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滕王阁序》教后记)(2013.10)

时间:2019-05-15 01:4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滕王阁序》教后记)(2013.1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滕王阁序》教后记)(2013.10)》。

第一篇: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滕王阁序》教后记)(2013.10)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

——《滕王阁序》教学后记

蓝巧灵

文言文是中学生的“三怕”之首,而《滕王阁序》又是这“首怕”之“最”。成语典故,信手拈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之至。估计九泉之下的王勃一定想不明白,自己的天才大作怎么就成时下中学生最害怕的文字。

作为老师,面对这样认识的学生上这样的课,不能不说是一件苦事。记得在给上一届上《腾王阁序》时,很多同学已经能够全文背诵,于是我就随口问了一个问题:“请背下《腾王阁序》后依然喜欢它的同学举手。”全班67号人,等了半天,才有两个同学举手,而且其中一个还举得比较犹豫。这个结果多少让我有些尴尬,也让我心情十分沉重。但我知道,只要有良心的老师,就不能让这种难题永远成为难题。因此,今年再上时,我决定调整教学思路,根据学生的盲点进行设计,授课过程少了一份压抑与沉重,多了几分愉悦与轻松。开心之余,我想借此和同学们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去读书。

或许,你没有王勃饱读经书七岁能诗的才气,也没有他少年登科名动京城的神气,更没有他腾王阁上傲视群雄、舍我其谁、信笔拈来、一挥而就的毫气。但我想,或许,当有一天你在异乡求职,一路碰壁被碰得遍体鳞伤的时候,也许你会脱口吟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感慨;或许,当你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在事业上如日冲天的时候,一场意外的变故把你从云端推向谷底,你一定会明白“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之间到底承载着人间多少的苦痛;或许,当你抱着满腹诗才却只能用它和一些打压你的人屈心周旋而你美好的青春也随之飘逝的时候,你一定会读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八个字蕴含着人生多少的辛酸与无奈;或许,而当你见机知命回首多舛人生却依然兴致勃勃豪兴未减当年的时候,你会理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背后的沉重与不甘;或许,当你步履蹒跚披着一身的落霞从容地走向天际的时候,你会领悟“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那绝不仅仅是不甘堕落的自励,更是你一生不曾停下的脚步与追求。我想,这些东西,我们的人生难免会遇到,我也相信,那时的你一定会读懂。所不同的是,王勃把自己的一生浓缩为一瞬,而我们却需要用一生去品读。

千百年来,《腾王阁序》就是这样去抚慰、温暖那些不甘心随波堕落的失路之人。当然,这绝不仅仅是王勃《腾王阁序》如此,凡是那些用心灵写就的文字都是如此。叔本华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这理也许就在这。有的同学埋怨它太难读,甚至因此而讨厌或仇视古人。其实它们的存在,不在乎你读不读它,也不在乎你是否读懂它,它们都是经过历史风浪淘尽的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不需要后人给它戴多荣耀的帽子,甚至它在背地里还埋怨人们给它太多的光环而让人们无法看清它的真容。所以,读书,真正在意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读懂它。

那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呢?我想方法也因人而异。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一读字词,二读文意,三读背景,四读作者,五读社会,六读自己。一个人读书,如果只读到作者这一层就戛然而止,我想读书对他而言,一定是件苦差事。在这种人年来,文章不外乎字词句段,不外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最多再了解一下作者及相关背景,这便是读书的全部,而这篇文章的存在,对于社会的进步、人生的启示、心灵的滋养、精神的培育,从不在他的考虑范围。这种人读书的目的只为了分数,他只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分数就心满意足了。天生的势利眼注定这种人不可能在阅读上再向前跨一步,最终只能变成死读书的人。只有死读书的人,才可能把活书读死。这也是为什么民间流行的那句话“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不能说成“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原因。

世上有两种书,一种是有形的书,一种是无形的书,如果说前四种读书方法是读有形的书的话,那么,后两种读书方法就是读无形的书,就像读到李绅的《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你读出了农民的艰辛,读出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读懂了作者的满腔血泪,你就算读懂了有形的书;而当你有机会到乡下同学家里,看到他们,甚至和他们一起在艳阳天下挽起裤脚挥汗如雨地插秧后回到城里,你那动不动就嫌父母做的饭菜不合口胃、随意糟踏粮食的习惯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时,我想,此时的你已经读懂了社会,读懂了自己,当然也读懂了无形的书。这样,读书的境界也就有了高下之别了。

这几天,吸引全球眼球的2013年诺贝尔奖科技奖的各项奖项评奖结果相继出炉,我们一直希望,那长长的一串名字里面有我们中国人的名字。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也只能希望而已。又听到人们在质疑,是不是东方文化受歧视。或许有,但别人怎么想,我们无法控制,但我想,我们应该做也可以做的是,反思一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在目前这种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能使磨推鬼、把恶俗当时尚、把经典当妓女的恶搞年代里,试问,在我们的脑袋里,除了钱,我们还剩些什么?林语堂在《中国人》说,近现代的西方人是用两只手将礼物带给中国的,一只手是和平的艺术,一只手是战争的艺术。的确,我们中国的农民是通过飞掠他们田园狂轰滥炸的日本飞机看到西方文明的传播,中国的军人是通过全副武装的履带坦克认识了日本的机械。现代的中国急于在世界舞台上确立自己的位置,舞台我们是爬上去了,但却在各种国际事务中遭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她就像一位被盛情邀请参加晚宴的客人,满心欢喜地来到主人家门口,却遭到门卫保安的种种无礼盘问与阻挠,最后好不容易进门了,却鉴于主人热情背后不友善的目光,在餐桌上,中国人不得不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匕首,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明白了这些,我想,我们读书的目的应该比较明确了。

一个人读书,如果他能把它当作关乎社会人生来读,任何所谓的死书到他手里也能变成活书;同样的,一个民族读书,如果能把读书当作关乎社会人生来读,任何精神上的侏儒也能因为读书变成民族精神的达人。

(2013年10月7日)

第二篇:教滕王阁序

[教滕王阁序

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解题 介绍作者 疏通文意 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1、2、6、7自然段,通过诵读,体会骈体文的特征。第三课时 学习3、4、5自然段,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的]

1、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的抒情方式。

2、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教学重点] 进入作者在本文中展现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曲线,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分析并学习本文抒情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 作者情感是如何转折的?

第五段对典故的理解 教 学 过 程 [步骤一:导语] 《滕王阁序》是一篇美文,在唐代就已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四、五段又是这篇文章中最为精彩的地方,神韵隽永,美不胜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美文,走进王勃的内心世界。[设计说明]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和情绪准备。[步骤二:学法指导] 披文以入情 析情而悟道

教师解说:“道”,一为写作之道;一为人生之道。[设计说明]明确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步骤三:探究]

一、整体把握

问一:快速浏览这三段,找出文中反映王勃情绪变化的一句话。明确: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即,王勃的情绪是由兴而悲。

[设计说明]直接切入王勃的情感变化,体现教学重难点。问题看似简单,实则须在把握全篇的基础上筛选信息,不容易准确回答。也借此题检查预习。问二:想想看,王勃因为什么而兴致高昂呢? 明确:所见之景,宴会盛事(放幻灯片投影)

人烟繁盛、祥和富庶的江南 景

秋高气爽、人鸟共乐的山川 兴 事 弦歌欢娱、胜友如云的宴乐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同时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教学。

二、学习第三段

问三:生读第三段,放《清明上河图》局部、自然风景等图片,猜猜看,这和课文哪句话对应?

[设计说明]用猜谜的方式提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语言还原成图片,给学生直观感受,唤起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赞叹之情。通过这种方式熟悉课文、理解文章意境。

问四:请想象“落霞”句,用自己的话描绘你想象的图景,再放图片,和自己想象的比一比,哪一幅更美?

点拨:图片已经够美了,仍然赶不上原文。语言文字的魅力就在于此,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设计说明]练习口头作文能力,感受汉语的丰富与生动。

问五: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王勃又会如何呢?作者有没有直接说出来?用的什么方式来抒情? 明确:融情于景

[设计说明]推己及人,从学生自己的感受出发,比较亲切明了。分析抒情方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阅读向写作指导迁移。请女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设计说明]本段文字优美,生动,让女生柔美的声线来读,感染力强。美文,是训练美读的好机会。

三、学习第四段

问六:作者又为何而悲呢? 明确: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设计说明]紧扣感情变化,转换学习内容。

问七:作者用什么方式抒情? 明确:直抒胸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出感情。然后推荐一生读,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明确:重读“难越”“失路”“萍水”“尽”“他乡”“不见”“何年”等词。这些词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孤独失意的心绪。

[设计说明]通过美读,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此刻孤独悲凉的心境。问八:作者怎样由兴致勃勃想到悲凉身世的?

明确:由宇宙的广漠洪荒,永恒不变,联想到人生的渺小短暂、盛衰无常。触景生情(抒情方式)啊!

[设计说明]突破难点。这是作者情感的转折点。搞清如何转折,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时要抓住文脉,写作时要注意起承转合。投影:

望长安 目吴会 天高地迥

宇宙无穷 南溟深 北极远

悲人生的渺小、无常 关山难越 萍水相逢

济世无路

报国无门 怀帝阍不见 奉宣室何年 问九: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明确: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苏轼《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都是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与短暂多变的人生相比照,意境博大而悲凉。

[设计说明]从课堂向课外延伸,丰富学生积累,丰富学生情感。请男生读,读出意境来。

[设计说明]在品味、赏析后,让学生投入情感地朗读,可进一步唤起学生共鸣,为王勃的遭遇慨叹。老师小结

行文至此,笔锋陡转,由前面的盛赞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转为慨叹人世艰难、仕途崎岖,大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与前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将我们从欣赏美景引到触摸王勃的内心世界,激发我们的思索:是什么使得王勃走投无路?他该怎么办?

[设计说明]小结王勃在文中的第一个情感转折,引出下个学习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问十:有人说:这段文字表达了王勃强颜欢笑的无奈,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明确:虽有消极、怨愤,但更多的是旷达、乐观。虽然文中用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典故自比,但作者紧接着写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现了乐观向上的情怀。然后连用六个典故进一步表明心志,在如此际遇下不甘沉沦,自我砥砺,实属难得。投影:

冯唐、李广

自我宽解

贾谊、梁鸿

贪泉、涸辙

北海、东隅 乐观向上

孟尝、阮籍

[设计说明]突破第二个难点,熟悉课文。把握作者第二个情感转折。

问十一:这一段,作者抒情采用了什么方式? 明确:借用典故。

[设计说明]突出重点,明确写法。[步骤四:总结] 问十二: 这篇序文如果没有四、五两段,会不会流传千古?

明确:文以情胜,打动读者的不光是华丽的辞藻,更是交织于王勃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写文章也要写出波澜、写出情志。抒情一要写出情感变化;一要注意用多种方式。回顾板书。

乐观旷达

景 事 宇宙 人生 悲

融情于景 触景生情 直抒胸臆 借典咏怀 [设计说明]突出本课重难点,指导写作。[步骤五: 拓展与思考]

一、相似的性格,易生相似的际遇;相似的际遇下,易成相似的情感。同样才华横溢而又恃才傲物的李白被逐出长安时,在与朋友饯别的宴会上作了一首《行路难》,也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我们看看他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投影《行路难》,学生齐读、讨论。

明确:这首诗也和《滕王阁序》一样,由宴乐想到自身的失意,感到前途茫然,再通过联想历史人物的际遇,结尾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振起,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设计说明] 《行路难》与《滕王阁序》中表现的情感脉络与抒情方式惊人地相似,通过类比加以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丰富学生积累,开阔学生眼界。

二、人生难免失意,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都遭逢过失意,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你如何评价?如何选择?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屈原、苏轼、文天祥、陶渊明、杜甫、范仲淹等等,人生选择不一,但作为中学生,人生旅程才刚刚展开,应该用怎样的态度面对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如意,相信同学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设计说明]利用文章本身蕴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文育人。[作业]

1、背诵2——5自然段。

2、就文中能触动你心灵的一句话扩展开去,写300——500字的短文。[设计说明]落实背诵,落实写作训练。写作既可写成写景散文,又可写成读后感,自由度较高。课 后 反 思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文言文反映的生活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有畏难厌学情绪。而以往的教学又多以串讲为主,过于注重文言知识的讲解(我觉得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讲求方式方法),而忽略了文言文本身蕴涵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弄得课堂沉闷不堪,课后学生收获不大。这次课,我在疏通文字的基础上,从鉴赏的角度来教文言文,课堂非常活跃,课后学生反馈很好。本来预计这节课容量很大,不容易完成教学内容,然而因为学生积极思考、主动配合,所以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作业来看,背诵和写作情况均不错。由此,我意识到要充分相信学生,只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愿意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他们的学习潜力是很大的。

第三篇:滕王阁序教学案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篇目优秀,骈散结合,内容较长,一定要抓好预习。

一、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6岁善文辞,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鉴赏力超群,得颜师古注《汉书》,读而作《指瑕》以正其失。史载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道祥赞为神童,并向朝廷表荐,而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到17岁时就做了沛王李贤征的王府侍读。可是,种种打击却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大约做王府侍读一年多的时候,他因为“戏为《檄英王鸡》”一文,竟然被唐高宗怒逐出府,这时他很失落,随即出游巴蜀。到他22岁时,他好容易又得补为虢州参军,可是又因为“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于是,他又犯下死罪,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可是,他的父亲王福畤却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6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

综观王勃的一生,我们首先叹其英年早逝。其次,他一生多有不得志者,其内心应当是时有不平,或者愤怒悲凉,或者又心存幻想,渴望着自己能够大展鸿图。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王勃的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写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杜少府之任蜀州》写离别之情,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慰勉,意境开阔,一扫惜别伤离的低沉气息,为唐人送别诗之名作。

《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为历来论者所激赏。《旧唐书.文苑传》引崔融语云:“王勃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四库全书总目》亦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命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二、写作背景,加深理解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三、文题解释,掌握文体

1、《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占地达47000平方米。如今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王勃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

3、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斌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4、《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又称骈俪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全盛。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讲究对仗,一般四六。

(2)平仄相对,音律整齐。

(3)多用典故,讲究词藻。

四、朗读感知,初识文本

1、示范朗读

2、朗诵指导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

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七字句的情况则更复杂一些,如: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教学过程: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由景及情,因情表志。积累古字词。

第一课时

一、浏览课文,请给下列文学常识填空。

王勃,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

二、熟读1~3段,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翼轸()

瓯越()

墟()

棨戟()

懿范()

襜帷()

潦水()

骖騑()

鹤汀()

凫渚()

绣闼()

雕甍()

闾阎()

舸舰()

舳()

彭蟸()

三、阅读1~3段,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1、通假字

①俨骖騑于上路(“俨”通“

”,)

②云销雨霁(“销”通“

”,)

2、古今异义

①千里逢迎(古义:

;今义:)

②时维九月(古义:

;今义:)

③俨骖騑于上路(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襟:

;带:)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美:)

③徐孺下陈蕃之榻(下:)

④腾蛟起凤(腾

;起:)

⑤川泽纡其骇瞩(襟

;带:)

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

;星:)

⑦层峦耸翠,上出重霄(上:)

⑧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下:)

4、特殊句式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③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④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宇文新州之懿范()

四、品读文段

(一)探究第1段

⒈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

明确: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历史久远。(时)

星分地接,襟带控引――由天及地,宏伟辽阔。(空)

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

明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由物及人,资源宝贵。(物)

主宾尊贵,俊采星驰——由文及武,盛会空前。(人)

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也紧扣照应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二)探究第2、3段

1、一说到秋人们常常会想起这样的诗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刘禹锡《秋风引》)

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明确:蓄积的雨水消尽,潭水更加清澈;暮霭笼罩,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上句写潭水的清澈,颜色淡雅;下句写山峦呈现紫色,设色浓重。上句写秋水,下句写秋色,在这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的山容水态,写尽九月之景,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应曾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丽图片。这两句在用字上极为洗练,不仅句间对偶,而且在一句内自成对偶。画面和文字集美,这一名句亦成为千古绝唱。

2、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 王勃写滕王阁美景,紧扣题目中的“秋日”,有对滕王阁高耸的赞叹,有对有幸登临的喜悦,有对秋日美景的欣赏,有对祥和富庶气象的向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又不事张扬,通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来,给人以自然流露、天衣无缝的美感。

小结1~3段: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了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五、当堂练习

背诵课文第1~3段。

第二课时

一、熟读4~7段,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遄飞()

睢园()

睇眄()

南溟()

帝阍()

多舛()

弱冠()

宗悫()

簪笏()

叨陪()

捧袂()

梓泽()

二、阅读4~7段,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填空。

1、通假字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

”,)

2、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古义:

;今义:)

②阮籍猖狂(古义:

;今义:)

③一介书生(古义:

;今义:)

④盛筵难再(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①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目:)

②屈贾谊于长沙(屈:)

③窜梁鸿于海曲(窜:)

4、特殊句式

①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②奏流水以何惭()

③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四、品读文段

(一)探究第4、5段

1、.表明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

明确: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翻译:人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之时改变自己的追求?处境艰难更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是进一步的补充,哪怕身处逆境,也要乐观,表达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北海虽然遥远,乘着风就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逝去,珍惜将来为时未晚,前两句以空间为喻,后两句以时间为喻,都表达了王勃不甘沉沦,勇于追求的乐观情怀。

2、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明确: 小结:兴——悲——壮,走进王勃的精神世界,我们才能体会到他虽然活着的时间短暂,但是志向高远;虽然屡次遭受挫折,却从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虽然孤傲清高,却时时想着报效国家。

(二)探究第6、7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

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写孟尝、阮籍的目的是什么?

4、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

5、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

(三)通读全文,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四篇:读滕王阁序有感

读《滕王阁序》有感

诗曰:

文坛潇洒生妙笔,韵致通灵等风骚。势若游龙珠恣戏,意如江海滚波涛。虚实变幻出奇秀,跌宕多姿上碧霄。若为浮云遮望眼,枯肠搜索枉心焦。

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有充满着豪情大志的诗人,因为现实社会的环境和遭遇,终其一生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以一生而积极进取,却往往收获在郁郁不平的季节。尽管诗人的炽热情怀和穷且益坚的执着令人钦敬,但也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也更为强烈的却是他的才华施展。可惜是人生无常、命运多舛,或许正是由于诗人常概叹于自己的才华超群而怀才不遇,才使得他屡次遭受打击,唯以滕王阁序的怨艾嗟叹,借以“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言志寄托。

诗人借景抒怀,以骈体文之精彩,抒词彩之绚烂,对仗工整且严谨,意境苍壮于锦绣之峻雄,气势奔放于词章之绮丽,开篇于滕王阁四周景色和宴会盛况之开阔悠远,结尾感慨于人生离合的自抒身世之感慨羁旅,读来无不令人为之而倾倒?全赋始志存高远至结尾意气消沉,可以说是诗人短短人生的真实扫描,但消沉而不甘心萎痱,虽有避世之感却又心存希望,或许这才是诗人当时的真实心态吧。诗人分明是在借滕王阁盛会的作序之机,欲扭转齐梁余风并抒发他那久积于胸的块垒!“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无奈“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风劲一时休,折杀少年才!可怜一介少年才子,从此被弃之于川野江湖,就在诗人离开藤王阁后,前往南海之外的交趾看望老父亲的途中,渡海溺水,惊悸遇难,带着一腔愁愤离开了人世,时年才仅仅二十七岁。

文由心生,读赋如读人。古诗文一般都是借物抒怀之作,其中大多为怀才不遇而借诗言志,或是无力回天而愤世嫉俗,或避世自保而作文抒臆。个中情结,虽因诗人心态各异而呈文各之不同,但都离不开借物抒怀的脉承传统。透过诗人华丽凝重的文采可以看到,其实华词背后隐藏着的是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诗人的赋词之所以能传之于后世,就是因为其的思想在文采的表像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更因为诗人的文字表达功能赋以了历久弥新的实质灵魂。

然读此赋如不知诗人之心路,当为逊色也。别欲惊羡诗赋中的文词绚丽和自然奔放的气势,其实更应感触于诗人在写此赋时的心态灵魂,在其精美的表像下寻找那一颗孤独的灵魂,及其灵魂深处发出的无望呐喊。赋中的激情虽不能抚平诗人心头之失落,却表现出了一种不甘沉落的言志壮怀。

试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真是 青天碧水浑然一色,彩霞孤鹜相映增辉,好一卷壮阔空前的胭红画面,写尽了一枝翰墨把孤鹜送天穹的秋水苍凉,好一曲清寂断肠的归舟唱晚,把断雁啸月的浩瀚海志,唱断了川江的号子赋流觞.滕王阁序>读后感

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你沉睡在海底是否感受到了一千三百多个春秋?子安——题记

当老师指着屏幕中那座宏伟的建筑说它就是滕王阁的时候,我已然朦胧了双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们所说,冰冷彻骨,你的灵魂是否如我所愿,安然无恙?我很庆幸生在你的故乡,并州.虽不在龙门,却也与你同饮一湾河水,共登一脉太行.我始终相信,这区区一千三百年定不会抹杀你的一切.不知我脚下的土地,你是否来过,如果来过,它顶会存有你的一丝气息,哪怕只一粒微尘也好,便足以让我爱上这片土地.只是,何日君再来,共闻落香....二十六岁,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样一个气宇轩昂的年纪.子安,那海水也不愿见你容颜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个意外,不相信你如书中所说,“不幸落水惊悸而死”,只因不愿去想你痛苦挣扎的模样.我宁愿相信你以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面容沉静地沉入水底.那个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锋利的剑,死,或许是你不背叛灵魂的最好方式.那样,你遍永远都是心中的自己,那个无拘无束,桀傲不驯的王子安.关于唐朝,从此后便只有一个王子安,什么帝王将相,或是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一抹残云,脚下一方土地....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你留给世人最后一丝记忆.那日的学士将军,满座宾朋,也都随往事风干了吧,连那都督“阎公”也成了有姓无名的某某某,没有人记得,也毋须再记得.惟有你,连同你笔下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阁以不是你当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伟岸精美,终究没有你曾经来过啊.我更愿找一处当年的断壁残垣,坐在那里静静观望,你笔下的江水如何映着云影悠游流过,那些群山如何披着绿色顺势延伸.四月的南海,以足够温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灵般的阳光能否穿越那层深蓝的海幕,为你送去人间的问候.我从未到过南海,但我现在知道了,即使我一个人乘船飘荡在这单调的幽蓝之上,也是不会孤单的吧!这水下的某一处,某一缕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后,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里,任海龟鱼儿匆匆游过,任海水瓢摇了你的长发.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那南海之水啊,从此别再咆哮了吧,别再打扰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灵魂,我愿用所有的笑容,换他一世的安宁.读书怀古——“滕王阁序”有感 杨意既不逢兮钟期遇难再,李广不封侯兮贾谊谪伟才。孟尝空报国兮梁鸿逐北海,冯唐显白首兮姜尚贵老迈。荣枯皆化骨兮死生裸去来,得失何足道兮名利杳沧海。贪泉不移志兮涸辙处尤泰,岂效阮籍哭兮知命乐天哉.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读《滕王阁序》有感 崇山峻岭之间,沟壑绵延,峰回路转;茂林修林之下,溪水流淌,斗折蛇行。在淙淙流淌的小溪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弯弯,曲曲折折,总会阻止溪水前行。人生之路犹如山间溪水,绝非一帆风顺,平步青云,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在唐王朝渐趋强盛的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神童。他就是“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他“文章宏逸,固非常流所及”;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在仕途上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晚重读《滕王阁序》,我掩卷扪心,感同身受,不禁同情起王勃的遭遇来,为他渡海溺水、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然而,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得长短,而在于是否造就了人生的辉煌。每当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渐渐由同情而赞赏而景仰,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夜不能寐,吟诵不已。心灵为之深深触动,分明感受到他崇高的人格境界和深邃的人生感悟对我的观照与洗礼!

山间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决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清泉冲向险阻,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和打击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了这种心态,人就会变得不惧困难,像溪水一样乐于面对,勇于承担,敢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因受己累而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青天碧水,浑然一色,彩霞孤鹜,相映增辉,壮阔空前,千古绝唱。“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更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情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了两千多次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生,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身处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也只会因虚度年华而停滞不前,因碌碌无为而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不论是李太白“逸兴壮思,青天览月”,还是陈子昂“天地悠悠,怆然涕下”;也不论是陆游“铁马冰河入梦”,还是杜甫“穷年忧黎元”;也不论是岳飞“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还是辛弃疾“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烈士暮年,壮志难酬。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这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

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山间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海。人只要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就人生的辉煌。

第五篇:滕王阁序读感悟

滕王阁序感悟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每个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其中滕王阁因一介书生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具有另一番风味。

读过《滕王阁序》,我们不难发现王勃在此文中用了大量典故。明用典故、暗用典故、化用典故、连用典故„„各种使用手法都表现出王勃的阅历丰厚,文笔自然。在文章的后篇王勃更是表露了自己远离京城、失忆流落之情。其后紧跟四个典故又表达出年轻的王勃在此次宴会上受宠若惊,自怨自艾的复杂心理,也表达了报国之志和远大的抱负。

试问在当时,哪个能有王勃这样的胆量在满室俊杰、阎公之威下勇敢的站出来?相信滕王阁宴上不缺少高雅、有才的人,但是此宴会是阎公为了衬托自己女婿的才华而办的,所以那些“文人雅士”就退缩了!只有王勃激流勇进、迎难而上、不甘沉沦,写出了令人惊叹的《滕王阁序》!写出了另阎公赞美、流传千古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让我们为王勃而鼓掌吧!当老师指着屏幕中那座宏伟的建筑说它就是滕王阁的时候,我已然朦胧了双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们所说,冰冷彻骨,你的灵魂是否如我所愿,安然无恙? 我很庆幸生在你的故乡,并州.虽不在龙门,却也与你同饮一湾河水,共登一脉太行.我始终相信,这区区一千三百年定不会抹杀你的一切.不知我脚下的土地,你是否来过,如果来过,它顶会存有你的一丝气息,哪怕只一粒微尘也好,便足以让我爱上这片土地.只是,何日君再来,共闻落花香....二十六岁,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样一个气宇轩昂的年纪.子安,那海水也不愿见你容颜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个意外,不相信你如书中所说,“不幸落水惊悸而死”,只因不愿去想你痛苦挣扎的模样.我宁愿相信你以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入水中,面容沉静地沉入水底.那个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锋利的剑,死,或许是你不背叛灵魂的最好方式.那样,你遍永远都是心中的自己,那个无拘无束,桀傲不驯的王子安.关于唐朝,从此后便只有一个王子安,什么帝王将相,或是侯门府院,也敌不过你身后一抹残云,脚下一方土地....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没有想过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阁成了你留给世人最后一丝记忆.那日的学士将军,满座宾朋,也都随往事风干了吧,连那都督“阎公”也成了有姓无名的某某某,没有人记得,也毋须再记得.惟有你,连同你笔下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阁以不是你当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伟岸精美,终究没有你曾经来过啊.我更愿找一处当年的断壁残垣,坐在那里静静观望,你笔下的江水如何映着云影悠游流过,那些群山如何披着绿色顺势延伸.四月的南海,以足够温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灵般的阳光能否穿越那层深蓝的海幕,为你送去人间的问候.我从未到过南海,但我现在知道了,即使我一个人乘船飘荡在这单调的幽蓝之上,也是不会孤单的吧!这水下的某一处,某一缕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后,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里,任海龟鱼儿匆匆游过,任海水瓢摇了你的长发.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读《滕王阁序》有感

林中流淌的溪水,面前总会有巨石、横木拦住去路,河道也并非笔直,而是曲曲折折,总是阻止溪水前进。人生也正是这样。人所踏上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坎坷密布,荆棘丛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在大唐王朝强盛的唐高宗年间,从绛州龙门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的文人。他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才华早露,十四岁时即被授予官职。然而他却在仕途至终因才华横溢而遭受了两次打击。这也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上元二年,滕王阁上,他即席作赋,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为历代传颂赞赏。今日,读《滕王阁序》,我会在开始时同情王勃的遭遇。然而,读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时,我便渐渐由同情变为了赞赏与佩服。读罢此文,我深有感触。

林中的溪水虽身处曲折的河道中,面对拦路的艰难险阻,却毫不畏惧、毫不气馁,只是聚成一股又一股的水流冲向障碍,冲破障碍,流向远方。人在经历了失败、打击、挫折后,需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拥有这种心态后,人就会变得不畏困难,像溪水一样勇于面对,勇于承担,勇于挑战,在摔倒之后满怀信心地再度站起,为追寻成功继续前行。

王勃前往交趾看望自己被贬的父亲途中,心中还怀着两次打击给他留下的阴影。然而在《滕王阁序》却表现出了一种积极的壮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使人精神一振,感受到作者那种身处逆境却仍乐观向上的心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惨遭酷刑,却最终完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两千多次后方才成功。音乐家贝多芬失聪,仍作出了一生中最伟大的音乐篇章。经历了痛苦的生命才能称其为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从痛苦中超度出来的。古人在逆境,经历失败,这些不仅没有束缚他们的手脚,反而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若只是一味地感叹命运的不公,只会停滞不前,碌碌无为终此一生。

人生失意后,重要的不是别人的雪中送炭,而是自身需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命运是无情的,即使是叱咤疆场的一代名将李广也没有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终身未得封侯,自刎沙场。海伦凯勒曾说过:“对于无可挽回的事,就应想得开点,不要总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真正重要的并不是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而是这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不能只为自己的命运叹息,而是应该努力去改变命运。而改变命运就需要有向困难挑战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心态的乐观。拥有了乐观的心态,人的心胸会变得宽广,不会总因失败而痛苦,心中会产生希望,进而会产生动力,使人继续向成功迈进。心态是成功的基石,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切的根源就是一种心态。人如果改变了心态,就能改变他的命运。积极的心态,能使人重新振作,重拾信心;积极的心态,能使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积极的心态,能使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极的心态,能使人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林中的溪水,终有一天会流到广阔的大洋。人如果永怀积极乐观之心,终会铸成人生的辉煌。

下载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滕王阁序》教后记)(2013.1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读古人(《滕王阁序》教后记)(2013.1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荐读

    《滕王阁序》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滕王阁序优秀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设计依据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