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一化学新教材习题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高一化学新教材习题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作为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高中化学新教材最优化教学研究”子课题研究内容,站在课改对习题教学的要求这一角度阐述了作者对高一新旧教材习题对比、高一化学新教材习题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习题教学等的看法。
关键词:习题 对比 问题 优化教学
化学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可通过答题的形式反映出来。传统的“题海”战术制约着学生的各方面潜质的发展,也适应不了当今课改和高考的要求,而要真正摆脱“题海”战术,必须加强对习题及教学的研究,为此,由武隆县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承担的重庆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高中化学新教材最优化教学研究”课题组对高一化学新教材的习题及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两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对新旧教材的习题对比、新教材习题存在的问题、如何实现习题的优化教学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了一些发现和思考。一.新旧教材习题对比
高一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在内容和编排上作了较大的调整,习题也作了相应的增删。高一化学旧教材共有326个习题,其中填空题68个,选择题114个,简答题(包括写方程式、判断、推断等)94个,计算题50个;新教材共471个习题,其中选作题23个,讨论题43个,选择题163个,填空题117个,简答题98个,计算题54个。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讨论题、研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新旧教材题量的变化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教材内容的调整,新教材对知识点的安排既考虑了知识体系的有序性,同时更突出了难度分布的合理性,这必然伴有相应的习题调整;二是教学目标的调整引起的题量的变化,旧教材各种题目更加注重基础,绝大部分习题答案可以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这就形成了学生听得懂课,作得起课本上的作业,而经不起考试的情况,以致教师和学生都不得不抛开课本去做大量习题而陷入题海战术,而新教材在重视基础的同时重视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过程,注重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习题答案绝大多数需学生对教材进行总结、提炼后才能得出,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迁移,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新教材增加了讨论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师生的讨论中取长补短,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创造性等品质。而一些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真正摆脱“题海”战术。以《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习题为例,旧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与化合价、电子转移的关系进行分别安排(旧教材P21-22页3.4.5.6大题),而新教材将此安排为一道题(新教材13页三.1题)这样既避免了旧教材题目重复而练习的知识面窄,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如,《元素周期律》一节,旧教材三个问题机械地考察周期律的三个周期性变化,而新教材安排了11个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迁移,加深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二.新教材习题存在的问题 新教材习题体现了新理念、新内容、新目标,但由于试用的时间还不长,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习题描述不严密
⑴新教材65页四7题,求化学式却未告诉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尽管这里解出的最简式就是化学式,但容易跟学生的学习产生误导,因此建议将化学式改为最简式或实验式。
⑵新教材166页四.2题, “一定量盐酸”可能盐酸不足,此时则无法计算,应改为“足量盐酸”。
2.习题考虑欠周全
⑴新教材27页四.2没考虑到硫酸钙是微溶物且也不溶于稀硝酸;教材136页关于硫酸根的检验,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没考虑到亚硫酸根的离子的干扰。⑵新教材64页.11题,质量分数、溶解度、物质的量浓度的字母型换算问题,若无单位,会令师生都无所适从。
3.习题词义不明确
⑴新教材145页七.2题中“消除”二氧化硫,而转化率为97%,根据“消除”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1262页)是使不存在;除去(不利事物),SO2未转化完就未被消除。
(2)教材64页二.6题,“与6g CO(NH2)2的含氮量相同的物质”与题目备选项不副符,“含氮量”应是含氮的质量分数,此题应改为含氮的质量或含氮的物质的量。4.印刷错误
新教材64页三.10题,题干中0.24mol硫酸钠应为0.24mol硫酸钾。另外,从高一的整体知识结构来看,第三章学了物质的量后,在第四章的第三节安排了物质的量应用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第五章没有一道关于物质的量的计算,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有关物质的量知识的掌握及应用。因此,建议在第五章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各安排一道与物质的量有关的计算。三.新教材习题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理念重视习题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应用,重视习题解答的结果,而忽视了习题教学的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我们认为,习题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习题的解答过程,应该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高一化学习题的教学既要考虑学生只有一年学习化学的经历而基础尚差的现实,又要着眼于为未来的学习奠定知识、方法、思想的基础。1.分层教学,各取所需
高一是基础年级,而一个班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智力水平都层次不一,要让每一个同学都打好基础,就必须分别对待,分层教学,避免“部分吃不饱,部分吃胀倒”的现象。要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得摸清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精选习题,区别对待学生和习题。传统的分层教学是将教学的目标定位到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当的层次,而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让学生“跳起摸得着”的思想,即选有一定量的经过学生反复思考,提炼才能得出答案的习题进行训练,学生只有在这样的训练中才能发挥出潜质,才会有所突破和创造。
2.注意思维品质的训练
解题过程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将“通过习题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观点贯穿在教学中,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发散性、综合性等。如:在讲完浓硫酸与碳反应后,可以安排一个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碳反应的各种产物,再采用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设计的实验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多种思维品质的训练。又如:我们采取学生自由发言的方式来回答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法,学生回答出的方法竟有17种之多,充分训练了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高一化学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实际生活、生产或其它学科联系的知识,在习题选择上,可适当设计一些联系生活、生产或学科相互参透的习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化学解题方法有其明显的学科特征,也有公共学科所共有的一些解题思维,在高一化学习题中涉及到的解题技巧有:关系式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守恒法、平均值法、极限思维等,这些技巧在高一的习题教学中都应得到加强。另外,具有化学特征的一些解题要领还有很多,如:概念型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等)抓计算公式的分子分母;所有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方法都可以先把待求量的算式找出来,然后判断不当的操作导致分子或分母怎样变化,从而引起结果怎样变化;实验的设计与评价习题,都应从原料是否易得,操作是否简单,是否造成污染等方面予以考虑。一些公共学科的解题思维,如抓“题眼”、找关系、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法等都应该在化学习题教学中得到重视。4.注重情感投入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而这种情感应该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习题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方式很多,除了选择一些与生活、环保、科技化学史(如道尔顿的原子学说、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侯氏制碱法、张青莲与相对原子质量)有关的题外,加大教师的情感投入非常重要,教师情感的投入可以激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乐中学。加强情感投入的的方式主要有:多给学生回答问题或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肯定学生的哪怕是错误的回答;多与学生交流学习感受、学习方法;在学生作业中批注指导性或激励性评语等。
5.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学习乏味,也制约着学生的思维,甚至性格,习题教学也需要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并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的思想,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⑴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包括两种含义:即课堂开放和习题开放。课堂开放是将习题教学的课堂定位为互动式课堂,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批驳,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而又形成共识。习题开放包括试题内容开放和答题形式开放,如: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证明Cl与S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实验测定Na2CO3与Na2O2的混合物中Na2O2的纯度;采用那些方法可以测定不溶于水的气体的体积等问题都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得到了多种能力的训练。
⑵“尝试错误”教学
在学生进行习题解答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某些隐含条件,在看似清晰的思路中步入陷阱,教师要利用好这一类题,让学生“犯错”而又引导其发现“错”,从而改“错”,学生在“错”中摸索而走向“对”的过程会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根深蒂固,而又培养了思维的批判性。例:使一定量的Zn与100mL18.5mol/L硫酸充分反应,同时生成标况下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求Zn的质量及反应后溶液中SO4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很多学生在做这道题时,考虑到H2SO4为浓H2SO4直接将33.6L气体当作SO2,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考察气体与实际消耗的H2SO4的量,学生自然会发现上述思路存在问题,再引导学生从反应的本质分析,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硫酸被消耗,浓H2SO4变为稀H2SO4,此时,学生自然会明白气体为SO2和H2的混合气体,从而认识了自己思维上的局限性。
总之,习题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课程教学而忽视习题教学的后果不只是造成学生无法适应高考而是造成学生能力和素质的低下,我们对习题研究的初衷也不只是基于教会学生会解题,而是希望通过习题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教科版必修1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及简要实录
[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这表明: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地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在信息获取的问题上,就是需要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识和信心需求,继而引发自觉地信息行为。
本节将这种自然意识转化为线索:确定信息需求 分析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 评价信息,并围绕这四部门内容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郁,若引诱得当,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设计理念]:根据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自主地充满热情地获得知识,从边缘人的地带回到中心地位;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引路人。所以拟定的方法是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研讨,以达到彰显个性,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情化信息”向“情化思维”转化,最终实现情思惧得的教学境界。
[学习目标]: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信息获取的共同特征、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再进一步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之多样,方式之复杂。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甚至是虚拟世界里的很多事物,都难以逃出人们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这个获取信息的“如来之手”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信息获取
专心
爱心
用心 1 的一般过程》
(屏幕显示一张关于牧场的图片)假设你置身其中,牧场的主人要你去打猪草,但是你不认识猪草,你可以通过哪几种方法打到猪草?有什么启示?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创设形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意)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自觉分组讨论,思维活跃,总结出了四种方法:问别人;雇佣别人;查阅相关书籍;牵猪出去,猪吃啥,打啥。并得出了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懂得利用身边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利用信息的重要性。)
二.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
(实录: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上网,听收音机,听广播,打电话。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网吧,看电视,听广播又不方便,而学校有很多电话亭,所以打电话这种方式最方便。)(屏幕显示获取天气预报的过程:)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
(点评:教师诱导得非常好,丝丝入扣,学生既然能把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说出来,也不难用自己得话把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推导出来。)
(实录:各小组独立思考后,自觉讨论,有同学把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推导了出来。)
(点评: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获取信息的步骤总结了出来,非常成功)
三.深入剖析,知识探究
1.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2.(屏幕显示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啦啦队为中国奥运健儿呐喊助威的图片),让我们畅想一下08年北京
专心
爱心
用心
奥运会,获取中国获得的金牌信息来源有哪些?
(实录:学生列举的来源有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到现场观看,询问别人,包括老师、同学、朋友、亲人。)和引入重复!
诱导:同学们列举的例子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信息来源(屏幕显示口头型,文献型,电子型,现场型),但是不同的信息来源也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服务的,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的结果有手机从网上下载歌曲、网上电视、网上的报纸摘要„..)再次诱导: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同学们能不能畅想一下100年后的家庭生活,那时人们将会利用什么样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学生活动:众说纷坛)
王芳:以后机器人非常普及,机器人将照顾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机器人可以帮我们打扫房间,清理草坪„ 王丹:100年后将会发明时空穿梭机,我们随时可以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我们想要去得任何朝代。王兵:100年后,人们将在“空中花园”居住,可以随意到其他星球做客。
时林:100年后,汽车将成为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不同的是,汽车可以在空中飞。李伟:100年后,人们穿着智能服装,它能根据人们的心情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倩:100年后,不会再有学校,小孩一出生,将会在它的大脑里安装上一块智能芯片,那时世界上全是聪明人。„„„
(点评:让同学们畅想100年后的家庭生活,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3.屏幕显示百脉泉的图片,同学们齐唱《幸福泉》(是谁滋润这沃野平川/是谁催开这山花烂漫/是谁把欢乐谱成歌/滋润在孩子们心间/啊/故乡有甘泉/名叫百脉泉/百脉清泉汇成河/滋润我家园„)诱导: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实录:学生讨论出了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方法有看电视,上网,询问工作人员;看电视和上网不方便,所以采取的方法就是打电话询问工作人员。)
(点评:渗透关于热爱章丘的情感教育,以情激情,课堂氛围达到了高潮。)4.(1)网上关于二手电脑的价格信息,分析其可信度。
专心
爱心
用心
(实录:学生讨论总结出信息的可信度的问题:网络上的信息五彩缤纷,扑朔迷离,网络既是一个万花筒,也是一个垃圾桶。)
(2)一天,你的手机上接到一条信息:恭喜您,我们香港某公司推出了手机抽奖业务,您中奖了,总共10万元。联系电话:133********分析其真实性。
(实录:学生讨论总结出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陷阱”。)
(3)老师念一则通知:为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学校决定将组织同学们免费去济南植物园考察植被资源,有意参加的同学请在通知下发当日到教导处报名。
(实录:学生们个个兴奋异常,争先恐后的举手向老师报名。当老师说这则通知的时间是去年的今天,学生们恍然大悟:信息具有时效性。)
(点评:教师列举的这几个例子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四.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各学习小组确定一主题,填写下表:
五.小组评价,归纳总结
(实录:各小组相互交换方案,互相品评,相互改进。)
六.结束语
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人才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信息获取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树立成为新型人才的观念。我想起了清朝诗人龚自珍的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我要给它修改一下“我看天公已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课后反思]:
专心
爱心
用心
本节课把“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在了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变诱为教,以诱达思,成功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本节课刚开始引入的“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例子让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在热烈讨论的过程中自己感悟,主动探究,通过“如何获取天气预报”的例子,自己总结出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获取08年奥运会金牌信息来源和获取百脉泉水位信息的例子,不但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且以情激情,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畅想100年后家庭生活的一天,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本人认识到真正实现诱思探究教学,关键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要让学生整整的动起来,必需对教师提出更高得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例子煽情还不够,小组之间的互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
专心
爱心
用心 5
第三篇:高二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4.2.2第1课时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同步练习
2021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二册4.2.2 第1课时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一、选择题
1.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2+a4=4,a3+a5=10,则它的前10项的和S10=()
A.138
B.135
C.95
D.23
2.已知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a12=a7+6,则S11=()
A.99
B.33
C.198
D.66
3.在小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被7除余2的数之和为()
A.765
B.665
C.763
D.663
4.现有200根相同的钢管,把它们堆成三角形垛,要使剩余的钢管尽可能少,那么剩余钢管的根数为()
A.9
B.10
C.19
D.29
5.《张丘建算经》卷上第22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日织九匹三丈.”其意思为:现有一善于织布的女子,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1天织了5尺布.现在一月(按30天计算)共织390尺布,记该女子一月中的第n天所织布的尺数为an,则a14+a15+a16+a17的值为()
A.55
B.52
C.39
D.26
6.(多选题)设Sn是公差为d(d≠0)的无穷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若d<0,则数列{Sn}有最大项
B.若数列{Sn}有最大项,则d<0
C.若数列{Sn}是递增数列,则对任意n∈N*,均有Sn>0
D.若对任意n∈N*,均有Sn>0,则数列{Sn}是递增数列
7.(多选题)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S2
019>0,S2
020<0,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n|≥|ak|,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1
010>0
B.a1
011>0
C.|a1
010|>|a1
011|
D.k的值为1
010
二、填空题
8.已知数列{an}中,a1=1,an=an-1+(n≥2),则数列{an}的前9项和等于________.
9.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3S3=S2+S4,a1=2,则a5=________.10.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1=32,a2+a3=40,则{|an|}前12项之和为________.
11.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2=S6,a4=1,则d=________,a5=________.12.植树节某班20名同学在一段直线公路一侧植树,每人植树一棵,相邻两棵树相距10米,开始时需将树苗集中放置在某一棵树坑旁边,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此最小值为________米.
三、解答题
13.等差数列{an}中,a10=30,a20=50.(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Sn=242,求n.14.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8=1,S16=0,当Sn取最大值时求n的值.
15.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数列{an}为等差数列,a1=12,d=-2.(1)求Sn,并画出{Sn}(1≤n≤13)的图象;
(2)分别求{Sn}单调递增、单调递减的n的取值范围,并求{Sn}的最大(或最小)的项;
(3){Sn}有多少项大于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S10=10a1+×d=-40+135=95.2.
答案:D
解析:因为a1+a12=a7+6,所以a6=6,则
S11==11a6=11×6=66,故选D.3.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得,所有被7除余2的数构成以2为首项,公差为7的等差数列,∴2+(n-1)×7<100,∴n<15,∴n=14,S14=14×2+×14×13×7=665.4.
答案:B
解析:钢管排列方式是从上到下各层钢管数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最上面一层钢管数为1,逐层增加1个.∴钢管总数为:1+2+3+…+n=.当n=19时,S19=190.当n=20时,S20=210>200.∴n=19时,剩余钢管根数最少,为10根.]
5.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得{an}为等差数列,a1=5,∴S30=30×5+d=390,解得d=,∴a14+a15+a16+a17=a1+13d+a1+14d+a1+15d+a1+16d
=4a1+58d=4×5+58×=52.6.
答案:ABD
解析:显然Sn对应的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时d<0,且若d<0,则Sn有最大值,故A,B正确.又若对任意n∈N*,Sn>0,则a1>0,d>0,{Sn}必为递增数列,故D正确.
而对于C项,令Sn=n2-2n,则数列{Sn}递增,但S1=-1<0,故C不正确.
7.答案:AD
解析:由等差数列{an},可得S2
019=>0,S2
020=<0,即:a1+a2
019>0,a1+a2
020<0,可得:2a1
010>0,a1
010+a1
011<0,∴a1
010>0,a1
011<0,∴A正确B错误.又等差数列{an}为递减数列,且a1
010+a1
011<0,∴|a1
010|<|a1
011|,∴C错误.
而对任意正整数n,都有|an|≥|ak|,则k的值为1
010.故D正确.故选AD.二、填空题
8.答案:27
解析:由a1=1,an=an-1+(n≥2),可知数列{an}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故S9=9a1+×=9+18=27.9.答案:-10
解析:设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根据题中的条件可得3=2×2+d+4×2+·d,整理解得d=-3,所以a5=a1+4d=2-12=-10.10.答案:304
解析:因为a2+a3=2a1+3d=64+3d=40⇒d=-8,所以an=40-8n.所以|an|=|40-8n|=
所以前12项之和为+=80+224=304.11.答案:-2 -1
解析:由题意知
解得
所以a5=a4+d=1+(-2)=-1.12.答案:2
000
解析:假设20位同学是1号到20号依次排列,使每位同学从各自树坑出发前来领取树苗往返所走的路程总和最小,则树苗需放在第10或第11号树坑旁,此时两侧的同学所走的路程分别组成以20为首项,2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所有同学往返的总路程为
S=9×20+×20+10×20+×20=2
000(米).
三、解答题
13.解:(1)设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解得
∴an=a1+(n-1)d=12+(n-1)×2=10+2n.(2)由Sn=na1+d以及a1=12,d=2,Sn=242,得方程242=12n+×2,即n2+11n-242=0,解得n=11或n=-22(舍去).故n=11.14.解:法一:由解得
则Sn=-n2+16n=-(n-8)2+64,则当n=8时,Sn取得最大值.
法二:因为{an}是等差数列,所以S16=8(a1+a16)=8(a8+a9)=0,则a9=-a8=-1,即数列{an}的前8项是正数,从第9项开始是负数,所以当n=8时,Sn取得最大值.
15.解:(1)Sn=na1+d=12n+×(-2)=-n2+13n.图象如图.
(2)Sn=-n2+13n=-+,n∈N*,∴当n=6或7时,Sn最大;当1≤n≤6时,{Sn}单调递增;
当n≥7时,{Sn}单调递减.
{Sn}有最大值,最大项是S6,S7,S6=S7=42.(3)由图象得{Sn}中有12项大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