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5 01: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历年真题)

一、单选:

1.书院兴起于()A.秦汉时期 C.宋代

B.南北朝时期 D.明代

2.语文教学独立设科始于()A.清未 C.唐宋

B.秦朝 D.南北朝

3.“语文”课程正式定名的年份是()A.1949年 C.1933年

B.1950年 D.1921年

4.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的()A.三字经 C.百家姓

B.史籀篇 D.千字文

5.主张“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的教育家是()A.王夫之 C.孟子

B.韩愈

D.朱熹

6.到了唐朝年间,逐步取代《仓颉篇》的新的识字读本是()A.《三字经》 C.《千字文》

B.《百家姓》

D.《千家诗》

7.语文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有利于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训练的习题,这一做法开始于 A.80年代 C.90年代

B.50年代 D.60年代

8、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后,争论的集中点是()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B.工具性 C.人文性

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

9.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长期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争论的集中点是()

A.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 B.工具性 C.思想性

D.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10.书不一定要读得非常透彻,“好读书,不求甚解”,随兴而至,自由阅读。持这种观点的是()A.王安石 C.陶渊明

B.刘勰 D.韩愈

11.属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的是()A.思想品德 C.审美情趣

B.语文能力

D.思维能力

12.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

A.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B.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C.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D.九年制小语大纲

13.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启蒙读本是西周的()A.三字经

B.史籀篇 C.百家姓 D.千字文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的数量是()A.3000个左右 C.3500个左右

B.2500个左右 D.2000个左右

15.在小语教育发展史上,明确提出小语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言的是()A.1953年 C.1958年

二、判断

1.中国古代教育已专门设立语文学科。()2.南北朝时期的《古文观止》是家喻户晓的语文选本。()3.语文科的“语”字是辛亥革命的产物。()4.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5.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6.1958年,小语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政治性和思想性。()7.1963年,小语界强调语文教学的基础工具性。()8.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包括工具功能、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10.从深层原因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11.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重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1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B.1956年 D.1978年 13.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4.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小语界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三、填空

1.《四书》指的是《大学》、《___________》、《论语》和《孟子》。2.1912至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壬子癸丑学制》,取消中小学的读经课,把此课改为______。

3.南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_________的《古文观止》等,是我国古代家喻户晓的著名语文选本。

4.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必修课程中,有“读经讲经”和“_________”两门课程,这就是我国语文教学独立设科的最早名称。

5.秦代蒙学识字读本《苍颉篇》上承《史籀篇》,下启《___________》等,开蒙童汉字读本编排体系之先河,影响着后世二千余年的识字教材的编写。

6.我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是(),又称为()学制。

7.20世纪90年代以后,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的讨论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______的关系上。

8.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9.建国后我国小学识字量的变化呈V字形,1992年8月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识字要求是________个,成为历史低谷。10.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表现为工具、教育和______功能。四.名词解释 语文素养 五.思考与练习

1、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宝贵经验?有哪些弊端? 2.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名称?(2008.1)3.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学有何影响?(2007.10)

4.联系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阐述语文课程性质的见解。(2010.10)5.如何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12.1)6.简述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2013.1)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012.1)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六章真题再现

一、填空

1.鼓励学生驰骋想象,放胆作文,不受约束;到了一定阶段,要求他们学习精炼严谨的作文方法。这是我国传统作文教学中“_________”的训练序列。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生的作文,在1——2年级称“写话”,在3——6年级称______。

3.作文教学的弊端表现在:阻碍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阻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阻碍学生___________素质的提高。4.从听、说、读、写看,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在_________能力上。5.上海市的吴立岗等提倡的“作文素描训练”把小学作文教学分为五个阶段,即一年级进行口语训练,二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三年级进行________,四年级进行半独立的篇章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独立的命题作文训练。

二、判断题

1.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任务是:大胆地改革传统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式以及训练方法。()2.老解放区的“读读写写”作文训练序列,一是考虑读什么,写什么;二是考虑读和写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三是初步学会各种体裁的文章,讲究实用性。()3.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这是小学一、二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4..一般认为,开展创造性想象活动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是童话体作文。()

5.个性型作文训练序列强调以“发展个性”作为主线,其代表人物是苏霍姆林斯基。()

6、中年级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分格训练。()7.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创始人是丁有宽。8.“先放后收”是前苏联作文教学的主要思路。9.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提倡少命题作文。

10.实践证明,中年级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素描训练。

三、选择题

1.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持这种主张的小学作文训练序列是()A.“科际联系型”训练序列 B.“写作能力型”训练序列 C.“语言交际功能型”训练序列 D.“心理能力型”训练序列 2.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各阶段的主导活动确定相应的作文内容的是()A.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C.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D.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3.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相应地掌握哪些字、词、句、段、篇和文章体裁的知识技能的是()A.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C.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D.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4.说明为发展各种语言功能,应如何根据学生的一般发展来确定相应的训练形式的是()A.语言功能发展系统 C.思维能力训练系统

B.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系统 D.思想内容积蓄系统

5、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的作文教学经验是()A.分步训练 C.读写结合

B.分格训练

D.素描训练

6.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把小学的作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体形象的记叙文,第二类是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第三类是读书笔记。此写作序列类型属于()A.语言交际功能型 C.心理能力型

B.写作能力型 D.科际联系型

7.传统作文教学的训练序列是()A.分步训练 C.先放后收

B.分格训练 D.素描训练

8.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是()A.识字 C.习作

B.写字 D.阅读

9.小学作文训练的体裁最主要的是 A.议论文 C.记叙文

B.说明文

D.科普文

10.“作文必须放,放之如野马,踶跳跑嗥,不受羁绊,久之必自厌而收束矣。此时加以衔辔,必俯首乐从。”这是我国古代哪位语文教育家的观点? A.欧阳修 C.王筠

四、名词解释 1.作文训练序列 2.作文

五、简答题

1.如何实施作文教学策略? 2.小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是什么? 3.近年来我国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特点。4.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5.简要分析作文思想内容积蓄系统。6.六、论述题

1.小学各个学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和要求。

B.谢枋 D.韩愈 2.试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3.结合实际,谈谈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12.10)

4.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分析下面的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这堂习作训练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什么精神?(8分)

2.在此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鲜明特色?(10分)3.从这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上,你能得到什么启发?(6分)

习作训练《农贸市场》的教学

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有一个习作训练《农贸市场》,习作要求是“有顺序地观察画面,把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写出来。”而这幅图画展示的是上世纪80年代农贸市场的情景,画面也比较模糊。1998年我开始上这一课时,照搬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审题——明确习作要求——学习习作提示——引导学生从近处到远处仔细观察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画面上的内容——听老师读下水文(教参中的范文)——学生写作。

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与教参中的范文大同小异,题目一律是《农贸市场》,观察顺序一律是从近到远,结尾一律是总结农贸市场的繁荣兴旺。偶尔有几位学生作文草稿偏离了我预设的思路,我都一一改过来。当时我还比较得意,以为这样便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近,我又上到这一课。这一次,我大胆地对本次作文课进行如下设计:

学生课前准备:

星期天跟妈妈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仔细参观农贸市场,用照相机拍下或用笔记下自己

感兴趣的场面。当一回“小顾客”,与摊主讨价还价。有父母或亲戚在菜场卖菜的同学,当一回“摊主”。

教师课前准备:

到几个农贸市场用数码相机拍下市场卖的东西和各种买卖场面。

习作内容及目标:学生自定。

教学过程:

1.闲话“农贸市场”。

说说你到农贸市场去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在农贸市场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2.精彩镜头回放。

(1)大屏幕投影显示学生和教师拍摄的农贸市场精彩画面,请拍摄的同学说说你拍摄的是什么,为什么对这个画面感兴趣。(2)情景再现:请当过小贩和顾客的同学表演买卖的情景。(3)选择感兴趣的一幅或几幅画面说一说或写一写;也可以说、写自己印象中最深的一幕。(4)交流点评。

3.自定目标,自选内容写作。

围绕本次到农贸市场的参观实践活动,自定目标,自拟题,目,选择感兴趣的场面或印象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作文课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学生的作文本,尽管他们的作文依然有错字、语言不通的现象,但是作文的内容、题目却是五花八门:有反映农贸市场繁荣兴旺的《今非昔比的农贸市场》、《热闹的农贸市场》;有赞颂买卖公平、讲诚信、服务热情周到的市场新风尚的《讲诚信的卖菜老伯伯》、《服务热情的卖鱼姑娘》;还有反映自己买菜、卖菜经历的《第一次买菜》、《我当了一回菜 贩》;也有批评市场环境差,揭露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现象的《请保护农贸市场的环境》、<坑人的小贩》、《我上当了》„„

我看到了很多精彩的作文。

分析题(运用相关理论,对所给问题进行具体分析。24分)

1.这堂习作训练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什么精神?(8分)

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次的习作教学,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习作内容来自学生到农贸市场实地观察和实践的生活经验,根据个人的体验写自己想写的事物,有自由的表达空间,有话可说,所以习作成为愉快的表达。(8分)2.在此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有什么鲜明特色?(10)答:

这次习作训练的开放性,是教师教学最大的特色。教师不是代替学生确定中心,选定内

容,指定体裁,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在习作指导中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写作的灵感。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主拟题,摆脱了目标、中心、方法等写作技巧的束缚,学生的情绪更愉悦,表达更自由,语言更生动,思维更灵活。(10分)3.从这个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上,你能得到什么启发?(6分)

答:

敢于向教材、教参挑战,而不是奉教材、教参为“圣经”,体现了教师在新的课程观下可喜的创造性,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导致教学效果的完全不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以及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学习的能力。(6分)

第三篇:语文教学研究自考29782历年真题(范文)

2005.04 2005.0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用现代大教育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语文学科的全部教育因素,语文学科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塑造健全的_______________.2.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的设置始于__________________年。

3.在语文能力要素中,听话能力一般可分解为:(1)辨音识义能力;(2)记忆整合能力;(3)_____________ 能力;(4)评判话语能力。

4.累计认识____________个现代常用汉字,被明确规定为7-9年级汉字教学的目标。5.南朝梁太子萧统所编选的《_______________》,开我国古代文选型语文教材之先河。6.语文教材的主要功能有:凭借功能、_______________功能、教育功能和 功能。7.辩论是训练说话能力的有效方式,辩论要努力做到“四善”:进则善攻、退则善守、__________________、终则善结。

8.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六字”基本要求是精要、好懂、_________________.9.修改文章的要求是:(1)深化主题;(2)取舍材料;(3)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4)推敲文字。10.在美的形态中,_________________美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式。

11.语文教育研究课题主要有填补空白、纠正通说、补充______________、参与争鸣等几类。12.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强意志的教育,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的教育,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友谊情怀的教育等五个方面。

13.中国科举文科笔试的主要五种题型是帖经、墨义、_________________、论和诗赋14.语文学习过程中,应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 观,提高文 化________________和审美情趣。

* 15.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_______________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16.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 性。

* 17.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中捕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文课程丰富的______________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9.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六艺”中,与语文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礼、乐、射 B.射、御、书 C.书、乐、礼 D.书、乐、数

20.我国单独设置语文学科最早的名称是()A.语文 B.中国文学 C.国语 D.国文 21.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是()A.基础性与教育性 B.广泛性和动态性 C.规范性和选择性 D.基础性和广泛性

22.提出“创设情境,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订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成果”这一教学过 程模式的教育家是()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杜威 D.布鲁姆

23.按照成书时代先后,下列古代语文教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千字文》、《古文观止》、《三字经》 B.《诗经》、《三字经》、《文选》、《古文观止》 C.《诗经》、《千字文》、《百家姓》、《古文观止》 D.《礼记》、《文选》、《古文观止》、《三字经》

2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A.1903年 B.1923年 C.1929年 25.由“读”过渡到“说”,训练学生能在较长时间连贯的、有条理的完整说话能力的训练 方式是()A.答问 B.讨论 C.口头作文 D.复述 26.在说话训练中,熔说话、朗诵和宣传鼓动为一炉的综合性较强的训练方式是()A.采访 B.复述 C.辩论 D.演讲

27.在中学生听话能力构成因素中,理解语义能力主要是指()A.准确把握含义 B.听得清楚 C.听得完全 D.判别评析

2005.04 28.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思维速度快,概括程度高,这体现了思维品质中思维的()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批判性 29.在语文课堂教学常规方法中,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尤其适合某些文学作 品教学的方法是()A.欣赏教学法 B.诵读法 C.问答法 D.谈话法 30.下列语文教育媒体全部属于传统媒体的一组是()A.教科书、板书、实物、幻灯 B.教科书、图表、录音、模型 C.板书、图表、标本、模型 D.板书、标本、电影、图表

31.在语文教育研究方法中,人们经过特别安排、适当控制研究对象,以便在最有利 的条件下,对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观察法 B.比较分析研究法 C.历史文献研究法 D.实验实证研究法

32.按照考试的目的、用途分类,属于学能考试性质的是()A.单元测验 B.期末考试 C.毕业考试 D.高考

33.语文学科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与智力发展和谐一致,这体现了语文学科美育的()A.功利性 B.效应性 C.诱导性 D.协调性 34.“表达要生动感人”,这一写作指导要点针对的文体是()A.记叙文 B.说明文 C.议论文 D.应用文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35.蒙学教材(举例不少于2个)36.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 37.语文教学过程 * 38.语文学科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 39.简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及相互关系。

* 40.从功能和价值来看,阅读和阅读教学的实质是什么? 41.简述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2.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于4个要点)43.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

2005.04

2007 年 4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题分 21 10 9 30 30 合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1 分)

这里的“道”是指(1.在语文教育方面,古人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A.做人的道理 B.道德品质 C.道家思想 D.儒家道统,这一思想的代表者是

2.设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儿童中心主义,兴趣主义和“做中学”()A.杜威 B.赫尔巴特 C.莱因 D.克伯屈,这句名言出自著名语文教育家(3.“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A.叶圣陶 B.吕叔湘 C.张志公 D.陶行知

4.当代语文教育第一次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讨论的焦点是()A.1957 年,文言白话之争 B.1958 年,文道之争 C.1959 年,工具性与人文性问题 D.1960 年,“双基”训练问题,5.读书要达到“使其言皆出自于我之口”“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这句话出自()A.朱熹 B.韩愈 C.王安石 D.唐彪

6.属于情感态度的“经历”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A.感受、参与、体验 B.尝试、喜欢、热衷 C.尝试、知道、树立 D.讨论、交流、养成

7.“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一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莱因 D.凯洛夫 8.根据学习方法的分类,“韵语识学法”和“诵读法”属于()A.学习原则和学习策略层次 B.一般学习方法层次 C.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

9.语文作为工具的一个显著标志是()A.熏陶渐染 B.科学训练 C.整体感悟 D.个性解读 10.《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上的一个特色是,特别关注()A.知识与能力 B.智力发展 C.情感态度和习惯 D.动作技能

11.最早实行选课制的国家是()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2.编写教材应该给使用教材的教师和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体现了编写教材的 A.开放性原则 B.弹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层次性原则

13.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对阅读材料的内容、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进行认真琢磨,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仔细推敲,力求透彻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这是进行 A.默读训练 B.略读训练 C.浏览阅读训练 D.精读训练

14.鲁迅曾经说,“人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相似联想 D.相关联想

15.运用增、删、调、换等手段,使文章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好些,这就是作文批改中的 A.旁批 B.面批 C.修改 D.总批

16.和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是 A.“智仁双修”的人格理想 B.“有教无类”的全民观念 “义利统一”的价值取向 C. “天人合一”的博大情怀 D. 17.“要做到有理有据”这一写作目标,主要针对的文体是

A.应用文 B.议论文 C.记叙文 D.说明文 18.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设计不应该是

A.认知的“梯子” B.想象的“窗子” C.创造的“起子 ” D.知识的“筐子”

19.就阅读能力而言,“对读物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肯定准确、深刻、优秀的内容和形式,批判错误、浮泛、平庸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为

A.阅读感知能力 B.阅读理解能力 C.阅读评价能力 D.阅读创造能力

20.“通过广泛、粗略地涉猎,来获取各种信息,积累知识,也可以初步判断读物的价值,这种阅读方式是(以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A.朗读 B.略读 C.默读 D.浏览

21.与其他三种剧作不同的一部是()A.《雷雨》 B.《威尼斯商人》 C.《窦娥冤》 D.《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填空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2005.04 22.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文教界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课程名称由“国文”。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_______________国教育家的这句名言成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25.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___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26.“语感”的对象是言语,语感的主体是个人,语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语感的表现是能力。27.20 世纪中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并应用于教学设计,出现了程序教学设计。

28.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______________和智能化。

29.课程标准倡导写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0.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耐心专注地倾听,二是自信负责地表达,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交流。

31.教学风格是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集中表现,是教学艺术的升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32.言文教育33.多媒体技术34.教师德行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

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37.简述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38.简述写作教学新理念。39.简述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的构成。

五、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40.论述古代语文教育存在的几个倾向性问题。

41.论述从“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概念内涵和学科性质上发生的变化。42.简述在实验新课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发生的变化。

200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1.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A.韩愈B.欧阳 修C.朱熹D.柳宗元

2.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A.1903年B.1912年C.1923年D.1929年

3.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

4.在语文教育界,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A.洪宗礼B.钱梦龙C.魏书生D.张孝纯

5.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C.汉字有本意,引申文和假借文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6.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

A.辨认、列举、描述B.回忆、举例、归纳C.识别、判断、区别D.复述、描述、评价 7.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A.实验法与讨论法B.讲授法与谈话法 C.练习法与回答法D.发现法与探究法

2005.04 8.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A.按文体组元B.按知识点组元C.按能力点组元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9.20世纪初期,我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A.实用性B.工具性C.人文性D.思想性

10.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并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学者是()A.泰勒B.布鲁纳C.多尔D.杜威

1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学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A.10学分B.12学分C.18学分D.21学分

1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A.感悟—理解—表达—获得精神自由B.获得精神自由—感悟—理解—表达 C.感悟—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达D.理解—感悟—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1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味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A.郁达夫B.余秋雨C.汪曾祺D.朱自清

1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A.首尾呼应B.过渡自然C.剪裁合理D.跌宕起伏 1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A.细腻型B.朴实型C.严谨型D.旷达型

1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17.符合高中新课程体系三个层次结构的是()A.模块、科目、领域B.领域、科目、模块C.科目、领域、模块D.模块、领域、科目

18.“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A.应用文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C.文学类文本教学D.科幻类文本教学

1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A.寓言B.童话C.神话D.史诗 20.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大王来何操B.何以知之C.自古及今,未之尝闻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1.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的一种语言表达技能是()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经典为主要教材,多学科知识高度综合。23.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端于____________年,以语文教育独立设科为标志。24.“因文而异”的程序教学把国文教材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模范文”,第二类是_“______________”,第三类是“自修文”。

25.20世纪60年代初,在纠正“左”的错误的同时,明确提出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简称为语文“_______________”。

26.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结构单一的状况,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_______________和选择性。

27.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运用。

2005.04 28.“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_______________先生曾这样概括汉字的美。29.一般说来,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要包含行为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或条件、表现水平或标准四个要素。29.教学环节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关系,是“链”与“__________”的关系。

30.语文教师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如遴选和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组合和变通能力。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3.三百千34.语文教学过程 35.教学情境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导”和“喻”是我国古代语文教育所倡导的教法之一,请作简要阐释。36.简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包含的几方面任务。37.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38.简述诗歌教学的意义。

39.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6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0.概述“五四”前后,对语文教学影响较大的三次教学改革与实验,并就其中的一次作综合评价。41.运用揣摩语言法重点应放在哪些地方?请举例阐述。42.阐述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所应具有的能力结构。

2011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语文教学研究总分题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1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完成本课程的基本专业,必须修满必修课的()

A.10学分

B.12学分

C.18学分

D.24学分

2.阅读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和综合性,阅读的一般规律是()

A.感受——理解——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B.获得精神自由——感受——理解——表达

C.感受——获得精神自由——理解——表达

D.理解——感受——表达——获得精神自由

3.“我把想清楚了的问题交给课堂,把能够想清楚的问题交给研究,把想不清楚的问题交给散文……想不清楚就动笔为文并不是不负责,而是肯定苦闷、彷徨、混沌、生涩、矛盾的精神地位和审美价值。”持这种散文观的是()

A.郁达夫

B.余秋雨

C.汪曾祺

D.朱自清

4.写作要注意各段落、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谋篇布局时要特别注意()

A.首尾呼应

B.过渡自然

C.剪裁合理

D.跌宕起伏 5.善于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宏旨,视野开阔,高屋建瓴,教学中始终着眼于整体目标。这种艺术风格属于()

A.细腻型

B.朴实型

C.严谨型

D.旷达型 6.树立“重视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其内涵正确的是()

A.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B.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关注结果、运用综合性评价方式

C.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注重甄别和选拔功能

D.强调关注结果、注重评价功能的转化、强调质性评价 7.不属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一项是()

A.积累·整合B.表达·交流

C.感受·鉴赏

D.思考·领悟

8.“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

2005.04 的准确性。”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A.应用文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9.在题材上大多反映有关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重要的哲学、史学问题的文学体裁是()

A.寓言

B.童话

C.神话

D.史诗 10.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何以知之

C.自古及今,未知尝闻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11.反映事物或现象的具体形态、状况,即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的一种语言表达技能是

()

A.叙述

B.说明

C.描写

D.抒情

12.主张写作要“看多,做多,商量多”的古代语文教育家是()

A.韩愈

B.欧阳修

C.朱熹

D.柳宗元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课程标准产生于()

A.1903年

B.1912年

C.1923年

D.1929年

14.建国后我国中小学教材制度改革由“国定制”到“审定制”的变革始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5.在语文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初系统提出“大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方案的是()

A.洪宗礼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张孝纯 16.对汉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B.汉字中的象形文字占大部分

C.汉字有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

D.汉字存在大量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现象

17.行为动词属于对知识的“了解”水平的一组是()

A.辨认、列举、描述

B.回忆、举例、归纳

C.识别、判断、区别

D.复述、描述、评价 18.根据教学方法的不同形态和性质,属于语言性教学方法的一组是()

A.讲授法与讨论法

B.讲授法与谈话法

C.讨论法与问答法

D.问答法与探究法 19.义务教育新课程语文教材(苏教版)单元组合的特点是()

A.按文体组元

B.按知识点组元

C.按能力点组元

D.按主题或情境组元 20.20世纪初期,我国语文学科的性质观主要是()

A.实用性

B.工具性

C.人文性

D.思想性

21.总结美国“八年研究”经验,撰写《课程与教学的原理》的人是()

A.泰勒

B.布鲁纳

C.多尔

D.杜威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2.根据语言学习和综合发展的一般规律,儿童掌握新语言的过程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即“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

23.在语文美育中,审美感知力是最重要的审美基本能力,而审美______________力则是美

育的“制高点”和“落脚点”,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美育中的精灵”。

24.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主要因信息加工方式_______________、社会性需求、环境和情绪的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多种类型。

25.语文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整体性、________________、有规律的动态性等方面。26.教师的德行由教师善、教师公正、__________________ 三方面构成。27.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的学习方法。28.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______________先生的文章《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由此引发建国后语文教学的第二次大讨论。

29.20世纪80年代中期,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和“掌握学习”策略在我国语文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5.04 30.语文新课程要实现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语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31.语文学科审美性特点表现在审美内容的丰富性,审美实践的_______________和对人格影

响的持久性和深刻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32.语文课程标准 33.涵泳法

34.教师专业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5.简述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总体特点。36.简述拟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37.简述语文学科美育的任务。38.作文批改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9.阅读的分类和阅读能力由哪几方面构成?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面对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阅读以下两个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一] 一位教师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问学生:唐僧、孙悟空、白骨精,你最欣赏谁?有个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最欣赏白骨精,她聪明多变,挺有本事,不怕失败。”老师称赞这位学生见解与众不同,有创新精神。

[案例二] 《啄木鸟和大树》这篇课文赞扬了啄木鸟的治病救人,批评了大树的讳痰忌医。可是教学中一位小朋友却提出:“我觉得啄木鸟不太好,没有爱心,为大树治病只去了一次就不去了,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树死去吗?如果啄木鸟多去几次,大树病重了会接受治疗的。”老师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因势利导:“这故事本来是有啄木鸟第二次、第三次去为大树啄虫的情节,因为太长了,课文没有编进去,现在让我们自己来当„小作家,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好吗?”

40.案例一中,教师对学生“欣赏白骨精”的看法给予了肯定,认为“有创新精神”。你是否赞随这位教师的做法,为什么?

答题要点:

(1)这位老师处理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的方法有失偏颇。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提倡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这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永恒的追求。但是不能忽略文本的教育意义。白骨精“屡败屡战”是为了杀人吃人,让母亲一起来干丧尽天良的事决不是孝道。人文学科应当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个性化的理解与认同,但是要引导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的要意和“向善”的教育价值取向,多元理解而不离文本,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不能为尊重而尊重,为鼓励而鼓励。(2)如果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肯定这位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的做法;接着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就这个新生成的问题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已有的价值判断能力进行互相观点的交流与辨析;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采取层层深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善恶与是非,从而达成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一致和提升。

有创新思维对于孩子是可贵的,但这种创新应该建立在最基本的是非道德观基础上。现代孩子身上某些畸形的“标新立异”大多是社会污染的产物,对此,文化工作者应该予以反省。对于文化产品,经济效益、轰动效应都应该排在社会效益之后。为了孩子,他们应该尽快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41.案例二中,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临场作了“因势利导”的处理。这样处理效果好吗?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2005.04 效果好。显然这样处理会更符合儿童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的思维方式。虽然这是老师的美丽编造,但不仅无伤大雅,而且融合了拓展课文、强化主旨和读写一体的多种功能,当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案例中的教师,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有异于文本解析的看法,并抓住其中具有生成意义的情感与思想火花,引导他们由此出发进行拓展性的延续思考,让他们在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世界过程中得到新的领悟与发展,让学生舒展灵性,畅所欲言。

学习过程中往往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人们都想避开而又常常难以避免的。其实,“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是通向成功的阶梯,从错误中获得启示,往往可以变失败为成功。

42.结合上述案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阐述你对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的理解。

2013年7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782 语文教学研究

一、选择题

1.所谓“古文教育”(前语文教育)是指()A古代的语文教育 B奴隶社会的语文教育 C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 D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前期的语文教育 2.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评价是()

A定位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表观性评价 3.“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上述目标分别指向()

A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B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和能力,过程和价值观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4..鲁迅曾经说:“人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体现了写作过程中的()

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相似联想 D相关联想 5.以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弱化()

A学生单一评价 B学生相互评价 C教师相互评价 D教师单一评价6.以下不属于论证方法的是()A驳论 B演绎 C类比 D归纳 7.以下阅读方式中,“有利,有感情”的阅读方式是()A泛读 B默读 C略读 D朗读 8.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板书设计不应该是()

A认知的梯子 B想象的窗子 C创造的起子 D知识的筐子

9.应倡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该教学建议主要指向()

A新闻类文本教学 B论述类文本教学 C文学类文本教学 D科幻类文本教学 10.要求不动唇、不指读、并且要控制“舌动”以达到快速搜寻有关信息的目的,这一训练要求主要指向()A精读 B略读 C默读 D朗读

11.作品的文体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奇妙的克隆》 B《中国的石拱桥》 C《苏州园林》 D《济南的冬天》

12.古人主张“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这里的道是指()A,做人的道理 B道德品质 C道家思想 D儒家道统

13.现代语文教育史上最早的新式教科书《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出版于()A1897年 B1903年 C1906年 D1908年

14.对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表述不正确的是()A纠正了左的错误倾向 B注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 C突出基础工具性 D十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15.在语文教育领域,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观点的著名特级教师是

2005.04()

A于漪 B钱梦龙 C魏书生 D宁鸿彬 16.读书要达到“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之心”,这句话出自()A朱熹 B韩愈 C王安石 D唐彪

17.属于对知识的“理解水平“的一组行为动词是()A使用、比较、概述 B阐明、解释、概括 C设计、说明、辨认 D识别、欣赏、分类

18.预备—提示—联系---比较和总结—应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莱茵 D凯洛夫19.根据学习的分类,“观察法”和”研究法”属于()A学习原则和学习策略层次 B一般学习方法层次

C某学科特有的学习方法层次 D各种具体的学习方法层次 20.语文作为工具,其中一个显著标志是()

A熏陶渐染 B科学训练 C整体感情 D个性解读

二、填空题

2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_________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 22.现代教育媒体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化、信息化、______和智能化 23.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评价内容上,要有注重结论转变为注重______ 2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时______、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5.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包括智力智慧、道德智慧和______智慧 26.据记载,我国古代最早的识字教材是周代的________ 27.产生于清朝,由萧统编选的古代诗文总集《________》被认为是我国存在最早的古代文选课本

28.构建学习理论把情境、____、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大属性 29.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整个语文系统是由学校语文教育、______和社会语文教育三个系统组成的具有广泛性的结构

30.根据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的观点,语文教学中要区别“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语言是工具,言语是特定场合下特定人对这一工具的应用

三、名词解释 31.言文教育 32.语感

四、简答题

33.简述当代语文教育三次全国性大讨论发生的时间和主题 34.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35.简述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主体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 36.简述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 1.兼顾内容和形式,体现全面性原则 2.尊重学生劳动,体现鼓励性原则 3.因材施教,体现针对性原则 4.认真负责,起师范作用

五、论述题

37.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一、针对案例《送别组诗教学实录》中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效果撰写600字评析文章。

1、多读

阅读教学中最大量的活动应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因为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读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质量,注重读思结合。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教师要少分析,少提问,包括关于“怎样读”的谈话也不宜多,而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那种过去在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或”一议到底“的做法都是应该避免的。另一方面,实施新课程也应防止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多,而与文本对话过少;非语文活动过多,语文本身的活动太少的倾向。

2、多悟

古诗教学要让小学生通过阅读作品,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认知发展正处于感性阶段,大多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分析推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适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悟是一种顿悟。学生在阅读中触类旁通,豁然开朗,突发奇想,幡然醒悟,是一种突变和升华,它不是借助反复训练可以实现的。但是,思想的交流碰撞有助于这种突变和升华。所以,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开展师生、生生对话,有助于学生的感悟。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教师把统一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学生运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去构建自己对新内容的理解。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内容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所以,感悟必然是个性化的,要注重个体的独特感受。

3、积累

古诗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也是古诗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重积累,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进而多读多背,而不需要“讲深讲透”和“问个不休”。有的句段和篇章学生一时一知半解也没有关系,应当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

重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这个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复述有助于把课文语言转化成个人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手段。复述有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等种类,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有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二、当前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

(一)评价过程不科学

一次规范的小学语文书面考试过程,应包括决定考试目的、制定考试大纲、编制双向细目表、编拟试题、组合成卷、试测、施行及评分、分析考试结果、解释分数等这些步骤。但是目前学校组织的单元考试、期终期末考试,或市区统一命题考试,有的由题库组合成卷,较多是临时组织教师或任课教师凭经验主观命题,无双向细目表,对题库中的题目也不经试测、校正就直接施用,对考试结果不作质量分析,一些基本问题如信度、效度等也无法作科学的回答。

(二)评价内容不全面

目前小学语文考试卷结构有二种。一是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知识、阅读分析、作文。二是由单项测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这二种结构的试卷都无法反映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能体现现代社会对人际交往之高要求,再加上命题作文无法准确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能力,使语文评价的可靠性下降。此外,评价内容中有关学生语文学习态度和兴趣、习惯的缺失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试卷编制技术不规范

小学语文考试卷中常有干扰学生正确答题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语法性、知识性错误,导语不明确,各类题型的编制不符合题型要求。如判断题本身蕴含暗示性词语,选择题的选项形式不一致或少于三项,填充题的语境不完整等。

(四)评分和分数解释缺乏客观性

现行的小学语文评价中,尤其是一些学校自编考题中评分标准有误时有发生。同时,对评价结果即分数的意义的认识也存在偏差。考试分数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量化指标。语文评价从内容来看有不同层次,如有考知识的内容,有测试能力的内容,因此分数是各层次内容的综合代表值。但是每一次评价不可能兼顾每一种知识、每一种能力水平能面面俱到,所以一次评价的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目前,对评价结果的认识和应用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认为语文分数绝对地代表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了他们口语交际、读、写技能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把考试分数价值绝对化;二是在将分数绝对化的观念驱使下,语文分数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追求高分无形中成为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三是不顾具体需要、具体条件,任意扩大语文分数的应用范围,造成分数的滥用,产生消极后果;四是评价结果的利用率低。在评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中,往往容易只看重一次评价的结果,而忽略对以前评价结果的利用。1.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陶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活”。

2.如何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发展功能? 语文课程具有发展功能,包括培养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注意、观察、想象、记忆在内);培养以理解语文学习过程为基础的语文自学能力;(2分)培养互助合作学好语文的能力;培养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的特点即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

3.语文教学过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语文教师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沟通课堂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从书本中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努力体现出语文的实践性特点。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教育,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点拨、示范和在实践中体验,不需要讲授一套又一套有关方法的知识。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重视个性差异,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如何理解语文课程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关系?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是这个基本特点的内涵之一。语文包涵两个方面:语言文字的形式方面和它所负载的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等内容方面,学习语文课程不仅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把表达形式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着眼点和重要目的之一,这是它与其它课程在性质上的区别。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将形式和内容,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不能偏重某一方面。

4.如何理解“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一理念? 这一理念基于现代阅读学中的对话理论。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过程中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将“对话理论”延伸到语文教学之中,主要意义在于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的,教学应该成为师生思想感情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5.语文教材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6.如何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母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形成并发展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将富于生命活力的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57.为什么应该重视写字教学?

(1)写字教学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写字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影响。

(3)写字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写字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5)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

8.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简化识字教学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将识字教学要求由以往的“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意思、能在读写中运用,这种调整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认字,降低难度的精神。这样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既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给教师们创造了灵活的教学空间。

9.我国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

10.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有效阅读? 读者要知道这些书面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读者要熟悉语言组合的规则;读者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读者具有一定的认知策略。

11.阅读教学中运用“注重人文熏陶”的教学策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熏陶是通过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

(2)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既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也要清楚地意识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社会所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其中。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使学生在接触文本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4)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用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去滋润、去涵养、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5)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阅读能力的培养重点是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预测和体验)、阅读欣赏和阅读评价这四种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策略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学生获取文本所表达的主观感受,体验作者所流露的内心情感,理解和转化文本所展现出来的个人见解和智慧,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自己必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顺利进行,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人文熏陶,加强语言实践(多读、感悟、积累、运用),倡导自主学习,建设开放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要掌握基本型(综合型)模式:创设情境,自读自悟;读读议议,披文入情;质疑问难,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积累运用。同时要因文而异,灵活运用基本型模式的各种“变式”。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包括形象感、意蕴感、情味感和节奏感。语感是多种心理因素的组合,其中主要是想象和联想,还有情感和思维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必须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并在阅读时多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词义的基础上揣摩比较;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激起鲜明的内心视象和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也要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并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的对话理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具有个性特点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把阅读教学看成对话的过程,是对传统阅读教学观念的冲击和重构。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用整个心灵去感受文本;第二,要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深入地对话;第三,要实现教师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平等对话;第四,要推动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互动对话。

12.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面临哪些具体任务? 转变教育思想,正确地确定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个性心理学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科学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列;根据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合理地制定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根据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大胆改革传统小学作文教材体系,科学地制订小学低、中、高年级的教学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以及训练方法。

2.为什么说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是低年级儿童的最佳作文训练形式。

首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来看,是具有具体形象性和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儿童此时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关系来进行,并不主要依靠对事物的内化本质或关系的理解,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他们开展形象思维活动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想象,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其次,从低年级学生学写作文的特殊心理规律来看,产生文章思想内容能力的心理机制是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活动,包括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因此,发展低年级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的最佳的作文训练形式是创造型的想象作文。

3.中年级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作文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为什么?

在中年级应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思维能力训练,发展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

(1)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趋向平衡。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是他们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和概括性都有较大的增长。主要采用观察作文的形式来发展儿童思维符合此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2)对中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作文训练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客观需要。首先,小学作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儿童“虚构”,而且要教会他们表达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当儿童已经初步具备在头脑中产生表象和安排表象结构的心理机制,其观察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就必须根据作文教学的性质、任务,教会他们通过观察去准确地摄取周围世界各种真实的形象,并用文字把由这些形象产生的表象和真实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中年级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用文字概括和交流周围世界比较复杂的信息,即掌握“构段”的基本思路。学生通过写观察作文能比较顺利地掌握“构段”的基本功。因为语言的条理性是观察的周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的具体体现,边观察边思考,有助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小学高年级应该主要学写各种实用作文的依据是什么? 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抽象概念思维开始成为思维的主要形式,这为他们进行各种实用作文的训练提供了充分的思维能力保证。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此时期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迅速增强。为了发展他们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必须教会他们写各种实用作文,包括写简单的记叙文、各种常见应用文和读书笔记,初步学习运用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阅读作文训练体系包括哪些类型?

(1)摘录精彩的句段。这类训练主要是为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它是必备的作文的前奏。

(2)根据原文编写故事。这类训练通过让学生联想,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3)写出文章提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写作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方法,并发展抽象思维能力。(4)写心得体会。即把阅读后的收获感想写下来,这是阅读作文的重要训练形式。

5.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开发创造潜能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要激发创造意识和逐步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如主动、好奇、自信心、独立性、变通性、独创性等)。

首先,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序列之中。比如低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初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中年级作文教学着重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高年级作文教学则着重发展学生个别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能力。第二,培育创造力的要求应贯穿在作文教学过程之中,和命题、取材、指导、评价等各个环节紧密结合。包括:提倡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自由命题,半命题,假想性命题,过渡性命题,作文指导要求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作中选材求异、体裁求异、立意求异、结构求异、遣词造句求异。作文评改要求以鼓励为主,并引导学生自我修改或互改。.概略总结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各种探索的主要特点。注意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例如先放后收的训练和读写结合的训练);注意吸收现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将发展语言同发展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例如作文分步训练和作文素描训练);开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既博采众长,又创造自己的特色,并且注意把训练计划细目化,实现训练项目的可操作化。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要构建科学的作文教学序列,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着眼点,以分析学生的活动为着眼点,以学生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为主线,综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技能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和思想内容积蓄的年龄特征。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基本环节语文教学研究设计包括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检索、确立研究假设、拟订行动方案、撰写研究计划等五个基本环节。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课堂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常常存在多法并用的现象。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问卷设计提好问题,即:对课题进行分析,提出理论假设;将假设中概念具体化,分析概念中包含的变量;确定衡量变量的指标;根据指标编制问题。确定问题的形式采用开放式还是封闭式、半封闭式。后者包括是否式、选择式、排序式、划记式、表格式和后续式。考虑问题的提出符合合理、科学、艺术的标准,并安排好问题的顺序。语文课堂观察记录的方法常用的记录方法有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级量表、描述体系、图式记录和工艺学记录等。

6.语言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首先,根据卡纳尔和斯温对语言能力的定义,语言能力即是语言获得能力,包括语音获得、语义获得和语法获得,是通过学习,实现语言系统的内化过程,其结果表现为能发出一定意义的音,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能说出结构正确的句子。而言语交际能力不是指语言获得,不是指识字能力、解词能力、造句能力以及通过发音,能说出一个词的意思和说出结构完整的句子,而是指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其次,语言能力只包含主体与语言两个因素,言语交际能力则包括主体、客体及语言三个因素。这里的主体指的是言语的活动者,包括言语活动的发出者和言语活动的接受者,客体指的是言语的内容。语言能力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而言语交际能力则处理的是主体与语言、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语言关系,主体与客体关系在主体身上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言语交际能力内在地包含了语言能力。

7.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运用口头语言及非语言手段来达到某种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体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认知能力及情感态度的融合。

78.口语交际教学的作用有助于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结合实际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教材设计、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教学途径几方面。

口语交际的教材结构采用课本和辅助教材相结合的“双线式设计”,并且注意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两类知识并重。

动机激发通过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选择开放的口语交际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设计挑战性任务,满足学生的启智需要;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

情境创设指提供真实的言语交际环境,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促使言语主体形成言语积淀。要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活动情境,就需要将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口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教学途径包括独立口语交际课教学、其他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作文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课型中的口语交际教学等。

8.国外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主要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关注口语交际的社会性内涵,重视学生口语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重视媒体运用及学习的综合性;在教学评价上,重视过程评价。9.为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 打破传统的封闭型的语文教学模式,沟通课内外联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整体优化;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特别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程序,倡导学生个性凸显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生成和发展;综合性学习涉及面广,吸纳的信息量大,对指导教师的要求高,有利于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

10.近年来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有哪些主要形态? 开发教材内容,组织综合性学习;进行学科整合,组织综合性学习;选择合适的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结合社团活动,组织综合性学习。

11.当前小学语文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最大限度避免将分数功能绝对化,淡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功能,充分利用语文评价的反馈信息,调节语文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的价值取向是突显了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

13.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认为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内涵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这是新的语文课程评价观所凸显的价值取向。要真正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首先应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第二,从评价内容和评价领域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三,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第四,关注评价主体,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提倡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4.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是否有进步、有无学习的困难。诊断性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内容或知能上的障碍作进一步诊断,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则侧重所教过的内容,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严重的困难则留待诊断性评价的分析与处理。.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什么?应从哪几方面来进行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程度,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参与提出目标学生自己制定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学生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考生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进行教学与研究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研究成果,着重研究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等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揭示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从理论的高度作出科学的解释。

本书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指针,注重反映和吸收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学教育的实际。力求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读性。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书的学习,使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趋势,能独立地从事小学语文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同时,强化小学语文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教学论等许多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及内容;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方法;理解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识记层次)

2、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应用层次,重点)

3、结合实际分析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的作用。(理解层次,次重点)

第一章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准确理解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认真把握并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识记层次)

2、确定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识记层次)

3、语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应用层次,重点)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演变的历史以及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发展的线索,明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分析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了解“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套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内容框架和编排特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有何异同?(理解层次,次重点)

2、自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初,我国先后颁布过哪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识记层次)3、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理解层次,重点)

4、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四个特点)。(识记层次)

5、谈谈你对语文课程目标十条总目标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6、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原则。(一般了解层次)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把握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内容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学会编写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学会说课,并尝试进行小学语文的模拟教学及教后的反思和调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教学设计的含义。(识记层次)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三大环节。(识记层次)

3、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应遵循的基本理念。(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4、说课的含义、类型、内容。(识记层次,次重点)

5、小学语文教学原则的含义。(识记层次)

6、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层次,重点)

7、拟写一份小学语文教学说课稿。(应用层次)

8、编写一份小学语文教学教案,并尝试进行模拟教学及教后的反思和调整。(应用层次)

第四章

识字写字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识字写字教学的意义、目标和识字写字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掌握识字教学的规律和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识字教学的两大流派和近年来一些可资借鉴的改革实验的主要做法及其主要特点;认识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辅助工具作用,掌握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意义。(理解层次)

2、明确识字教学、写字教学的目标。(理解层次)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识记层次)

4、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5、简述识字教学两大流派各自的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6、举例说说三种以上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做法和特点。(理解层次,次重点)

7、简述识字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8、写字教学的基本方法。(应用层次)

9、以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为例,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应用层次)

第五章

口语交际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口语交际教学产生的历史与现实背景,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明确其目标和任务;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自觉运用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系统构成,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学习运用其教学策略;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课堂设计,借鉴范例,举一反三,形成并逐步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你对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理念的理解。

(理解层次,次重点)

2、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理解层次)

3、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类型。(识记层次)

4、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规律。选择其中一条规律,结合口语交际的实际进行阐述。(理解层次,重点)

5、简述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

6、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走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7、简述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8、根据口语交际课堂设计的思路,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话题,设计一堂口语交际课的教案。

(应用层次)

第六章

阅读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了解阅读教学的过程;掌握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了解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构成,探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掌握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明确小学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理解层次)

2、了解整个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过程。(理解层次)

3、了解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识记层次)

4、课文教学常用的程序变式。(识记层次)

5、小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理解层次,重点)

6、阅读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识记层次)

7、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层次)

8、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9、从小学语文课本中任选一篇课文,根据阅读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并试教,在此基础上反思从设计到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层次)

第七章

习作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习作教学的意义、目标和任务;了解小学生习作的过程及其特点;理解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环节;掌握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和培养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小学习作教学的目标。(识记层次)

2、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双重转化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两点重要启示。(识记层次)

3、小学生习作过程的心理特点。(理解层次)

4、论述小学习作教学的一般规律。(理解层次,次重点)

5、结合实际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本环节。(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6、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构成。(理解层次,重点)

7、简述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应用层次,次重点)

第八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正确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的内涵以及各阶段的目标;掌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以及活动指导的有关策略;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结合时代发展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试述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解。(理解层次,次重点)

2、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规定。(理解层次)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要求。(理解层次,重点)

4、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写出反思和总结。

(应用层次,次重点)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策略。(理解应用层次)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指导的策略。(理解应用层次)

7、能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案例,从主题、目标、要求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应用层次)

第九章

小学语文课程评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意义、功能和特点;理解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掌握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课程评价经历的几个时期。(识记层次)

2、谈谈你对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功能的认识。(识记层次)

3、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识记理解层次,次重点)

4、简述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理解层次,次重点)

5、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观。(理解层次,次重点)

6、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分析小学语文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应用层次,重点)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掌握其发展趋势;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理论的发展,理解认知建构主义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的要义;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并能用来指导应用实践;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学会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识记层次)

2、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趋势。(识记层次)

3、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并能将这些形式灵活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应用层次,重点)

4、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识记理解层次)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你如何理解“整合”这一概念?

(理解层次,次重点)

第十一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的意义,掌握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道德的具体内涵;识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掌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特征;理解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角色定位;比较高校为本、学校为本、专业发展学校等几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现模式;阅读一篇(部)小学语文教育名家的代表论著,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理解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谈谈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专业人员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交往、课程建构中的的角色定位。

(识记理解层次)

2、论述一个优秀或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并说说小学语文教师的各种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意义。

(理解层次,重点)

3、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

(理解层次,重点)

4、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从其对自我专业发展所关注的重点与所达到的水平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并说出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次重点)

5、试评述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种不同的实现模式。

(理解层次)

6、识记几个重要概念:

(识记层次)①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具体内涵(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②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四个方面的能力)

③小学语文教师专业道德的具体内涵(专业道德构成的三方面的核心内容)④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含义

7、阅读一篇(部)小学语文教育名家的代表论著,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理解他们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独到的评价。

(理解应用层次)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使用教材

《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王守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列入本考纲考核知识点的,作为考核范围。

三、关于考试大纲中能力层次的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共分为三个能力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的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其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 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高层次的要求。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本大纲所列的考试知识点均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覆盖到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值比例大致为:“识记”为10%、“理解”为30%、“应用”为60%。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应当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同一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的试题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切勿将二者混淆。

本课程考试题型举例: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教学案例分析题、综合运用题等。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填空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从动态角度分析由三大环节构成,即

。(答案: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调整)

二、单项选择题

1、课程评价的理念几经变换,评价思想不断更新。“形成性评价”、“目标游离性评价“、“内在评价”等理念是在 时期形成的。(C)A、测验和测量时期

B、描述时期 C、判断时期

D、建构时期

三、简答题

简述小学语文说课的基本内容。回答要点:说教材(说课题、说教材内容、说课程标准、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理论根据。

四、教学案例分析题

请分析《画风》这篇课文在教学目标设置上的特点。《画风》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开动脑筋画风的,体会他们画风前的疑惑和画风时的高兴心情。

4、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多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五、综合运用题

1、充分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设计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方案。

2、以一年级课文《小小的船》为例,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第一章真题(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理念在不断更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3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大有进步。不少学生基本上能按习作要求去做,但也不容乐观,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孟子主张专心有恒,由博而约;韩愈强调学必有师,文以载道;朱熹赞成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王夫之提出学思并重,知行结合等。1.1912年至191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新的......

    教师资格小学语文面试真题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小学语文《荷花》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小学二年级趣味语文真题

    风水梁小学二年级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姓名 成绩 一、我能填。20分 1、后羿 , 填海2、嫦娥 ,女娲 3、 之行,始于 。 4、 ,铁棒磨成针。 5、够是 结构,由 , 两个字组成。 6、巨共......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计划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保持教研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突出教研工作的先导性,强化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拓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

    电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14年春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未考试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开卷) 一、筒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每小题 10分,共 40分} 1.怎样理解"......

    本科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复习课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 一、语文课程名称的来历:清末独立设科:1949年正式定名。P2-5(填空) 二、课程性质、任务的历史演变:9个阶段P5-18(小题)了解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