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专业教学反思
会计教学方法反思
一、专业课程体系要体现综合技术应用的要求。
会计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会计中职教育的导向,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上均有不同,在课程设置体系上要确定符合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的叙述思路上要突破原来的思想,在掌握必要知识和利润的基础上,突出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加强时间操作和技能训练;在课程的叙述机构上要突破原来以概念、定律、定理为线索的体系,采取从感性认识入手,上升到理性定量认识的“双循环”结构、以核心实例贯穿的结构和“教、学、做”相结合的结构,在课程培养目标上要纠正之重知识和利润的倾向,要大力增加操作考核与项目制作考核等。
二、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参与的,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经验性和理论性,如果光靠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参与,其教学方式肯定是不精彩的。在现代中职教学中,虽然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讲解很大程度上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但如果能够适时的转换角色,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是能收到很好效果的。在实践课,如“会计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师不宜过多直接传授,而适合设置一个案例背景,提供相关资料、工具等,知道学生在协作和问答中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只对理论性问题进行教授说明,起到点拨、诱导和激发兴趣的作用。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案例教学,并将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如教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讨论和分析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决策大呢感。
第二,在课堂教学上提倡学生自己踊跃站起来回答问题,作为教师并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发散思维。在上“会计学基础”课程的第一堂课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从事会计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在企业中扮演什么角色,会计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如何等等。
第三,采用“开拓性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我采取了“开拓性体温法”,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借用学生以有的知识,一步步学习新知识,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所要学习的范围内,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找个走神的学生回答,另外,在每个章节讲完后,我都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
三、实务操作与理论学习同样重要的。
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解、掌握、运用”这个思想,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的实际总做中去。
在讲解理论的时候,经常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如会计学基础课程中的关键是做会计分录,为了让学生掌握该部分内容,每学一个帐户,都会随机出几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目,学生会很好地体会该帐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记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
四、自身要加强知识的汲取,不断地汲取。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争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时常经济下新的会计事乡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等,如2007年就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实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时间趋同。因此,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树立终身学习、于时俱进的观念。
仅仅掌握所教课程的课本,但对于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熟悉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如果《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
五、会计教育与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
1、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钻研新准则和准则指南,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材内容更新滞后的情况下,尽多的把最新的专业动态传授给学生。
2、加强合作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师还要走出学校,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要请进学校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
3、加强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使教学内容和所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篇: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企业青睐的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能独立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与市场导向来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 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中职会计课程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大结构模块开设,除《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有相对多的实践操作外,其它的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训操作),最后才设置一门综合实训课,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间前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理解。要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就要重新规划教材的编写。一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二是打破原来纯模块化分解教材的桎梏,既要从专业知识整体上考虑不同课程知识点前后顺序的有机衔接,也要照顾同一门课和模块间的传承关系。如《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的内容要为以后《会计电算化》定义制作报表作基础准备,《会计电算化》的“总账”模块与各子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传递关系与用户操作的先后步骤所涉及的原理都要在模块间点明。
三、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四、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传统以理论测验、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要将实训每一个关键环节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要有以分数为标准的定量评价,还要有可以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质性评价,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检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兼顾的方式,让评价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中。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扩充到学校、专业教研组、老师甚至于社会,评价手段相应包括老师考评学生、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也有利于我们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强化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技校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德明 一体化教学思路探讨。
[2]杨淑敏 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第三篇: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会计 专业代码 620203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等技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
3年(全日制)
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就业面向是中小企业、金融行业、非营利组织等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工作管理、涉税业务办理、财务管理岗位及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等工作岗位。会计专业初始岗位群包括:出纳岗位、材料物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其他资产核算岗位、职工薪酬核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税务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岗位;会计师事务所查账验证、会计咨询助理岗位。会计专业发展岗位群包括:总会计师、主办会计、会计主管等会计岗位群;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财务管理岗位群统筹性工作;会计师事务所项目经理、会计咨询主管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师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的职业素质,掌握会计、涉税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业务,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管理、年报审计等业务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能从事会计、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等工作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鼓励毕业生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架构及说明
二、专业核心课程
初级会计实务: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要素核算的原则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能以原始凭证为依据,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
财务会计:本课程主要学习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原理、具体方法和业务流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会计系统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复杂业务的处会计理能力。成本会计:本课程主要学习企业成本计算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学会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方法,能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并能进行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会计电算化:本课程主要使学生能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操作,胜任出纳、审计、税务、成本核算、总账报表等会计岗位工作。
财经法规:本课程主要学习我国会计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理解企业及会计人员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应遵守的会计法规,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使之在会计职业活动中,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今后会计工作打下良好的法律意识基础。
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本专业应组建一支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生师比达16:1,专任教师的“双师”比达90%以上,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其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主要包括:取得教师资格证,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具备三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和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兼职教师任职资格主要包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和相关本专业职业资格,具有多年以上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应由校内专任专业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其中,实践实训部分应以行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行业兼职教师数占比应不低于50%。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必须配备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其中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应建设能满足本专业课程实训的各类会计专业实训室,具备开展上述实训内容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会计资料、会计专用工具,具有企业财务软件、实训教学软件及相应的网络环境。校外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与校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各类企业、会计事务所和其他单位,为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提供业务指导和实习岗位。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本专业应结合课程特色,多渠道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材开发,鼓励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开发相关配套课程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字化课程同步网站。以专业为单位建立并及时更新专业教学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应包括:教学设计文件、电子教材、教学课件、典型案例、政策法规、音视频文件、动画库、习题与试题库、职业资格考试信息、专业图片库等;配备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资料、电子杂志等相关的学习辅助性资源,建立校园网络信息系统,保证教师与学生可通过校园网络即时获取上述各项教学资源并可通过网络利用教学及实训软件开展备课、学习、实训等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本专业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满足学生成才成长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结合课程特色,进行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发挥兼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互动的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考核建议
本专业应采用知识考核与能力测试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结合课程特色,选用笔试、机试、项目考核、业绩考核、以证代考、能力测试等多种考评方式。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考”,注重对职业能力的考核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引入小组评分、第三方评分、用人单位评分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六、教学管理 本专业应在课程、教材、实习实训基地、师资、教学、学生管理、教研活动、科研、毕业设计、考证与竞赛、教学督导、工学交替、项目教学、顶岗实习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流程,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七、顶岗实习管理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实行专业对口实习。要加强实习制度建设,明确校企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构建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学生实习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与权益,构建校企共同指导、共同管理、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工作机制。
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参加自考、专升本、成人夜大等渠道,接受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等相关财经类专业的本科以上的高层次教育。同时,本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报考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篇: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思考
谈会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想法
—写在天津教育教学培训之时
达旗第十中学 赵 飞
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同样,从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会计也一直是比较稳定的热门职业。但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会计知识更新换代得更快了。这对于会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弱,加上学的大都是些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环节较薄弱,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素质水平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也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这次天津培训使我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一、教和学的新定位
(一)教师的教。我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对接企业需求的阶段。会计教育应该以会计职业的特征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会计是个操作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职业,同时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很高,这和我们现在几乎是纯知识性的教学存在很大矛盾。我们的教师大多注重课本教学,侧重点主要是为了完成自己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使得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性较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算理论学得好,到了实际工作中却可能连开发票都不会。会计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出去工作就能成为专业的会计人员,而是要使其拥有成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专业知识和学习、创新的能力。
根据学习,获知企业方需求,会计专业的学生缺乏企业管理、中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学过于专业化,过分强调会计专业教育,导致学生偏重专业理论课,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知识面较窄,举一反三及应变等的关键能力较差。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职业选择也不一定就只有会计,有许多和会计相关的职业,比如出纳、仓库管理员、文员、统计员、收银员、银行及各服务行业的前台业务员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既注重专业又顾及全面。
(二)学生的学。以中职学生为例,他们大都初中刚毕业,年龄小、文化知识薄弱。父母和学生都期望通过几年的会计专业学习,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好的会计工作,但这和会计职业的特征存在一定矛盾。
首先,学生自己要对会计职业有充分的了解,定位要准确。它不像模具或机电等专业,就业时能较快地找到对口工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往往还需要在其他相关的工作中积累经验,或即使找到会计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实践,方能适应。
其次,学生要明确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会计是个需要不断实践和不断再学习才能胜任的职业。对于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比如,基础会计或财务会计的学习重点之一就是要把握核算,根据经济业务事项做出会计分录。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给定的题目作出分录,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人会在你身边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经济业务事项,明天又发生了什么吗?不会的,必须自己判定,这就是一种学习的能力。
再次,学生要把握如何学。职业学校的学生从义务教育进入职业教育,有很多学习习惯并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比如说,学生关心题目的答案而忽略思索的过程,甚至不愿思索。往往出现教师一提问,学生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翻书找答案。再比如,学生注重考试分数而非学习效果,由此带来抄袭、作弊等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是要靠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解决和完成的。只有明确了教和学的新定位,我们才能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教和学也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情,还涉及到学校及专业的重新定位和改革。天津职业大学经管系老师们在这方面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展示与交流。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创新
(一)课程设置的创新。目前,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比如说,课程之间的交叉性明显,某些知识点在这门课学过,在另外一门课又会重新涉及。再如,忽视了基础教育课程及会计辅助课程,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
建议借鉴模块式教学法来构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制定教学大纲和不同的教学模块。还可以将各教学模块中设置的课程分成必修课和拓展课两类,必修课说明是这门课必须要学会和应用的部分;拓展课是提升或扩展的部分,应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选择学习。同时结合高考改革“基础文化知识”+“职业技能”考试之需。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中职业技能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有效性。职业技能课的开设已经是会计课程开设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要结合学校当前情况如何配套技能设施,配套相关技能实训教师等等。除此之外,有些课程在时间的布置上可以打破以往一个学期从头开到尾的情况,比如某课程基础入门性很强,就可以集中时间教授完,再扩大开设其他课程的面。
再有,虽然有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课,但实训的内容不全面,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实际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建议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一是要强化学生基本功训练。如点钞、珠算、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汉字、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技术等;二是要增强学生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意识,要将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体现到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三是要指导学生识别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查找差错、熟悉主要行业的业务流程、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权限等;四是指导训练学生熟练地运用几种主要财务软件,熟练电算化操作。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当前,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推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到,以前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并没有教学生怎么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建议运用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对象、课程、环境条件采取的教学方法都会不同。如果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实践问题,没有很好地把这些经济问题形象化、通俗化,而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继而产生畏难情绪。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简单地去传授理论知识,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怎样去学习,传授学习方法。
通过这次培训深深使我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当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来源。信息时代的学生,不仅仅从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在内的本土文化环境以及书本中吸收知识,而且可通过卫星电视、国际互联网,从跨文化、跨时空的电子信息资源中汲取知识。知识资源的拓展,提供了学生发展的更广阔的天地,也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使学生在广阔的电子空间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同时如何使信息技术有效的利用到教育教学当中来?
至于有哪些新教法,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本文要谈的是推行新教法,需要各学校从上到下的贯彻和支持。除了交流学习外,践行才是关键。在践行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前进。除了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材的改革及教学设施和条件的改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三、教师的继续教育新问题
任何教学,都需要靠教师来组织。教学目标和课程等设置的再好,也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学;新的教学方法再好,也要教师来运用。教学的改革假如不包括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不实际的。尤其是会计专业,会计理论知识的加速更新,使得会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不仅仅要依靠教师自身,更要倚赖各学校完善的教师再教育系统。比如我本人十年都没有接收到国家级职业再教育,而是靠自己的职业业余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去年和今年两次培训使我教育教学水平认识提升不少。
除了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还有理论学术性的研讨、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公开课的学习等;学校还应建立起鼓励教师不断再学习、不断创新发展的制度,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提供培训机会,营造起教师积极治学的氛围。同时,还应多组织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深入会计工作的一线,真正做到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会计工作实践接轨。
以上是我通过此次培训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些浅显看法。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探究、创新、改革、实践、总结,我们的会计教育定能培养出适应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第五篇: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和实施效果
一、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它打破了传统的中职教育的“学科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的框架,不再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而是强调讲授的理论知识“实用、适度”的原则,强调教学中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核心,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完成理论教学与实习指导。
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轨。会计理论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会计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发现,很多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履行会计岗位职责,主要表现在实际操作能力太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2、实践场所有限。校外实践的会计岗位有限,同一单位无法同时接受那么多学生实习,和实践,所以更多地还是强调校内教学的实践性。
三、教学改革方案的几点设想和建议
1、教学内容与企业实务有机结合,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坚持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以突出实训教学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大力推广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边讲边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技能竞赛教学法等。例如,我们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品种法的计算,完全没有必要按照先介绍概念、适用范围、特点,接着讲授如何按照品种法进行计算成本,最后再布置作业的传统做法,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枯燥,后面的内容即便再重要再有趣,学生也无法完全提着起精神。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抛开现有教学模式的框架,大胆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的方案,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教学案例,给学生一个企业成本核算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为企业编制当月某产品的成本计算单,学生根据下达的任务,将知识进行分解,围绕任务,查阅相关资料(主要是教材),完成学案的编写。将小组按照岗位进行设置,在课堂中,学生按照岗位进行核算,完成相关成本单的计算,同时进行必要的业务处理。
2.“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在“做中学”、“做中学”。例如,在《基础会计》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整理归类为几个具有连贯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师所要教授的知识点穿插在几个典型工作任务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渗透理论知识的目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的知识涵盖在任务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同时掌握技能的目的。通常是以企业一个月的任务进行电算化模拟,可以单人和轮岗操作的方式进行试训。单人独立完成要求给出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建账、初始化、日常业务及报表处理的全过程,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在实训的过程,遇到相关的会计知识点,首先通过自己的预习,然后由老师进行指导讲解,这样动手中获得的理论知识,印象非常深刻。轮岗操作先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对组内的人员按会计岗位进行分工(会计主管、操作员、出纳、业务员、仓库管理员等角色),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完成日常业务处理,最后介绍提交实训报告。
3.教材选用。在教材选择方面,尽量选择按照“项目教学法”体系编写的统一规划教材。现有市面的教材都是按照传统教学法编制,由本校教师自行编写的教材,其教材结构应当符合“理实一体化”运作模式。校本教材编写有一定的难度,宜采用校际合作,专家指导、分工执笔,集体定稿的方法。校本教材建设需要遵循有关规定,进行审定。如我校林鸿亮老师编写的《EXCEL财会应用操作指导书》,是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财务人员共同参与构建实训案例和模版。
4.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学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的活动过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以往教学有很大不同,它摒弃传统教室完成纸质试卷决定学生的成绩的弊病,实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如《成本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模拟实训》等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平时的考核,检验学生是否在每堂课中,积极努力完成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形成会计资料的正确性,以及在完成任务中所表现出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期末考试以实际操作考试为主,考核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模拟企业的业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日常业务处理,最终出报表,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手操作。老师在教学过程,起到积极辅助完成任务的作用。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1.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通过理实一体化的会计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及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既能快速上手,又具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实践课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要完善会计模拟实训与理论教学的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可以模仿企业的会计核算环境,给学生分配相应的会计角色,布置任务,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相互讨论,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2.一体化的教学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练习技能,用理论指导技能的练习、在练技能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强化《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财经法规》3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使其教学和训练内容和要求符合行业、岗位标准,体现”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大提高,达到30%,超过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3.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以项目教学为主,向学生展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及练习。例如在《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演示,遇到该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通过教师的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书本知识,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接下来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师的演示过程进行练习,也就是实训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来掌握一定的核算技能和技巧,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训过程进行验证,系统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将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使用在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能促进校本教材研发,培养更有针对性。如我校《EXCEL在会计中应用》特色实训教程所配套的校本教材《EXCEL财会应用操作指导书》,避免与会计信息系统重合的内容,突出EXCEL的函数运用,实现灵活的数据引用,完成会计信息系统所缺乏的数据处理功能,同时改善学生积极性、思维品质和数量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