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时间:2019-05-15 01: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

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十个单

元: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一);第三单元音乐舞蹈;第四单元书法艺术;第五单元绘画艺术;第六单元诗词诵读

(二),这六个单元为本学期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第一周 《幼学琼林》 一

第二周《幼学琼林》 二

第三周《幼学琼林》 三

第四周 第七周 第十周 第十三周 第十六周

乐器

碑帖

工笔

版画 第五周 第八周 第十一周 第十四周乐曲

书体

写意

第六周 第九周 第十二周 第十五周 词两首

乐舞

篆刻

壁画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最终版]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4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六年级校本课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通过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有

效进行书面交流,并对学好 语文及其它学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选用的是《写字同步教材》(硬笔)这套教材注重基础,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合理,循序渐进,实用性较强,十分适合该年级学生使用。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通过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能够达

到理想效果。

四、教学目的:

1、继续规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2、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即:规范、端正、整洁

3、强化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做作业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师要对学生写字做好认真的指导。

3、与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6、定期展示学生的书法作品,给每个人展示自己的机会,树立其学习信心。

七、教学设想:

(一)、激趣

教师应教育学生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给予每个学生鼓励、温暖,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其树立自信。哪怕是一个笔画,一个字,一次作业,都要大力表扬。另外,小学生竞争意识强,可适当开展多种活动激发进取心。对获奖作品、进步作品进行表扬、展览,讲诉古人勤奋学书的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岳飞在沙上练字的

故事等。

讲诉民族自豪的故事。在写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

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 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 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指导

1、指导观察。教师引导学生会观察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如独体字要看准哪一笔在横中线、竖中线,最关键的是哪一笔、最难写的是哪一笔,细细体味每一笔,观

察越仔细,把握汉字才能更

准确。

2、指导临描:写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础。指导学生先学会34种基本笔画及其在不同位置上的变化形状。注意笔画的长短、轻重、粗细、斜正、曲直、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运笔的快慢。初写时,让学生模仿运笔,再进行练习。随后临写,教师巡回指导,必要

时可“下水指导”,手把手教,让学生找到

手感。

3、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A、字的偏旁。让学生掌握偏旁的特点和规律。并让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

三的目的。

B、字的结构。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写字前,注意观察每个字的关键笔画在方格的哪个位置,独体字的笔画长短变化。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米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米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逐渐把握字形 的特点。

(三)、巩固

规范的训练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只有经过多次强化练习才能形成熟练的技能,找到写好字的真正感觉。写字是一项长期的训练,只有反复指导,反复练习,才能为学生夯实基础。同时更要注意个别反复强化,持之以恒。不过,单一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因而应采取多种方法强化,从不同角度 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使学生真正心领神会。第1课 天气与节气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

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呢?

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

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

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

(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3.尝试播报天气。出示济南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多媒体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日常生活、天气与农业生产、天气与军事的图片。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4)几种极端天气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还指出,2010年极端天气有增长趋势。国外也频频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同学们,看到这些事件,你想说点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齐心协力,知晓节气

认识了天气,那什么是节气呢? 1.什么是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知晓节气的来历: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每15度为一个节气,便有了二十四节气。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1)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3)学生尝试理解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教师补充引导。

六、走出校园,观察记录

1.选择一种在下雨前后有反应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并写出观察记录。2.搜集积累相关农谚。

第2课 我是地球小公民

教学目标:

1、懂得地球上生物之间息息相关,它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2、明确地球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3、明确作为小公民应怎样去做。

教学重点:

弄清地球产生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明确作为小公民的职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是个大家园,我们不孤单,有许多的朋友,植物、动物……我们都是地球的主人。

二、探究园地

(一)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

生物资源作食品,水资源作气候调节,大气作能源释放,矿物作能源物资,星球固体表面做活动场地,森林草原作栖息地,沙漠戈壁作考场……

明确地球的慷慨无私。

(二)感受人类的自私

1、地球的变化

2、变化的原因

三、齐心协力,保护地球:

如何爱护地球,保护家园?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生讨论,完成书上的表格。

四、走出校园,亲身实践

1、阅读小资料《世界地球日》

2、制定一个方案,组织一次宣传活动,呼吁大家爱护动植物,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第3课 夜晚的星星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污染,光污染的种类以及危害。

2、明白如何有效地防治光污染,课下调查避免光污染的措施。

教学重点:

光污染的种类、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夜晚,城市与乡村的星空有什么不同?

二、明确光污染的类型。

(一)光污染的种类

1、白亮污染

2、人工白昼污染

3、彩光污染

(三)列举相关例子,让学生弄清分别是哪种污染。

三、明确光污染的危害

1、导致能源浪费

2、对人的心理产生破坏。

3、对人的生理产生破坏。

4、引发交通安全问题。

四、避免光污染的措施。

第4课 避免电磁辐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危害。

2、知道一些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教学重点: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生活中有许多电磁辐射,只要有电子、电气设备,就会有一种杀手——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1、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会产生电磁辐射?

2、电磁辐射有哪些危害?

(1)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值。

(2)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3)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能力。

三、预防电磁辐射的措施

1、学生试着填写下表

2、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1)电器避免扎堆。

(2)按照指示规范操作。

(3)电器不要放在卧室里。

(4)避免长时间操作,每小时离开一次。

(5)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第5课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热污染,热污染的危害。

2、了解防治热污染的方法。

3、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加坡采取了哪些防治热污染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热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热污染的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走出闹市区,来到乡村什么感觉?从乡村返回城市,什么感觉?

为什么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呢?

二、明确什么是热污染以及危害。

1、为什么城市的气温比郊区低呢?

城市热岛效应:

2、热污染:

3、热污染的危害

(1)污染水体

(2)污染大气

(3)间接引发疾病。

(4)加重城市热岛效应。

三、防治热污染的措施

(一)防治措施

1.废热的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工业的余热,是减少热污染的最主要措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种类繁多,有高温烟气余热、高温产品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和废气废水余热等。这些余热都是可以利用的二次能源。我国每年可利用的工业余热相当于5000万吨标煤的发热量。在冶金、发电、化工、建材等行业,通过热交换器利用余热来预热空气、原燃料、干燥产品、生产蒸气、供应热水等。此外还可以调节水田水温,调节港口水温以防止冻结。

对于冷却介质余热的利用方面主要是电厂和水泥厂等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改进冷却方式,减少冷却水排放。

对于压力高、温度高的废气,要通过气轮机等动力机械直接将热能转为机械能。

2.加强隔热保温,防止热损失

在工业生产中,有些窑体要加强保温、隔热措施,以降低热损失,如水泥窑筒体用硅酸铝毡、珍珠岩等高效保温材料,既减少热散失,又降低水泥熟料热耗。

3.寻找新能源

利用水能、风能、地能、潮汐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即解决了污染物,又是防止和减少热污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太阳能的利用上,各国都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我的建议

学生提出建议

四、新加坡在防治城市热岛效应方面采取的措施:

绿化环境。

第6课 化学农药的功与过

教学目标:

1、明白化学农药的功与过,辩证看待问题。

2、明白过量使用农药的危害。

3、知道什么是生物防治。

4、对使用农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学重点:

明确化学农药的功与过,知道生物防治的方法,会写调查报告。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农药的发明保证了农业的增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

二、开动脑筋想问题:

1、遇到病虫害怎么办?

2、为什么瓜果要洗净?

三、畅所欲言化学农药功与过。

1、化学农药的功劳:

2、化学农药的危害:

A、对害虫的天敌也有伤害作用,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B、长期使用,害虫产生抗药性,使用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

C、土壤环境遭受污染。

D、对水体造成污染。

E、在农产品中残留,进入食物链。

四、生物防治

1、什么是生物防治

2、防治的主要方式

3、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五、走出校园:

调查农民使用农药的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7课 拒绝白色污染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

2、知道一些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3、开展拒绝白色污染的垃圾清除活动。

教学重点:

明确什么是白色污染,防治的措施,能自觉去清除白色污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塑料袋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谁来说说原因?

二、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

1、影响市容和景观,做成视觉污染。

2、很难分解,给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三、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方面

2、再循环利用方面

3、新技术应用方面

4、其他方面

阅读小资料:限塑令

四、走出校园

1、组织一次“保护家园、拒绝白色污染”为主题的垃圾清除活动。

2、对塑料袋的使用情况和公众对白色污染的认识开展调查,自己设计调查问卷,与同学交流调查结果。

第8课 交通状况巧改善

教学目标:

1、思考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优缺点,知道在不同情况下选取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

2、了解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知道改善的一些方法措施。

3、调查公众对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和满意度,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点:

了解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知道改善的一些方法措施。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车小车,出行方便了,课时,新的问题开始困扰我们: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二、开动脑筋:

1、经历过交通拥挤么?什么感受?

2、人们出行只要用到哪些交通工具?分析优缺点。知道在哪种情况下选取哪种交通工具最合适

三、交通拥堵以及改善的方法和建议。

1、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

2、缓解交通拥堵的方法有哪些?

四、走出校园

1、阅读小资料:无车日

2、调查公众对交通问题的满意度和认识,写出调查报告。

第9课 我是环保小法官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2、对于身边一些无视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能做出判断,知道该如何裁决,做环保小法官。

3、用拍手歌、小快板、儿童剧等形式,宣传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制定的一些关于环保的法律法规知识,能自觉做环保的小法官。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一起来学习。

二、开动脑筋:

1、为何要制定一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2、制定了哪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1)环境保护法。

(2)自然资源法

(3)生态保护建设法

(4)环境影响评价法

(5)清洁生产促进法

……

三、用法,做小法官

1、寻找身边无视或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

2、做小法官,对该事件应如何裁决?

四、走出校园:

自编自演拍手歌、小快板、三句半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10课 生机盎然的农村

教学目标:

1、了解感受社会主义的和谐新农村。

2、知道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建设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去的农村是怎样的?如今的农村呢?从古今对比中,了解农村的变化。

二、开动脑筋:

如今的乡村是怎样的情景?

三、讨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阅读小资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五、交流农民靠勤劳致富的实例。

六、走出校园:

和父母去乡村旅游,感受一下生机盎然的新农村。

第11课 小区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区的变化。

2、了解完美居住小区的标准。

二、教学过程

1、走进现代化的和谐小区。

2、讨论

(1)你所居住的小区有什么特色?

(2)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哪些地方然令人不悦?

3、齐心协力

(1)你认为完美的小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2)你的小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4、走出校园

对居住的小区进行综合评价。

第12课 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清洁能源,了解我国的能源消耗情况。

2、清洁能源的应用情况,如何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二、教学过程

1、你消费的能源有哪些?这些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带来哪些资源环境问题?

2、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情况你体会到什么?

3、什么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可用于哪些方面?

4、走出校园:

查阅资料,了解山东的风力发电。

三、小资料 清洁能源

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太阳能清洁能源:

1、光与热的转换。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灶等。

2、光与电的转换,如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车、船等。太阳能清洁能源是将太阳的光能转换成为其他形式的热能、电能、化学能,能源转换过程中不产生其他有害的气体或固体废料,是一种环保、安全、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海洋能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

1、潮汐能

2、波浪能

3、海水温差能

4、盐差能

5、海流能

风能:

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风能的利用主要是以风能作动力和风力发电两种形式,其中又以风力发电为主。以风能作动力,就是利用风来直接带动各种机械装置,如带动水泵提水等这种风力发动机的优点是: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

氢能:

1、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因此在能源工业 中氢是极好的传热载体。

2、氢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O0倍。

3、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4、氢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5、氢本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巨,而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

生物能

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所有生物质都有一定的能量,而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是农林业的副产品及其加工残余物,也包括人畜分粪便和有机废弃物.生物质能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燃料。

生物能具备下列优点:

(1)、提供低硫燃料,(2)、提供廉价能源(于某些条件下),(3)、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4)、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至于其缺点有:

(1)、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2)、单位土地面的有机物能量偏低,(3)、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4)、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地热能: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地热能的利用: 1、200~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200℃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0~150℃双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罐头食品; 4、50~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 5、20~50℃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现在许多国家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而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联供,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

地热供暖 地热务农 地热行医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是常规能源,一次能源。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随着矿物燃料的日渐减少,水能是非常重要且前景广阔的替代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流、潮汐、波浪以及涌浪等水运动均可以用来发电。

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能的利用;以及新能源(如氢燃料)的开发。氢燃料的发热值为同等重量碳的4倍,燃料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

核能虽然属于清洁能源,但消耗铀燃料,不是可再生能源,投资较高,而且几乎所有的国家,包括技术和管理最先进的国家,都不能保证核电站的绝对安全,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事故和美国的三里岛事故影响都非常大,日本也出现过核泄漏事故,核电站尤其是战争或恐 21 怖主义袭击的主要目标,遭到袭击后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目前发达国家都在缓建核电站,德国准备逐渐关闭目前所有的核电站,以可再生能源代替,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比其他能源要高。

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可以不受能源短缺的影响,但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需要有水力、风力、太阳能资源,而且最主要的是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出的电成本高,现在许多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提高利用可再生能源效率的方法,相信随着地球资源的短缺,可再生能源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编辑本段]

清洁能源的发展前景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加强,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已成必然趋势。专家预测,由于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具有高效、运行灵活、投资少和建设时间短等优势,其发电占全世界发电燃料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9%增加到2030年的22%。2003~203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10.7亿千瓦,占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的比例将从27%增加到33%。核电发展也呈现提升势头。展望未来,2003~2030年,国际上核电装机容量将从3.61亿千瓦增加到4.38亿千瓦。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核电装机容量增加最多。全世界核电发电量将从2003年的2.5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30年的3.3万亿千瓦时。水电及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均有望提高。到2030年,联网的水电和其他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比2003年增加5.53亿千瓦。这其中,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亚洲国家的大型水电。中国将是水电增加最多的国家,印度、老挝和越南都有开发水电的计划。而受高油价等因素影响,用燃油发电占全世界发电的比例将从2003年的10%降低到2030年的7%。

第13课 色彩斑斓的自然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五颜六色的原因。

2、了解保护色的知识

3、了解色彩与心理活动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自然界有哪些颜色?自然界的景物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

2、实践天地

通过实践,知道太阳关的组成。

3、了解保护色的有关知识

哪些动物和它的生活环境颜色相似?

4、探究园地:

周围的环境中某些色彩发生了变化?选择一种变化,探究其原因。

资料:

赤潮发生的原因很多,目前尚未有定论,所以以下写的要么就是普遍认可的原因,要么就是个人的见解,要么就是赤潮多发时的情况(比如说,气候条件之中的一些无风之类的)

如果按你的说:

气候条件:无风或微风、高温、干燥、闷热、水温较高等等

生物因素: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因为赤潮究其本质是赤潮生物的增殖达到了一个限度甚至是超过了这个限度,如果赤潮生物增殖正常,数量稳定,即使其他条件都符合,也不会引发赤潮。

生物因素,主要就是一些赤潮生物的异常增殖(原因很多),引发了赤潮……以及之后一切的后果

化学因素:主要是污水、工厂一些废水的未处理排放,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环境因素:我觉得在这里面,比较重要的,是比如说海水的水循环,将下层营养物质搅到上层……引发表层水体富营养化

其实,原因很多,而且很多原因,我无法归类到你所说的四方面中去,罗列如下

人为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人为的活动,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或者是一些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变暖等都对赤潮有影响,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为赤潮的发生提供或创造了一些条件,比如说营养物质上的、温度上的

生物互相之间的,一些赤潮生物的过量增殖,会有一些毒素、粘液等等的排放,导致以他们为食的鱼类等动物被毒死或窒息而死(粘液有可能附着于鱼鳃上)之后的尸体分解、赤潮生物大量繁殖阻断与空气的交流等等原因还会导致水体氧气的缺乏……这些整体打乱了水体平衡

5、颜色与心情

资料

大自然的各种色彩使人产生各种感觉,并可陶冶人的情操。不同的颜色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起人的心境发生变化。

心理学家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红色表示快乐、热情,它使人情绪热烈、饱满,激发爱的情感。黄色表示快乐、明亮,使人兴高彩烈,充满喜悦之情。绿色表示和平,使人的心里有安定、恬静、温和之感。蓝色给人以安静、凉爽、舒适之感,使人心胸开朗。灰色使人感到郁闷、空虚。黑色使人感到庄严、沮丧和悲哀。白色使人有素雅、纯洁、轻快之感。总之各种颜色都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俄国一位学者研究表明,红色使人心理活动活跃,紫色使人有压抑的感觉,玫瑰色使人已经消沉或受到压抑的情绪振奋起来,蓝色可以使人镇静并可抑制人过于兴奋的情绪,绿色可以缓和人的紧张心理活动。

颜色可使人绝望,也可使人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作用是间接的诱发作用。国外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有一座黑色的桥梁,每年都有一些人在那自杀。后来把桥涂成天蓝色,自杀的人显著减少了;人们继而又把桥涂成粉红色,在这自杀的人就没有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黑色显得阴沉,更会加重人的痛苦和绝望的心情,把人向死亡推进了一步。而天蓝色和粉红色使人感到愉快开朗,充满希望,使人从绝望中挣扎出来,重新燃起生命之火。

在临床实践中,学者们对颜色治病也进行了研究,效果是很好的。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眼镜可使血压下降;红色和蓝色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病人如果住在涂有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墙壁的房间里,心情很安定、舒适,有助于健康的恢复。

颜色对人的脉搏和握力都有一定影响。国外有的学者做过实验,证明人在黄颜色的房间里脉搏正常,在蓝色的房间里脉搏减慢一些,在红颜色的房间里脉搏增快很明显。法国的生理学家实验发现,在红色光的照射下,人的握力比平常增强一倍,在橙黄色光的照射下,手的握力比平常增强半倍。

由此可见,颜色不但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而且还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

6、走出校园

查阅相关信息,说说颜色与心情的关系。

第14课 融入自然的生态住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生态住宅,生态住宅的特点。

2、对比自己的住宅,分析差距。设计心目中的生态住宅。

三、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为什么。

2、畅所欲言

(1)什么是生态住宅?

(2)生态住宅的特点。

3、沉思默想

对比自己的住宅,想想哪些地方符合生态住宅的要求,哪些地方存在差距、4、展开想象,设计心中的神态住宅。

第15课 向海洋索取淡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水是如何变成淡水的。了解海水变成淡水的方法。

2、了解海水淡化还未普及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了解地球淡水资源情况,知道海水分布情况。

2、实践天地

通过实验,了解海水是如何变成淡水的。

3、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

资料:

[编辑本段]

海水淡化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海水淡化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战后由于国际资本大力开发中东地区石油,使这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这个原本干旱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中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又使得海水淡化成为该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现实选择,并对海水淡化装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初,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海水淡化产业也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

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干旱的中东地区,但并不局限于该地区。由于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离海洋 120公里以内的区域,因而海水淡化技术近20多年迅速在中东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最新资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淡水3600万吨。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世界5%的人口。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冷冻法: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冷冻法与蒸馏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而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真空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包括脱气、预冷、蒸发结晶、冰晶洗涤、蒸汽冷凝等步骤,海水淡化水产品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冷冻海水淡化法原理

海水三相点是使海水汽、液、固三相共存并达到平衡的一个特殊点。若压力或温度偏离该三相点,平衡被破坏,三相会自动趋于一相或两相。真空冷冻法海水淡化正是利用海水的三相点原理,以水自身为制冷剂,使海水同时蒸发与结冰,冰晶再经分离、洗涤而得到淡化水的一种低成本的淡化方法。与蒸馏法、膜海水淡化法相比,冷冻海水淡化法能耗低,腐蚀、结垢轻,预处理简单,设备投资小,并可处理高含盐量的海水,是一种较理想的海水淡化法。

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

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脱气 由于海水中溶有的不凝性气体在低压条件下将几乎全部释放,且又不会在冷凝器内冷凝。这将升高系统的压力,使蒸发结晶器内压力高于二相点压力,破坏操作的进行。显然减压脱气法适合本系统。

冷冻海水淡化法工艺之预冷 海水脱气后可与蒸发结晶器内排出的浓盐水和淡化水产生热交换,预冷至海水的冰点附近。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温度和压力 它们是影响海水蒸发与结冰速率的主要因素。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冰—盐水是一固液系统普通的分离方法均可使冰—盐水得到分离,但分离方法不同,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也不同。实验结果表明减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比 26 常压过滤方法得到的冰晶含盐量低得多。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蒸汽冷凝 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反渗透法: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如果对海水一侧施加一大于海水渗透压的外压,那么海水中的纯水将反渗透到淡水中。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很快,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降低反渗透膜的操作压力,提高反渗透系统回收率,廉价高效预处理技术,增强系统抗污染能力等。

太阳能法:人类早期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蒸馏,所以早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称为太阳能蒸馏器。馏系统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的例子就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人们对它的应用有了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目前对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材料的选取、各种热性能的改善以及将它与各类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上。与传统动力源和热源相比,太阳能具有安全、环保等优点,将太阳能采集与脱盐工艺两个系统结合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水淡化技术。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由于不消耗常规能源、无污染、所得淡水纯度高等优点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低温多效:低温多效蒸馏淡化技术的概念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是指盐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低于70℃的淡化技术,其特征是将一系列的水平管喷淋降膜蒸发器串联起来,用一定量的蒸汽输入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后面一效的蒸发温度均低于前面一效,从而得到多倍于蒸汽量的蒸馏水的淡化过程。

多效蒸发是让加热后的海水在多个串联的蒸发器中蒸发,前一个蒸发器蒸发出来的蒸汽作为下一蒸发器的热源,并冷凝成为淡水。其中低温多效蒸馏是蒸馏法中最节能的方法之一。低温多效蒸馏技术由于节能的因素,近年发展迅速,装置的规模日益扩大,成本日益降低,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采用廉价材料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操作温度,提高传热效率等。一种低温多效蒸馏法海水淡化设备,包括供汽系统、布水系统、蒸发器、淡水箱及浓水箱,供汽系统的生蒸汽入口置于中间效蒸发器上。工作方法为:(1)布水系统对海水进行喷淋;(2)输入生蒸汽到中间效蒸发器的蒸发管内部;(3)蒸汽在蒸发管内冷凝传出热量,蒸发管外吸收热量产生蒸发;(4)新蒸汽输送至其两侧的蒸发管内;(5)管内发生冷凝,管外吸收热量、产生蒸发;(6)各效蒸发器重复蒸发和冷凝过程;(7)蒸馏水进入淡水箱;(8)浓盐水进入浓水箱。

多级闪蒸:所谓闪蒸,是指一定温度的海水在压力突然降低的条件下,部分海水急骤蒸发的现象。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是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在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中进行蒸发,将蒸汽冷凝而得到淡水。目前全球海水淡化装置仍以多级闪蒸方法产量最大,技术 27 最成熟,运行安全性高弹性大,主要与火电站联合建设,适合于大型和超大型淡化装置,主要在海湾国家采用。多级闪蒸技术成熟、运行可靠,主要发展趋势为提高装置单机造水能力,降低单位电力消耗,提高传热效率等。

电渗析法: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浓缩、分离与提纯。

压汽蒸馏:压汽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预热后,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内部分蒸发。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后引入到蒸发器的加热侧。蒸汽冷凝后作为产品水引出,如此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

露点蒸发法: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一种新的苦咸水和海水淡化方法。它基于载气增湿和去湿的原理,同时回收冷凝去湿的热量,传热效率受混合气侧的传热控制。露点蒸发淡化技术是以空气为载体,通过用海水或苦咸水对其增湿和去湿来制得淡水,并通过热传递将去湿过程与增湿过程耦合,使冷凝潜热直接传递到蒸发室,为蒸发盐水提供汽化潜热,以提高过程的热效率。建立了有效传热面积分别为9.6 m~2和2.75 m~2的两台增湿/去湿耦合的露点蒸发淡化设备。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分别成功地完成了露点蒸发淡化基本流程与参数相关性实验以及强化传热/传质淡化实验。

水电联产:水电联产主要是指海水淡化水和电力联产联供。由于海水淡化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耗电力和蒸汽的成本,水电联产可以利用电厂的蒸汽和电力为海水淡化装置提供动力,从而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国外大部分海水淡化厂都是和发电厂建在一起的,这是当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

热膜联产:热膜联产主要是采用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联合的方式(即MED-RO或MSF-RO方式),满足不同用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热膜联产海水淡化厂是阿联酋富查伊拉海水淡化厂,日产海水淡化水量为45.4万立方米,其中,MSF日产水28.4万立方米,RO日产水17万立方米。其优点是:投资成本低,可共用海水取水口。RO和MED/MSF装置淡化产品水可以按一定比例混合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此外,以上方法的其他组合也日益受到重视。在实际选用中,究竟哪种方法最好,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规模大小、能源费用、海水水质、气候条件以及技术与安全性等实际条件而定。

实际上,一个大型的海水淡化项目往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就主要工艺过程来说,包括海水预处理、淡化(脱盐)、淡化水后处理等。其中预处理是指在海水进入起淡化功能的装置之前对其所作的必要处理,如杀除海生物,降低浊度、除掉悬浮物(对反渗透法),或脱气(对蒸馏法),添加必要的药剂等;脱盐则是通过上列的某一种方法除掉海水中的盐分,是整个淡化系统的核心部分,这一过程除要求高效脱盐外,往往需要解决设备的防腐与防垢问题,有些工艺中还要求有相应的能量回收措施;后处理则是对不同淡化方法的产品水 28 针对不同的用户要求所进行的水质调控和贮运等处理。海水淡化过程无论采用哪种淡化方法,都存在着能量的优化利用与回收,设备防垢和防腐,以及浓盐水的正确排放等问题。

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应用,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此期间形成了以多级闪蒸、反渗透和多效蒸发为主要代表的工业技术。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三、四十年在工业应用上,仍将是这三项技术“唱主角”,但反渗透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从地区上来讲,中东海湾国家仍将以多级闪蒸为首选,因为它具有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单台设备产水量目前已高达日产淡水4~5万吨)、适应于污染重的海湾水以及预处理费用低的优势;然而在中东以外地区将以反渗透或膜法为首选,因为膜法的能耗和成本都具有优势,以北美地区为例,近期的发展已经表明,在淡化和水处理方面都将以膜法为主。

海水淡化现状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作为淡水资源的替代与增量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上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视;全球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总量每年约6000亿立方米左右替代了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提盐5000万吨、镁及氧化镁260多万吨、溴20万吨等。海水淡化需要大量能量,所以在不富裕的国家经济效益并不高。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厂占全球海水淡化能力的2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杰贝勒阿里海水淡化厂第二期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厂,每年可产生3亿立方米淡水。

4、齐心协力

展开想象:未来的海水淡化厂是什么样子的?

第16课 山东的旅游资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著名的旅游资源以及新开发的专项旅游。

2、知道如何保护山东的旅游资源。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你去过山东的那些旅游景点?家乡有哪些名胜古迹?

2、实践天地: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编写导游词,做小导游,把旅游景点介绍给大家。

3、畅所欲言

4、介绍山东著名的旅游资源

资料:山东省旅游资源

山东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空间格局上已形成 “一个核心,三个区域,一条主线”。一个核心是以临沂为中心的沂蒙山革命老根据地红色旅游区,涵盖区域包括临沂市、莱芜、淄博、潍坊四个地市,其中临沂是国家18个革命老区之一,其下辖的沂水、临沭、苍山、莒南4个县是山东仅有的一类革命老区。三个区域:一是以菏泽为中心的原冀鲁豫边区为基本范围的鲁西地区,这一地区具有边区革命特色。二是以枣庄和微山湖为中心的铁道游击队活动区。这一地区是山东人民敌后游击斗争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抗日游击战争的一个典范,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传奇色彩,是沂蒙山革命旅游区的重要补充。三是以烟台、潍坊、青岛及威海为中心的胶东革命根据地旅游区,这一区域是山东敌后武装斗争的重要地区,是滨海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地。一条主线是指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山东的转战路线。这条主线将山东红色旅游的一个核心与三个区域串连起来,形成山东大红色旅游圈。2004年年底国家公布了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线位列其中。

沂蒙老区是山东红色旅游开发起步最早的地区,其产品知名度和经济效益都已享誉全国。根据八路军一一五师转战沂蒙的路线规划建成的红色旅游圈,与蒙山沂水的优美风光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莱芜战役纪念馆自1997年建立以来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00多万人,外宾上万人,连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已发展成为山东省集教育、旅游、观赏于一体的国家AA级“红色旅游”景点。鲁西地区、铁道游击队区和胶东地区也结合各自的特点,发展了一大批经典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

山东不但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其它各类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同样是丰富多彩。山东是旅游资源大省,资源的规模、种类、品位和布局均达全国上乘水平。泰山和曲阜“三孔”,是最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名胜古迹。山东拥有3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岸线上的青岛、烟台、威海、日照四颗明珠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群。山东历史文化悠久,是圣人之乡,历史上产生过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科学家,包括孔子、墨子、孟子、管子、孙子、扁鹊、鲁班、诸葛亮、王羲之、李清照、蒲松龄等等。这些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山东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生生不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传统的祭海出渔仪式,古老的海神娘娘传说,刚性豪爽的渔家汉,巧夺天工的花边刺绣,粗犷奔放的胶州秧歌,闻名遐迩的青岛啤酒等,袒露着大海般的胸襟;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元宵花灯、高密剪纸、淄博美陶、博山琉璃、周村丝绸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泥土香;鲁西地区传统深重,孔孟家乡、水浒故地、古运河畔、民间织锦、斗鸡斗羊、婚丧嫁娶等,闪烁着古代文明之光。以山东民俗资源为特色,富于现代生活气息的大型节庆活动应运而生,潍坊国际风筝会、曲阜孔子文化节、泰山国际登山节、淄博元宵灯会、青岛碑酒节、荣成渔民节、烟台葡萄酒节等等,色彩纷呈,独具魅力。

山东专项旅游:

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山东开发了一大批专项旅游产品,一是工农业旅游。山东拥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烟台张裕、寿光高科技农业等一大批驰名品牌。去年,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青岛啤酒公司和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被作为两个典型向全国推广。全省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25个,工业旅游示范点6个,总量居全国之首。二是修学旅游。孔子是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家。山东五千年文明沉积了厚重的文化,到孔子家乡山东学习、感受、体验儒家文化和山东现代文化,包括<<论语〉〉、书法、绘画、音乐、烹饪、娱乐等,成为韩国、日本、甚至欧美游客的宿愿。三是水浒旅游。山东是水浒故事发生地,主要分布在梁山、东平、阳谷、郓城一带。梁山山寨、东平湖水泊、景阳岗、狮子楼、祝家庄、十字坡等地,留下宝贵的历史遗存。四是农家乐、渔家乐旅游。山东开发农家乐旅游最早。其中潍坊石家庄、杨家埠等卓有特色。长岛县“渔家乐”,吃渔家菜、干渔家活、住渔家房、交渔家友,深受游客欢迎。目前床位已发展到8000多张。日照市渔家乐床位发展到3万多张,王家皂一个村106户、300多人,家家搞“渔家乐”旅游,生意红火,户均收入4万多元。五是会展旅游。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是江北第一大展馆,展厅面积14万平方米,可设4000个国际标准展位;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开馆以来,成功举办了148个大型展会,二期工程将于明年完工,展览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烟台等条件较好的城市也开始承办国际性、区域性大型会展活动。六是高尔夫旅游。山东沿海8处高尔夫球场风格各异,周末举家到山东打高尔夫球,正在成为日韩游客的新宠。七是美食旅游。山东是鲁菜之乡。鲁菜是我国长江以北、黄河流域的代表菜,游客在游览观光之余,学习交流烹饪技艺,体验鲁菜文化,品尝鲁菜美酒,乐而忘返。

大型旅游节庆活动是山东旅游的一大特色。山东创办大型节庆活动在全国最早、最多。84年创办的潍坊国际风筝会,87年创办的泰山国际登山节,89年创办的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92年创办的青岛国际啤酒节,以及荷泽国际牡丹花会、蓬莱“和平颂”、淄博齐文化旅游节、聊城“江北水城”文化旅游节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影响较大。据统计,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各地旅游节庆活动多达100余个,有力地激活了旅游市场。

5、齐心协力

如何制止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1.)在景区显著位置设立提示牌,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和旅游文明意识.在旅行社也加强宣传.(2.)建议在景区安装摄相头,对污染环境、破坏旅游设施等等不文明行为者拍照,公布在景区显著位置。

(3).对各个旅行社提高要求,谁的客户谁管好,出现不文明行为可以对旅行社进行处罚.(4).对散客建立旅游素质数据库,全国连网查询.如有不文明行为的记录,对其以后的旅游中,不得享受优惠房价,团费等.6、走出校园

宣传文明行为,做一次“扮靓秀美山川”的义务劳动。

第17课 地球能养活多少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人口分布情况。从世界人口增长图例,分析人口增长情况。

2、了解一些减缓人口增长的措施,了解人口与资源问题。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世界上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

2、探究园地:

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例,说说发现的问题。

资料:

新华网 联合国 11月7日电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苏拉亚·奥贝德7日在联合国总部发布《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时指出,贫困加人口迅速增长将导致致命后果。她呼吁各国政府提高教育水平和改善计划生育服务,减缓人口增长。

《200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说,目前世界人口正以平均每年7500万人的速度增长,预计2050年将从目前的61亿增加到79亿、93亿甚至109亿之多。主要人口增长都将在发展中国家,其中49个最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增长2倍,从现在的6.68亿增长到18.6亿。

报告说,资源有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将导致致命的后果。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缺少食物保障,全球用水在过去70年里增加了6倍,水的供应和农田面积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预计2025年全球粮食产量要比现在增加1倍才能满足全球80亿人的需要;而到2050年,估计有42亿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

报告在谈到人类消费资源不平衡的现象时说,目前占全球20%的富国人口的私人消费量占全球私人消费量的86%,而占全球20%的最贫穷人口的私人消费量只占全球的1.3%。(记者丁宝忠)

3、畅所欲言

分析中国人口增长折线图,说说存在的问题。

讨论减缓人口增长的措施。

4、齐心协力

人口与环境:

一是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

二是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有资料表明,城市人口的人均生活排污量大大高于乡村,如果这些排污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活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三是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我们虽然没有理由把人口数量增长完全等同于生产活动扩大的原因,但人口数量增长应该说是生产活动增加的推动力之一。这是人口数量增多,从生产方面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人口与自然:

自然:

1:人口过度增长,势必引起城市规模扩大,造成自然的破坏。

2:人口过度增长,生活生产污水及工业生产的废物,造成自然的污染。

3:人口过度增长,对自然中的资源的需求量增加,造成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资源短缺。

人类社会:

1:人口过度增长,使得各种资源人均占有量愈小。

2:人口过度增长,使得人口密度愈加增大,不利于人类生存。

3:人口过度增长,....各种竞争也激烈,反正个人觉得压力大。(这点是自由发挥的。)

人口与社会:

(1)人口过量增长对物质生产造成压力

(2)人口过量增长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

33(3)人口过量增长引起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

(4)人口过量增长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

5、走出校园

上网浏览或查阅图书、报刊,了解我国人口以及我国在提高人口素质和控制人口数量反面采取的具体措施。

(1)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全民使用合格碘盐和为特殊人群补碘; “" ”"(2)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和预防的试点工作;(3)在相关领域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18课 做个环保志愿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自觉做一名环保志愿者。

2、知道哪些和环境保护以及志愿者相关的节日。会写环保志愿书。

二、教学过程

1、开动脑筋

听说过环保志愿者么,有无做过志愿者。

2、畅所欲言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

首先向当地的环保志愿者协会或组织提出申请,一般以申请书的形式上交组织,等待审核通过,只要热爱环境的爱心人士很容易通过.表现突出可以申请上一级协会志愿者!

3、沉思默想:

假如你是个环保志愿者,你应该怎样做?

4、齐心协力

(1)阅读小资料,知道一些和环境保护以及志愿者事业相关的节日。

34(2)任选一个主题,写一份相关的环保倡议书。

5、走出校园。

1、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写协会章程。

2、组织“小小环保志愿者进社区”活动。

第三篇: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

一、教学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每两周学习一课

1、《论语》八则

2、《大学》二则

3、《中庸》二则

4、《列子汤问》二则

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6、马援

7、诸葛亮

8、岳飞

9、李清照

10、辛弃疾

11、蓬莱仙境

12、蒲松龄故居

13、趣味诗歌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

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古诗两首

第二周:诗词两首

第三周:古诗两首

第四周:汉服

第五周:龙袍与官服

第六周:旗袍

第七周:《诗经》与楚辞

第八周:唐诗

第九周:宋词

第十周:元曲

第十一周:明清小说

第十二周:李清照

第十三周:辛弃疾

第十四周:蒲松龄

第十五周:孔尚任

第十六周:姓氏

第十七周:名、字、号

第十八周:谦称、尊称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通过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有

效进行书面交流,并对学好

语文及其它学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选用的是《写字同步教材》(硬笔)这套教材注重基础,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合

理,循序渐进,

实用性较强,十分适合该年级学生使用。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通过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能够达

到理想效果。

四、教学目的:

1、继续规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

框架结构、

偏旁部首。

2、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即:规范、端正、整洁

3、强化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做作业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师要对学生写字做好认真的指导。

3、与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4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4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5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论语》、《大学》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1、“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艺术园林”:主要选取文化长河中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母语文化的独特魅力,继承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4、“风土画卷”:主要选取能够集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

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

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

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6

第一课《论语》八则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教学内容:

1、人物介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八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3、《论语》-价值和影响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据统计,在《论语》中,孔子讲“仁”的地方共109次,讲“礼”的地方共75次。孔子的“仁”含意广泛,几乎包括所有做人道理。他说有五种品德算是仁:“恭、宽、信、敏、惠。”又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4、学习课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跟师朗读2遍,

1)小组内互读初步感知课文意思

2)句意孔子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自学第二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的积累知识;勤奋学习,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5)自学第三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努力求知的人”。

6)自学第四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死后会有‘文’这个称号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所以他有‘文’这个称号。”

7)自学第五则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还又怕丢失掉。”

8)自学第六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终日不食,彻夜不眠,去苦苦思考,结果没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9)自学第七则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10)自学第八则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识之,知之次之。”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知不懂却生硬编造,我没这么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认知方法。”

作业:流利的背诵课文,理解句意,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大学》二则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大学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1、作者

《大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史上一直存有争论。旧说是曾参所作,也有人认为可能出自战国晚期荀子一派儒者之手,还有人认为出自于秦汉时期儒家修订的作品,这一点还是比较可靠的。

2、《大学》成书及地位

《大学》之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鼎力尊崇,又经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教学内容:学习《大学》二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学重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复习内容:

1)上堂课的内容:背诵

2)跟师朗读

3)讲解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在于更新人们的精神风貌,在于引导人们专注于追求善的至高境界。有所专注之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才能心境不乱,心境不乱之后才能深思安和,深思安和之后才能潜心思考,潜心思考之后学问道德才能臻于极致。凡物都有根和枝末,凡事都有起始和终结,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比较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4)自学诵读、背熟、理解意思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大

学》的内容是教育学生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大学》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背诵《大学》二则

第三课《中庸》二则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教育小朋友孝

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中庸的道德标准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执中守正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致和

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因时制宜

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所以综合起来,中庸,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中庸》二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复习内容: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大学》二则。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天赋“人心”叫做“性”,循着本性的叫做“道”,修习“道”的叫做“教”。这道哇!不可片刻离开的啊,可以离开,不是“道”啊。人的天性就决定了人们能够建立起人的社会系统,是一切教育的本原基础与出发点。离开了这样的本原,其他就无从谈起。|所以,能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能够修习这样的天理和天道的,就是我们说讲的“教”了。所谓的道,和我们的生存像鱼和水一样,片刻时间都不能离开,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

其实,讲人性,讲人道(人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之

道)是在我国古代就有儒家提出,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啊!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西方早了千年哪!

2)理解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一切叫做本性,依照这种本性去做叫做正道,理解并发扬正道叫做教化。道,是不可片刻背离的;如果可以背离,那就不是挣到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畏惧小心。3)自学诵读、理解译文、背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理解译文:《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

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4)熟读小组内背诵作业:背诵课文、理解句意

第四课《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谦虚好学是做人最根本的美德。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列子简介: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

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学内容:《列子.汤问》二则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讲授新课: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动。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理解句意: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举例说明: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要虚心认真听讲。同学们有的时候,会对别人不尊重也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

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3)小组内学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译文: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4)课文延伸: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人的一生难得遇到知音作业:熟读背诵复述译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8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保护的知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本学期主要开展《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下学期开展《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下面我就《传统文化》课程的计划列如下: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学习传统文化、学会与人交往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点: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施进度经典驿站

1、论语八则一课时

2、大学二则一课时

3、中庸二则一课时

4、列子汤问一课时

复习经典驿站一课时名人长廊

1、马援一课时

2、诸葛亮一课时

3、岳飞一课时复习名人长廊一课时名胜佳境

欣赏蓬莱仙境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环境保护

3、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4、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按计划实施主题教育。

第四篇: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1

第一课《论语》八则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教学内容:

1、人物介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八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3、《论语》-价值和影响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据统计,在《论语》中,孔子讲“仁”的地方共109次,讲“礼”的地方共75次。孔子的“仁”含意广泛,几乎包括所有做人道理。他说有五种品德算是仁:“恭、宽、信、敏、惠。”又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

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4、学习课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跟师朗读2遍,

1)小组内互读初步感知课文意思

2)句意孔子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自学第二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的积累知识;勤奋学习,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5)自学第三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努力求知的人”。

6)自学第四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死后会有‘文’这个称号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所以他有‘文’这个称号。”

7)自学第五则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还又怕丢失掉。”

8)自学第六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终日不食,彻夜不眠,去苦苦思考,结果没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9)自学第七则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10)自学第八则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识之,知之次之。”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知不懂却生硬编造,我没这么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认知方法。”

作业:流利的背诵课文,理解句意,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大学》二则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大学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1、作者

《大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史上一直存有争论。旧说是曾参所作,也有人认为可能出自战国晚期荀子一派儒者之手,还有人认为出自于秦汉时期儒家修订的作品,这一点还是比较可靠的。

2、《大学》成书及地位

《大学》之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鼎力尊崇,又经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教学内容:学习《大学》二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学重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复习内容:

1)上堂课的内容:背诵

2)跟师朗读

3)讲解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在于更新人们的精神风貌,在于引导人们专注于追求善的至高境界。有所专注之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才能心境不乱,心境不乱之后才能深思安和,深思安和之后才能潜心思考,潜心思考之后学问道德才能臻于极致。凡物都有根和枝末,凡事都有起始和终结,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比较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4)自学诵读、背熟、理解意思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大

学》的内容是教育学生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大学》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背诵《大学》二则

第三课《中庸》二则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教育小朋友孝

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中庸的道德标准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执中守正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致和

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因时制宜

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所以综合起来,中庸,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中庸》二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复习内容: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大学》二则。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天赋“人心”叫做“性”,循着本性的叫做“道”,修习“道”的叫做“教”。这道哇!不可片刻离开的啊,可以离开,不是“道”啊。人的天性就决定了人们能够建立起人的社会系统,是一切教育的本原基础与出发点。离开了这样的本原,其他就无从谈起。|所以,能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能够修习这样的天理和天道的,就是我们说讲的“教”了。所谓的.道,和我们的生存像鱼和水一样,片刻时间都不能离开,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

其实,讲人性,讲人道(人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之

道)是在我国古代就有儒家提出,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啊!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西方早了千年哪!

2)理解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一切叫做本性,依照这种本性去做叫做正道,理解并发扬正道叫做教化。道,是不可片刻背离的;如果可以背离,那就不是挣到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畏惧小心。3)自学诵读、理解译文、背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理解译文:《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

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4)熟读小组内背诵作业:背诵课文、理解句意

第四课《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谦虚好学是做人最根本的美德。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列子简介: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

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学内容:《列子.汤问》二则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讲授新课: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动。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理解句意: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举例说明: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要虚心认真听讲。同学们有的时候,会对别人不尊重也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

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3)小组内学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译文: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4)课文延伸: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人的一生难得遇到知音作业:熟读背诵复述译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保护的知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本学期主要开展《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下学期开展《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下面我就《传统文化》课程的计划列如下: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学习传统文化、学会与人交往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点: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施进度经典驿站

1、论语八则一课时

2、大学二则一课时

3、中庸二则一课时

4、列子汤问一课时

复习经典驿站一课时名人长廊

1、马援一课时

2、诸葛亮一课时

3、岳飞一课时复习名人长廊一课时名胜佳境

欣赏蓬莱仙境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环境保护

3、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4、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按计划实施主题教育。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3

一、教学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每两周学习一课

1、《论语》八则

2、《大学》二则

3、《中庸》二则

4、《列子汤问》二则

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6、马援

7、诸葛亮

8、岳飞

9、李清照

10、辛弃疾

11、蓬莱仙境

12、蒲松龄故居

13、趣味诗歌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

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古诗两首

第二周: 诗词两首

第三周: 古诗两首

第四周: 汉服

第五周: 龙袍与官服

第六周: 旗袍

第七周: 《诗经》与楚辞

第八周: 唐诗

第九周: 宋词

第十周: 元曲

第十一周: 明清小说

第十二周: 李清照

第十三周: 辛弃疾

第十四周: 蒲松龄

第十五周:孔尚任

第十六周: 姓氏

第十七周: 名、字、号

第十八周: 谦称、尊称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5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34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6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论语》、《大学》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1、“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艺术园林”:主要选取文化长河中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母语文化的独特魅力,继承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4、“风土画卷”:主要选取能够集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

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

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

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7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第五篇: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一学期的传统文化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论语》、《大学》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理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1、“名胜佳境”:展示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艺术园林”:主要选取文化长河中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母语文化的独特魅力,继承母语文化的优秀传统,学习母语文化的表现形式。

4、“风土画卷”:主要选取能够集中体现民族特点的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并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和传统节日的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五、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六年级学习第六册。本学年学习第六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3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3

第一课《论语》八则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教学内容:

1、人物介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八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3、《论语》-价值和影响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据统计,在《论语》中,孔子讲“仁”的地方共109次,讲“礼”的地方共75次。孔子的“仁”含意广泛,几乎包括所有做人道理。他说有五种品德算是仁:“恭、宽、信、敏、惠。”又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

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4、学习课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跟师朗读2遍,

1)小组内互读初步感知课文意思

2)句意孔子说:“对于学问道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自学第二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的积累知识;勤奋学习,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5)自学第三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努力求知的人”。

6)自学第四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死后会有‘文’这个称号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而感到羞耻,所以他有‘文’这个称号。”

7)自学第五则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孔子说:“做学问就像追赶什么一样,唯恐赶不上,赶上了还又怕丢失掉。”

8)自学第六则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终日不食,彻夜不眠,去苦苦思考,结果没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9)自学第七则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译文: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10)自学第八则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识之,知之次之。”

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人,自己不知不懂却生硬编造,我没这么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把细节牢记在心,这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认知方法。”

作业:流利的背诵课文,理解句意,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课《大学》二则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大学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1、作者

《大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史上一直存有争论。旧说是曾参所作,也有人认为可能出自战国晚期荀子一派儒者之手,还有人认为出自于秦汉时期儒家修订的作品,这一点还是比较可靠的。

2、《大学》成书及地位

《大学》之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后经过北宋程颢、程颐的鼎力尊崇,又经南宋朱熹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道德人文教育理论的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教学内容:学习《大学》二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学重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复习内容:

1)上堂课的内容:背诵

2)跟师朗读

3)讲解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人们的美德,在于更新人们的精神风貌,在于引导人们专注于追求善的至高境界。有所专注之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之后才能心境不乱,心境不乱之后才能深思安和,深思安和之后才能潜心思考,潜心思考之后学问道德才能臻于极致。凡物都有根和枝末,凡事都有起始和终结,知道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就比较接近于大学之道了。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4)自学诵读、背熟、理解意思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大

学》的内容是教育学生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动: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大学》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背诵《大学》二则

第三课《中庸》二则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教育小朋友孝

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庸之道”。

中庸-中庸的道德标准

在《论语》中,孔子把在“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执中守正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折中致和

就是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因时制宜

就是与时俱进通权达变随机应变所以综合起来,中庸,

就是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折中致和,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并且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中庸》二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复习内容:

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大学》二则。齐声背诵。讲解内容:

天赋“人心”叫做“性”,循着本性的叫做“道”,修习“道”的叫做“教”。这道哇!不可片刻离开的啊,可以离开,不是“道”啊。人的天性就决定了人们能够建立起人的社会系统,是一切教育的本原基础与出发点。离开了这样的本原,其他就无从谈起。|所以,能够顺着人的天性的就可以叫做道,我们说“天理昭彰”,就是讲的顺应人的天性啊!违背了人的天性,就是违反天道,违反天理,能够修习这样的天理和天道的,就是我们说讲的“教”了。所谓的道,和我们的生存像鱼和水一样,片刻时间都不能离开,可以离开的,就不是道了。

其实,讲人性,讲人道(人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之

道)是在我国古代就有儒家提出,并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啊!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西方早了千年哪!

2)理解译文:上天所赋予人的一切叫做本性,依照这种本性去做叫做正道,理解并发扬正道叫做教化。道,是不可片刻背离的;如果可以背离,那就不是挣到了。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到他的行为时也警惕谨慎,在别人听不到他的言语时也畏惧小心。3)自学诵读、理解译文、背诵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理解译文:《四书》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

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

4)熟读小组内背诵作业:背诵课文、理解句意

第四课《列子.汤问》二则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谦虚好学是做人最根本的美德。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列子简介: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

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教学内容:《列子.汤问》二则复习:背诵上节课所学内容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1)讲授新课: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动。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2)理解句意: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举例说明: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向别人请教是要虚心认真听讲。同学们有的时候,会对别人不尊重也不以为然。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帮助

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总结: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3)小组内学习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译文:

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刚刚弹琴,琴义在于赞美泰山,子期说:琴弹得好似巍峨的泰山;琴义在叙说流水,子期说:洋洋(水很大)的琴声好似流水,伯牙所要表达的内容,子期必定会知道。

4)课文延伸: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人的一生难得遇到知音作业:熟读背诵复述译文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

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 古诗两首

第二周: 诗词两首

第三周: 古诗两首

第四周: 汉服

第五周: 龙袍与官服

第六周: 旗袍

第七周: 《诗经》与楚辞

第八周: 唐诗

第九周: 宋词

第十周: 元曲

第十一周: 明清小说

第十二周: 李清照

第十三周: 辛弃疾

第十四周: 蒲松龄

第十五周:孔尚任

第十六周: 姓氏

第十七周: 名、字、号

第十八周: 谦称、尊称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通过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有

效进行书面交流,并对学好

语文及其它学科,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选用的是《写字同步教材》(硬笔)这套教材注重基础,配合教学进度,安排合

理,循序渐进,

实用性较强,十分适合该年级学生使用。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较强,通过集体演示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能够达

到理想效果。

四、教学目的:

1、继续规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2、达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五、教学重点:

1、掌握汉字的框架结构和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框架结构、偏旁部首。

2、对小学生写字提出要求即:规范、端正、整洁

3、强化学生练习,要求学生做作业要和练字一样认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规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坐姿、运笔技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教师要对学生写字做好认真的指导。

3、与各科教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发动同学互相督促,互相检查写字姿势。

5、教师做好表率,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6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保护的知识、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本学期主要开展《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下学期开展《传统文化》和《环境教育》,下面我就《传统文化》课程的计划列如下:课标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学习传统文化、学会与人交往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教材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课,还要参加学习传统文化课程。《传统文化》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难点:学会正确地与人交往、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实施进度经典驿站

1、论语八则一课时2、大学二则一课时3、中庸二则一课时4、列子汤问一课时复习经典驿站一课时名人长廊

1、马援一课时2、诸葛亮一课时3、岳飞一课时复习名人长廊一课时名胜佳境

欣赏蓬莱仙境教学措施:

1、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力求选择适合学生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动画录音等手段,图文并茂,使学生在做做学学中达到教学目的。

2、对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进行诵读,记背。再慢慢品尝,感悟。对其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究。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夯实我们民族的根。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环境保护

3、了解社区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

4、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按计划实施主题教育。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7

一、教学目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

包含“经典驿站”、“人物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名胜佳境展现齐鲁名胜中突出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山文化”和“水文化”。了解山水中蕴涵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材基本表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文经典中的精华部分)、“人物剪影”(通过原点白描引出所要介绍的名人志士)、“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目标)、“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成长阶梯”(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评价、积累沉淀的空间)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能将经典回放中的优秀国学篇目进行背诵。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将学到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己做人的基本原则,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五、教学进度。

每周一节课,每两周学习一课

1、《论语》八则

2、《大学》二则

3、《中庸》二则

4、《列子汤问》二则

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6、马援

7、诸葛亮

8、岳飞

9、李清照

10、辛弃疾

11、蓬莱仙境

12、蒲松龄故居

13、趣味诗歌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8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歌诵读(一)(二)”“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诗歌诵读”: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历代文学”:学习古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感悟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齐鲁文人”:认识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和孔尚任,走进他们的生活,体味他们的胸怀。

六、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下载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

    六年级第一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

    六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齐鲁书社)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青州市东坝小学 刘新芳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临沂九曲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4篇

    小学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我任教四年级两个班的传统文化,学生们比较喜欢这门学科,但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有一定的传统文化......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一、学情阐述: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我国广博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二年级,学生对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有人曾经说过:没有经典的文化是没有灵魂的文化,没有经 典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人生。作为源头活水,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再为常理常道,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