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时间:2019-05-15 01:2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篇: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和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三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5课,分为时代新貌、校园生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创造天地、艺术瑰宝六个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专题欣赏,但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教学内容中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渐进关系如下:“造型•表现”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观察写生或记忆画→制作或想象画;“设计•应用”课内容安排一般为欣赏→分析→局部设计→整体设计。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中,人文教学内容也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如:《家乡的桥》一课中按欣赏了解家乡古代的桥→现代的桥→未来的桥。

本册单元及课节教学内容除递进关系之外,也有并列的内容,如《家乡的桥》与《新老厨房》、《我的喜怒哀乐》与《幽默大师》、《照猫画虎》与《我爱大熊猫》等。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做一定的调整。

序号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点、难点

首页图版

.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青铜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进一步直观地了解青铜工艺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家乡的桥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新老厨房

.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设计小板报

.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我的喜怒哀乐

.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幽默大师

.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灯彩辉映

.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杂技表演

.能用黏土或橡皮泥塑出一个表演杂技的人。

2.通过欣赏中外杂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练习与创作,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认识和泥塑语言的应用能力。

3.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回忆并塑造出杂技演员的形象,使学生感受杂技艺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了解杂技艺术,启发学生记忆,并能抓住人物在运动中特有的姿势,塑出杂技人物的动态和组合造型。

难点:泥塑形态特征的表达和造型变化。能抓住运动时某一特有的姿势来塑造形象。

巨大的恐龙

.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种类以及消失的原因,增加对恐龙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以想象和仿制结合的方式,用大与小对比的方法塑制恐龙的造型,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想象来表现恐龙的故事。

3.培养关注、热爱、保护自然的情感。

重点:抓住各种恐龙的各种特征独立捏制完成恐龙造型。

难点:正确把握不同体型恐龙的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0

照猫画虎

.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了解猫科动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照猫画虎”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表现虎和其他猫科动物,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

3.认识到动物无论是凶猛还是可爱,都是大自然的一员,树立起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重点: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跳舞的点与线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2.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

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

7.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我爱大熊猫

.学习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大熊猫,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想象力。

2.感受水墨造型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水墨画的兴趣。

3.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态,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重点:进一步培养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难点:动态大熊猫的笔墨造型。

五彩斑斓

.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彩色撕贴画

.学生能利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广告纸、彩色报纸等材料撕贴出一幅有趣的画。

2.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绘画与撕贴画的画面效果的不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合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3.通过与同学合作一起收集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增进合作意识、集体意识,体验成功感。并且在作业过程中养成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

重点:能充分利用纸材的特性采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有趣的撕贴画并表现出色彩对比鲜明,形象生动饱满的画面。

难点:

、色彩的搭配

2、撕成的纸片大小、形状要均匀,拼贴小块的碎片时可以用牙签或小木棍帮助粘贴。

星星闪烁

.学习简单的星状图案设计方法。

2.欣赏作品中、生活里星状纹样的运用,感受其造型美感。

3.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学习星状图案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难点:运用点、线、面、色设计不同美感的星状图案。

皮影

.了解皮影的造型及表演特点。

2.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实践能力。

3.提高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弘扬中国的皮影艺术。

重点:用卡纸等坚实的纸张模仿皮影的造型和制作特点,做一个人物。

难点:做一个能动的皮影人物。

新课标浙美版美术三年级第六册第一课教案

家乡的桥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浙教版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案

第1课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

“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教后小记

第2课新老厨房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教后小记

第3课设计小板报

教学目标

.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②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第二篇:浙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作品为主。中学阶段的具体安排是第13册为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第14册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第15册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第16册为中国古代书法欣赏,第17册为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18册为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每册选取的内容与小学有一定的区别,不是用多幅作品,而是选择一幅既有代表性又可以较为容易地让学生欣赏接受的作品。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古建筑艺术之一。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从城市规划到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建筑处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鲜明的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本栏目编选的《布达拉宫》就是代表作品之一,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①审美价值与道德伦理价值的统一;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中国古代建筑对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

【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我国古代建筑,使学生率先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初步学习欣赏古代建筑。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2.初步了解有关我国古代建筑的知识。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建议】本栏目的内容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适当进行引导和启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评述的欲望。学生可以在课内或课后学习。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本册的《寻访古民居》和《江南园林》来思考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也可以提出要求,如进行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比较等。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自从人类有了建筑,居室就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并开始对居室环境有所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居室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居室环境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居室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本课在内容编排上第一部分是欣赏与评述,展示了很多能体现各种设计风格的居室实例,让学生通过感受认知,培养自己鉴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概念。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建议从直接认知的方式入手,让学生看看、说说,从情境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是设计与运用,从平面图、立面图的设计到对效果图的介绍以及最后的居室模型制作,从平面设计到立体制作层层递进,这样的安排不仅降低了难度,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把握制图与模型制作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传授新的设计理念。

2.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设计,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家居设计的特点,初步学会居室的平面制图与模型制作。

难点:在欣赏不同风格家居设计的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居室设计的基本要素、风格特点、设计原则,提高学生对室内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设计制作活动,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评价;学会平面图、立面图绘制以及居室模型制作;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环境。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家居设计的图片资料。

(教师)有关中外优秀家居设计的图片资料(制作成课件录像)。

教学过程

1.展开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家居是怎么样的。

2.播放录像(已设计完成的两套不同风格的住宅)。

(1)一套理想的家居包括哪些居室空间?(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等。)

(2)根据录像中的两套住宅特点,分析一下主人的职业、爱好等。

结论:成功的家居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需要,其次才是美丽大方。

3.引导欣赏,分析理解。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1)结合教科书第4页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具有西方现代感的居室设计》、《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居室设计》以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家具结合在一起的设计》的家居设计,讨论这些不同风格的居室设计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结论:《具有西方现代感的居室设计》注重点线面的构成关系,《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居室设计》更注重图案的装饰。

4.了解居室设计要素。

(1)居室设计色彩。

欣赏教科书第4页的范例,让学生谈谈书上的设计作品在颜色上是如何运用的,给你有什么感觉?

总结:室内色彩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科学的用色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所以处理得当才能符合功能要求,取得美的效果。合理运用对比色或调和色的搭配,能在室内环境中加强视觉的空间感,从而达到使视野扩大或缩小的作用。在室内设计中为了突出重点陈设,背景色调应处于从属地位。同时室内整体空间应以低纯度的色调为主,然后再以高纯度色彩在局部和重点进行点缀,这样便可以起到典雅、丰富的视觉效果。冷暖色调的搭配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的环境气氛。冷色调给人以清静感,而暖色调容易使人兴奋。作为家具的布置,其色块的点缀是影响室内效果的主要因素。

(2)居室设计的材料运用。

欣赏教科书第5页的范例,让学生谈谈书上的设计作品是如何选择和运用材料来体现文化精神和人文感受。

总结:现代生活的居住环境要求室内设计符合生态学,运用无毒无害的纯天然材料和绿色建材,创造出回归自然、环保节能、宁静清新且自然、简朴、高雅的室内环境。

新材料的出现赋予室内装饰丰富的物质基础,可以充分利用不同材料的质地特征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获得千变万化不同风格的艺术效果。人们在材料选择上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模式,大胆地尝试运用新材料。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5.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运用课件出示一些居室设计的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居室设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3)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卧室或书房的长、宽、高以及家具的长、宽、高。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收集自己身边的居室设计的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图工具,自己回家测量卧室或书房的数据。

(教师)本教室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教学过程

1.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教师把一个班的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学生按小组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宽以及教室四个立面尺寸(每个小组可以测量一个立面)。

在测量前教师提出测量的要求:①测量时小组里的同学要合作完成;②测量的数值以毫米为单位。

2.分析理解,示范操作。

(1)教师出示教室平面图,提问:你们从平面图上可以了解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理解教室平面图的内容: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a.表明教室形状、内部的布置及朝向。

b.表明教室的尺寸。

c.表明教室的结构形式及主要建筑材料。

d.表明教室门窗的编号及朝向。

(2)教师以教室为例,示范绘制平面图。

a.线的运用:实线、虚线、点断线(—·—·—)。

b.门和窗平面的画法。

c.家具平面的画法。

d.尺寸的标注。

(3)教师出示教室立面图,提问:你们从立面图上可以了解那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理解教室立面图的内容。

a.表明教室外形、门窗、家具等等的位置。

b.用标高表示出教室的总高度,各种门窗、家具高度等。

c.表明教室墙面所用材料及装饰。

(4)教师以教室为例,示范绘制立面图。

a.线的运用:实线、虚线、点断线。

b.门和窗立面的画法。

c.家具立面的画法。

d.尺寸的标注。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5)居室效果图。

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页左下两张居室效果图,说说《电脑效果图》与《手绘效果图》的区别以及效果图的作用。

居室效果图就是将设计完成的空间,通过我们的笔、电脑等工具将它的体积、色彩、结构展示在我们眼前,以便使我们更直观的看到所设计的效果,电脑效果图比手绘效果图更加逼真。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按10∶1的比例绘制自己房间或卧室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房间模型的工具及材料。

(教师)室内建筑模型资料图片(幻灯)。

教学过程

1.展示上节课的作业,导入新课。

教师有选择地讲评上节课学生绘制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教师出示居室设计流程:

设计制图(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实物模型

这堂课的任务是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一间理想的卧室或书房(新课)。

2.投影展示家居模型,开拓思路。

(1)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这套家具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各房间的功能安排。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2)分析制作此模型的材料。

(3)对此设计方案及制作步骤提出自己的想法。

3.观察课本中的示范作品。

家居模型的制作流程:(教科书第7页)

画出设计图纸—→用塑料板搭出模型框架—→用泡沫材料制作家具—→根据设计意图,粘贴家具

4.布置作业,表达感受。

主题: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一间理想的卧室或书房的模型。

要求:

(1)先设计绘制平面图、立面图。

(2)根据平面图、平面图进行模型制作,制作时注意比例、色彩、肌理等关系。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家居设计的图片资料。

(老师)有关中外优秀家居设计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学生欣赏教科书中不同风格的家居设计(第2页、第3页),展开讨论。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你心目中一套理想的家居包括那些居室空间?(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等。)

2.引导欣赏,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中不同风格的家居设计(第4页),讨论三套家居的设计风格。

a.西方现代感的居室设计:造型简洁,线条流畅,色彩明快,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装饰感。

b.中国古典风格的居室设计:造型高雅、完美,做工讲究,色彩朴实庄重。运用高级红木材料制作的家具来装饰房间;墙面用锦缎、高级墙布、墙纸等材料来装饰;用大理石或地毯铺地;房间内摆放一些古玩或艺术珍品。把中国古典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c.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家具结合在一起的设计:现代国际潮流已发展得越来越简约,越来越金属化,这多多少少和我们的文化有些区别。东方人的文化比较温情、比较有人情味,基于此,一些现代设计室创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主题设计。比如“中西合璧”的主题就非常适合见识广博、爱好广泛的业主,设计师以中西文化内在的共通性作为设计的主旋律。

(2)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中第4、5页,中的家居设计(教科书第4页、第5页),讨论家居装饰的设计要素。

a.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地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b.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室内光影的变化能给人以多种美的享受。

c.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d.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得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e.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种花栽木,利用绿化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3.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1)教师运用课件出示一些居室设计的图片,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居室设计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2)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3)要求学生回家后测量一下自己的卧室或书房的长、宽、高以及家具的长、宽、高。

4.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收集自己身边的居室设计的图片资料,并对它们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图工具,自己回家测量卧室或书房的数据。

(教师)本教室的平面图和一个方位的立面图。

教学过程

1.回顾知识点,导入新课。

(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居室设计的风格与要素。(讨论)

(2)要进行居室设计,首先要了解居室的结构,然后依据生活的需要进行规划。在设计中,通常用各类图纸来展示设计意图,如平面图是展示居室的整体结构的,立面图是用来说明墙面或家具的式样的,而效果图则是呈现设计最终达到的直观效果的。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习绘制平面图与立面图。(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如何识图。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1)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的平面图,分析功能区域。

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

(2)学习制图的常用图例及符号(平面图)。

墙体、门、窗、楼梯、家具、电器等。

(3)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第6页的立面图,学习制图的常用图例及符号(立面图)。

a.射灯、镜子、洗手盆、橱柜等。

b.尺寸的标注。

3.教师示范制图(教室平面图)。

墙体—→门和窗—→课桌橱柜—→电器—→其他—→尺寸的标注

4.教师示范制图(教室立面图)。

基线—→墙体—→门和窗—→课桌橱柜—→电器—→其他 尺寸的标注

5.引导欣赏,认识效果图。

家居效果图就是已设计完成的空间,通过我们的笔、电脑等工具将它的体积、色彩、结构提前展示在我们眼前,以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所设计效果。(教科书第6页手绘效果图、电脑效果图。)

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按10∶1的比例绘制自己房间或卧室的平面图和立面图。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房间模型的工具及材料。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教师)室内建筑模型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平面图的作用:展示居室的整体结构。

立面图的作用:说明墙面或家具的式样。

效果图的作用:在平面中达到设计的最直观效果。

模型的作用:更准确、更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

这节课的任务是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一间理想的卧室或书房的模型。(导入新课)2.尝试了解制作材料的特性。

(1)纸类材料:各色卡纸、瓦楞纸、绉纸„„

卡纸特性:有一定的厚度,色彩较多,适合家具的制作。

瓦楞纸特性:肌理效果明显,适合制作装饰物件。

绉纸特性:质地较软,可以制作窗帘、桌布等。

(2)泡沫材料:泡沫板、KT板„„

泡沫板特性:裁切方便,适合制作墙面、家具等。

KT板特性:表面光滑、平整,色彩较多,适合制作墙面、地板等。

(3)布类材料:各色质地的布、毛线„„

布的特性:柔软,图案丰富,适合制作窗帘、地毯等。

毛线特性:色彩多,不宜断,适合制作一些装饰物。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3.观察课本中的示范作品。

家居模型的制作流程:(教科书第7页)

画出设计图纸—→用塑料板搭出模型框架→用泡沫材料制作家具—→根据设计意图,粘贴家具。

4.布置作业,表达感受。

主题: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一间理想的卧室或书房的模型。

要求:

(1)先设计绘制平面图、立面图。

(2)根据平面图、立面图进行模型制作,制作时注意比例、色彩、肌理等因素的协调关系。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按学习领域划分应属于设计·应用课,即是对大学校门建筑造型的欣赏与设计,分为两课时内容完成,分别强调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美术学科主题。人文主题为“校园生活”,即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学习环境;而美术学科主题则是建筑造型设计。“大学之门”教学内容的编写与设置是这两个主题的有机结合,它以小见大,大学的校门作为标志性建筑,对它的欣赏与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树立志气,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从建筑造型上来讲,大学的校门作为整个校园建筑的“门面”,它既是内部空间入口的标志,又是建筑风格与美感的浓缩,与整个校园环境有联系,但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就它的体量与大小也是比较适合学生进行设计练习的。

教材先是呈现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这两所名声显赫的高等学府的校门,以引起学生对大学及大学校门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继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两座校门设计的各自特色,引出本单元的课题。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材第二部分讲述了门作为内部空间入口标志的地位与重要性,在北大、清华校门的基础上分别列举了新建的中国美术学院、武汉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的校门设计,所选的几所大学在年代、地域、学校性质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这几所大学校门设计的欣赏以及结合教师对学校情况的简介,让学生感受各所大学校门造型设计体现出的独特风格和美感,领悟其中反映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认识门设计的不同风格,课本设置了“小知识”,从建筑风格的概念范畴加以说明,还举了几种典型的建筑风格的图例。

教材第三部分以浙江大学校门设计为例,分析了校门的一般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形式与作用,使学生掌握校门造型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深化知识,根据课本中新近设计的几所大学的校门,启发学生思考,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建筑具有技术与艺术的双重性,技术材料的改进必定会带来建筑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门的设计的造型与材料也必定会越来越丰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下一步学生进行初步的校门设计实践奠定了基础。

教材第四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完成动手设计实践练习。学习中所用到的平面徒手画或立体模型制作的知识与技能,为已学内容,课本只安排了学生对各种大门门顶设计进行欣赏与分析。再通过“学生作业”的借鉴与参考,按照“学习建议” 完成学习全过程。

2.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欣赏不同风格与美感的大学校门造型,懂得校门的一般建筑结构,初步学会利用徒手画或制作模型设计出校园的大门。

难点:理解大学校门造型中反映出的历史、文化内涵,设计出有一定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且结构合理的学校校门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校门建筑作为学校出入口标志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欣赏、领会大学校门造型所体现的各自独特风格和美感以及从中反映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2.初步学习校门的设计,懂得校门的一般结构,认识校门造型的形式美,掌握校门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利用各种美术媒材进行设计练习,提高空间设计的创造与实践动手能力。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3.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树立志向;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并通过观察、思考,领悟美术设计的独特价值。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询收集相关大学的资料。

(教师)课件,当地一些学校校门设计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出示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宣传资料或录取通知书,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大学,是每个学子都向往的地方,被称为“双子星座”的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更是每位学子心中理想的求学殿堂。

(1)设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学?”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请学生讲出中外一些著名大学的校名。

(2)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一看到上面的建筑,人们能够立刻知道这是哪一所大学。得出大学的校门是学校的标志与象征,引出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的校门设计的各自特色?

(1)简单介绍北京大学的历史沿革:北京大学是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许多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都出自该校。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当时的京师大学堂就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1916年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后,“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初阵地。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2)引导学生思考,在中国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所大学,它的校门设计整体上给人什么感觉?与平时所见到的其他大学校门比较有什么不同?

得出北京大学校门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其他大学校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样式,这种木结构的殿门式的大门,具有古香古色的建筑美感,且显得古朴、庄严、典雅。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座校门造型中的传统建筑构件或元素。

a.三开间古典朱漆宫门,圆柱方枋、雕梁画栋,斗拱彩绘、大红宫灯,显得庄严典雅。

b.门正中悬挂着“北京大学”的匾额。“北京大学”四字是根据毛泽东主席在1950年给北大校徽亲笔题字放大而成的,与红色的校门浑然一体;牌匾微微向前倾斜,给每一个人的瞻望提供了一个极为恰当的角度,也会使人顿生一种庄严肃穆感。

c.威武的石狮,鬓发虬卷,目光炯炯有神,使校门凝重里透着一种威严。

(4)思考或分析:北京大学的校门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

据说当初修建此门时,曾广泛征集设计方案,力求设计出与校园内建筑风格一致的校门,最后终于选定现在这样一个三开大门的殿门式建筑。这一古典民族建筑风格,体现出的正是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历史与内涵。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或者将来,该校门的地位都是极为重要的。是人们认识北大的重要窗口。如今,该校门已经不单单是师生进出的校园大门,而是已经演变为北大的象征,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进入这座大门,就进入了北大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5)与北京大学校门进行对比,欣赏分析同样有着近百年校史的清华大学的老校门造型:

a.西方古典复古主义的风格。

b.拱券、立柱、装饰线、涡卷。

与北京大学校门传统建筑风格不同,为什么清华大学老校门有外来文化的痕迹?

从校门造型的建筑风格引起学生对学校历史与文化的探索。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6)简介清华大学的历史沿革。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发展初期,显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

(7)清华大学新旧两座校门设计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比照中观察、寻找、分析、理解,新校门在体量与形式上与旧校门相似,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的统一与继承,但新校门整体的现代建筑几何形体构成风格,也符合清华大学作为一所偏重于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的特征。

(8)要求学生思考清华大学老校门不仅是一个围合空间的入口,它作为一个校门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再次强调校门的象征意义。学校大门不仅仅是一个进出的通道,同时反映了这个学校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3.欣赏分析中国美术学院校门、武汉大学校门、香港教育学院校门。

(1)简介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1928年初,美术教育先驱蔡元培、林风眠先生,选址杭州西子湖畔,创建了“国立艺术院”。国立艺术院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是第一所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美术教育机构,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几十年来,学院十迁其址,六易其名,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已是当今国内在造型艺术领域中,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综合型美术学院之一。

(2)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校门设计特点或与其他大学校门的区别,得出该校门设计不只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性的建筑,引入校门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a.校门的造型。中国美术学院整个校园没有围墙,左右两座大楼与跨架之上的顶棚形成了一个暗示为开放式的学校大门,加上几根矗立的方柱,校门的设计与整个建筑融为一体,体现出了美术学院开放性的校园文化。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b.校门的材质。古典与现代交融,细节与大气并存,其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加上中间一圃修竹的映衬,增强了建筑的层次感与立体感。大面积的玻璃的运用也使得凝重中透出几分空灵,高大和连贯的建筑将美术学院厚重、儒雅的底蕴表现得淋漓尽致。

c.校门的色彩。素雅的建筑风格形成了与西湖环境浑然一体的格调,可见优秀的校门设计本身也是一道风景。

(3)先出示武汉大学校门造型的图片,指出这座校门采用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牌坊形式。牌坊,在古代就是一种门的称谓,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是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1930年,武汉大学在校门口修建了一个木制校名牌坊,正面写有“国立武汉大学”,牌坊背后刻着“文、法、理、工、农、医”六个篆字,代表学校在上个世纪就设有六个学院。5年后毁于飓风,现在看到的是1993年百年校庆前夕仿造的。

(4)简介武汉大学的历史: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893年11月的湖北自强学堂,作为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办“洋务运动”的产物之一。该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数易其名、几迁其址,横跨两个世纪后,最终发展成今天的武汉大学。

(5)欣赏香港教育学院校门:该校门采用现代建筑的结构形式,绿色的建筑色调,象征着这所学校现代师范教育的性质,以及香港教育学院年轻人的理想、成长、活力和健康。

(6)简介香港教育学院的历史:香港教育学院于1994年成立,是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大高等院校中惟一专注师资培训及专业发展的院校。作为全香港最大的师训机构,香港教育学院的工作继续以师资培训为主,致力培育兼具大学学位以及专业训练的新一代教师,建设一支富有创造力、活力和魄力的教师生力军,为香港社会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教师小结:门一般是围起来的内部空间入口的标志。门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故在设计时除了在功能上要满足人流和车流出入的需要外,更要注意其造型,使其可以起到体现内部重要性质、美化周围环境的作用,并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门的造型设计必须体现独特的风格和美感。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4.启发学生阅读理解“小知识”,对门的造型设计体现出的风格和美感从建筑风格的范畴加以解释。

(1)门作为建筑中的基本元素,门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已经形成了许多的建筑风格。

a.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b.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c.中国古典建筑风格。

5.知识回顾,实例评述。

(1)强调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以及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回顾前面几座校门设计赏析,用建筑风格来划分,北京大学校门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清华大学老校门为欧洲古典风格,中国美术学院校门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等。

(2)出示当地一些高等院校或其他学校的校门设计,要求学生从造型、布局、装饰以及建筑风格和是否体现学校性质与特色等角度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与交流。

6.总结评价,并布置课后实践,利用课余时间组成学习小组,实地参观走访当地的大学或其他学校,对这些学校大门的设计特点进行欣赏与评述,并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这些校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相关材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1.复习导入,展示、评价上节课的课后实践成果。

2.以浙江大学校门为例,分析校门的一般结构,校门通常由门柱、门扉、门顶、校名组成:

门顶:原来的门顶通常在大型门上有,主要考虑雨天开门的便利。现在,门顶成了设计时造型变化最多的要素。

校名:往往是名人或书法家的手迹。

门房:门卫所在地,即通常所说的传达室。

门扉:为了限制出入者而设置的。目前以采用机械式的移动铁栅栏为多。

门柱:一般要两根,用于联结门扉。

出示一些校门设计的实例图片,可以先是具有一般结构的校门,要求学生观察指出校门组成的各个部分,再逐渐变到对结构中各个部分有所取舍或对某些部分进行夸张、变异的校门设计,从一般到特殊,在造型结构上启发学生的设计思路。

3.校门设计的变化不仅表现在造型结构上,也体现在校门的建筑材料选择上,并且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技术材料的改进必定会促进建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与科技的日益进步,门的设计造型也越来越丰富。

列举各种材料以及各种材料具有的不同美感,木、砖、石、混凝土、钢铁、铝塑、玻璃等,或简洁或稳重,或精美或朴素,或明快或肃穆,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为校门的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采用钢架结构,颇为壮观。钢架结构、略带弧形的门顶,矗立挺拔的门柱,显示出一种现代、科技、力量的设计主题。

(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门,深色铁栅栏门扉,大理石雕像石立柱,显现出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3)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门,斜拉桥式的钢筋混凝土弧线,体现出该校开放与包容的胸襟与气势,追求传统特色与时代精神,大气而不张扬。

(4)西安交通大学校门,混凝土结构外贴花岗石,加上锻铜浮雕,显得简洁而凝重。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要求学生思考并讲述,以上这些学校大门设计各具特色,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发?

4.学校大门门顶是整个校门设计的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学校大门设计中门顶的设计有什么变化?

(1)弯曲的面创造了舒展的空间效果。

(2)简单的空间通过相似的累积显得丰富多变。

(3)“百年树人”是设计者的立意点,方柱加上“斗拱”,构造出了“树”的形象,而“斗拱”作为中国建筑独有的奇特构件,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真髓所在,兼具结构、造型、装饰多重功能。

(4)透明材质、钢架结构与混凝土组合,显示出科技、理性的设计主题。

(5)门顶的架空别具一格。

(6)倾斜向上的形赋予作品动感与力度。

5.深化知识。

(1)通过在校门造型图片上画基本形与形式线,让学生发现校门设计都非常重视形式美感,每个设计都能概括为基本形体的组合或横、竖、曲、折的形式线。教师可以采用平面剪贴,或是形体拼接,对已经剪制好的校门的各部件进行重新组合,向学生讲解设计中需要运用形式美法则: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

(2)对同一个校门造型,配以不同的校园环境背景,启发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哪一个设计更合理,引导学生从构图以及校门与整个校园环境的关系上加以分析,既要与背景相互映衬,形成对比,又要能与整体设计相协调,融为一体。

6.校门设计中的思考。

(1)功能与形式。无论如何去追求校门独特的风格与美感,但毕竟从中是要通过人流或车流的,它还具有出入口的功能,设计中要尽量让形式美感与实用功能相统一。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2)设计中也不能忽视建筑的色彩因素,如北京大学校门的朱门红柱、宫灯彩绘,中国美术学院校门的青黛素雅,香港教育学院校门的绿色生机等等都表现了自己的色彩语言。

(3)恰当的体量。不能只追求高、大、全,追求所谓的气派,大学校门拒绝奢华与豪华,大学校门为什么吸引人?是气质,是学校的文化底蕴。

(4)现代与传统。在学校大门设计中,既要体现出时代特征,又要能反映出学校的历史与传统,在保持现代感的基础上,又恰当地糅合传统造型的元素,使整体建筑风格达到现代与传统完美的和谐统一。

7.设计实践。

(1)用钢笔或彩色铅笔等工具,设计自己学校的大门。

(2)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自己心目中大学的校门。考虑到学生基础和地方资源的差异,为适应不同的情况,建议学生在练习时要注意难易的选择,并分层次完成。

8.总结、评价。

9.课外延伸,以《我心中的校门》为题,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查询收集相关大学的资料。

(教师)课件,当地一些学校校门设计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1)生活中人们会看见各式各样的门,通常每座房屋或是每个园子都会有自己的门,为什么需要门?门有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得出门的一般功能:门是围起来的内部空间的出入口,人流和车流出入的通道。

(2)从“门面”、“门第”、“门望”、“门风”、“门当户对”这些词汇的解析中,指出门除了上面的自然功能外,不同造型的门还具有识别、标志、象征、体现内部性质的重要功能。

(3)由于门在建筑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因此在设计门的时候除了要满足出入通道的功能外,更要注意其造型,使门的造型设计体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美感。

(4)大学,是每个莘莘学子都向往的地方,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那些有一定历史的校门设计,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国内一些高校斥巨资、请专家来设计、建造学校的大门,以美化周边环境,提升学校的影响。其中也不乏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杰作,它们都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学习的。

2.讲授新知。

设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大学,在你居住的城市,或附近城市也有大学吗?学生回答,相互交流。

(1)北京大学校门赏析。

a.学生讲述北京大学的历史背景资料,要学生讲一讲他们想象中北京大学的校门会是怎么样的,与课本上的北京大学校门一样吗?

北京大学是一所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著名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中国人文社科界许多有影响的人士出自该校。当初修建校门时为了与校园的整体建筑相协调,曾征求了许多的方案,最终选择了这样一座三开间的,风格古朴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作为校门。这是西校门,也是学校的正门。如今,它已经成为北大的标志与象征,进入这座大门,就进入了北大这块精神的圣地,登上了这座神圣的学术殿堂。

b.欣赏校门造型以及装饰。开间、进深、朱漆宫门、门上铜钉、宫灯、圆柱、斗拱、彩绘、匾额、瓦顶以及威武的大石狮。这样的建筑形式符合北大的最高学府的性质,反映出北大的历史与文化。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c.与西校门相对,还要修建一座东校门,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采用透明的玻璃幕和灰色厚重沉稳的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现代材料与城市景观相对话;方案二,采用仿中国传统牌坊的样式。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尝试提出自己的建议。

(2)清华大学的校门设计各有怎样的特色?

a.学生一起欣赏分析校门的造型。石结构、对称式,一大二小的拱门,古典的柱式,曲线型涡卷,整个造型稳重而精致。

b.教师提问:这样的建筑造型会是属于什么建筑风格的呢?在得出西方古典复古主义风格后,再追问,为什么一所中国著名的高校的校门会设计成西方的建筑风格呢?启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c.校门的设计风格与学校的历史有关,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可见清华大学的发展初期,包括校门的造型都有着西方文化的烙印。

d.1952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国家重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多学科性的工业大学。让学生谈一谈对课本中清华大学新建的西校门的评价,新校门与旧校门在造型风格上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新校门是怎样体现新的学校性质的?

将北大校门与清华校门这两个一中一西的建筑风格进行对照欣赏。教师提示,学校大门不仅仅是一个进出的通道,同时反映了这个学校的历史、文化等内容。

(3)中国美术学院校门赏析。

着重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中国美术学院校门这一设计体现了古典与现代交融,细节与大气并存的建筑设计风格,讲述校门设计与整体建筑和西湖环境是如何达成浑然一体的。引导学生体会从中反映出的中国美术学院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

(4)武汉大学校门赏析。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校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看见这个校门,是否可以大致感受到学校的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这是一个以牌坊的形式来设计的校门。牌坊是中国古老建筑形式,具有导向、指示、标志的作用。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5)香港教育学院校门赏析。

香港教育学院校门采用框架式结构,简洁现代。教师提示校门建筑的色调也能传达信息, 香港教育学院校门绿色的基调就象征着年轻人拥有的理想、成长、活力和健康,也很好地体现了师范院校的教育性质。

(6)总结回顾上面五所大学的校门设计,得出不同年代的校门设计会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不同地域的校门设计也会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就构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3.小知识的辅助学习。

承接前面的讲解,学习“小知识”,指出门的设计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建筑风格是指建筑造型、功能布局和建筑装饰所具有的时代共性。古今中外历史上已经形成了许多的建筑风格。利用课本中图例,分别分析欧洲古典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中国古典建筑的造型特点、功能布局、装饰构件。可以重点介绍中国古典建筑中的装饰构件,如屋顶、垂花门、须弥座、斗拱、榫卯等,以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课堂练习。

请学生讲述自己学校的历史,教师补充,师生一起分析自己学校的校门设计,指出设计中闪光点以及存在的缺憾与不足。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下自己学校的校门。

5.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相关材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1.出示古代象形文字“门”,从文字说明门的历史非常久远,无论今天门的种类与样式十分丰富,其基本的形式基本保持不变。用文字的象形性引导学生得出门的最基本的结构,即有两旁的立柱,立柱之间有门扉或门顶。

2.以浙江大学校门为例,分析校门的一般结构,校门通常由门柱、门扉、门顶、校名组成。但在设计时,往往有所取舍。

门顶:原来的门顶通常在大型门上有,主要考虑雨天开门的便利。现在,门顶成了设计时造型变化最多的要素。

门房:门卫所在地,即通常所说的传达室。

门扉:为了限制出入者而设置的。目前以采用机械式的移动铁栅栏为多。

校名:往往是名人或书法家的手迹。如北京大学的校名就是毛泽东主席所题。

在对校门一般的结构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对基本结构有所取舍、强化、变化的校门设计,如门顶与门柱合为一体的,省略了门柱的,变化了门顶的。

教师从这些校门造型中强调造型的形式美感,提示学生可以用画形式线的方法概括整个校门的设计。为了能更为直观地体现形式美法则,如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等,教师简要地在黑板上手绘校门造型的示意图,解释形式美法则在其中的体现。

3.教师画出的这些造型示意图,按传统的砖、木、混凝土材料是无法完成造型的,引出建筑是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技术材料的发展为新颖的造型设计提供了可能。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重视,校门的设计造型越来越丰富,从简洁明快到精美华丽,材料的选择也多种多样,除了木、石以外,还有金属等许多材料可供运用,教师要启发学生说一说各种材料具有的不同美感,要强调并不是越现代的材料就越好,关键是能够体现出你的设计构思。

4.欣赏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门,校门采用钢架结构,颇为壮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校门、西安交通大学校门,这些不同的造型结构,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建筑美感。要求学生想一想:从这些各具特色的学校大门中得到什么启发?得出不同的造型结构与建筑材料就是为了追求文化内涵与建筑外形的和谐统一的结论。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5.校门设计中,门顶是最具造型变化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例说一说学校大门门顶的设计可以有些什么变化?

①弯曲的面创造了舒展的空间效果。

②简单的空间通过相似的累积显得丰富多变。

③“百年树人”是设计者的立意点。

④透明材质、钢架结构与混凝土组合,显示科技、理性的设计主题。

⑤门顶的架空别具一格。

⑥倾斜向上的形体赋予作品动感与力度。

⑦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让他们谈一谈门顶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子。

6.结合对课本中学生作业的分析与借鉴,简单介绍几种表达设计创意的方式,如剪贴浮雕、钢笔画、彩色笔画、立体纸模型等。着重介绍立体纸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7.根据学生情况与学习建议,分层次完成实践练习。

(1)引入一些当地的大学或其他学校的校门造型,由学生谈谈对这些校门设计特点的理解,并用徒手画的形式画一画这些校门。

(2)用钢笔或彩色铅笔等工具,设计自己学校的大门。

(3)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并制作自己心目中大学的校门。

8.总结、评价。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我国建筑艺术有着辉煌的成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选用的内容可分三大方面:一是介绍中国古民居的建筑模式、外观造型和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二是介绍中国古民居的主要建筑构件、装饰手法等。三是以古民居为切入点,介绍所延伸的艺术创作活动,欣赏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名家名作、工艺设计和学生作品,体会古民居的美。

在教学安排上,选择本地区学生相对熟悉的古民居,并以自然、人文环境作为切入点,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由外而内,从真实到抽象等各个角度去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古民居的艺术风格,理解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产价值之所在。并体验中国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布局美、装饰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也可以结合目前城市建设、商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古民居进行保护和利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讨论、评述中国古民居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人文内涵。

难点:在欣赏中国古民居的同时,涉及中国建筑史,掌握有关历史知识、文化背景、地域特点等。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的古民居有所了解和认识。

2.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民居的基本特征、主要成就以及重要价值,提高视觉感受能力。通过对古民居的欣赏和评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设计】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查阅有关当地的名胜古迹。

(教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1.身临其境,提出问题。

①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老街和名胜古迹。杭州的学生可以参观清河坊步行街,胡雪岩故居和孩儿巷98号。

②教师出示有关杭州孩儿巷98号的新闻资料,被拆前的照片和被修缮保护后的照片。

提问:有谁知道这些传统建筑是如何受到保护的?为什么要保护?你还能说出别的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吗?你觉得城市建设和传统建筑存在矛盾吗?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你觉得需要保护所有的老房子吗?你知道如何区别它们的价值吗?你觉得政府该有哪些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初步探究,表达感受。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评述。教师总结。

3.课外作业,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利用网上资源和业余时间,对本地区的古民居现存状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且交流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学生)搜集有关当地名胜古迹的相关材料。

(教师)多媒体条件。

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分清概念。

教师出示传统民居资料,引导学生浏览图片,分组讨论:传统建筑与传统民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传统民居是传统建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根据建筑的使用目的来进行区分的)。

2.重点欣赏,分析讨论。

教师出示图片:福建土楼。

提问:这些建筑的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与它们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有什么关联?(可以说说华侨出洋、倭寇横行、风水习俗等)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福建土楼的空间布局、内部结构、雕刻工艺等。(福建土楼的建筑平面与空间布局独具特色,防卫系统构思独到,构造处理与众不同,建筑装饰精巧华丽,依山傍水,人文景观丰富。)

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中国其他地区的各民族的民居上,欣赏教科书第14页到第15页的建筑构件图例。

3.层层深入,加强理解。

教师出示名师名作,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民居外观造型有什么特点?民居的建筑布局和空间处理有什么独到之处?色彩的搭配上有什么讲究?建筑装饰、图案构成上有什么含义?照片上的真实效果和经过创作处理过的抽象艺术美之间的关系?(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何理解教科书第14页吴冠中《江南春》作品中所处理的构图色彩:非常简洁,以黑、白、灰为主,营造出令人向往的山村生活,宁静安详;第16页的《中国民居》邮票设计,学生的油画棒及钢笔作品;第17页的学生作业等,这些都体现古民居美的多种表现形式。

学生分组讨论、评述。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师归纳:我们在学习欣赏古民居的时候,要以本地民居的自然、人文环境入手,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从外而内,从真实到抽象,各个角度去欣赏,才能理解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贵遗产价值之所在。

4.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教师出示有关乌镇、周庄等地的民居图片,要求学生采用刚学的民居欣赏评述方法,选择一至二幅照片进行练习,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

提示:从自然人文环境入手,由宏观到局部,由外而内,真实到抽象,包括色彩处理手法等角度欣赏,而后延伸至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过度修缮,过度开发,破坏原来的特色和风貌,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措施等。

5.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1)分组活动:搜集有关中国古民居的资料、图片,进行版报设计,学生间相互交流设计方案。

(2)除了老师介绍的几种表现古民居美的形式外,你还可以提出什么与众不同的形式?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带工具。

(教师)安排好教室。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1)复述前两课时内容,搜寻关键词语:建筑模式、空间布局、内部装饰、色彩搭配等,从宏观到细部,从内而外,从平面到主体,从真实到抽象,自然到人文,做一些总结。提出本课的教学任务: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表现古民居的美?

(2)学生分组讨论方案,进行交流、选择。

教师总结:可以采用的工具材料、表现形式、处理手法是多样的,同学们完全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来进行创作。

2.分组练习,巩固知识。

分组进行活动,学生自由选择到电脑教室、陶艺教室、美术教室进行练习,老师组织教学,安排任务,轮流辅导。

3.及时反馈,综合评述。

师生讨论,教师课堂小结。

4.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观察身边的建筑,它们借鉴了古民居的哪些特点,使建筑既有现代感而又不失民族特色?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课本。

(教师)多媒体课本。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新课导入。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师出示课本,引导学生浏览中国古建筑。

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有哪些古建筑?

2.分清概念,直入主题。

教师引导欣赏教科书范例,提出问题:它们的建筑年限,你能分清中国古建筑和课本提出的中国古民居之间是什么关系?(古民居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的使用功能是不同的,那么古民居的建筑更注重满足什么要求?(居住的功能。)如果站在它们面前,你会从什么角度去分析它?接近它?理解它?描述它?如何走进它的世界,了解它的历史,理解它的内涵,体会它的美感。

3.层层深入,加强理解。

教师:出示图片。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每一座老房子,都有它的故事,在这里,让我们走进它们的世界,去探索它们的奥秘:山西古城平遥,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平遥百川铜钱庄,著名的还有平遥石头坡、窑洞式民居、赵大第旧居、王荩庭旧居、张生瑞旧居等。

提问:这些古民居建筑在布局上有什么特色?在空间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它的建筑模式与它的自然、人文环境和谐吗?它的内部装饰极为精湛,图案吉祥,反映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审美情趣和心态?请你仔细观察它的环境、外观、色彩,以及围墙、大门、回廊、楼梯、窗户、栋梁„„你喜欢它们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分组讨论,简短评述。

教师总结:平遥古城民居的建筑特色,也反映在其他地区、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古民居上。例如,教科书第14页、15页的课本图片,可以从中品味出古建筑内深藏不露、不动声色的含蓄之美,体现了古民居的文化内涵。除了课堂介绍的这些以外,生活中你碰见过类似的老房子吗?请举例分析。

4.归纳总结,加深印象。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师:引导欣赏,教科书第14页的范例,分析吴冠中的《江南春》作品:画面简洁大方,以黑白灰为主,充分体现了民居建筑的古朴、安详、宁静之美。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这些名家名作和学生作业中所运用的表现古民居美的形式外,你觉得还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古民居的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拿出方案,进行交流。可以采用陶艺、电脑海报、油画棒„„方式进行创作。

5.课堂作业,及时反馈。

(1)教师出示图例,请学生欣赏分析评述。

(2)学生交流,教师课堂小结。

6.课堂小结,布置学生下一节课的工具携带内容。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带工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提出要求。

教师出示课本,复述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介绍的创作方式、材料以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什么与众不同的创作手法,更体现出古民居的美?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进行交流。

2.课堂练习,及时反馈。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教师组织安排:选择屏幕上的一幅或一组照片,进行创作。提示学生注意构图、色彩上的安排,如果是采用陶艺的创作手法,还要注意平面与空间的处理等。

3.交流学习,增进理解。

组织学生动手办一个小展览,相互切磋,互通有无,进一步加强对古民居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美的体验。

4.深入学习,拓展思路。

教师出示课本,提出问题:你欣赏了古民居的美,也了解古民居的历史价值,针对目前过度开发,过度修缮,破坏原有特色的现状,你有什么不同的认识?你能说说对政府希望和要求吗?希望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你认为保护的范围有多大?哪些是必须保护的?哪些可以视情况而定?

5.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请你调查你所在的城市古建筑资源以及现存问题,写出一个调查报告。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摄影在世界上兴起,不过是二三百年的历史,而摄影真正融入我们生活中,蔚为风尚,渐入佳境,成为艺术,也不过是近百年来的事。但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摄影在我们社会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闻、传媒、科研、广告宣传等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摄影。在21世纪的高度信息化时代,摄影更是被人们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本教材把摄影编入课程,也是基于这种时代的需要。

教材在编排上让学生从感知入手,教材第18页、教材第19页安排了一些中外优秀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意义深刻,视觉冲击力强,有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还介绍了摄影的历史与分类,让学生对摄影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教材第20页介绍了相机的基本知识。教材第21页、第22页、第23页介绍了如何拍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培养摄影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摄影这门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学会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单反相机的正确使用。

难点:能根据光线,准确地调整速度与光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摄影的历史和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欣赏与拍摄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会对摄影作品的评述,学会对单反相机的使用方法;学会取景、对焦、曝光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摄影图片和有关摄影的历史资料等。

(教师)中外优秀摄影作品(投影)。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学生交流。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要求学生收集关于摄影的历史资料,并分小组交流,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谈谈关于摄影的历史情况。

(2)教师总结。

a.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尼埃普斯是这样得到照片的:他用一架照相机,从窗口把景物拍摄在锡和铅的合金片上,感光材料是一种感光后能变硬的沥青,那张照片共曝光8小时。

b.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2.欣赏作品,表达感受。

(1)同学们谈谈摄影的类别。

内容分:风景、人物、静物等。

形式分:新闻摄影、艺术摄影。

用途分:商业摄影、非商业摄影。

(2)结合教科书第18页的范例,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经典摄影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你能说说对这些照片的感受吗?请你说说印象最深刻的照片。作品中的小男孩有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情。第19页的两幅作品色调上有什么不同,请想想这两幅作品的拍摄时间。

(3)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感受,提高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教师投影出艺术类摄影作品、记录类摄影作品、商业类摄影作品数张,引导学生如何来区分这三类作品,谈谈这三类作品的不同用处。

(2)教师投影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让学生选出其中最喜爱的一幅,并说说对作品的感受。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3)教师分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4.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教师出示摄影作品,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摄影知识,结合自己的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家里有相机的同学请带相机。

(教师)单反相机一台,中外优秀摄影作品,不同时期的照相机图片(课件)、实物投影机。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你们见到过哪些相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照相机发展的历史。主要展示不同时代的照相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介绍单反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傻瓜相机的不同之处。随着科技的发展,数码相机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简单地对这三类相机进行拍摄示范。)

2.实物展示,分析理解。

教师把照相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介绍相机的各个部件与功能(快门按钮、液晶显示屏、指令波盘、镜头、外置闪光灯接口、曝光模式盘等)

3.讲解示范,学习实践。

(4)请学生看教科书第20页拍摄成像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成像原理。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5)教师讲解曝光模式盘上的不同符号代表不同的拍摄模式,拍摄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拍摄模式。

(6)相机的持拿: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老师边讲解边让学生操作。拍摄时,左手托住镜头,右手握住相机把手,右手食指按在快门上,眼睛看取景器。按下快门时,要屏住呼吸,防止抖动。

(7)取景:请学生看教科书第21页右上四张照片,来讲讲这四张照片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取景的。能理解远景、中景、近景的概念。

(8)曝光:曝光是胶片为产生一幅画面所需的光线量,精确曝光是拍出高质量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用数码相机示范拍摄不同曝光量的照片给学生看。(在快门速度固定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光圈拍摄同一对象。)

欣赏教科书第22页左边一天中光线变化的不同照片,让学生感受理解光线的变化对拍摄效果的影响。

教师提示:一般来说测光显示快门速度低于三十分之一秒时,应考虑使用三脚架或者添加闪光灯进行拍摄。

(6)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2页右边两张摄影作品,讨论作者是如何用光的。教科书第23页左上面两张摄影作品拍的是同一景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使用不同的速度拍摄。)

4.布置作业。

正确使用照相机拍摄人物、风景、静物各一幅。

作业要求:构图完整,曝光准确。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学生)收集摄影图片和报纸一份。

(老师)中外优秀摄影作品。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要求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报纸,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的报纸上找一张照片,从拍摄角度、内容上加以评述。

(2)教师出示三幅摄影作品,请学生认真思考,谈谈这三幅作品的区别?

区别:艺术类摄影作品,记录类摄影作品,商业类摄影作品。

教师简单归纳出三类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以及用途,让学生形成概念。

2.欣赏作品,表达感受。

结合课本的范例,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经典摄影作品,分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你能说说对这些照片的感受吗?请你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照片。作品中的小男孩有着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教科书中第19页的两幅作品色调上有什么不同,请分析这两幅作品的拍摄时间。

3.讨论研究,激发创意。

(1)出示几幅优秀的摄影作品,讨论:你喜欢那一幅?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构图、色彩、表现内容等方面阐述。)

(2)出示主题《秋》的作品,再出示几幅不同作者表现秋的主题的摄影作品。提问:这些摄影作品你是怎样来理解秋的含义的?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秋表示一个季节,也喻意着丰收,也可以代表人生的某一阶段。

4.布置作业,学会评述。

教师出示摄影作品,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摄影知识,结合自己的审美观,进行综合评述。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摄影图片。

(教师)单反相机一台,一盆花(拍摄用)。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提问:摄影从发明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相机又是谁发明的呢?

摄影从发明到今天,还没有走完200年的路程,它是一门年轻的视觉艺术。

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

(2)教师提问:目前照相机分为哪几种?

单反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傻瓜相机(教师可以用准备一些相机图片,让学生更形象的感知。)

2.教师示范相机的使用。

(1)教师先请一位自己认为会使用相机的学生上讲台,让他拿着相机给讲台上的一盆花拍摄,请下面的学生认真观察拍摄的学生对相机的操作。

(2)拍摄完毕,请下面的学生说说刚才那位学生在拍摄时,你认为哪些地方不正确。(拍摄时,左手托住镜头,右手握住相机把手,右手食指按在快门上,眼睛看取景器。按下快门时,要屏住呼吸,防止抖动。)

(3)教师示范:正确握好相机—→取景—→测光调整光圈与速度—→对焦—→按下快门。

3.传授方法,加强体验。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1)取景:教师以讲台上一盆花作为拍摄物,让学生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形成直角状,然后左手的大拇指和右手的食指相连,右手的大拇指和左手的食指相连,形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就作为取景框,闭上一只眼睛,取景框放在另一只眼睛前取景,让学生学会取景。

(2)引导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1页下面四张照片,请思考,照相机如何调节可以改善照片的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教师提示:大多数相机用光圈和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量。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反之亦然。

(3)学生欣赏教科书第22页右边两张摄影作品,讨论作者是如何用光的。教科书第23页上面两张摄影作品拍的是同一景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4.布置作业。

正确使用照相机并拍摄人物、风景、静物各一幅。

作业要求:构图完整,曝光准确。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生活是一本最完整、最精美的设计大全,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资料库,如气势磅礴的山川河流,身手敏捷的飞禽走兽,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它们丰富的造型,绚丽的色彩以及奇特的功能,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能否从大自然中获取设计的灵感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本课就是以仿生设计为切入点,用大量的优秀设计范例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蕴藏着的各种艺术要素,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处处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就能挖掘出艺术的美,并从艺术中得到生活的启示。如课本展示的花卉、蔬菜、贝壳等有机生物的形态,给人以无限的童趣,却又充满着智慧、幽默和想象,在这里物质与精神找到了视觉上的结合点。

本单元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然界中无处不有的优美造型是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资料库;第二部分是仿生设计在建筑领域中的运用;第三部分是仿生设计在日用品设计、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四部分是仿生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该课从对自然的观察、分析到提炼、感悟,最终应用于设计,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2.重点、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并掌握仿生设计的基础表现方法。仔细观察生活,用美术的语言去表现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

难点:以敏锐的眼光从生活中寻找创意和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艺术设计来源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能借鉴自然界中优美的形状、结构、色彩、韵律等要素,进行艺术设计。

2.尝试自主思索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初步掌握仿生设计的构思和造型方法,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和艺术设计的互融、互动、互补的关系,从中吸取大自然的精髓。

3.通过生活与艺术设计的链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树立大文化观及形成美术、自然、生活综合运用意识和策划意识,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艺术。

【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师)哑剧、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哑剧表演)。

(1)教师表演哑剧《拉大锯》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提问:

①你能猜出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吗?

②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工具吗?

③你知道这工具是谁发明的吗?

(由表演引导学生知识回忆,由锯子让学生联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从草叶的齿形边缘中,“悟”出了锯的原理,并发明了锯子。)

2.新课展开。

(1)启发联想。

教师:看了老师的表演,我们了解了“建筑祖师爷”鲁班从生活现象中悟到了锯的原理,并发明了它,可见很多优秀的设计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灵感的。

引出仿生设计概念:通过研究生活中各生物系统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有选择性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

提问:

①“齿叶边——锯”让你联想到什么?

②锯子设计的独到之处在哪里?

③仿生设计还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七嘴八舌地议论。

教师概括小节:建筑设计、日用品设计、玩具设计、服装设计、图案设计等都广泛运用了仿生设计学。

(由哑剧表演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起点题和揭题的作用。)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2)仔细观察。

学生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大家共享,投影仪显示。

提问:

①在你周围有这样的设计吗?

②你喜欢吗?为什么?

③仿生设计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模仿”

(提示:外形、色彩、结构、功能„„)

学生自主研究,并组织汇报。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欣赏,重点欣赏悉尼歌剧院和杭州大剧院。

分析:①两者建筑设计上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②同样的仿贝壳造型,为什么风格会截然不同?

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多角度欣赏去认识自然美,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通过讨论、研究、了解仿生设计的类别、风格及构成原理,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探究设计。

课件展示,讨论研究。

重点剖析法国里昂机场。

①知道作者怎么设计的吗?

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③你理解作品的构成原理吗?

④你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教师小结:设计步骤。

①观察生活,选取摹仿物。

②选择切入点:外形、色彩、结构、功能。

③设计草图。

④修改定稿。

极具创意的设计:利用横、竖线条的差异,表现了生物的骨架,即美观又牢固,是审美和实用的完美结合。

(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和艺术设计的互融、互动、互补的关系,从中吸取大自然的精髓。)

3.自由创作。

主题“我最喜欢的„„”,学生凭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种进行仿生练习;平面图案设计,玩具设计,日用品设计,建筑设计„„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对象的特点,大胆表现,不拘一格展示自己的个性。

4.作品展示。

进行“模仿秀”表演,自评、互评。

①看谁仿得最像。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②看谁仿得最巧妙。

③看谁仿得最有价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诗朗诵《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提问:①知道这是谁的诗吗?

②诗人用什么来描绘了美丽的春天?

(2)学生讨论,并组织汇报。

教师归纳并适当补充: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诗人用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的美景来描述他眼中的春天。蝴蝶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和青睐的小生灵,蝶形蝶色千变万化,美不胜收,历来是诗人画家吟诵描绘的对象。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学生讨论,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大理蝴蝶泉》,师生互动。

(3)(蝴蝶诗、蝴蝶图、蝴蝶简介。在诗与画的意境中引导学生对熟悉的蝴蝶产生新的认识)

2.新课展开。

(1)欣赏评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观赏《大理蝴蝶泉》,让学生感受美。

提问:①观赏了壮观的蝴蝶泉,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②一只蝴蝶美还是首尾相接的一片蝴蝶美?

③静态的蝴蝶美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美? 启发学生思维,各抒己见。

(蝴蝶泉的景致美,由来已久。大理一年一度的“蝴蝶会”十分引人注目。每当春末夏初,农历四月中旬,雨季未到之前,周围田野庄稼将要收割,在蝴蝶泉上,顺着倒垂水面的树枝,无数蝴蝶,一只咬着一只的尾部,形成千百个蝶串,人来不惊,投石不散,构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胜景„„)

(2)引导观察。

打破学科界限,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蝴蝶的优势

提问:①你了解蝴蝶的结构吗?

②你知道蝴蝶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模仿的啊?

③我们可以把蝴蝶的这些优势运用到哪些设计中去啊?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归纳并适当补充:

①蝴蝶的身体由四大部分组成:头、胸、腹、翅。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②蝴蝶美丽的翅膀(图案设计、面料设计、防伪纸币设计„„)。

蝴蝶的外形(建筑设计、家具设计、玩具设计、日用品设计„„)。

触角、复眼(电视墙、机器人传感器、国防、科技等设计„„)。

虹吸式口器(日用品设计、医学用品设计、工业设计„„)。

(3)设计探究。

教师:看不出,小小蝴蝶不仅外表美丽,身体结构竟有这么多的奥秘!下面我们尝试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蝴蝶的仿生设计。

回忆设计步骤:①确定设计主题。(仿什么——蝴蝶的外形、色彩、结构、功能。)

②设计方案集体讨论。(仿在哪里——建筑、服装、玩具、图案、日用品。)

③设计草图。(考虑设计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④修改定稿。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

3.学生自主合作,自由创作。

学生巧妙地模仿蝴蝶,大胆联想,发散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体验创作的神奇力量。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夸张,避免机械地模仿,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作品展示。

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我最喜欢的蝴蝶”作品展,师生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评出奖项。

●方案二

找教案

www.xiexiebang.com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仿生资料。

(教师)仿生实例。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哑剧表演)。

教师表演哑剧《拉大锯》。

提问:①你能猜出老师表演的是什么吗?

②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工具吗?

③你知道这工具是谁发明的吗?

(由表演引导学生知识回忆,由锯子让学生联想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从草叶的齿形边缘中,“悟”出了锯的原理,并发明了锯子。)

2.新课展开。

(1)启发联想。

教师:看了老师的表演,我们了解了“建筑祖师爷”鲁班从生活现象中悟到了锯的原理,并发明了它,可见很多优秀的设计都是从生活中吸取的灵感(由哑剧表演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起点题和揭题的作用。)

提问:①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②“齿叶边——锯”让你联想到什么?

③锯子设计的独到之处在哪里?

第三篇: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浙美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

第1课云儿朵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景观中云的不同变化,了解有关云的知识。

2.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天空中的云朵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创作画面,表达内心所感所想的云朵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对云朵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云朵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观察天空中云朵的变化,对云朵进行大胆地联想和表现。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不同材质、不同画法来创作想象中的云朵。

课前准备

油画棒、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画纸等常规用具和材料,4—6人的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云的图片》、相关云的知识、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谈感受。

请学生先说说印象中的云朵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及有关云的一些知识。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云朵的感受。

教师问学生:你平时把云朵画成什么样子?(请学生上台演示)别人画的云朵与你的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谈谈感受。

再次提问:想不想看看在大气层中云朵的样子?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朵在外形上、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欣赏,全新体验。

出示,欣赏图片。结合书本中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范作,学生欣赏。

①看看一天当中云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从颜色、形状上观察。)

②看看在狂风吹动的时候,云朵发生了哪些变化。

③再看看下雨前,云朵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2)提问:你还能说出云朵的其他变化吗?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云儿朵朵》。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请看看书中的几幅学生作业,你能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用了什么方法和材料?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讲述、演示方法,教师帮助补充辅导。(提示:可以用油画棒来画云朵,也可以用水粉颜料来画云朵。可以改变云朵的颜色和形状。)

(3)提问:怎样对所画的云朵造型进行联想和表现呢?(提示:通过对形的想象,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添加、概括、夸张等手法进行表现。)

(4)提问:怎样使云朵变得更可爱,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提示:可以编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有趣的云儿朵朵。

(2)出示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云朵的想象和感受,要有创意,造型要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构思是否有创意;③作品中的云朵在造型、色彩上的表现是否有趣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在什么样的天气变化下,天上的云朵会变得更神奇、更美丽?

第2课好大的向日葵

教学目标:

.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3.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能养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蜡笔等常规工具,观察向日葵实物(事先可由家长或老师组织观察)

(教师)图片、范作(可以带1-2个实物来教室)等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认识结构。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象描述出来(以个别、小组和全班的形式来述说)。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

2.欣赏范作,共同评价。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范作以及书本中凡?高和伍必端的作品,提出诸如:看了这些画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幅画,请讲出原因;如果你是画家,你准备怎么画向日葵等问题。

(2)师生共同结合图片与作品谈谈美术创作与现实的区别。

3.创作作品,提供建议。

(1)提出主题:好大的向日葵。

(2)创作建议:要求突出向日葵的特点,并结合图片、范作等对向日葵进行适当的想象,合理地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方法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可在相似色知识、涂色、运笔等方面做些指导)。

4.小结评价,拓展主题。

(1)自评、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着重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要求学生课后回家仔细观察并比较向日葵与其他花卉的区别,同时比较自己的作品与实物向日葵的异同点。

(3)编一个有关向日葵的故事。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5)研究有关相似色的物品、景物的色彩变化等,并可进行有关实践。

第3课奇妙的数字

教学目标:

.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教学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工具、各种彩纸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师)录像、音乐、范作、实物等,编写字母小故事

教学过程

.唱字母歌曲(导入)。

(1)欣赏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2)学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编有趣的故事(展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字母小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编写的字母故事。

3.欣赏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实物(或):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和两只小手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

(2)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3)播放录像或: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哪些字母组成,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让他们来画或拼贴,准备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实践)。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在设计方面做重点的指导)。

5.想象评价创作(联想)。

(1)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2)延伸:把编好的字母进行剪拼,编写字母故事,寻找有关字母的来历、典故、诗歌、音乐等。

第4课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表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表设计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课程表的图表设计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3.体验手绘图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课程表及图表设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对图表设计的意义、功能的初步了解,体会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好胜心驱使下,进行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换,完成文字向图表转换,启发学生思维,抓住事物关键,举一反三地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图表构思、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程表、学习用具

(教师)各种图表的图片资料、各种课程表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说一说:课程表的重要作用。

(2)比一比:谁的课程表最漂亮。

(3)小结:每位同学的课程表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美。

(4)揭示课题:《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2.展开。

(1)看一看:请观看黑板上的图片,仔细对照文字填写的课程表与用图形表示的课程表,分析一下哪一幅作品好。为什么?

(2)议一议:今天我们要用图表形式来制作课程表,首先要解决怎样用图表表达文字的问题。大家先讨论一下美术课程可以用哪些图表来表示。

(3)试一试:学生尝试用各种图表来表示美术课程(如彩色水笔、三原色、调色盘等)。

(4)评一评: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尽量在众多的作品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图表。然后,举一反三设计出其他课程的图表。

(5)学一学:书本上的图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6)议一议:一张完整的课程表还必须包括哪几部分?(如表格、时间、课序、花纹图案……)

3.制作表现。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1)玩一玩:评价自己的作品。

(2)评一评:谁做的作品最简洁、生动、富有创意、容易识别。

(3)延伸:课后寻找其他的图表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5课小闹钟

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几何形体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

2.能够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钟面,初步学习运用绘画与拼贴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同时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钟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巧妙地设计小闹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的常用工具

(教师)小闹钟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1)从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入(如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

(2)让学生谈谈感受。

(3)教师小结,并板书:《小闹钟》。

2.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小闹钟,再让学生描述其造型特点,并说出:该闹钟造型的优点和缺点(注意:刻度是固定的),以及最喜欢这只闹钟的哪一部分,哪些部分需要补充。

3.集体欣赏。

(1)教师出示书本图片及范作,让学生欣赏并提问:①你看了作品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②你还见到过哪些闹钟?③你梦想中的闹钟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4.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主题:小闹钟(可以画自己见到过的闹钟式样,也可以画自己心目中的闹钟,还可以设计未来世界的闹钟)。

(2)提供创作建议:仔细构思闹钟的形状、色彩及它所具备的特殊功能,用恰当的方法(绘画或拼贴)和工具表现你思考的主题。

5.深入体会。

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拓展思路。

(1)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外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小闹钟。

(2)收集有关闹钟的资料、制作材料、作品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拼贴闹钟的材料

(教师)小闹钟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示范制作,学生提问。

(1)教师现场制作闹钟,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做必要的归类。

(2)讲述剪贴注意事项:让学生说说剪贴前、中、后各环节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小结并强调要注意安全、卫生等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创作。

(1)主题:小闹钟。

(2)形式:小组合作或个人制作。

(3)指导:创意、材料、制作等。

3.评价作品,推销产品。

(1)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2)让学生自愿上台介绍他的作品(名称、设计思路及过程和设计意义等),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补充评价,提问:你有什么建议要提供给作者?

(3)本课和绘画课结合评出优秀奖、创新奖、设计奖等,并颁发证书。

(4)请优胜者发言。

(5)写一篇有关的体会。

4.收集材料,延伸制作。

(1)收集有关闹钟的资料及作品。

(2)探索闹钟的发展历史(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朋友等)。

(3)完成修改的作品上交,并陈列到班级的艺术角。

第6课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第7课爸爸妈妈真忙

教学目标:

.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父母形象特征、16开画纸、常用的绘画工具

(教师)多种美术工具一套、人物肖像范作

教学过程

.交流作业,出示课题,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范作和课题《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父母,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介绍自己的父母,讲讲父母的故事。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

2.表演体验,感受观察。

(1)教师表演一些忙碌样子的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2)学生表演父母忙碌的样子。感受观察并说说忙碌的动作特征。

(3)教师演示用线条快速记录人物动态的方法,请学生尝试画一画动态线。

3.小组讨论,探究怎样表现主题。

(1)出示课题:《爸爸妈妈真忙》。

(2)探究怎样表现主题:4人小组讨论,说说探讨表现主题的方法。

(3)汇总大家讨论的意见,教师小结:可重点抓住父母的动作、外形(尤其是服饰特征)、工作或生活场景特征,表现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或正在干什么。

(4)欣赏学生、画家的作品,着重感受动态线,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表现“爸爸妈妈真忙”的主题。

(5)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4.自由创作。

(1)趣味创作,以添画练习或用拼接纸画画的方法描绘爸爸妈妈真忙的动态。

(2)根据人物动态画好外形,尤其是服饰,再添画环境特征进行直接创作。

(3)学生创作绘画时,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作品展示,交流拓展。

可自评、互评,将作业带回家赠送给爸爸或妈妈。

第8课快乐的假日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式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愉悦的心情,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人物动作与表情等主要特征的把握、夸张与想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等

(教师)、各种有关假日的图片资料、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组织纪律。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感知引趣。

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画面或活动的录像资料等。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快乐的人物的体貌特征,利用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

(3)让学生走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大胆表现快乐,并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动作与表情画下来。师生共同点评,解决人物动作与表情的表现难点。

3.欣赏激趣。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一名画。

让学生谈谈对此幅画的感受:阳光灿烂、休闲……

(2)欣赏学生的假日图片:阳光、快乐、活泼、欢笑……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与真实的图片进行对照,鼓励学生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神情,体会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并表现人物在眼睛、嘴巴、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在塑造人物神情等方面的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快乐假日。

(2)把心中所构思的图形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鼓励与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主题欠明确、构图散乱、形象拘谨等,给以必要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实物投影仪或数码相机、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评价时宜采用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主要放在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再次搜寻并选择各种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师),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节课的学生作业。从内容的选择、造型的夸张、神情的表现、色彩的运用、场景的安排等方面,让学生讨论、评述其得失,并大胆提出修改建议。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用各种材料表现的作品及图片资料等。

①仔细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独特的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的对比与渐变的排列方式、人物不同动态与前后关系的巧妙表现、场景的衬托与对比等。

②辨析同龄人的作品,从人物动态、表情、前后关系的表现,场景的安排,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③欣赏其他材料或形式的作品,开阔学生眼界。

(2)讨论:这些作品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修改完善作品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开心奖”、“美观奖”、“创作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相应的展台上。(开心奖——作品表现出快乐这一主题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主题明确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作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作品可获此奖。)

第9课泥娃娃

教学目标:

.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教学过程

.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1)创设情境:如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教师个别辅导。

(3)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5.游戏、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1)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3)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6.拓展学习,激发持久学习的兴趣。

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如《小鸡快跑》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神奇的工具 青春风采

奇特的视觉图形 让世界更美好 以刀代笔 中国书法

神奇的工具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电脑这一现代工具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初步学习用于美术创作的主要电脑软件。

2.尝试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简单的网页设计。

3.通过欣赏电脑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深刻认识电脑这一神奇的工具,引发学生探索和掌握高科技工具的欲望。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1)教材首篇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在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建筑设计以及绘画等不同领域中使用电脑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教材以Photoshop软件中的工具栏为例,对同样的一只苹果经过电脑图像处理后产生的不同效果展示,以及三维图像对一只苹果的立体制作过程的展示,使学生能强烈地感受到电脑创作所营造的独特的美。电脑这一工具不但具有妙不可言的强大功能,还有着极广泛的应用性。初中生对网页并不陌生,教材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大胆地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网页设计的了解和设计的尝试。学生通过对教材中网页的分析和欣赏,初步了解一个完整的网页应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本课编写意图,是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基本的电脑美术技巧,尝试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一个网页的设计。

(2)本单元以欣赏·评述为主,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材第2页至第4页)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和了解相关的应用软件;第二课时(教材第5页)学习网页设计。

本课学习要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师、学生对电脑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对教材的内容和学习的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本课教学时,教师需在了解学生已掌握多少电脑知识水平的情况下进行备课。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电脑美术作品,有条件的学校可在电脑教室教学并安装Photoshop等软件,或与电脑老师合作进行教学。教学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电脑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应用,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和感受电脑美术创作的魅力。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欣赏、观察、分析、对比、提问、交流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电脑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2.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电脑这一神奇工具的功能及它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进行网页的设计。难点:对某一绘图软件工具的合理使用以及网页设计中内容的选择、版面的布局、色彩的处理、导航按钮的设置等。

教学设计:

●方案一

(适合于此前已掌握一定电脑美术知识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具有相关电脑设备的学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电脑美术作品。

(教师)补充收集运用于其他不同领域的优秀美术电脑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数码相机和相关电脑绘画软件及图像处理软件。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激发兴趣。

(1)展示教材第3页《被腐蚀的水乡风景之一》和水乡风景素描作品一幅。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两幅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主要分析作品的画种和使用工具的区别)

教师归纳:这两幅作品表现的都是水乡风景题材,但在画种以及使用的工具方面有所不同。一幅是用我们最常见的用铅笔进行实地写生的素描作品,而另一幅作品是在电脑上运用图像软件,将一幅素描作品加以图像编辑创作的一件数码版画作品。运用电脑进行照片润色、图像编辑、彩色绘图等,已成为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广告设计者的得力助手。(2)欣赏《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动画。

以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制作的软件工具、使用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作品的造型、色彩、表情、动态等,围绕如何体现足球“融洽、团结、合作”的主题进行讨论。教师介绍:这是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吉祥物,改变了过去把动物拟人化的形象。它们是一大二小来自太空的三个被称为“ATMO”的精灵。其中一只年长高个子的领袖浑身金色,手举一只足球,取名为“阿托(ATO)”;另两只小些的,紫罗兰色的取名为“卡兹(KAZ)”,蓝色的取名为“尼克(NIK)”。年长的金色精灵像是古代东亚勇士,两个年轻的精灵则头上长着触角。这一利用高科技创作的吉祥物,生动有趣,使人充满幻想,并且考虑兼顾到了各种文化的因素。据介绍,这些外太空的精灵生活在大气层,踢着“太空版本”的足球,象征着“融洽、团结和合作”。

(3)观赏教材上的其他作品,与同学分享自己带来的电脑美术作品,进一步认识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的广泛性、实用性和效率性。

讨论以下问题:这些作品创作的主题分别是什么?属于哪些不同的设计领域(网页设计、海报设计、工业设计、景观效果设计、展示设计)?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利用电脑进行创作的美术作品?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哪些电脑软件进行设计的?在计算机应用日趋广泛的今天,你认为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创意和平面设计,有哪些强大的功能和意义? 2.讨论分析,掌握方法。

(1)教师运用数码相机,现场给全班同学拍一张集体照,将集体照存入电脑,或用扫描仪输入自己或学生的作品,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电脑绘画软件中进行写生创作或将电脑中未经加工的图片调出,随后用Photoshop软件对其进行图像处理,得到一张类似油画、水墨画等效果的精美作品。让学生在观赏老师现场进行电脑创作的演示过程中,直观感受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的魅力。(2)认识工具栏。

教师一边在电脑上操作,一边对学生进行介绍:Photoshop软件中的界面主要由菜单栏、工具箱、浮动面板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工具箱一栏主要有哪些工具?除了书上用文字介绍的重要工具外,说说这个工具栏中其他符号的名称(还有着色工具、喷枪、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等),也可以用文字在教材上进行注明。这些工具分别有什么作用,与真实的美术创作工具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些工具又是如何操作和使用的?(电脑工具使用方便、效果显示快)

移动工具:移动选区的内容,如果没有选区,则移动整个图像。套索工具:自由画出选择范围,适合选择较小的不规则区域。画笔工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大小、边缘和软硬程度不同的画笔。选框工具:用来产生矩形或椭圆形的选框。着色工具:用来选择“颜料盒”中的颜色,还可以画出从前景色到背景色的渐变效果。文字工具:利用文字工具来改变文字的大小、字体和颜色。缩放工具:用于图片的放大和缩小。橡皮工具:擦去不需要的部分。裁切工具:选定不需要的部分,进行裁切。图章工具:用来复制特定的图案。修饰图像工具:对图片进行模糊、锐化、涂抹的改变。(3)电脑图像的处理。

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教材中的六只苹果图片,第一只是未经过电脑处理的苹果,请学生观察对比后面五只苹果经过电脑“模糊、光照、变色、透视、扭曲、三维图像制作”图像处理后,有哪些区别并产生了哪些不同的效果?学生讨论交流。②教师讲解并演示苹果图像“模糊”效果的制作方法。

前面我们认识了许多工具,大家一定感受到了Photoshop的强大功能。其实,Photoshop的滤镜功能也是功不可没的。打开“滤镜”菜单,会出现Photoshop的十四组自带滤镜,每一组又包括多个效果各异的滤镜,总共有90多种效果的滤镜。“滤镜”是一些集成的特效单元,只需做简单的设置,就能创作出不俗的作品。刚才我们看到的几种图像处理效果,都是在滤镜菜单中完成的。

以苹果图片为例,选择“滤镜”菜单,依次指向“模糊”到“径向模糊”,单击鼠标左键,则弹出“径向模糊对话框”,上面有“数量”、“模糊方法”、“品质”,如设置数量为“20”,模糊方法为“转动”。品质为“好”,单击“好”按钮,一个很有动感的旋转苹果就展现在我们眼前。

模糊工具主要起到一个软化硬边缘的作用,产生模糊的效果。

使用滤镜的基本操作步骤:a.在要添加滤镜特效的图片中创建选区,若对整幅图操作,则不必建立选区。b.从“滤镜”菜单中选取一种特效滤镜,弹出对话框。c.结合预览效果,设置滤镜对话框里的选项和数值。d.对效果满意时,单击“好”或“确定”按钮,完成滤镜效果。(4)学生作业。

①在电脑上尝试利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中的“工具栏”及“滤镜”功能,对电脑中未经加工的图片,进行“版画”效果的处理。

②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工具栏”和“滤镜”功能,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水墨画”。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网页设计所需要的照片、文字资料、光盘等。

(教师)可以即时上网的电脑教室,收集具有不同典型风格特点的网站页面设计。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上过哪些网站?你最喜欢哪个网站,为什么?你认为优秀的网站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教师:到优秀的网站浏览,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搜索感兴趣的内容,还可以上网聊天、收发邮件、玩游戏、下载软件、听音乐、阅读、看电影等等,网络功能不胜枚举,同学们早已深深地体会到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网站的类型多种多样,设计的风格也依据功能的不同而千变万化,你在上网的同时注意过网站的网页设计吗?一个图文并茂、简洁清晰、操作方便、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的网页更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更加容易,从而提升网站的形象。网站具有把各种信息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传达给大众的功能。2.优秀网页赏析。

通过对《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页》以及优秀网站的学习,初步了解网页设计的基本要素。(1)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页》(见教材第5页)。提问:主页的主要位置是一幅什么作品?为什么选择青铜器《戊母方鼎》作品来作为国家博物馆主页的代表图片?背景图与《戊母方鼎》作品以及所设置的灯光效果和所采用的主色调互相之间有什么联系?给人带来了什么感觉?整个主页的布局你喜欢吗,为什么?

教师归纳:《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页》构图简洁明快、主题突出,以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戊母方鼎》作品放在画面中间的上方,所设置的灯光、标题以及按钮都集中于《戊母方鼎》的下方,再加上浓郁的古铜色调,整体色彩效果古朴、和谐,紧紧地抓住了浏览者的视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赏析“中国美术学院网站”、“浙江博物馆”、“杭州美术馆”、“迪斯尼中国”网站。)

(2)结合学校网站进行对比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请学生推荐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网页。3.学习网页设计。

观赏教材第5页作品提问:一个完整的网页应该有哪些内容?网页制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阅读教材“想一想”一栏图例后谈谈自己的看法。网页设计的几个步骤:

(1)确定网页的目标(给谁看?提供什么种类的信息?达到什么目的?希望呈现出怎样的个性风格与面貌?网站的时效怎样?其他一切设计都要围绕着这些最基本的原则)。

(2)做好网页的蓝图框架(确定页面级数、信息清晰传达的方式、页面互相链接的关系),画出一张完整的框架图并配上详细说明。

(3)设计完整的视觉系统(从标志、文字到动画、图片,都要仔细考虑,做到协调、统一。色彩、文本和图像要有自己的样式)。

(4)设计制作具体的页面(定好页面尺寸、版式、格式等,将文本、图片组织安排在界面中,确定导航形态与位置以及页首尾的格式等)。

网页的主要内容有:标题(横幅位置)、标识、导航栏(一组文本或按钮超链接)、广告、文字、色彩、插图、音乐、版权信息等。用电脑设计网页的很大优势,那就是可以随时保存或删除旧的文件。

网页制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①注意视觉效果。②少用或不用特殊字体(一般选用宋体和黑体)。③不宜多用闪烁文字。④适量使用图片动画(由于网络带宽有限,图像文件一般都要经过压缩)。⑤不要有错别字。⑥每个页面要有导航按钮。⑦避免错误链接。⑧出色的版面设计(和谐恰当的字体、字号、行距、栏宽;合适的照片与插图;完美的色彩和色调搭配;最后,切记空白的重要性)。⑨表格的有效使用(用表格来设计、分割页面,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控制图片和文本的位置)4.网页设计尝试。(1)直接将设计优秀的网页下载到自己的网页编辑软件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自己的需要试着改一改各种参数,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

(2)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设计一页网页。5.学生作品评价。

教师将学生设计的网页,放大到大屏幕。进行自评和互评,也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布作品。6.观赏教材中第5页右下方作品,说说这幅画的含义,以及你对电脑工具的认识。教师简介:这是一幅电脑创作画。主要表现了现代人对传统绘画工具与电脑绘画工具选择的态度。作品的上方两只鼠标线紧紧缠绕着一枝手绘画笔,象征着当今的美术手绘工具正在逐渐地被电脑绘画工具所替代。而在下方的人对周围大自然中的景色全然不顾,奔跑着并回首仰望着上方,寓意着现代人对电脑的迷恋和依赖。讨论: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现代人在追逐电脑绘画技术的同时,是否应该完全抛弃传统绘画技术?应该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现代电脑技术能完全替代传统绘画技术吗?你对“全新的电脑绘画技术”这个说法持什么态度?

●方案二

(适合于此前对电脑美术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和教师,以及没有专用电脑教室等相应软硬件的学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电脑绘画作品,准备画笔、颜料和画纸。

(教师)收集身边的电脑绘画作品,准备电脑并安装相关的图形图像软件。教学过程

1.观赏作品,感受电脑美术的魅力。

(1)引导学生观赏教材上的电脑美术作品,进行问答式评述。说说这些作品与我们平时看见的手绘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主要分析作品的使用工具、表现技巧、功能效率等。你觉得这些作品应用于哪些领域?你还在其他的哪些领域见过电脑的特技作用(电影、电视、舞台、广告、音乐等)?与同学交流共享自己收集的电脑作品,并谈谈你对电脑美术作品的看法?(2)教师简单介绍教材上的作品(题材、构思、内容、色彩、表现技巧等)。

(3)分析比较教材上展示的对一只苹果(原图)所进行的六种不同电脑图像处理后产生的不同效果。想一想如果用手绘的方法去进行这六种效果的处理需要多少时间? 2.认识Photoshop软件工具。

(1)教师简单介绍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的功能,以及教材中工具栏已注有名称的符号。

(2)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工具栏中其他符号的名称,并在教材上注上文字。谈谈这些工具与真实的美术创作工具有何不同(教师可展示手绘工具进行教学)?(3)对比作画,尝试体验。以“扭曲的苹果”为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请一位电脑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教室的电脑上进行创作,其他学生每人用色彩和画笔在画纸上创作。(4)作业评价。

将学生当场创作的电脑画和手绘的“扭曲的苹果”美术作品进行展示,从作品完成的时间、作品的效果上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亲身感受电脑的魅力。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和准备网页设计所需要的图片、文字资料和绘画工具等。(教师)收集或打印优秀网站的主页和部分内容,准备一份小报。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或看见过别人上网吗?你最喜欢哪个网站,为什么?

教师:到优秀的网站浏览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搜索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上网聊天、收发邮件、下载软件、看电影等等,网络功能不胜枚举,同学们早已深深地体会到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网站的类型多种多样,设计的风格也依据功能的不同而千变万化,你在上网的同时注意过网站的网页设计吗?一个图文并茂、简洁清晰、操作方便、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的网页更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使人浏览起来心情愉快,接收信息也更加容易,从而提升网站的形象。网站具有把各种信息以最快捷、最方便的方式传达给大众的功能。2.优秀网页赏析。

(1)展示《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页》(见教材第5页),提问:主页的主要位置是一幅什么作品?为什么选择青铜器《戊母方鼎》作品来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页》的代表图片?背景图与《戊母方鼎》作品以及所设置的灯光效果和所采用的主色调互相之间有什么联系?给人带来了什么感觉?整个主页的布局你喜欢吗,为什么?

教师归纳:《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页》构图简洁明快、主题突出,以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戊母方鼎》作品放在画面中间的上方,所设置的灯光、标题以及按钮都集中于《戊母方鼎》的下方,再加上浓郁的古铜色调,整体色彩效果古朴、和谐,紧紧地吸引了浏览者的视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赏析“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博物馆”等网站)(2)结合学校网站,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请个别学生推荐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网页。3.网页设计。

教师将打印的网站主页与手绘设计的小报同时展示进行对比,提问:网页设计与小报设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网页的主要内容有:标题(横幅位置)、标识、导航栏(一组文本或按钮超链接)、广告、文字内容、插图、音乐、版权信息等。用电脑进行网页设计的最大优势,那就是可以随时保存或删除旧的文件。

网页设计最重要的设计要素——版式。一个出色的版式设计依赖和谐恰当的字体、字号、行距、栏宽;合适的照片与插图;完美的色彩和色调搭配;还有重要的空白。4.网页设置的尝试。

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和有关资料的内容,在画纸上为自己设计一页个人网页。5.学生作品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

6.观赏教材中第5页右下方作品,说说这幅画的含义以及对电脑工具的认识。

青春风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服装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基础知识,学习简单的服装设计方法。

2.尝试运用手绘线描、剪贴或材料拼贴,进行简单的服装设计和服装搭配练习,并尝试服装展示。

3.进一步了解着装的意义和服装的文化内涵,提升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1)本单元的设计以学生最熟悉的校服和最向往的硕士学位服、博士学位服引入。教学时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探讨自己对当前中学生的穿着有哪些看法和建议。教材选择了具有典型代表的铁路列车员、航空乘务员的职业装与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和裘海索所设计的展示装,加以直观形象的对比、赏析和介绍,使学生通过对展示装和成衣装的穿着对象、品种用途、款式造型、实用功能、风格特点等方面的学习和了解,懂得服装不但具有展示人体、修饰人体的作用,更是一种语言,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表达出自己的品位、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气质特征甚至追求和理想。

教材编写设计了“色彩搭配”和“花色搭配”以及“小饰物搭配”的知识学习,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要做到着装得体,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职业、体形以及气质和个性来进行搭配,还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服装设计是本课的难点,教材以衣服领子的设计为学习突破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同时在了解对服装外形轮廓线与人的不同体形联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采用服装展示、手绘线描和剪纸拼贴等表现手段,进行简单的服装搭配和服装设计的尝试,从而激发学生对服装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服装搭配的基础技巧,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和设计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2)本单元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教材第6页至第7页)为服装欣赏;第二课时(教材第8页至第9页)为色彩和花色搭配;第三课时(教材第10页至第11页)为服装设计。本课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侧重于服装的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学习。教学设计要以学生自主活动展开,把看、想、说、练和分析、评论、展示、设计、创作、实践等方面巧妙地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学的显著不同。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要素,进行着装的审美体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难点: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提高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穿着校服上课,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到同学或家长处进行一次“你心中最喜欢的校服”的情况调查。

(教师)围绕教材内容,收集补充相关的图片和资料,教师穿校服。设计调查表。教学过程

1.服装展示,情境导入。

教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着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有人说:“服装是无声的语言,服装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服装的“美”能使自己显得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服装的欣赏。(1)请一男一女学生上台展示身上的校服。

教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小组对校服的使用情况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下面请各小组长将调查情况向全班同学作一个简单的汇报。说说喜欢校服的有多少人,不喜欢的有多少人,认为校服还可以的有多少人,为什么?在校服的款式、面料、质量、价格等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2)观赏教材上的校服,小组讨论交流:你们喜欢这样的校服吗?为什么?你对运动款式的校服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学生穿校服好吗?你最喜欢穿什么款式的校服?怎样的校服最适合你?

教师:以细条纹和小方格为主调的校服,配以深蓝色和白色的衣领和袋口,起到了一个点缀调和的作用,学生运动装轻松、便捷、活动自如,给人以一种青春靓丽、充满朝气的感觉。硕士学位服和博士学位服更是学生追求和向往的服装。(3)欣赏教师的校服,请学生进行评述。

教师:一套好的有特色的校服是学校最好的招牌。校服对于改善学校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教师和管理者营造秩序井然的课堂环境和校园氛围。校服可以使学生区别于社会其他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可起到一种潜移默化作用。还可以使同学之间形成一种合作、团结、相互尊重的精神。但校服必须做到符合学生心理、质量过硬、价格合理。

2.图片欣赏,深入探究。

(1)展示装与成衣装图片欣赏。出示教材上的职业装与展示装图片,启发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套服装在穿着对象、品种用途、款式造型、实用功能、色彩搭配、材质运用、风格特点等方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可参考教材上的介绍,讨论后发表意见)

展示装是指服装设计师设计的、代表最新的理念和思潮的服装,并利用音乐、灯光,通过模特在舞台上的表演来展示的,也称“艺术装”。

成衣装是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普及的穿着,例如工作服、运动服、休闲服和晚服等,其中的工作服也称职业装。从产品的角度分主要有西装、时装、夹克、中式、西式服装、制服和特种服装等。

提问: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职业装和展示装?(2)欣赏服装展示录像。

(3)教师小结:其实服装的种类还有很多,不同场合、体形、年龄、性格、职业,就有着不同的服装造型。服装不但具有展示人体、修饰人体的作用,更是一种语言,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念,表达出自己的品位和个性修养。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现有的服装和配件进行搭配,着装或携带到课堂上。课前从网上或服装杂志上自学和收集有关服装搭配的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相关的课件(音乐、图片、知识点)。为方便学生进行服装展示,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摆放成U字形。课前挑选几位学生,帮助他们进行有关协调色调、对比色调以及花色搭配的着装。教师自己穿和谐色调的服装。教学过程

1.问题讨论,导入新课。

教师:服饰的美不美,并非在于价格高低,关键在于配饰得体,适合年龄、身份、季节及所在环境的风俗习惯。那么,在不同的场合中怎样才能穿出适合自己的服装,穿出自己的风采,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呢? 2.师生表演,尝试实践。

(1)采用舞台表演方式,师生穿着自己搭配好的服装,个人或几人组合,随着音乐的旋律,以唱歌、跳舞、体操、运动、走步等形式上台进行展示。

教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精心装扮,面貌焕然一新,这就是服装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那么我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特点?怎样才能穿出符合审美情趣,体现审美特点的着装呢?(鼓励学生讨论服装搭配的想法,大胆发表自己对着装的观点)

(2)学生自评:自己的服装为什么要这样搭配,有什么特点和想法。

(3)学生互评:选出“你心中最喜欢的服装”,说说为什么?对同学的服装搭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认为服装的色彩搭配和花色搭配要注意什么问题? 3.自主探究,理论提升。

(请出课前搭配好协调色和对比色着装的几名同学)

教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他们的着装在色彩搭配上,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1)色彩搭配。

教师:服装色彩是服装感观的第一印象,它有极强的吸引力,要想让色彩在着装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必须充分了解色彩的特征。①色彩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第8页“小知识”一栏,了解色彩有哪些主要特征? 教师:浅色调与艳丽的色彩一样,给人以前进感和扩张感,深色调与灰暗的色彩一样,给人以后退感和收缩感。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视觉特点,不但可以修正掩饰身材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你的优点。(学生讨论、交流)

②探究色彩的搭配。有人认为色彩越多越“丰富多彩”,也有人认为“色不在多,和谐则美”,你对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持什么态度,为什么?一个身材高大、丰满的女孩,适合用深色还是浅色?

教师:一个身材高大、丰满的女孩,适合用深色轻软的面料做裤子或裙子,以此来削弱下肢的粗壮。服装的色彩搭配与纯绘画作品色彩不同,纯绘画作品追求画面视觉美感,不用顾及实用功能,而服装色彩在追求美感的同时还应注意其实用功能。

多色配色由于色彩众多,如果缺乏秩序感,整套服装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在搭配时一般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以此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颜色为辅,作为对比,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如衣领、腰带、丝巾等,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见教材“小知识”一栏)。

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协调色搭配,另一类则是对比色搭配(见教材暖色调、冷色调、对比色调的搭配范例)。黑、白两色一般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也要搭配得巧妙。

教师: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某种色彩的偏爱,凡被一个人偏爱的颜色,这个颜色通常和他自己的肤色相和谐。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偏爱的颜色中去充分发挥,向邻近的颜色延伸,那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和自己颜色相协调的色彩系列,利用这一系列色彩来搭配自己的服装,再顾及自己的性格、体形,最后必然会取得理想的穿着效果。(2)花色搭配。

教师:一条随意的条纹围巾,一件简单的条纹上衣,或者一双别致的条纹袜套,就能为心灵带来一些快乐的色彩。一个善于用图案装饰进行服装搭配的人,一定会带来更多的新奇与惊喜。

①根据体形进行花色搭配。想一想:胖的人和瘦的人应该分别选择什么样的条纹衣服,为什么?

教师:胖的人选择直条纹衣服,在视觉上会显得瘦一些,相反瘦的人选择横条纹的衣服会显得胖一些,这是人的“视错”在起作用。②条纹、花色搭配小窍门。

(请出课前进行花色搭配的几名同学)

教师:这几位同学服装的花色搭配好看吗?为什么?

结合教材上大花、条纹、小花的搭配图例,自学“小知识”一栏。

教师:单色基调与明快条纹搭配,可以增加动感,使视觉充满灵动。将条纹与花卉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呼应。繁杂的图案不适合复杂的服装结构,选取简单线条的服装才是最佳对策。(3)小饰物搭配。

教师:巧妙利用小物件进行服饰的搭配,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物件主要指除了上衣、裙子、裤子外的鞋子、袜子、帽子、手套、围巾、提包、眼镜、胸花、首饰(项链、耳环、手镯)、腰带、披肩、手帕等。用小物件搭配时要考虑与服装整体的协调关系,不要太多也不能滥用。

欣赏教材上“围巾的不同围法”图例。

教师:围巾的功能和装饰在服装的搭配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时能配有一条合适的围巾,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如一身黑衣固然神秘,但配有一条色彩丰富的围巾就立刻会有生动亮丽的感觉。一身过于花俏的服装,如果有一条中性色的围巾相配,也会压住喧闹,有了一分沉稳感。

(4)实践尝试,巩固知识。

①试着用一块围巾给同学进行服装的搭配。

②根据服装色彩和花色的搭配要求,调整自己或同学搭配的服装。③讨论教材上的几组颜色,说说分别属于什么色调?尝试着在单线描绘的服装图案上,进行色彩搭配的涂色练习。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彩纸或包装纸、挂历纸等其他辅助材料和工具。

(教师)准备展示服的资料和图片,服装设计范例若干幅,辅助材料和相关工具。教学过程

1.切合课题,导入设计。

同学们,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服装的得体与否在现代社会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展示服装的创意设计。

(1)衣领设计。你们觉得一件衣服的设计最重要的是哪个部分?观察同学和老师的衣服,想一想:有哪些不同式样的衣领(自学教材“小知识”一栏的图例)?衣领的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即兴用线描的形式画出几个不同脸形,请个别学生上台根据这些不同的脸形进行衣领设计。

自评:说说设计这个衣领的理由。互评:为同学设计的衣领提出自己的建议。尝试:依据同学的脸形特点,进行衣领设计。展示评价学生设计的衣领作品。

(2)服装造型与人体形的联系。服装造型的轮廓线千变万化,在造型上一般可分为H形、A形、V形、X形、T形等(见教材)。H形:就是直身的衣裙;A形:就是上小下大的造型;V形:与A形相反,上大下小的造型;X形:两头大中间小,突出女性特征。T形:欧式古典女性的服装造型。

请你从服装造型的角度来考虑,以H形、A形、V形、X形、T形为主要设计风格,为身材较瘦和身材较胖或身材匀称的人,进行服装造型的设计。

教师:一般来说,身材较瘦的人可以考虑用较宽松的服装造型,即H形造型;身材较胖的人要考虑稍长大些的上衣配上较合体的下装,即V形造型。而身材匀称的人,可以用合体的A形或X形,显出腰身来。(3)激发思维,创意无穷。

①大屏幕展示教师收集的一系列蝴蝶图案,教师启发联想:看到蝴蝶你会联想到什么?学生:联想到蝴蝶结、蝴蝶形状的项链坠子、蝴蝶形的裙摆等。你们知道服装大师看到了蝴蝶会联想到什么呢?

②展示一组以蝴蝶为设计元素的服装。请学生观察设计师在服装的哪个部位进行了蝴蝶的联想?

教师:以一只蝴蝶图形可以设计出许多不同款式的服装,这是设计师创意设计的多变之处。③大屏幕出示一系列的展示装图片,提问:从这些展示装中你看到了哪些设计元素? 2.合作设计、动手动脑。

(1)以“我们是小小设计师”为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用钢笔、彩笔或剪贴的方法设计一套有创意的服装。

(2)展示作品,评评议议。学生展示作品,全班交流点评。(3)归纳感受,领悟设计。归纳感受,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服装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并说说自己对服装设计意义的理解。

教师归纳:服装设计是人类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把美融入人人都离不开的服装之中的创意。让我们更加关注服装艺术,关注生活中的艺术!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服装设计的资料与图片。(教师)收集一些我国不同时期的青年服装方面的资料和图片。农村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收集具有当地特色的着装资料,如蓝印花布做的服装,民族特色的服装等。教学过程

1.从我国青年服装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了解服装文化。教师:服装不但具有取暖御寒的作用,还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对服装美的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展示中国不同年代的青年服装,有“封建时期”、“五四时期”、“文革时期”和当代青年的服装图片。)

教师:请同学们观赏我国不同时期的青年服装,这些服装的设计和搭配有什么不同点,产生这些不同点的原因是什么?与当时的政治、历史、文化、经济、地理、审美标准等有什么联系?(鼓励学生观察对比、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服装设计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服装设计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人们对着装审美标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经济的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2.欣赏成衣服与展示服,了解两大类服装的特点。

(1)(观赏教材上的校服)教师问:这些校服你喜欢吗,为什么?你认为学生穿校服好不好?你想穿硕士服和博士服吗?为什么?(2)作品欣赏。

教师:服装主要分展示服与成衣装两大类(见教材)。①成衣装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是根据人的体形和活动来进行设计的。像我们平时穿的服装都属于成衣装。

展示不同的成衣装图片:医生服、厨师服、军装、警服、消防服、环卫服、驾驶员服装等。教师问:这些服装分别与哪些职业有关?有什么不同特点?你还看见过哪些职业装、制服和特种服等?为什么要穿职业装,有什么意义?

②展示装主要用于体现设计师的一种最新设计理念和思想,一般请体形匀称的男女模特,结合灯光、音乐,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展示装也称“艺术装”。欣赏裘海索“春天的故事”系列之一。教师问:通过欣赏你能感觉到作者通过这套服装的设计和展示,向人们体现和表达她的哪些理念和思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设计元素,来体现“春天”这个主题的?(引导学生从图案、款式、色彩等方面去考虑)欣赏三宅一生的展示装。看到三宅一生设计的这套服装,你会联想到什么?(从服装的款式、穿戴的方法、布质、色彩、布的纹理褶皱等方面去考虑)你认为这两位设计师在理念、思想、性格、创作风格等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说一说。

(1)说出几种不同场合的服装穿着(如婚宴、运动会、季节、追悼会等)。(2)谈谈中学生的穿着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服装及服饰并带到课堂上。(教师)课前挑选六名同学,帮助他们对服装进行有关和谐色调、对比色调以及花色的搭配;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自己穿和谐的服装。教学过程

1.服装展示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班来了几位明星,大家看看他们是谁(六名学生伴随着音乐的节奏,穿着搭配好的服装进教室)。这几位同学的服装搭配,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2.服装搭配。

(1)教师: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穿出青春的风采呢?他们的着装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共同处是:整洁、得体、舒适、大方、色彩明快,显示出中学生健康的精神风貌。不同处是:款式、图案、色调搭配等。(2)色彩搭配。

教师:有人认为色彩越多越“丰富多彩”,也有人认为“色不在多,和谐则美”,你对这两种不同观点持什么态度?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觉,会给人冷和暖、膨胀和收缩、轻和重、柔和与坚硬、华丽与朴素、兴奋和沉静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场合,我们需要不同的感觉。选择色相相近或纯度相近的颜色搭配,能取得和谐的效果(如红与橙、黄与绿、橙黄与黄色、绿色与蓝色等);选择颜色为黄与紫或黑与白、红与绿的对比色搭配时,其效果感觉强烈。(参考教材上的范图或以教师搭配的服装为例,进行色彩搭配的比较说明)教师:搭配时一般选择一两个系列的颜色为主色调,占据服饰的大面积,其他少量颜色为辅,作为对比来点缀装饰重点部位,以取得多样统一的和谐效果(见教材“小知识”一栏)。(3)花色搭配。

教师:布料上的图案有很多,但基本以小花与大花、横条纹与直条纹为主。你认为服装的花色搭配与人的体形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胖的人和瘦的人应该分别选择什么样的条纹衣服?花色搭配有什么好的技巧?利用小物件进行服饰搭配时是否要考虑与服装整体的协调关系?(自学教材“小知识”一栏)

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或赏析几位学生穿着花色搭配好的服装。3.尝试体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利用带来的服装,在组内选出的一位“模特”,并为他搭配一套符合他年龄特点、气质、个性的服装。4.服装展示评价。

每组推选的“时装模特”上台进行服装展示,小组选出一位主持人对本组搭配的服装,进行现场解说。

评选采用投票的方法,每位同学参与投票,评出“最佳现场解说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积极尝试进行了服装搭配,效果很好。关于着装的技巧还有很多,有待于同学们日后继续探索。其实,本来就不存在不美的颜色和花色,只有不美的搭配。美是没有定义的,但美是一个整体。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不但要注意自己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自己内在的心灵美。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旧挂历纸、剪刀、胶水等。

(教师)服装设计范例若干幅,辅助材料和相关工具。教学过程 1.观赏导入。

教师展示自己穿着的服装引导学生观察:一件完整的衣服主要分哪几个部分组成?你认为设计衣服最重要的是哪个部分,为什么?设计衣服的领子应该考虑哪些问题?(遮蔽缺陷,突出优点,并与衣服的整体要协调)2.衣领设计。

(1)教师:请观察同学的衣服并回忆你在服装店看见的衣服,说一说衣服主要有哪几种领子?(2)观察教材上“小知识”一栏中不同的衣领,你觉得这些不同的衣领,符合怎样的脸形?(3)请根据长形脸和圆形脸的特点,进行衣领设计。3.体形与服装轮廓线。

教师:人的体形各种各样,有的胖、有的瘦,有的娇小玲珑、有的苗条修长、有的高大威武、有的短小粗壮。根据人的不同体形,为了可以更好地表现人体美,服装外形轮廓线也是千变万化,服装在造型上一般可分为H形、A形、V形、X形、T形等(见教材)。你认为体形胖的人和体形瘦的人更适合穿着哪一种类型的服装?

教师:一般来说,身材较瘦的人可以考虑用较宽松的服装造型,即H形造型;身材较胖的人要考虑稍长大些的上衣配较合体的下装,即V形造型。而身材匀称的人,可以用合体的A形或X形,显出体形来。4.尝试设计。

观赏教材上的学生作品,用了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你准备如何进行设计?

学习建议:①在对折的纸上画出服装设计草图,剪出一个对称的服装形状,接着剪出各种纹样加以装饰。②为自己设计一套具有新意和个性特点的服装。5.点评。

展示作品,自评、互评。

奇特的视觉图形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

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

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会吸引受众的注意,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何谓新奇?新奇即独特,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是该画面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在这方面我们的前辈如荷兰画家埃舍尔、西班牙画家达利、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德国视觉科学家迈克尔·施若夫和E.R.威斯特、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等为我们创造了许多独具匠心的设计图形。他们能根据观众的心理特征,巧妙地运用物体对视觉细胞刺激程度的不同,使观众产生奇特的情感体验和联想。现在这些图形的创意方法被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本课提供的各种图形就是在为了给学生的视觉产生强烈刺激的同时,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作者画这个图形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么表现这点的?教材中有四个篇幅的内容,其中的一面单独设置一整幅埃舍尔的《上升与下降》的作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奇特,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如利用正负形、利用影子、利用置换组合、元素替代、错觉等不同的创意方法进行的尝试训练。2.重点、难点。

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提问揭题。

(1)播放图1,请同学们猜一猜:“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并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看到的是什么内容?

(2)在学生产生争论之后,师生共同解析。(3)揭示今天的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2.图形体验,师生互动。

(1)请大家看看并谈谈《上升与下降》(教材第12页)这张图形的奇特之处在哪里?(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张作品给人们一个奇妙的时空反转世界,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乍看似乎合理,然而仔细一看,却又是处于矛盾之中。在画面中,图形和底纹不再安分守己,底纹会转换成图形,而图形也会转换成底纹,二维平面的图形还会变成三维立体的物体,三维立体的物体也可以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图形。图中的阶梯就是一个典型。(3)教师简介作者。

(4)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并探讨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新奇在哪里?比如说图2:究竟是静的还是动的?教师提示观察的方法:注视图片一分钟,你发现了什么?教材中的《电灯树》的新奇之处在哪里? 3.启发想象,自主探究。

(1)在欣赏了一些设计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创意图形怎样设计?学生讨论、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新的分类:通过欣赏、对比了解了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如图3中,张着血盆大嘴的鳄鱼嘴里,正好是一只可怜的白天鹅的形象,人们不禁为正被吞吃的天鹅担心、忧愤。(3)小结与提升:较早对图形与底纹之间的互换互借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鲁宾,他的《鲁宾杯》(见教材14页)就是的一个精彩的例子,你认为是一个酒杯还是两个人头的侧面像? 【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见面孔或只能看见酒杯。如果你继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面孔和酒杯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个。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使这个经典的背景幻觉图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19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的灵感。鲁宾在研究中指出: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是“图”,而封闭的这个面的另一个面则会被看成是“底纹”。在一般情况下(其他因素相等),较小的区域或更为封闭的区域容易看成是“图”,较有意义的区域可能会被看成“形”。而当两个毗连的区域中,图形与图形没有较大的区别,或者图形之间虽然差异较大,但是互为依存,无法单独分开时,图形即底纹,底纹也就可以成为图形,正形与负形正是运用了这种视觉可调节的特点。中国的八卦图形就是非常典型的正形与负形的组合。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

(1)请同学们利用正形、负形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图形,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思。(2)要求:生动、构思巧妙、奇特。

(3)下课前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创意,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你们会做吗?同桌一起大胆的做。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打开投影仪,在光影下做“石头、剪子、布”手形。你们看到这些影子想到了什么?你还能用手变成什么?

(2)用手能做出更有创意的影子吗?鼓励学生到投影前展示手形,同学们大胆地联想影子上出现的是什么?(3)出示课题:《影子的联想》。2.赏析图片,主动探究。

(1)课件展示钢笔的形象。同学们从影子里看到了什么?并联想到了什么?犀利的笔尖犹如锋利的刀剑。

(2)继续用课件展示书上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说说这些作品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教师小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会投下影子,影子是物体的真实奴仆,影子是虚的、消极的。然而在诗人和设计师的丰富想象下,影子活了起来,有了生命,成了实体。李白有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与之对酒当歌的知音。在设计师的眼中,物体投下的影子,可以是与本体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其他物体,它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可以与它握手,可以与它起舞,可以把它当凳子坐,也可以把影子中的自己的头发剪去。神奇的影子就在大家的手中创造出来了。3.构思作业,探索实践。

(1)根据某一个物体,利用其影子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作品的含义。(2)建议利用影子的形状来丰富视觉语言,可以传达某种特定的含义。4.交流创意,评价拓展。

(1)师生共同探讨作业存在的问题:影子的联想是否合理?是否把自己所想所感的东西表达出来了?是否合理地利用了各种美术工具、观摩过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作业是否有创新?

(2)布置课后作业:找一些奇特的视觉图形,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十六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幻灯机、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观察感知,强化概念。

(1)课件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海报作品。先请同学们观察感知,然后谈谈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2)讨论后教师小结: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吸引受众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何谓新奇?新奇即独特,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这幅法兰克福的爵士音乐节的广告招贴中,设计者运用了同形异构的表现手法。在树与小号两个熟悉的形象之间寻求具有共性的元素,发现其造型之间的相似性,并使之在视觉中得到融合,造成视觉形象的陌生感,从而使广告画面产生清新悦目的感召力。

(3)强化概念:该画面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在视觉艺术表现上,我们称之为陌生感,这种陌生感至少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二是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我们称之为“同形异构”和“异形同构”。今天要学习的同构图形是指把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再是物的再现或并举在同一画面,而是相互展示个性,将共性物合二为一。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课件展现图片《为什么和平迟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和平鸽与人头骨两者联系在一起?有何寓意?

(2)归纳:作者利用异形同构的方法,将和平鸽、人头骨这两样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和平与战争这对立的两极、差异的双方,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为一个紧密的视觉幻象,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3)说说教材中第16页其他作品的创意。

(4)说说图

4、图5和教材第17页作品有什么奇特之处?除了能同构图形之外,他们又有了哪些不同之处?

眼睛的形状没有变化,但是把眼白部分替换成了晴朗的天空。

(5)教师归纳: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中虽然保持了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元素替代。3.同构图形,元素替代。

(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创意或构思。建议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2)教师巡回辅导。4.表述构思,展示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内在创意。

(2)先将完成的作业悬挂在教室进行观摩,再在课后选拔优秀作业在校园橱窗展览。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16开铅画纸。

(教师)课件、幻灯机、有关错觉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欣赏激趣,感知错觉。

(1)课件展示图7,图中究竟有几个人?分别有哪里?据说可以找到9张脸的人,智商可以达到180。

(2)图7的圆线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将图片遮住一半再让学生观察,能看到一样的幻觉吗?每一个小圆的“缠绕感”通过大圆传递出去产生了螺旋效应。遮住图片的一半,幻觉将不再起作用。1906年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创造了以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觉图片。(3)睁大眼睛看看这两个“疯狂”的螺帽(图8):你知道直钢棒是怎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吗?

【解析】两个螺帽实际是中空的,虽然它们看起来是凸面的,所以两个螺帽并不互相垂直。螺帽被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线应来自上方),这给人们判断他们的真实三维形状提供了错误信息。

(4)托兰斯肯弯曲幻觉(图9):哪条线的曲线半径最大?

【解析】这三个圆弧看起来弯曲度差别很大,但实际它们完全一样,只是下面两个比上面那个短一些。视觉神经末梢最开始只是按照短线段解释世界。当线段的相关位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延伸概括后,弯曲才被感知到。所以如果给定的是一条曲线的一小部分,你的视觉系统往往不能察觉它是曲线。(5)教师归纳总结:错觉就是指人不正确的知觉。在图形创意中,利用错觉设计图形,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2.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两个人坐在同一个台阶上吗?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哪个人是坐在井口的上沿的?看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同心圆,为什么?学生欣赏讨论各个图形的有趣之处,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猫躲着老鼠还是老鼠躲着猫呢?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特斯在幻觉的基础上创作了这幅迷人的令人模棱两可的图形。请同学们着重分析这幅《猫和老鼠玩捉迷藏》作品的巧妙、奇特之处。3.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到因特网上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2)根据收集到的图片,准备相应的文字解说。4.共享成果,开拓视野。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小组成果,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错觉图形。(2)课外继续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幻灯机。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

(1)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快速板演《大鱼吃小鱼》,请大家看看这张图里究竟有几条鱼?画面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里?导入今天的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2)幻灯展示《上升与下降》,请大家欣赏并畅谈这张作品的奇特之处在哪里? 2.观赏探究。

(1)幻灯逐幅展示奇特的视觉图形,请同学们在感受作品的同时,大胆地用语言描述作品的奇特之处。

(2)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天与水之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水天交接处,看看有什么变化?探究并梳理出图形创意的手法之一:正形与负形。3.自主发现。

(1)再来看看这个白色的《鲁宾杯》,你看到的仅仅就是杯子吗? 4.表现创意。

(1)利用正形、负形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图形,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想。(2)幻灯出示《啄木鸟与树》、《猫和鱼骨》、《调色盘》、《大鱼吃小鱼》等图形启发学生思维。

5.作品展示。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幻灯机。教学过程 1.游戏入题。(1)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奇特的图形世界,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形状,只要我们稍加创意,就可以变幻信息。如普普通通的手(教师在幻灯机的光线前演示鹅的造型和狗的造型),大家在投影幕布上看到的就不再是手了。(2)邀请有创意的同学到投影机前也来做一做。2.赏析图片。

(1)幻灯首先展现钢笔产生投影的普通画面,其次钢笔的投影渐变成锋利的刀剑。同学们探讨两个不同的画面给人以怎样不同的心理感受?锋利的刀剑传达了怎样一种特定的信息?

(2)幻灯展现《脱去表皮,露出本质》以及《橄榄叶》的图片,作者是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请同学们说说这些作品的含义和创作思路。(3)学生研究讨论并畅述,教师归纳。3.尝试设计。

(1)根据某一个物体,利用其阴影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作品的含义。

(2)鼓励同学们大胆创意,但要注意如何把这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而且可以传达特定的信息。

4.作业欣赏。

(1)学生展示并表述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2)小结本节课内容。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有关同构图形和元素替代的图片资料、幻灯机。教学过程 1.改画游戏。

(1)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改画游戏:请同学们在老师事先已画好的香蕉、西瓜、萝卜和茄子的画面上分别添加或是稍作改动,要求在不破坏原有造型的前提下出现新的形象。(2)建议不参照教科书范画,而另作创意。

(3)教师总结:这种把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表现手法叫同构图形。在视觉艺术表现上,同构图形既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又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这种结合不再是物的再现或并举在同一画面,而是相互展示个性,将共性物合二为一。2.探究学习。

(1)幻灯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与《红模型》,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并述说其中的创意。

(2)幻灯放映《上火》、《自然凉风》、《安步当车》、《精神食粮》等图片,除了能同构图形之外,他们又有了哪些不同之处?运用了何种创作手法?

(3)引出元素替代:图形创意中的元素替代是指保持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组合方式。3.构思设计。

(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构思或创意。

(2)要求: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同构图形或元素替代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4.展示评价。

开一个展览会,学生之间相互观摩、评价。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

(教师)有关错觉的图片资料、幻灯机。教学过程 1.体验错觉。

(1)幻灯出现埃舍尔创作的版画作品:只见两层落差的瀑布飞流而下,但流下来的水是如何返回源头的?两层高的落差哪里去了?这样的空间场景在现实中有可能存在吗? 幻灯展示《不可能的楼梯》,请同学们找一找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分别在哪儿?再看看这个《疯狂板箱》,真的能做出来吗?

(2)学生欣赏讨论各个图形的奇妙之处,体验错觉的视觉存在,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2.引导探究。

(1)分析《猫和老鼠玩捉迷藏》作品的巧妙、奇特之处。是猫躲着老鼠还是老鼠躲着猫呢?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特斯在幻觉的基础上创作了这幅迷人的令人模棱两可的图形。(2)展示《克塔卡的螺旋》,提问:画面中真实的一系列同心圆为什么看起来像螺旋?(3)教师总结:在图形创意时,利用错觉设计图形,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3.作业实践。

(1)试着临摹书中有关的错觉图形的作品。

(2)有错觉图形创意想法的同学可以尝试表现出草图。4.小结拓展。

(1)说说自己作业中产生矛盾空间的原因并互评作业,教师肯定有独创性的构思,并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并做相应的文字解说。以开拓视野,储备信息。

让世界更美好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公益海报的概念、种类、表现方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公益活动,使学生形成关注人类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同时在活动中增强对美术的热爱、对现实生活关心,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通过对公益广告等知识的引导学习,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艺术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广告艺术的现实表现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出生动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海报,并尝试将各种艺术形式运用于生活实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材分析: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地球环境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经成为每个人的愿望,但事实上总有一些情况跟这种愿望格格不入,如过度砍伐森林、浪费水电等现象。由于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总的来说,缺少环保意识、对现实的漠不关心造成了我们现在的环境困境。青少年作为世界的未来,更应该成为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积极宣传者,环保意识正成为每个人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因此让学生关注社会、设计公益海报、开展公益活动,成为本课教材的重点。本课的第一部分从图形创意出发,将形象生动的几幅公益作品展示给学生,在感性认知中了解生活中的环保等各种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公益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公益海报设计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并说明设计原理,从学科体系上建构学生的知识点。然后分析事例《心灵之窗——目染篇》,详细了解海报的基本结构,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创作一幅公益海报。从这个结构安排上,可以见到本课的编排体系采用建构主义的理念,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从学生兴趣出发,逐渐由兴趣过渡到知识的学习,逐步巩固知识。

在本课的第二部分以各种形式的公益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借鉴学习这些知识,在教材中引入了环保小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本课的第三部分主要整合前面介绍的知识点,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设计一个公益活动。这里包括宣传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介绍制作等,这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成为宣传环保的重要内容,同时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下,理解公益活动方案的制作过程,真正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是设计公益海报,关注社会并能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难点:是公益活动与美术学科的结合以及公益海报设计的创意。

教学设计: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海报、环保资料等。

(教师)课件、《地球之肾——湿地》、《生命之水》等环保视频及各种环保海报。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教师出示《地球之肾——湿地》、《生命之水》等视频,让学生在观赏环保片的同时,感性认知地球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介绍他们所见到过的环境污染引起的事件或现象,并引发学生思考该如何行动?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举例分析教材中典型海报的意义。2.加深理解,明确概念。

(1)出示课件,欣赏其他海报。请学生分别从作品的特点加以评述,归纳海报设计的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公益海报的设计内涵与表现形式。让学生谈谈他印象最深的海报设计是什么,说说该作品的特征与表现形式(教师适当引导,从美术语言上加以分析、理解)。分析公益海报的要素有哪些?

(2)课件展示公益海报图片,并用各种图例解释各种艺术手法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加强对海报内容的深入理解。即图案、色彩、构图、文字、创意等。举例说明《酒鬼雕塑家的杰作》:主体色是黄色更能吸引人的眼光,运用叠加的汽车组成一个酒瓶的造型,同时在色彩上同黄底色形成反差,突出酒瓶的形象,在酒瓶的顶上注名“酒鬼雕塑家的杰作”,极具讽刺意义,下面的文字注明了它的危害,而瓶底的文字更指明了该海报的主题:珍惜生命,禁止酒后驾车。3.理解分析,明晰构成。

教师:公益海报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一个成功的公益海报的结构要素有哪些?它是怎样组成的? 学生自己分析归纳。

课件展示《心灵之窗——目染篇》,让学生根据课件展示的内容具体分析,即与主图有关的文字、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主图、表达的文字等。

请学生具体介绍自己喜欢公益海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4.巩固新知,即兴创作。请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回顾本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公益海报的了解:色彩、图案、构图、文字、创意等。

要求学生在分析、欣赏课件展示的作品的同时,以“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设计一张环保公益广告,主要突出创意的指导。在课后举办展览,自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选出最佳创意奖。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宣传公益活动的道具、活动设计方案等。(教师)各种公益海报的类型、范作,各种宣传公益广告的倡议书、道具等。教学过程

1.作业展示,复习旧知。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广告,在评选的基础上事先应有选择,找一个创意比较好的小组报告做展示——用课件形式展示他们对自己作品的理解等。并随机展示其他学生的作品。

再次阐述公益海报的要素及构成,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问:我们除了用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外还有其他形式吗?引入新课的学习。2.作品演示,掌握特征。

学生根据教材回答,还可以运用雕塑、摄影、绘画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请学生具体分析作品,例如《大眼睛的小姑娘——“希望工程”摄影纪实》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渴求知识的小姑娘的形象,请学生介绍他们在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作为课外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各种公益或环保内容的?这些内容主要通过什么形式和手法来传达的?师生共同分析,达成教育目标。3.激发思维,制作方案。

请学生说说本组设计的公益活动的创意,并展示本组配合设计的道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这几个小组的创意各有千秋,关键在于主题的体现。将环境日小知识作为重点向学生做介绍,突出每年的主题内容。课件展示上述内容,加深学生认知。

提问:课本中的相关作品是如何设计的,请分析说明。(引出场景——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道具演示,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

课件展示教材第25页图片。学生情境感知,说一说公益活动的方案包括哪些内容,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两个人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应加以引导。4.临摹练习,提升难度。

在理解公益宣传活动内容的基础上临摹创作活动需要的各项材料等。

课件展示:学生完成的倡议书、标识、展板等,教师巡回指导。针对部分学生,提高学习难度,讲解创意的内容与表现,使他们对绘画与电脑应用的能力有所提高,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发展。

5.课外延伸,举办展览。请学生将制作好的各种资料联系社区或在校内进行公益活动的宣传等。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海报、环保资料等。

(教师)各种环保海报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感受公益。

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大致四到六人一组,要求各组介绍本组收集的环保海报(要求从美术语言上分析,写好相应的研究报告)。

学生将这些作品上交,请各组派代表审核研究报告,评出优胜作品。将优胜作品的报告与图片在5分钟内向全体同学介绍,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与内容,请学生寻找这些作品的共同点——公益海报。导入本课的学习。2.深入理解,提高审美。

结合几个小组精彩的演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教材上的内容,请学生评述各作品,例如《2050年的杯子》画面上是一只倒放的杯子,正中央是浑浊的水,水的颜色与背景形成对比,突出图案。底下的文字揭示了这个广告的主题——想想将来,请节约用水。在同学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加以鼓励,并颁发最优秀演讲奖,将奖项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促进学生的演讲意识。3.归纳总结,明晰种类。

请学生在理解公益海报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明确公益海报的基本概念:即是指不以赢利为目的,服务于公众(公共)利益的广告宣传,旨在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与做法,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或缓解。提出问题:地球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作为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在讲解中突出关心社会、关心家园的主题,确立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突出学习本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教材中各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说一说都运用了哪些设计原理,让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分析。

在讲述、分析设计创意手法时,可展示教师收集的一些作品,并请学生根据分类原则归类、比较,加深理解,拓展知识。有意展示运用雕塑等形式制作的公益活动作品,引出公益活动的其他表现形式——雕塑、摄影、绘画等。并结合教材第23页图例进行欣赏分析。4.深入理解,知识拓展。

请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心灵之窗——目染篇》,综合前面介绍的知识,请学生分析这幅海报设计的基本结构。分以下三个内容介绍:与主图相关的文字、具有冲击力的主题图片,表达主题的文字。分析公益广告创意的组成因素,结合教材内容强化学生设计的注意点:主题是公众关注、关心的问题,主题文字应鲜明,图形或图像视觉冲击力强,构图别致,色彩突出。举例分析《正在失去平静的校园》,拓展学生的公益海报的创意因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按小组设计一幅公益海报,并说明该海报的构成要素,为下节课做铺垫。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常规的作画工具、学生收集和制作的各种海报、表演的道具。(教师)收集的各种公益宣传活动的图片、道具等;各种表演的图片。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将学生制作的公益海报在教室里按类别区分进行展示。请各小组阐述本组的创意,每组选一人参与评判,选出最佳创意奖。

在交流的基础上再次阐述公益海报的构成因素,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教师:正因为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居住的环境,于是就有了环境保护日,那么如何来宣传类似的节日或公益活动呢?

2.竞争表演,评选最佳。

请各组根据自己的创意表演公益宣传活动,评选最佳表演艺术奖,并当场颁奖。该小组其他同学同时在本课堂作业中予以加分。在学生表演的同时,适时提问,最佳环保创意的作品有哪些因素组成?(制订的计划、方案、标识、海报、倡议书、传单、展板、活动秩序册)在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各项设计,同时请其他组同学评判。3.指导学习,艺术创作。

提问:如何把握整个公益宣传活动呢? 首先应确立公益活动的主题,介绍世界环境保护日等知识,让学生根据每年的主题结合学生刚才的表演分析自己的创意的合理性,或者谈谈自己的创意的新颖性。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介绍活动所需道具的制作方式与宣传用途。

如放在水龙头边的节水标识,各种宣传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制作节能展板等。在学生原来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创作,为真正的课后宣传做准备。展示教师收集的各种道具、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外拓展,深化教育。

到社区及公共场所进行大型公益活动宣传,提高学生及社区人员的环保等公益意识,促进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以刀代笔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通过绘、刻、印的一系列制作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熟悉版画的制作步骤,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构图知识有创意地构思并印制版画作品。3.通过欣赏版画作品,使学生对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有初步的认识,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本单元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由三课时共同组成。版画是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具有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它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体验版画创作中以刀代笔的造型手段,了解制版、印刷在版画创作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版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本单元第一课时通过对《村寨》、《净水》、《春潮》、《开江》、《交班》等一系列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好生活的木刻版画作品的欣赏,了解木版画的艺术特点、木版画的分类和木刻的基本步骤,并让学生初步尝试、体验以刀代笔的技法,使用各种木刻刀做不同线条的练习。第二课时选取了五幅黑白与线面对比明确、造型相对简单的单色版画风景作品,使学生对版画所特有的“刀味”和“木味”有更深刻的认识,之后建议学生以刀代笔,用刀作画,刻一幅简单的风景作品,要求每一种线条都应有鲜明的刀雕凿痕的味道,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印刷。本课内容集绘画、雕刻木版、印刷为一体。学生构思绘制画稿,用木刻刀在木板上刻制,借助油墨,拓印出效果不一的作品,展现强烈的黑白效果。第三课时既对多版套色版画的刻制步骤作了具体的介绍,又对版画创作中的构图样式以一些实例作品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所学的构图知识创作一幅套色版画作品。由于木版画制作的三个步骤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艺术的发挥和才能的施展,所以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整体概括的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2.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版画创作的基本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构图、刻版、印制活动。难点:使学生理解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在欣赏、评述与刻绘印制练习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学会运用恰当的版画语言来表现。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木刻刀、木板、木蘑菇、印纸等工具材料。(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教学过程

1.对比认知,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国画(韩国榛作品)、油画(汤小铭作品)、版画(赵延年作品)、雕塑(许叔阳作品)四幅鲁迅先生人像作品,请同学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画种?不同的画种又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视觉感受?

(2)课件定格在赵延年的版画《鲁迅先生像》上,请同学们谈谈欣赏感受,教师归纳:本幅作品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体现了木刻作品单纯、强烈、鲜明的表现特征,刀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与笔在纸上的痕迹有着不同的艺术感觉,果断、直率的刀法更富有感染力。(3)导出课题《以刀代笔》,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26页,本节课我们就要来学学如何以刀代笔作画,先自习一下书本上的版画知识,欣赏一下其中的版画作品。2.欣赏感悟,强化概念。

(1)多媒体课件相继展示书本范画:《村寨》、《开江》、《春潮》、《交班》。教师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版画的定义?版画作品与一般的绘画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版画的分类?(2)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版画作品的同时,教师不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对版画作品的观察、比较、讨论来引导他们的体验,感悟版画的形式美,并让他们多谈自己的感受,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味。

(3)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答案总结归纳:版画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一般的绘画是用笔或其他工具在纸、布等材料上通过勾、画、点、涂直接绘制而成的。版画与之相比,有着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在设计好画稿后,还要用某一种平面材料制成印版,然后再用印版在纸上或某种平面上印成画面。人们从事版画创作,画画、制版、印刷三者缺一不可。比较其他绘画而言,版画通常被人们称为“间接的艺术”。根据板材的不同,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木版画又称为木刻,是版画中最主要的样式,也是初学版画最常用的一种形式。黑白木刻更是以刀法、刻法加上单纯的黑白语言来体现版画的魅力。同时对同学们进行过讨论的范画作一些简略的补充:《春潮》创作在改革开放之初,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同一方向飞翔的鸟儿,同一方向澎湃冲击的海浪,给人一种齐头并进的感觉,在形式上塑造了一种重复的美;《交班》表现石油工人的斗志和风貌,画面是雄伟多姿的油井平台和工人下班的矫健身姿,或是凝重厚实的油管组合排列,画面雄浑大气,构图明快,意境深邃。

3.传授方法,互动探究。

(1)刚才我们了解了木版画与一般绘画的不同之处,不同的绘画步骤当然需要不同的作画工具,那么木版画创作又需要哪些工具呢?

根据同学们所说的答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相继展示:木刻刀、板材(可以选用梨木、三夹板、纤维板等)、油墨、滚筒、拓印用的纸张等工具材料。

(2)课件演示木刻的基本步骤:绘制画稿,刻出主体形,刻出背景,刻出细节。让学生了解木版画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3)师生互动:老师演示用不同的刻刀(切刀、平刀、圆三角刀)刻相同的点和线,却印出不同的效果,学生观察后谈谈它们可以表现什么样的事物或场景。4.以刀代笔,尝试体验。

(1)让学生大胆地以刀代笔使用各种木刻刀做不同的线条练习,也可以随机刻出有一定具体形象的物体。

(2)尝试把刻好的版印出来。

因为版画的最终效果是通过印刷完成的,就黑白木刻而言,要注意两点:一是上墨,二是拓印。先用调墨刀在墨台上调好油墨,再以滚筒均匀滚墨,油墨要薄而适量,不可太厚太多以免版画线条模糊,如墨量太少也不易印黑。把油墨滚好后就可铺纸(以铜版纸或宣纸为佳)印刷了,再用各种擦板、木蘑菇(也可用废报纸压成团代替)等拓印工具仔细磨压印纸,使版面的油墨全部转印于纸上,达到墨色饱满乌黑、点线清晰。5.展示自我,表达感受。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班级中展示,师生共同分享“以刀代笔”的乐趣。(2)让学生谈谈自己用木版画工具作画的感受。

(3)布置课后作业: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小品底稿。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木刻刀、木板(或已经刻好的风景底版)、木蘑菇、印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再次展现木刻的基本步骤,加深对版画技法的认识。

(2)对照木刻的基本步骤,学生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

(3)教师归纳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因而单色版画创作时要充分运用黑白对比与线面对比。2.启发思维,提升内容。

(1)结合课件赏析《阳光下的系列之一》、《树的习作》、《渔舟》等五幅黑白版画作品,再问:这些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强调别具一格的黑白处理是木刻版画的一大特色,是构成木刻版画美的重要形式因素。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因而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画面不宜太复杂,要主题明确,对比强烈。(3)小组讨论本组同学课外完成的风景画底稿是否适合翻制成版画?如何改进画稿以更能体现版画的特征?

3.实践探索,加深理解。

(1)鼓励学生尽量用概括的手法绘制完善画稿。造型结构要鲜明清楚、单纯准确、简洁概括,黑白灰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并应适宜用刀刻制表现。

(2)尝试以刀代笔,用刀作画,这是木刻创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创作者心中的意象、情感都将通过刻制的刀痕表现出来。

一般步骤:首先刻出画面中主要形体结构中大块的白色部分,即先把大的黑白关系刻出。其次再细刻中间色调,木刻中的灰色部分最能充分发挥刀法的各种丰富变化,用刀刻制出不同疏密的点和线,才能产生不同的灰色层次。最后再刻黑色部分中的灰色和精细部位。整个过程要求每一种线条都应有鲜明的刀雕凿痕的味道,以创作出版画特有的“刀味”和“木味”。(3)作画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照描画稿死板雕刻的现象,提醒学生刻板时要充分发挥刀味木趣和刀痕之美,让刻刀在木板上以刀代笔,自由随意发挥创造、放刀直刻,顺其自然求其生动。刻刀既要表现形,更要表现情,发挥刀触的个性和生命,只有突破形的束缚,木刻才能成为有生气的创作。

(4)根据上节课已尝试的油印步骤印制作品。因为版画是要经过刻制和拓印才能成为作品的,因而刻与印必然要产生特殊的画面痕迹,这种痕迹往往丰富了木刻的表现力,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具有其他画种难以取代的艺术效果。为了更好地表现版画的痕迹美,在具体操作上请学生们注意油墨要薄而适量,滚筒一定要均匀滚墨。作品在印制完成之前可掀起一角检查木色效果,如墨色不足可再补墨印刷,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补墨时轻轻掀起印纸的一半滚墨印刷,然后再补另一半墨色,切不可全部掀起。4.交流展评,课后延伸。

(1)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2)互评: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3)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印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点作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4)提问:除了用油印,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材料来印制?鼓励学生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印制版画。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木刻刀、木板(或已经刻好的风景底版)、水彩颜料、木蘑菇、宣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展评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上节课学生印制的优秀作业,作简单的讲评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点评学生作业的形式达到复习旧课的目的。

(2)课件定格在两张学生作品上(最好是描绘同一景物的,但一张构图合理,一张构图有明显不足),师生讨论,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共同找出两张作业的优缺点。得出结论:一张作品的好坏不仅需要掌握技法,更应该注意整幅画面中个体的位置安排。2.欣赏感悟,尝试归纳。

(1)运用课件并结合书本展示一些构图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木版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它们在画面结构上具备什么特点?这种结构给欣赏者什么样的感受(感觉)? 《朦胧的秋天》是三角形构图,《长河行》是横线式构图,《静静的丛林》是纵横式构图,《栅栏》是折线式构图。

(2)小结:一幅完整的构图应多样统一,既有疏密、聚散,静止与运动的对比,又可以使各种因素达到均衡。3.自主探索,合作练习。

(1)本节课的作业是:根据所学的构图知识创作一幅套色风景画,建议小组合作完成。(2)创作之前先请同学们自习课文,然后讨论套色版画的定义、艺术特点、制作方法步骤以及即将进行的创作构思。根据讨论结果结合书本内容用课件展示多版套色版画的刻制步骤。

(3)多版套色版画的多个版面小组成员如何分工?而且还要仔细想一想如何将多版的套色版画印准?

4.作业展示,体验成功。

展示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归纳小结。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木刻刀、木板、木蘑菇、印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教学过程

1.启发引导,感知版画。

(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教师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版、印制完成的图画。

(2)讨论版画的定义及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2.欣赏激趣,述说感受。

(1)课件展示:结合课本的范画《村寨》、《开江》、《春潮》、《交班》和其他的优秀木版画作品提出问题:这些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好生活的木刻版画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创作出来的?

(2)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相继导出:木刻刀、板材、油墨、滚筒、拓印用的纸张等版画工具材料。

(3)欣赏《村寨》,想一想这幅画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怎样的一个场景?你觉得它表达了画家什么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的木版画作品,如《春潮》、《开江》、《交班》等。3.以刀代笔,操作体验。

(1)让学生大胆地尝试用各种刻刀在木板上试刻,体会不同刻刀刻出的不同效果,了解木版画材料的特性,感受木版画的特点。(2)分组讨论用刻刀怎么样在木板上表现出生动的效果,边探讨边实践。

(3)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材料特点的前提下,课件演示木刻的基本步骤和木版画的用刀、上墨、拓印的基本方法。4.畅谈感受,刻制底稿。

(1)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用木版画工具作画的感受。

(2)布置作业:刻一幅简单的风景作品底稿。要求充分运用黑白对比和线面对比。以刀代笔,用刀作画,每一种线条都应有鲜明的刀雕凿痕的味道,创作出版画特有的“刀味”和“木味”。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木刻刀、木板、水彩或国画颜料、木蘑菇、印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教学过程

1.交流讨论,引导欣赏。

(1)展示上节课优秀的风景作品底稿,老师引导学生交流,体会作品的优点,找到不足之处,并提出需要改进的意见。

(2)小组讨论本组同学上节课完成的风景画底稿是否适合翻制成版画?如何改进画稿以更能体现版画的特征?

(3)课件展示书本上的作品《阳光下的系列之一》、《树的习作》、《渔舟》等五幅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景、不同的感情表达要用不同的刀味去表现。2.技法指导,提升难度。

(1)展示同一个底版印出来的油印(黑白)、水印(黑白)的画。教师提问:你比较喜欢哪幅画?为什么?你觉得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

(2)得出结论:同样一个底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拓印。

(3)油印木刻用油性颜料,一般用油墨印刷。水印木刻则选用吸水性强的纸张(多为宣纸),颜料以水彩、国画等水溶性颜料为主。

油印时注意:①滚筒要先将油墨滚匀后再上版;②用磨压器(或汤匙)摩擦的时候要注意一小部分一小部分进行;③不要一次就用很多墨,先浅后深,逐渐添加。

水印拓印的注意点是:①在宣纸(或夹宣)喷上的水要适当,不能过多;②因为宣纸(或夹宣)比较薄,所以上面需叠上几张旧报纸;③因水印需要的水分比较多,所以应该选择夹宣比较理想。

3.尝试体验,作业实践。

(1)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拓印已刻制完成的风景画作品。(2)教师巡回辅导。4.现场展示,课外拓展。

(1)学生作品现场展示,师生共同分享创作的喜悦。

(2)教师提示:木版画不仅印成黑白,也可以印成彩色。请同学们找出套色版画与黑白版画的区别,并了解套色版画的刻制步骤。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木刻刀、木板、木蘑菇、印纸。(教师)多媒体课件、油墨、滚筒。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构图。(1)课件展示在构图上极具特色的版画作品,如教材中例举的《朦胧的秋天》、《长河行》、《静静的丛林》、《栅栏》等作品。提出问题: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说一说这些作品的特点吗?

(2)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虚化作品的色彩,突出画面的构成线,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常见的构图:《朦胧的秋天》——三角形构图,主体故意安排在下方,上部留下大面积的空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富有韵味和情趣。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长河行》——横线式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远广阔的草原等。《静静的丛林》——纵横式构图,多用于有稳定排列组合的物体。《栅栏》——折线式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折线式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常用于表现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2.赏析感悟,深入理解。(1)欣赏《静静的丛林》。分组讨论:为什么表现的是船只却用丛林来命名?下半部大块面积的空白和上半部密密麻麻的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是画家特意安排的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归纳:一幅完整的构图应多样统一,既有疏密与聚散、静止与运动的对比,又可以使各种因素达到均衡。3.临摹练习,加深印象。

(1)师生共同分析书中版画作品的构图和刻印方法,学生选其中之一进行临摹。(2)教师巡回辅导。4.展示评价,颁奖鼓励。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

(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印制奖、最佳色彩奖。

中国书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本课是中国书法欣赏课。沿着中国书法发展演变这根主线进行欣赏,使学生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了解书法结构规则。以“永”字为代表,剖析书法结构。本课最后以大量篇幅编排了古代书法名作欣赏。本课在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特色:(1)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了解书法的发展演变。

从文字的发端“甲骨文”至宋代书法名家苏轼作品欣赏,展示了不同面貌的书法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唐朝怀素的草书、颜真卿的楷书等等,这种编排使学生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更能帮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欣赏中国书法作品。(2)使学生了解书法结构知识。

欣赏书法艺术,不仅要从形式上去分析,更要剖析书法结构内涵。本课重点以书法的构成要素——平衡、匀称、参差、连贯、对比、动静等方面分析书法艺术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深入理解。结合书法与体操等艺术的共通性,分析书法的结构规律。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书法表现形式构成的要素,体会书法所表达的内涵。难点:理解几种不同书体的结构规律。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书法资料。

(教师)从甲骨文至宋代书法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2)录像放映中国几大旅游景点的书法艺术,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2.深入教学。

(1)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优秀书法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2)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结合音乐、体育等分析书法的节奏及其所表达的生命感。

(3)录像或多媒体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教师分析其艺术特点,提示学生用列表的方式将这些特点作出归纳。(4)录像展示名作“天下三大行书”,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3.布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常见的书法,分析其与古代几大书体有哪些共通之处。

●方案二 课前准备

(学生)书法碑帖等相关资料。

(教师)幻灯机,有关古代书法名作等相关资料、教材。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幻灯放映商代甲骨文至宋代的书法名作,教师分析中国书法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2.深入教学。

(1)教师分析“永字八法”中各笔画名称及结构,让学生体会“永”字每一个点画用笔的动势与力量。

(2)幻灯放映《伯远帖》,然后放映体操运动员表演的动作图片,提示学生分析二者的相通之处,教师重点从书法结构的“动态中求平衡”这一方面提示学生思考。

(3)幻灯演示几种不同书体,包括甲骨文、隶书及唐宋名家的行书、草书等,教师分析并总结规律。

(4)幻灯演示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从作者的生平及其所生存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以及书法作品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3.布置作业。

根据个人爱好,临摹一幅书法作品,经过简易装裱,挂于学校美术橱窗中展览。

西冷印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西泠印社,初步认识篆刻艺术独特的文化价值。2.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西泠印社是蜚声中外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在教材篇首编排了西泠印社相关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学习兴趣。教材中以大量篇幅对西泠印社作出介绍,图文并茂,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西泠印社的风景图片、吴昌硕的塑像、三老石室珍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石碑和中国印学博物馆,使学生对西泠印社和篆刻艺术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以篆刻艺术欣赏为核心,把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培养作为本课教学目的。课文中编排了名人印章和各种篆刻作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篆刻的浓厚兴趣。课文最后编排的内容是印章刻制的步骤方法,可以让学生尝试篆刻,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本课欣赏中,可以通过形、音、色、动画等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篆刻技法。2.重点、难点。

重点:西泠印社在印学方面的价值,篆刻知识及其文化内涵。难点:篆刻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深远意义、篆刻实践。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篆刻的相关资料。

(教师)西泠印社的相关资料,录像教学设备,刻制印章工具。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伴着优美的音乐,录像放映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镜头锁定在西湖孤山一隅,放大建筑画面,显示出四个大字“西泠印社”,教师讲解这四个字是金石大师吴昌硕所题,简要介绍吴昌硕生平简历。

(2)教师介绍“西泠印社”概况,指出“西泠印社”是海内外有着巨大影响的金石篆刻研究中心。录像放映西泠印社的三老石室及其藏品。2.深入教学。

(1)录像放映吴昌硕“我爱宁静”印章,教师详细介绍印章的一般知识,包括印章名称、质料、篆刻。

(2)展示“西泠印社”篆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以篆刻风格和人文内涵方面分析作品。(3)教师讲解篆刻方面的知识,请学生分析生活中哪些方面常用到篆刻艺术,提示学生从印章方面进行思考。录像放映名人印章作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4)录像放映印章刻制的一般步骤,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步骤需要重复放映,便于观摩和掌握。教师进行技术讲解。(5)组织学生讨论欣赏后的体会。3.作业。

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一些优秀的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根据印章刻制的方法步骤,尝试刻制一枚印章。

第五篇: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一课椅子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设计。制作各种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椅子图片)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肢体表演。教师:椅子不但提供人休憩,还记录着不同的故事。无论儿童的小木椅,还是老人的竹摇椅,都让人充满着记忆。请你试着用肢体来表现一种椅子的造型,可单独进行也可和同学合作来表现。

(2)仔细回想在你生活中看过的各式各样的椅子,你觉得哪一张最特别而让你印象深刻?揭示课题《椅子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引导学生欣赏书中图片及其他艺术家的各种设计作品,启发设计灵感。

(1)认识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的差异。

(2)比较平日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椅子和艺术家所创作的椅子有什么差异。

3.自主研究,激发创意。

(1)引导谈话:我们从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例如口腔医院提供给病人所使用的椅子,它的功能中就有一种是为了让病人在看牙齿时能转移疼痛注意力,椅子上加装了电视和按摩设备呢。

(2)同学相互交流感受和设计意图。

①你想设计一把怎样的椅子?你觉得你梦想中的或是未来的椅子会有哪些功能?

②你设计的椅子会提供给哪些人使用?它有什么特色?适合摆在什么地方?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用立体纸造型来设计、制作椅子,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造型新颖、功能多样、色彩和谐的椅子纸作品。(2)可另附设计说明。

5.展示作业,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民乐放光彩

一、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能运用写生的形式画出学生喜爱的民族乐器或民乐演奏图,提高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乐文化的情感,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画学生自己喜爱的乐器,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难点:要求画出乐器特点及民乐演奏图。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准备熟悉或喜欢的民族乐器图片资料,及常用的绘画工具等。

(教师)民族乐器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欣赏民乐。

(1)欣赏民乐演奏的场景:1998年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中华民族音乐会,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走上了世界音乐的最高舞台。

(2)学生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民乐文化。

(4)出示课题:《民乐放光彩》。

2.探讨民乐。

(1)认识教材中的民族乐器,说说这些乐器的造型、色彩和演奏的音乐特点。

(2)分组讨论:讨论本组和其他小组所带图片资料里乐器的造型、色彩等特点。

(3)展示常见的以及一些特殊的乐器,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

3.写生乐器。

(1)提示:用写生的形式画出自己喜爱的民族乐器;注意把这些乐器的特征表现出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要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延伸。

(1)小结本课内容。

(2)让学生课外观赏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碟带或电视节目),下节课创作《民族乐器演奏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请会演奏的学生带乐器。

(教师)范画。

教学过程

.作业讲评。

(1)师生互评上节课作业的优缺点。

(2)教师小结: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指出画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要求学生注意表现这些乐器的造型和色彩等特点。

2.体验演奏。

(1)请班里的小演奏家演奏民乐乐曲。

(2)演奏者和听众共同交流感受。

(3)请学生在不同民乐中试着模仿一下演奏各种民族乐器的姿势。(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这些姿势并感受气氛)

3.学生创作。

(1)学生思考如何创作民乐演奏图。

(2)指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提出建议。

(3)创作提示:创作一幅有特色的民族乐器演奏图;注意画出演奏者的姿势、欣赏者的反应及现场的气氛;注意色彩的和谐搭配。

(4)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与延伸。

(1)作业展评。(可以投影仪放映和在黑板上粘贴等形式进行)

(2)有兴趣的学生课外继续探讨民乐文化和向民乐艺术家学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舞台美术设计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感受舞台美术设计所带来的综合艺术效果。

2.尝试设计课本剧的舞台美术场景与道具、服饰,并进行排练与演出,提高学生将艺术设计与大胆实践创造相结合的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勇于艺术实践的态度,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舞台美术的基本了解、艺术感受与设计制作。

难点:组织开展以舞台美术的方式进行排练与演出活动。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签字笔或水彩笔。

(教师)教学(包括经过剪接的舞台演出片段、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我们国家走向了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各种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艺术,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2.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下面,我先播放一段精美的舞台演出,请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3.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为什么?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4.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5.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6.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②布置学生为下一节课的设计制作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并结束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

(教师)彩色卡纸、水粉画工具、几件做好的服饰、道具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件演出的道具,如课本剧《龟兔赛跑》中的头饰、服装等,请两位学生上讲台进行角色装扮,并简单地按设计的台词与动作表演一个片段。(可以在课前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表演辅导)

(2)揭示新课的学习要求:设计制作舞台剧表演的服饰与道具等,然后进行表演。

2.研究角色与道具。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研究与讨论:从上一节课的舞台场景设计中评选出几个优胜的方案,作为小组的舞台剧目,并对剧目中的角色进行设计与讨论,如服装、头饰、道具等的制作方案。

(2)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好的方案与创意进行积极的肯定。

(3)欣赏童话剧《大树妈妈》、课本剧《龟梯赛跑》的服装造型、布置设计、道具制作等。

3.指导制作。

(1)教师出示几件设计制作的实物,如头饰、服饰、道具等,请学生观察、研究是运用了什么材质,用哪些方法制作出来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演示一些立体制作的要点与方法,为了节省时间,有些局部先做成半成品。上课时,教师将最关键的部分以及细小的地方,通过实物展示台进行放大演示,也可以结合一些过程图、方法示意图来说明,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制作与局部美化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与创造。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为本组选定剧目的角色设计制作头饰和道具等,并由组内同学担任角色,自己设计台词与动作,进行化装与彩排。

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适当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共同合理使用,开展积极的分工合作,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6.展示表演,交流评价。

各小组的角色化好装后上讲台前面的空地进行表演,教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与奖励,如最佳服装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道具奖、最佳表演奖等,肯定学生积极的表现,让学生体会活动的乐趣和成功感。

7.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在班队活动等机会继续更好地开展艺术表演活动。

教学反思:

第四课小小果壳箱

一、教学目标

.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独特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

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

(教师)果壳箱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引导谈话。

(1)你见过有哪些果壳箱?

提示:果壳箱有室内、室外的区别,在材质上亦应有不同的要求。

(2)你知道果壳箱的作用吗?

激发学生关注果壳箱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唤醒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3.欣赏比较。

(1)欣赏教科书第10页左下角的两幅范作,想一想,这两只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2)欣赏果壳箱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4.启发想象。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学生创作。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

(2)提示果壳箱的标志应醒目,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6.作业展示。

(1)自评。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

(2)互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

(3)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课外延伸。

(1)垃圾不入箱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怎样根据居住的城市的特点设计分类垃圾箱?

教学反思:

第五课中华扇子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二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是凡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棗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教师)学生扇面形的作业纸,教学示范的工具与材料,教学的,上节课学生优秀的扇面临摹作业、有代表性构图问题的作业。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欣赏交流。

出示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结合进行简要的点评与肯定。

再出示一些上节课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太完善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作品中不太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学习的要求棗自己创作一幅扇面的水墨画作品。

2.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出示几幅扇面画的作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扇面画的构图与一般国画的构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补充。

3.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创作素材,如水果、花卉、山水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素材,构思一个画面,教师进行简要的水墨示范,并在示范中讲述扇面画一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

6.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亭子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的方法画出熟悉的亭子。

难点:设计出新颖的亭子来。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参观家乡的亭子,准备绘画工具材料等。

(教师)、五星卡片(教师自己设计的奖励卡片,上面有五星)、范画等。

教学过程

.比赛导入。

(1)速写比赛(要求:同学们把课前参观的亭子用速写的形式画下来)。

(2)师生评画,对于作品优秀的同学用卡片奖励。(注意:学生的速写不必要求太严,只要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和谐,并有自己的想法即可)

师生交流本地亭子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小结:亭子是人们休息的地方,亭子常设于山间、水际、路旁、林中,大多四周敞开,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是传统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欣赏名亭。

欣赏:中国的名亭;教师重点介绍一两个,请学生说说还有其他什么名亭,以及各自不同造型特点。

小结:亭子的种类和特征。

3.研究结构。

教师出示范画:园林建筑中各种亭子的平面示意图,主要针对亭子的结构进行研究。

学生范画中各种亭子的结构特点。

4.学生作业。

(1)提示:用绘画写生的形式画一画家乡的亭子;注意表现亭子的造型特点;添画漂亮的风景来映衬亭子。

(2)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延伸。

(1)表扬作业优秀的同学,并用五星卡片奖励。

(2)小结并布置下节课设计亭子的学习课题。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

教学过程

.评画小结。

(1)在学习园地上展出各组的优秀作业。

(2)师生共同探讨优缺点,提出建议。

(3)小结:这些作品中的亭子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画面具有表现力。

2.交流畅想。

(1)提问: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应考虑把哪些设施、功能设计进去,使亭子更美,更吸引人?

(2)学生交流各自设想。

3.欣赏交流。

(1)欣赏世界著名亭子设计。(主要体会设计师的意图)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亭子的设计草图。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计师的创意。

4.亭子创作。

(1)创作建议: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与同学合作完成;设计构思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2)小组协作开展创作活动。

(3)教师巡视指导。

5.展览评议。

(1)各小组展示设计作品。

(2)学生参观其他小组的设计作品,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贴上五角星。

(3)请获五角星最多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4)评出“最佳设计师”,颁发奖状。

6.课堂延伸。

(1)提供有关建筑工程的网址,有兴趣的同学点击学习。

(2)如果让你为公园设计一座有标志性的亭子,你将如何去构思?

教学反思:

第七课夸张的脸

一、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两块,大小根据条件任意,一块做脸,一块做五官头发。盘一个,放少量水(沾土衔接之用)。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以袖套围裙一套。

(教师)陶泥若干,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工作服,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

教学过程

.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的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出示: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下载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水墨游戏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甜蜜的梦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学习在蜡纸层上刮出肌理效果,表现梦境。2、 培养学生的记忆、创新的能力。3、 引导学生体验尝试用刮法所产生......

    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水墨游戏 教学目的: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

    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优秀教案全册

    1. 风筝风筝飞上天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森林王国 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从学生爱用拟人的方式来看待和动物的心理特点出发,安排了三个与森林王国相关的活动:1.画兽中王,2.剪纸动物,3.画森林运动会。 教学目标: 1. 帮......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课:美化教室一角 教学目标: 1、学习书籍推介设计、队角布置设计与制作、课程图标设计与组合应用的方法,了解班队活动角的设计、制作与布置的各种方式及表现形式 2、训练发......

    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第1課:美化教室一角 教學目標: 1、學習書籍推介設計、隊角布置設計與制作、課程圖標設計與組合應用の方法,了解班隊活動角の設計、制作與布置の各種方式及表現形式 2、訓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