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版六年级美术下册
毕节实验学校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美 术 教 案
班级:六(1)班
姓名:余 进 洋
第一课:用图形表现
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图形联想初步了解图形联想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图形联想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如何巧妙的用图形来表达)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 教学过程。
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出示一个圆形。生:是圆形
师:那同学们看到这个圆形后咱们根据圆形联想,可以想到根圆形有关联的事物有哪些?找同学回答
生:有乒乓球、太阳、井盖、桔子、车脚、红绿灯、西瓜等(学生抢着回答)
师:同学们联想的非常好。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在黑板上用线画出来
师:我们用圆形联想到很多的事物,并能用线表现出来,那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图形表现。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屋顶)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生:这是上海的一个歌剧院
师:答对了一部分,这是歌剧院,但不是上海歌剧院,这是悉尼歌剧院。
那它像什么?
生:老师,它像蚌,我以前见过这张图。
师:回答的非常好,它的确像蚌,悉尼歌剧院为什么像蚌呢,因为歌剧院由歌剧厅、音乐厅及休息厅并排而立,建在巨型花岗岩石基座上,各由4块巍峨的大壳顶组成。这些“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最后一个则背向海湾侍立,看上去很象是两组打开盖倒放着的蚌。
师:请同学们在看这张图片,像什么?(展示出悉尼歌剧院的全景,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巧妙的艺术构思。)生:像尖刺
师:是吗,是根据歌剧院的屋顶想的吧,那它还像什么? 生:帆船
师:对,悉尼歌剧院远看的确像海上的一艘帆船,歌剧院高低不一的尖顶壳,外表用白格子釉磁铺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象竖立着的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师:那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什么呢?有没有知道的同学?
生 瞪着大眼睛看着老师,(这个问题难住了)
师:据设计者约恩·乌特松晚年时说,他当年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在黑板上用线画出剥皮的橙子)
像悉尼歌剧院建筑的设计创意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生活中其它的物品能不能展开我们的联想和创意来表现一些图形?
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师:出示图片《雨的联想》,请学生研究:雨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争先恐后的回答。
生:乌云、雨伞、雨鞋、大海、水龙头、雨披
师:我们联想的不少,那要想知道下雨,得通过什么啊? 生:听天气预报
师:非常正确,雨也能使我们联想到天气预报,老师把咱们刚才提到的一部分搜集了一部分图片,同学们看一下(播放课件),并依次展示出天气预报、乌云、雨伞、闪电、雨披图片。并指出同学们刚才没有想到闪电。好,再往下看下一张图片,仍然和雨有关,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生:像窗户
师:老师出示的图片有点小了,看下一张(出示帘子的图片)和上一张图片结合者看,雨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 生:是帘子
师:对了,是一滴一滴连在一起的帘子。雨使我们联想到大海,雨还能联想到什么?联系海南想一下。生:洪水
师:非常好,这几天海南由于连续的降雨,以造成洪水,那反过来想,没有雨,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生:干旱
播放课件,把同学们联想到的这些图片一一展示(洪水、旱情的图片慢慢展示)
师:同学们从雨这个字联想到了这么多的事物,老师再给出一个词语,进行联想。(在黑板上写出赛跑这个词)
师:从赛跑这个词,我们联想到什么?同桌俩讨论后回答 生:龟兔赛跑、豹子、运动衣、鞋、马拉松、饮料、运动员、鸟巢
师:想到了鸟巢,那我们想一想08年在北京举办了什么? 生:齐声回答,奥运会
师:对了,奥运会,以及坚持不懈,取得胜利的运动员!生:我想到跌倒
师:联想非常丰富,在赛跑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跌倒的时候。同学们的联想很丰富,赛跑这个词联想到这
么多事物,比老师想得多,咱们人多就是力量大。看老师找的跟赛跑有关的图片。
播放课件,一一展示图片龟兔赛跑、操场、跑道、取得胜利的运动员。并指出操场、跑到学生没有联想到。
师:老师让同学们把雨、赛跑联想了那么多的事物,有的同学可能想,这节课是讲用线条表现,老师光让我们联想,这联想到底有没有用,讨论后找同学回答
生:可以使我们想象力更丰富;只有想出来才能画出来; 师:回答的非常对,联想可以使我们想象力更丰富;只有想出来才能画出来;还有没有其它的作用? 生:可以使我们的脑子更灵活
师:很好,我们把这几个学生的回答总结的一块,就是联想的作用
出示课件图形联想作用
创意图形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活力,图形联想可以培养我们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开发我们自身的创作潜力和构思动力,为图形设计打下良好的形象思维与图形表现技巧的基础。
师:在观察到的图片和文字我们不仅要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和创意,而且要能用线条表现。结合课本水和火的联想,观察是怎样用线表现的。
师:在黑板上讲解直线、曲线、弧线并绘画示范
直线给我们平稳、强烈而又刺激的感觉,曲线、弧线给我们舒缓、律动、整体又有规律性的感觉。
师:看课本,书上的文字水和火的联想,以及联想到的图形的用线,水还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矿泉水瓶、壶、杯子
师:我们学会了联想,并知道在绘画过程中怎么用线,那老师留个作业
3.布置作业,启发联想。出示课件 作业要求:
(1)选一个字或词(餐、写),从多角度探讨其含义,画出与它相关的不同图形,以线为主,可适当添加颜色(2)自选一个图形,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
师:老师把我们对雨的联想图片画了几幅,(贴在黑板上)同学们可以参考或参考书中给出的学生作业联想,可以画作业中给出的这两个字,也可以画其它的,也可以参考老师举的圆的例子。
4.创作联想,大胆表现。
师:表现图形联想时,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
老师巡回辅导,在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巡视过程中随时纠正学生绘画的错误并在黑板上举例 师:再用线的过程要求用笔要肯定,不能画的断断虚虚 5.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让几个学生到前面讲台,让学生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扮演设计师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师: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画的图形不多,从餐字能联想到锅、碗、刀、筷子、米饭、土豆等,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蔬菜类的。
师:没有画完的同学课后记着画完。学了这节课我们课后找可以其它的字或图片进行图形联想创作
6.收拾整理,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师小结: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不同头脑的大胆思考,都能给图形带来神奇的变化。
第二课:图片蒙太奇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电影的音效制造,以及电影的“活动”原理。教学目标:
1.比照动画片的原理了解电影放映机的构造和放映原理。2.了解电影中的音效制造,尝试着做简单的声音效果。3.了解蒙太奇电影表现手段。教学重、难点:
了解电影中让声音、画面动起来的原理。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动画书
学具:纸板、金属盆等可以制造音效的工具。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从动画走进电影
在二年级时我们专门学过动画片的制作过程,谁还记得? 回忆关于动画的制作。
无论是动画片还是电影。都是通过电影放映机放出来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电影放映机的构造与原理。
课件出示电影放映机 其工作原理如图。
二、电影中的音效
在电影行业有这样一句话:“电影的一半是声音”,它说明声音在电影中所占的份量。电影之所以有震撼力,除了画面清晰、色彩优美以外,还在于电影声音悦耳动听,令人如临其境。课件展示几种电影中的常见音效,并揭秘这是如何制造的。
三、音效我来造
鼓励学生利用带来的工具及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制造声音效果。
1.打雷声 2.雨点声 3.风声
第二节
一、介绍蒙太奇
课件展示一段电影,请学生谈谈有什么感觉
介绍蒙太奇:
早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时候,电影大师们就开始使用蒙太奇——这个使电影产生了飞跃的手法。蒙太奇在电影创作中呈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并创造了感人的艺术力,在流动的画面结构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创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两个或者多个元素合成一个具有全新内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师,苏联的电影理论家兼导演艾森斯坦曾经在其著作中提到:汉字中的“口”和“犬”组成“吠”,要知道,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词,各自有独立的含义,但是,当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的时候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动词。它们展现在银幕上,“口”和“犬”的特写镜头剪辑在一起,自然使观众悟到那是一只叫着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这种蒙太奇方法成了电影独特的语言形式。电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或者是剪辑。下面是一个典型的蒙太奇创作试验的著名例子,同样是三个镜头,采取不同的剪辑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课件展示)
1、一个人在笑。
2、手枪直指。
3、惊恐的脸。
如此的顺序组接的镜头,给观众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惊恐的脸。
2、手枪直指。
3、一个人在笑。
如此组合的镜头,则表现人物的勇敢。
二、看电影,学知识
课件展示几段电影剪辑,请学生辨别哪一段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这对影片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帮助。
三、谈感想
分组讨论,派代表说一下自己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电影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以及今后如何看待电影艺术。
第三课 缠缠绕绕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材的特性,对线的立体构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感受线材造型的美。
2.掌握线材构成的方法,利用现有线材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增长工艺知识技能。
3.发展想象与创造能力,养成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运用身边线材进行不同种类的造型。教学难点: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用具准备:各类线材,本课时使用不同颜色的电线。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探究技法
1.让学生说说课前都搜集了哪些线材?做过哪些线的游戏?
2.欣赏贾克梅蒂的线材雕塑《三人行》,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线材造型的兴趣。
3.分析学生作品,作者在创作这件作品时,使用了哪些线材加工方法?了解了线材成型的基本方法,思考怎么组织线材才更符合形式美的法则。重点分析作品中构成的组织规律,发现构成过程中美的法则的应用,体验视觉带来的不同感受。
4.拿几种线材认识线材的特性,让学生共同观察,寻找和总结它们的特点。体会不同材质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在学生对线材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可引导学生感受线材料的不同点,如质地、长短、粗细、颜色、柔韧性等等。
二、自主制作、大胆表现
1.作业形式或具象或抽象,可以是纯观赏性的也可以是实用的线材造型。可以根据需要利用橡皮泥、纸浆等辅助表现。
2.创作时出现的构思奇特的作品要及时与大家一起分享。当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以正确的帮助与指导。
3.提示学生用金属丝等制作时,要注意安全,可将电线两头卷折、弯曲成圆环状,以避免金属丝切断面划伤同学和自己。必要时可以戴上手套或使用钳子等工具。
三、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组织学生展示本组作品,并让学生设想自己的作品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材质的设想,开一个小型的雕塑展。
第四课 缝缝绣绣 教材分析:
刺绣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刺绣又称针绣、扎花、绣花,是以针穿引彩线在织物上运针刺缀,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刺绣为“黹”、“针黹”,由于多为妇女所作又称“女红”。“绣”与“锦”都用以代表美好,但二者又有不同,锦纹为平凹凸感,绣为高花,以覆盖面料形成花纹为特点。中国的刺绣,先是刺绣衣裳,逐渐扩展到刺绣起居用品;后来才上升到刺绣观赏品。所以直到现在,依然是分作两类,即刺绣生活用品和刺绣书画。刺绣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明朝时产生了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发展到今天的刺绣工艺已相当精湛,各民族都有异彩纷呈的刺绣工艺。
本课选材民间传统手工艺--缝绣,不仅要学生了解刺绣作品,掌握缝绣的基本知识,还要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情,使学生形成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教科书上还展示了一些民间刺绣作品,这些作品造型有趣,做工精美,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另外教科书为学生出示了缝绣
基本针法和制作过程的示意图,教师可利用示意图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学目标:
1.了解缝绣的基本知识。
2.能够掌握缝、绣物品的基本手法和步骤,能够完成简单的缝绣作品。
3.愿意体验用针线缝绣,养成耐心细致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找同学说一说自己服饰上的图案都什么,这些图案制作上有什么不同?(有粘贴的、有印染的、有绘画的、有刺绣的)
二、欣赏民间传统刺绣
1、介绍四大名绣(四大名绣好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2、欣赏、讨论绣品的图案、颜色搭配、针法
3、说说绣品上的图案与生活中的真实图案有什么不同之处,颜色又如何?
三、演示绣品制作工序(课件),学生观察。
1、制作中应注意些什么?
2、用了哪些针法。
四、学生制作
1、自由想象,为自己的小手帕设计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图案。
2、整体考虑布的运用,把图案绣在恰当的位置上。
五、作品交流
1、选出自己喜欢的绣品,并说出理由。
2、介绍自己的绣品和自己的收获。
3、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特别是缝绣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第五课 会动的曲轴玩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曲轴、连杆传动的原理。
2.能够运用曲轴运动的原理,制作会动的曲轴玩具。
3.尝试把科学和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并能够体验其中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在我省民间流行着很多非常有趣的活动玩具,如会翻筋斗的小猴,会摔跤的双人(又叫二鬼摔跤)等。这些玩具巧妙的利用皮筋、竹弓的弹性,使形象活动起来,加上滑稽可爱的动作,不仅深得孩子们的欢迎,就是成年人也爱不释手。
2、新授:
讲解及示范:
(1)先用硬纸片卷两个圆筒,长约7公分,直径为2公分。
(2)将圆筒用彩纸封起来,上下用纸团塞住,并用彩纸糊实。
(3)将圆筒粘贴或彩画成两个人物形象。
(4)用较硬的卡纸剪出两个上臂和四个下肢。
(5)上臂是两个人物共同的,要用细铁丝穿在两个人物身上,细铁丝的两端弯个圈,使上臂能自如活动,又不会脱落。
(6)将四个下肢分别装在两个人物身上,连接方法和上臂一样。
(7)用一根细线,最好是尼龙线,从上臂中间穿过,线的一端栓个小铁丝钩,另一端栓一根皮筋。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6课:学构图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构图的一般知识。
2.培养学生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的能力。3.进一步加强学生锻炼、概括的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构图的组织与安排。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多种物象的组合关系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演示说明
师:任何一幅画面的构图都存在着这13种基本变化,只有大小适当,位置适中,聚散合理的才是比较完美的构图。3.静物构图与风景构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表现主题,而且都要把主题物象安排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上,使之突出、明确、大小、位置、比例适度。不同点:(1)静物是人为的在一定环境下摆放的物象组合,空间是有限的。风景属大自然的造化,无边无界,空间是无限的。(2)静物构图所考虑的是如何将有限空间中的物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之中,而风景则要在自然中选取所要表现对象,即取景。(3)静物的大小、位置、聚散关系比较容易判断,因为它相对集中、独立,而风景是连绵不断的无限空间形态,且形态变化万千,层层叠叠,透视变化也比较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静物写生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7课 像艺术家一样创作
教学目标:
1.了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过程,掌握美术创作的一般过程。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进行绘画创作。
3.明白艺术创作的艰辛,形成珍惜艺术劳动和艺术作品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写一篇作文的过程、感受,引出什么是创作。
二、新授
1、欣赏名家作品并出示这些作品的创作草图
师:说说欣赏名家作品和作品草图的感受和体会。
2、讲述名家创作故事
3、结合自己的写作经过尝试说一说名家的创作过程。
4、分析讨论艺术创作的四个过程。
选题立意: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人物和风景打动过你?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根据记忆描述给大家。
收集素材:
师:如何收集素材,从哪些方面收集素材?(速写、记忆、在书上、网上搜集图片资料,阅读与题目有关的文章。)
构图草稿:
师:构草图时应思考些什么?(以什么样的绘画形式表现--水彩笔、水粉、水墨、版画?根据作品的题材选择合适的绘画形式。)
加工完成:
根据草图,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大胆下笔,细心收拾,完成作品。
三、学生创作
四、展评、小结
第九课、光的艺术
教学目标: 光的艺术
认知领域:认识与理解材料透光性强弱特点,合理的运用材料和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能力领域:通过自主的探索及实验,掌握基本的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领域:养成在创作中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体验创作的快乐。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示范教具;与学生交流并布置材料收集工作。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美术课是一门十分特别的课,能激发创作的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在这里,我们一起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传播美。
今天的美术课就让我们从黑暗中开始吧!请把灯关掉。
一、欣赏范作 激发灵感
没有了光,世界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没有了光,线条不见了;没有了光,形状不见了;没有了光,色彩不见了;没有了光,美仿佛也离开了我们。
教师点燃蜡烛放在示范作品里,然后一一点亮其他作品。学生欣赏示范作品,交流、品评。
(“作品引入”是一种直观、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分析交流 深入挖掘
初问:欣赏了这么多美仑美奂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学生自由发言,营造自由、舒适的学习气氛。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光的艺术”。
再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如:材料、方法等方面。
(问题的梯次提出,使学生的思维从初步感知走向深入分析,巧妙的突破本课教学的关键点。)
三、大胆创意 勇于创新
整理回顾:作品的材料的通光性强弱不同的特点和以前学过的各种方法的运用。
提出要求:利用身边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方法来展现“光的艺术”。
在学生自由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广泛交流、汲取创作的灵感、大胆修正自己的构思。教师的辅导也应如此。(鄂教版美术教案)
(通过条件、材料、工具、方法四者的整合才能创作出精美的作品,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构思的优化组合。)
四、畅谈构思 同伴评价
在创作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激发出奇妙的灵感和精彩的创意。
重点关注:哪位同学想介绍一下自己的创作构思呢?邀请同学给你点评价或建议吧!你打算把自己精美的作品用在日常生活中吗?
(以同伴评价为主的评价也是一种学生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同时关注作品的应用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五、立足生活 传承历史
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艺术”,也创作了美仑美奂的作品。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光的艺术”也被广泛的应用着。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了解“光的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0课 喜马拉雅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展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航拍图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第25页出示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人类对喜马拉雅山脉的征服。教材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人瞩目的地方,它位于青藏高原的南缘,是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不丹、锡金等国的界山,山脉中段高峰林立,山脚下有玛旁雍湖和拉昂湖等著名湖泊。位于中段中尼边境上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雄浑、神秘、壮美,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岸精神的体现,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为之骄傲!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是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了解喜马拉雅山脉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分析和总结喜马拉雅的特征与精神内涵,寻找表现题材和确定表现手法等,体会艺术创作的过程。此课是在前面学习过《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基础上,设置的一节主题创作课,而且喜马拉雅山脉可表现的自然素材和精神素材都很丰富,表现手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所以本课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教科书第24页展现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航拍图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第25页出示了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人类对喜马拉雅山脉的征服。相信这些图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以启发。教学目标:
1.能够查找相关资料,比较深入地了解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状况、气候特征、植被特点和风土人情等知识。
2.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从中确定表现主题。
3.能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喜玛拉雅。
教学重点: 了解喜马拉雅山脉和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状况、气候特征、植被特点和风土人情等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喜玛拉雅感受自然奇观的美丽,能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喜玛拉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图片、资料。
学生:搜集世界自然遗产的图片、资料,画笔,大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它们多姿多彩的风貌装点着我们的世界。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面,我们来一起领略世界上最为奇特的自然奇观。(喜马拉雅山脉的航拍图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2、出示课题: 喜玛拉雅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发其内心对世界自然遗产的思考。
二、新课。
(一)、媒体出示 喜马拉雅山脉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人类对喜马拉雅山脉的征服的照片及资料让学生欣赏。
(二)、小组交流研究:
1、除了刚刚欣赏的世界十大奇观,你还见过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教师课件演示课本中的精彩图片,并分别对这些奇观做简要的介绍。
例如:“巨人之路”海岸:在英国北爱尔兰的安特里姆平原边缘的岬角,沿着海岸的悬崖的山脚下,大约有3.7万多根六边形或五边形、四边形的石柱组成的贾恩茨考斯韦角从大海中
伸出来,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滨。被称为“巨人之路”
萨加玛塔峰:为尼泊尔人的称呼,藏语“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圣母之水”。珠穆朗玛峰位于定日县境内,喜玛拉雅中段的中尼边界上,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峰顶常年积雪。
2、喜玛拉雅自然奇观美在哪里?
师生一起将这些奇观从美术的角度进行概括,如:越冬鸟群生态之美
莫雷诺冰川惊险之美
萨加玛塔峰磅礴之美
维多利亚瀑布壮阔之美
三、学生实践
要求: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在作业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
学生绘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己的感想。在表现技法上便于操作的有以下几种选择:①用线描的方式表现山脉的走向。②用蜡笔水彩的方法表现白雪覆盖的感觉。③用剪贴制作的方法表现山脉的层峦叠嶂(前后遮挡关系)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
欣赏学生作品,并请画得好的学生读一读感想。
五、研究景点及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分组研究一处景点:它美在哪里?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尽量维持这里最原始的状态?
六、总结,延伸。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喜马拉雅是人类的财富,我们应该如何珍视人类自然景观呢?今天,有些世界遗产正面临危机。除去自然灾害,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如:污染、战争等),我们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
第12课 绿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走进树,增进对树的了解与认识,知道人类与树木的密切关系。
2.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小树领养卡。
3.通过对树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
活动准备:剪刀、彩笔、卡纸。
一、导入课题 1.板书“绿色”
师:同学们看到这两个字,你们能想到什么?说来给大家听听看!
2.生围绕绿色自由表达。(环保、生机、希望等)
3.师:对绿色的喜爱和向往是我们人类的天性,绿色不仅带给我们生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绿色的希望和优美的环境,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绿色的国度--------树木王国吧。4.欣赏树木美景。(课件播放美丽的风景最好有音乐伴奏)各种各样的树木。
二、树木和人类的关系
1.师:同学们都已经陶醉在这美丽的绿色王国之中了,这些树木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优美的环境,还和我们人类有哪些密切的关系呢? 2.生回答
3.师配图配字介绍补充。(介绍有关树木的作用,光合作用、吸尘、防沙等)
4.出示身边的树,学生说树名,并介绍其作用。
三、植物在“呼救”----人类对树木的破坏,所带来的危害。
1.师: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达,人们肆无忌惮地砍伐树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人类对大自然植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后果。(视频)
3.观看破坏森林及危害的图片。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触。(学生回答)4.师:听,绿色的王国居民发出了求救的信号---------,板书:完整课题《绿色的呼唤》,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在呼唤什么? 5.生回答:爱护树木„„(学生自由发挥)
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制作小树领养卡、出手抄报、倡议书等)
四、从身边做起爱护树木,制作小树领养卡。
1.师:爱护树木,保护环境,就从我们身边做起。瞧,我们身边的这些小树,你们认识它们吗? 2.出示树木,学生说名字。
3.师:这么多的小树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你们想领养它们吗?下面我们就动手制作小树领养卡,小组合作设计制作领养卡,写出你们领养的树名,口号。3.生制作,并播放小树领养卡得图片。4.小组展示介绍
五、小结 师:(待定)师生共同配乐朗诵一首赞美树的小诗。
第13课《我们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以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社区新貌。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及美术表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巨大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社区的人物活动和景色,并画下来。
难点:能从独特的角度表现社区美好的生活景象。教学准备:
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语:同学们,随着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社区。(板书课题)
2、什么叫社区?
(自己居住的小区一带;农村叫村庄)、3、谁来想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些什么?是怎样的?
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都非常关心,了解得可真多!
二、新授。
1、那么,通过课前的了解,你觉得自己社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把你所了解到的讲给同桌听一听。(同桌交流,指名描述)师:真羡慕你们的社区!
2、在这么美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怎么样呢?有些什么有益的活动呢?
(学生描述)
3、师:社区里的人们真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啊!我们来看看一些小朋友是怎样来夸自己的社区的?
4、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
(1)社区全貌(线描):表现了社区的繁华与热闹。(2)海岛(色彩):表现了社区的宁静与朴素。
(3)健身、下棋(线描):表现了社区健康、活力的生活。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确表现的形式(线描与色彩)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反映社区,表现社区的哪些方面(环境与生活)。
三、学生作业。
1、想一想,你准备夸一夸社区的哪方面?你想用什么绘画形式来表现?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教学后记:
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学生们都是比较熟悉的,只是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在这堂课上的任务就是去引导学生到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去发现美,认识美,并创造美。把同村的学生分为一小组描绘自己社区的生活,他们都显得十分乐意,作业效果也很出色。
第二篇:六年级美术下册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
第一课 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二、新授
教师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 探访自然的奇观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具准备:
幻灯片,世界地图及各种材料
教学方法:
提问法激活方法探究法激活行为展评法激活灵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很多神奇的景观,它们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自然的奇观。(出示课题)欣赏奇观
师:曾经有一位美国人漫游世界的时候,发现了许多令人兴奋和神往的自然景观,他经过反复的挑选,选出了“世界七大自然奇观”。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七大自然奇观都是什么呀?生:想。
二、讲授新课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图片)
师:(边看边介绍)首先介绍的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海拔8848、43米。是亚洲和世界的第一高峰。因此,人们又称它为世界屋脊。
第二个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大峡谷全长350千米,平均谷深1600米,最深处可达1740米,被人们称为地球上最大的裂缝。
第三个图是非洲的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它的水汽腾空高达300多米,使得人们在几公里之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壮观!
第四个是阿拉斯加冰河湾,它是美国最引人入胜的景观,巨大的海湾中活动着冰河。
第五是美国的黄石公园,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自然和原始,更在于它的地质和地貌的多样性:在这里可以找到湖泊、瀑布、温泉、悬崖。。
第六个是猛犸洞,形成于几百万年前,已探明的通道有350英里,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洞穴体系。在那里就像地下迷宫一样。
第七个图片是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古老的淡水湖,湖深16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它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里有960种动物和400种植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细致,很好!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大自然的神奇更加感慨了!当我们正在为这神奇的景观赞叹、感慨的时候。你们知道吗?冰川在消融、野生动物在濒临灭绝、自然保护区遭到破坏。。物,都是它独有的。
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播放音乐)
四、学生作业
要求:请同学们画一幅你最喜欢的一种自然奇观,并在画的背面写下自己的感想。
五、课后延伸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然美景呢
体验奇观
师:欣赏了以上的图片和介绍,同学们想不想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呢?
生:想。
师:面对如此美丽的自然景观,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呢?请个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把词写在黑板上。
生:写词。
3、展示奇观
师:神奇、美丽。。自然奇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上网收集的资料。
生:各小组展示。
4、思考奇观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生活与艺术中的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了觯生活中一些常见花的造型特点及寓意。
2.认识中外不同艺术表现方法及不同表现形式表现出的花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认然界中的花与艺术中的花的关系。
(2)学习运用花美化生活。
2教学难点
(1)对比中西方作品.从不同的文化背景认识艺术家们不同的表现方法。
(2)理解、感悟绘画作品中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材料
花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导入:
认识各种各样的花
展示课前收集花卉的资料。
介绍自己喜欢的花的名称、特点及表达的寓意。
(闻一闻花香)
带来鲜花的同学边介绍边将鲜花插在花瓶中,组成美丽的瓶花。
请学生淡自已此时的心情。
讲授新课:
l、了解西方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蓝花瓶》塞尚(法国)
(1)对比实物瓶花,观察并了解静物画的表现形式。
(2)分析画面构图及色彩的美感。
观看课件:《银莲花》杜菲(法国)
具体分析:(学习观察细节)
(1)生动的花瓣。
(2)带有花朵图案的花瓶。
(3)整合画面的桌布。
2、了解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
观看课件:对比《写生玉簪》和《露气》两幅作品。
具体分析两幅画的不同绘画风格:
(1)工整、细腻
(2)大气、豪放
3、尝试并对比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
小组合作探究:
中国画和西画在花的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对照书中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组长记录大家的发言。)
小组间进行汇报。
学生进行评述
观看《粉彩百花圈瓶》(清)
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花的造型、线条的运用、做工的精细等。)
再次感受花在生话中的应用
谈一谈自己身边哪些地方是运用花进行装饰的?怎样装饰的?
出示书中第21页房间布置图片。
提出问题:你想在这个房间里挂哪幅画?说一说你的想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
画水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应会:尝试采用中国画干湿、浓淡的画法,表现一组水果静物。
2. 使学生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用浓、淡、于、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
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水果等。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I)展示出不同表现方法的水果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
这几幅作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有哪些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中国画的方法来画水果。
(2)出示课题:画水果。
3、新授课
(1)学生分组欣赏。
① 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水果与用其他绘画方法表现水果有什么不一样?
②尝试着用纸笔画一画。
提出问题:
A尝试用笔:中锋、侧锋。
B尝试用色:浓、淡、干、湿。
(2)教师可在学生初次探究的基础上做示范。
(3)请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学生看书欣赏其他学生的美术作业。
(4)打开书,欣赏。
①看草莓、葡萄的步骤图,研究其画法。(学生临摹画法。)
②欣赏学生作业。
(解决画面的构图问题。)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先临摹;
(2)创作完成一组水果静物。
5.小结
组织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五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表现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掌握花卉的基本画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画花卉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写意花卉的形式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娇艳的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和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颜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分的干湿对表现物象的作用.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作。
(三)学习材料
毛笔、墨、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各种花的图片或鲜花等。
在教室里陈设不同品种的鲜花。
教学活动:
l、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看到教室里陈设的鲜花,同学们会想到今天的学习内容一定会和什么有关系?
出示课题:娇艳的花:
3、新授课
提出问题:
①谁认识这些花儿.并叫得出它们的名字?
②你们还认识其他的花儿吗?请你把它们介绍给大家。
③鲜花再艳,也有捅谢的时候.什么花儿会永不凋谢?
展示中国画花卉。
提出问题:
①猜猜它是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展示文房四宝)
②用这种绘画工具绘制的画叫什么画?
③作者是如何表现花朵娇艳的?
提出问题:
①怎样用笔、蘸色才能表现出花卉的特点?
② 水分的多少与画面的效粜有关系吗?
教师示范。
打开书,联系老师示范的过程,你认为书上的作业哪些地方运用了和老师一样的方法?
展示花卉作品。
提出问题:
这些作品哪一幅你更喜欢?为什么?
4、艺术实践
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临摹大师的范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儿进行表现。
5、小结
组织交流。
教学反思:
第六课:泥玩具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中国民间泥玩具,了解和接触一些民间泥玩具的知识。(了解)
2、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民间艺术、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接受)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民间泥玩具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认识、感受中国民间泥玩具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教学准备:
1、教具:计算机、CAI课件、大屏幕投影、实物展示台、部分民间玩具实物。
2、学具:各种民间玩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民间玩具实物,引入课题。
2、出示课题
二、欣赏泥玩具
(注:所有图片欣赏的玩具都通过电脑及大屏幕进行展示,部分比较小的实物玩具通过视频展示台欣赏。)
1、导言: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泥土是我们周围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千百年来,我们的民间艺术家却用它雕塑出许许多多造型优美、形象可爱的艺术品。
2、欣赏《彩色羊》《大叫鸡》《花小狗》《娃娃鱼》《麒麟送子》
小组讨论:
①问: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点?
(玩具,样子很可爱)
③问:它们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红、黑、黄、绿、蓝)
三、艺术实践
模仿民间泥玩具的造型特点和色彩,创作一个可爱的泥玩具。
教师指导创作。
四、小结:
同学们,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手创造了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间玩具,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欢乐。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第七课 漂浮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结合绘画、粘贴、插接等不同造型手法,以及漂浮的科学道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实现自己的艺术创想。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课前准备:
各种材质的废旧物品,如彩色纸、小木条、塑料瓶,铁丝、剪刀、双面胶、乳胶等。有关物体漂浮的小知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1: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作业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
2、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他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
二、思考反馈
1、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轻,中间有空气,)。
2、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海面上?(形状的改变,空气)
三、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组织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有趣的关于漂浮的资料在组际或班级中进行交流。
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
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
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的造型?
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
五、探索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
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
六、展示评价
利用水盆、鱼缸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的展评环境。
七、课后拓展
教学反思:
第八课 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教学准备: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
(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
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教学反思:
第九课 我的牙刷
教学目标: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独特而实用的牙刷。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
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
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
这里的设计起了什么作用?
它的把儿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
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
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
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
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
1、以人为本,突出创意,2、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四、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教学反思:
第十课 便笺盒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教学准备: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
(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
(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山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教学难点: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
(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教学准备: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 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 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 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美术
六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总结
曾慧 本期担任六年级下学期两个班的美术,因班级管理以和学生的状况也均有不同,这就要求老师的教学要计划周密,因人而异,采取令学生易学、好学的途径去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
成果和经验:
1、让学生明白美术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 性。
例如:六年级下学期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美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需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学习美术获得。
2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我认真地分析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和体系,懂得了小学美术必需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课堂上交叉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
存在的问题和教训: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言不够生动等等。
总之,本期工作顺利圆满完成,缺乏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赢得家长的赞许、同仁的敬佩,领导的认同。
第四篇: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河北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节日的餐桌
教材分析: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别具特色。中国的食品,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讲究造型与色彩。尤其在节日,一顿丰盛的菜肴,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那洋溢着浓郁亲情的欢快氛围更是使人难忘。作为一节综合探索课,本课不仅要让学生设计菜单,“制作”菜肴,更要以节日的餐桌为切入点,综合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及中国食品造型的特点,感受美好的亲情友情。
本课有两个学习活动:
1、在“制作”节日的菜肴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巧妙地利用废旧物品表现色、形俱美的“菜肴”,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在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餐桌旁欢乐的气氛时,要求学生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带着情感运用色彩、构图等表现出节日的餐桌旁的欢乐气氛。
教学目标:
1.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2.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发展学生选择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3.能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餐桌的场景和气氛,发展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4.通过综合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乐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食品造型的创作,认识中国食品的特点,感受和了解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一周浏览课本内容,从中得到启发,动手搜集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废弃物。如:饮料杯、包装纸、废旧玩具、布头、纸盒、旧毛线等。同时请学生注意通过观看电视节目或翻看家中菜谱方式等主动了解中国食品的一些特点。
师:精选一些造型和色彩都很美的菜肴图片准备课上使用。
二、课题引入:
师生谈话:说说节日的餐桌
生:展示自己通过电视节目或翻看菜谱了解到的知识与图片资料。(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丰富学生的感受)
师:可以抓住学生对本课比较感兴趣的特点,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自由的教学气氛。用谈话法引入教学,启发学生回忆并谈谈感受:
你家是怎样过节的? 爸爸妈妈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还可以启发学生:有和家人一起去过饭店的经历吗?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在与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学习,及时补充典型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欣赏,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中国食品造型讲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了解。)
三、设计制作菜谱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食品造型
1、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如何把它变废为宝。师:对学生提出挑战,“敢不敢尝试利用各种废旧物品,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使这些废品‘变废为宝’,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提示学生 “饭”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导学生一起设计菜谱。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你有什么好主意来安排一顿“节日的大餐”?怎样搭配才会有营养?“节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 小组合作: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
(在个体创作中张扬个性,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人格。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学生实践创新。
(通过学生对媒材和表现方法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其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 综合探索。
(由一盘盘美食为探索的起点,通过生活中已有的体验及资料的查阅和有趣的制作活动来多方位感受与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简单面貌。)
● 学生集体交流想法。
2、动手制作菜肴
师:制定好菜谱就可以进行菜肴的设计和制作了。
●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利用了怎样的材料?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现吗?
● 从学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颜色和外形特点使你联想到哪些菜肴?它适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间怎样搭配等。
(大家集思广益想办法,最终来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进行创作学习。)● 小组选定一个节日,大家资源共享,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来布置节日的餐桌,共享节日的欢乐。
● 学生创作
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去,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特点,让学生动脑筋从多个角度去想,怎样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质地来表现菜肴?用怎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现等。
(训练儿童思维的变通性。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用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的语言进行集体的或个别的辅导。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创新和与他人愉快合作及进行高效有序的工作上。)
四、作业展评
进行与游戏相结合的评价活动。可在模拟进餐的活动中进行隐性评价.比如,哪道菜让你看了流口水?谁做菜的想法最奇特?谁的菜名起的最美等。
(师要注意将知识技巧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学生表演一家人过节时所表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待人接物的礼貌等都应该是评价的内容。)
五、课后拓展(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利用一个课时完成,效果会更好。)让学生用画一画节日里聚餐的情景,表现出节日的欢乐。
(引导学生从节日的餐桌前的欢乐气氛开始回忆。节日里你和家人围绕在餐桌前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桌前的气氛又是怎样的?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和场面?还可以通过模仿自己亲人的动作及表情来加深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理解。)
师:重点从运用怎样的色彩来烘托节日的气氛,及怎样构图更能表现出餐桌前热闹的情景这两个方面和学生进行探讨。
注:创作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表现形式:除了教材上提供的表现形式以外,还可采用水粉、水墨、版画等平面造型方式。
(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现自己眼中、自己感受到的“节日的餐桌”,避免千篇一律的创作。另外,对于集体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及时的辅导,例如,人物的造型、动态上的困难等,有必要时教师还应亲自示范。)
注明:两个活动(制作和绘画)可以同时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创作也是可取的
第二课:脚的经历
教材分析:
美术教学中,写生在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中是比较难把握的。传统单调的教学内容以及过于专业化的技法训练,往往使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兴趣。“脚的经历”一课在解决兴趣与技法学习的矛盾上做了很好的尝试。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将写生和学生的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另外,不管是对脚的写生还是侧重于鞋的描绘,其线条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也极易形成较生动的画面。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线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对写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应侧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注意锻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能力。教材呈现了生活中穿着鞋的脚的实物照片,给学生创设了一些情景。运动鞋的造型设计简洁大方,装饰丰富,便于学生看图片进行创作。本课的学生作品主体突出,有的联想丰富,有的写实生动。景物的添加给学生的创作做了很好的提示。
教学目标:
1.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2.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3.愿意进行趣味写生练习。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观察脚(鞋)的结构特点,并能用大胆流畅的线条进行描绘。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描写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观察脚的结构,尝试用流畅的线条对脚进行写生。师:准备脚的各种姿态的图片、各种样式的鞋的图片。
(图片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本课教学,提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本年级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对线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得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说说在观察与课前写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注:这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很好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本部分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坡度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学目标要明确,本课将写生和想象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是在写生训练的同时,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课定位于想象画的创作。
三、展示图片,观察脚、鞋的外部特征
1、结合图片,集体交流脚的外部特征的把握
2、观察各种鞋子的特征
● 可以让学生三四人一组,相互观察。也可以让学生拿来鞋,放在桌子上观察。
观察不同于一般被动的视觉感受,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视觉活动,因此教师要予以方法的指导。
●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也可以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提示学生思考:鞋从整体看是什么形状,从上、下、侧面看有什么不同? 鞋由几部分构成?
每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部分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 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如,鞋带是怎样穿入鞋眼的? 两根鞋带是怎样交错变化的?鞋上有哪些花纹? 针脚是怎样的走向等等。
(通过观察,学生会对鞋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好的观察可以为写生做好铺垫。如果学生写生能力和表现能力较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脚部的结构特点。这样学生在创作内容的选择和表现上会宽松一些。)
注:此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学生写生创作
采取先写生后想象添加的方法。
(这样有利于突出训练的主体,也会使学生把握写生和想象的区别。)
1、师:提示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画起,线条大胆流畅。尽可能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结构画出来。在刻画细节时,线条要富有变化和节奏。
2、师示范
特别是线条的组织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示范、对比等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魅力,以便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学生写生创作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观察感受入手,至于比例、构图等问题不必过多的强调。
(在创作中,教师还要关注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写生还停留在想象和概念化模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使他们尽快理解写生的含义,投入到写生的创作中来。)
4、让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想象添画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添画部分的线条组织,线条的组合要和鞋、脚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画面主体突出,富有变化。
五、作业展评:
● 教师可以组织作业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讲讲脚的经历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 还引导学生关注线的使用,通过作业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线的魅力。● 结合画面让学生谈谈写生和想象创作的不同,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写生,以及写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三课:朋友你好
教材分析:
对于相处了几年的孩子们来说,学校是孩子们的“大家庭”,同学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一起过幸福的集体生活,共同努力学习,人人健康成长。本课题目“朋友你好”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将冰冷、枯燥的技能练习,融入了人文情,增添了学习的乐趣,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构建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本课教材出示的示范作品,有的侧重人物头像写生,有的则从整体把握,表现人物动态。教学的空间、自主的空间都相对较大,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加以选择和侧重,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另外,本课人物写生主要以线描的形式为主,要求学生利用线条表现时要大胆流畅,能够利用线条生动地表现出自己对人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用线写生造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教学重点:
学习用线条描绘人物写生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激发学生参与造型活动的积极性,感受友情的快乐。
教学难点: 人体动态的写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以 “照镜子,对号入座”的游戏形式导入新课。
要求:每个同学在小镜子里观察自己,当老师指出某一种脸形时,这种脸形的同学就站起来,其他的同学可以评议,看看谁的“座位”找得准。
二、关于人物头像的写生:
1、师:课前收集一些特点突出的人物照片,上课展示给大家,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脸形、五官、发型、服饰等特点。
(在分析五官特点时也可以用这种游戏方式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将自己的特点归类。)
2、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要求:认真观察一个同学的外貌特征,然后描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努力刻画出人的表情、性格、年龄、性别等特征。
师提示:面对写生对象,我们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特别要对脸上的五官进行分析:比如他的:● 眉毛是怎样长的?
● 是不是有很多根的小眉毛组成?生长的方向如何? ● 他的眼睛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双眼皮?
● 他的鼻子长得怎么样?鼻梁高吗?鼻头是圆的还是尖的? ● 嘴巴是什么形状的?嘴唇上下一样吗?是薄还是厚? ● 还有耳朵的位置在哪儿?耳朵的形状有哪些特点?
● 都有哪几种脸形?脸形特点是怎样的等。喜、怒、哀、乐要怎样表现? ● 最后看看他的发型和着装的特点。
(目的是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的方法。另外,教学时间允许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我”和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等等。)
注:这样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教给了如何观察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造型的基本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应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生。
3、学生写生
师强调:写生时强调学生的观察感受,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可以不必拘泥结构比例。
4、展示作品,大家猜一猜作品中画的是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促进写生教学。
三、人体动态的写生:(▲)注:人体动态的写生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应坚持从观察入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1、引导学生探究:
● 人的身体大致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运动规律怎样? ● 服饰特征是怎样的?衣褶的走向和人物动态有什么关系等等。(为了清楚的讲解,采取表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会。知道立姿、坐姿和其他各种姿势人体的大致比例和肢体的变化,以及人物形态特征。)
2、欣赏优秀的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3、教师亲自示范
例如从整体到部分,从细节再回到整体,如何利用线条去边线等。
4、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业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性格特征,纠正学生生搬硬套五官比例关系,画标准像的做法,纠正学生看一眼画一笔,不进行整体观察的作画方法,发现典型,及时讲评。)
注:● 在此环节,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画的不像本人怎么办?一定要画的像才好吗?”对于这些提问要及时地给予解答,告诉孩子们只要认真观察,抓住特征,画出自己的感觉就行。
● 对于学生难以表现的地方,耐心示范。告诉学生不必在五官比例上过分强调。
● 共性的问题,在班里统一讲解。个别问题还要单独指导。
(看到画的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表扬。一次好的评价能保持和延续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让他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更加增强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起他们再创作的欲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5、以“送给朋友的祝福”为主题,让学生在写生好的作品旁边写上祝福的话语或悄悄话送给朋友,表达浓浓的友情。
四、将作品汇集成册做成班级相册进行集体收藏。要求:学生共同设计相册的版面,装订成册。
(此环节既增强了绘画的技能技巧,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使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四课:哪里藏
教材分析:
随着出版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开始呈现出新鲜而有趣的面貌。有的书中描写鲜花,打开书你就会闻到花香;有的书中讲动物,书中老虎、兔子的形象不再只限于画笔描绘,而是在书页中嵌进了模仿动物的色彩和花纹的仿真化纤面料,使你能看又能摸;还有的书中讲各种各样的房子,当你打开书页,一座漂亮的纸房子就会从书中矗立起来,给你很大的惊奇„„孩子们都喜欢读书,读这样的书对他们来说更是件天大的乐事,他们可以边读边玩,边摸边看,调动多种感官去感知世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应该说,这类书籍的设计者是在创造性地运用新材料、新手段进行书籍的设计制作。本课就是由此而发,通过教给孩子一种简单、有趣的制作趣味图书的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并制作有趣的书页,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2.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3.体验采用多种创作方式创作美术作品的乐趣。教学重点:
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页或几页如课本所示的有趣的书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动手制作的技能、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自制一幅较大的作品。(或到书店买一本和课本中类似的趣味儿童图书)
(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比较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制作的原理。使他们体会到设计的巧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引入:
师:展示自己制作的有趣的书页。
边讲有趣的故事,边让学生猜故事的主人公藏在哪里?
(在给学生带来阵阵惊奇的同时,也激发孩子对这种书籍设计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它是怎么做成的?从而将教学引向探讨书的设计制作方法上去。)
三、探讨趣味书制作的奥秘
1、他们亲自去分析、观察。
了解书的制作方法:“挖洞法”和“加纸遮盖法”
2、,可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知道的哪个故事最适合做成这样的书页? 最能给读到它的人带来惊奇?
四、学生制作
活动形式:独自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1、设计,分工制作。在有了成熟的想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一试身手了。
2、要求:制作的书页不仅要有趣,而且要尽量整洁漂亮。(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求美的好习惯。)
3、师:演示趣味书的制作方法。
4、学生制作(放手让学生制作)
(不必在书页的形状及大小上做过多的限制。书页可以是方形、圆形,甚至是不规则形状均可,只要孩子喜欢,做成什么样子都是不足为怪的。故事的内容可以书写于书页上适当位置或书页背后。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用书上的方法成功地做出书页已经很好了,如果有学生能发明出新的方法来制作趣味图书,教师可给予大力表扬。)
五、作品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可以互相介绍或传阅有趣的书页。● 让学生自己推荐自己认为最有创意、构思最巧妙的作品。
●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他们亲手制作的作品送到附近幼儿园,给小弟弟小妹妹看,使他们既有成就感又培养了爱心。
第五课:可爱的蛋壳玩具
教材分析: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蛋壳被当做垃圾扔掉。你是否留意和观察过这些普普通通的蛋壳呢?它们不仅有光润的外形,不同的蛋还有着不同的色彩和纹路。利用蛋壳进行加工制作出来的工艺品,很富有特色。像彩蛋、蛋雕等表现形式更是巧夺天工,成为装饰生活、馈赠亲友的佳品。本课以“蛋壳玩具”为设计制作的命题,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的蛋壳设计制作成小玩具、小案头摆设等工艺品,孩子们会觉得亲切、好玩。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等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而且在课堂上可以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多变的课程材料,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介入,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艺术特色。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蛋壳玩具的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出富有特色的蛋壳玩具。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的理念与技术意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通过蛋壳玩具的制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创造的思想品质和认真耐心的良好做事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蛋壳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蛋形”创作出生动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查找资料,搜集与圆形相关的艺术品和图形以及相关的动物、人物等图案资料,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准备加工好的空蛋壳。
(蛋壳可以像教材提示的那样进行加工,晾晒干后最好用白胶布将口封好,这样在制作过程中不易破裂。为了保持蛋壳形的完好,也可以按照教学参考资料提示的方法,用注射器进行完成。还可以在熟鸡蛋上直接设计造型。)
二、教学引入
教师可用动画片《小蛋壳奇遇记》或歌曲《小蛋壳》等形式导入新课,也可用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
● 教师利用手中制作好的蛋壳玩具进行自编表演小节目。● 利用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将孩子们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你知道老师请来的这些小演员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这些小演员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你还见过类似的作品吗?是不是也愿尝试一下? 从而揭示课题。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了解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
● 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蛋壳制作的各种玩具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讨论:这些玩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他们是怎样利用蛋壳的外形的? 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
怎样做才能使自己的蛋壳玩具与众不同?
● 引导学生共同欣赏作品的独到之处,引导学生观察蛋壳玩具的颜色及花纹,找出不同的蛋壳的特点,研究蛋壳的加工制作和装饰。
这些蛋壳玩具的制作方法:运用了彩绘、剪贴、添加的方法,有的还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蛋壳制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及过程时最好选用比蛋壳稍大的椭圆形物代替蛋壳,以便让学生看得更清楚。
四、学生创作:
1、师生讨论:
这些蛋壳玩具表现的是什么内容?除了做成独特的蛋壳玩具(蛋壳插花、彩蛋纹样、蛋壳小花篮、蛋壳不倒翁、蛋壳与骑士、蛋壳与卡通艺术形象等)有趣的人物、动物形象外,还可以制作成哪些形象?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创作的思路。)
2、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蛋形”,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联想,看看谁的想法多,最巧妙。
(让学生把人物、动物及其他更多的事物和圆形联系起来,降低学生创作的难度。)
3、学生创作:
● 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玩具?请小组的其他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装饰,可以涂画,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剪剪贴贴,还可以用橡皮泥粘贴等。
在动手过程中注意安全,用小刀或剪刀时要小心,以免误伤自己或他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的习惯,即做事的规范性。)●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拿自己手中的作品编个小故事进行表演展示,由同学们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表演奖等。也可搞一个蛋壳玩具拍卖会,让卖者介绍蛋壳玩具的特色,让买者谈谈购买的理由等。
(评价活动要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六、师生总结: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只是人们缺少发现和创造,不但浪费了不少资源,而且还污染了环境。我们今天学会“变废为宝”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利用我们所的知识去美化我们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始终被有趣的玩具和丰富的材料所吸引,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体验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帮助学生找到善于发现的眼、勤劳创造的手、勇于探索的心。)
第六课:捏把小椅子
教材分析:
拥有一把椅子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辛劳之后可以坐下来休息放松。只是椅子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变化,动手创造出现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在野外,一块石头、一丛青草、一截枯木都可以在上面坐一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椅子扮演的角色已经远远不单是“让人歇息的角色”,它的存在,还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到今天,椅子的功能、形态的变化愈演愈烈,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更喜欢各式各样的小椅子,椅子甚至成了他们玩具中的一部分。他们喜欢把椅子搬来搬去,喜欢跪在地上把自己的玩具在椅子上摆弄,喜欢把自己洗过的小手绢搭在椅子上,调皮的孩子们甚至经常站在椅子上跳上跳下去够柜子上好吃的东西。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便慢慢地忽略了椅子带给他们的乐趣。那么让我们在“捏把小椅子”这一课中唤回孩子们以前的记忆,再一次与椅子做个亲密的接触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泥进行充分的感受,掌握一些泥塑的基本技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堆塑、连接等综合的方法表现造型独特的小椅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泥工的技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猜谜语、童谣、讲故事等方式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从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椅子? 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以及他们和椅子之间的小故事。● 提出问题:生活中的椅子还需要哪些改进的地方?你要是设计师会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意。
(使学生人人争做一个小小设计师,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展示各种椅子的图片及声像资料
●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欣赏各种椅子的造型和色彩,特别是好的创意。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他们谈谈不同功能和不同环境下的椅子的造型各有什么特点。
(最好,把几把造型独特的椅子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亲眼观察、亲身去坐一坐,相信学生对椅子的造型设计、功能会有更深的理解。)
● 讨论、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椅子在具备使用功能外,设计师更注重功能与美观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示出设计师的审美品位,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空间。
(通过这些资源既能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认识,又传承了椅子的工艺文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的设计、创造积蓄了原动力。)
三、学生创作:
● 通过教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大树”椅子: 树干是椅子的哪部分? 小树墩是椅子的哪部分? 你觉得这样的椅子适合放在哪里? 椅子主要可以在哪些部位进行变化? 怎样的造型才会让大家喜欢购买?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想象。例如,外星人也需要椅子吗?他们的椅子什么样?住在大海里的美人鱼的椅子是否也很奇特„„你们能想到哪些奇特的椅子造型?教师还可以利用事物间的联系启发学生想象,例如,怎样将人、动物的身体和椅子联系在一起?从花草、大海的波浪中你又受到怎样的启发?哪些元素可以用到椅子的设计上。总之,要充分给学生自主和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要努力抓住学生们闪动的灵感,正确引导,以点带面,力求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 教学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搓、团、揉、捏、压等方法。
提示学生利用一些工具进行刮、刻等处理,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肌理效果。(本课的学生作品完全以泥为造型,在实际创作中还可以提示学生加入其他的材料,例如,铁丝、小石子、纸片等,丰富创作。)
● 学生制作:
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
(哪怕是作品中一件微不足道的部分,也具有独特的乐趣,也会给学生独特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采用综合的评价方式
(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尊重个性差异,重视自我评价。)设计意图:结合同学互评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美术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充当角色。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悟,为他们提供一个活动和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如汩汩的泉水喷涌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和尽情发挥。
第七课:顽皮的猴子
教材分析:
猴子是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它顽皮、灵活,形态和动作和人极为相仿,从绘画题材上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内容学生熟悉,便于观察和表现。从学习中国画技法的角度去考虑,可以打破学习中学生的单纯临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把水墨当做一种表现的工具和材料去抒发情感。值得一提的是,画家笔下的猴子因人不同,呈现出的笔墨特点和猴子的特征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不要以专业的要求去要求和指导学生,要更多地从兴趣和水墨游戏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法。
教材主体课文从猴子的动态情景入手,给学生很好的启发。生活中猴子的图片,便于学生观察和抓住猴子的特点。《金丝猴》是画家刘继卣的作品,画面上的猴子生动可爱,笔法娴熟,呼之欲出,欣赏他的作品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学生创作的兴趣。教材还提供了画猴子的基本步骤的示意图,便于学生自学。教材提供的步骤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范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学生对水墨的掌握情况,选择适合的表现方法。在表现手法上也不要求学生千篇一律。因此,我们的学生作业呈现的作品也是多样的。在表现手法上,有的较为成熟,用笔简练,墨色变化丰富;有的稚拙,儿童情趣浓厚。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猴子。2.能够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3.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验水墨工具材料的特点,愿意进行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生:● 提醒学生做好工具和材料上的准备。
●搜集和了解一些关于猴子的故事、儿歌、图片等资料。
师:亲自尝试练习。特别是对国画专业了解较少的老师更需要动手画一画,了解水墨猴子的画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做好课前的必要工作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孩子,可以更好地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猴子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猴子的特点和活动习性。)
二、师生交流:
● 让学生广泛地交流搜集到的猴子的故事、趣闻等资料,以加深学生对猴子的认识。
● 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的外表特征
● 利用表演等形式体会猴子的动态形体特点,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如猴子一家都有谁?
猴子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等,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把同学间发生的很多故事和情感都可以赋予在它们的身上。)
三、水墨作品欣赏,让学生感知水墨的情趣。(▲)● 欣赏名家的作品入手,引导学生观察:
用水墨形式表现的猴子和我们平时用水彩笔表现出的猴子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用笔的吗? 墨色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问题不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水墨技法,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水墨画的丰富变化和其特有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他们愿意尝试和探究的愿望。)
● 学生探究
让学生结合以前对水墨知识的了解,说说自己认为该怎样画猴子? 用怎样的笔或怎样的墨?说出自己的理由。● 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尝试实践。
(在探究当中,对于他们的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要给出标准的答案,目的还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创作中发挥和运用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特点。)
四、教师示范:
使学生了解猴子的一般笔墨用法,给学生以提示和启发。
注:不必强求学生“死记硬背”的临摹。对于猴子的画法有很多,而且各个画家有独自的特点,教师也不必要求学生去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创造力和体验水墨特有的韵味。
五、学生创作:
学生可以是独立创作和相互观摩相结合的形式。
要求:★ 提示学生在创作内容上要大胆想象,画出情趣来;★ 提示学生在技法上也要大胆,自己尝试,体验水墨的变化。
六、作品展评:
在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我评价,发表自己在绘画时的感受,也可以就用笔、用墨以及水分控制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水墨的特有效果,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八课:彩墨瓶瓶罐罐
教材分析:
“彩墨瓶瓶罐罐”是中国传统水墨系列教学中的一课,是建立在《美术》教科书第六册学生对水墨工具和材料有了一个浅层次了解的基础上的。本课依然是水墨学习的初级感受阶段,仍定位于一种水墨游戏的状态。通过表现瓶瓶罐罐进一步熟悉水墨画工具,加深对水墨工具的特点和水墨特有的画面效果的视觉感受。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学的层次,应让学生处在一种自由的状态,像蜡笔、水彩笔画那样,把水墨工具当做一种新的绘画材料去加以运用就可以了。至于更多的用笔、用墨技巧也处在一个感受画的层面,教师不必深挖,也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些会在高年级水墨教学中有专门的训练。
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花瓶造型简洁,花朵更是不必拘泥真实,一个花心几个花瓣,涂涂抹抹,容易表现,也容易形成较好的画面效果。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热情和成就感很有好处。本课教材出示了两幅名家之作,吴昌硕的《瓶梅》典雅、大气,传统水墨韵味十足。林风眠的《闪光的器皿》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画面色彩鲜艳、厚重,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两幅作品不仅从内容上给学生创作上的提示,更多提示给教师在初级阶段的水墨中,不必像传统水墨教学那样过早地给学生一些程式化、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给学生更多的探究体验的空间,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去体验笔墨的特性。学生作品呈现出的面貌也是多样的,同样给学生提示和启发。
教学目标:
1.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进行创作练习。2.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传达自己对瓶花的感受。3.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继续探究水墨特性,以水墨的形式表现瓶花,激发学生热爱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
师:● 将瓶花拿到教室里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调动和丰富学生对瓶花的感受和经验)
● 引导学生到花坛里去观察,了解花的构造、花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是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美术教育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了解学生对水墨知识的掌握在怎样一个层次上,以便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作品欣赏:
展示一些名家作品,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分析其艺术的特色。(使学生意识到艺术家的工作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师:就拿一种花而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提示学生在创作中也要大胆,不必拘泥。
三、笔墨技法练习: ●观察、尝试表现
师:出示一枝花形比较简单的雏菊,让学生观察,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表现
●教师引导大家一起交流、归纳。
使学生认识到水墨画的水分的控制、用笔的变化、墨色的变化是很丰富的,以及花卉的一般表现手法。
●教师示范,教师可以示范1~2种花的画法。
(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笔墨的变化,在技法上教师应给予指导和提示。)
四、学生创作
● 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创造。
设计意图:“传统”不应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精神,一种能量。教学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由、多元和个性,突破传统美术教学以示范、临摹为主的方式,全方位地解放学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注:教师要精讲多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尝试、实践的时间。
● 在学生的创作中,教师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水墨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去大胆尝试。教师要适时去引导:
例如,水分的多和少哪个更能表现出花的娇嫩?怎样通过简洁的笔法去表现花朵?墨色有变化和无变化哪个画面效果更好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作品间的比较和交流,使学生意识到水墨画的特性。在辅导中教师还要注意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对学生好的地方要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进行集体辅导。
五、作品评价:
通过自我评价、同学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会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增加自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作业展评不仅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具有成就感。而且,学生作业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通过作业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第九课、美丽的花边
“花边”设计也称“二方连续图案”设计,图案起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早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在烧制陶器时,发现泥坯成型留下的编织纹、蒲席纹、绳纹等自然形成的痕迹很好看,从而启发着人们有意识地运用自然景物去装饰陶器产品,这就是图案艺术的开始。二方连续图案是图案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是以一个单独纹样为单元,有规则地反复排列起来,向左右方向连续的叫横式二方连续,向上下方连续的称纵式二方连续。这些图案形式在新石器的彩陶纹中已很多见,所以图案从一开始就从属于器物、建筑、服装等被装饰物,从属于工艺而发挥其装饰功能。因此,图案的设计注重形式感,强调平面感,强调形象的装饰美感。
本课花边的设计与应用,就是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美感特点、应用范围,设计花纹的组合、排列规律,并尝试运用电脑中的“绘图板”制作不同秩序组合的花边,使花边排列形式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对秩序美、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中少数民族服饰及瓷器上的花边,对学生认识花边起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导学生去留意观察生活中的花边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中花边作品的构成形式有:横向、纵向及散点式、直立式、斜线式、折线式、复合式等,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花边秩序美组合的规律,给学生以启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边的用途、特点和基本规律,感受花边的秩序美。
2.了解和尝试电脑绘图板中的复制、粘贴、旋转等技巧,并能够制作出美丽的花边。
3.喜欢电脑美术,愿意用电脑绘制作品。教学重点:
了解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和排列规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带有花边的生活用品,如手套、水杯、盘子等。
二、欣赏花边
● 让学生欣赏花边的美,并了解花边的装饰作用。
● 用电脑课件展示更多的花边资料或生活中花边应用的实例。
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花边?有什么样的作用?什么是花边?花边有什么特点等,(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到花边的特点和美化装饰生活的作用。在电脑网络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三、发现花边构成组合的特点:
●教师可以将一张纸进行反复折叠,然后在一侧剪出花纹来,这样打开,就是一道花边。
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花边每个图案都相同吗?是怎样排列的?(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花边是由一个单独纹样反复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出来的图案。)
教师还可以在出示大量花边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出花边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单独纹样都可以选用哪些事物?单独纹样在排列上有规律吗?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每个学生准备4张5厘米见方的小卡片,每个卡片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做成学具。课上老师请大家把这些卡片按照一定规律排列,就形成花边,看看谁的排列方法多,得到的花边多。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践,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涨,对花边的多种的排列组合规律也会很好地掌握。
四、设计花边
● 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自己设计一个花边吗?想如何设计?准备为某件生活用品设计花边,设计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等。
● 教师可提出问题:画花边累不累?能不能用简单快捷的方法画呢?启发学生想到用电脑画,用剪子剪、用拓印的方法反复印制等。
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侧重和取舍。此设计是为了加强设计活动的目的性。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几个花边,然后大家评论,以考察学生对花边的认识理解程度。
在评论、讲评的互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花边不理解的地方,如排列规律混乱,单位、纹样、大小不统一等问题。
例如:色彩的搭配上,教师可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用同一个纹样排列组合的作品进行评价,比较哪一个色彩美,引导学生说,教师再因势利导地渗透色彩搭配知识。又如内容的协调美,可给出一个以花为题材的单独纹样让学生排列组合,对于在排列空间上空一点的作品,老师可让学生思考应添一个什么东西
好,学生就可能想到小一点儿的花、小蝴蝶、小蜜蜂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上互动做到。
● 学生设计制作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五、作品展评:
充分借助电脑网络进行互动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网页将学生的作品以及更多的关于花边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第十课:大花鸡
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就是将复杂的自然形态删繁就简,保其主要特点部分,使其形象简洁明显而单纯,一目了然。本课中选取的民间鸡的图案形象,就是将形象的侧面外轮廓线进行概括、提炼所得到的艺术形象。
(2)夸张就是把自然形态的主要特征,如鸡的形象特征、动态特征、神态特征等加以夸张,使特征更鲜明。如:鸡冠子更大更尖,鸡的尾巴更长更弯,鸡鸣叫时脖子更长等。
(3)变形是更进一步的夸张,多是从作者心理感情出发,要求作者对生活有独到见解,有敏锐的感受、炽烈的感情及丰富的想象感受,以至幻觉等能燃起变形的火花。如有的学生感觉鸡的红冠子像花瓣,于是就可以把它变成各种花的形状;有的学生看它像一座山或一团火焰等,那就大胆地去变成山或火焰;有的同学可能注意力在鸡的头部,身子尾巴一带而过;有的同学兴趣在尾部或胸部,那就突出尾或胸的特征。这些作品虽然在形上和真实的形象相差很大,但神一般都很突出。
(4)纹样装饰处理。装饰图案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是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把各种各样的花纹添加到鸡的形象中去。教师可把平时生活中见到的,甚至不被人注意的东西用来启发创作的思路。其实装饰的灵感来自多方面,如来自文字图案,来自水波浪花,来自海滩纹脉的启示。民间传统图案中常采用的花中套花,叶中套花,动物身上加花等,都是想象创造的典范。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本课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鸡是学生最常见,最熟悉的动物,易于观察了解,形象简单易画,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
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动物的侧面形象最易于表现动物的特点。所以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大部分为鸡的侧面形象。鸡的写真照片,动态比较平静,能让学生了解鸡的结构、外貌特征。另外,教师还可多搜集一些能全方面体现鸡的特征的资料给学生看,让学生多观察了解一些,学习效果会更好。民间艺术作品对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装饰表现和纯装饰表现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作品中的鸡的动态各有不同,生动形象,装饰方法丰富多彩,能给学生以启发。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本课的重点之一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重点之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去观察和搜集有关“鸡”的图像资料,或以手绘图形的方式进行纪录,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
(鸡在我国与“吉”同音,是“吉庆”的象征,所以生活中以鸡为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容易找到。)
二、观察、讨论
借助教材上的图片或出示图片资料,或运用录像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鸡的身体大体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联想?● 通过运用形象比喻的语言描述、形容鸡的特点,对“鸡”的主要形态特征有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他们生活中的形象贮存,如结合吃鸡的体会,来风趣地谈鸡的形态特征。农村的孩子谈谈自家养的鸡的样子以及有意思的事情。)
三、共同画“鸡”
● 老师先在黑板上用很快的速度故意画一个四不像的鸡,让学生挑毛病,然后修改;
● 让学生到黑板上画鸡,比赛谁画得大、画得快,然后评论,互相修改;(这一互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了解鸡的造型特征,并为下一步绘画做好铺垫工作。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了解鸡的形态是学生创作的基础。)
四、欣赏民间剪纸、布贴、刺绣、泥塑等方面的艺术作品。
1、引导学生比较艺术作品和真实形象的差异:
从了解“鸡”在民间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这些鸡的形象和生活中的鸡一样吗?
相同在哪里?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等等。(引导学生学习概括、夸张的手法)
2、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方式
如: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鸡冠子像山,老师就夸张地画成山的样子,或鸡尾像大圆球,老师就概括成圆形等。
(在上一环节画的各种“鸡”的形象基础上,略加变化而成。让学生感到变化的方法很简单,有可操作性,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不要让学生有畏难情绪,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解剖艺术中的花纹特点 教师可把花纹分为几类;
★ 第一种是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
(画这样的花纹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形状近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或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 第二种是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的艺术作品中,鱼身上添加莲花,意味连年有余。从鸡的特征、象征意义等方面去引申,然后添加相应的纹样,如闻鸡起舞、大吉大利等;
★ 第三种是纯装饰性的花纹,追求质感、肌理美等效果; ★ 第四种是点线面构成花纹。
在添加花纹练习前,教师可多搜集以上各方面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欣赏。
(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渗透各种表现方法,并提示给学生花纹装饰的排列、组合规律,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好的作品在塑造动物形象的同时,大多将点、线、面有机的结合,就好比多声部的乐曲演奏,使人感到丰富、完美。)
五、学生创作
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
要求:对鸡的表现要大胆表现,在创作内容上要突出鸡的变化和装饰。
六、作品展示
创设教学环境,如开一个“大花鸡”博览会,评出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可爱的“大花鸡”。
(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创意以及表现手法上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给学生以评价。总之,老师要立足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优点,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第十一课:礼品巧包装
教材分析:
礼品包装属于商品装潢设计领域,商品装潢设计包括很多因素,如:包装的结构设计、图案设计、色彩设计、外部装饰设计等。包装结构是为了保护商品,便于运输、销售和美观等要求而设计的,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盒式、袋式、异形式等,本课中所展现的主要为盒式和结扎式。包装的图案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装饰的设计及所运用材料等因素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体现礼品包装的性质,渲染气氛,以体现美好的祝福和深厚的情谊,这一点从现今中秋佳节期间丰富多彩的月饼包装设计中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结构的设计比较复杂,理性的东西较多,所以本课的重点侧重于包装的图案、色彩、立体装饰方面。
本课的主要目的或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礼品赠送礼节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制作和互赠礼品的过程中体验到:包装能保护美化礼品,增添礼品的文化品味,并能体现对收礼人的尊敬、爱戴及深厚的情感。而且别出心裁的设计、巧妙的包装能使收礼人对礼品内容产生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对礼品包装设计的兴趣,引发对各种礼品包装设计的更多关注,丰富美感和情感。这样的课业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另外,通过制作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包装的形式及设计的方法,认识各种纸材及其他材料的性能,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材料的质感、颜色等进行造型想象,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出现的图片中,全面介绍了包装的种类:有盒式、袋式、民族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包装的丰富性。教师也可搜集身边用过的一些设计优秀的包装或自制一些更贴近学生兴趣的包装展示给学生。教材第24页下方有丝带花的制作过程释图,这是市场中最普遍用的盒式礼品装饰方法,材料好找,简单易操作。教师可重点交给学生,还可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多想象创作几种造型。例如:学生作品中就有用丝带做的蜗牛造型装饰花样。另外三个盒式包装图片中,还展示了“心形”“鱼形”等纸贴的装饰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多开拓思路,变换花样,进行装饰。教材第25页中的图片,主要展示结扎式包装造型及方法,在结扎式包装设计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多考虑材料的柔韧性。教给学生结扎的方法,如:蝴蝶结、麻花结。教师还可多引导学生创造几种方法。
书中没有展示包装盒的结构图,所以教师本节课不要引导学生去创作盒子,可让学生提前根据自己礼品的大小,准备各种造型的废纸盒,作为内胆包装。教学重点要放在外部装饰上,以降低操作的难度。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商品包装的形式及其作用。
2.能够利用各种材料较巧妙地设计制作盒式包装和结扎包装作品。3.对包装设计活动感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活。课前准备:
师:提前做三个甚至多个不同形式、不同品味、豪华程度不同的礼品包装,但内部的礼品是一样的(例如:小记事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 让学生到礼品批发市场或商场、超市等地方去考查、参观、学习、观察包装的形式及包装的方法等。
● 让学生搜集好的包装样品、废弃的包装盒,准备丝带、彩布、皱纹纸、包装纸等各种相关材料和彩笔、剪刀、双面透明胶等工具,为本课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生准备材料时,要提醒他们不要花钱去大量的购买,更不要相互攀比,尽可能废物利用。例如,一片树叶,一张废旧报纸等也会制作出富有特色的包装作品来。)
● 想一想自己要送给谁一个礼物,课前准备一个小礼物带到课堂上来。
二、教学引入:
说说你是在什么情况下松别人礼品的,礼品包装设计的作用
三、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形式和方法 把提前制作的小礼品发给每个小组,★ 然后提问:你收到礼物后的心情怎样? 你的礼品的包装有什么特色? 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等等。
★ 让同学们猜一猜礼品的内容,再打开看一看。
(这一过程既能让学生感到礼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又能了解包装设计的技巧、方法。)
★ 利用学生对包装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包装初步的认识与兴趣,提出问题:
节日快到了,你想送给朋友、亲人什么礼物呢? 想为他们设计一个精美的礼物吗? 为老年人送出的礼物包装应该怎样考虑? 为弟弟妹妹的礼物又该怎样设计?
(通过大家的探究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包装要考虑到材料、颜色、包装的形式、对方的年龄、爱好以及场合等因素。)
四、学生创作:
● 师:选择一种基本的包装形式演示给大家,对于技术性较强的环节教师要讲解充分。
例如:包装纸大小的选择,如何做丝带花,如何用透明胶带粘贴包装纸等。在装饰美化方面,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创作:
创作中,教师还可以用请同学当小老师的形式,将自己知道的包装方法介绍给大家。
(将各种精美包装的样式或示意图发给同学们,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摸索出方法。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作,分工合作,如有打包装的,有做丝花的,有做立体装饰的,有画图案写赠言的。)
五、作品展示:
采用同学间互赠礼品、谈感想,说一说收到礼物的心情。如你喜欢送给你的礼品包装吗?为什么?
说一说自己设计包装的感受,如:自己亲手做和买成品感觉一样吗?你感觉辛苦吗?有成就感吗?对自己设计的包装满意吗?为什么?
第十二课:各式各样的鞋
教材分析:
鞋,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远古年代先人们用兽皮、树皮裹足,到今天繁花似锦的各种鞋式,鞋的历史走过漫长发展的路程。鞋由实用性发展到既讲究实用,又要求美观。鞋是人们服饰的组成部分,在服饰穿着上起着“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创新,随心所欲地生产出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来,而这种发展,正是鞋文化的发展。那些做工精细,色彩艳丽,花样繁多的一双双鞋子,无不充满着美的魅力,值得我们去欣赏它、收藏它、研究它。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以“鞋”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活动中容易让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的特点,感受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不同外形、不同种类、不同构造、不同功能的鞋,使学生了解简单的鞋文化知识。在设计制作中使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本课图片展示了几款民族、民间鞋的款式,如:满族独具特色的花盆底鞋、河北民间寓意吉祥的龙凤花鞋以及期盼孩子平安的虎头鞋等。说明了鞋的功能不再只是为了保护脚,独特的造型会让它成为一个民族服饰的象征。鞋上的图案与造型也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它同时展示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本课学生作品主要从材料、款式以及功能上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后,设计出具有独特功能或款式新颖的鞋。
教学目标:
1.了解鞋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格,感受中国传统鞋文化。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学生选择、加工、运用材料的能力。3.领略设计的魅力,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感受成功后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们搜集资料,了解鞋的种类、款式、花色、功能等。
(可以让学生留意街上行人鞋的样式,可以到商场去观察,可以请教自己的爷爷奶奶,看看他们年轻时人们穿鞋的特色。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要求学生及时用文字或手绘图形的方式记录下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鞋的原始作用。
让学生用手的中指和食指装扮成人的两只脚,分别在粗沙纸、玻璃板、水槽等这些不同质感的物体表面上“行走”,说一说“脚”的感受。
● 教师可同时提出问题:
如:你怎样能够使你的“脚”在水中走却不湿?
或者你怎样让你的“脚”在粗糙不平的路面上长时间行走而不被磨坏?(可提供一些布头、塑料布、线绳、皮筋儿等物品供学生选择。使学生通过皮肤接触不同“路面”的感觉,联想到不穿鞋的“脚”的感受,通过在“脚”上裹布头防止磨坏、裹塑料布防止潮湿等方法,从而感受鞋最原始的作用。)
三、观察、讨论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 师: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鞋的造型,体会其美感,以及美好的寓意。
使学生感受地域、气候、民族不同,加之政治经济的影响,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成千上万个花色品种是历代人们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的结晶。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鞋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
四、设计、制作
● 从了解鞋的基本结构入手。以几种实物的鞋做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鞋的结构提出疑问。
比如:一般鞋都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部分都有哪些特色和变化?
无论什么季节,鞋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什么? ● 根据学生找来的造型不同的鞋或图片,引导大家共同分析。
例如:满族的花盆鞋有很独特的造型,颜色也多种多样,但是为什么现在没有多少人穿着呢?设计鞋的款式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
(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鞋的设计最根本的是实用,其共性特征、结构特点都应是以“人”为本进行的设计。)
● 学生设计
师结合学生感受再进行引导:设计鞋时首先要想到什么?
你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
你所设计的鞋能够为穿着它的人提供哪些方便? 你的鞋怎样装饰才能更符合它的功能和特点?
(注:鼓励大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敞开设计思路。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提示同学们在设计时多考虑功能与作用,以减少盲目性,但也不要使学生个性思维的表达受到限制。)
五、作品展评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去评价。为了增加评价的趣味性,可以以“鞋业博览会”、买卖等形式进行。
第十三课、我的课余生活
教材分析:
课余生活对学生们来说非常熟悉。每个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活动方式填充着自己的课余空间,那里是他们自由的乐园。如何让学生把课余生活安排得更加健康而有意义,是教师和家长们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本课思想性的最终体现。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业练习。让学生以熟悉的课余生活为内容,充分展现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引导他们通过回忆课外活动时的感受,诉说课外活动时的快乐场景与愉悦的心情,分析课余活动给同学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提倡健康有益的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造型方法,把活动中典型性的形象或场面以及自己的心情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①典型生活场景的选择。②人物不同动作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目的的活动加以解决。教学目标:
1.了解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能够表现一个简单的活动场面。2.能够选取合适的表现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3.在表现过程中唤起对愉悦心情的回忆,激发起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布置调查作业:
● 安排学生对自己乐于参与的课外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观察,相互了解别人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同时鼓励他们可以利用文字或者简单的图形记录。
● 试着分析哪些活动是健康有益的,哪些活动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发展,如何使课外活动更加有意义等问题。
二、初步感知: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或自己感兴趣的课余生活方式。
●以分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自己课余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儿,表达一下为什么感兴趣及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等。
三、利用图例或多媒体课件,来说明如果想表现一件事,选择典型的场景是关键。
例如:在篮球的投篮运动中,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起跑、预投篮、起跳扣投、进球之后。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哪一步骤是这项活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为什么?
(通过分析使学生们了解,在表现某件事时,要选择这件事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或场景是关键。使学生明白典型场景具有一目了然、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构思
启发学生将刚才分组讨论的有趣的课余活动内容,按照以上方法试着分析概括出最具典型的一个画面相互提出修改意见,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在画面中表现出自己参与这项课余活动时的心情。
五、师总结人物表情、动作及作品的整体布局等的处理方法。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应鼓励大家充分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为生动造型与表现奠定基础。对于人物的肢体动作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难于把握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还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体会人物动态,必要时教师要加强示范。
六、学生创作
鼓励学生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或材料进行表现。例如:用撕纸贴画、用泥塑、用水彩笔画、用油画棒画等等。
教师在辅导时应注重全面性。
七、作业展评
以“猜猜他(她)想表现什么样的课余生活”为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们去参与评价。
第十四课、古老的面具
教材分析:
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几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就头戴面具,驱鬼降魔,他们相信面具给他们带来奇特的力量。在非洲、亚洲等地区都可寻觅到面具的影子,这些面具造型奇特,展现出不同地域的历史和文化。显示出原始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教学内容是一节综合课,将欣赏、表现、制作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和了解面具的同时,感受面具的古老文化,并通过尝试制作,体验面具在当今所发挥的娱乐作用。
可以让学生从了解远古时期面具的由来及面具的相关知识入手,认识其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了解面具的材质、种类及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制作面具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同材质,通过颜色合理搭配把自己所设计的面具的形态特征表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制作成功后的喜悦。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相关知识,分析总结其共性特征,感受其文化内涵。2.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3.愿意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能够感受设计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了解面具艺术的魅力,掌握简单的面具制作方法,利用不同的材料,通过颜色的合理搭配,设计绘制一个美观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 让学生们收集资料了解面具的种类、材质、作用等。
● 可以让学生留意观察,想一想,在什么样的场所或什么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具的出现?
(注:有条件的学生更可以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得到更多的信息。在广泛搜集调查的过程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及时留存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引入: ● 玩游戏
从生活实际入手,将准备好的部分面具教具让一些学生戴上,其他同学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此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面具的好奇心。)
● 进一步引发好奇情趣:面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人们经常把面具作为玩具或道具来欣赏、把玩,我们经常在乡村的庙会上或都市的喜庆日子里,看到人们套上大头娃娃击起腰鼓载歌载舞,有些俊男靓女用各种狰狞可怖或憨态可掬的面具遮住自己充满青春活力的脸庞时,同学们是否想过,从远古时期就沿袭下来的这些习俗中,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要让那些人在举行活动时遮盖真实的面貌呢?从而引出面具的原始作用。
三、欣赏、感知
● 师:出示各种面具的实物或图片
欣赏表现、设计面具的同时,探索和感受面具文化,感受不同地域文化也可以纳入教学的主要内容。
教师介绍:古老面具的由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们对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以为是厉鬼在身体中作祟。鬼怪是人类童年无知的产物,它只能存在于人类自身的恐惧之中。然而,幼稚的人类并不缺乏幻想的天才。人既然怕鬼,鬼也一样害怕比它更凶恶的东西。原始先人们想象不出鬼怪的样子,所以只能天真地把它们与丑陋、可怖、凶狠等同起来。这样,面具就被雕塑成凶神恶煞的模样。戴在头上,挂在墙上,同时还要举行威壮宏大的仪式。带着可怖的面具、跳着凶猛激烈的舞蹈,向妖魔鬼怪发起反击,从而达到驱鬼逐疫的目的。人们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以驱逐人们心中的鬼怪。关于由来,有很多唯心和迷信的色彩,但是也表达出人们祈求幸福安康最朴素的美好愿望。
● 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大量的感性图片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面具的造型及其美感,使学生感受由于地域、民族不同,面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及至今天,面具仍以鲜活的形象流布于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的39个民族中,构成世界面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少数民族的面具更以形制的多样,造型的丰富,内涵的深邃,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面具文化宝库。它承载着历代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
本部分教学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进行挖掘,是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对面具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创作做好准备。值得注意的是面具的历史和文化要在感知的层面,不要挖掘过深过细,不要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
● 了解面具的基本结构:
以几种实物的教具为例,引导学生对面具的结构提出疑问,比如:这些面具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在哪些部位可以进行夸张和变化? 用什么方式固定在头上最理想?等等。● 总结共同特征:
还可以探究面具的材质还有哪些? 形象可以怎样夸张变化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找来的相关资料,引导大家共同分析。例如:设计面具的造型之前我们应当注意什么呢?在今天的生活中,还需要那些狰狞的形象吗?我们可不可以把面具形象设计得美一些?教师通过组织讨论、辩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其共性结构特点,并让学生设想是为什么样的人设计的?在什么样的场合佩戴?等等,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制作面具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大家敞开设计思路,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四、学生制作
● 让同学们在有自己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互相说一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每人准备好一张大纸(可以是报纸或者包装纸),一上课,教师让学生把纸蒙在脸上,采用比赛的形式:
问他们谁能用最恰当的办法透过纸,让两个眼睛都能看到老师? 原则是去掉的纸越少越好。
(目的是通过比赛,让学生制作出最简单的面具雏形,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确定出两个眼孔之间的距离。)
● 请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路。考虑采用什么样材质制作?
制作一个什么形象?用什么样的办法完成?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问题。
(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作品让同学们传看,在比较的过程当中使他们感受到面具在材料选择上的独到之处,从而总结出制作方法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尝试用独特的材料去表现。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利用集体的智慧降低制作时的难度。)
五、作品展示
以“化装舞会”等形式进行展示、评价
第十五课:彩印版画
版画形成于两千年前,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指木刻,也有少数是铜板刻和套色漏印。版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美感,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地位。我国新兴版画艺术自鲁迅倡导以来,已经过了六十个春秋,版画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儿童版画教育比日本、前苏联、保加利亚等国起步要晚。儿童版画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与原始绘画和民间绘画有许多共同之处,它最具诱惑力的是创造艺术的自由与艺术形式的自然,以及结果的偶然性,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版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显著特点是:多次重复与复制,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版画是以某种板材为中间媒介,用印刷的方式去绘画。小作者从起稿、制版、到印刷的全过程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极其重要的。版画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做到难易适度,由浅入深。只要方法得当,学生是能够掌握版画的创作方法的,也为学生今后的创作增加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本课教材主要内容是以介绍吹塑纸版粉印画的方法为主,还有在黑白纸版画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具有水印特点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选择和侧重。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感受版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2.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3.让学生积极参与造型活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掌握彩色版画的一般制作方法,并能动手制作一幅作品。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使用的工具材料::吹塑纸(一般商店可以买到,吹塑纸有双层和单层之分,单层的比较好。吹塑板比较厚而且不易画刻,效果不好,不建议使用)、彩色卡纸(或刷好颜色的图画纸)、水粉颜料、调色盘、夹子等。刻线可以用圆珠笔、铅笔。2B以上较软的铅笔最好(也可以让学生用树枝削成笔代替使用,但笔尖要处理圆滑,不要太尖利)。
师:以吹塑纸粉印版画为例亲自尝试吹塑版粉印的方法,熟悉制作的步骤,找出制作过程中难以把握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准备材料:
教师可以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颜色分别放在盘子里。学生可以直接用手,用橡皮、尺子等各种学具上涂上颜色,印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宣纸上。也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萝卜(稍加工直接在纸上拓印)
二、了解版画艺术 ● 欣赏版画作品
体会版画艺术的特有的美感,以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民族文化,武强年画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画,造型稚朴,色彩艳丽而又不落俗套,红、黄、青、蓝色,套色后的效果更与小学生那纯朴的欣赏水平不谋而合。再补充大量的名家之作引导学生去感受,也可以将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感受。使学生对古老的版画艺术产生亲近之感,对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有更多的认识。)
● 学生初步尝试
让学生找一些有凹凸感的硬币(游戏币、纪念币、纪念章均可),在有凹凸感的一面上涂上颜色。然后把宣纸轻轻地盖在上面,再用手轻轻拍打后把宣纸拿起来,就会发现宣纸上留有一个图案,这样重复多次或数次,就会得到许多同样的图案。
(这些偶然且简单的操作不仅使学生对版画这一表现形式有所理解,还会使学生兴趣大增。使简单枯燥、技法性很强的课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 教师:准备一些吹塑纸的小纸片,让学生尝试着随意地刻画一些简单的图形,然后依照前面游戏中的印刷方法,又会得到许多自己意想不到的图画。
(告诉学生,这就是最简单的制版。让版画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孩子们的心灵。)
三、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讲解制作步骤
● 教师采取直观演示法进行讲解,讲解要注意要点清楚。
例如,划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印制过程中要用夹子固定好,不错位置,填色时,水粉的水分要控制的少些等问题都要给学生明确的提示。● 采取学生探究的方式进行,可以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 制作吹塑版粉印版画的工具材料有哪些?需要哪些步骤? 在刻线的时候怎样使线条粗细、排列变化? 怎样使印的图像清晰?
在水分的控制上有什么要求?怎样使色彩更加丰富?等等。
四、学生制作
●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加深对课题的理解,要时刻注意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能用绘画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刻画出有个性的、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来。
在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兴趣、能力和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去体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对于彩色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的探究和讨论,并适时的引导,要起到扩展知识结构、发展智力、能力的作用。
注:老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指责学生,要充分地理解他们真诚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能力,要引导他们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童真、童趣、童心,使他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表现形式纯朴并且自由,避免成人化的儿童版画。
五、作品展示
作品完成后的展示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创新,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特点的作品大力弘扬。
第十六课:我和动物交朋友
大自然是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世界为人与动物共同拥有,它们在其间同链共生共存。动物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的朋友,人类的生活、情感与动物是密不可分的。动物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和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曾受到动物的威胁,但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类为了自身需要对土地和森林破坏,对动物掠夺性地捕杀。据报载受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影响,每一小时就有一种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按照尘世的眼光,人类和动物往往是一种两极世界,但如果我们的伙伴消失了,人类的命运又将会如何呢?这必须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我们是教育者,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对动物的态度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培养小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共生存的意识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加去了解动物,要时刻有一颗爱心去关心爱护动物,从爱护身边的动物做起,认识到人和动物应该是共生共存的,动物应该是人类最好的朋友。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对动物的情感指数也得到提升。
另外,作为一节造型表现课的创作题目,本课也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动物的形象学生都较为熟悉,从孩子天性的角度来看他们对动物有着一种天生的好奇和亲近之感,都有利于他们去表现去发挥。在创作内容上,可以写生的方式去表现人与动物的关系,更可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想象。在表现形式上也可利用学生的多种选择,教材呈现的剪贴、水彩、水粉等形式都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画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认识、了解、爱动物这个链条升华到渴望描绘动物形象,懂得如何欣赏动物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绘画素养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他们结合具体体验谈谈对动物的感受: ● 引导学生谈谈牲畜是怎样服务农业生产的,自己饲养小牛小羊的感受等;
● 还可以让家庭养宠物的孩子谈谈和宠物在一起的乐趣等等。
二、利用多媒体、图书和其他资料让学生大量地欣赏动物 ● 给学生更多感悟动物可爱之处的机会: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动物的美丽特征、美丽动态及群体动物之间颜色的对比美和协调美。
● 师生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动物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动物生存的现状。从而激励学生的爱心,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必须一齐关心,共同分享。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才是唯一出路。请珍惜和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
(设计意图: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热爱动物的情感,充分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激发起内心表现的冲动后使他们带着爱去体会和描绘人和动物。)
三、学生创作:
● 适时地引导学生感受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立表现的内容
可以提出:表现这样一个主题你准备选取怎样的内容? 怎样组织画面才有特色?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打动观者等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所思考。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画出一些东西,对于学生难于表现的动物,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示范。)
●学生创作
老师在辅导时不要拘泥,提倡合作交流,资源共享。主张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立学习,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提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加以选择
在内容上:可以就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描绘,可以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景,更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表现形式上:更是可以提示学生不拘一格。剪贴也是本节课的一个特点。如:马的其中一个造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贴,运用得当的话这就是平面构成里的一种组合形式。
颜色也有些变化,这样做出的画,既统一,又生动活泼。版画可以用一些粗犷些的线条,使之有生硬感,以表现动物的力度。
(让学生要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多用鼓励的语言,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横加指责。要弘扬大胆有个性的作品,尽量保留学生纯朴和稚拙的画风。)
四、作业展评
●作品的评价可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互相交流使学生既学会与他人相处又学会自学。
第十七课:地心游记
“凡是人能够想象到的事情,总有人最终能够实现它”,这是《地心游记》的作者儒勒·凡尔纳的一句名言。科学幻想一直是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幻想和真正的科学设想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幻想也是要基于一定的事实为根据,它不是空想也不是神话。蒸汽机的发明、飞机的制造、卫星上天都和幻想息息相关。本课涉及的“地心”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未知、遥远的地球的中心,正因它的未知性,所以才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它的神秘性,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因此才会乐于去谈论它、描绘它,也乐于把自己想象中的地心大胆呈现出来,更希望它变成自己想象中的现实,创作的欲望和情感也会油然而生。这都是教学中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在教学中,要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把“地心”的神奇与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动物、环境联系到一起,从而创作出特有的“地心世界”。
教材从儿童特点出发,以插图的形式营造出神秘的气氛,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学生作品想象力丰富,个性突出。特别是在表现手法上有线描的形式,小作者利用线条的不同组合勾画出丰富的地心世界。有的利用油画棒浓郁的色彩表达出地心的绚丽神奇。蜡笔刮画的表现手法以大面积的黑色覆盖画面,更是很好地营造出神秘的氛围。这些作品各具特色,目的是抛砖引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采取自己更喜欢的,更利于表现内心感受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大胆想象选取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幅关于地心游记的想象画。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画面的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关于地球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地心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引入:
第五篇: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
一、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 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 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 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
二、对美术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 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课业。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 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目标: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 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 创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 化艺术遗产的态度。
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 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
1、欣赏儿童能够理解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
2、认识立体物的透视现象,初步学习运用线条和其它材料表现立体物。
3、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
4、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临摹中国画。
5、了解木版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
6、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活动。
7、运用学过的美术表现方法为书籍、新闻故事或事件进行配画。
8、认识标志和街头标识物的作用,懂得区别。
9、运用已学过的美术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 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 美能力。
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 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和 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
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六、教学安排
第1周明暗与立体 第2周寻找美的踪迹
第3周记录色彩 第4周雕与刻的乐趣 第5周 浮雕
第6周 扇面画
第7周 工笔花卉 第8周 我设计的服装 第9周 图文并茂
第 10 周第 11 周第 12 周第 13 周第 14 周第 15 周宇宙之旅
奥运精神
二十年后的学校
毕业啦
电脑美术——电子报 我国古代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