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答谢中书书复习学案
《答谢中书书 》复习教案
《答谢中书书 》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2)掌握课文注释词语。
2.能力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2)逐字逐句疏通课文。(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
实词的含义的掌握.复习难点: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知识回放
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划灰中学书,读书万余卷,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即引为诸王侍读,官奉朝请。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讨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好神仙之术,爱山水。谥贞白先生。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因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
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文章结构:
……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具体写景)
③层: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二、知识检测:
1.《答谢中书书》作者谢微,字元度,“书”的意思是书信,“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写给谢中书的书信。
2.词语解释:
[1]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季
[3]晓雾将歇:消散 [4]夕日欲颓:坠落
[5]沉鳞竞跃:潜游水中的鱼。沈,同“沉” [6]欲界之仙都:佛教中三界之一。即指人间
[7]自康乐以来:谢灵运。灵运袭封康乐公,性耽山水,故云
[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其间。这里指欣赏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
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4、文段阅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统领全文的句子的是
2.全文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4.文中有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6.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7.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参考答案: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6.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7.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启示: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亲近自然……
附录:
【译文】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
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第二篇:答谢中书书学案
《答谢中书书》的学案
学习目标:
1、字词的梳理;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翻译课文,掌握字词,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文章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一、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1)“书”:
(2)陶弘景,字,号,人,有。
2、初读课文,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给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朗读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二、自主学习(掌握下面的知识):
1、字词含义
(1)五色交辉()(2)夕日欲颓()(3)沉鳞竞跃()(4)晓雾将歇()(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句子: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填空、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点明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高山流水的语句是。这篇文章运用了 等表达方式。
三、感知课文:
1、根据提示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层,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层,描写描绘大自然中景之美。第三层,感慨自然之美景。
2、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提示:对偶描写)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
1.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 示例:我从文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读出了晨昏变化之美,作者写出了“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热烈欢快的晨景,和清静幽寂的暮景。
2.本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美妙至极,请你试举一例阐述一下“妙”在何处?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奇者”以作者的感叹总括前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自我检测:
1、解释加点词:
⑴答谢中书书()
⑵五色交辉()
⑶四时俱备()
⑷晓雾将歇()
⑸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_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
3、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⑴、选出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A 蝉则千转不穷(尽)B 负势竞上(凭借)C 横柯上蔽(隐蔽)D 好鸟相鸣(美丽)⑵、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A 从流飘荡 B 任意东西 C 互相轩藐 D 天下独绝 ⑶、解释加点字
①猛浪若奔()②风烟俱净()
③窥谷忘反()④梳条交映,有时见日()⑷、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⑸、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谢中书书》导学案 参考答案:
一、1、⑴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⑵我国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有《陶隐居集》。
2、tuí yù
3、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略。
二、1、⑴交相辉映⑵坠落⑶潜游在水中的鱼⑷消散⑸参与,这里指欣赏。
2、略。
3、略。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描写、抒情、议论。
三、1、第一层(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描写大自然中的景之美。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2、⑴略。⑵提示:对偶描写。
3、欣赏山川的愉悦之情和能与古今雅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四、1、思路提示: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2、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传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3、无人能欣赏景物的妙处,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望谢中书比肩。自我检测:
1、⑴书信⑵辉映⑶季节⑷消散⑸坠落。
2、跳 山川之美景。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酷爱自然、归隐林泉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5、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6、⑴C⑵B⑶飞奔的马 全、都通“返” 返回掩映⑷游鱼细石,直视无碍。⑸略。
第三篇:《答谢中书书》复习教案
2016年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4.《答谢中书书》复习教案
(总第67—68课时)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语文常识
1、语音文字 颓(tuí)与(yù)
2、作家作品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文学家,时称“山中宰相”。
二、常见考点
(一)词语理解
1、重点实词 沉鳞(借代鱼)竞(争相,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实是欲界(指人间)之仙都(指仙境)....未复(再)有能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其奇(指奇山异水,奇丽景色)者 ...古今异义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备 古义:具备 今义:准备、具备)..晓雾将歇(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一词多义
书 谢答中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书(书信)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二)翻译句子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默写
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用平远、高远的视角,表现一年绚烂辉煌的气象的对偶句是: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阅读理解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3、品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晓雾、夕日)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生动形象,又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4、用“从‘ ’,我看到了 美: ”的句式,谈谈作者写景的角度。示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色彩配合之美: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简要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四、拓展延伸
1、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3、《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
优美诗文?
例如:①“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②“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③“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五、中考题选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简答。(2007年湖北荆州市)
(1)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2)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1)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2)闲 仙(1分,每对一处给0.5分)
2、填空。(8分)(2010年福建省福州市)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4分)(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4分)(1)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
月色(月夜)
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四篇: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欣赏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自主、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
欣赏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②发挥学生的语言创造力,表达心中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促教,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PPT演示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解读。
1.(大屏幕出示美丽风景画)画上的风景美么?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句,看到这些画面,你们会想起哪些优美的诗句,谁能背出连续的两句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更是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短文《答谢中书书》。
2.解题,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知识。
(1)指名读课题,明确课题意思(答:回复;中书:官职;书:书信。即陶弘景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划分课题朗读节奏。
(2)了解作者以及背景知识。
明确: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作品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徵)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合称六朝书信双璧。
二、正字断句诵美文
1.师生互动,把握朗读音准和节奏。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2)教师范读全文,提示学生注意音准和节奏。
(3)正字正音。备案:颓、与
(4)把握文章朗读节奏。
讲解骈句和散句以及它们的节奏划分方法。
讨论后(大屏幕出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指名男女生对读骈句,齐读散句,点评。
3.全班男女生对读骈句,齐读散句。
4.指名读。
5.齐读。
三、质疑解难疏文意
1.学生质疑问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然后提问。
2.教师问难
(大屏幕出示)词语积累,引导学生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欲颓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欲界之仙都
3.翻译全文。
(1)指名翻译,纠错点评。
(2)(大屏幕出示译文)齐读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明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再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男女生赛读。
四、研读赏析寻美点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我发现了文章
之美,请听我读: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备选词语示例: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写法之美等等)
示例:我发现了文章一字之美,请听我读:高峰入云----“入”字写出了山之巍峨高大。
我发现了文章一词之美,请听我读: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辉”一词写出了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的奇观。
我发现了文章一句之美,请听我读: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写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我发现了文章写法之美,请听我读:高峰如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五、设身处地探情感
1.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讨论,明确: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教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作者用诗一样精炼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片美不胜收的大好风光,这里有着无处不在的美,这里无处不在地流露着作者对这片美景的由衷赞叹和热爱,而作者的自豪之感也溢于言表。
六、声情并茂诵经典
这样美的景色,这样美的语言,这样美的课文,我们一定要背下来,让我们齐声背诵。
七、拓展延伸写美文
1.提示语:我们龙岩也是一个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的地方,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是不是为此自豪呢?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妙笔生花描绘一处龙岩美景。要求:(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龙岩的一处美景;(2)仿照本文骈散结合(写景四字骈句,抒情散句)的方式;(3)骈句应10小句以上,散句不限。
2.学生练笔。
3.推荐写得好的进行展示。
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倾听着陶弘景为谢徵描绘的江南美好山水风光,同学们还小试牛刀,描写了家乡的美景。读着这些诗一般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所难以感受的纯净和平和。这是一篇集山美、水美、文美、情美的文章,读完让我们情不自禁地爱上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请记住:(出示课件)
如果你歌颂美,即使你在沙漠的中心,你也会有听众。
八、作业布置
(出示课件)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篇文章改写成优美的散文,500字以上。
第五篇: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反思
张鸿飞
《答谢中书书》是八年级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之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是山水小品文的佳作。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本课教学,我力求从传统教学中有所突破,通过朗读,思维导图训练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音韵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这些做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不足之处更多。
一课上朗朗读书声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本文语言简炼,韵律强,适合学生朗读背诵。课上安排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小组展示朗读。在朗朗读书声中,体现文意。
二思维导图理顺文章
本学期我一直在尝试思维导图训练。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极其有效。它可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的无限潜能。通过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学生能清晰理顺文章内容,有利于他们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思路清晰。本文导图的最后一个环节上学生有争议,各谈其观点,自主性阅读体现较好。三贪多不齐
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有取舍。但本课课上,我有些贪多求全,还是不能很好放手学生,课堂过于重视朗读训练,基础知识巩固。文体知识串线复习,使课堂节奏前松后紧,致使不能完整地完成目标。四三人行,必有我师
本节课是同课异构,我们四位老师同授此文。听了其他三位老师的课后感受颇多。
丁悦老师的课堂上对学生指导很好,小组活动要安排紧凑,学生语言表达好,从中可以看到平日训练较好。
吴春梅老师课上学生作文好,语言运用生动恰当,情景交融。张广娟老师课堂容量大,知识点解决好,基础积累巩固到位。本次活动,让我反思多多,课上虽有收获,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从其他教师身上也有很多启发,这都将有益于我以后的教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相信,在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中,我将会迈出更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