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发儿童汉字学习兴趣的尝试
激发儿童汉字学习兴趣的实践
袁
勇
[摘要]汉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却又长期受到忽视。机械而生硬的重复认读、抄写、组词,使得汉字学习成为孩子们的苦恼和负担,严重损害着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让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作文习惯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汉字教学;《说文解字》;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袁勇(1973—),男,河南内黄县人,现居郑州,独立语文教师,文心书馆馆长,资深少儿报刊主编,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儿童读写指导中心主任。
2012年春,我辞去了已从事12年的编辑出版工作,在河南郑州郑东新区创办了一家小小的私塾——文心书馆,重又回到了教书的行当。所不同的是,20年前,我是一名拥有事业编制的在职教师,而此时,我成了一名游离于体制外的自由职业者。
文心书馆首先是我的书房,其次才是我为孩子们授课的地方。每周一至周五,我在书馆安静读书、写作;而周六、周日,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相处的日子。我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够用心体悟到文字之美,进而感受到文章、文化的无穷魅力。书馆取名文心,也正是此意。激发孩子对汉字、阅读、作文的热爱,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开设所有课程的主要目的。孩子们在这里,和我一同研读《说文解字》,阅读传统经典中有趣的文言文片段,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自在地交流、写作,我们都深深地爱上了这里,每个星期都期待着幸福课堂的开始。
识字教学,是文心书馆课程的主要内容。我把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传统文字学分析字形、考究字源、解说字义、辨识字音的方法引入课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现将我在汉字教学中进行的一些尝试与思考略作小结,以就教于同好。
一、将汉字学习与儿童生活相结合
汉字,或许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富含生命力的文字中最优美、最古老、最复杂的表意性文字。汉字的构形中,潜藏着丰富的表形表意部件和信息,与以农耕为主要特色的中国古代社会和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和根基,映射着古代中国人丰富的生活信息。
想要让孩子们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要揭示出汉字中所蕴含的生活信息。即与既,是孩子们极易混淆的两个字,但如果追溯这两个字的源流,它们的意义,又是十分容易辨析的。即在甲骨文中作,像是一个人凑近盛满食物的器皿,即将开吃的样子。许慎《说文解字》(后称《说文》):“即(旧字形作‘卽’),即食也。从皀,卪声。”清代学者林义光《文源》:“卩,即人字。即,就也„„象人就食之形。”所以,即本义为靠近、将要,又引申出当下、就是、假设等意思。故组词有即将、当即、即景生情、即便等。如果用词汇的时态学说来分析,即字有将来时或现在进行时的意味。而既在甲骨文中作,像是一个人吃饱了食物以后,扭过脸去要离开的样子。此字《说文》的讲解颇迂曲,近人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讲得明白有趣:“契文(甲骨文别称,本文作者注)象人食已,顾左右而将去之也,引申之义为尽。”所以,既字本义为吃完、完成,又引申出已经、后来、就、那么等语义。如果用词汇的时态学说来分析,既字有过去时、完成时的意味。
如果分析仅仅到这里为止,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就够了,而对于孩子们来讲,则远远不够。我又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两个字右半边人形的坐姿。孩子们说,这两个人的坐姿很像日本人。我继而引导孩子们联系所看过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中人物的坐姿,告诉孩子们,其实中国古人,在魏晋以前是席地而坐的,坐时先采取跪姿,两脚并拢,脚掌心向上,脚面平贴地面,然后将臀部搁在自己的脚后跟上。日本人学习中国文化,所以坐姿像是古代的中国人。魏晋时期,南北民族大融合,汉族逐渐有了交椅(带靠背的马扎)和坐榻。宋明以后,坐具更加丰富,到了清代,沙发也从西方传入。有了这些与孩子们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的补充,孩子们再审视即、既这两个字的时候,心中自然会有一种别样的感情。
二、让儿童参与汉字的创造发明
将汉字学习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还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发明汉字。雨字,是孩子们大都认识的。我让孩子们尝试用最少的笔画画出下雨的情形,很多孩子都画了一朵云,下面点出许多雨滴。我出示甲骨文字形,及时对孩子们的尝试进行鼓励,并以《说文》分析雨字的方法,向孩子们阐释雨字每个部件的意义。《说文》:“雨,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零其间也。”此时,孩子们对雨字,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准确、恰当地听、说、读、写,学会合理地接受和表达语言信息。将汉字的识记与运用相结合,并借以训练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雨是如何产生的?孩子们或许知道,但是否能清晰准确地将其中道理表达出来呢?1912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五册第二十二课《雨》,是一篇语言简洁、说理明白的出色的课文,很便于孩子们理解:
地面之水,为日光所蒸,化汽上升,聚而为云。云遇冷,凝为水点,滴沥下降,是为雨。
不见夫釜中沸水乎?水热化汽而上腾,此成云之理也。汽冷则聚为水点,此成雨之理也。
我引导孩子们阅读此文,孩子们兴味盎然,很快就了解了这则短文的内容。识字课,还可以转化为科学普及课。这样的识字课,或许才是孩子们更喜欢,也更需要的。
三、让儿童结合经典名篇的诵读学习汉字
发明雨字,困难不大,但发明雪字,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在甲骨文中,雪作、,上面的部件与雨相同,下面的符号既像是鸟的羽毛,又像是扫帚,雨下有一个“彗”字,我让孩子们回答“彗”之形。而在《说文》中,雪作字是什么意思。孩子们查字典后,明白“彗”表示扫帚。此时稍加点拨,孩子们立刻明白,雪是从天上飘落的、像羽毛一样洁白轻盈的、可以用扫帚打扫的水的凝结物。这时,孩子们不由深深地佩服古人造字的巧妙,也顿感雪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字。简化字雪,在雨字头下仅保留了那只握着扫帚的手,孩子们仍然可以体味到雪可以打扫的意思。
宋代爱国诗人傅察有一首关于扫雪的小诗《咏雪》
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呼儿试轻扫,留伴小窗明。
傅察所吟咏的这场大雪,整整下了十天,这场雪落在北宋的都城开封,也一定覆盖了在文心书馆听课的孩子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孩子们读这样的小诗,顿时感到无比亲切。而诵读这首小诗的目的,还在于加强孩子们对于雪字的理解,培养孩子们对雪字的感情。的确,每一个静态的汉字,几乎都充满了诗意。唤起汉字里所蕴含的美感、情趣,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四册第四十六课《雪》,是一篇充满了画面感的诗意的精短美文。将这篇描绘下雪前后景象的短文去除标点,用隽秀的字迹抄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自行断句,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冬日严寒,北风忽起,白云满天,林间群雀,啁啾不绝。入夜,风更大,寒更甚。夜半睡醒,见纸窗微明,疑是月色。及天晓出视,始知昨夜大雪,已积尺余矣。
当孩子们用清脆而响亮的嗓音,诵读着这样令人牙颊生香的文字的时候,一个个汉字被点亮了,发出宝石般璀璨的光芒。于是,语文课堂是识字、是诵读、是想象,更是高尚胸襟、人格的澡雪与养成。
四、重视《新华字典》的功用
文心书馆的孩子们每次上课,都要带上三样东西:喝开水的杯子、第11版的《新华字典》、文具袋。在文心书馆的汉字课堂上,《新华字典》是孩子们驶向心灵彼岸的舟楫,是探寻语言奇妙乐趣的玩具。
《新华字典》是当下编校最严谨、精良的学习汉字的工具书,不仅基本反映了现代汉语通用字的面貌,还适当地收录了一些古语词,对学习传统文化也很有帮助。该字典对汉字的释义,一般先列出本义或基本义,再列出引申义、比喻义,字形规范,释义简明,很便于孩子们使用。我常常把这本封面鲜红的字典比作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红宝书”,我在教学过程中也越来越切实地感觉到,让孩子们学会正确使用字典,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新版字典的规范汉字后,往往还收录了本字或与该字意义紧密相关的繁体字、异体字。比如春字后面,就又在圆括号中收录了“旾”字。春字在甲骨文中,常常写做“屯”,屯乃是春的本字。屯表示的是“屮”(草)刚刚发芽时的样子。草木开始萌芽,正是中国汉字文明发祥地的北方地区初春时节的典型景象。因为草发芽是由于日照时间变长,太阳光照更加充足而产生的结果,所以早期的春字由“屯”与“日”组成会意兼形声字。当然,旾还可以加上“艹”,写成“萅”,表示草芽茂盛的景象。现在,我们所通用的春的字形,是在汉字隶变的过程中,于汉代逐渐确定下来的。孩子们了解了简化汉字后面所收的繁体字、异体字,将来在阅读古代典籍的时候,就不至于惊讶,而且会增加很多关于汉字生成的常识。
《新华字典》还可以作为孩子们开展汉字初步研究的“玩具”。由于它采用了部首检字与拼音检字两种检字方法,让孩子们探讨相同部首的字的区别与联系,就变得非常容易。比如,我就曾经让孩子们通过逐一检索“月”部字下面的汉字,归纳出月部字的特点。孩子们经过探索发现,月部的字,大多与肉或人体有关,如脸、骨、胃、臀、炙、肝、肚、肺、肥、胖等;也有一部分表示现代工业生产的有机化合物,如肼、肽等;只有很少数与月亮有关,如朗、朔、望等;还有其它的一些特殊情况,如朋(朋为象形兼会意字,像两串贝类钱币)„„在此基础上,我揭示出月部字的两个主要来源,从肉、从月。这对孩子们理解相关部首汉字的意义,很有帮助。同样的,孩子们通过探索“灬”部字,得出了该部字多与火有关的结论。孩子们在这样的探索中,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也增进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五、开展汉字教学切忌对汉字构造、起源妄加臆测
利用文字学的研究成果,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然,这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2006年4月,在海南琼台师专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上,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就曾大声疾呼:“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明确方向,一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这是软件;另外一个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明确、简单、集中,就是3500个常用字要做到三会,会认,会写,会组词。我想我们的小学生要是能做到这三会的话,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是功比天高。”先生还说:“如果说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明确任务是识字教学,好,那你就必须有汉文字学、汉语言学的功底,要不然你就当不了小学语文教师。”①
自《说文解字》以来,尤其是清代以来,文字学号称显学,大家林立,著作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学人在“小学”(这里指文字、音韵、训诂学)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宝贵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熟悉汉字产生、发展、流变的规律,了解汉字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对我们开展有效的汉字教学,必将带来巨大的促进。熟读《说文解字》,检索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学的必备工具书,应当成为小学语文老师必备的素养。然而,需要留心的是,这些年来,一些急功近利的出版机构也推出了不少对汉字妄加解说的所谓趣解汉字的图书,在参考这些图书的时候,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切勿以讹传讹,将孩子们对汉字的理解引入歧途。
文字,是一国文化的载体,也是一国人民进行思维、交际、生活、工作的凭借。中国经济的腾飞,国力的强盛,必然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字学的功用,也将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汉字学习,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必然途径,也是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去年暑期,央视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的“汉字英雄”等节目,以及近期教育部最新改革方案的出台,都预示着汉字教学将越来越受到全民的重视,未来的语文考试,对汉字水平的考核,也将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真期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够爱上汉字,并养成了正确运用汉字的良好习惯,我愿意为此而多做一些事情。
参考文献:
①王尚文《识字: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在海南的讲话》,(选自《人文·语感·对话:王尚文语文教育论集》,2010年8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激发儿童学习兴趣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提高游泳教学效果
前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可是在各类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看到儿童溺水身亡的报道。每次看到这样的报道,心情也是无比的沉痛。在2014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所发表的一份名为《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的资料中,显示全球每年都会有高达37.2万人死于溺水,溺水已经成为了全球儿童死亡原因之一。保守统计,全世界范围内亿小时之内就会有40个人死于溺水,死亡比例也是相当的高。在2015年6月我国豪州市一个名为白家庄的村落就发生了一起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有6个孩子在水塘边捕虾游玩时,有3个孩子在下水后溺水身亡,再也无法回来。同年7月,在阜阳市的一个行政自然村,也是有5个孩子在溪边玩耍时溺水身亡。这两起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都是在假期中发生的,在没有家长保护的状态下,独自出外游玩,从而发生溺水身亡的悲剧。这些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令我们感到心痛,那么我们又该用何种办法来预防和减少此类悲剧的出现呢?一些偏僻的地方是儿童溺水的多发地,大部分儿童都是瞒着家长去的,任何人看到这些孩子时都需要及时予以制止,防止发生危险。除此之外,溺水悲剧的事件中,学生不会游泳是导致悲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让少年儿童学会游泳、溺水自救等基本生存技巧就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少年儿童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学习兴趣自然就成为他们的敲门砖。
一、学习兴趣在儿童游泳教学中的作用
人们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和努力的状态去从事某种行为或者是活动的前提就是有学习兴趣,这点也是与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一个人对一种体育运动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就会用尽全力的去学习,而最终也会取得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因此,儿童学习游泳的一个根本推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其对儿童参与游泳的参与度和强度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每个人在体育方面的兴趣都是不同的,这也使得人们会更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并且乐在其中。但是,儿童的体育学习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而使其体育兴趣越来越明确,最终对某一个体育项目产生强大的兴趣。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这种体育兴趣会因为得到积极的结果而不断的增加,最终的表现形式就是更乐于参与此项体育活动。参加体育运动时需要消耗身体大量的能量,易疲倦。但是若从内心就喜爱体育运动,则会以最为饱满的状态投入其中。儿童自身特点活泼好动,大多数儿童对体育运动有着十分广泛的兴趣,在活动中表现的十分活跃。但是大多数儿童参加游泳学习的儿童都是在家长、教师的建议和推荐下参加的, 对于游泳这项运动儿童知之甚少,甚至一点也不了解有关游泳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学习目的和动机与教学任务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教学与训练的初期, 由于儿童喜欢玩水的天性使他们兴趣浓烈, 教学效果明显。但随着游泳教学与训练的深入, 艰苦复杂的教学训练,再加上学习任务加重等其它原因,使儿童兴趣减退, 甚至消失,所以,培养儿童学习游泳的兴趣至关重要。儿童在学习游泳的过程中,保持和增强儿童的直接兴趣, 多方面培养间接兴趣,是提升游泳教学水平的根本。
二、儿童游泳教学中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1、创造良好的学习游泳的气氛。让初学游泳的儿童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首先,游泳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态度要和蔼可亲,在教学中多使用激励性的言语,使初学游泳的儿童喜欢上老师,这样就可以打消儿童心中的紧张感。切记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对儿童大声的训斥,如此一来则会加深儿童的恐惧感,从而对游泳产生畏惧心里,以至害怕下水练习。其次要广泛地宣传游泳名人、优秀运动员, 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良好的游泳熏陶。例如给他们讲讲我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扬、宁泽涛等人的故事,让其观看一些游泳比赛的视频、录像、领奖瞬间等等。并且要注意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教学环境, 便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 对活动保持专一性,避免外界的影响和发生转移学习兴趣的情况。
2、利用儿童本身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儿童的内心渴望可以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对许多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在根本上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要不断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去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游泳教学中也是如此,儿童在初学游泳之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鲜的知识和技能等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经常变化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3、采用成功教学的方法。儿童在经过努力之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后,就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对此项体育运动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所以,要促进儿童对游泳产生兴趣,就要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积极表扬鼓励他们,让这些孩子做示范等,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好胜心和自信心。对胆小怕水的儿童来说,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哪怕只有一丁点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增强其自信心。同时,要耐心细致的讲解,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并辅助一些练习活动,练习他们的胆量。儿童喜欢争强好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来培养儿童对于游泳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游泳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对儿童的表现要及时到位,及时表扬他们,以增进其学习游泳的兴趣。
4、运用游戏教学法。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极大程度上培养了儿童学习游泳的乐趣。有助于学生克服恐惧,熟悉水性,培养“水感”,加快游泳学习进程,也有助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合作学习。日常教学中,多数以重复练习加强学习程度,一味的重复降低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为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其高涨的学习情绪,游戏教学起到了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加强技术动作的作用,如“潜到水里找硬币”可以练习憋气技能,“吹乒乓球”可以练习呼吸,“开火车长江、黄河追逐游戏”可以练习水中行走,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看谁滑的远、滑的快以此练习滑行……儿童的心理,生理发育尚未成熟,游戏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在练习中,使儿童忘记恐惧,加快学习进度。将游戏融入游泳教学中需要儿童注意观察,团结合作,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儿童乐于为他人提供技术上的及时反馈,从而使同伴能够及早发现技术问题,进一步融洽彼此关系。游戏教学法可以明显增强儿童的学习互动次数,增加集体的凝聚力。游戏同样可以降低儿童对教师的警惕和恐惧心理,拉近师生关系。
5、运用愉快教学法。在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使儿童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使其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因此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游泳的兴趣。教师是落实快乐教学的核心和关键人物。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最为饱满的精神状态,亲切的言语,熟练的技巧以及优美的动作,来引导儿童积极的参与到游泳活动中来、在教学中与儿童互相尊重,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使儿童乐于学习,防止由于学习中的困难及恐惧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儿童惧学甚至放弃学习的消极心理。
6、多运用口诀教学。在进行游泳技术教学时应该多采用口诀教学。将游泳的复杂动作技术编成各种口诀传授给儿童,这样可以先使他们在文字上有一定的认知,并且不会觉得枯燥,甚至会觉得很新颖,以顺口溜的方式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反复练习,从而转化为身体活动方面的认知。例如,蛙泳腿教学口诀:边收边翻脚掌,大腿发力蹬夹腿。在教学中用口令代替游泳的动作要领。
7、教师经常与儿童共同练习,加强感情交流。儿童对于教师有着很依赖的情绪,对于教师的表扬会有十分渴望的心理。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心理, 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儿童真正的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发自内心的喜爱,增进师生间的良好情感;教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将心中对于游泳活动的那份热爱表现出来,以此来打动学生,使他们由最初对于游泳活动的学习兴趣转变为对游泳的热衷,把教师对他们的希望和目标作为自己的希望和目标, 顺利的沿着正确的轨迹上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在游泳教学中,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挖掘自身无限潜力。教师在儿童游泳教学中激发儿童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教师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体现其游泳教学的娱乐、游戏、活动等特性,提高儿童的求知欲和体育兴趣,通过语言,动作,教态,形体等美的启迪与熏陶,实现游泳教学中“苦学”到“乐学”的演变。教师要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要符合儿童的能力,要增强学员的自信心,进而使儿童对活动过程的兴趣逐渐转化为对活动目的的兴趣,从实际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合理安排游泳教学内容,是培养儿童兴趣的前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之间增进感情交流,互相探讨、评价、鼓励,互教互学,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都得以全面发展。增加对儿童的鼓励与表扬,教师优秀的自身魅力,生活形象的教学和优美到位的动作,也是培养儿童游泳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总之,教师能够善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游泳教学的效果。
第三篇:巧用儿童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巧用儿童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在心智和语言方面,还是很薄弱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自创了很多课堂上的常用的教学语言,学生不但开心,而且效率还大大提高。
1、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在进行生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观察,我会说:“仔细观察这个生字,看看谁是火眼金睛孙悟空。”孩子们听后,会很愉快地识字、观察,因为他们喜欢孙悟空。
2、在进行新知识教学时,为了让全体学生都集中注意力听讲,我会说:“玉皇大帝传真经啦,看看哪个孙悟空听得最认真。”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集中精力学习,效果很好。
3、进入二年级,朗读课文时的姿势,慢慢由指读变为正常的读书姿势,很多孩子还没有形成这个读书习惯,所以每次读书前,我都会提醒孩子们:“同学们都看看,还有谁的书没有起床,快叫他起床。”在笑声中,很多书还没立好的学生会用最快的速度把读书姿势摆好。
4、开火车学生字时,学生依次进行认读,如果全班学生很顺利地认会所有的生字,我会在最后说:“顺利到达北京!”孩子们欢呼雀跃,祝贺自己的成功。语文课堂,是个情感释放的地方,教师善用一些提高学生情绪的教学策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留守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论文
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有着许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不能经常回家陪自己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所处的地区交通不发达,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都比较落后,怎样让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更加丰富,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感成为了很多人的研究对象。学习语文可以让这些儿童从文字中感受情感,开拓眼界。因此本文将分析如何利用语文教学,拓展留守儿童的视野,抚慰他们的心灵。
一、留守儿童特殊性格与心理形成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留守儿童大多不善于与人沟通。留守儿童多于自己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平时还要承担家中的家务,这使得他们相较于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但也正因为此,这些留守儿童与同龄人一起玩耍的时间变得较少,与同龄的同学相比更加内向、悲观。还有一部分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与陪伴,变得自私狂妄、逆反心理重。他们的父母每年只能回家一两次,自然起不到监管的作用。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由于年龄大,思想旧,对于教育孩子的认识不够,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饱、安全就行了。这些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错过了最佳的受教育时间,也使得他们的性格更加偏激。1999年就外出打工的张氏夫妇,将张波、张涛两兄弟留给爷爷照顾,但由于管教不当,两兄弟从赌博开始走向歧途,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落后,教育水平也比较低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对书本文化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与干预工作还没有开展起来。而留守儿童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必须要有家长或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这一阶段的情感问题、生活压力等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或释放,就会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如果发展成了畸形的心理障碍就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
二、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提升对留守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关怀度
在教授留守儿童语文的时候,不仅要教他们字面上的意思,更要让学生能够从文字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感情,从而锻炼他们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将他们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在进行作业批改时就可以针对学生们表现出的问题做成相应的措施,及时的与留守儿童沟通,让他们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通过老师的主动关心,学生可以对老师产生信赖、依赖的感觉,在有问题的时候也能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2015年6月,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集体喝农药自杀事件震惊全国,这四名留守儿童是兄妹四人,父亲在外打工,母亲也不知去向。常年与外界缺少交流与沟通使得他们心理产生缺陷,不能及时抒发内心的情绪。而在这个悲剧发生之前,四兄妹的行为已经出现了异常,班主任也表示老大会偶尔不来上课,平时也非常内向。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与他们沟通,或者去家中家访了解情况,也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2.帮助留守儿童及时调整学习心态
在留守儿童中,有很多人对于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有的认为反正长大了要出去打工,学习好坏没有什么影响。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要不断与其交流沟通,让他们能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告诉他们语文作为与别人交流的工具,在社会工作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好的交流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因材施教,考虑学生们需要什么再针对性的进行教导,结合一些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等,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调整,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3.从培育情感到提升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方法。语文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留守儿童细腻的感情,比如可以让留守儿童给父母不定时的写信,或者用日记的方式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与想法,用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与魅力。只有培养出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收,才能更大程度的让他们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
4.学会放大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点
留守儿童的内心都十分的细腻、单纯,很多人由于很小的时候就要承担家务,照顾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变得懂事而成熟。语文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经常表扬赞美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身上的价值与优点,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这过程中,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意识到自己是珍贵的、独一无二的。语文老师在表扬的同时也可以指出一些应该改正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教导留守儿童语文的时候,相比于教他们读书认字,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从老师这里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让他们可以正确认识语文与知识的重要性,也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与身边的人。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形式与方法,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适合留守儿童学习、交流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健康的成长。
第五篇: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课题研究报告
【内容摘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应该创设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内和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活动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一种驱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它可以使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芬也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可见,英语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瑞士现代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这句话真知灼见地道出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入门的阶梯,兴趣孕育愿望,兴趣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表现,一种内在的动力。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就会导致教师讲课,无人听讲;上课提问,无人回答;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使原本复杂的英语知识更难学,学生不知所谓,而厌学、不学。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该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欲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但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却发现不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他学”到“他要学”。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学会使用是最终目的,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参与到英语教育过程中,使用进而掌握英语就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处农村中学,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住宿生,因此只依靠学生们自己平时搜集,开创一些活动形式就是不现实的了,因此就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利用绝大部分的在校时间,通过课上和课下创设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快乐。我们于2007年申请了“创新多种活动方式,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并与2008年开始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校的英语教师能找到更多的有效途径,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参与,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同学们使用英语的频率和效果;同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们合作学习的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为学生今后成功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和积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因年龄特征的因素,学习兴趣也不是稳定的,持久不变的。一旦失去兴趣,厌烦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开创多种活动形式,就成了第一课堂的必要补充。著名的英语教学法专家Mr.West所说的 “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 “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会学”。因此,无论课堂上下,还是校园内外,都尽量形成一种说英语的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说英语,进而学会使用英语,这是我们课题的研究意义。
三、理论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其中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兴趣能产生动力,情感能激发兴趣。”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
1.课堂教学是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主阵地
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恐怕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应该是我们教学考虑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使用情景教学是使知识与情感交流畅通无阻,直接提高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语言来创设教学情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语法、词汇、句型结构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真实表达来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类操练来认知巩固知识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主阵地。因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条件和设施是有限的:教室里没有电脑、幻灯机等教学设备,更谈不上语音室、语言实验室等,学生大都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闭塞,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缺乏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交流的机会,没有较好的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因而,农村中学的学生缺乏听力训练及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同学们只有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和与同学们的配合,才能是自己的英语成绩和使用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对英语感兴趣与否与课堂上教师预设的一些任务,设计的一些活动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夸美纽斯说:“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习的人才能保持他的心理,不跑野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实践证明:以一种或两种形式为主,辅之以其它形式教学,效果较好,而长时间地采用一种形式教学,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抑制。因此,我们下大力气结合学校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的要求,着力对“课堂导入,课堂操练和作业设置”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对这些环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记忆的能力。
2.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必要延续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身处改革一线的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角色,调整教学策略;还要求具备课程开发能力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通用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如果英语学习通过真实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么学生就能接触到更贴近学习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信息资源;学生的参与意识随之不断增强,交流方式也将由课内活动的单、双向交流,转为多向交流的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如口语脱口秀、演讲比赛、参观访问、实地调查、生活Party都可适时地引入英语教学。
另外,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有其独特的意义:(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3)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克服了学科课程割裂知识的弊端(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有关“手抄报,英语脱口秀和作文”比赛,在活动中渗透英语文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四、课题研究目标
(一)树立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实践经验证明:采用生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初学英语的同学,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握良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上课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基本上靠上课完成。因此,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如何安排好教学步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始至终地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平淡无奇、呆板无味的教学方法只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尽情地、自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同时,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尽量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氛围,学生在交流中,寻找差距,不断自我鞭策,相互激励。通过一些可行的课外活动游戏,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乐在其中”,为他们今后的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
识和情感会逐步加深。特别是在活动中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会使人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学生一旦体验到学生的成功,其动力就会越来越大,学生的点滴进步有时自己是觉察不到的,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更加发愤的学习,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对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
(五)重视情感,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学生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中,心情舒畅,才能使已有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我校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二).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途径:
——课内:创设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课堂情景导入 2.课堂操练活动 3.兴趣作业的设置
4.日积月累,稳固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课外: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多种活动形式 1.手抄报比赛
2.“英语脱口秀”比赛 3.作文比赛 4.我行我秀 5.图解美文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调查法:借助于一系列的学生和教师问卷调查活动和谈话,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现状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开展课题研究,从而得出结论。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寻求适合学生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4.逆向培植法:据学情调查资料,在班级中把学生按兴趣强弱搭配编入各学习兴趣小组。比如,学习小组每天考两个单词,成绩中等的学生人小组长,这样调动了中等生的学习热情。
5.活动强化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读书角、猜谜、小品表演、竞赛、办手抄报、才艺大比拼、脱口秀、英语作文比赛,让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增强参与意识。
6.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7.理论联系实际法:收集和学习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
七、研究过程
结合我校和英语课题组的实际情况,我们课题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
本阶段主要是进行课题前期准备和开题工作。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题组的开题仪式和实验教师的技能培训;(2)草拟、修改、形成研究方案;
(3)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展开工作;
2.第二阶段:自我剖析阶段(2008年5月---2008年6月)(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摸清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状况。(2)教师根据问卷情况,写出反思体会。
3.第三阶段:学习新理念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聆听专家讲座、自己阅读专业书籍、建立教育教学博客等方式学习新理念,为课题的实践奠定初步的思想基础。
4.第四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4月)
(1)“课堂情景导入”小课题研究和举办手抄报比赛(2008年10月-2009年4月)
(2)“课堂活动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英语脱口秀”比赛(2009年4月-2009年12月)
(3)“作业的有效设计”小课题研究和举办作文比赛(2009年12月-2010年6月)
(4)“图解美文小课题”研究(2010年3月-2010年5月)
5、第五阶段:经验总结,成果推广(2010年8月---10月)(1)教师撰写课题研究体会。
(2)对课题及实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写出书面报告。(3)准备资料,申请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