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八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5 01:4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八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八单元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八单元教案

1、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4、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5、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6、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 课时 课型: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2、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3.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第二课时

总 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好的语言。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引导学生朗读、模拟当时的情景,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积累好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a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b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c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d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a、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b、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3)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

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a、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B、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C、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古桥

出门 树林 热爱自然 访友 山泉 小溪 白云 瀑布 悬崖 云雀 山中美景

小花 落叶 石头 亲近自然 返回 阵雨 岩石

归鸟 教学反思:

2﹡山雨

总 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教学重点: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句子。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

而近,由远而近„„

(1)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

(2)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

五、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

六、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板书设计:

2、山雨 雨前

声 无字的歌谣 浓浓的爱

优雅的小曲

雨中 色 墨绿 翠绿 水淋淋的绿 深深的眷恋

淡青 金黄 红色 雨后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3、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能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4、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心观察大自然,用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难点:感悟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树立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教学重点:读写、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初读课文,树立分清课文层次、整体把握内容。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夏日虫鸣的声音。

2、交流:你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2、寻觅作者的踪迹。作者的目光分别到了哪里?

三、静读课文,感受情趣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较深的语句。

2、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四、回归整体,提出疑问

1、接读课文,简单评价。

2、引导学生就课文各个方面提出问题。

五、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草虫村落

静谧 小巷 音韵 勤勉 庞然大物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2、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

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课文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讲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四、作业布置

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3、草虫的村落

游侠归来

和谐相处

奇异的游历 音乐演奏会 快乐的天地

勤劳地工作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课型: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通过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的透漏出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3、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4.结合“山上的动物是野的”这一内容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来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

课前准备: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2、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

①赏析“山是野的。”

齐读思考: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②赏析“水是野的。”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五、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5)引导学生学习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条: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索溪峪

山 野

索溪峪的“野” 水野

动物野

游人野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课型:

结构

(一)钢笔字

教学内容:学习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的正确写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右宽左中窄”、“左窄中右宽”、“中窄左右宽”等五种结构的字的特点。

2、通过练习,把左中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3、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正确的写字姿势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画面。

2、一起做一做

二、导入 新课

1、本学期我们的写字课和上学期一样,间周上钢笔字课和毛笔字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上钢笔字课。

2、上学期的钢笔字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字的正确写法,这学期我们将着重学习左中右和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结构字的正确写法。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结构

(一)三、学习新课

1、打开书第一页,指名读“看看”

2、(出示课件“蝴”)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

(2)教师相机介绍:左中右三部分宽窄基本相等的字,是指这类字左中右三部分的宽度是大致相等的,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空间也大致相等。大约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但在搭配上还是有区别的,像这个“蝴”字右偏旁起笔就要低于左中部分。

(3)各学习小组讨论其余的字

(4)指名说书写“柳”和自己喜欢的相关字的注意事项

3、(出示课件“撒”)

(1)请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名说。(2)教师相机介绍:“撒”字,左中右结构。左边和右边较中间部分略窄,中间部分大多在左半格。右边“捺”笔要写得舒展大方。

4、左中右结构的字除了“左中右宽窄略等”、“中宽左右窄”这两种之外,还有其他的三种,请各学习小组看书讨论剩下的三类字。

5、出示课件“倾”“假”“狱”

(1)指名说每个字左中右三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相机指导 “倾”:左中部分写在田字格左半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右偏旁则独占右半

格,约占整个字的二分之一。

“假”:在田字格中书写时,中间部分大多占左半格,只是稍微超过竖中线。“狱”:左边旁要写在左半格的中间位置:中间部分较矮小,位于竖中线偏左一点,右边部分应写得宽大一些。

四、学生练习

1、学生描描、临写。

2、请学生上黑板写。

五、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总结

我们在书写左中右结构的字时,不仅要注意左中右的宽窄,而且要注意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将笔画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结构

(二)教学内容:学习结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中右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略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等四种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人观察分析,研究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五种结构字的写法。教学准备:范字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写内容。

二、引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1、出示范字

搬:右偏旁略低于中偏旁;中间与右边的宽窄几乎相等。

斑 左中右结构,左中右部分基本相等。左偏旁“ ”字的第四笔由“横”变为“提”。中间的“文”中的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啊:左中右结构。左偏旁“口”字较偏上,写时位于横中线的上方;中间部分“ ”较瘦,上部高出左右部分,位于左半个;右边部分“可”相对较宽大,独自占据右半格。

2、观察找出规律,小组讨论总结。

3、打开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照一照字的规律,先进行临写。

4、练习

出示以下字,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锻 掀 粥 吼 咐 哪 仰 彻 掰 辩 脚 蜘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学生:

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教学时间:3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三课时习作

学习目标:

1、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3、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难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3、习作要求。

①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②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③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的: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自己的习作谈优劣。

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过程:

一、师总结本次习作的优缺点。

二、对本次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予鼓励,组织进行欣赏评价。

1、要求认真听,说说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

2、有什么优点值得你学习?

3、还有你认为不足的地方吗?

4、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好?

5、学生畅所欲言,范评作文。

三、发放作文

1、学生读自己手中的作文,说说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2、可以是全篇作文,也可以是对某段某句的品评。

四、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再誊写。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五课时 回顾·拓展一

学习目标:

1、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单元检测课(2课时)

检测目的:

1、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习惯。检测方式:单人单桌 检测过程:

一、提出检测要求。

二、强调检测纪律。

三、发放试卷。

四、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师巡视。

六、收卷、评卷、登分。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2课时)

讲评目的:

1、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

3、会独立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改正。讲评过程:

一、对试卷的全面分析。

二、发放试卷。

三、独立找出错误原因,自行改正。

四、队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评

教学反思:

5、詹天佑

教学目的: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4、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人”字形的线路图。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时间: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2、学习课文生字词,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詹天佑

1、文中,有一句话归纳出了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找到它。

2、生找到句子齐读。

三、合作学习,了解人物

1、生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

2、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

3、在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

4、师抓住学生找到的重点文段,一边让学生谈体会,一边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文,读出爱国情感。

四、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带着激情在反复读,然后背诵。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提出问题,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1、上节课,我们认真初读了课文,了解到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同学们还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2、生提问题,讨论解决。

3、学生谈感受,师生总结。

二、总结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齐读课文。

2、简洁地说出文章围绕着詹天佑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3、师带领同学总结全文。

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

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三、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1、齐读综合性学习要求,思考: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生自由谈自己最希望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3、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与班上同学结队,并进行分工。

4、师提出建议。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将其以其它形式展示出来。板书设计: 詹天佑 杰出 爱国

教学反思:

6、怀念母亲

教学目的: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教学时间: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再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指的是谁?

3、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

三、默读课文,勾出生字词。

1、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准备与同学讨论。

2、与同学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朗读课文,用横线勾出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1、找出写怀念生母的句子,反复读,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读一读,想一想,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感情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五、朗读全文,师生小结。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国情。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品评同学的朗读。

二、继续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重点体会以下三个句子

(1)出示:我的祖**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祖**亲频来入梦原因是什么呢?

从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请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

(2)出示: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3)出示第三句: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三、读文体会表达特点,有机拓展。

1、通读全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写法与其他的文章有些什么不同。

2、读文拓展,想象习作。

3、学生交流习作片段,交流习作感受。

四、听音乐读诗歌,升华情感,结束教学。

1、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唱唱这首《我的中国心》吧!

2、朗诵文后诗歌《我的中国心》。

3、唱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4、总结: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五、作业: 背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板书设计: 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祖**亲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7*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六、作业:抄写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的过去、今天、明天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2、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六、作业布置:练习朗诵诗歌 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结构

(三)教学内容:学习钢笔字结构

(三)教学要求:

1、掌握“上中下结构的字“三部分大小相等”和“三部分大小不等”结构字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范字图片、钢笔 教学过程 :

一、细观察、找规律

1、出示上中下结构的例字。

2、学生观察分小组讨论研究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不足之处教师及时进行总结。

4、师生进行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

密 :上中下结构的字,上中下三部分的比例相近,但略有些差别,上部的“ ”稍宽一些,要能盖住中下部分,中间部分的“必”形体偏扁,“撇”画要稍长一点,以使下面的“虫”字能够容下。

窝 :上中下结构,上边部分“ ”要写的扁而宽;中间部分“口”字位于横中线上方,形体窄而小;下边部分“内”字独占下半格,形体扁而宽,并且“内”的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上开下合。

等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竹字头”形体较小,笔画紧凑;中间部分“土”字扁而宽,第三笔“横”长而舒展,位于横中线上;下边的“寸”长于中上部分,占据下半格,宽度与上边部分大致相等。

禁 :上中下结构。上边的“林”位于上半格,较宽大,第三笔“横”和第八笔“捺”分别向左伸展;中间部分“二”位于横中线下方,扁而长,特别是第二笔的“横”的长度大致等于上边部分,下边部分“小”相对窄小一些。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那些“上下略等,上小下大、上大下小”的字。

二、出示练写的字,自己观察找一找规律。意 篓 幕 裳 蓝 莫 繁 紫 壶 晕 曼 牵

三、学生按照要求临写以上字。

四、练习,学生根据所写字的规律来练习书写以上钢笔字,教师要巡视指导。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结构

(四)教学内容:学习钢笔字结构

(四)教学要求:

1、掌握“左下半包围,左上半包围、右上半包围”等结构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善于研究,勤于练习的习惯。教学准备:写有范字的图片。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讨论交流

1、认识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结构特点。

2、说一说,你在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邀 :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占田字格的做左半格和下半格,而且“平捺”要写的舒展;被包围部分位于田字格的中央偏右,要写的紧凑一些,而且第十三笔“捺”以变为“长点”,要注意把字写的端正。

麻 :左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广”要写的舒展一些,“点”居于竖中线上;被包围的部分“林”字,左边的“木”较窄小,且“捺”已变成了“点”,右边的“木字位于右半格,应写的舒展、大方。

裁 :右上半包围结构。包围部分“ ”,占据田字格的上半格和右半格,写是要注意第四笔“斜钩”的斜度;被包围部分“衣”字较小,位于左下格,且“捺”已变成“长点”。

五、临写 出示以下字。

趣 建 屡 痕 旬 戴 匹 匾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

练习书写以上字,教师巡视指导。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教学时间: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1)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2)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3)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2)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习作有什么不足之处。

2、提高写作水平。教学过程: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演讲稿 让学生和自己的演讲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1)演讲稿的格式等。

(2)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要有鼓动性

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演讲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学生再次修改演讲稿。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演讲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3、课堂交流、评议。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第五课时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交流综合性活动中的情况和收获;

2、积累爱国格言;

3、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展示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教学难点:交流综合性活动的情况和收获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课时

1、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说说交流的内容。

2、小组内交流本组课文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选出交流的好的同学参加全班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4、抽生交流

5、小组内评价活动中的表现

6、组长汇报组员的表现情况。

二、日积月累

1、自己阅读日积月累的内容,想:今天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

2、齐读,抽生说说你最喜欢哪条格言?为什么?

3、自由朗读、背诵。

4、交流自己搜集的爱国格言并说说它的大意。

三、展示台

1、看教材中的展示情况

看了教材中学习伙伴们的学习成果,你们感觉如何?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作简要说明。说清楚自己的成果是什么?表现了一个什么主题?特色何在?

3、师生共同观看、评价,评出最有特色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 单元检测(2课时)

检测目的:

1、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习惯。检测方式:单人单桌 检测过程:

一、提出检测要求。

二、强调检测纪律。

三、发放试卷。

四、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师巡视。

六、收卷、评卷、登分。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单元试卷讲评(2课时)

讲评目的:

1、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

3、会独立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改正。讲评过程:

一、对试卷的全面分析。

二、发放试卷。

三、独立找出错误原因,自行改正。

四、队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评 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本次检测从总体来看比第一单元有所进步,比如:填词词语和句子部分都做得比较好,特别是修辞手法掌握得较牢。但是试卷存在着太多太多的问题,比如:

一、学生对拼音仍然掌握不够,有十几个不会拼拼音;

二、不懂词性。

三、短文、作文虽然比上次有所进步,但仍然不理想。针对以上情况,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利用早读时间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多做些拼音练习,多找些好书让学生去读并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

9、穷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

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2、了解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3、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穷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四、作业:抄写生字词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穷”人

1、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3、请找出描写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句子,用──勾出来。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有感情朗读

1、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2)她忐忑不安地想:„„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

4、小结:

三、小结全文 四:作业续写课文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板书设计: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2、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3、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五: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11、唯一的听众

教学目的: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教学重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

教学课时:2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出现的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2、词语解释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五、作业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教学重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四、生活故事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39

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老人给我鼓励、信心、力量、帮助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12* 用心灵去倾听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怎样的听是“倾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研读感悟

1、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1)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2)学生交流谈感受。

(3)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3、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课题,齐读:用心灵去倾听。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五:作业: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 我 苏珊

以为苏珊是小精灵

砸伤手 用魔法帮助 聊天 耐心解释

金丝雀死了 “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约定见面 去世

怀念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结构

(五)教学内容:学习钢笔字结构

(五)教学要求:

1、掌握“方正包围,扁款包围、品字形包围”构的字的写法。

2、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学准备:写有范字的投影片。教学过程 :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钢笔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二、出示例字,仔细观察,分组讨论他们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生字认识这几种结构的字)

三、讨论交流

1、让学生先进行“看一看”的教学环节,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全包围结

构的字要处理好内外关系,做到内外相应,比例协调。

2、议一议:写品字形结构的字要注意三部分的大小比例、位置关系,做到重心平稳,把字写的正确、匀称、美观。

3、说一说,你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时应注意到什么问题?

四、例字指导,教师边指导边讲解。

固 :方正全包围结构,外框是长方形,笔画劲挺饱满,横平竖直。内包“古”字结构要居中,大小与外框适宜,横画与外框的横画平行。

四 :扁宽全包围结构,这类字的外形结构是稍扁略宽,如“

四、田、回”等字。在书写字的外框时,要采取上开下和的构字方法,切忌两竖垂直。

晶 :品字形包围结构。上部一个“日”,下部两个“日”,三个“日”字各不相符。第一个“日”字较大,占据字中间的上方;下部左边的“日”字较小,中间留的空隙要大一些,定位于左边的“日”字成对称状态。

五、临写 出示以下字。

圆 团 田 众 森 淼 叠

(1)仔细观察,怎样才能把字写的像字贴上一样好?(2)先临写第一组部分字。学生评议。

(3)临写第二组字时,鼓励学生多动脑思考,巧练。

六、练习

练习书写以上字,教师巡视指导。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部分的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学的写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复习巩固,进一步形成能书写技能。

2、通过欣赏钢笔书法作品,培养学生对钢笔书法的赏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书法欣赏使用的作品 教学过程 :

一、指名讲书法家的小故事,使学生对书法产生兴趣。

二、练一练:

1、要求学生“加上偏旁,组成新字” 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结构。

2、抄写词语:

要求学生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的匀称、端正。指导学生练习本题时要注意:

一、要求学生先观察每个字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再写;

二、要把每个字写的正确、匀称、端正;

三、每个四字词语,字的结构不同,笔画有简有繁,要注意西德大小一致性,使词语从整体上看协调、美观。

3、抄写各种形式的句子。

注意:标点符号在句中的写法。

4、抄写古诗。

注意:首先看清标点与格式,做到行款整齐,然后,把字写的美观,讲究整体的协调美。

三、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欣赏作品。

1、欣赏名家作品。

2、欣赏自己的作品

3、师生进行相互评议。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4、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小组辩论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

课时目标: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2、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3、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明确要求

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

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

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二、要表达真情实感 举例启发

三、搜索题材

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等角度去搜索题材。

四、布置习作

根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名言激趣

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

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

2、交流习作

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

二、佳作共赏

1、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

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点迷津

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

2、动手修改

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五课时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5、学生自由吟诵。

6、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自由读。

2、交流课外阅读的其他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

3、拓展阅读:

教学反思: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三单元检测(2课时)

检测目的:

1、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

2、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习惯。检测方式:单人单桌 检测过程:

一、提出检测要求。

二、强调检测纪律。

三、发放试卷。

四、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师巡视。

六、收卷、评卷、登分。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三单元试卷讲评(2课时)

讲评目的:

1、学生进一步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2、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

3、会独立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改正。讲评过程:

一、对试卷的全面分析。

二、发放试卷。

三、独立找出错误原因,自行改正。

四、对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评

五、短文二

1、学生反复读短文

2、学生讨论

3、指名回答

4、讲解

六、习作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讲解习作要求。

3、出示范文

4、学生修改习作

5、个别指导 第三单元试卷分析

从这次检测来看,试卷的一、二、五、六及短文

(一)学生做得还比较好,但是试卷存在着太多太多的问题,比如:

一、句子排座;

二、句型全班只有三、四个同学会做其他的根本不懂;作文大部分人不合要求。针对以上情况,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作文和句型仍然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法制教育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课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

(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时序号: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1、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款。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组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为精读课文,《山雨》《索溪峪的“野”》为略读课文。《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的“朋友”的那份身后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一文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本单元19个生字,正确理解和读写本单元“德高望重、静谧”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感受。4.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5.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6.在口语交际与习作中,运用学到的展开想象和联想等写作方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表达能力。

7.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本单元课时安排:总计 10课时

《山中访友》 2课时 《山雨》 1课时 《草虫的村落》 2课时 《索溪峪的“野”》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一 1课时 《山中访友》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情感,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四、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1.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1)听写词语。

清爽 德高望重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津津乐道 精致 蕴含 奥秘 别有深意 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六、板书《山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难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五、板书:《草虫的村落》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2.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滴大自然、对小生灵的那一片爱恋之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病如何运用丰富的想象来表达自己的迪特感受。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静谧、追随、小巷、俏丽、烘烤、音韵、演奏、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左冲右撞、意味深长、庞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追随”)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作者进行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灵的情怀。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难点: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4)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5)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板书

4《索溪峪的“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体悟关键语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2)揭示课题:索溪峪的“野”

二、简介索溪峪

三、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3)抓题眼,引入研读。

四、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野)

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板书: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d有感情朗读, 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②赏析“水是野的。”

a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b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五、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2)合作读。

六、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又是怎样表达的?

七、板书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难点:

1.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重点:

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教学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音。回顾暑假生活:主要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三、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四、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性,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重点:

1.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2.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望,想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选择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篇佳作。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写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3)习作要求。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3)组内互读互改。

四、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教师作适当调整,分三大类由学生朗读,引导学生进行赏析。(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感受”,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清楚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板书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重点: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1)自由读故事。(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教案

桂林山水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桂林山水甲天下。

2、林海

教学内容:人教版十一册第2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 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5、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

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第三课时

一、复习第二段,简单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可以抓住哪些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第三次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

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 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让学生个别回答这一问题。

分析: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山养人,人育林,经过人们的辛勤劳动,大兴安岭的景色越来越美,它们对人们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提问:①“兴国安邦”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齐读这一段。

4、小结:我们从作者的联想中知道了大兴安岭不仅景色美,而且对祖国的建设真的起着使国家兴旺安定的作用,我们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三、总结全文。

1、带着喜悦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2、给课文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

四、试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中的其中一段。

五、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六、总结谈话

这篇课文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抓住景物的特点,使作者产生亲切、舒服之感。通过丰富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当你们长大后争取去看看,亲身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和可爱。

七、作业

1、背诵课文三——六自然段。

板书设计: 林海

|岭 |

|林 | 景色美 |

大兴安岭 |花 | |

名字悦耳 | | 亲切 舒服

|与建设结为一体 | |

| | 作用大 |

|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3、古诗三首---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一册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 千锤万凿 焚烧 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它淡淡的色彩。)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1、背诵《墨梅》。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后两首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首古诗。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墨梅》。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三、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做。

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传说这是于谦12岁时的作品。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3)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C.诗人用什么方法写出这种深情厚谊呢?(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D.朗读全诗。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语调停顿、语速都应该以据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而定。)

(2)练习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评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这两首诗的特点是语言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但表现力极强,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思想感情,诗意极浓。这样的诗是达到了很高境界的诗。)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板书设计:

竹 石 郑燮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二、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组合课文的。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梅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是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内心的形象自然融合在一起,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际。

四、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的了解各种艺术。

5、阅读学生搜集并能整理相关的资料,并能对所学的资料进行整理。

6、阅读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及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及方法。

2、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六、课时划分:

本组教材计划用10课时安排教学。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八”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

25.《伯牙绝弦》„„„„2课时 26.《月光曲》„„„„2课时

27*.《蒙娜丽莎之约》„„„„1课时 28*.《我的舞台》„„„„„„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4课时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

2、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

3、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测试卷

班别:

姓名: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认真审题,细心答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3分为书写卷面分,答卷时间为90分钟。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4分)

qín jiàn shà shí mò shēng

là zhú

()

()

()

二、下面每组词语中,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A、忧豫不决

囫囵吞枣

连锦不断

昂首挺胸

B、津津乐道

别俱一格

德高忘重

望而生畏

C、耀武扬威

气势汹汹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D、心惊肉跳

自私自利

庞然大物

形色勿勿

三、下列一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一切困难都难不到我。

B、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C、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许多先进人物的事迹令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四、填字组词,选择恰当的填入括号中。(8分)

余音绕()

妙()生花

引人入()

美不胜()()俗共赏

独具()心

脍()人口

巧()天工

1、这位作者真是,写出的文章情节,内容。

2、音乐会上,既有 的流行音乐,也有的世界名曲,一曲终了,令人回味无穷。

3、这些木雕艺术品太美了,真是、。

五、先用“静”字组词,然后填在括号里,注意不能重复哦。(4分)

1、明朗的月光照着古朴的小镇,让这里的夜色显得分外的()。

2、照片上的她显得纯美又()。

3、请你()下来,再想点办法。

4、一天晚上,他在()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改为感叹句)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七、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2分)

1、“高山流水”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是知心朋友,也可以指某处的风景迷人。()

2、达•芬奇用他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成为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

3、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他断绝琴弦是为了悼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4、《月光曲》一文主要写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的意境及内容。()

八、根据情境写话。(4分)

1、你和同学一起去看绝技表演,中途看见一个小女孩表演时有些失误,你的同学在喝倒彩,这时,你会说:。

2、伯牙绝弦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句诗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月光曲》片段,回答问题。(15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dán tàn)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chún shún)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lǒu lǚ)一缕轻纱似(sì shì)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juán juǎn)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xiōng xōng)涌的大海。

1、划掉()里错误的注音。(3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清幽()

霎时间()

恬静()

3、为什么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了一曲,又弹一曲?(2分)

4、请认真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再用“

”画出这段话中由实在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4分)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创造的这支曲子叫《

》,曲调的感情是那么的徐缓、抒情而又高亢激昂。请你用几句话赞美一下贝多芬,相信你能行!开始吧!(3分)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我父亲被称为一代漫画大师,在艺术上,他早已有很高造诣。他的漫画往往寥寥几笔,就能令人物栩栩如生。尽管如此,但他精益求精,还是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父亲作画哪怕有一点小缺点,例如图章的位置不对,稍微影响画面的平衡,他宁可重新画过。我常趁他不见,偷偷地把这些十分宝贵的“废画”从纸篓里拣出来(收藏、保藏、珍藏)着,久而久之,竟也藏了不少。

那时我家住在嘉兴。有一天父亲带我到烟雨楼去玩。当我剥吃南湖菱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有几位游客谈到父亲的名字。我正要说话,父亲立刻示意我不要作声,而他却聚精会神地去“偷听”他们的议论。其中有人说:“丰子恺画的人真怪,有的没有五官,有的脸上只有两条横线,这难道是时髦吗?”其实这叫做“意到笔不到”,可以更含蓄,更(耐人寻味、意义深长),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但是父亲还是(采纳、听取)了茶客的意见,从此在人物的刻画上下更大的功夫,注意通过生动的姿态表达没有五官的面部表情。

1、在文中括号内用“

”选择恰当的词语。(3分)

2、第三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

(2分)

3、选择恰当成语的序号概括段意。(3分)第二段:

第三段:

A.兢兢业业 B.严于律己 C.一丝不苟

D.大智若愚

E.虚怀若谷

4、下面是一段漏掉的文字,应该补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2分)父亲还喜欢听取批评意见,在他的“画师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

5、在文中找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的成语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6、从文章的父亲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一写(3分)

三、作文(35分)

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让我们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题目:我学会了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书法、舞蹈、画画、拉琴……)

(2)选具体事例写出你学习的感受。(3)重点突出、要写出真情实感。

下载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至第八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

    我的绘画之路 从小,我就对绘画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学点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学画画。”于是,我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绘画不仅给我带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练习题

    第八单元练习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táo zuì sū xǐng chún shú jì lù mò shēng ( ) ( ) ( ) ( ) (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共12课时) 王舍人镇张马屯小学 杨纪苇 六年级 1. 教学内容:1 山中访友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2. 教材分析:本单元......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第一单元的“清爽、流淌”等重点词语及词语解释 2复习“日积月累”的有关内容 3理解本单元重点课文重点的关键语句 二、教......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 一 单 元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指导习作主题──写学一门艺术的故事或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本次习作的内容:写自己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一......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就每当我看到那一件件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时,我总是万分羡慕,总是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用我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令自己感到骄傲的作品。 终于,......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写作

    单元作文八:身边的艺术 主题一:学习艺术 例文1:让音乐走进心灵 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