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训防中暑药品清单
军训防中暑药品清单
防中暑类药品
藿香正气水(丸、散):具有理气和中、解表化湿等功效。对夏季感冒、中暑,或因感受暑湿所引起的四肢酸楚乏力、胸闷、心烦、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具有独特的疗效。
十滴水:具有健胃、驱风、清凉等功用。用于盛夏闷热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症。
人丹:具有清暑开窍、驱风健胃等功效。用于中暑呕吐、胸中满闷、头目眩晕、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
治疗胃肠疾病药物
多酶片:具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功用。用于消化不良和促进食欲。黄连素:具有行气止痛、清热止泻的功用,用于肠道感染等。
皮肤用药
炉甘石洗剂:对皮肤具有收敛、保护作用。用于急性瘙痒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和痱子。风油精:有解暑避邪、提神醒脑等功用。
军训易患病--急性胃肠炎
急性肠胃炎是军训期间的一种常见胃肠急性炎症,常因食用辛辣食物,某些药物,及含有细菌的食物引起。表现为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常为阵发性,呕吐和便后可解,上下腹部有压痛。
治疗: 轻型腹痛,呕吐可服用阿托品等药物,轻度脱水可服用口服补液,重者到医院救治。
中成药制剂:桑菊感冒片、小柴胡冲剂、感冒舒风丸等,既可应付一般的感冒,而且较少有副作用。西药类如解热镇痛剂、组织胺拮抗剂类:感康、克感敏、白加黑片、速效感冒胶囊等等。可以退烧、缓解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缓解上呼吸道浆液性炎症——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等症状。
外用药物:风油精、白花油、万花油、清凉油、花露水等。可对蚊虫叮咬、皮肤炎症、中暑、以及一般小外伤(扭伤、挫伤、擦伤、裂伤等)有良好效果。另外若有头痛脑热、胸闷恶心、眩晕欲吐等不适时,擦涂在太阳穴、合谷穴、内关穴也有疗效。此外,创可贴、绷带、云南白药、活络油这都是外伤用药所必须的。
上火:可备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等,以清热解毒,降温驱暑。
备注:防中暑药品政教处统一购买后交由年级组指派两名专职老师负责保管、使用,各班玉任根据需要领取相关药品。
购买药品清单
藿香正气水: 十滴水: 人丹: 多酶片: 黄连素: 炉甘石洗剂: 风油精: 感康: 白加黑片: 速效感冒胶囊: 清凉油: 花露水: 创可贴: 牛黄解毒片:
合计费用:
第二篇:防中暑药品知识
夏天防暑用药知识
藿香正气水
适用于“感风寒、伤暑湿”
本单位目前规格:10ml/支。常规服法5-10ml,一天两次,用时需摇均。
暑湿容易侵犯人体脾胃而导致消化功能受到影响,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此时适合服用藿香正气水。也适合于大暑天吹空调太多而致的呕吐、泄泻等证。
注意:藿香正气水说明书的注意事项里有一句提醒: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飞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高密仪器。
十滴水
适用于外擦祛痱,内服驱风
本单位目前规格:5ml/支。常规服法2-5ml,儿童逐减,必要时
十滴水由樟脑、干姜、大黄、辣椒、桉油等组成,其功效为健胃、驱风。可主治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十滴水属于酊剂,除了内服还可以外用。适合于夏天外搽治疗痱子,还可以用于轻微的烫伤。
注意:十滴水含有樟脑成分,婴儿及孕妇禁用。
人丹本单位目前规格:0.04g/丸。常规服法4-8丸,必要时适用于“晕车、轻微中暑”
人丹主要由砂仁、八角茴香、冰片、薄荷脑等11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晕车、晕船、消化不良而致的食积,以及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等。人丹能够促进肠道管蠕动,缓解肠痉挛,具有清热解暑、止呕、芳香醒神等功效。
注意:人丹因含有冰片,婴幼儿、怀孕妇女禁用。
泽雅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4年7月
第三篇:防中暑知识
中暑后采取措施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气温也骤升,中暑现象也时有发生。中暑后您知道怎么做吗?该采取什么措施?
一、户外中暑简单急救
首先要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
二、野外中暑紧急处理
高温影响下,体内热积蓄过多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紊乱,致生命活动受到危害的一种急症。人体能维持体温37℃左右,是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和运动时所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皮肤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径所散失的热量,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达到平衡。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且湿度过大时,蒸发散热受阻,大量热积蓄,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引起中暑。野外作业者、过度疲劳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产妇等均属易中暑者。轻度中暑时表现为精神恍惚、疲乏无力、头昏、心慌、大汗、恶心、体温超过37.5℃等症状。有这些症状的人,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一般休息3~4小时后可以恢复。中暑者头痛、发高烧、呕吐或昏倒,有时会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动者不可不注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阳帽,并防止曝露在阳光下太久。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
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
其次,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
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
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
三、儿童中暑的急救
暑热伤害的症状包括:宝宝起先是肤色看似红润,但触摸感觉干燥温热,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摄氏39度以上。紧急处理方法如下:
1、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每隔十到十五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凉饮料,但有呕吐者勿给。
3、将宝宝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以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全身可以温凉的湿毛巾擦拭(以自来水润湿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进凉水(非冷水)浴盆里,使其体温(肛温)能降到摄氏39度即可,勿使体温剧降成过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块,因为过冷的冰水会使皮肤血管极度收缩,皮肤血流阻断使无法继续排热。暑热害者勿给予一般之退烧药剂,因其退烧作用的机转(降低温度中枢的设定)反而对身体不利。4.立即送医治疗。
中暑的分类
中暑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分为两类:阳暑和阴暑。通常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阳暑”,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引起的阴暑主要由感受暑湿之邪后,加上纳凉不当引起。另外,人们还要防情绪中暑。
一、阳暑:暴晒可致休克
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的劳动者、运动人士,症状是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二、阴暑:暑热在内 寒湿在外
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通常是都市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例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品,这会引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
中暑的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1、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中暑后的4大饮食禁忌
中暑后的饮食四大忌,夏季,天气炎热,特别是进入盛夏后,空气湿度明显增大,空气流通性差,天气更加显得闷热异常。常在室外劳作的人们,很容易中暑。中暑后除及时采取治疗外,在饮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第一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第三忌吃大量油腻食物: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四忌单纯进补: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如何饮食预防中暑
盛夏时节,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人体内热量不易散发,热量积存过多,这样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因此,防暑除了注意物理降温之外,还要注意在饮食方面的调理。
1、多喝汤: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2、多饮茶:研究人员对炎热天喝温茶水和喝饮料的两组人员的测定表明,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度,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3、多吃粥: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4、多吃青菜: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5、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和饮料。
第四篇:防中暑措施
防暑降温措施
一、容易引起高温中暑的作业
◆炼铁、炼钢、轧钢、炼焦、铸造、锻造
◆陶瓷、搪瓷、玻璃、砖瓦的制造,纺织、印染作业、锅炉作业
◆夏季露天作业,如在建筑工地、码头作业时
二、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高温中暑
三、中暑后的早期症状及特异性临床特征
◆早期症状: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轻度中暑:除早期症状加重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体温急骤升高等现象
◆重度中暑: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痉挛、脑水肿
四、预防措施
◆进行上岗前体检,凡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胃肠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肝、肾疾病,明显内分泌疾病,出汗功能障碍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加强营养,准备含盐份的清凉饮料(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创造一个合理、舒适、凉爽的休息环境 ◆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特殊高温作业(如修炉)场所,应配有隔热、阻燃和通风性能良好的工作服,并设置空调等降温措施
◆ 定期检测作业环境气象条件
五、高温中暑的处理
◆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饮用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虚脱时应平卧
◆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对于重症中暑的病人,应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将其包裹并给强力吹风,以增加蒸发散热;或用冰块降温(若病人出现寒战,应减缓冷却过程,不允许将体温降至38.3oC以下,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还应该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用风扇向患者吹风,按摩患者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
◆ 及时送住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六、去医院就医时应向医生提示的内容
◆从事过的职业及时间
◆目前工作的种类及作业场所环境
◆症状出现的时间及类型
◆生活习惯、疾病史(特别是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史)和家族史(家人患病情况)
第五篇:防中暑知识
夏季防中暑
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其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过长,生活环境恶劣,房间闷热不通风,营养差是引起中暑的主要因素。
症状
1、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
2、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
3、重症病例可有头痛剧烈、昏厥、昏迷、痉挛。
临床分类
1、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体温不超过38℃。
2、轻度中暑:上述症状加重,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3、重度中暑:
(l)中暑高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散热困难,体内积热过多所致。开始有先兆中暑症状,以后出现头痛、不安、嗜睡、甚至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心率快。体温在 40℃以上。
(2)中暑衰竭:由于大量出汗发生水及盐类丢失引起血容量不足。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降低,呼吸快而浅,神志不清,腋温低,肛温在38.5℃左右。
(3)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只饮入大量的水,而未补充食盐,血 钠及氯降低,血钾亦可降低。患者口渴,尿少。肌肉痉挛及疼痛,体温正常。
(4)日射病:因过强阳光照射头部,大量紫外线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温度升高(可达41~42℃),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故发生剧烈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眼花,烦躁不安,意识障碍,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体温可轻度升高。上述情况有时可合并出现。
现场施救:
1、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症者迅速降温,头部、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嗪。
2、补充水分。
3、人员不得围观,给出新鲜空气。
4、严重时立即到医院就诊。如治疗不及时,容易引起合并症,甚至死亡。-----------
8种人易中暑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3、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4、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7、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8、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要预防中暑的发生,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温,室内起码要有电扇通风、降温;
2、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每天尽量不要超过8小时;
3、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
4、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5、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6、多喝淡盐水午后少外出
7、夏季良饮是热茶
8、豆浆解暑又降火
10、备些中药: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均可使用。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苏醒后即可停药。孕妇忌用。
另外,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