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基础电子教案7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浙江省江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张容
【教 材】王社光、刘 强。《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 【课 题】第7章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和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进展;初步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五个工程的基本过程;了解五个工程的意义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生物技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进而对生物技术的内容形成规律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生物技术工程这些内容的讲授。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事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兴趣和科学情感,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技术工程的内容。难点:生物技术工程的内容与步骤。【课时安排】2学时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PPT演示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PPT 【教学过程设计】
第7章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定义
1982年国际合作及发展组织对生物技术这一名词定义: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伴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的形成与发展,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这一内涵。
二、生物技术的进展 1、1943年,大规模工业生产青霉素,以及后来的多种抗生素生产与利用,标志着传统生物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1944年,美国著名微生物学家Avery首先
证明基因就是DNA分子,是生物的遗传物质。随后的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奠定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从此,生命科学的发展开始进入现代生物技术的时代。
2、表7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3、生物技术已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操作技术更加成熟与完善,使得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2)医学生物技术为人类疾病治疗和健康等发挥巨大的作用。
(3)基因组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成为今后生物技术的热点问题。(4)生物芯片广泛应用,(5)干细胞生物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治疗性器官移植成为可能。
(6)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物信息进行处理、贮存、分析和解释,形成新的生物信息学科。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以及生物芯片等。但总的来说,一般分为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五个部分。
一、基因工程
1972年,Berg Jackson将猿猴病毒基因组sv40的DNA通过λ噬菌体导入大肠杆菌后获得表达,成功地完成了世界上首次DNA体外重组实验,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
1、定义: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或者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碱基因互补的DNA,按照人们的需要对DNA序列进行设计、剪接、修饰加工,再和载体DNA(质粒)连接在一起重新导入细胞,大量繁殖,生产所需要的蛋白质、激素、疫苗、酶等,培育出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
总之,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并表达出其特有的、人们需要的性状。
2、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外源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将含所需性状的目的基因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常用大肠杆菌),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
(2)转化过程。将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
(3)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以保存并复制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一般通过特殊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淘汰没有转化的细胞,筛选出那些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重组质粒。
(4)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并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表达。
基因工程的意义在于:大规模生产生物分子;设计构建新物种;搜集、分离、鉴定生物信息资源。在医学上、轻工食品上、环保上的应用,农林领域带来的是第二次农业大革命。
二、发酵工程
1、定义:发酵(fermentation)来自拉丁语“发泡”(fervere)一词,当时是指酒精发酵时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
狭义的发酵是指微生物的一种呼吸类型, 广义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和生产各种目的产物的过程,包括利用好氧微生物进行的需氧发酵、利用兼行厌氧微生物进行的兼气发酵和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的厌氧发酵。
发酵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卫生、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2、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步骤:(1)发酵原料的预处理。(2)菌种的活化和种子扩大。具体操作为: 种子培养 培养容器为5 ~ 10 mL试管。
一级种子培养 将种子接种到200 ~ 1 000 mL锥形瓶中,在振荡器内培养。二级种子培养 将一级种子接种到10 ~ 100 L的种子发酵器内培养。(3)微生物发酵和控制。(4)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对发酵液进行浓缩、纯化过程是提纯产品的过程。
三、细胞工程
1定义: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学手段,按照人们的设计蓝图,进行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遗传操作,即将具有某种特定基因和性状的细胞与异种细胞融合,形成新型细胞,使其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基因和特点。
2、细胞工程的主要步骤分两部分,一是上游工程,包含细胞培养、细胞遗传操作和细胞保藏三个步骤;另一部分是下游工程,是用已转化的细胞来生产生物产品的过程。
(1)细胞培养:包括单个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2)细胞融合(3)细胞亚结构移植
四、酶工程
1、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预先设计、经人工操作而获得大量所需的酶,并使酶发挥最大的催化功能。
2、酶工程的内容主要是:酶的生产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酶及固定化酶的反应器、酶与固定化酶的应用等。
1)酶的来源 2)酶的分离纯化过程
3)酶的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有三种:(1)载体结合法(2)交联法(3)包埋法(4)酶反应器
五、蛋白质工程
1、定义:蛋白质工程主要是在明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DNA碱基排列顺序或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更换蛋白质分子的某一特定氨基酸,即更换一个片段,修饰改造现在已有的酶、多肽激素、疫苗等,使之具有某些新的特性,满足人类的需要。
2、蛋白质工程一般需经过以下步骤: ①分离纯化需要改造的目的蛋白;②对已分离纯化的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X射线晶体衍射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一系列测试,尽可能多地获得该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数据;
③通过蛋白序列设计核酸引物或探针,从cDNA文库或核基因文库中获取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序列;④设计改造方案;⑤对基因序列进行改造;⑥将经过改造的基因片段插入适当的表达载体,并通过蛋白质加以表达;⑦分离、纯化经过改造的蛋白质,并对其进行功能检测。◆习题与答案:
一、名词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转基因动物:是用实验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动物体内,这种外源基因与动物本身的染色体整合,这时外源基因就能随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在体内得到表达,并能传给后代。:
3、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4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
二、简答
什么叫基因工程,简述基因工程步骤? 答:基因工程又称DNA重组技术,是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或者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碱基因互补的DNA,按照人们的需要对DNA序列进行设计、剪接、修饰加工,再和载体DNA(质粒)连接在一起重新导入细胞,大量繁殖,生产所需要的蛋白质、激素、疫苗、酶等,培育出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外源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开,将含所需性状的目的基因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常用大肠杆菌),形成新的重组DNA分子。
(2)转化过程。将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
(3)对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以保存并复制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一般通过特殊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淘汰没有转化的细胞,筛选出那些带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重组质粒。
(4)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并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表达。◆板书设计:
第一节 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一、现代生物技术定义
二、生物技术的进展
第二节 生物技术的基本内容
一、基因工程
1、定义:
2、基因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二、发酵工程
1、定义:
2、发酵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步骤:
三、细胞工程
1、定义:
2、细胞工程的主要步骤:
四、酶工程
1、定义:
2、酶工程的内容:
五、蛋白质工程
1、定义:
2、蛋白质工程一般需经过以下步骤:
◆课后评价与思考:
《生物基础》电子教案
浙江省江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张容
【教 材】王社光、刘 强。《生物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 版 【课 题】第7章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生物技术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在各领域应用的基本情况,了解生物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上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对生物技术工程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进行分析,认识新事物和掌握新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待新事物、新技术的认识得到提高。培养其学习科学的兴趣、努力的掌握新技术,并运用技术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难点: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课时安排】1学时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PPT演示、讨论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PPT 【教学过程设计】
第7章 生物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 生物技术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形成热潮后,给农林、食品、医药等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0年世界生物技术产品市场接近4 000亿美元。
一、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上的应用
主要是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操作技术。农作物利用生物技术主要在以下方面:
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
2、进行抗逆与抗病虫害育种
3、培育抗除草剂农作物
4、生物肥料
5、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医药品和贵重蛋白
二、生物技术在园艺上的应用
人们想方设法改进花色色泽、花形外观以及延长花的保存期
在果树上的应用, 如果树的育种,抗病虫害,抗逆,提高果品甜度、香味、色泽及个体 形状、大小等性能的新品种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希望。
三、生物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1、培育抗性优异的基因工程林木
2、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林木
四、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1、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方面:(1)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2)转基因动物作为移植器官的供体。(3)转基因技术用于动物育种和改良。
2、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②生产转基因动物;③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④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3、干细胞技术
4、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
五、生物技术在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1、基因工程药品。几种主要的基因工程药品:(1)人胰岛素。(2)人生长激素(3)细胞因子(4)生长因子。(5)疫苗
2、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3、展望未来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生物技术。未来医学领域中的生物技术可预期取得的突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转基因药物”将进入市场。(2)人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将取得新突破。(3)基因治疗将逐步实现临床应用。(4)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将不断得到改进。
◆习题与答案: 简答:
1、简述克隆技术应用前景? 答:克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育优良畜种和生产实验动物;②生产转基因动物;③生产人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和组织替代疗法;④复制濒危的动物物种, 保存和传播动物物种资源。
2、简述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在药品生产方面的意义? 答:利用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组织作为生物反应器,能够生产出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药用蛋白,纯化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对环境无任何污染。这样的生物工厂,就是一座天然原料加工厂,只要提供牛羊饲料,就可以从其乳汁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人类所需要的药用蛋白。
3、简述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答:
1、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进农产品品质。
2、进行抗逆与抗病虫害育种。
3、培育抗除草剂农作物。
4、生物肥料。
5、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医药品和贵重蛋白。
4、简述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 答:
1、基因工程药品:(1)人胰岛素(2)人生长激素(3)细胞因子(4)生长因子(5)疫苗。
2、生物技术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细胞工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基因工程则以基因诊断和治疗开辟了医学的新纪元。
3、展望未来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生物技术未来医学领域中的生物技术可预期取得的突破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转基因动物生产的“转基因药物”将进入市场。(2)人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将取得新突破。(3)基因治疗将逐步实现临床应用。(4)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将不断得到改进。
5、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略)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技术的应用
一、生物技术在农作物种植上的应用
二、生物技术在园艺上的应用
三、生物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四、生物技术在畜牧业上的应用
五、生物技术在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课后评价与思考:
第二篇: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
2008-08-28
第一讲:计算机系统概述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讨论、发言意识和能力。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难点:无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自我介绍,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询问了解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各种情况。导入新课:结合了解到的情况(猜测:参次不齐)给学生以必要的说明:(计算机基础好的,应谦逊,差的,不要气馁,大家要互帮互助,共同前进!)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产生于1946年,美国。再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发展:以构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来划分,历经四代。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
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
第三代(1965——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1972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二、计算机的特点
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
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先让学生讨论5分钟,再请学生发言总结(你所了解到的计算机用途有哪些?畅所欲言,彰显学生个性)
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注意渗透一些我国计算机发展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爱国主义热情。
反馈与巩固:根据本节所学和你本人以前的计算机知识,说一下你对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应用知道有多少?找三个学生发言。
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树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布置作业:
1、请你搜集有关资料,来说明计算机的具体应用属于哪些领域。
2、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第二讲: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CPU、内存条、鼠标、键盘各一个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导入新课: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使用它,我们这节课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的组成。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一台计算机要处理和解决人们给予的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1、要有计算机的硬件{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要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是由这两部分组成的,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二、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的。出示CPU让学生观察
1中央处理器(简称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大部件组成,也有人称它为微处理器。
2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根据功能不同,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出示内存条、软盘和硬盘让学生观察并讲解。
内存用于存放当前执行的数据和程序,按工作方式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前者可读可写,断电后信息全部消失;而后者只能读取,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外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暂时不用的或需要长期保存的各种程序、数据等信息。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盘都属于外存。
3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最常见),还有图形扫描仪、条形码阅读器等也属于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
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再让学生了解下显示器、打印机的分类
三、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
是计算机必须具备的,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且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
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等都属于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
是为了解决各种计算机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而编制的程序。例如:WORD、WPS、记事本等都属于应用软件。
四、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原理(也就是“存储程序”的思想):
程序装入计算机并启动该程序后,计算机便能自动按编写的程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根据指令的要求控制机器各个部分运行。
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注意渗透协调一致的思想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反馈与巩固:提问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什么?
课堂小结:本节课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组成,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树立起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布置作业:
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由什么组成?
2、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什么组成?
第三讲: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及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及性能指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教学重点:计算机的配置及性能指标 教学难点:对计算机配置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物演示法
教学用具:CPU、软驱、内存条、主板、显卡、U盘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系统构成。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微机系统的配置和性能指标,以使大家对微机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有更大的帮助。
讲授新课:出示一个主机箱,分别指出主板、电源、磁盘驱动器、有关功能卡等,并讲述它们的有关作用。
一、主机
是微型计算机最主要的部件,一般由机箱、主板、电源、磁盘驱动器、有关功能卡组成。
1、中央处理器 是微机的心脏,它决定计算机的性能和档次。另外对学生介绍一下有关CPU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的目前CPU研发情况。
2、内存
提问学生内存的分类及区别是什么?
3、磁盘驱动器
是微机的外存储器,功能是实现对磁盘上数据的读写操作,分为软驱和硬驱。
4、光盘驱动器
目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光盘驱动器有三大类:只读型、一次性写入型和可擦写型。
5、显示卡
又叫图形加速卡,也叫显示适配器,简称显卡。介绍显卡的分类情况。介绍以上几种部件,都要出示实物,对照讲解。
二、微机的外设
1、U盘
它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存储交换产品,可用于存储任何数据文件和在电脑间方便地交换文件。
特点:采用闪存存储介质和USB接口,具有轻巧精致、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容量大、安全可靠、时尚潮流等特点。
同时出示U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观察。
2、显示器
分为LCD显示器、CRT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按工作原理分)
3、键盘和打印机
键盘有101、104、107键盘,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4、鼠标
目前常见有机械式和光电式两种。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
是计算机内部一次可以处理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
2、存储容量
是衡量计算机存储二进制信息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指的是存储设备可容纳二进制信息的最大字节数。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3、运算速度
一般用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来表示。
4、外部设备扩展能力
指微机系统配接各种外部设备的可能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反馈与巩固:(让学生做答。)
1、主机箱内有什么部件?
2、CPU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3、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了解计算机的配置和性能指标,使大家对微机有更多的了解,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及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布置作业:
1、存储器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第四讲:计算机安全维护及多媒体技术应用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安全维护,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操作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能力。德育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系统维护,计算机病毒及其预防 教学难点: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提问计算机系统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导入新课:为了使我们今后能正常使用计算机,使它能安全健康地为我们服务,今天我们来,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病毒及其预防等有关知识。
讲授新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 引导学生分析: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其核心部件主要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这些电路由半导体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功耗小、耐压低等特点,故对供电电源、静电、接地、温度、湿度及抗干扰均具有一定的要求。
正确的安装、操作、维护和使用,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它的使用效率。
1、要有稳定的50/60Hz、220V的交流电源
2、工作环境温度一般为5—45摄氏度
3、湿度为20%—85%
4、搬运主机时先关闭电源
这几点是计算机一般操作、维护所应注意的事项。除了硬件方面外,正确选用合法的软件,也是计算机安全操作的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病毒的概念: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入侵计算机系统的有害程序。病毒的特点:破坏性、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和欺骗性。
(再简单扼要地介绍病毒的起源等问题,渗透计算机道德教育。)
病毒的预防:要经常查毒,一旦发现计算机染上病毒要用杀毒软件进行杀毒处理。让学生讨论:如何具体地预防病毒?(5分钟)
请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杀毒软件。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介绍
1、多媒体系统的定义:是指能够同时获取、编辑、处理和输出多种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系统。
2、多媒体的基本元素:这些媒体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
3、多媒体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反馈与巩固:让学生做答,老师提醒并完善。
1、使用计算机应注意哪些事项?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是什么?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了解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使大家对正确使用微机有更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计算机操作及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布置作业: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有哪些特点?
2、课下讨论: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
第五讲:数制及其转换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中的计数制,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教学重点:数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无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了多种计数制,其中最常用的是十进制;此外还有十二进制、六进制、六十进制等。采用什么进制,完全取决于人们的实际需要。本节主要介绍计算机中常用的二进制、十六进制等计数制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讲授新课:
一、数制的概念
1、又称计数制,是指用一组固定的数字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举例说明:以十进制为例子,引入数制的三要素。
2、数制的三要素:数码、权重、进制
让学生分析二进制的数码有哪些?权重是什么?进制是多少?“
二、数制的转换
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规则
让学生看书预习三分钟,然后找学生叙述如何转换。师生共同做一道例题:(21)10=()2 老师总结:除2倒取余
学生练习:把25、16、7转换为二进制数 找三个学生演板
2、二进制数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整数的规则 将二进制整数按位权公式展开求和既可。例:(1011)2=1Í23+0Í22+1Í21+1Í20=(11)10 学生做练习:
(10101)2=()10(110101)2=()10 3十六进制与二进制数的转换规则
由学生自学,老师辅导留下课下作业:
(1B5A)16=()2(101011100101)2=()16 反馈与巩固:提问数制之间如何转换?做两道习题。
1、(29)10=()2
2、(1101010)2=()10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掌握数制之间的转换。布置作业:
1、(29)10=()2
2、(1101010)2=()10
3、(1001010)2=()10
4、(19)10=()2
第六讲:计算机中字符表示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中的字符表示,了解汉字的编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德育目标: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ASCⅡ码
教学难点:对汉字编码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数制之间如何转换?处理作业问题。
导入新课:电子计算机不仅用于数值计算,还要处理大量文字信息,这些住信息在计算机内部也要用二进制编码表示。
讲授新课: 一 ASCⅡ码
ASCⅡ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缩写,它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因此共有128个字符,是最常用的表示英文字母和数字等符号的二进制编码。
让学生看16页图表,分别指出0、1、A等字符对应的二进制数
二 汉字编码
ASCⅡ码只能表示英文字母和数字等符号,要用计算机处理汉字,还必须对汉字进行编码。
1、汉字输入码
按照事先规定的编码规则,对每个汉字或词组用键盘上的符号进行编码,这种编码称为汉字输入码。又称外码
2、汉字机内码
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加工、处理汉字时所使用的编码。也称内码。3、汉字字型码
是指汉字字形点阵的数字代码。
所有汉字字形点阵信息的集合称为汉字字库。
反馈与巩固:提问:汉字在输入、存储、输出过程中分别使用什么编码?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掌握ASCⅡ码的有关概念,了解汉字的编码,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
布置作业:
1、何为ASCⅡ码?
2、汉字的编码有哪几种?
第七讲:文字输入方法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中的英文输入,掌握汉字的智能ABC输入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中英文录入操作能力。德育目标:对学生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英文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 教学难点: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键盘一个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ASCⅡ码有何用处?什么是汉字输入码?
导入新课:为了在计算机上快速输入各种数据,必须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指法。键盘操作指法将键盘上主键盘区的各个键位合理地分配给双手各手指,使每个手指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讲授新课:
一、英文输入法
1、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录入数据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姿势不对,不易提高输入速度,而且易疲劳。
正确姿势要求:身坐正,腰挺直,脚放平;身重心置于椅子上,稍偏键盘左方,双肩放松,上臂与肘尽量靠近身体,大小臂约成90度角,手指自然弯曲,四指轻放于基准键“ASDFJKL;”上,拇指放在空格键上,击键时,应保持相同的击键节拍,不可用力过大。
2、键盘操作的基本指法
不击键时,手指放在基准键上,其中F和J为中心键,其键面上有凸起的小横杠或小点为标志,用手指可感触到;击键时手指从基准键位伸出,击键后应迅速回到基准键上。教师拿出键盘,分别指出各个手指的负责键位,并演示正确的操作指法,让学生观看,并在课桌上模拟练习。
3、数字键盘指法
使用数字键盘输入数据时,左手翻资料,右手击键,4、5、6为基本键位,0键可用食指,也可用拇指。
注意提醒学生:初学者总想看着键盘输入,这利于提高速度,应该一开始就培养良好的习惯,即盲打。从基本键位开始,依次训练每个手指,直到熟练为止。
二、智能ABC输入法
智能ABC输入法是中文WINDOWS3.2以上版本中自带的一种汉字输入方法,简单易学、快速灵活,受到用户青睐。
智能ABC输入法的特点:
1、内容丰富的词库
2、允许输入长词或短句
3、自动记忆功能
4、强制记忆
5、中文输入中输入英文
6、以词定字输入功能
对以上功能,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
反馈与巩固:师生共同回顾键盘指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的有关知识。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要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和智能ABC输入法,以便于我们今后能熟练地进行中英文录入 布置作业:
1、熟记键盘手指分工。
2、上机时练习指法。
第三篇: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计算机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2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3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第4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第5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第6章 深入中文Windows98 第7章 WORD基本操作
第8章 文档排版
第9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10章 图文混排
第11章 EXCEL概论
第12章 Excel的基本操作
第13章 怎样用好公式
第14章 图表创建与编辑
[教学标题]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 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1955-1964)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 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 5.嵌入式应用 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 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 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 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 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 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
(1)数据线 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2)地址线 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 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操作系统
定义: 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
(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如:DOS(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 UNIX、LINUX(4)网络操作系统 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
(2)软件资源管理 程序和数据管理
(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 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及运行、作业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 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 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 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
3.高级语言 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 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
常用高级语言有:Basic、C语言、Fortran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设计 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 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
(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第四节 数制与编码
一、数制 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是十进制,逢X进一就是X进制。
二、计算机中的常用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注: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分别以B、O和H结尾
三、数制之间的转换
1.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位权相加法
2.十进制和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除二取余,自下而上
四、逻辑运算 非NOT、与AND(逻辑乘)、或OR(逻辑加)
五、编码 用来表示特定信息的0、1符号的组合称为编码
1.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七位二进制编码,可表示27即128个字符,分为控制代码和可打印代码,ASCII码字符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最高位置零。
2.BCD玛
3.汉字编码
(1)汉字基本字符型6763,一级汉字3755,二级汉字3008;
(2)区位码 为汉字和国际上其他文字间交换信息而编制的国际标准 代码,由区号和位号两个字节组成;
(3)汉字内码 带有汉字标识符的国标码(每个字节最高位为1),称为机器内部汉字代码,简称汉字内码;
六、计算机中的数与数据
[教学标题] 第二章 PC系列计算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PC机发展简史
一、PC(Personal Computer)机的定义:即个人计算机,是为个人单独使用设计的。
二、PC机的发展简史(即INTEL公司的芯片发展史)
兼容机 不是由IBM生产但却和IBM所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具有相同特性的计算机;
第二节 微机组成PC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一、认识PC机(了解主机箱的按钮Reset和Power等)
二、PC机的内部结构(实物演示)
1.主板: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软盘驱动器
(1)分类:3.5“英寸(容量1.44MB)和5.25”英寸(容量1.2M)(2)软盘的构造 磁道、扇区、写保护
注:软盘一旦格式化,盘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3.硬盘驱动器(450M-60G)
(1)硬盘的接口标准(IDE接口和SCSI接口)
(2)硬盘分区(对于高容量的硬盘可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
(3)特点 容量大、速度快、价格贵
4.光盘(650M)
(1)CD(Compact Disc)小型光盘
(2)光盘类型:只读光盘CD-ROM,一次性写入光盘CD-R,可读写 光盘CD-RW
三、中央处理器CPU
1.CPU的基本功能:取出和执行主存中的程序(通过指令实现)
2.CPU的指令系统
3.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即主频)
如Pentium II 466,700等
四、内存
1.内存容量(关系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
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由8位(Bit)二进
制
数
组成,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存取速度以及快存和虚存
3.RAM和ROM CMOS
(1)RAM 随机存储器,通常意义所指的内存,也叫主存储器,主要采用DRAM和SDRAM技术,特点:速度快,一旦掉电,其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2)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量部分程序,一是开机自检程序,二十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3)CMOS 保存微机重要系统参数
五、输入与输出设备
1.键盘的使用(键盘的实例讲解和键盘的操作方法)(p39)2.其他输入设备(如: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笔和触摸屏等)
3.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单显和彩显
(2)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横向点*纵向点)
(3)显示卡(AGP显卡,颜色数)
注:在刷新频率达到75HZ时可消除闪烁现象
4.打印机
打印机的分类: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5.其他输出设备
如:音响,录象机和投影仪等
6.数据传输(1)数据传输是计算机与外部交换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
(2)信息交换的两种方式:模拟量和数字量
注:调制解调器是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进行转化的电子设备
第三节 PC机的使用
一、PC机的启动
1.启动的方式:冷启动和热启动(复位启动)
冷启动 加电启动计算机系统,相当于关机开机
热启动 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不运行自检程序,启动速度快,主要解决“死机”情况
2.开关机的顺序: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关机相反)
二、PC机的系统参数设置(即CMOS设置)
三、磁盘操作系统DOS简介
1.DOS命令分类: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2.了解系统配置文件Config.sys 和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
3.了解盘符、路径的概念
四、PC机的安全使用
1.PC机的工作环境 2.计算机病毒
(1)定义: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运行时能够自我复制,并利用信息通道进行传播,以占用系统资源或造成其他危害为目的的程序或程序集合。
(2)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传播性
(3)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安装杀毒、防毒软件,格式化磁盘
[教学标题] 第三章 中文Windows 98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文Windows 98的特点;中文Windows 98的安装方法;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学会使用中文Windows 98的帮助;熟练掌握中文Windows 98的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重点]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使用中文Windows 98的帮助;中文Windows 98的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教学难点]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组成及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文Windows98的主要特点
1、友好的图形界面
2、多任务
3、高效的即插即用
4、多彩的多媒体功能
5、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
6、丰富的附件工具
7、程序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简单易行
8、支持大容量内存
9、兼容DOS程序
第二节 中文Windows 98的安装
一、运行环境(硬件配置和软件环境)
二、安装模式
1.典型安装
2.自定义安装
3.最小化安装
4.便携安装
第三节 中文Windows 98的桌面
一、鼠标操作
1.鼠标指针及移动鼠标(P59)
操作要点:轻握鼠标,掌际边缘轻着桌面,移动时以掌际为中心晃动鼠标。
2.单击 点击按一下(按下立即放开)鼠标左键;
用途:用于选中、切换到
操作要点: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否则造成拖动操作。
3.双击 连续快速按两下鼠标左键为双击;
用途:常用于打开、运行
操作要点:动作要轻而快,食指不要离开鼠标。
4.右击 按一下鼠标右键;
用途:调出快捷菜单 5.拖放 是将鼠标指针移动到屏幕上某项目后按下鼠标左键不放移动移动到需要的地方时,放开鼠标键。用途:常用于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改变图标等位置
二、中文Windows 98的启动和退出
三、Windows 98的桌面安排
1.桌面图标
系统图标:我的电脑,我的文档,Explore,回收站,网上邻居等。
快捷方式:为快速打开某个程序而创建的图标。
2.开始按钮和开始菜单 :几乎可以打开所有Windows98应用程序
3.任务栏
(1)功能
a.指示计算机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
b.切换前台和后台程序,管理桌面上的窗口。
(2)特性 位置可以移动、大小可变、可以设置为自动隐藏和总在最 前总在最后
4.布告区:显示系统常驻程序。
四、程序和窗口
1.程序的启动和结束
(1)启动: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找到相应的程序单击即可 操作要点:鼠标沿着选择光条移动,鼠标无动作,移动到命令项 时再单击
(2)退出:a.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b.双击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
c.通过键盘上ALT+F4
(2)多文档窗口的操作
在主程序的窗口工作区内可以同时打开多个子窗口(文档窗口),我们称为多文档窗口。
(3)窗口的操作:最小化、最大化、复原、改变窗口大小、移动窗口、关闭窗口等
3.菜单
1.概念:为方便用鼠标执行命令而设计的一种计算机命令排列结构,类似于饭店中的“菜单”
2.各种菜单项极其含义(P67)
下划线、组合键(热键、快捷键)、省略号、三角符号、“√ ”标记、变灰色、横线
4.工具栏 为方便鼠标操作,把常用命令以图符形式集中放置在屏幕上的一种命令组织方式,如新建、打开、打印等。
5.对话框 程序和用户进行交流的一种信息显示方式。(参照P69页)
(1)命令按钮(2)文本框
(3)列表框
(4)下拉式列表框
(5)单选、复选框
(6)数码器
(7)滑杆
(8)选项卡
第四节 使用帮助
1、通过菜单和热键F1使用帮助功能
(1)通过目录寻找主题;
(2)通过索引寻找关键词。
2、通过 对话框中的帮助按钮
3、使用“这是什么?”命令
(1)窗口右上角的“?”;
(2)右击对象。
第五节 中文输入法
一、输入法的选择
1.键盘:Ctrl+Shift 2.鼠标: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图标
二、中文输入法状态工具条
1.各部分含义
2.软键盘及软键盘设置
三、智能ABC输入法(音码)
1.单字的输入方法
2.词组、双字的输入方法:连续输入词语的拼音或者声母
例如:“培训” 输入peixun,pxun,peix,px 均可
3.三字词及以上:只需输入其声母即可.如: “计算机” 只需输入 jsj,“电视机”,“录音机”
4.取消操作:ESC键
5.找字:+-
6.输入错误:退格键删除
四、微软拼音
[教学标题] 第四章 文件管理和资源管理器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资源及文件等有关知识;资源管理器的组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等;学会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学会使用“回收站”;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教学重点] 资源管理器的组成及相关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等;学会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学会使用“回收站”;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
[教学难点] 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方法;文件和文件夹、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查找等操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资源及文件
一、资源
1、软件资源 程序、数据等,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在。
2、硬件资源 计算机外设,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件。
二、文件组成及分类
1、概念 : 一组相关指令及其信息的集合。
2、文件组成
(1)基本名:表示文件的作用,最多由255个字符组成,文件名不能包含下列字符 :
: ;/ < > “ * ?
(2)扩展名:表示文件的类型,可以省略,命名规则统计本名,同基本名在一起最多由255个字符组成。
3、基本分类
可执行文件:EXE、COM、BAT(批处理文件)
不可执行文件:声音文件(WAV、MID、MP3)图像文件(BMP、JPG、GIF)
DOC、XLS、INI、SYS、ICO等等。
第二节 资源管理器的窗口
一、资源管理器的启动
二、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参照P78页)
三、资源管理器作用: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档,复制文件,文件改名,建立快捷方式等。
第三节 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一、文件夹的展开和折叠:通过文件夹左边的“+”号和“-”号。
二、文件和文件夹的选择和打开
1.选择方法:
(1)连续选择
A、拖动法
B、单击首项,按住 SHIFT 键单击末项
(2)不连续选择:单击首项,再按住 CTRL 键单击末项
三、新建一个文件夹
1、菜单操作
2、快捷菜单
四、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
五、文件或文件夹的更名
1、菜单操作
2、鼠标操作:击两次要改名的对象。
注:文件的扩展名代表文件的存储格式和关联方式,不能随意改变。
六、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拖动法和粘贴法)
1.复制粘贴法:
选定源→复制→选定目标→粘贴 2.拖动法
源和目的在相同盘符内移动,CTRL转换复制;源和目的在不同盘符内复制,SHIFT转换移动。
七、文件显示方式和排序操作 1.显示方式:大图标方式、小图标方式、列表方式和详细资料方式
2.排序 按文件名、大小、类型、修改时间进行排序
3.更新显示内容(刷新命令)
八、文件夹“选项”对话框(查看菜单→文件夹选项)
九、文件属性设置(只读、隐藏、存档和系统4个属性)
第三节 查找文件
一、根据文件名查找
* 代表任意字符串
?代表任意字符
例: 以AC开头的文件
查找第二个字符为F的文件
扩展名中第二字符为A的文件
二、根据日期查找
第四节 文件的打开和关联
一、可执行文件文件的打开和执行
打开一个(程序文件),就是启动这个程序
二、文档的打开和关联(1)概念
文档 由任何可执行程序创建和处理的文件。
例如:画笔(BMP)、写字板(TXT)、WORD(DOC)、EXCEL(XLS)
关联 文件和某个程序连接起来,能通过双击调出此程序,并对文件进行打开和处理
(2)关联文件、和无关联文件的图标,打开时的反映
(3)创建关联
第五节 使用回收站
一、启动回收站管理程序
二、恢复删除的文件
三、真正从磁盘删除文件
四、修改回收站属性
第六节 软盘驱动器的管理
一、格式化软盘
二、复制磁盘
三、磁盘属性
[教学标题] 第五章 中文 Windows 98附件工具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文 Windows 98提供的各种附件;了解记事本、写字板的操作方法;学会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学会办公用品工具、系统工具、多媒体工具和游戏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记事本、写字板的操作方法;学会画图程序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系统工具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文字处理工具
一、记事本
二、写字板
第二节 画图程序
一、颜料盒(通过鼠标的单击和右击选择前景色和背景色)
二、工具箱(参照P92页)
第三节 办公用品工具
一、计算器
二、卡片盒
三、日历
四、电话拨号
第四节 系统工具
一、磁盘扫描程序
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三、磁盘空间管理程序
第五节 多媒体工具和游戏程序
一、CD播放器
二、音量控制
三、媒体播放机(播放CD音频、播放视频文件)
四、游戏程序
[教学标题] 第六章 深入中文Windows 98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掌握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的方法;熟练掌握中文 Windows 98的一些常用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掌握
[教学难点] 在中文 Windows 98中使用DOS命令的方法;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共享的方法;中文 Windows 98的一些常用系统设置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在Windows 98中使用DOS
一、进入DOS环境
1.从Windows 98中打开DOS虚拟机窗口
开始→程序→MS-DOS方式,退出Exit 2.退出Windows 98后自动进入DOS环境
3.从Windows 98的启动菜单中选择进入DOS环境
二、在Windows 98中执行DOS程序
第二节 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
一、通过粘贴板交换数据
1.使用剪切(Ctrl+X)、复制(Ctrl+C)和粘贴(Ctrl+V)命令
2.复制屏幕和窗口的图像
屏幕的复制:Print Screen
窗口的复制:Alt Print Screen
二、对象链接与嵌入(OLE)1.对象的链接和嵌入操作
2.粘贴、嵌入和链接三者的区别
第三节 中文Windows 98系统设置
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开始→设置→任务栏和开始菜单
二、控制面板
开始→设置→控制面板)
三、显示器的设置
1.设置背景图案和壁纸 2.设置屏幕保护方式
四、安装或删除应用程序
1.安装或删除一个新的应用程序(安装/卸载)
2.安装或删除Windows 98 组件
3.制作Windows 98启动盘
五、打印机的安装和管理
1.安装打印机(开始→设置→打印机)
2.基本打印步骤
3.打印控制
(注:打印队列中可改变打印次序、取消打印和暂停打印)
[教学标题] 第三篇 字处理软件WORD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Microsoft Office 2000组件;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重点] 掌握Word的窗口组成;掌握在Word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掌握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图文高级混排; [教学难点] 在Word中进行文本编辑操作方法; Word中文档排版方法——文字排版、段落排版;Word中表格数据的输入、编辑;Word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混排;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七章 WORD基本操作
第一节 Office 2000组件
一、Microsoft Word2000 字处理软件
1、能够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本文件,比如书信、备忘录、商务计划、论文、研究报告等等;
2、文本中插入表格、图片集、图形等等。
二、Microsoft Excel2000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三、Microsoft Powerpoint2000 幻灯演示软件
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应用于教学、广告宣传等领域。
四、Microsoft Outlook 桌面信息管理系统
收发电子邮件,管理约会、计划、任务等商务信息,并可通过网络和小组其他人共享信息等
五、Microsoft Accessd2000 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
输入、组织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查询、排序、搜索生成报表
第二节 Word窗口
一、窗口组成
二、命令的组成1、工具栏
(1)常用工具(P120)
(2)工具栏的消隐和定制 操作:视图/工具栏
2、主菜单
主要功能的介绍(P120)
3、快捷菜单 操作:右击对象
4、联机帮助
三、退出Word
第三节 文档管理
一、创建新文档
1、快速创建
2、利用模板创建
模板 一种特殊的文档(扩展名为DOT),其中存放着特定的版式设计,包括字体、段落、制表、页边距、正文、表和图等。
二、保存文档
1、第一次保存
注意: 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
2、再次保存文档(1)改名保存
(2)自动保存 设置方法:工具/选项
三、打开和关闭文档
1、近期编辑过的文档的打开
2、多个文档的打开和管理
四、文件对话框的特殊使用
相当于小型文件管理器
第四节 文本录入
一、插入点定位
1、使用鼠标
2、使用键盘
Home、End 快速移动到行首、尾
PgUp、PgDn 上、下翻页,每次翻动10行左右
Ctrl+Home、End 快速移动到文档首、尾
二、文本输入
1、切换输入方式
2、注意事项(P125)
换行、分段、分页
三、特殊符号的插入
第五节 文档的编辑
一、选定文本
1、拖动选择
2、Shift 选择
3、矩形快选择
4、快捷选择
单击、双击、三击
二、删除文本
1、单个文本删除:Delete 和 Backspace键的使用
2、文本块删除
3、恢复删除
三、复制、剪切和粘贴文本
1、文本的复制、移动
(2)拖动法
(2)复制(剪切)粘贴法
(3)热键操作
2、多个文档之间的复制和粘贴
四、查找和替换
注意:前后空格
五、自动更正
1、英文单词的自动更正
2、快捷词的建立 操作:工具/自动更正
第八章 文档排版
第一节 设定字符格式
版式 包括字符的格式(字体、字号、字型等),段落格式(缩进、行间距、对齐、编号、制表符等)
1、字符样式 字体、字形、字号的统称
2、录入前设定字样
3、修改已录入文本字样(p131)
4、字体对话框
第二节 段落的排版
段落格式含义:对齐方式、缩进、行间距、项目符号、文字默认字样等
一、对齐方式
二、标尺定制缩排和页边距
1、页边距
2、缩进
文字实际距离=页边距+缩进
注:缩进可以被下一段继承
3、制表符
4、标尺含义
三、段落对话框
1、段落标记显隐及含义
段落标记保存了段落样式,包括该段中英文字符样式、段落的排列方式和段落前后的距离
2、格式刷
包含了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四、项目符号和编号
1、添加编号 选定段落(插入点定位到该段落)→单击项目符号
2、取消编号
(1)弹起编号按钮(2)退格键删除
注: 删除该段编号时,其他段落自动编号
五、首字下沉
注意:删除首字前的空格
第三节 页眉、页角和页码
1、简单设置
操作:插入/页码
2、复杂设置
操作:视图/页眉和页角
第九章 创建和编辑表格
第一节 创建表格
一、插入空白表格 操作:表格/插入表格
1、插入简单表格
2、插入复杂表格
二、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
和其他正文一样进行编辑,每个单元格即是一个段落,分别有自己的一套标尺
三、表格的选定
1、菜单选择:光标置于被选择处,然后选择整列、行、整张表格
操作:表格/选定
2、鼠标选择
四、表格的删除
选定表格→表格/删除行
第二节 表格编辑
一、单元格、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行、列的插入和删除
(1)插入和删除:选定行(列)→表格/插入(删除)(1)添加:行的追加、列的追加
2、行列的移动 :剪切→粘贴
3、单元格的插入和删除
4、单元格的复制
二、调整行高和列宽
1、鼠标操作
2、菜单操作:表格/单元格高度和宽度
3、调整独立单元格的宽度
4、均匀分布各行和列
在选定的表格范围内平均行高和列宽
三、表格内文字的对齐方式
四、表格的合并与拆分
1、合并与拆分单元格
2、拆分表格
(1)拆分:选定行→表格/拆分表格 所选处与上面表格脱离开来
(2)表格合并:删除两表格之间的段落标记
3、表格线的绘制与檫除
第三节 表格的边框和底纹
一、边框
1、工具栏 选定表格→ 选定线形→选定颜色→选定填充方式
2、菜单 格式/边框和低纹
可以自由组合边框,步骤同上
3、段落边框
二、底纹 注意:文档中其他文字亦可设置边框和底纹
第十章 图文混排
第一节 插入图片
一、剪贴画和图片
1、概念
剪贴画:WORD自带的一种图片格式,由矢量线条组成,可以平滑的缩放。
图片:由其他图像处理软件生成的文档,如文件类型:BMP、WMF、JPG、GIF等。
2、图片与文字的组合方式:
浮动图片:浮动与文字之上,可以设置文字围绕方式
作为字符:作为文字中的单个字符处理
二、抓图
PrtSc(Print Screen):将整个屏幕拷贝到剪贴板 Alt+ PrtSc:将当前窗口或对话框拷贝到剪贴板
第二节 图的编辑和修剪
一、图片工具栏
二、改变图片位置和尺寸
三、裁剪图片
四、设置图片格式
1、改变颜色和线条
2、改变环绕方式
第三节 图文框和文本框
一、图文框、文本框
1、图文框、文本框可以包含以下对象:文字、表格、图像、艺术字
2、特性
在文章中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和其他文字有多种排列方式
3、改变图文框(文本框)的位置、大小、格式
4、两者的区别:文本框中图形不可设置成浮动图形,只能作为大字符处理,图文框处理图形比较灵活、方便。
[教学标题] 第四篇 电子表格软件Excel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Excel的窗口组成;掌握在Excel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熟练掌握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掌握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以及图文高级混排;掌握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重点] Excel的窗口组成;在Excel中进行文本录入、编辑等操作方法;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掌握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在Excel中进行文本编辑的方法;Excel中数据的排版方法;Excel中表格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在Excel中应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十一章 EXCEL概论
第一节 什么是电子表格
一、电子表格的功能
制作数字报表,广泛应用于财务、统计等工作领域。
二、特点
1、表格存储容量大:16页工作表,216=65536行和28=256列组成;
2、单元格内容可以是公式,显示的是计算结果;
3、操作简单;
4、功能强大,具有表格、图表、图形、数据库的功能
第二节 Excel2000简介
一、组成1、工作表
2、图表和图形
3、数据库
4、宏 Excel中的一种编程语言
二、Excel的启动和退出
三、窗口的组成1、窗口组成部分及作用
2、几个概念
工作簿、工作表(页)、工作单元、当前页、表名(页名)、单元格
第三节 常用工具图标
一、标准工具栏(常用工具栏)
略
二、格式化工具栏
略
第四节 操作对象的选取
一、单元格的选取
二、区域的选取
1、拖动法
2、Shift 键选取
三、整行、整列、整页和不连续区域的选取
四、单元格的区域的命名
命名规则
1、第一个字符必须是字符
2、名称不能与单元格地址相同
3、名称中不能有空格
第四篇:《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管理学基础》电子教案
经 济 教 研 室
何晓玲
第一章 第一章第二章 第二章第三章 第三章第四章 第四章第五章 第五章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计划与决策 目标管理 预测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管理的含义,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掌握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基本职能。
教学重点:管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组织外部环境的特征与构成,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第一节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
一、管理及其起源
(一)、概念:是管理者为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二)、起源:人类文明初期,协作劳动
虽无管理理论,但有管理思想
二、管理的性质1、1、管理的二重性2、2、管理的科学性3、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与外边环境的关系
(一)、外部环境的特征
(二)、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三)、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1、1、社会环境对组织的作用2、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
一、管理职能
(一)、计划
(二)、决策
(三)、组织
(四)、人事
(五)、领导
(六)、鼓励
(七)、控制
(八)、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1、1、管理可以维持组织的存在2、2、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及作用 第三节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1、观察总结的方法2、2、比较研究的方法3、3、历史研究的方法、4、4、案例分析法5、5、实验研究的方法 复习与思考1、1、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2、管理的八项具体职能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便学生了解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掌握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几种管理理论的内容,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节 第四节 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1、顺道
2、重人
3、人和
4、守信
5、对策
6、法治
二、西方朝气的管理思想
第五节 第五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科学的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知道思想
(1)、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管理代替传统的管理
(三)、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1、秩序科学的作业方法2、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作制4、4、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5、实行职能工长制6、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经常管理理论之父
①、①、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职能 ②、②、管理处于核心地位
③、③、重视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之父
特点:①、明确分工
②、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③、人员的使用
④、职业管理人员
⑤、遵守规则和纪律
⑥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英国、林德尔、厄威克 美国、卢瑟、古利克
《管理的要素》《管理备要》 主要成就:组织原则的系统化
《管理科学论文集》
主要成就:提出“POSDCRB”管理七职能论。
第六节 第六节 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噢及霍桑实验
梅噢《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霍桑实验四个阶段:
1、1、工厂照明试验:照明度与生产率无直接关系2、2、继电器装配试验3、3、谈话研究4、4、观察试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1、1、职工是“社会人“
2、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提高生产效率关键3、3、企业存在“非正式组织“
三、行为科学理论
(一)、个体行为理论
(二)、团体行为理论
(三)、组织行为理论
第七节 第七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过程学派
创始人:亨利、法约尔
特点: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
二、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戴尔
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案例教学“
三、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卡期特
认为: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四、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五、管理科学学派
认为: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
六、按变理论学派
主张:灵活运用各学派的学说观点
第八节
一、企业战略
二、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
制度文化
物质文化
三、学习型组织
四、企业再造
第八节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霍桑实验?
2、六大学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三章
计划
教学目的: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掌握计划工作的种类,程序、方法特征.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特征,种类,程序,编制计划的方法。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根据实际情况权衡需要和可能通过科学预测提出一方法
内容:5W+H :why 为什么做
what 做什么
who 谁来做
when 何时做
where 何地做
how 怎样做 二、二、计划工作基本特征
(一)、目的性
(二)、主导性
(三)、普通性
(四)、效率性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三、三、一、按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
宗旨
目标
策略
政策
程序
规则
规划
预算
二、按企业管理职能分类
生产计划
财务成本计划
三、按计划的内容分类
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四、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分类
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
短期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一、一、机会分析 二、二、确定目标 三、三、制定计划的前提-环境 四、四、制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五、五、评价各种方案 六、六、选择方案 七、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八、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第四节
编制计划的方法 一、一、滚动计划法二、二、网络计划法 三、三、线性规划法
复习与思考1、1、计划工作的含义是什么?
2、2、计划工作的程序如何?]
第四章
第四章 目标管理
教学目标:了解目标管理的产生和了展,掌握企业目标的性质,特点和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
教学重点:目标的性质,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特点,发展,实施过程,应用与评价。
第一节
目标的建立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特征1、1、目标是组织经验思想的集中体现2、2、目标具有多重性3、3、目标具有层次性4、4、目标具有变动性
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1、现实性
2、关键性
3、定量化
4、协调性
5、权变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1、1、定义: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名誉吧,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组织管理 任务的过程2、2、特点:
1、运用系统化的思想
2、调自我管理的制度
3、实行“能力至上”
二、目标管理的产生
德鲁克《管理实践》
三、目标管理的发展1、1、企业目标通级确定,个人目标要能激发工作积极性。
2、2、通过参与到激发工作积极性3、3、业绩评价的自我参与4、4、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5、5、是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
第三节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应用
一、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建立
企业目标制定分解过程1、1、略高于当前生产经营能力2、2、质与量有机结合3、3、期限适中4、4、数量适中
(二)、目标分解: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目标、个人目标1、1、逻辑要严密2、2、突出重点3、3、职工参与变“要我做”边成“我要做”
4、4、审批严格
(三)、目标控制
自我控制
领导控制相结合1、1、领导的充分信任 完善的自检制度相结合2、2、建立控制中心3、3、保证反馈渠道的畅通4、4、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目标评定:
自我评定
群众评定
领导审议1、1、自我评定2、2、全面公正3、3、与人事管理相结合4、4、及时反馈信息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应用及作用
(一)、应用
日本1、1、范围广2、2、以企业系统管理的形式加以应用3、3、财务领域应用广泛
(二)、作用
优点:
1、提高管理的效率
2、有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
3、激励职工完成企业目标
4、减少无效劳动
局限性:
1、目标制定为困难
2、职工与费时,费力4、4、考核奖惩,难以完全一 政5、5、职工寻质差异,影响管理方法的实施
复习与思考1、1、目标管理具有哪些特点2、2、进行目标成果考核时,如何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五章
预测
第一节 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 教学目标:了解预测的含义及预测的基本步骤,掌握预测的程序,了解简单的预测方法 教学重点:预测的作用,类型,方法,时间模型,回归分析法。
一、预测的含义和作用
(一)、含义
(二)、作用1、1、提高决策准确性2、2、制定科学的营销策略3、3、制定科学的技术创新策略4、4、提高应变能力
二、类型
(一)、范围
宏观经济预测
微观经济预测
(二)、内容
市场预测
技术预测
经营绩效预测
经济形势预测
(三)、性质
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四)、时间
短期预测
中期预测
长期预测
第二节 第二节 预测的程序与方法
一、预测的程序
确定预测目标→查询收集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方法→进行预测→评价预测结束→提交预测报告
二、预测的方法
(一)、定性预测法1、1、头脑冈暴法2、2、特尔菲法3、3、销售人员判断预测法4、4、管理人员判断预测法5、5、群众评价法
(二)、定量预测法
1、时间序列法
(1)、简单平均法
(2)、移动平均法
(3)、指数平滑法
2、回归分析法
3、计量经济学模型
4、投入产出法
5、替代效应模型
三、选择预测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1、适应范围2、2、经济性3、3、收集资料的难易程度4、4、对准确的要求 复习与思考
1、运用预测方法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预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简述:一个老头和他的孙子要去县城,他们准备骑着驴去。老头儿先骑着驴,孙子跟在后面走,走了一会儿,碰到一位当了母亲的女子,那位母亲责怪老头儿不关心儿童,不应该让孙子走着,于是,老头儿就下来让孙子骑着驴,自己走着。走了一段路,有碰到一个和尚,和尚则责怪孙子不孝顺爷爷,不应该自己骑驴。没办法老头就和孙子一起走路,有过了一会儿,又碰到一个学者,这位学者就笑他们,有驴不骑,偏要走路。老头儿和孙子没办法就一同骑着驴。结果,走了一段路,就碰到了一个外国人,这个外国人责怪他们虐待动物!问题:究竟应该由谁骑这头驴呢?
将这个问题分解一下:
老头儿和孙子是这个问题的决策者。骑驴和走路是他们去县城的两种方法。
当了母亲的女人、和尚、学者、外国人都是影响决策四个因素。到达县城是老头儿和孙子的目的。第6章 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决策的类型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
内容结构:
6.1 决策概述
6.2 决策过程
6.3 决策原则
6.4 决策方法
第三章 决策(学时数:6)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按各种不同的标准对决策所进行的分类,决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常用的决策方法。
掌握:满意原则与最优原则的区别,决策过程每个步骤所要注意的问题,各种决策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应用:学会按照决策过程的步骤进行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本节主要介绍决策定义、原则、了解决策依据,重点:掌握决策定义、原则;难点:对决策原则的理解。
一、决策的定义
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理解决策注意点: 1、2个以上方案中选择
2、选取方案是满意方案,不是最优方案。
3、决策是一个过程
4、决策主体是管理者
5、决策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6、决策是针对现在或未来作出的
二、决策的原则 满意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
决策的类型
本节根据决策的不同标志,介绍决策的类型。重点:掌握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确定型、风险型、与不确定型决策。难点:是对追踪决策、风险决策及不确定型决策的理解。
一、从决策影响的时间看,把决策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从决策的重要性看,把决策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三、从决策主体看,把决策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四、从决策的起点看,把决策分为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五、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把决策分为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六、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的过程
本节专门介绍一个问题,即决策过程。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识别目标
拟定备选方案
评估备选方案 作出决定
选择实施战略
监督和评估
决策的方法
本节针对组织不同业务、介绍对应的决策方法。
重点:掌握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和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难点:确定型决策方法的量本利分析法,风险型决策方法的决策树法以及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4个原则方法。
一、集体决策方法
1、头脑风暴法。创始人为英国奥斯本。该方法主要用于收集新设想。
2、名义小组技术。
小组成员互不通气,也不在一起讨论、协商,从而小组只是名义上的,它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德尔菲技术
这是兰德公司提出的,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该法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创立,其思想是,大都企业有2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2、政策指导矩阵,该法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创立。它用矩阵来指导决策。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主要掌握量本分析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策树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小中取大法。
大中取大法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 本章关键词 初始决策追踪决策非程序化决策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决策树法后悔值
复习思考题
1、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各自特点。
2、决策过程是怎样的?
3、比较经营单位组合分析与政策指导矩阵这两种方法。
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决策各自方法如何应用。□讨论题
1、描述你在完全理性假设下作过的一个决策。将它与你选择大学相比较,二者有差别吗?试说明之。
2、你认为在决策制定过程中哪一步最重要?说明理由。
□ 自我评估练习
你的直觉能力如何?
对下面的每一个问题,选出你第一意向的答案,然后在此答案上画圈。你要诚实地去做。
1、当你从事一个项目时,你希望:
(1)知道问题是什么,但由你自由地决定如何解决它;(2)在你动手前,得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明确表示。
2、当你从事一个项目时,你愿意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是:(1)讲求实际的(2)富于想象的
你最欣赏的人是:
(1)有创造精神的;(2)细心的。
4、你选择的朋友会是:
(1)认真的和勤奋工作的;(2)激动的和容易动感情的
5、当你向你的同事征求问题的建议时,你会:
(1)如果他对你的基本假设提出怀疑,你极少或决不会感到恼火;(2)如果他对你的基本假设提出怀疑,你常会感到恼火。
6、一天工作开始时,你经常:
(1)很少制定或遵循具体的计划;(2)首先制定一个要尊循的计划;
7、当和数字打交道时,你发现你:(1)很少或从不会发生实质性差错;(2)经常发生实质性差错。
8、你觉得你:
(1)一天中很少做白日梦,即使做了,你也确定不喜欢这样。(2)一天中常做白日梦并以此为乐。
9、当你处理问题时:
(1)你宁愿遵照指示或规则,如果有的话(2)如果有的话,你常爱避开指示和规则。
10、当你试图将一些事物组合在一起时,你宁愿:(1)一步一步写出如何组合它们的说明
(2)当组合它们时先设想一下事物组合好以后的样子。
11、你发现最使你恼火的人看上去是:(1)没有条理的(2)有条理的
12、当你必须处理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时:
(1)你对形势感到焦虑;(2)你对形势的挑占感到兴奋 □ 前沿理论与热点探索
1、直觉决策日益流行。
在运用直觉时,存在一个管理者可遵循的标准模型吗?他们似乎遵从两种方法之一:或是在决策过程之初使用直觉;或是在决策过程结尾使用直觉。
在决策开始时使用直觉,决策者努力避免系统分析问题。他让直觉自由发挥,努力产生不寻常的可能性事件,以及形成从过去资料分析和传统行事方式中一般产生不出的新方案。而决策制定结尾的直觉运用,有赖于确定决策标准及其权重的理性分析,以及制定和评价方案的理性分析。但这一切做完后,决策者便停止了这一过程,目的是为了筛选和消化信息。这种方法能被形象地描述为“睡眠决策”,一二天后再作出最后的选择。□ 实践操作
斯蒂芬汽车零件公司
送至:帕特.卡尔森,高级顾问,多伦多顾问集团 发自:简.斯蒂芬斯,总栽和首席执行官 主题:重构我们的决策过程 帕特,我需要你的建议,我之所以找你是因为你是我父亲的朋友,在他建立我们公司的过程中你给他出了大量的主意。让我简要地说明一下我的意图。
4年前,我从学院毕业获得了工商管理学位,随后立即在多伦多百货商场谋到一份家具部经理助理的职位。但是,当4个月前父亲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猝死后,我接受了母亲的请求,辞去工作开始经营我们家的事业。
经营公司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自己能应付得了。连我自己都感到惊奇,我利用署假打工和在饭桌上的闲聊,从父亲那里学到了那么多生意经。
如今,斯蒂芬斯汽车零件公司已有11家商店,每家商店的经理都富有经验和十分胜任。在公司总部办公室,我有4位幕僚:L.摩尔斯(商店经营主任);L.基比(采购主任);D.贝克(会计师)和L.科索(我的行政助理)。我的难处是,摩尔和科索在我父亲身边工作了15年,他们对生意的来胧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而我的经验显然十分有限。我现在是按我父亲的方式经营,即请专家提供咨询,但最后的决策由我来作。但是,我正在考虑重新安排摩尔和科索的职位,以便他们和我一样成为决策者。如果我这样做,我实际上就有了一个“总栽办公室”,所有的关键决策都由我们三人的群体共同制定。我希望你能对我这个设想的利弊作一个专业性的评价,你能否把你认为我应当怎么做的建议写成2页纸的信寄给我?我将十分感谢你的帮助。
案例一:乔森家具公司五年目标
乔森家具公司是乔森先生在本世纪中期创建的,开始时主要经营卧室和会客室家具,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随着规模的扩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司又进一步经营餐桌和儿童家具。1975年,乔森退休,他的儿子约翰继承父业,不断拓展卧室家具业务,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公司产品深受顾客欢迎。到1985年,公司卧室家具方面的销售量比1975年增长了近两倍。但公司在餐桌和儿童家具的经营方面一直不得利,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一、董事长提出的五年发展目标
乔森家具公司自创建之日起便规定,每年12月份召开一次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研究讨论战略和有关的政策。1985年12月14日,公司又召开了每年一次的例会,会议由董事长兼总经理约翰先生主持。约翰先生在会上首先指出了公司存在的员工思想懒散、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要求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与此同时,他还为公司制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具体包括:
1、卧室和会客室家具销售量增加20%;
2、餐桌和儿童家具销售量增长100%;
3、总生产费用降低10%;
4、减少补缺职工人数3%;
5、建立一条庭院金属桌椅生产线,争取五年内达到年销售额500万美元。
这些目标主要是想增加公司收入,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公司副总经理托马斯跟随乔森先生工作多年,了解约翰董事长制定这些目标的真实意图。尽管约翰开始承接父业时,对家具经营还颇感兴趣。但后来,他的兴趣开始转移,试图经营房地产业。为此,他努力寻找机会想以一个好价钱将公司卖掉。为了能提高公司的声望和价值,他准备在近几年狠抓一下经营,改善公司的绩效。
托马斯副总经理意识到自己历来与约翰董事长的意见不一致,因此在会议上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会议很快就结束了,大部分与会者都带着反应冷淡的表情离开了会场。托马斯有些垂头丧气,但他仍想会后找董事长就公司发展目标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副总经理对公司发展目标的质疑
公司副总经理托马斯觉得,董事长根本就不了解公司的具体情况,不知道他所制定的目标意味着什么。这些目标听起来很好,但托马斯认为并不适合本公司的情况。他心里这样分析道:第一项目标太容易了--这是本公司最强的业务,用不着花什么力气就可以使销售量增加20%;第二项目标很不现实--在这领域的市场上,本公司就不如竞争对手,决不可能实现100%的增长;第三项目标亦难以实现--由于要扩大生产,又要降低成本,这无疑会对工人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也就迫使更多的工人离开公司,这样空缺的岗位就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降低补缺职工人数3%呢?第四项目标倒有些意义,可改变本公司现有产品线都是以木材为主的经营格局,但未经市场调查和预测,怎么能确定五年内我们的年销售额达到500万美元呢?
经过这样的分析后,托马斯认为他有足够的理由对董事长所制定的目标提出质问。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问题使他困扰不解,一段时期以来,发现董事长似乎对这公司已失去了兴趣;他已50多岁,快要退休了。他独身一人,也从未提起他家族将由谁来接替他的工作。如果他退休以后,那该怎么办呢?托马斯毫不怀疑,约翰先生似乎要把这家公司卖掉。董事长企图通过扩大销售量,开辟新的生产线,增加利润收入,使公司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以便在出卖中捞个好价钱。“如董事长真是这样的话,我也无话可说了。他退休以后,公司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是不会在乎的。他自己愿意在短期内葬送掉自己的公司,我有什么办法呢?” [思考题]:
1、你认为约翰董事长为公司制定的发展目标合理吗?为什么?你能否从本案例中概括出制定目标需注意哪些基本要求?
2、约翰董事长的目标制定体现了何种决策和领导方式?其利弊如何?
3、假如你是托马斯,如果董事长在听取了你的意见后同意重新考虑公司目标的制定,并责成你提出更合理的公司发展目标,你将怎么做?
案例二:开发新产品与改进现有产品
袁之隆先生是南机公司的总裁。这是一家生产和销售农业机械的企业。1992年产品销售额为3000万元,1993年达到3400万元,1994年预计销售可达3700万元。每当坐在办公桌前翻看那些数字、报表时,袁先生都会感到踌躇满志。
这天下午又是业务会议时间,袁先生召集了公司在各地的经销负责人,分析目前和今后的销售形势。在会议上,有些经销负责人指出,农业机械产品虽有市场潜力,但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已有所改变,公司应针对新的需求,增加新的产品种类,来适应这些消费者新需求。
身为机械工程师的袁先生,对新产品研制、开发工作非常内行。因此,他听完了各经销负责人的意见之后,心里便很快算了一下,新产品的开发首先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然后需要花钱改造公司现有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两项工作约耗时3-6个月。增加生产品种同时意味着必须储备更多的备用零件,并根据需要对工人进行新技术的培训,投资又进一步增加。
袁先生认为,从事经销工作的人总是喜欢以自己业务方便来考虑,不断提出各种新产品的要求,却全然不顾品种更新必须投入的成本情况,就像以往的会议一样。而事实上公司目前的这几种产品,经营效果还很不错。结果,他决定仍不考虑新品种的建议,目前的策略仍是改进现有的品种,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他相信,改进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开出具吸引力的价格,将是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最有效的法宝。因为,客户们实际考虑的还是产品的价值。尽管他已做出了决策,但他还是愿意听一听顾问专家的意见。
[思考题]:
1、你认为该企业的外部环境中有哪些机会与威胁?
2、如果你是顾问专家,你会对袁先生的决策如何评价?
案例三:通用与福特迥异的跨国并购战略及成效
提前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公布了1999的美国500强企业的排名。通用汽车公司连续12年名列500强之首,年收入达到1890亿美元。1998年排在第二位的福特汽车公司以年收入1625亿美元跌到第四位。
1999年亚洲经济开始复苏,去年美国500家大公司的销售总额比前年增加了10.2%,盈利增加了28.7%。通用汽车缘何能连续12年屹立在龙头老大的位置不动摇?而福特汽车不仅未保住以往的经营业绩,反而跌落到第四位,这与他们迥异的跨国经营战略是紧密相关的。
1、通用:尊重被并购方的优势及自主权
通用汽车公司早就在摸索如何在全球实行最佳的并购战略。它最初收购了欧宝汽车公司,后来入股五十铃、铃木汽车公司。它谋求在美国的生产上与丰田汽车公司在引擎上进行合作。就是说,它实行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并购战略,尊重各家公司的自主经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从微型汽车、商用汽车到中高级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各种类型的汽车几乎都生产,但与福特汽车公司相比,在高级轿车的生产上却略逊一筹。
通用汽车公司推行的并购战略,在确立各自的品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自主经营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目前还不能说在共享汽车车底盘和基础设施等资源上取得了很大的整体效果。
2、福特:统一树立自己品牌
与通用汽车公司相比,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却大不相同。除了最近收购美州虎、阿斯顿马丁等汽车公司之外,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走批量生产之路。它收购马自达汽车公司也是为了全面统一事业,比如开发利用福特汽车底盘和引擎,实现零部件采购的全球化等。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还在管理上鲜明地打出了福特色彩。
在对欧洲福特公司和美国福特公司的组织与领导权实行统一之后,福特公司的这种战略更加明确,进一步加快了在全球实行统一的步伐。在产品开发上,美国福特公司、欧洲福特公司、美洲虎公司和马自达公司分工明确,立足于全球化的角度统一使用汽车底盘。福特汽车公司在实现零部件供应的全球化上也花费了很大气力,这几年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此外,福特汽车公司还对错综复杂的经营体制、开发工序和生产线进行了调整和统一。
然而,最近福特汽车公司的战略也开始发生了变化:调整了方针,重新恢复了欧洲福特公司的组织,对各地区的经营进行区别对待;在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之后,建立了高级轿车部门;加强服务和金融等与汽车相关的事业,向顾客提供全面服务;实行销售改革,计划建立为顾客着想的零售店网以及重建销售连锁店。[思考题]:
1、请分别叙述通用、福特公司的并购战略。
2、请分析通用、福特公司并购战略的不同之处,它们各有何利弊?
案例四:“摸着石头过河”的决策方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经济,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不断遇到各式各样的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任何现成的理论做指导。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20多年来,在邓小平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不断踏上新的台阶。[思考题]:
试用渐进主义理论分析我国所采取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正确性。
案例五:“格兰仕”进军空调业的决策可取吗
我国生产微波炉这种制“热”产品的龙头企业——格兰仕集团公司,于2000年9月2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将投入20亿元巨资进入空调制冷业,其空调产品将在国庆节前后批量投放市场,并将在短时间内使空调产品成为该公司的第二主导产品;还决策将进入电冰箱行业。格兰仕公司为什么要进入空调业、电冰箱行业等两个制冷行业?
该公司一位负责人说:
(1)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上拥有绝对优势,但在微波炉这一单一产品上,生产规模巳达1200万台/年,格兰仕很难再有大的发展空间。
(2)空调产品正处于成长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空调产品降价的余地很大,因而国内空调市场的需求量将变得十分巨大。
(3)由于全球变暖,过去很少用空调的地区如欧洲也开始大量使用空调。而欧洲空调生产厂家少,只能依赖进口。因此,拓展欧洲空调市场潜力很大,格兰仕有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渠道。(4)格兰仕的微波炉产品是盈利产品,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另外有40亿元的银行授信贷款尚未动用,因而有能力对空调和电冰箱产品进行巨额投资。[思考题]:
1、空调和电冰箱这两个行业竞争已很激烈,格兰仕进入这两个行业能站得住脚吗?
2、该公司负责人对国内外的空调市场的预测准确吗?进入空调业能获得成功吗?
案例六:HT公司的跳跃腾飞与未来发展
HT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直属邮电部的全民所有制骨干企业、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PTIC集团)的核心成员厂。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与不断探索,尤其是近年来,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依托科技与人才的优势,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自觉深化企业改革,企业已从一家邮电设备的修配厂,一跃发展成为以研制、开发、生产经营移动通信、程控交换、激光照排、数字传输、无线通信为主的多种电子通信设备的专业厂家。
从1958年建厂到1979年,HT公司的经营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进行的,企业没有明确的经营战略,1980年后,邮电部的生产计划指标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拥有3000多万元生产能力的HT公司只拿到了90万元的计划生产指标,此时HT公司的决策者决定开发产品档次不算太高但颇有市场需求的电视机、电风扇和电源接插件。这一决策充分利用了企业的资产存量,1984年企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6031元,销售收入为2785万元,均比1980年增加了一倍。这一决策的重要性,还在于增强了HT公司全体员工的市场营销意识与营销能力。
在技术、资金有了一定积累的条件下,企业决策者认为,随着家电行业同行竞争者的增多,企业的产品如没有特色就很难获利,因此在1985年后,HT公司积极寻求有较高技术档次的新产品,其中主要是积极参加了电子部组织的激光照排项目的合作攻关,这一努力,使HT公司形成了“以激光照排为主、数字特高频与移动通信为辅”的“一主多辅”的经营格局,对提高HT公司的技术能力与今后的技术引进起点,起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80年代末期,HT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大部分为模拟制式,尽管当时还拥有一定的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产品结构已趋老化,市场面临衰退。在这关键时刻,HT公司的高层决策者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通信必然要实现数字化、全球化。决策者还敏锐地预测到,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邮电建设将会以HT公司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所拥有的技术水平与国内的大市场,果断地提出了“高新技术起点、多渠道技术引进、高速度形成规模经营”的经营战略,并由此作出了两个具有超凡胆识的决策:一是尽早与世界著名的无线通信产品制造商——美国的M公司签订蜂窝电话手持机与基站系统设备技术引进合同;二是冒险加盟HJD04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合作攻关。
这两项决策的制定与实现,从根本上改变了HT公司的产品结构,企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生机,1992年就提前完成了“八五”原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1993年销售收入猛增到15亿元,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高达86.2万元,与1958年建厂时相比,国有资产增加了200余倍。HT公司开拓了一条值得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借鉴的自强奋进、跳跃发展的成功之路。
目前,HT公司在发展中面临着技术风险,HT公司的自主开发能力与跳跃发展的产业规模和经济指标不匹配。
其次,HT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通信设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通信产品的高利润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加入通信行业;同时,国外大公司会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思考题]:
1、HT公司决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本案例看,HT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是什么?
3、HT公司在未来发展中,最重要的战略行动是什么?
决策与计划 案例
隆 中 策
诸葛亮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可弃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闇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壸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分析:
诸葛亮的“隆中策”是我国最早、最大的成功计划工作案例之一。
隆中策的第—步是确定组织目标:兴汉室,图中原,统一天下。
隆中策的第二步是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即确定分步计划的阶段目标:第一,先取荆州为家,形成“三分天下’’之势;第二,再取西川建立基业,壮大实力,以成鼎足之状;第三,“待天下有变,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这样,“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策的第三步是确定实现目标的指导方针:“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内修政理,外结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彝、越,等待良机。
隆中策又进一步对敌、我、友、天、地、人做了极为细致透彻的分析,论证了为什幺应当有这样的指导方针。
诸葛亮所作之隆中策并非主观臆断,而是在调查研究和预测的基础上,在于他准确、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诸葛亮的信息来源,一靠交友,二靠云游,这才能做到知天下事、知天下人,不然怎么能画出西川54州图呢?
诸葛亮的隆中策不正是一项完整的计划工作吗。三分天下之后,如果不是后来关羽交恶东吴,丢了荆州;如果不是刘备又在战术上犯了错误,使鼎盛时期的蜀汉大伤元气;如果后主刘禅是明君,诸葛亮也不会功败垂成。蜀汉之所以被晋灭掉,并非隆中决策之失,而是执行计划有误。
目标及目标管理
穿越玉米地 请大家设想一下。此时此刻,你们站在一片玉米地的面前。
田野上,清新的风徐徐地吹来。铺展在你们眼前的,是一片果实累累的玉米地,同时,这有是一片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陷阱的玉米地。
今天,你们将穿越它。
你和你们的对手们将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
也就是说,你穿越玉米地,要比别人更快,手里要有更多的玉米,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玉米地游戏”的三个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
你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在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式,又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创业决策的过程,N次的选择将产生N种经营状态和结局。穿越的魅力就在这里。企业经营的谜底也就在这里。你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
当你的人生开始一场新的角逐的时候,在你的事业掀开新的一页之际,你曾经认真地直面过这个问题吗?而这个问题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之后他们就开始了穿越玉米地的旅程,25年后,哈佛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后来,哈佛经过研究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树立目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假设一场生死攸关的篮球冠军争夺战中的一个场景:
两支球队在做了赛前热身运动后,为了投入比赛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然后他们返回到更衣室,教练给他们面授行动前最后的“机宜”,下达最后的指示,他告诉队员:“伙计们!这是最后一战,成败就在此一举,我们要么会青史留名,要么默默无闻,结果就取决于今晚!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整个赛季的成败就在今晚!”
队员们士气高涨,一个个像被打足了气的皮球。当他们冲出门跑向球场时,几乎要把门从框上扯了下来。可当他们来到球场上时却愣住了,一个个大惑不解,十分沮丧和恼怒。原来他们发现球篮不见了。他们愤怒地大叫:“没有球篮我们怎么打球?”因为没有球篮,他们就没法知道比分,就无法知道他们的球是否命中,他们的比分是否多于对手。总之,没有投球的目标,他们就无法进行比赛。球门对于球类比赛相当重要,对吧?那你呢?你是否也在打一场没有球门的比赛?如果是这样,你的得分是多少?国外曾有人做过这样一次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沿着公路向十公里以外的村庄步行前进。第一组不知道去的村庄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结果这个组刚走了两三公里时就有人叫苦,走到一半,就有人抱怨,有的人甚至再也不肯走了,越往后人的情绪越低。第二组知道去哪个村庄,也知道它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人们只凭经验估计需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个组走到一半时开始有人叫苦,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时,大家情绪低落了,觉得疲惫不堪,路程大远了。当有人说快到了的时候,大家又都振作起来,加快了脚步。第三组不仅知道路程有多远,去的村庄叫什么名字,而且路边每公里都有一个里程碑。人们一路走一路留心看里程碑,每看到一个里程碑,大家心里便有一阵小小的快乐。当他们走了五公里之后,每再看到一个里程碑,使爆发一阵欢呼声。这个组的情绪一直很高涨。走了七、八公里之后,大家确实累了,但他们不仅不叫苦,反而开怀大声唱歌、说笑,以驱走疲劳。最后两公里,他们越来情绪越高,因为他们知道胜利就在眼前了。
明确的、为组织成员接受的目标是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的。它会使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努力工作
第五篇:《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电工基础》电子教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1.4 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1.5 基尔霍夫定律
1.6 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案例1.1 手电筒电路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用来照明的最简单的用电器具,如图1.1所示。
它由四部分组成:
(1)干电池,它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2)小电珠,它将电能转换为光能;
(3)开关,通过它的闭合与断开,能够控制小电珠的发光情况;(4)金属容器、卷线连接器,它相当于传输电能的金属导线,提供了手电筒中其它元件之间的连接 1.1.1 电路
电路是由若干电气设备或元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联接而成的电流通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等三部分组成。
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臵,如发电机、干电池、蓄电池等。
负载是取用电能的装臵,通常也称为用电器,如白炽灯、电炉、电视机、电动机等。中间环节是传输、控制电能的装臵,如连接导线、变压器、开关、保护电器等。
实际电路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但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划分为电力电路(强电电路)、电子电路(弱电电路)两大类。
电力电路主要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电子电路主要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1.1.2电路模型 1.电路模型
由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电路元件一般用理想电路元件代替,并用国标规定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表示。
2.电路元件
为了便于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将实际元器件近似化、理想化,使每一种元器件只集中表现一种主要的电或磁的性能,这种理想化元器件就是实际元器件的模型。
理想化元器件简称电路元件。
实际元器件可用一种或几种电路元件的组合来近似地表示。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及相互关系 1. 电流
(1)电流的大小 电荷的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规定以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作为电流的实际方向。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来表示。电流强度
idQdt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用符号i表示。则:
式中dQ为时间dt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简称直流电流,采用大写字母I表示,则
IQt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用符号A表示。
(2)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电流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在简单电路中,如图1.3所示,可以直接判断电流的方向。即在电源内部电流由负极流向正极,而在电源外部电流则由正极流向负极,以形成一闭合回路。
为了分析、计算的需要,引入了电流的参考方向。
在电路分析中,任意选定一个方向作为电流的方向,这个方向就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有时又称为电流的正方向。当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流为正值。反之,若电流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则电流为负值。这样,电流的值就有正有负,它是一个代数量,其正负可以反映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的关系。
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般用实线箭头表示,如图1.5(a)表示;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如图1.5(b),其中,Iab表示电流的参考方向是由a点指向b点。
2、电压
(1)电压的大小
电路中a、b两点间电压,在数值上等于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中a点移到电路中b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用uab表示,则:
uabdWabdQ并规定:电压的方向为电场力作功使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压称为恒定电压,简称直流电压,采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a、b两点间的直流电压为:
UabWabQ电压的单位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为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2)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分析、计算电路时,也要预先设定电压的参考方向。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时,电压为正值,当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时,电压为负值。电压的参考方向既可以用正(+)、负(-)极性表示,如图1.6(a),正极性指向负极性的方向就是电压的参考方向;也可以用双下标表示,如图1.6(b),其中,uab表示a、b两点间的电压参考方向由a指向b。
(3)关联参考方向与非关联参考方向 如果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则称之为关联参考方向;
如果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不一致,则称之为非关联参考方向。3.电功率与电能
单位时间内电场力所作的功称为电功率,简称为功率。
PQUUIt用上式计算电路吸收的功率时,若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则等式的右边取正号;否则取负号。当P>0,表明元件吸收功率;当P<0,表明该元件释放功率。
电能就等于电场力所作的功,单位是焦耳(J)。
W=Pt
例1.1图1.9中,用方框代表某一电路元件,其电压、电流如图中所示,求图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并说明该元件实际上是吸收还是发出率?
解:(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 UI= 5×3 =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吸收功率。
(2)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UI=-5×3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发出功率。
(3)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 UI=(-5)×3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发出功率。
(4)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非关联,元件吸收的功率
P=-UI=-(-5)×3 = 15W>0 元件实际上是吸收功率。
1.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及其特性
案例1.2单相异步电动机属于感性负载,它常用于功率不大的电动工具(如电钻、搅拌器等)和众多的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电风扇、抽油烟机等),图1.11是吊扇的电气原理图。其中,LA、LB分别是单相异步电动机(M)的工作绕组、起动绕组;电容C是起动电容,它与起动绕组LB串联;S是开关;电感L是调速电抗器。二端元件:分为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
1.3.1 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1.电阻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
电阻器通常就叫电阻,在电路图中用字母“R”或“r”表示。电阻器的SI(国际单位制)单位是欧姆,简称欧,通常用符号“Ω”表示。
电阻元件是从实际电阻器抽象出来的理想化模型,是代表电路中消耗电能这一物理现象的理想二端元件。
电阻元件的倒数称为电导,用字母G表示,即
G1R电导的SI单位为西门子,简称西,通常用符号“S”表示。2.电阻元件的特性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可以用电流为横坐标,电压为纵坐标的直角坐标平面上的曲线来表示,称为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工程上,还有许多电阻元件,其伏安特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曲线,这样的电阻元件称为非线性电阻元件。如图1.14所示曲线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所以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电阻元件。
3.欧姆定律
无论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电阻元件功率为:
在电阻电路中,当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欧姆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IUR当选定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方向时,则欧姆定律可用下式表示:
IUR无论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还是非关联参考方向,电阻元件功率为:
2URPIRR2R上式表明,电阻元件吸收的功率恒为正值,而与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因此,电阻元件又称为耗能元件。1.3.2 电容元件
1.电容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
电容器又名储电器,在电路图中用字母“C”表示,电路图中常用电容器的符号如图1.16所示。
电容器的SI单位是法拉,简称法,通常用符号“F”表示。2.电容元件的特性 当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线性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iCdudtdudt若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容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iCC的单位为法拉,简称法(F)。电容元件有隔直通交的作用。在u、i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容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uiCududt在t时刻,电容元件储存的电场能量为:
W(Ct)12Cu(t)2电容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
在选用电容器时,除了选择合适的电容量外,还需注意实际工作电压与电容器的额定电压是否相等。如果实际工作电压过高,介质就会被击穿,电容器就会损坏。1.3.3 电感元件
1.电感元件的图形、文字符号
电感线圈简称线圈,在电路图中用字母“L”表示,电路图中常用线圈的符号如图1.18所示。
在一个线圈中,通过一定数量的变化电流,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能力就称为线圈的电感量,简称电感。电感常用字母“L”表示。
电感的SI单位是亨利,简称亨,通常用符号“H”表示。2.电感元件的特性
当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线性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uLdidtdidt若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则电感元件的特性方程为:
uLL的单位为亨利,简称亨(H)。
在u、i关联参考方向下,线性电感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puiLididt在t时刻,电感元件储存的磁场能量为:
W(Lt)12Li(t)21.4 电路中的独立电源
案例1.3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源,它多用于汽车、电力机车、应急灯等,图1.20是汽车照明灯的电气原理图。其中,RA、RB是一对汽车照明灯;S是开关;US是12V的蓄电池。凡是向电路提供能量或信号的设备称为电源。
电源有两种类型,其一为电压源,其二为电流源。电压源的电压不随其外电路而变化,电流源的电流不随其外电路而变化,因此,电压源和电流源总称为独立电源,简称独立源。
1.4.1 电压源 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简称为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它有两个基本特点:
(1)无论它的外电路如何变化,它两端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US,或为一定时间的函数us(t)。
(2)通过电压源的电流虽是任意的,但仅由它本身是不能决定的,还取决于外电路。
电压源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1.21所示。直流电压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22所示。
2.实际电压源
实际的直流电压源可用数值等于US的理想电压源和一个内阻Ri相串联的模型来表示,如图1.23(a)所示。实际直流电压源的端电压为: U=US-UR=US-IRi 例1.4图1.24所示电路,直流电压源的电压US=10V。求:(1)R=∞时的电压U,电流I;
(2)R=10Ω时的电压U,电流I;(3)R→0Ω时的电压U,电流I。
解:(1)R=∞时即外电路开路,US为理想电压源,故 U=US=10V 则: IUUS0RR(2)R=10Ω时,U=US=10V 则:
IUUS10A1ARR10UUSRR(3)R→0Ω时,U=US=10V 则:
I1.4.2 电流源
1.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简称为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它有两个基本特点:(1)无论它的外电路如何变化,它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IS,或为一定时间的函数iS(t)。(2)电流源两端的电压虽是任意的,但仅由它本身是不能决定的,还取决于外电路。
电流源在电路图中的符号如图1.25所示。直流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26所示。2.实际电流源
实际直流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
IIS1URi'实际的直流电流源可用数值等于IS的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i„相并联的模型来表示,如图1.27(a)所示。实际直流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如图1.27(b)所示。
例1.5 图1.28所示电路,直流电流源的电流IS=1A。求:(1)R →∞时的电流I,电压U;(2)R=10Ω时的电流I,电压U;(3)R=0Ω时的电流I,电压U。解:(1)R→∞时即外电路开路,IS为理想电流源,故
I=IS=1A 则
UIR
(2)R=10Ω时,I=IS=1A则:UIRISR110V10V(3)R=0Ω时,I=IS=1A则:UIRISR10V0V 1.4.3 电源的等效变换
电源的电路模型有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如图1.29所示。
在图1.29(a)电路中,有:U=US-IRi 式中,US为电压源的电压。
在图1.29(b)电路中,有:
IIS1U'Ri整理得 : U=ISRi – Iri
式中,IS 为电流源的电流。
实际电压源和实际电流源若要等效互换,其伏安特性方程必相同,则其电路参数必须满足条件:
Ri= Ri ;
US=IS Ri
在进行等效互换时,电压源的电压极性与电流源的电流方向参考方向要求一致,也就是说电压源的正极对应着电流源电流的流出端。
应用电源等效互换分析电路时还应注意这样几点:(1)电源等效互换是电路等效变换的一种方法。
(2)有内阻Ri的实际电源,它的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之间可以互换等效;理想的电压源与理想的电流源之间不便互换。(3)电源等效互换的方法可以推广运用。例1.6 已知Us1=4V,Is2=2A,R2=1.2Ω,试等效化简图1.30所示电路。
解:在图1.30(a)中,把电流源IS2与电阻R2的并联变换为电压源US2与电阻R2的串联,电路变换如图1.30(b),其中
US2R2IS2122V24V
在图1.30(b)中,将电压源US2与电压源US1的串联变换为电压源US,电路变换如图1.30(c),其中
US =US2+US1=(24+4)V=28V 1.5 基尔霍夫定律
1、支路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二端元件依次连接称为串联。电路中的每个分支都称作支路。
2、节点
电路中3条或3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节点。
3、回路
电路中的任一闭合路径称为回路。
4、网孔
平面电路中,如果回路内部不包含其它任何支路,这样的回路称为网孔。因此,网孔一定是回路,但回路不一定是网孔。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KCL定律指出:对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瞬间,流出或流入该节点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 i(t)0
在直流的情况下,则有:I0 通常把上两式称为节点电流方程,简称为KCL方程。
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背离节点的电流取正号,而对参考方向指向节点的电流取负号。
例如,图1.33所示为某电路中的节点a,连接在节点a的支路共有五条,在所选定的参考方向下有:-I1+I2+I3-I4+I5=0 KCL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节点,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中的任一假设的封闭面。即在任一瞬间,通过电路中的任一假设的封闭面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例1.8已知I1=3A、I2=5A、I3=-18A、I5=9A,计算图1.3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6及I4。
解:对节点a,根据KCL定律可知:-I1-I2+I3+I4=0 则:I4=I1+I2-I3=(3+5+18)A=26A
对节点b,根据KCL定律可知:-I4-I5-I6=0 则:I6=-I4-I5=(-26-9)A=-35A 例1.9已知I1=5A、I6=3A、I7=-8A、I5=9A,试计算图1.36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8。
解:在电路中选取一个封闭面,如图中虚线所示,根据KCL定律
可知:-I1-I6+I7-I8=0 则:I8=-I1-I6+I7=(-5-3-8)A=-16A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KVL定律指出:对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瞬间,沿回路绕行方向,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即:u(t)0
在直流的情况下,则有:U0
通常把上两式称为回路电压方程,简称为KVL方程。
应当指出:在列写回路电压方程时,首先要对回路选取一个回路“绕行方向”。通常规定,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同的电压取正号,同时对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相反的电压取负号。
例如,图1.37所示为某电路中的一个回路ABCDA,各支路的电压在选择的参考方向下为u1、u2、u3、u4,因此,在选定的回路“绕行方向”下有:u1+u2-u3-u4=0 KVL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的具体回路,还可以推广应用于电路中的任一假想的回路。即在任一瞬间,沿回路绕行方向,电路中假想的回路中各段电压的代数和为零。
例1.10 试求图1.39所示电路中元件3、4、5、6的电压。
解:在回路cdec中,U5=Ucd+Ude=[-(-5)-1]V=4V 在回路bedcb中,U3=Ube+Ued+Udc =[3+1+(-5)]V=-1V 在回路debad中,U6=Ude+Ueb+Uba=[-1-3-4]V=-8V 在回路abea中,U4=Uab+Ube=(4+3)V=7V 1.5.3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以支路电流变量为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所决定的两类约束关系,建立数目足够且相互独立的方程组,解出各支路电流,进而再根据电路有关的基本概念求解电路其它响应的一种电路分析计算方法。例如,图1.40所示电路有6条支路、4个节点,选定的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均标注在图中,且各支路电流变量分别用I1、I2、I3、I4、I5、I6表示。由KCL定律,可以列写出三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节点a: I1-I3+I4=0 节点b:-I1-I2+I5=0 节点c: I2+I3-I6=0 由KVL定律,可以列写出独立回路电压方程: 网孔abda-US1+R1I1+R5I5-R4I4=0 网孔dbcd-R5I5-R2I2+US2-R6I6+US6=0 网孔adca R4I4-US6+R6I6+R3I3+US3=0 由此就可以求解出6条支路的电流,从而可以获得电路中的其它响应。
对于一个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利用支路电流法分析计算电路的一般步骤如下:
(1)在电路中假设出各支路(b条)电流的变量,且选定其的参考方向,并标示于电路中。
(2)根据KCL定律,列写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3)根据KVL定律,列写出l=b-(n-1)个独立回路电压方程。(4)联立求解上述所列写的b个方程,从而求解出各支路电流变量,进而求解出电路中其它响应。
例1.11图1.41电路中,Us1=130V、Us2=117V、R1=1Ω、R2=0.6Ω、R=24Ω,试用支路法求各支路电流。
解:这个电路的支路数b=
3、节点数n=
2、网孔数l=2,选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标在图中,并设各为I1、I2、I。列一个节点的KCL方程和两个网孔的KVL方程:
解:这个电路的支路数b=
3、节点数n=
2、网孔数l=2,选定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标在图中,并设各为I1、I2、I。列一个节点的KCL方程和两个网孔的KVL方程: 对节点a:-I1-I2+I=0 对回路Ⅰ:I1-0.6I2=-117+130 对回路Ⅱ:0.6I2+24I=117 解之得:I1=10A,I2=-5A,I=5A 1.6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6.1电阻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电阻元件的识别
(1)电阻的分类、特点及用途
电阻的种类较多,按制作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绕线电阻和非绕线电阻两大类。
另外还有一类特殊用途的电阻,如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2)电阻的类别和型号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阻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为了区别电阻的类别,在电阻上可用字母符号来标明,如图1.43所示。
(3)电阻的主要参数电阻的主要参数是指电阻标称阻值、误差和额定功率。
1)标称阻值和误差
国家规定出一系列的阻值做为产品的标准,这一系列阻值就叫做电阻的标称阻值。
最大允许偏差值除以该电阻的标称值所得的百分数就叫做电阻的误差。
2)电阻的额定功率
这个不致于将电阻烧坏的最大功率值就称为电阻的额定功率。
(4)电阻的规格标注方法
1)直标法直标法是将电阻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直接标注在它的表面上,如图1.45(a)所示。
2)色标法色标法是将电阻的类别及主要技术参数用颜色(色环或色点)标注在它的表面上,如图1.45(b)所示。
色标法是在电阻元件的一端上画有三道或四道色环(图),紧靠电阻端的为第一色环,其余依次为第二、三、四色环。第一道色环表示阻值第一位数字,第二道色环表示阻值第二位数字,第三道色环表示阻值倍率的数字,第四道色环表示阻值的允许误差。
2.电阻元件的应用
(1)电阻器、电位器的检测
电阻器的主要故障是:过流烧毁,变值,断裂,引脚脱焊等。电位器还经常发生滑动触头与电阻片接触不良等情况。1)外观检查
对于电阻器,通过目测可以看出引线是否松动、折断或电阻体烧坏等外观故障。
对于电位器,应检查引出端子是否松动,接触是否良好,转动转轴时应感觉平滑,不应有过松过紧等情况。
2)阻值测量
通常可用万用表欧姆档对电阻器进行测量,需要精确测量阻值可以通过电桥进行。
(2)电阻器和电位器的选用方法
1)电阻器的选用
应从类型、阻值及误差、额定功率三个方面进行选取。2)电位器的选用
电位器结构和尺寸以及阻值变化规律两个方面进行选择。1.6.2电容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电容元件的识别
(1)电容的分类、特点及用途 电容器是电信器材的主要元件之一,在电信方面采用的电容器以小体积为主,大体积的电容器常用于电力方面。
电容器基本上分为固定的和可变的两大类。(2)电容的类别和型号
电容的类别,可在电容上用字母符号来标明,如图1.46所示。
(3)电容的主要参数
电容的主要参数是指额定工作电压、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范围、绝缘电阻。
1)额定工作电压
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电容器在线路中能够长期可靠地工作而不致被击穿所能承受的最大电压(又称耐压)。
有时又分为直流工作电压和交流工作电压(指有效值)。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范围
为了生产和选用的方便,国家规定了各种电容器的电容量的一系列标准值,称为标称容量,也就是在电容器上所标出的容量。
根据不同的允许误差范围,规定电容器的精度等级。电容器的电容量允许误差分为五个等级:00级、0级、Ⅰ级、Ⅱ级、Ⅲ级。
3)绝缘电阻
电容器绝缘电阻的大小,说明其绝缘性能的好坏。当电容器加上直流电压U长时间充电之后,其电流最终仍保留一定的值,称为电容器的漏电电流I,这时绝缘电阻R为
RUI(4)电容的规格标注方法 电容的规格标注方法,同电阻元件一样,有直标法和色标法两种。
1)直标法将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直接标注在电容器表面上。2)色标法与电阻元件的色标法相同。2.电容元件的应用(1)电容器的检测
电容器的主要故障是:击穿、短路、漏电、容量减小、变质及破损等。
1)外观检查
观察外表应完好无损,表面无裂口、污垢和腐蚀,标志清晰,引出电极无折伤;对可调电容器应转动灵活,动定片间无碰、擦现象,各联间转动应同步等。
2)测试漏电电阻
用万用表欧姆档(R×100或R×1k档),将表笔接触电容的两引线。刚搭上时,表头指针将发生摆动,然后再逐渐返回趋向R=∞处,这就是电容的充放电现象(对0.1μF以下的电容器观察不到此现象)。指针的摆动越大容量越大,指针稳定后所指示的值就是漏电电阻值。
3)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检测
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标记无法辨认时,可根据正向联接时漏电电阻大,反向联接时漏电电阻小的特点来检测判断。交换表笔前后两次测量漏电电阻值,测出电阻值大的一次时,黑表笔接触的是正极。
4)可变电容器碰片或漏电的检测 万用表拨到R×10档,两表笔分别搭在可变电容器的动片和定片上,缓慢旋动动片,若表头指针始终静止不动,则无碰片现象,也不漏电;若旋转至某一角度,表头指针指到0Ω,则说明此处碰片,若表头指针有一定指示或细微摆动,说明有漏电现象。(2)电容器的选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型号根据电路要求进行选择。2)合理确定电容器的容量和误差
电容器容量的数值,必须按规定的标称值来选择。3)耐压值的选择
电容器耐压值一般选用为实际工作电压两倍以上。4)注意电容器的温度系数,高频特性等参数 1.6.3电感元件的识别与应用 1.电感元件的识别(1)电感的分类、特点及用途
按功能来分,有高频阻流圈、低频阻流圈、调谐线圈、滤波线圈、提升线圈、稳频线圈、补偿线圈、天线线圈、振荡线圈及陷波线圈等。
按结构来分,有单层螺旋管线圈、蜂房式线圈、铁粉芯或铁氧体芯线圈、铜芯线圈等。(2)电感线圈的主要参数
电感线圈的主要参数有两项:电感量L品质因数Q。1)电感量L 线圈的电感量L也称为自感系数或自感,是表示线圈产生自感应能力的一个物理量。当线圈中及其周围不存在铁磁物质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与其中流过的电流成正比,其比值称为电感量。
2)品质因数Q 线圈的品质因数Q是表示线圈质量的一个物理量。它是指线圈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即
QLR2fLR3)分布电容
线圈的匝与匝间、线圈与屏蔽罩(有屏蔽罩时)间、线圈与磁芯、底板间存在的电容,均称为分布电容。
分布电容的存在使线圈的Q值减小,稳定性变差,因而线圈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2.电感元件的应用
(1)在使用线圈时应注意不要随便改变线圈的形状、大小和线圈间的距离,否则会影响线圈原来的电感量。尤其是频率越高,圈数越少的线圈。
(2)线圈在装配时互相之间的位臵和其它元件的位臵,要特别注意,应符合规定要求,以免互相影响而导致整机不能正常工作。
(3)可调线圈应安装在机器的易于调节的地方,以便调整线圈的电感量达到最理想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