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9-05-15 01: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摘 要】声乐教学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声乐教育多元化的道路上加强实践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入手,分析了其发展特点,并针对当前的声乐教学探究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我国声乐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 多元化 发展趋势 艺术、文化的生命力既来源于富有传统特色的本国文化根基,需要在不断与别国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借鉴他国的经验与文化元素,实现文化的创新。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可以说是未来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目前的声乐教学也正处于如此理念影响下的多元化发展之中,国内学术界对多元化音乐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的原因与意义

声乐教学多元化趋势的出现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声乐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的、富有生命力与活力的时代元素,因势利导,将是未来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之路。从时代性来看,声音教学的多元化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如今新生的艺术种类在发展中不断融入各种先进的文化因素,如器乐、声乐、舞蹈、灯光、舞台等各种因素都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享受,提升了艺术的观赏性,还通过新颖的融合方式让原本有些萎靡的传统器乐、声乐等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的当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着重关注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上的转变,所带来的是教育目标与手段的革新,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多元化的手段加以辅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地就业,进入社会后更充分地发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这种多元的时代性与素质教育发展的时效性,决定了现如今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必然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培养复合型的音乐人才,为快速变化的时代提供更好的推动力。

二、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特点

(一)艺术发展上的方向性

如今,世界各国的艺术发展都以多元化的趋势为导向,呈现出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各国的艺术文化之间、各类别和艺术文化之间的渗透、交流、融合与影响已经成为了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流,这些因素相互交叉赋予了文化别样的新鲜感与生命力,这都是现代艺术工作人员所追求的。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也不外乎如是,已被国内众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和音乐人所认同。

(二)声乐艺术的扩展性

如今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浪潮下,我国声乐艺术教学的手段与内容也呈现出了一定的扩展性与多元性。从前术业有专攻的单一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声乐与器乐乃至其它多种艺术或非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不管是声乐教学本身的多元化内涵、音乐领域内的多元化内涵,还是声乐综合其它艺术的多元化内涵,都为当前的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与参考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声乐艺术发展模式。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声乐教学的底蕴越来越深厚,在文化与市场中的生命力也越来越强劲,有力地为学生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好的平台。

(三)发展需求的迫切性

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迫切性,根植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两方面。艺术发展上的方向性和声乐艺术的扩展性,决定了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要转变理念,实现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改革。具体主要包括教学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师资力量上的提升,教学环境上的硬、软件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变,教学手段的革新与融合,从多元化的特点出发,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性音乐人才。

三、声乐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探究

声乐教学的实施受到了多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从控制这些影响因素出发,加强声乐教学中多元化途径的探究,对于声乐教学实现长远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我们从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因素三方面来进行分析探究,希望能为我国声乐教学提供参考。

(一)充分发挥主导者—教师的作用

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引导者,在促进多元化教学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自身高素质是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高素质除了要求较高的专业技能之外,在教学理念上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只有多接触先进的多元声乐教育文化与实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音乐知识与相关音乐技能。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应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日常体验与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较从前教学中的“一元化”现象,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不能包办硬灌,除了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多元化内容体验之外,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将自己所好奇的、喜欢的、愿意学的声乐内容带入课堂。师生之间要多进行良性互动与沟通,放宽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在互相反馈中各自进行调整,以打造出真正受学生喜爱的课堂。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声乐课堂提供了多样化的硬件设施,教师要善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的前沿研究成果,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声乐最新发展潮流与趋势。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提升专业素质,紧跟时代步伐,让师生在共同的学习中实现双方的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一元化”,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到更适合声乐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新手段与新途径。对于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实践活动,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艺术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素质,也要适当性地进行考核评比,及时察觉到学生的缺漏与短处,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乐趣,获得提升,提高他们对声乐课堂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声乐教学主体—学生的作用 学生是声乐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需要学校与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从各方面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实践多元化的声乐学习。新理念指导下的声乐教学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的音乐文化观,加强他们对声乐教学中的多元文化的理解,从而满足他们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让他们形成一种开阔的音乐胸怀,有容纳百川的音乐气度,不管是在现在的学习阶段,还是在日后的音乐生涯中,都能拥有感受多元音乐的思想。多元音乐的学习观、审美观的建立,是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理念与能力的关键。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接触多样化的音乐表现手段与理念。从前的教学重西轻中,学生更多的认识重心都放在了西方音乐上,民乐也要更多地被引入声乐教学;除了借鉴西洋唱法,还要在传统音乐文化中提炼灵感,多实践、多总结、多探索、多创新,这对于当代声乐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合理运用其他影响多元化教学的相关因素 影响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教材、教学硬件设施、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协调这些因素,促使其相互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实现声乐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要立足于新的教育理念,也要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实践,避免多元化成为一个空口号。教学中要多利用音乐学科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或者成功的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探索,以当前音乐发展潮流为导向,更多地体现、实践多元音乐文化的内涵,在学术性、文化性、实践性上达到统一,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教学的转型与师生共同的进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盲目地追求声乐教学多元化,应紧紧围绕声乐教学的目的来进行,注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音乐人才。

四、总结

在当前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声乐教学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已成定局。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对于声乐教育的长远发展及未来艺术文化领域的全方位交流与沟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音乐人才的必然手段。

参考文献: [1]李云飞.《试论高师多元化声乐教学的价值取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2]曾华青.《声乐教学中的“互动与交流”——谈学前教育低年级的歌唱教学》.南平师专学报,2007(3).[3]乔爱玲.《声乐教学的探讨与实践》.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2).

第二篇: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研究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戏曲、民族等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唱法融合而成的音乐艺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本文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现状出发,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提高高校民族声乐发展水平。

关键词:高校教育;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多元化发展

声乐艺术作为我国艺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朝着稳定健康的轨迹发展。民族声乐一般指的是一个地域内在共同语言基础、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积淀上所形成的族群音乐,比如汉族音乐、蒙族音乐、藏族音乐等,民族声乐是民族文化的体现,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历史,所以不同的民族声乐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民族声乐教学是高校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必须要积极加强对高校民族声乐教育的重视,顺应时代的步伐和社会艺术发展的多元化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推动民族声乐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发挥高校的艺术教育阵地作用。

一、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有很多音乐界人士以及群众都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质疑,认为高校民族声乐应该是风格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唱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丢失了民族声乐的“民族化”和“个性化”,逐渐趋于“标准化”的现象,显得单一和单调,在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声音的共性多了,个性少了。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是培养声乐人才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但是当前依旧没有形成完善的、符合中华民族声乐发展的教学体系,也缺乏配套的教材,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影响。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教师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指引。大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这种想象力,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扼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讲解较多,给学生实践练习的机会较少,从而使得学生成长为缺乏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另外,有的学生的个人基础能力较差,对专业的声乐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

(二)素材较少。素材是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不同类别的民族声乐作品。但是在当前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素材不够丰富,一般是根据大纲教材给学生提供学习素材,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所接受的音乐素材也比较单一,对学生的民族声乐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大帮助。

二、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形成的原因

中华民族声乐的发展,是结合文化、历史等多种元素的,而且必须要站在历史和文化的视角上去看待问题,去审视问题,理清思路,探讨全新的发展路径,才能促进民族声乐进一步传承、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民族声乐也必须要实现多元化发展,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并且实现中西方融合,促进文化繁荣。我国民族声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特点,其原因如下。

(一)中华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条件。我国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了民歌、戏曲等多种传统声乐形式。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声乐艺术,而且也是当代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对当代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二)中西结合为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中西方声乐艺术的融合主要体现在演唱技巧上,在技术上相互融合的同时又保持我国民族声乐的优点,比如演唱过程中的灵活、轻快、明亮的特色应该要保留下来。同时由于西方美声唱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演唱方法,例如在发声的时候运用技巧可以使得发声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在对美声唱法的技巧进行应用的时候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拓展。

三、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途径

高校是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阵地,根据当前我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趋势,高校的声乐艺术人才培养也应该要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这不仅符合事物发展的多样性规律,也适应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多元化发展。

(一)转变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提高民族声乐教学水平、完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体系,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高校必须要从单一的声乐文化视野中脱离出来,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积极探寻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对中国传统演唱技巧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演唱技巧,善于对西方的科学的演唱技巧进行借鉴和应用,拓展学生的眼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水平。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声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精髓,所以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中心,融合世界声乐艺术文化的精华,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

(二)继承传统声乐文化元素。传统民族声乐艺术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更是民族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校在开展民族声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要继承传统民族声乐文化元素,在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丰富民族声乐教学和演唱方法。一方面要重视原生态,原生态民歌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耀眼明珠,在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原生态民歌中往往包含着十分浓厚的民俗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发掘,以原生态民歌为基础,对这些民歌的演唱技巧和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学生加深对民族艺术的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一些民族歌手作为讲师,开创民族声乐教学新局面。为了传承文化,让原生态民歌得到保护,必须要拓宽眼界,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选聘一些民族歌手作为讲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可以从更加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而且还能让学生受到长期的文化熏陶和艺术熏陶,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是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基础,带着情感去演唱,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让观众与演唱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声乐作品的作曲家、作词家在创作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必须要带着情感。但是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在演唱时缺乏情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意境中,把握不好这个关键的度,从而使得学生的演唱水平不高。对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了更好地融入情感,在进行演唱之前,需要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歌曲的曲调分析,比如曲式结构、节拍、速度、伴奏等,对歌词的内容进行理解,包括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容、歌词的音调等。了解好歌曲的背景之后才能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进行分析,比如作品的情绪变化、音乐形象的角色体现、音乐形象的表达等。在这些基础上,演唱者再借助自己的演唱经验,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比如在作品咬字吐字的时候对气息进行控制,对语音音色进行把握,对发音速度进行变化等,从而将一首音乐作品完美地呈现出来。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类型的民族声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拿到一首作品,不急着去学习谱子,首先要对歌曲的背景进行了解,分析作品的主题、演唱风格、发声特点等要素,然后再进行综合演唱,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专业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是对传统演唱艺术精髓进行继承和发扬的过程,随着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快速发展。在当代艺术思潮的剧烈冲击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一方面要保护传统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又要逐渐打破传统声乐艺术的限制,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高校是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建立多元化声乐教学体系,对民族元素进行保护的同时,也要应用西方声乐艺术的元素,将民族声乐的发展和时代潮流配合起来,促进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晓霞.关于大学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分析[J].北方音乐,2016,(19).[2]颜雄心.当代多元化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J].读书文摘:中,2016,(11).[3]董芳.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探讨[J].教育,2015,(09).[4]蔡多奇.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音乐探索,2011,(02).

第三篇: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写写帮整理)

摘要:民办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应改革固定的声乐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体系模式。本文提出要结合民办高校办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考虑到学生自身专业程度的参差不齐,改革声乐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适时更新教学观念,建设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民办高校;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

本文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纲要》文件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注重专业性,又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多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当前研究现状包括三方面:一是从宏观上探讨高校声乐专业多样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思想、原则和方法。如:涂爱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析》、米瑞玲《谈高师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二是分析和反思当前独立学院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如:刘倩《浅谈独立学院声乐课程教学改革》、范增《论独立学院多元化声乐教学改革》。三是初步将多样化教学与教学模式改革联系起来,如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孙萍《声乐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然而,系统地将民办高校声乐教学与多样化教学模式联系在一起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同时部分论文对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理解也较为片面,研究也不够深入。

一、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育部在2006年《声乐》理论教学课程中,指出了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声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方法的学习外,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把新标准的要求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新标准不仅是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标准,也是声乐教师培养学生的目标。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要以新标准为准则,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模式中表现出标准的要求。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

二、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质教学内容

民办高校声乐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声乐技巧、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声乐技巧主要由声乐老师一对一,一对二来承担,在歌唱教学课程中,教师除了要多重视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理论基础,还要多注重学生的歌唱素养和音乐综合能力。声乐理论知识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发展史、声乐教学法、声乐论文写作等。这些理论课程由声乐教师共同承担,体现出每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同时又调动了教师声乐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民办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艺术实践主要是检验理论课与技能课的手段,通过校内外演出活动,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歌唱素养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

三、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改革声乐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声乐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但是在教学模式上显得很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上的进步。由于民办高校培养目标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以适应多元化的人才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的专业程度。声乐集体大课教学内容包括声乐理论知识,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赏析,《意大利语语音》课程讲座,声乐教学法,声乐心理学。随着音乐专业的发展,民办高校的办学应该与时俱进,在教学上多采用二人组课、三人组课、大课相结合的多种类型的教学形式。

(二)结合多种类型的声乐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学生专业程度和个性的差别来采用适合学生的声乐授课形式和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声乐二人组课、三人组课中通过理论知识介绍、教师演唱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声乐大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图片、文字、谱例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声乐理论知识在学生的理解中变得通俗易懂,这样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随时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学术知识,从多方面去加强声乐专业技巧,提高歌唱素养。

(三)不断更新声乐教学观念

声乐教学的模式要立足于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纲要的基本精神,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情况,既要注重专业性,又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为提高教师声乐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歌唱素养,对声乐专业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艺术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技能技巧方面,还是教学观念上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特色声乐人才。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模式的优点突出表现在,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来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贾伟亚.高师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之我见[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4.[2]鄢丽娟.构建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模式[J].艺海,2009,06.[3]庄晶.浅谈音乐声乐教学改革[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5.[4]于唯德.高等院校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当代艺术,2006,03.[5]何卫,韦亦珺.略论高师声乐课的有效教学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008,06.[6]李燕.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构想[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第四篇:群众文化工作中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

群众文化工作中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

摘 要: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群众文化,同时,群众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前提与保障。在科技不断发展、信息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满足人们这种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群众文化就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并且也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声乐艺术作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群众文化;声乐;发展

现如今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想要适应时代的要求,群众文化就必须做到不断的发展、创新。群众文化具有三个特性,即:普遍性、广泛性和开放性。由于社会的不断改革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的社会价值和作用也显得越来越突出,群众文化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其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趋于多样化,群众队伍不断在壮大,群众文化活动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声乐艺术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项组成部分,和我们的精神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声乐艺术对于我们的群众文化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人民群众也开始了高品质的生活,像“戏曲演唱”、“广场舞”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普遍流行起来,这也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但是“声乐”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文化活动,还没有在人民群众之间普及,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专业的老师对群众进行教学培训,另一方面,因为“声乐”的专业性较高,因此学习的人员并不多,因此,“声乐”的发展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发展的方法

1.加大群众性声乐艺术的宣传力度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要经常开展一些健康向上,并且具有时代气息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此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群众文化活动则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大力普遍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但是如果声乐艺术想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就需要文化馆的从业人员员对群众进行声乐艺术的不断普及与宣传,同时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并且要培养一些专业的人才,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并进行宣传。做到这些,不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对群众文化活动有全面的认识,还有对其进行正确的领?В?例如:资金上的支持、节假日开展歌咏比赛等,这就要求文化馆的从业人员要积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广泛地进行相关活动的宣传和普及。除此之外,要对群众性的声乐艺术进行重点的宣传和普及,让声乐艺术可以在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健康的发展。

2.让声乐艺术扎根在群众文化活动

文化馆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有着指向性的作用,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而在众多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中,声乐艺术是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激发起群众的共性,还可以完全的感染群众。由此可见,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群众文化和人民群众,让声乐艺术扎根于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使声乐艺术得到很大的发展与进步。可是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家,把声乐艺术推向非常高的地位,进而使得专业的歌唱演员都无法演唱专业的声乐艺术,更不用说是列入群众文化活动中了,一些技巧性非常强的歌曲也同样得不到很好的传唱,那些朗朗上口,而且旋律优美的歌曲得到了人们群众的喜爱。在很多的群众文化活动中,都把此类的歌曲改为合唱曲目进行表演,效果会更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现在的局面,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把声乐艺术扎根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积极发挥文化馆的功能,让群众文化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展,同时也可以使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健康发展。

3.专业人员及培训人员要投身于群众文化活动当中

群众的文化活动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它需要很多专业型的人才以及优秀的专业声乐艺术家,让他们共同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之中。文化馆指导着群众文化活动,对于活动的开展和普及也有着一定的责任,所以,文化馆内的从业人员、培训人员和艺术家,都要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之中。文化馆内的优秀人员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可以使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发展更加具有专业性。在我国近些年开展的群众性歌唱活动中,有很多的群众团体都具备了很高的歌唱水平,这离不开各地文化馆优秀人员的指导与培训。群众的文化活动与文化馆的从业人员的紧密结合,才可以使得高雅的艺术形式和音乐得到了广泛普及。

4.培养更多的群众性声乐艺术人才

文化馆兼备着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只能,而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也要有大批的专业艺术人才,可是现在有一部分的文化馆并没有履行这项职责,人才的短缺并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所需人才的要求。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一些城市人口剧增,但许多文化馆并没有注意这一发展的趋势,还是停留在冷门的状态。因此,文化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要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用一颗积极的心去培养人才,传承群众文化,从根本上去解决群众文化活动的不良现状。并且要以专业的技能以及合格的操守来培养声乐方面的人才,使他们可以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当中,为我国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以及群众文化工作的进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声乐艺术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文化,要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要发挥好自身的只能,充分做到指导、辅导以及示范。在群众文化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同时,也要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定期的总结及分析,使群众文化可以顺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可以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但永芳.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声乐艺术的普及和发展[J].雪莲.2015(08).[2]刘强.论群众文化活动中声乐艺术的再发展[J].北方音乐.2015(23).[3]林珠萍.浅谈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审美[J].赤子(上中旬).2016(03).

第五篇:声乐教学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

摘要 :真假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它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的感觉,上下声区贯通,是民族声乐教学所追求的,只有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拓展其音域、音量,美化其音色,大大增强声音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学 真假混合声 训练

混合声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它既有真声的结实、明亮,又有假声的柔和、圆润和高位置。这种声音上下自如统一,音色甜美明亮,给人以亲切真实的美感。它不存在由于换声而出现的音色不统一现象,又克服了真声唱不上去,假声唱不下来的困难,是当今普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唱法。

人声本来就有真声(声带的全振)和假声(声带的边缘振动)两个机能的存在,恰恰是这两个机能的混合,我们才获得了宽广的音域,这音域大大地超越了生活语言所需要的范围。

真声和假声两者的混合声音,其发声状态为:从低声区开始就使声带边缘变薄,掺入少量假声,随着声音的上行,假声成分逐渐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合声的音域统一连贯,无明显的换声区。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一般说来唱高音时假声成分多些,头腔共鸣就丰富,唱低音时真声成分多些,胸腔共鸣成分就越多。这种混声的发声是充分运用共鸣器官来配合声带振动变化为依据产生的混合共鸣。

混合声具有明亮、清脆、流畅、甜美的声音特点。由于它具有真声色彩,比较接近我们的语言,容易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又比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混合声已被越来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采用。其实,在我国传统戏曲、曲艺、民歌中,混合声早已有应用,只不过由于各自有着不同的剧种风格、语言和地方欣赏习惯,所使用的真假声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的自然混合声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更是初学者所不容易掌握而又必须付出相当大的精力和耐心来雕琢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把混合声的训练作为重点来教授。笔者根据多年的声乐教学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一、用“哼鸣”唱法训练混合声

哼鸣是初学者乃至学习有成者练声的极好方法,是获得声音高位置的良好手段,有利于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效果。这种训练非常必要又容易掌握,练习闭口哼鸣时要注意:

1.身体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保持吸气的姿势,找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头自然放平,舌尖轻靠着下牙根,下腭和颈部肌肉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颌关节向上打开,鼻道打开,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像擤鼻涕时的感觉,找哼鸣焦点,哼在“气上”。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容易找到头腔、鼻腔的共振感觉,一般说来下行音阶要比上行音阶容易些,气息比较易于控制,声音容易哼得连贯。音阶下行第一个音较高,发声器官的肌肉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随着音高的降低,肌肉随之逐渐放松,而逐渐放松比逐渐紧张要容易控制,初练时在自然声区练习,不要哼高音,因为哼高音对初学者来说极易形成喉头上提,造成声音挤压。哼鸣是哼出来的,不是唱出来的,声音应无任何振动感。用深的呼吸支点,轻轻推出气息,音量不大但很松弛,很集中。

练习哼鸣时,方法一定要正确,如若不正确,发出的声音又紧又僵,带出来的声音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确了,带出来的声音才会好。检验哼鸣的对错,可以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随便动作,而不影响声音的进行,如若不影响,就说明方法对了。这样,用哼鸣方法练唱时,嘴巴在做咬字动作和做表情动作时,就不会影响声音。所以哼鸣练习对呼吸支点的体会和真假混合都有很好的效果。

二、用打开喉咙喊嗓子的方法训练混合声

喊嗓子本是戏曲演员从祖辈沿袭下来的传统练声方法。它之所以能流传那么久、那么广,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这道理是有其科学性的。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始终保留了“喊嗓子”的传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喊嗓子决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扯着脖子喊叫”而是科学的训练,它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弱到强,由低到高地“喊”。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打开喉咙喊嗓子”。卡鲁索的夫人在《卡鲁索的一生》的书中写到:“卡鲁索常常对着镜子练声。他把口张得特别大,把舌头伸得很长,像要给医生检查喉咙那样,然后发很尖锐而„位置‟很高的高音来做练习。”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曾说过:“打开喉咙喊嗓子是最科学的发声方法。”事实证明只有在最佳状态下喊嗓子才能做到如下几点。

1.打开喉咙喊嗓子,使鼻腔张开,口腔中口盖抬起,积极收缩成拱形,咽腔中会厌卷起,咽壁直立,喉头放在深呼吸的自然位置,这样发声通道才能畅通无阻。在这条管道中喊嗓子,才能体会到这个管子不仅仅是一个肌肉组成的管子,它像铜管乐的金属管道一样坚实有力,只有这样才能喊出金属般的穿透力强的铿锵之声。打开喉咙喊嗓子,使口、鼻、咽、喉各器官张开,金属般的通畅管道使歌者能获得人体各个腔体的共鸣,声音上下无阻,高高低低、强强弱弱,使真假声混合得不露痕迹,使假声不虚不空,中低声区胸腔共鸣自然混着高位安放的头腔共鸣,真声区自然混着假声,使真声不白不横,做到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虚实实、浑然一体。

2.打开喉咙喊嗓子,使所谓“没嗓子的变成好嗓子”。打开喉咙形成“金属管道”使演唱者越喊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就会有明显的改变。

三、u母音训练混合声

唱u母音时唇微闭成“撮口”,喉咙打开放松,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口腔形成膛大口小的共鸣箱,呼气出声引起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的共振,容易找到混合共鸣的感觉。

唱u母音时,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如果拢不住,有的人还会出现上唇抖动,这不但会影响共鸣效果,使声音不能到位,还会造成u母音的发音不纯正。从高音开始的下行音阶练习,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体会到头腔、口腔、咽腔、胸腔形成上下相通的共鸣的感觉。随着音高的变化,要保持声音的上下一致,做到“松”“通”“空”。

“松”是指声音松弛,不挤不压,喉咙打开,放松,在深深的气息的支持下,将声音推出,圆润、丰满、浑厚。“通”是指声音从下腹部(即丹田)涌出,至胸腔通过喉直达头顶,上下如同一根管状通道,上通下达,声区统一,气息流畅,音量不大却有明显的上下一体的振动感。“空”是指声音的流动的空间感,“四不靠”即不蹭嗓子,没有明显的着力点。总之,练好u母音是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道上下一致,真假混合声的有力手段,是带动其他母音练习的好办法,可以说是发声练习的“敲门砖”。

四、假声位置混合母音训练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声音要高位置的要求。最能体会高位置的声音是假声,唱假声的时候,喉咙一般都是打开的,松弛的,气息也不僵,上下容易连成一条垂直的气柱,所以声音比较柔和圆润,通畅统一,演唱也相当省力。根据假声的特点和音色,可以在保持假声演唱的状态下把声音放出来,以增加声带的张力,并掺入真声成分,就会形成明亮圆润的混合声效果,同时音域也得到了扩展。

也可以这样理解和体会,就是把假声放大,变成明亮有力的声音,但一定要在不改变假声的歌唱状态下发出声音,使所有字都统一在假声的位置上转换。字的转换动作要小,而且每个字都是在相同感觉下转换的。同时也要与气息配合好,保持气息深度,否则声音就会发虚,反而放不出声音。注意假声与呼吸的关系,使用假声位置的练习,一般从上向下练为合适,因为高音容易找到假声位置,从上向下,保持位置来带声音,一直唱到低音时仍然是假声位置的感觉,加上气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声的效果。

母音是语言和歌唱发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对于歌唱来说非常重要。声乐训练的母音是a、e、i、o、u,这些母音的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后。为了使歌唱的发音统一,音色统一,符合民族唱法的声音要求,而且便于咬字,在教学中,笔者采用混合母音练声收到明显效果。

混合母音,也叫母音变形唱法,即在一个母音里混入一定量的另一个母音的成分,以达到使口腔内部的调节以适应某种发音的需要,而获得高位置声音的方法。如在a母音里混入适量的o母音,在i母音里混入适量u母音使喉、口、咽等腔体从横转向竖,从窄到内开。把两个母音混为一个音,在发声时,同时吸收了两个母音的优点,弥补了发单个母音的不足,这样可使喉头逐渐放开,发声管道竖起,声音流畅,对真假混合声的训练非常有效。

实践证明,用以上这套教学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气息畅通,音色明亮、圆润,真假混合声统一。只要不断坚持科学的发声训练,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技能有帮助,而且会对以后的歌唱艺术实践大有裨益。真假混合声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艰苦而耐心细致的工作,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谨以笔者多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受就教于同仁,以期引起对此问题的充分关注和思考。

参考文献 :

[1]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黄河音像出版社.[2]沈湘.《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中国音乐网.[3]谭萍.《打开喉咙喊嗓子》,《中国音乐》,2002年第1期.[4]韩勋国.《送你一副金嗓子》,湖北人民出版社.[5]徐青茹.《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

下载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声乐教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原生态在民族声乐的多元化教学中作用的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原生态音乐 民族声乐 教学论文摘要:“原生态”这个新生的名词近几年在各种媒体中广为流传,它是自然生态保护的标记。“原生态音乐”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然而这种民......

    童声声乐教学

    音乐教师基本功-童声教学法 张万华 一.教学计划 按照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声乐教学的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

    声乐教学[推荐]

    一、基本框架 本教材由“基础理论(上)”、“基础理论(下)”、“声乐练声习题”、“教学曲目(一)”、“教学曲目(二)”、拓宽曲目六部分组成。 基础理论(上)包括: 第一章 声乐从学者应具......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 声乐教学工作总结1 一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现将这一学期的声乐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声乐教学,取之特长,精益求精。在课堂上,坚持以审美......

    声乐教学随想

    声乐教学随想 ——学会“借鉴与贯通” 内容提要:声乐专业有很多唱法,有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等等。民族特色鲜明,通俗浅显易懂,美声庄重优雅,业内人士区分更加详细,中......

    声乐教学心得体会

    声乐教学心得体会 声乐教学心得体会1 教材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以课程改革实验为重点,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声乐教学总结

    声乐教学总结 声乐教学总结1 时光荏苒,光阴匆匆,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回顾一学期的声乐教学工作,有许多值得肯定和发扬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的做好以......

    少儿声乐教学

    少儿声乐教学歌唱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它是人自身带有的本能的一种音乐性活动。婴儿时期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种最原始的发声练习,正因如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少儿阶段,每个人就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