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体艺活动 促进课程均衡
开展体艺活动 促进课程均衡
——体艺2+1活动经验交流
邢楼镇中心小学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开展体艺活动 促进课程均衡
开展特色创建工作,第一个问题当然是特色项目的选择。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进行项目选择可能都会从自己的强项和优势角度来考虑。但我们选择项目的原则恰恰是从薄弱处入手。因为从薄弱环节入手,可以把特色创建活动与解决问题、转化弱势结合起来,特色创建了,原有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的特色创建才更有实际意义。那么,我们要寻找的薄弱处在哪里呢? 我校正在开展研究一项市级立项课题《体艺弱势课程的转化研究》。该课题认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全人”发展,而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是由所有课程的学习共同决定的;每门课程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特殊价值。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实际过程中,各门课程的落实是不均衡的。当前,“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很大程度上为不同课程蒙上一层“主副尊卑”的色彩。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核心课程相比,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课程不被重视,形同虚设,失去应有的课程价值;无论在教学、教研水平方面,还是师生素质发展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课程落实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学生素质发展的不均衡,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理想的严重障碍。上级教育部门不得不用行政和法令的手段(如“每天锻炼1小时”、“管理规范20条”、“五严”等)来规范我们,恰恰印证了问题的存在。因此,关注弱势课程,有效消除课程之间的强弱分化,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均衡发展,是当前农村小学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选择了“阳光体艺2+1”项目活动作为我校的特色创建项目。这一项目也是《体艺弱势课程的转化研究》课题的一个实践性的子课题;这样,我们把特色创建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特色教育活动有了厚实的理论支撑和发展内涵。“阳光体艺2+1”项目活动将成为我们实现课程均衡的一个有效突破口。从这一意义来说,组织实施“阳光体艺2+1” 项目活动是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我们开展“阳光体艺2+1”活动以来的回顾和反思:
(一)正确界定,深入挖掘,彰显特色活动内涵
我校“阳光体艺2+1”文体活动特色工程是在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的。“2+1项目”是教育部为了落实《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推进的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其含义是通过学校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我校“阳光体艺2+1” 文体活动是教育部“2+1项目”的校本化。它是指学校尊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丰富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基本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与合作的交往能力,增强体质,保障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对孩子艺体素质的关注,必须和社会上那种抱着让孩子成名成星的功利目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孩子进行体艺技能的专业化训练的错误倾向区别开来。是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小形成以高尚的才艺情趣来修养身心、陶冶情操、不断完善自我的人生价值模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基础。
(二)周密计划,反复筛选,合理设臵活动项目
教育部推荐的2+1项目分为“首选项目”、“任选项目”和“开放性项目”三类。这三类项目也基本涵盖了所有中小学生可能的体育、艺术项目。我校在设定项目时,其内容基本在以上范围之内。作为农村小学,学生学习某种体、艺技能的途径不像城市那样广泛,有条件通过家教辅导或社会团体培训的方式学习体艺技能的机会极少。因而,学校指派有专长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项目辅导,将成为学生进行项目技能发展的主要途径。本着这样的思路,我们这样界定2+1的含义:“2”,即两项体育技能,一项为学校“集体项目”,一项为个人“自选项目”;“1”,即一项个人自选的艺术项目。学校组织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类项目的训练辅导。
在项目内容的设定上,我们以突出民族特色为宗旨,同时兼顾多元化。体育“集体项目”目前暂定为“小学生广播体操”;简化太极拳、五禽戏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候选的集体项目,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开展,以形成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根据我校现有师资条件及各方面现实条件,现设定体育自选项目7项:长拳,太极拳,健身气功,健美操,篮球,乒乓球,象棋;艺术项目11项:唱歌,舞蹈,二胡,笛子,葫芦丝,竖笛,素描(色彩),国画,剪纸,编织编结,书法。根据活
武礼、武德的教育,可以介绍历代武术家的故事,等等。再如,国画项目可以进行名画鉴赏,感受作品的意境和神韵,了解画家的高雅情操和高尚人格。
我们要求辅导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加强基础性训练,避免急于求成。活动形式要灵活、开放,避免枯燥训练和超强度训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内在情趣,帮助其形成稳固的兴趣和习惯。我们倡导教师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围绕一个活动主题来完成技能的学习。把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在具体的活动任务中完成,涉及什么技能,就学习什么技能,而不要作专门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这样使教学难点得到了分解,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易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把体艺课外活动机融入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中。
我们有目的地把开展体艺活动与规范弱势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我们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禁止挤占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渐把文体特色项目纳入校本课程。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样本课程的开发,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特色鲜明的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文体实践活动,如体育周、艺术节等,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过程得到价值的认定。
另外,我们把特色的创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橱窗、板报、墙壁、走廊、教室等都变成了学生作品展示的平台,从而构建有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还注重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拓宽活动的渠道。
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社会文体活动等多种方式,以获得更多展示与认可的机会。
我们可以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碌碌无为;我们都不是有作为的个人,但我们要努力成为有作为的群体——作为一所地处偏远乡镇的普普通通的小学和一群普普通通的教师,我们用这样的两句话来支撑起我们工作的信念。“以体艺2+1活动为起点,走出一条课程均衡的道路”——这样的认识和表达也许还不尽正确,但它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对新课程和素质教育作出的最朴素的理解和诠释,我们会坚持,会努力,会加倍呵护——当然也包括剔除瑕玼,让它更加完美。
邢楼镇中心小学(执笔:崔弘谅)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体艺活动计划
体育、艺术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彰显学校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根据教体局的相关要求,我们本着“立足校区实际,发扬传统特色项目,充分利用优质资源”的思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方针,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雨亭中学兴趣小组将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作以下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一、兴趣小组项目
音乐类:合唱、舞蹈、古筝、钢琴。
美术类:色彩、素描、儿童画。
体育类:篮球、乒乓球、踢毽、跳绳。
二、训练时间、地点:操场、美术教室、音乐教室。
三、兴趣小组人数参加兴趣小组总人数要求在全校学生人数的10%,各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要做好报名人数的协调工作。
四、学生参加办法
原有的兴趣小组学生保留或做适当调整。新开设的兴趣小组可在学生自愿报名基础上,班主任推荐,辅导教师面试筛选后定名单。
五、其他要求
1、无特殊情况按规定时间开展活动。
2、学期结束,艺术类兴趣小组要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学校将对各兴趣小组进行综合考评,并作为辅导教师绩效的重要依据。
3、各班班主任及值日老师要督促本班学生准时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雨亭中学体艺组
第三篇:体艺活动计划
关于下发2014年德育体卫艺活动计划的通
知
各片区教育督导办公室,各中小学校: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工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做好学校德、体、卫、艺、科技工作,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把常规德育管理与系列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德育工作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区教委将的常规活动做了一个指导性的安排,为了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有效增强各学校组织大型活动能力及团体的凝聚力,本的活动将有一部分由各片区教育督导办负责组织开展,德育体卫艺科从中指导、协调。
请各片区教育督导办公室、各学校根据计划安排,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认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校园活动的作用,让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在感悟中不断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附:2014年德育体卫艺活动安排一览表
重庆市大足区教育委员会
2014年3月
2014年德育体卫艺活动安排一览表
第四篇:学校体艺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加强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特此我校主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保障,把各项教育落到了实处。现将近年我校体卫艺工作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一、强化管理,提高认识,促进学校体卫艺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理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卫生健康、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保障师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教师编制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专职的音体美教师,采取了多种形式、多渠道加大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学校开展好体卫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证。三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开齐开满了音体美课程,保证学生在校有充分的课时和时间学习体卫艺知识、参加体卫艺活动,让全体学生受到良好的艺术和体育教育。
二、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促进学校体卫艺工作有效开展
(一)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好训练和活动计划,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授课,认真备课、上课,写好反思。按要求配备了体育器材和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等,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了活动和训练的正常进行。
二是开展“阳光运动60分、健康快乐每一天”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学校根据实际详细制定了“阳光体育活动计划”,每天上午9点至9.30分坚持做《小学生韵律健身体操》和《兔子舞》;每天下午大课间20分钟和课间10分钟在本班级活动区内活动开展跳绳、转呼啦圈、拍球、踢毽子、等活动;每天下午课间10分钟做两次眼保健操;每年入冬后组织开展“阳光课间操-快乐跑步”活动。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让老师和学生们“跑”在一起,“乐”在其中,即有利于师生间平等的交流;又能放松心情,强身健体,同时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阳光体育”的乐趣。
三是开展队形队列训练活动。为了把“广播操、队形队列训练特色体育活动”塑造成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和展示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窗口,我校创新教学形式采用音乐伴奏的方法,把队列队形的各种动作、节律、充分整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队列队形练习形式,通过音乐伴奏的练习形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队列队形的美感认识和集体配合意识,充分展示学生积极向上、活泼愉快的精神风貌。
(二)艺术教育工作
一是完善队伍管理机构,加强艺术课常规教学管理。学校成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每学年制定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工作计划,提出学年工作目标、措施,并做好学期艺术教育总结工作。教导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基本环节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负责艺术教育的领导深入第一线听课,有针对性的对艺术教学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同时扎实开展音美教研活动,采取以研代训的办法探索教法学习课标、教材,学习艺术教育理论,加强教师素质建设,从理论上武装教师。同时我们克服场地、资金等困难,添置了大量艺术教学设施,建起了专用教室,分年级和校级两个层面开展艺术技能辅导活动。
二是成立“校本兴趣社团”开展特长教育。为了进一步营造艺术氛围,打造品牌特色,鼓励孩子们学习艺术的积极性,我们组织成立了以“培养个性,发展特长”为目的的“校本兴趣社团”,通过学生自愿报名、老师推荐、选拔考试等形式,在全校选拔出一部分有潜质的学生,安排固定的课时和老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艺术特长训练,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社团设有:“乐吧”器乐兴趣小组(钢琴、萨克斯、竹笛)”、“小孔雀舞蹈队”、“百灵鸟声乐室”、童趣绘画坊”、“播音主持”、“软硬笔书法”等。这个社团既是学生群众性质的校内团体,同是又是高于普通水平的校内艺术团体,设立一定的“门槛”让孩子们通过一定的学习努力才能进得来,有效的提升了孩子们学习艺术特长的兴趣。
三是开展“班班有歌声,课前一首歌”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高我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开展“班班有歌声,课前一首歌”活动。音乐教师精选了一些适合学校生活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健康向上的歌曲,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播放,在全校普及,要求各班在课前预备时间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喜欢唱歌,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歌唱的兴趣。
四是组建了“班级艺术小分队”。在注重全面普及艺术教育的同时,我们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别的存在,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特长,加强对艺术尖子的培养,学校成立了“班级艺术小分队”、校级两级兴趣小组,每位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级的再进入校级加强,这样,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以提高促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学生经常受到艺术教育的熏陶和培养。
五是丰富艺术活动,拓展艺术教育舞台。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摇篮。我校以“课内打基础,课外搞拓宽,潜能大开发”为宗旨,强化了艺术教育活动。我校不定期举办音乐、舞蹈、绘画、手工等单项比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及大型文艺专场演出,通过艺术节和文艺专场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最近几年的文艺专场演出尤为成功,受到了全体学生和广大家长及社会各届的赞誉,展示了五小师生艺术发展成果和风采,使艺术教育实现经常化、持久化。
三、存在困难和差距
1.师资队伍缺乏。学校艺术体育类教师严重不足,体育教师年龄偏大,不适合小学体育教学,音乐、美术教师严重不足,学校很多音乐教学设备得不到利用,严重影响了学校艺术教学的开展。
2.硬件设施有待改善。我校由于条件有限,学校的体育专用教室使用面积不够,音乐、美术等器材设施尚未达到要求。
3.学校经费有限,投入发展学校体艺卫方面的经费还明显不足。
4.艺术教育社会资源匮乏,部分有艺术发展需求的学生不能进一步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发展。
5.在艺术体育教育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将积极组织研究,采取进一步措施,逐步加以改进,使学校体卫艺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每一个孩子都充满生命活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平等的育。
六、今后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工作的创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用改革和创新的办法解决艺术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进一步加强对体卫艺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力争使体卫艺教学的常规管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3.加强体卫艺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听课学习,组织开展观摩课、公开课等系列活动来改变体卫艺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尽快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爱岗敬业具有三小特色的体卫艺教师队伍。
4.继续落实好阳光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争取让每周的校本课程出特色,努力营造活泼、清新、有益的艺术氛围。
5.继续抓好学生艺术和体育教育的普及教育和特长教育,力争普及出效果,特长出品牌。
6.继续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开展有效有益的体卫艺课外、校外活动,促进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我校的体卫艺工作虽然刚刚起步,孩子们的基础也比较薄弱,但“只有汗洒荆棘路,才能结出丰硕果”。深信,有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浓厚时代氛围,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帮助,有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以及对体卫艺工作的重视,有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三小教育这块沃土上的体、艺工作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娇艳、绚丽,迎来我们三小的满园桃李芬芳时!
第五篇: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均衡发展
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造就现代教师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将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每位教师既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的探索者。国家课程改革实施已有三年,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十分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
性有了进一步提高。课改给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新的教学理念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课程观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教育改革是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在转变思想观念、机制改革等方面的一次深刻变革。课程改革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原有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自课程改革以来,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都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各校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教师学习课改的先进理念,多次聘请专家到校进行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讨,不断引导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有了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后盾,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也有了很大改变。
二、积极进行岗位培训,用课改新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在三年的课改实验工作中,各校严格按先培训,再上岗,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积极进行岗位培训,学习《新课程标准》,教学干部和任课教师一起听教材分析,一起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研究,开展专题性研究。在统一认识前提下,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各校领导在重视培训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参与课改,各校参与实验的教师是教师中的骨干力量,保证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
三、深入改革,立足课堂,把好质量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足点,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育的生命线。优化教学管理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各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常规管理为依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中心学区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校长、教学干部深入课堂一线,及时掌握课改第一手材料,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课改是在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中循序渐进,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课程与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学校通过教学心得记录、总结、反思等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实现从教书型、体验型到研究型、创新型的转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硬件设施
为了保证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校非常重视课改年级教学硬件配备。各校领导对实验年级采取了“倾斜政策”,加大了对实验年级的投入,配置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各校课改年级,参加实验的每个班级和相关学科专用教室都配备了实物投影、电脑和磁性黑板,为课改创造了理想的物质条件。
五、问题与困惑
在三年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各校都在积极的探索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尽管教师应用各种方法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效果不明显。
2.新课程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普遍认为内容过多(特别是语文),对于扎扎实实完成每个知识点有一定的困难,有时出现赶课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