是的,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属于俄罗斯人,俄罗斯人不能丢。俄罗斯人经历过一场剧变带来的磨难,也有迷惑与思考。他们需要的正是高扬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的精神。

坚强不屈、骨气和骄傲,也属于中国人。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今天,在利益驱动下,某些人热衷于为汉奸卖国-贼翻案,贬低英雄,疏离革命,还有一些人哈美、媚日,我们不也是非常需要弘扬坚强不屈、骨气与骄傲的民族精神吗!

后记——

战争是残酷的,死人的事更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说也罢,不说也罢;轻描淡写也罢,极力渲染也罢。战争的残酷血腥和对和平生活的破坏,总是客观存在的。但战争总还有一个谁打第一枪、正义与否的区别。

战争总是强加于人民头上的。人家打到家门口啦,是条汉子就不能当软蛋不是?充当炮灰与反抗入侵者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一条鲜明的原则与界限吧!

第五篇: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具体的认识。

2、借助形象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惜和平环境。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沉重灾难,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和细节描写的艺术。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看电影吗?你们也一定看过许多战争题材的影片吧?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金陵十三钗》等,那么大家看战争电影会被什么吸引呢?是恢弘的战争场面,还是主角的机智英勇? 在苏联50年代末,有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却另辟蹊径,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在卫国战争时期的一系列遭遇,后来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的金奖,这部电影就是《一个人的遭遇》。

今天,我们共同品读的就是这部电影的原著——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二、检测预习:

邂逅(xiè)(hòu)

狙(jū)击

瓦砾(lì)

嗜(shì)好 狼吞虎咽(yàn)

咽喉(yān)

哽咽(yè)

胳(gā)肢窝

胳肢(gé)(zhi)

胳(gē)臂(bei)

胳(gē)膊(bo)刹(chà)那间

刹车(shā)

柏(bó)林松柏(bǎi)

黄柏(bò)

三、走进作者:

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静静的顿河》、《新垦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写作背景:

1941年,面对德国的袭击,苏联人民奋起自卫,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战争历时四年,苏联死亡2700万人,有一半是平民。

1946年春天,肖洛霍夫遇到一位参加过战争的军人,听他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经过十年的构思酝酿,千锤百炼,于1956年底完成了《一个人的遭遇》,当时战争结束已经10余年。

四、整体感知:

题目为《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是谁?——索科洛夫。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呢?请按照时间顺序将他的苦难概括出来,并找出相关的情感起伏的词句。

生讨论后总结:

明确:受伤被俘——成功逃亡(激动极了)——妻女炸死(穿心的痛)——找到儿子(喜气洋洋)——儿子牺牲(埋葬欢乐)——领养孤儿(轻松光明)——意外车祸(悲愁的心)

五、品味鉴赏:

师:如果我们把索科洛夫的情感变化画成曲线,我们能够看到它的大起大落,真是悲喜人生啊!当索科洛夫的遭遇,他的悲喜人生在苏联通过广播响彻俄罗斯大地的时候,街上行人纷纷驻足聆听,泪眼模糊,传到我国后,又有多少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

我想你在读这篇文章时也一定有很多感触,请找出感动你的细节描写,并有感情地朗读感动你的文字,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可能找到的相关细节

1、“我”从集中营出来,与自己部队里的人见面。

上校和掩蔽部里所有的军官,个个都亲切地跟我握手道别。我出来的时候,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嗐,再有,老兄,当我跟首长谈话的时候,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你瞧,法西斯的俘虏营把我们弄得怎样啦„„

——“我”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今天在自己的队伍中受到了,所以激动。文中的人的待遇指拥有尊严、不挨打。“我”的习惯性的缩头,是长期挨打的结果,是法西斯的暴力训练出来的。这表现了法西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摧残。

2、“我”回到家乡,在原来是家的那个大炸弹坑前的那两句话。

我走到我们一家住过的那地方。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样寂静。嗳,老兄,我实在难受极了!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又走回火车站。在那边我连一个小时也呆不下去,当天就回到了师里。

——战争,让原来很幸福的家庭变成了废墟,让亲人阴阳分隔永不能相见。战争给了他太多的磨难,让他经受了太多的悲伤,让他的眼泪在回乡之前早已流完了。这表现了战争的罪恶。

3、文中的“我”到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

“我走到棺材旁边。我的儿子躺在里面,可他已经不是我的啦。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而望着我所不知道的很远的地方。只有嘴唇角上仍旧保存着的一丝笑意,让我认出他就是我的儿子小多里„„我吻了吻他,走到一旁。中校讲话了。我的阿拿多里的同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吧。

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父亲,在战争结束的那天,却要去面对儿子的战死,这份老来失去唯一亲人的悲哀让人痛彻心扉。这位父亲的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

4、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

例如索科洛夫夜里看熟睡的凡尼亚“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

——索科洛夫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他对这份来之不易的亲情格外珍惜。

5、可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

——尽管凡尼亚白天抚慰索科洛夫这一颗受尽折磨的心,但晚上仍泪湿枕头。在野生动物世界,据说狼总在月夜就是月光舔舐伤口,据说这样疗伤效果很好。在人世间不也一样吗?白天,我们往往带着很多面具跳舞,而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那便是我们心灵生活的开始,你会检点白天所做的一切,大诗人白居易曾经在秋夜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后,“江州司马青衫湿”,而索科洛夫,每个夜晚,都要独自舔舐伤口,泪湿整个枕头。遭遇战争,失去亲人,泪湿枕头的只有索科洛夫吗?不是,苏联人以平均每个家庭牺牲一个人的代价赢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

在亲情世界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索科洛夫和凡尼亚他们把这一切不幸都承担了,是什么造成的?——战争!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

1、显示人物的心理、个性,使形象生动丰满。

2、增强情节的真实性,推动情节发展。

3、显示时代背景,描绘典型环境。

4、深化主题。

六、人物形象:

索科洛夫是一个的人。

生:坚强、善良、勇敢、坚韧、伟大、朴实、忠厚„„

师:他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一无所有了,仍顽强的活;千疮百孔了,仍无私的爱!他是在战争的飓风中,被卷起的一片树叶;他是被苦难的生活,抛弃在路边的一粒沙子,但正是这千万片的树叶,千万粒的沙子带来了战争的胜利和民族的尊严。最后,让我们为人性的坚韧与伟大而鼓掌吧!

七、文本研习只有你读懂了索科洛夫的故事,你才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的震撼力!请大家跟着《神秘园》的音乐有感情朗读34段,师读35段,并思考:“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A是种心痛的感觉,大家对战争都是难过的,孩子忘却了,他是快乐的,他的健康的小手和其父亲的粗糙的大手对比,勾起了作者对战争的回忆,孩子的可爱反衬出战争的残酷。B,孩子的健康礼貌可爱让作者油然而生的是对孩子的保护,让他们永远快乐健康,痛苦让自己去承受,呵护那无知可爱的儿童。“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

PPT展示战争中的孩子图片。师: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护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师:肖洛霍夫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的发奖仪式上说:

“„„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更纯洁,能够唤起对人的爱,唤起人们积极地为人道主义和人类的进步理想而斗争。如果我多少能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幸福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幸福的,而通过他的文章感受到爱的我们那也是幸福的。

战争是可怕的,它能摧毁一切——家庭、亲情、希望,但他不能毁灭的是人性的尊严,不能消灭的是对于幸福的永远的期待。这是人类的本性,追求美好的本性,它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更是在今天绽放出光芒。最后让我们大声呼吁:拒绝战争,珍视和平!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写作练习:

品读本文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请以“正视历史,反对战争”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300字左右。

下载《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精品示范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一个人的遭遇教案(大全五篇)

    《一个人的遭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认识战争对人的摧残。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与文本展开对话,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3、结合主人......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 【设计理念】: 《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

    示范课教案

    教研组活动示范课教案—— 《走遍天下书为侣》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主备:李志明 同伴:呼丽 备课组长: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2.初......

    示范课教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杨奋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一)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

    示范课教案

    应彩云:老鼠娶新娘(附视频) 时间: 2010-1-10 一、现场授课视频下载:应彩云:老鼠娶新娘二、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童话故事传达的民俗风情。 2.探知事物相克相生......

    示范课教案

    第五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P68、P69。 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 个一百是一千......

    示范课教案

    高中2011级高三教研课材料 一、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异常分裂 1、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2、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3、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都异常: 练习: 1、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

    示范课教案

    Book 3 Unit 4 My home示范课教案 教学内容:Book 3 Unit 4 My home 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Teaching aims: (1) Listen,say,read and write the words:chair, de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