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江洼口小学
王丹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教学过程:
一、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师范唱)。
2、接龙游戏(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学生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4、指导纠正。重点指导: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教学反思:由于孩子们的年龄较小,有一部分孩子不能够很好的和全体同学进行律动的磨合,因此刚开始,纪律有些乱,但是到第二段歌词开始时,孩子们都进入到角色之中,因此,本课还算比较成功
第二课时
《对鲜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对唱的这种形式。
2、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并能根据自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为歌曲续编歌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观看电影《刘三姐》对歌的片断,介绍这种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叫“对歌”,大家通过对歌,比谁机智、谁的生活经验丰富,引入《对鲜花》。
二、教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跟着录音范唱,用哼鸣小声模唱歌曲旋律。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指导、纠正。
三、歌曲处理。(重点指导: “什么”两字要加重语气,唱出一定要难倒对方的心情; “瞒不了我”一句要唱出得意之情;结束句的衬词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回答上问题后的高兴与得意。)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续编歌词。
2、设计演唱形式(分小组对唱、一领众对、男女对唱等),完整演唱歌曲《对鲜花》。第三课时
课 题:《在钟表店里》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这首管弦乐曲,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为乐曲命名
一起欣赏一首管弦乐曲,听完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给乐曲起个名字(欣赏第一乐段),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题。
二、主题欣赏
1、在这首乐曲中有一段旋律反复出现多次,这就是乐曲的主题音乐(播放主题音乐)。
2、生一边听一边轻轻晃动身体。
3、模唱主题旋律,感受体会这个主题表现了什么?(表现了钟表店里的钟表在准确地走着;钟表店里的工人们在快乐地招呼客人……)
三、完整欣赏
1、初听,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四次)?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快—慢—快)?
2、复听,教师可带领学生随着乐曲做一些简单的律动,如表现钟表走动的动作等,以便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3、表演欣赏,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修表工人在清脆的钟表声中愉快的工作的情景。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如在节奏对花的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与表现,充分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活跃思想。又如在教完歌曲后进行歌词创编环节中,启发学生自己创编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而且与自然学科也进行了巧妙的综合。
第四课时
课 题:《鸟店》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学过程:
一、初听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二、复听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三、分段欣赏
四、表演欣赏
1、边听音乐边表演。
2、情感升华:小鸟是那样的可爱,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我们应该用实际行动爱护它们,使它们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 教室
教学反思:看着她们在音乐中合作学习的情景,我很舒心,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帮助,也可以理解音乐的情景。
第五课时
课 题:《打秋千》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导入:观看荡秋千录像;简单介绍仡佬族的风土人情。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
2、哼唱歌曲旋律,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高声部
3、指导、纠正
4、学生以模唱的形式学唱低声部。
5、指导、纠正
(1)指导学生唱准八分休止符的时值,以表现铃铛的清脆。(2)纠正“叮当”的咬字、发音。
教学反思:这节课既有成功又有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学生课堂中表现的细节问题,及时解决.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第一课时
课 题:《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音乐做律动(播放《小小的船》歌曲录音)。
二、教唱歌曲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2)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2、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录音,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3、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5、学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三、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四、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逐步获得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激发,忽略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永远只是有丰富表情但无实质内涵的人,无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第三课时
课 题:《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家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二、学唱歌曲
1、听《可爱的家》录音范唱。
2、学习曲谱,教师范唱曲谱。学生随琴学唱第一、二乐句曲谱。
3、教师弹奏第三至第六乐句,学生模唱。
4、朗诵歌词。
5、轻声随琴演唱歌曲。
6、讲述自己“可爱的家”,感受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
7、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三、为歌曲伴奏
四、歌表演《可爱的家》
教学反思:。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多学科相互渗透,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第四课时
课 题:《布娃娃》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3、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4、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教学反思: 我看到孩子们如此的要求,非常的高兴。不失时机的问道:孩子们,你们说,刚开始没有人关爱的布娃娃你在演唱的时候应该怎样唱?(忧郁、悲伤)有了同学们关爱的布娃娃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幸福、欢乐)在孩子们的唧唧喳喳中,歌曲情绪很快得到了解决。在歌曲的学唱中,孩子们尽量在找着自己的感觉……当下课零声响起,我感觉我的孩子们仿佛长大几岁
第三单元 绿色的梦
第一课时
课 题:《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和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欣赏《苗岭的早晨》
1、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交流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3、边听边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4、介绍乐曲《苗岭的早晨》,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5、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感受苗族歌曲的特点。
6、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听全曲,说说你的收获。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导入课题以后,就趁热打铁,介绍乐曲作者,完整的欣赏乐曲,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音乐,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乐曲划分段落。接着就分段聆听,在分段聆听的过程中,加以讨论、律动。最后,再一次欣赏全曲,让同学们再一次置身于美丽而神秘的大山中,融入美丽的劳动人民中去.第二课时
课 题:《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以活泼、欢快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种树时的愉快心情,及盼望小树成材的愿望。
2、体会连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用律动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苗岭的早晨》
1、复习听赏一遍。
2、再以网上画面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记忆。
二、导入新课:(学生讨论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如此严重,我们怎么办,教师引导植树歌的出现)
三、学唱歌曲:
1、听录音《少先队植树造林歌》,感受歌曲的旋律,教师带着学生拍手、踏脚
2、教师范唱,边唱边拍节拍,学生跟着做,心里默唱。
3、听歌曲录音,学生自己拍节拍,小声跟唱。
4、听老师弹琴,学生拍节拍小声唱歌。
5、歌谱学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6、学习歌词,学生分组学唱并练习。
四、创编歌曲的律动。教学反思: 在学完歌曲之后,让学生创编歌曲的律动,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闪光之处。其实,一节好的音乐课,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而且要在活动中快乐。提高他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篇:三年级音乐下册 不得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我们都喜欢唱欢快、活泼的歌曲,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学一首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的歌曲《不得了》。(直接导入)
二、歌曲教学
1.我们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请大家打开书,谁能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编:森林遭破坏的图画
1.大家准备好图纸、彩笔。
2.对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做一想象,每位同学绘一幅森林遭破坏的图画。
3.总结森林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三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三课 《童趣》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一、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八课 《爱和平》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第九课 《家乡美》
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四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 0 |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聆听、感受并表现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春风的声音?(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奏型╳╳ 0╳ | ╳ 0 |。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 0╳ | ╳ 0 |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 0╳ | ╳ 0 |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 0╳ | ╳ 0 |节奏处 的演唱。
7、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① 指名选择。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为什么?
②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教 学 过 程
一、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表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
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 天……。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
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集体评议。
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 “春”的美
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4、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背景音乐《春晓》)
6、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5、探究活动: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演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观歌曲。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匈牙利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
(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
一、新歌
1、导入: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 — 好 — |吗O O O| O O O O‖ 生: O O O O |你 — 好— |吗O O O 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
一、新课教学
1、你有自己的理想吗?
2、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是干什么。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组图片。
5、教授奖励的礼物,节奏舞。
6、再次播放音乐,并作点谱唱。
7、用动作暗示弱起处。
8、讲解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 出示 × ○ ⑵ 出示 ×
⑶ 出示 ○
11、提出创作要求。
13、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二)
2、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4.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入境激情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
(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拓展情境
1、师言
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结束
1、师小结
2、(下课)师生再见。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三、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救国军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七课 《老师的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
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
(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
(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
(4)教师范唱歌曲。
(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2、师生告别。
第八课 《爱和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创编与表演歌曲 导入:
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表现的是世界各国乒乓健儿欢聚一堂,通过体育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友谊的场景。我们是否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各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气氛呢?
1、分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强调乐器的节奏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节奏型可以自由创编。
2、分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3、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随音乐《友谊花开万里香》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
导入
分辨人声的类型
1、讨论人声的种类
2、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欢乐颂》
1、听童声版的《欢乐颂》
说说儿童声音的特点
2、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说说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
3、播放各声部的音色片段
(1)、师分别简单介绍各声部
(2)、|对各音色进行模仿
4、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联系歌词说说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5、师简要介绍作品《欢乐颂》及创作背景
6、生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
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 创编活动
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
如:“友谊花开万里香”
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 结束部分
1、师小结
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 《家乡美》(三课时)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体验孩子对家乡眷恋之情。
2.、聆听《乡下的阳乐》,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的乡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全都认识我》的三拍子韵律。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
1、你的家住哪儿?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住在乡村,你能说一说你住的乡村吗?(生回答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乡下的阳光》)
2、初听歌曲《乡下的阳光》。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词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三)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
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四)教学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感受歌曲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2、认识高音“
2、3 ”。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
1、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里的孩子山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我们来学一学另一首爱家乡的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听教师范唱。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歌词(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试着跟琴唱连起来唱第一乐段,及时纠正存在不足。
跟琴默唱曲调,找一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引出“2 3”的认识)
师讲解:高音的音符“do”用“ 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2 3”。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出示“5—3”的音阶图,边做手势边跟琴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8、创作活动: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时植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题后,分组活动,学生们相互可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 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每组选送作品,唱唱、奏奏,集体评议,以鼓励为主。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重点: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CAL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2、在《黄土高坡》背景音乐下,展示CAL课件中的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的图片:
(1)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2)沙尘漫漫飞舞。(3)人们在劳动。
3、师:是啊,虽然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他们的家乡,热爱他们的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黄土高坡》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
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节。
第五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店子镇中心小学
杜超
第一课 《可爱的动物》(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5、探究活动: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演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观歌曲。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
(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
一、新歌
1、导入: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 — 好 — |吗O O O| O O O O‖
生: O O O O |你 — 好— |吗O O O 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
一、新课教学
1、你有自己的理想吗?
2、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是干什么。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组图片。
5、教授奖励的礼物,节奏舞。
6、再次播放音乐,并作点谱唱。
7、用动作暗示弱起处。
8、讲解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 出示 × ○
⑵ 出示 ×
⑶ 出示 ○
11、提出创作要求。
13、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二)
2、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4.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入境激情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
(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拓展情境
1、师言
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结束
1、师小结
2、(下课)师生再见。
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一、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救国军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七课 《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
(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
(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
(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
(4)教师范唱歌曲。
(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2、师生告别。
第八课 《爱和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创编与表演歌曲 导入:
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表现的是世界各国乒乓健儿欢聚一堂,通过体育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友谊的场景。我们是否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各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气氛呢?
1、分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强调乐器的节奏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节奏型可以自由创编。
2、分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3、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随音乐《友谊花开万里香》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
导入
分辨人声的类型
1、讨论人声的种类
2、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欢乐颂》
1、听童声版的《欢乐颂》
说说儿童声音的特点
2、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说说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
3、播放各声部的音色片段
(1)、师分别简单介绍各声部
(2)、|对各音色进行模仿
4、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联系歌词说说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5、师简要介绍作品《欢乐颂》及创作背景
6、生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
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 创编活动
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
如:“友谊花开万里香”
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 结束部分
1、师小结
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 《家乡美》(三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体验孩子对家乡眷恋之情。
2.、聆听《乡下的阳乐》,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的乡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全都认识我》的三拍子韵律。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
1、你的家住哪儿?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住在乡村,你能说一说你住的乡村吗?(生回答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乡下的阳光》)
2、初听歌曲《乡下的阳光》。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词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三)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
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四)教学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感受歌曲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2、认识高音“
2、3 ”。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
1、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里的孩子山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我们来学一学另一首爱家乡的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听教师范唱。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歌词(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试着跟琴唱连起来唱第一乐段,及时纠正存在不足。跟琴默唱曲调,找一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引出“2 3”的认识)
师讲解:高音的音符“do”用“ 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2 3”。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出示“5—3”的音阶图,边做手势边跟琴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8、创作活动: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时植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题后,分组活动,学生们相互可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 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每组选送作品,唱唱、奏奏,集体评议,以鼓励为主。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重点: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CAL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2、在《黄土高坡》背景音乐下,展示CAL课件中的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的图片:
(1)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2)沙尘漫漫飞舞。(3)人们在劳动。
3、师:是啊,虽然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他们的家乡,热爱他们的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黄土高坡》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
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