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小论文-蜗牛的秘密(范文)
蜗牛的秘密
去年暑假,天气十分闷热。我走进院子里,摆弄着爸爸的“宝贝花草”。忽然,我眼睛一亮,看到一只蜗牛在缓缓地爬着,上了叶子。“蜗牛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它走过的地方总留下长长的一条线?”“它的鼻子、眼睛在哪里?”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我跑进屋,问正在看报纸的爸爸,爸爸笑着说:“你既然想知道蜗牛的秘密,为什么不自己去体验一下呢,等遇到麻烦再来找我。”“好,自己体验就自己体验,我一定把答案找给你看,哼!”于是,我决定自己去实验一番。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捡来白菜叶子和馒头等又检来几只蜗牛,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个食物面前。大概它们都饿极了,爬向自己喜爱的食物而每只蜗牛都选上了白菜叶子,嚼了起来,对馒头闻也不闻。不一会儿,一片白菜叶子就被吃光了。我初步认为,它是坏家伙。
接着,我又开始分析“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长长的线。”我把蜗牛放到高处,等它伸出壳时,便想去捉住它的身子,可是我的手还没靠近,它又伸进去了。我想,它可真是胆小鬼。一连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我真的有点泄气了。可想起和爸爸打赌,又有了一个好办法!“有了,有了”我手舞足蹈。我先用一块尖石头顶破蜗牛壳,抽出蜗牛身子,用手摸了摸它的下面,只觉得粘糊的,隐约还有小粒的东西,这是什么呢?经过查阅书本,我找到了答案,原来,那是它的脚,那粘湖的是蜗牛的排泄物,它有助于蜗牛的爬行。
我还不满足,想看看它的眼睛和鼻子,在哪里。我把一片菜叶放在一尺蜗牛面前,拿来放大镜。只见那只蜗牛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另一对触手又碰了碰,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猜大概一对眼睛,一对是鼻子吧,可到底哪对是眼睛?哪对是鼻子呢?我又取了一片树叶子,再拿来一片一样大小的菜叶,分别放在另一只蜗牛面前,只见它先用小触手碰碰,便知道哪个是白菜叶子,哪个是树叶了。我猜得八九不离十,大触手具有睛的功能,小触手有鼻子的功能。
我真是受益不小。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长大有所发明创造,必须从小做起。
四年(3)班 陈晓枫
第二篇:《小蜗牛,大秘密》研讨发言稿
《小蜗牛,大秘密》研讨发言稿
发言人:建青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雯
一、活动项目的名称与目标
我校进行的活动项目名称为《小蜗牛,大秘密》,活动根据《科学与技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饲养蜗牛》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蜗牛的外部形态上去观察,了解蜗牛的身体结构,进而推测这些身体结构的功能,从而对蜗牛从外观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通过饲养蜗牛,了解蜗牛喜欢的生活环境、喜欢吃的食物、如何去吃食物、如何行走等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再通过这些探究由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然后小组合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学生真正的做到了亲历探究的过程。通过以上的观察、实验、调查、记录、分析研究等方法,学生能够知道蜗牛的习性并且初步学会探究,逐步养成学科学、爱科学、喜探究的科学态度。
二、主要阶段过程
活动时间为2016.4——2016.5,活动过程如下:
1、选题: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下,经过统计,发现学生中有45.2%的同学对饲养蜗牛、研究蜗牛更感兴趣,经过与学生的商讨,确定长周期探究的题目为《小蜗牛,大秘密》。
2、分小组:学生以投票的形式先选择出六位组长,之后,再由组长选择组员,在组长选择组员时是双向选择,即:组长选择了组员,组员如果不愿意加入这个小组,那么,可以否定,组长再重新选择其他组员,通过这种方式成立的小组都是自愿的,志同道合的学生们在一起才能将小组的凝聚力发挥到最大,利于有效的探究。
3、购买材料:教师从网站上订购白玉蜗牛,分发到小组,小组准备相应的探究要用的材料,如:食物、饲养盒等。
4、观察蜗牛外形: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部形态,了解蜗牛的身体构造,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说出蜗牛身体的一些结构,并小组讨论,猜测这些结构的功能,最后,通过收集资料,验证自己观察的结果和猜想。
5、探究蜗牛喜欢的环境:在饲养盒中一半放入干燥的泥土,一半放入湿润的泥土,过一段时间后,看看蜗牛爬向哪边。接着,将泥土倒出,把饲养盒子清理干净,在盒子的半边盖上黑布,另一边不盖,将盒子放置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后,看看蜗牛爬向哪边。从这两个实验可以看出,蜗牛对什么样的环境比较喜欢。
6、探究蜗牛喜欢的食物:在饲养盒中放入一些食物,如:肉丁、胡萝卜丁、青菜、白菜等,一段时间后,看蜗牛比较多吃哪些食物,以此证明蜗牛喜欢哪些食物。
7、探究蜗牛的运动方式:将蜗牛放在饲养盒中,在饲养盒里放入一小块玻璃,当蜗牛爬上玻璃后,仔细观察玻璃上留下的印痕,并将玻璃拿起,从玻璃的底部观察蜗牛与玻璃的接触面,从而发现它的运动方式。
8、探究蜗牛对光的反应:将手电筒对准蜗牛,在饲养盒的四周蒙上黑布,模拟黑夜的环境,之后打开手电筒,用手电筒照射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从而知道蜗牛对光的反应。
9、探究蜗牛对声音的反应:在蜗牛伸出头来之后,在蜗牛的周围拍手,看看蜗牛的反应。
10、探究蜗牛对气味的反应:用棉签蘸上醋放在蜗牛的周围,看看蜗牛的反应。
三、评价标准
结果评价中“小组的作品”即蜗牛日记能够大致描述蜗牛的生活情况(主要是一些事实性、表象性的情况)给1星,能详细描述蜗牛的生活情况(包括:对光的反应,对声音的反应,对食物的喜好等等)给2星,能详细描述蜗牛的生活情况,且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给3星,能详细描述蜗牛的生活情况,且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作出有科学依据的解答给4星。
过程评价则从五个方面来评价,即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拓展与应用。在提出问题方面,能在其他小组的帮助下,提出简单的问题给1星,能独立提出简单的问题给2星,能独立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将问题进行分类给3星,能根据表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且归类合理给4星。在搜集证据方面,能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进行部分证据的收集给1星,能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全部证据的收集给2星,能独立思考并收集相关证据给3星,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证据,并独立对证据的科学性加以验证给4星。在分析与解释方面,能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分析和解释部分问题给1星,能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分析和解释绝大部分问题给2星,能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作出有科学性的解释给3星,能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能通过多种途径验证分析的科学性,从而有科学依据的对问题作出解释,并能衍生出新的问题。给4星。在交流与质疑方面,能与老师、父母、同学交流,却缺少提出质疑的能力给1星,能与老师、父母、同学交流,有时能提出自己的质疑给2星,能与老师、父母、同学交流,并能主动提出自己的质疑给3星,能与老师、父母、同学交流,并能先思考自己质疑的合理性再清晰的表达质疑给4星。在拓展与应用方面,能设计少量的蜗牛实验,但缺乏实用性给1星,能设计适量的蜗牛实验,并能完成部分实验给2星,能设计适量的蜗牛实验,并能注重实验的合理性和实施性给3星,能设计适量的蜗牛实验,并能注重实验的合理性和实施性,且关注的实验点能有创新给4星。
四、学生完成活动项目的总体情况
所有小组以蜗牛日记的形式来呈现探究结果。部分小组比较重视,蜗牛日记详尽且记录详实,部分小组因为种种原因,蜗牛日记不能每天记录并记录不详实。
五、活动项目的特色
学生参与度高、参与度广、实验内容生动。但如何调动每个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及家长的配合度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之后再开展类似的长周期探究活动打好铺垫。
第三篇:铁片的秘密2015科技小论文
铁片的秘密
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三年级四班
邱彦霖
我们学习了《铁罐和陶罐》,知道了铁罐放在泥土里容易腐烂,我的脑袋里冒出了一个小问号:那么铁放在哪里生锈最快呢?为此,我反复思考研究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事先准备了三个小铁片。一个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冰箱;一个埋进泥土里;最后一个放在盐水中。看看哪一种会更快使铁片生锈。一天下来。我来到冰箱,小心翼翼地拿出铁片,仔细观察起来,可铁片却一点儿变化都没有。我接着来到花盆前,挖出藏在土壤里的铁片,可结果仍是如此。最后我来到水杯前,拿出浸在水里的铁片,可也是一点都没变。这可让我纳了闷:“难道得时间长一点才能出效果?”我将信将疑地离开了实验地。几天之后,我又来到那儿,惊奇地发现在泥土里的铁片有一点点生锈,而在盐水里的铁片早已锈迹斑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打开了电脑,才知道原来是原电池反应,离子导电。因为两种金属通常是活动性不同的两种。以铁和铜为例。因为空气中有水分,水中通常容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碳,铁片遇到酸失去电子成为铁离子,电子则通过金属移动到铜,再还原成氢气,形成一个原电子。这种反应成为析氢气反应。铁的这种腐蚀内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比一般的氧气还原性腐蚀速率更快。
从实验和资料中证明,盐水会让铁片更快生锈!
第四篇:科技小论文
为什么红薯和马铃薯不能共储一室?
建瓯市芝山中心小学 六(1)班黄诗晗
指导教师黄雪梅
《红薯和马铃薯》的童话故事中,农民的小儿子为了帮父亲排犹解难,把放不下的红薯放在马铃薯的地窑里,结果不是马铃薯发芽变青,就是红薯僵心坏死,帮了个倒忙。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为什么红薯和马铃薯不能放在同一个地窑?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秘。我进一步进行调查,到乡下请教爷爷,并查询了有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了红薯、马铃薯的特性,知道了他们各自的储存特点。
原来,红薯、马铃薯虽说都是薯类作物,但它们确有所不同。从亲缘与形态上说红薯属旋花科植物,收获的是其块根;马铃薯属于茄斜,收获的是块茎,因为它的薯块不是由根膨大而来,而是由地下横走茎膨大形成。
更让我欣喜的是,我发现了他们不能共同储存的关键,第一,红薯是喜热作物,种植是在温高的夏季和早秋,窑藏期最适温度是10—15℃如果温度低于9℃以下,就会受冷害,严重时产生“硬心”腐烂。马铃薯是喜冷的作物,种植也是低温的早春和晚秋,窑藏期最适温度是1—5℃,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发芽变青有毒不能食用。第二,窑藏期要求通风透光不同。红薯是块根贮藏,冬贮时呼吸微弱,需氧量很少,在无光黑暗不通风微氧条件下能安全越冬。马铃薯却不同,它是块茎贮藏,冬贮时,不仅要有一定的散射光,还必需有充足的氧气,供其旺盛的呼吸作用。如果缺氧,马铃薯被迫进行无氧呼吸,由于酒精中毒,而引起薯块“出汗”从而导致腐烂,所以,冬贮就要有很好的通风和适度的透光条件。
由此可见,红薯与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对温度的要求相差较大,倘若 1
硬把它们放在一起,那么迁就了马铃薯就害了红薯,满足了红薯就坏了马铃薯,甚至造成两败俱伤。
第五篇:科技小论文
鸡蛋洗干净容易坏掉的原因——科技小论文
我在家里没事做,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些鸡蛋,想用清水洗干净。结果没用几天鸡蛋全坏了。我越想越不明白,就让爸爸买一些鸡蛋,一部分洗干净,有一不分洗。第一天打开一个洗干净的鸡蛋,一个不洗干净的鸡蛋,结果两个鸡蛋都没坏掉。第二天和第一天是一样的结果。但是第三天时,洗干净的鸡蛋全都变成霉灰色的了,而没洗干净的鸡蛋还是好的。我不禁沉思:为什么洗干净的鸡蛋比没洗干净的鸡蛋更加容易坏呢?
我为此查阅了资料,终于明白了:原来蛋壳上有许多细微的小孔,为了让小生命可以存活,这些小孔是为了让蛋壳里的生命透气用的,如蛋壳里没有小生命存在的话,鸡蛋内部的水份会通过蛋壳上无数的小孔蒸发掉,但外界的腐败菌等一些细菌却也很容易通过这些细微的小孔进入鸡蛋的内部,使鸡蛋变质、坏掉。但是如果是一枚没用被清洗过的鸡蛋,这枚鸡蛋的外壳是就会有一层粉末状的胶性物质,这层胶性物质的作用是封闭那些细微的通气孔,使鸡蛋内部与外部隔离开来,所以可以缓解细菌侵入和水份的蒸发,有效地保鲜、保质。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多观察、多看书、多思考,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制高压水枪
有一天,妈妈买了一大袋子海蛎子,海蛎子既好吃又有营养,我非常喜欢吃,但是我看到妈妈每次洗的时候都很费劲,又是用水龙头洗,又是用刷子刷,还是有一些缝隙里很脏。我就想看到爸爸去洗车的时候用的高压水枪,压力非常大,车上的泥巴都冲得很干净,如果我能自制一个小小的高压水枪,那海蛎子清洗起来不就容易多了吗!
我就在爸爸的指点和帮助下,找来了一根管子和一个圆珠笔管,管子的一头插上圆珠笔管,用卡子把它卡紧,另一头插到水管上,打开水龙头,圆珠笔管就喷出来压力很大的水,小小的高压水枪就做好了,我问爸爸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呢?爸爸说;“是通过控制出水嘴的流量来控制水的分散大小,这样就够成的高压水的喷射。”
我把高压水枪拿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你别费劲了,赶快试试我的小发明吧!”妈妈用高压水枪清洗了一下海蛎子,缝隙里的泥沙很容易就被冲了出来,干干净净的,妈妈高兴的说:“有了你的小发明以后我洗海蛎子再也不用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