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时间:2019-05-15 01:5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第一篇: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湖北鄂东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横卧鄂东大地的匡山,自古则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之美名。匡山不仅自然风貌美轮美奂,其历史文化底蕴醇厚,人文资源丰富,历史上很多文化名人或诞生生活于匡山、或工作臵业于匡山、或成长得道于匡山、或壮游学习于匡山,留下许多撼世名作和人文佳话,诸如佛教禅宗四祖道信、江州司马白居易、药圣李时珍、抗金英雄余玠、历代文豪鲍照、李白、杜甫……,特别是明代文豪吴承恩以一部《西游记》撼动世界文坛,为匡山历史文化积淀下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当代,武穴(原广济)人以弘扬匡山文化为己任,意欲打造匡山历史文化品牌,而与匡山渊源深厚的《西游记》文化源远流长,享誉中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也是当代名著文化的一个亮点。笔者综合考察认为,用西游文化统领匡山文化,着力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应该是整合古代、惠及当代、泽被后代的一件好事,实属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选择。

一、基础条件:匡山是《西游记》成书的背景地

笔者认为,匡山具备打造西游文化品牌的基础条件,因为,匡山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山,更是《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地、‚西游文化‛的发祥地,之所以这么说,笔者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从《西游记》的作者角度来考察,匡山作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之一是毫无疑问的

其一,作者吴承恩在蕲州任过‚荆府纪善‛,这与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陈元之序所指‚出自王府‛一致。这也是笔者关于匡山作为《西游记》成书背景地之一的认识基点。当然,学界也有《西游记》出自鲁王府、周王府等说法,这些观点几乎都站不住脚,《西游记》研究著名学者、河南大学曹炳建先生在《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刊发论文对其一一做了否定,众多研究者也指认《西游记》出自荆府。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尽管业界关于《西游记》作者还存在‚否吴‛说和‚疑吴‛说,但是,吴著说依然是业界的主流。

虽然学界也有人提出吴承恩不一定到任‚荆府‛的怀疑,但是严谨的学术研究不能靠猜测,要想否定吴承恩到任‚荆府‛,就要拿出证据,但目前关于吴承恩没有到任的说法尚没有任何证据,那就推翻不了‚到任‛之说。至少,吴承恩出任‚荆府纪善‛有官府任命、有历史资料记载,更有吴承恩墓中挖出的棺材板上刻有‚荆府纪善‛的事实,所以笔者认为可以确信吴承恩是到蕲州赴任的。

其二,从创作学的角度来看,作者创作的基础是‚深入生活‛。当然,对于作者来说,创作必须有生活来启迪创作灵感。‚生活‛有‚直接生活‛(客观体验)、‚间接生活‛(知识经验积累、资料借鉴、道听途说),吴承恩在蕲州做官,广济为蕲州治下,吴承恩出任的‚荆府纪善‛是一个‚闲差‛,作为一个文人,吴承恩必然会考察当地的山山水水,与地方文化人进行交流,历史文化积淀、人文掌故、民间传说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就成为必然。更何况,《西游记》是一部‚世代积累型‛作品,‚小说‛又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匡山的历史文化、风物人情在《西游记》中得以映射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二)从地方文化人对匡山的田野考察来看,匡山的自然风物与人文传说成为《西游记》的重要内容

对某一区域产出的古典文学、古典文化的研究,是离不开‚田野考察‛这一基本环节的,而纵观业界所有的研究,观点和结论虽出自高层的研究者,但研究者所依据的田野考察数据资料大多出自乡邦文化人!这已经成为学界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普遍现象,从这一点上讲,乡邦文化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可谓是功莫大焉!

据匡山地方文化学者、匡山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会长朱志勇等先生历经数年艰苦不懈的努力,跋山涉水、民间调研、庙宇走访、民俗调查、爬山读碑,还用影视手段记录再现,并与《西游记》所写背景内容相关的风光进行文本分析,写出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新发现的报道,在相关网站、电视台以及很多报纸上进行了发表。在地方文化人的文章中,笔者读到了匡山的自然景观、山水风物、民间掌故都与《西游记》中的描写有极为紧密的关联,这些文章分析细致缜密、研究颇具考据色彩,结论是基本可信的。笔者前文已经述说,匡山的一些素材资料作为吴承恩深入生活的成果写进《西游记》中是顺理成章的,作为研究者本人不想在这里重复描述朱先生等人的田野考察成果,那样会有‚掠美‛之嫌疑,因此笔者不再赘述,相关资料请查阅朱志勇等人文章。

很多自恃清高但实际上却并不严谨的学者常常会用‚地方文化人的‘附会’‛来否定乡邦文化人的成果。说实在的,笔者在初读朱志勇等人的文章时也曾经冒出过‚是不是附会‛这样的疑问,经过细致研究和到匡山实地考察,特别是对《西游记》所写到的匡山的风物文化进行时序上的研判,匡山的一些民间掌故传说、自然风物的存在,大都在《西游记》成书之前,这样从时序上就否定了‚附会‛之嫌疑。所以,笔者可以用朱先生等地方文化人田野考察的一些资料,来支撑本人关于‚匡山是西游记成书的背景地‛的观点。

有一点需要说明,《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之路发生在西域,可在《西游记》中却没有见到西部地区的沙漠、草原、雪山、黄土高坡等等风貌景观的描写,所见的几乎都是江淮特色的景观和风物,笔者以为,这就可以归结到作者身上,与作者足迹所到相关,这也更进一步为‚吴承恩作《西游记》‛提供了一个佐证。

(三)从《西游记》文本研究可知,很多内证足以证明《西游记》成书与匡山的关联

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西游记》与匡山相关的内证。且不说前边谈过的山水风物、掌故传说,就从书中描写的山、洞、宗教来看,与匡山的联系就是不可分割的。

《西游记》的宗教意蕴十分丰富,作为中国佛教禅宗重镇鄂东,在《西游记》有诸多宗教仪轨、宗教事理实际上‚是‛且‚仅仅是‛鄂东禅宗的映射。禅宗四祖五祖的许多‚独特‛的传说被写进《西游记》中。比如,孙悟空的身世与五祖身世之谜惊人一致,五祖出生的传说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世描写一致,弘忍给慧能传法与菩提祖师给孙悟空传法极其一致,这些写进《西游记》中的独特佛教传说足以证明《西游记》出自匡山地区。

山,是《西游记》中描写最多的,也是故事情节延展和人物活动的主要载体。据著名地质学家常任之教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常先生一直是笔者的直接领导)考证,《西游记》中的山有纯虚构的山、科幻的山、由真实被艺术化了的山、实写的山等四类。前三类不说,就说《西游记》中实写的山,有花果山、珞珈山、武当山、盱眙山、平顶山。其中珞珈山是一座佛教名山,作者在《西游记》中第17回、57回两次写道。学界一直认为是浙江普陀山,但是笔者不以为然。作为实写的山对潮音洞的描写却根本不是普陀山的潮音洞,真实的普陀山潮音洞是一个临水的洞,而《西游记》书中的潮音洞是一个陆洞。这个‚潮音洞‛恰恰与匡山的山洞极为相似,再加上其他关于此山的描写,基本可以判断书中的珞珈山就是匡山。《西游记》书中的山,没有一座是长江以南所见到的的丹霞地貌和岩溶地貌,写的都是长江以北我国东部所见的变质岩地貌的山。笔者前边说过,这与作者足迹所到有关。在《西游记》第32回写到一个‚平顶山‛,书中的描述是:‚往上看,峦头突兀透青霄;回眼观,壑下深沉邻碧落。上高来,似梯似凳子;下低行,如堑如坑。‛这一景观与匡山的风貌极为一致。

许多山、洞的独特描写,实际就是吴承恩的直接生活体验,而吴承恩在故乡和其他游历之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体验的,无疑是在匡山得到的体验。

关于这些独特的内证,匡山地方文化人还可以找出很多很多,无需我们这些走马观花之徒多说些什么。

基于以上几点(当然不止于以上几点),笔者对匡山是《西游记》成书的背景地是持肯定意见的。

二、战略思考:研究与宣传并举,规划与项目推进

打造‚匡山西游记文化品牌,必须做好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可以结合禅宗文化、匡山地区历史文化一并打造,并做好战略定位。为此,笔者提出做好‚一个课题‛、搞好‚一个规划‛、开发‚一条长藤结瓜式‛的旅游线路、设立‚一个西游记文化节‛、编制‚一台西游记实景剧‛、建设‚一个西游记主题公园‛等‚六个一‛的战略思考。

(一)做好‚一个课题‛:开展匡山西游记文化开发的定位研究

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必须开展匡山与西游记文化开发的定位研究。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一个课题‛:即匡山西游记文化资源普查这一大课题。匡山与西游记文化联系紧密,作为《西游记》成书的背景地,区域内有很多西游文化资源,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普查、挖掘梳理归纳,并对其开发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形成完整调研报告,供地方政府弘扬西游记文化和有关机构开发利用西游记文化资源提供决策参考。对西游记文化资源的普查调研是挖掘地方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对西游记文化资源的全方位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发利用,并制定一系列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与武穴地方知名文化品牌的策略。因此,统筹与整合匡山西游记文化资源,是极具有发展意义的课题。

匡山西游记文化资源普查课题,以匡山地区为主要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这一地区的《西游记》文化文化遗产资源(包括《西游记》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合并分析归纳。采取实地走访调研考察,在实地考察中,了解西游记物质文化资源的存在以及保护开发利用情况,记录下景点和潜在景点的名称、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传说、民间故事等;翻阅著作和史料记载,汇集匡山与《西游记》文化的各种人文资源;采访当地文化名人等方式了解匡山与《西游记》相关的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及现状,结合当地发展条件,深入挖掘可供旅游业开发应用的《西游记》文化资源,并对《西游记》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和相关开发对策措施。

这一课题可以作为政府立项扶持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地方政府还可以协助课题组申报国家和省相关方面的引导资金扶持。

(二)做好‚一个规划‛、开发一条‚长藤结瓜式‛的旅游线路,提升匡山西游文化旅游品位

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是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的最直接的载体,要想开发利用好资源、发展好旅游经济,必须做好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和景点,这一切离不开规划。据了解武穴市已经做了《匡山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笔者尚没有看到这一规划),规划将禅宗文化作为打造的重点。笔者在跟随武穴市领导考察相关景点过程中已经发现,在匡山上各种庙宇建设如火如荼,其中像‚西来古寺‛这样与《西游记》关联的历史文化景点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然而,总体看来,目前匡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存在相对较‚散‛、景点开发处于粗犷的初级阶段、很多西游记文化资源尚未开发、旅游线路设计稍嫌薄弱、缺乏‚叫得响‛的统领项目等问题。要打造‚匡山文化‛品牌,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打造一个能统领匡山文化发展的品牌,所以笔者认为,用‚西游记文化‛统领匡山文化资源开发不失为一个好品牌,为此,做匡山旅游规划时应将‚西游文化‛开发作重点进行规划,以文化相关性设计旅游线路,开发出一条‚长藤结瓜式‛ 的旅游线。从软件(人文视角)来说,‚藤‛即为‚匡山文化‛,‚瓜‛即为‚禅宗文化‛‚西游文化‛‚匡山名人文化‛‚匡山民俗文化‛‚现代港口城市文化‛……等等;从硬件(自然风貌)来说,‚藤‛即为‚三山‛(横岗山、一尖山、层峰山)连接而成的线路,‚瓜‛即为‚西游记相关景点‛‚禅宗文化相关的各种纪念地和庙宇‛‚匡山历史文化名人纪念地‛‚匡山民俗文化背景地‛‚匡山山水风光景点‛‚城市文化相关景点‛等等。

(三)设立‚一个西游记文化旅游节‛、编制‚一台西游记实景剧‛,提升匡山西游文化品牌宣传档次

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离不开媒体宣传,媒体宣传需要做好宣传策划,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立体化全面开花,但是仅有宣传的‚狂轰滥炸‛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打得出‛‚叫得响‛‚上档次‛的吸引公众眼球的好抓手,也就是说要有一个好项目,通过项目运行吸引媒体参与、公众参与,才能让‚匡山西游‛文化迅速打造成文化品牌。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别的地方成功经验,设立武穴‚匡山《西游记》文化节‛。借助世界名著《西游记》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各地都有许多成功经验,在武穴设立每年一届的‚匡山《西游记》文化旅游节‛,借助节庆活动汇集学界精英、各路商贾、热心人士,宣传匡山文化、开展学术文化研究、开展招商引资,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借助当年广西、云南丽江《印象刘三姐》实景剧的成功经验,武穴匡山‚一湖托三山‛的自然景观完全可以编制‚一台西游记实景剧‛《印象西游》,并以《印象西游》为突破口,大力推介匡山西游记文化,提升匡山西游文化品牌宣传档次。

(四)建设‚一个《西游记》主题公园‛:做好匡山西游文化项目开发

打造‚匡山西游‛文化,离不开项目开发。零星的插花式的景点开发也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不具有统领意义。笔者认为,依据武穴的自然山水环境和众多《西游记》文化资源,建设‚一个《西游记》主题公园‛可以统领匡山西游记文化乃至整个匡山文化开发,打造武穴版的‚《西游记》迪斯尼乐园‛,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将有专文探讨,不在此赘述。

三、路径选择:政府推动,相关部门互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联动

武穴作为鄂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自觉承担起打造‚匡山文化‛品牌的责任,这是非常具有远见卓识的。全国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最为成功的莫过于连云港打造了一座花果山。当今的武穴,比改革开放初期的连云港条件要好得多,两地相似之处在于都一个港口(连云港是海港,当年吞吐量不足百万吨;武穴是长江港,如今吞吐量百万吨以上),都有一座与《西游记》关联的山(连云港花果山,武穴匡山)。笔者生长在花果山下,20世纪70年代以前,连云港的花果山与《西游记》关联并不突出(花果山原名云台山、苍梧山),当时地方政协编辑的古代文人描写连云港的一些诗抄、史料都没有发现与《西游记》的关联,直到1978年,地方文化人李洪甫先生发表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使得连云港花果山(云台山)与《西游记》联系起来,随后全国首届《西游记》学术研讨会在淮安、连云港举行,从那时开始连云港进入《西游记》文化开发起步期,如今已经做出一个样板,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借鉴别的地方经验,笔者认为,武穴打造《西游记》文化品牌的路径选择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

(一)政府推动,相关部门互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联动

政府推动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西游记》研究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竺洪波先生在其博士论文《四百年〈西游记〉学术史》一书中谈到一种现象:当今《西游记》学界,肯定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几乎都参加了在淮安、连云港召开的全国首次《西游记》学术研讨会;否定和怀疑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几乎都没有参加那次会议。关于这种现象,学界有不同解释,有的甚至说学者被政府‚御用‛,笔者不这么看,笔者认为,这不能理解为政府‚御用‛了学者,而是政府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让学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所以说,政府的推动是相当关键的。

政府可以在指导思想上、宏观规划上及相关政策上有目的地打造西游文化品牌。当今,湖北正在打造的是‚东禅西道‛,《西游记》是禅宗道儒的集合体,作为世界文化名著,其知晓度是其他文学名著所难以比肩的,因而《西游记》是可以‚叫得响‛的,搭上世界名著这趟车,武穴可以一跃成名,打造出城市文化品牌来。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10月,习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又提出‚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目前,国家即将出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要针对中亚南亚建立一个没有美军和美元的经济合作区,已经赢得了各个国家的响应,国内各省市区都以实际行动应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而针对中亚、南亚这些古老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最好的一张文化交流牌莫过于《西游记》了,《西游记》就是说的丝绸之路上的事,这本书又集中了中国儒释道文化,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知名度很高,简直就是一张文化名片,是贯通中亚、南亚的一张文化‚通关文牒‛。武穴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一个极好的抓手。

目前,即将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同时也将开启‚十三五‛,全国各地各行业都在着手制定《十三五规划》,所以武穴市要抓紧把整合匡山《西游记》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大手笔地列入《十三五规划》,并积极争取将其列入湖北省旅游《十三五规划》。

在政府大力推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相关部门、机构的积极作用,促进学术研究、宣传、文化、旅游、宗教、产业等相关部门互动,让‚匡山西游‛文化品牌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联动。

(二)打造西游文化品牌要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结合。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其根本性的标志就是网络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网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有些行业、有些机构、有些人群已经形成了网络依赖。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被网络所主宰。对于打造西游文化品牌来说,网络不仅仅可以用来作宣传推广,还可以以匡山历史人文资源、《西游记》文化资源、《西游记》与匡山文化关联等内容做成游戏,让玩家去‚闯关‛,闯过某一关,可以获得匡山某一景点的门票一张,再闯关可以获得免费在武穴旅馆住宿一晚,再闯关可以获得来武穴游览西游记景点的车票等等;开展网络知识智力测试答题,用答题的积分兑换旅游门票。这样,不仅提高了网友对匡山的关注度,也促进了网友对匡山的期待,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实现了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有效结合。

二是线上宣传和线下推介的结合。这里的‚线上‛指的是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线下‛指的是政府及旅游文化机构的推广推介活动。线上的运作,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开展匡山西游文化宣传、匡山历史文化知识、《西游记》知识、文化旅游常识的普及,提高匡山西游记文化的知名度;线下的运作,可通过政府及相关机构开展各种活动,诸如《西游记》学术研讨、《西游记》文化推广推介、《西游记》旅游项目招商、西游文化景点体验等等活动,扩大匡山西游文化的美誉度。要将线上的匡山西游记文化宣传与线下的实际操作活动相结合,实现立体化的宣传推介。

三是资源整合和景点开发的结合。匡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其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与《西游记》、与吴承恩有关的人文资源也很多。这些文化资源要变成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要素,必须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而资源整合的基础是资源普查,文化资源的普查需要协同匡山地区(包括兄弟县市)的学校、历史文化机构、研究馆所和民间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努力,特别是要发挥地方文化人的力量。政府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为文化资源普查做好政策支持和相应的保障,比如设立一定的项目、课题扶持资金,制定鼓励激励性政策措施,协助普查项目组申报国家、省、市的文化项目引导资金等等,笔者所在的连云港市,被《西游记》研究学界公认为西游文化资源开发比较成功的地区,但是连云港地区的相关机构和文化人还在不断勘察与《西游记》相关文化旅游资源,花果山北坡的朝阳镇结合《西游记》资源编辑出版了《朝阳与西游记》,笔者指导淮海工学院大学生申报《西游记》文化资源调查项目被江苏省立项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课题获得资助。资源普查摸清了‚家底‛才好进行整合,才能为旅游景点开发提供规划依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做规划时必须把资源整合和景点开发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三)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需要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发挥本地文化人和相关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地方文化人和相关组织(包括民间机构)研究开发匡山西游记文化的积极性。二是发挥《西游记》学界的智力支撑作用,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各高校科研院所的《西游记》专家学者,在《西游记》研究和《西游记》文化普及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为弘扬《西游记》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专家学者可以为匡山西游记文化的开发发展起到智力支撑作用。三是全国相关地区打造西游记文化的经验借鉴作用,武穴市可以组织政府及相关机构的人员赴相关地区调研考察,汲取别的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在调研考察和交流中可以合作开发形成双赢局面。

围绕匡山与西游记文化品牌打造,地方政府可以搭建班子、组织队伍、加大投入,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激励地方文化人和学界的专家学者发挥积极作用,通过西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品牌打造,来带动匡山文化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篇:南阳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南阳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

确立“文化南阳”的战略地位和战略目标。

在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战略方针中要把“文化南阳”纳入其中,把“以文塑城”、“以文兴城”作为南阳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把“形成区域性文化中心,建设中原具有领先优势的文化强市”列为战略目标,把文化复兴作为南阳经济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强大引擎。

一是要借鉴国际、国内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对“以文兴市”重要意义的认识,达成共识;二是发动居民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三是广泛征求专家意见,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四是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筹划和组织实施;五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制定出长远规划。

突出汉文化主题,打响“大汉文化品牌”。

南阳拥有汉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其中包括以帝乡为代表的政治文化资源,以诸葛亮、张衡、张仲景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资源,以汉画为代表的艺术装饰资源等,而南阳的汉画以其特有的集群容量和珍贵性,可联合山东、四川等地申报中国汉画世界文化遗产。大汉文化是南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南阳建设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一个区域文化定位应选取最繁荣、最富影响力、最具特色和排他性等要求和特征,无疑“大汉”文化是南阳文化主题的最佳选择。

确立大汉文化的文化主题,突出汉韵特色的文化品牌,经过数年、数十年的持续开发打造,最终使南阳形成与“北京明清文化”、“西安汉唐文化”、“开封大宋文化”和“南阳大汉文化”四足鼎立的历史大文化格局。

古城和文物遗址保护是基础。

南阳是国务院较早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但由于各种原因,古城旧貌已残缺不全,保护古城刻不容缓。

鉴于古城保护是一个庞大工程,建议在列出规划的同时,对古城门、古城墙和古街道有重点、有选择、先易后难地分步实施,逐年修复,通过长期努力使古城焕发生机。

文物及其历史文化遗址是地域文化组成的元素,南阳有国家级重点文物20处,省级重点文物90处,市县级重点文物776处,这是南阳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更是建设文化名城的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被侵蚀,挽救和保护文化遗址是历史责任,也是当务之急。

首先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摸底,统计造册,并通过数字技术予以复原作为档案存留。要弄清产权关系,选择重点,做出规划,按照抢救性保护、建设性保护、提升性保护分类逐步地予以保护和修复。对一些有故事的旧居、旧址摸底评估,制作出一幅“文化地图”。对于那些无法居住,日渐衰落的古建筑,不妨“以开发换开放”或“以土地换产权”。开放名人故居可以开发一些设计新颖、创意独特的跟名人有关的大小商品,如莎士比亚故居就制作出复古的鹅毛笔,既能衍生一定利润又能成为流动的广告。

发挥南阳文化人才优势,讲好南阳故事、塑好南阳形象、唱响南阳文化。

河南省社科院2015年发布的《河南文化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河南18个省辖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排名,南阳居全省第2名,而同年文化产业竞争力排名第9名,文化综合竞争力排全省第7名。这证明南阳具有文化发展的人才优势,但更说明我们的人才优势还未相应的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优势。

例如“南阳作家群”在全国颇具影响,但真正写出有影响力的地方作品、地方故事还为数不多。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组织引导,列出一批南阳文化的写作项目,资助部分资金进行招标,对推出南阳故事力作的作家进行表彰奖励,使南阳作家群更多地聚焦南阳文化。

南阳书画、烙画人才济济,可以组织他们以南阳汉代盛世为背景,创作像开封清明上河图那样全景式展现汉代南阳盛况的作品。南阳文学艺术、影视动漫方面不乏人才,南阳的“唱响白河”文艺演出,深受居民欢迎,渐渐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整合力量,制作大型演艺和影视作品,使南阳汉文化等文化资源从沉睡中苏醒,并形成巨大听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象。

南阳“三馆一院”建设已经拉开序幕,这是我市标志性文化设施,也是为南阳厚重文化增光添彩的重大举措,建议在博物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的内置布局中,对南阳的名人文化、南阳作家群、南阳文学艺术成果设置专门展览,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聚集南阳独特的文化魅力。

着力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彰显厚重历史文化。

南阳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等景区,虽然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都规模小,功能单一。是否可以借鉴西安、开封打造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经验,把武侯祠打造成汉文化主题公园,医圣祠打造成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张衡墓打造成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同时像汉冶公园、梅城公园等主题公园也要突出文化主题,整合文化资源,彰显文化价值。

白河作为城市内河,在城区流域之长、水面之大在中国北方城市中实不多见,是南阳城市极为靓丽的名片和最突出的地域特色,不但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白河的历史是南阳历史的一个缩影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白河湿地公园规划已初步筹划20多处文化主题展区,使其文化要素得以提升。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广泛收集白河的历史文化元素,分单元对白河的史话、水运文化、名人文化、历史传说与故事等进行系列打造,形成从石桥到三十里屯的一条“白河文化带”,使白河成为“水”文化的主题公园,建成可与秦淮河、后海相媲美的文化大观园。

努力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当前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崭新的途径。通过数字存储、虚拟现实、可视化形象展示,以及运用数字媒体等技术进行保存、再现、传播和开发文化遗产已成为世界潮流。

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是高新技术向文化的切入,像我市的梅花古城、玄妙观等文化遗产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全景可视再现。在我市文物普查、再现、播出等多个环节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可以大大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增强文化服务效果。此项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更需要落实责任部门和相关任务。

大力推进“文化+”战略。

“互联网+”对支持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已形成社会广泛共识,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受此启示,“文化+”在发挥对城市品位提升和传媒产业的改造升级以及文化自身发展上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如文化+金融,创新艺术品股权分拆模式和实现文化艺术品证券化,大力推进版权资产金融化,着力发展版权产业化,利用好2010年中宣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和2014年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意见》所提供的机遇和优惠,激发文化与金融高度融合之热情。

文化+公共设施,如南京地铁3号线打造的《红楼梦》主题人文地铁,9个车站设计了《红楼梦》文化墙。南阳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在公共设施、公共场所却很少反映,如公交站牌广告味太浓,文化味不足。这方面还是大有文章可做。

文化+消费,在日常消费品中融入文化元素将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如故宫就围绕文化传播开发了冰箱贴、瑞兽铅笔、木质微缩家具、玩偶等商品,深受游客的欢迎。

文化+建筑,把历史文化资源同城市建筑的外形、线条、色泽、材料等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汉代风韵,形成鲜明地域特色。

文化+服装,开发汉文化资源,形成以汉服为特色的地方服装产业。

文化+街巷,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巷和文物遗址,都要加上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的解读和标识,彰显街巷文化的厚重历史。

“文化+”还有许多模式和领域,如文化+旅游、文化+园林、文化+酒店、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社区等。因此,要提升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研谋划,明确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把“文化+”列入我市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中,并切实组织好实施好。

下载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战略思考和路径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