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一、课业类型:欣赏课
二、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延续到清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本选取历代各时期代表性作品进行介绍,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基本的艺术素质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1.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在江陵和武汉楚墓出土的《帛书图像》、《人物御龙图》、《龙凤仕女图》是迄今所见的我国最古老的独幅画。帛画是指中国传统绢本画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2.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也是西千佛洞的总称。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
敦煌莫高窟257窟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而绘制的本生故事。描绘释迦前生为九色鹿,曾救溺水人,其后在国王悬赏捉拿九色鹿时,溺水人贪赏告发九色鹿的行在,由于见利忘义的行为,溺水人最终受到应有的报应。这幅画将故事情节分别以连续画幅的形式连接在长带形的构图里,将故事展开的情节自左右两边向中间发展,把鹿王向国王倾诉溺水人背信弃义的事件高峰放在构图的中心,构思十分巧妙。其中车马等画法和形象都有汉代美术的明显影响。这幅壁画的人物造型运用了具有立体感的西域式凹凸法,也就是用赭石色晕染明暗关系。画面线描流畅自如、遒劲有力,整幅作品色彩浓重自然,富于装饰之美。这种早期的连环画式构图发展得十分自由,尚未形成固定的格式,因此在欣赏时显得自然流畅。3.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人物画历史悠久,远古的彩陶上、岩画上都留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 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4.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2)、图片: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元代 倪瓒 《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画家善于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称之为“以白当黑”。南宋的山水画尽管题材、场景、画面小得多了,但由于极力追求诗的意境,善于进行大胆的艺术概括,运用以少胜多 的艺术手法,作品的意境更为浓厚、鲜明,显示了中华民族美学传统的重要特色。5.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器绘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只有了解并积累一定的艺术知识才能真正地懂得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幅绘画不能单纯地看它的表象,更应该比较全面地了解画家的生平及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从了解美到欣赏美并最终创作美的过程。
第二篇: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第9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探究课题
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讲解关键词“形”“神”。
二、新知探究
(一)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凤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 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凤,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四)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图》
元代 倪瓒 《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1、2、3、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颗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皴,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颗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已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五)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佶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枝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三、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第三篇: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案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初识中国画
说课部分: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美术(学科)XX号,我今天说课与试讲的题目是《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学法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比鉴赏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画作品,并结合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学生具有较强判断辨别能力的实际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的工具,了解中国画的不同题材、表现形式,感受祖国传统艺术和文化的丰厚底蕴。
2.通过作品对比鉴赏,初步掌握中国画分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提高对中国画的兴趣,珍视中国画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题材分类与表现形式,提高鉴赏审美能力。【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画独特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加以描述。【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 【学法】
通过作品比较,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教具准备】 中国画绘画工具、中国画作品图片
试讲部分:
一、激发兴趣、提问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是哪三个?其中有一个是与美术相关的。(中医、京剧丶国画)1.提问:你了解中国画吗?你在哪里见过中国画作品?(生各抒己见)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中国画的相关知识(板书),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二、快乐抢答
1.基础知识抢答:学习中国画要准备必要的工具,你知道什么是“文房四宝”吗? 2.(生抢答)
三、初识题材分类
1.出示不同种类的中国画作品:《芙蓉锦鸡图》《泼墨仙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教师山水画作品。
2.提问:这些作品画的是什么?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学生欣赏作品,思考交流)预设:
教师作品是山水画;《芙蓉锦鸡图》是花鸟画;《泼墨仙人图》《韩熙载夜宴图》是人物画。
3.小结: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从题材上可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三大画科。
四、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对比观察1:
对比生活中的荷花与宋代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
(1)生思考:画得像不像?画面形象有什么寓意?(2)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预设:生欣赏宋代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感受花瓣上的红丝、嫩黄的花蕊、碧绿的荷叶画得精致逼真。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深入细腻。
小结:工笔画讲求工整写实,把所画的对象的形态表现得一丝不苟,具有细致感。(工整、细致丶写实)对比观察2:
(1)出示宋代佚名画家的《出水芙蓉》和清代画家八大山人的《荷花》。
(2)生欣赏作品进行对比思考问题,交流谈谈自己认识和感受。预设:
花瓣:《出水芙蓉》刻画精妙,画出了花瓣上清晰的红丝,《荷花》以笔墨直接勾出。
荷叶:《出水芙蓉》中碧绿的荷叶表现得清晰、细腻,《荷花》中的荷叶以大笔饱蘸浓墨、侧锋粗放画成。
小结:写意画点画淋漓、简练粗犷,给人以豪放之感。(简练、夸张、变形)对比观察3:
(1)出示《泼墨仙人图》《韩熙载夜宴图》《芙蓉锦鸡图》教师作品等工笔画与写意画作品。
(2)学生欣赏作品,根据所学新知判断作品的画法。
五、本课小结
中国画重在文化积淀,讲究笔墨情趣。我们不仅要认识、热爱中国画艺术,更要不断深入学习、研究祖国丰厚的文化。
六、布置作业
课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幅中国画作品,对它的题材、表现手法等进行分类,并通过语言或文字加以描述。【板书设计】
(正板)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初识中国画(副板)悬挂图片
工具:“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题材: 花鸟画 山水画 人物画
表现形式: 工笔画 写意画
第四篇:《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果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中国绘画已经过了七千年左右的发展历程。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高中学生知识面广求知欲强,虽具备一定中国绘画的基础知识但缺乏对中国古代绘画系统的了解。本课仅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撷取部分作品,供学生领略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涵盖面非常广,由于时间有限,很难在一节课中对中国画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我把课文分成两节课来完成,本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
第一课时: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历程作概括性的讲解与展示,挑选个别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与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的方法。
第二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相关作品与画家生平资料,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作专题的交流与探讨。
教师教学方面的设想: 充分发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以感性的语言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通过精心设计质疑,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分析欣赏作品的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震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中国历史、社会、文化来综合讲解。将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比较,以便更加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学生学习方法的设定:
自主探究,参与互动:课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充分预习,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质疑,充分体现高中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待课堂中与老师交流与探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能力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力争达到使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涵盖面比较广,中国古代绘画经历几千年的发展过程,而课文由于篇幅上课时间所限制,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提高艺术审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
导语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华美术灿如群星深如大海它融中华文明、审美意识、哲学思想于一体卓立于世界的东方了解并传承它意义重大。但千年历史要在短短45分钟内细细领略谈何容易,那就让我们略取精华,乘坐世界上最快的思想快车去追溯人类艺术的航程。
设计理由:用简短精辟的语言概括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艺术成就的辉煌,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导入课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中国绘画发展的四种形式:岩画、陶画、帛画、壁画)
问题一:人类交流的方式有哪些?(语言、文字、图画等)
和其他人类一样,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丰富语言和规范文字之前就已经懂得用简单的图案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想,它们间约而不简单。人类总是对自己的过去充满了好奇,至今仍苦苦寻觅着那块筑起艺术大厦的基石稚拙率真的原始岩画。(图)
例:以中国早期的黑山岩画为例,截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案让学生欣赏,并回答猜想图案传达的意义。
问题二: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制造并使用工具)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人类自身的进步,新石器时代,人类不仅懂得制造陶器还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图案来装饰陶器,这不得不说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次大的进步。(图片展示)手法简练、笔触粗犷的陶画。(图)
例:让学生通过和岩画图案的对比,总结出陶画纹案的特点。
问题三:中国还有哪些别称?(丝绸之国,瓷器之都)
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图)
例:以课文中《龙凤仕女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设计理由:事先设置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听下面一段话:(联想出中国艺术的瑰宝:敦煌)
一个谜,一个梦,一个永远难以企及的智慧!她地处河西走廊西端的戈壁沙洲,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它历经千百年沧桑,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闪烁着绚丽的光芒。风沙掩不过,这是永远的。
由教师简介敦煌的历史和概况。并以敦煌的壁画《鹿王本生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此壁画的整体艺术特色,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壁画的基本方法。
《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
(二)让我们稍作休息,站边小憩,伴随着古老的乐曲用你们的眼睛去感受绘画的魅力,用心灵去体会中华艺术的文明。
精选中国古代从唐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选伴随着古典音乐结合历史发展的背景展示图片,使学生在直观的视觉感受中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基本发展脉络和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
唐朝绘画:至盛唐,国势强,大画家,名俱扬。
五代绘画:五代起,继大唐,政局乱,艺遭殃。
宋代绘画:国画院,盛两宋,集画师,人才众。元代绘画:山水人文画兴起的历史原因,诗书画印风格的形成。
明代绘画:介绍明四家。
清代绘画:结合历史分析清代绘画题材风格多元化的原因。
设计理由:真正把历史与文化、音乐与美术相融合,以大量的图片形式展现中国古代绘画,用最直接的视觉表达方式展现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眼睛去欣赏丰富的中国古代绘画,用心灵去感受中华艺术文明。
(三)展示中国画以题材划分的三种基本的形式(人物、山水、花鸟),概括其各自的艺术特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四)设置下节课专题探讨的内容。
分成三个小组(人物、山水、花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各种类绘画产生的历史背景。
收集自己喜爱的画家生平介绍,相互讨论。
(五)组织观看电影《唐博虎点秋香》的片断。
概括剧中塑造了怎么的一个唐伯虎?(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历史上唐伯虎的真实画作:
《秋来纨扇图轴》《小桥流水图轴》《秙槎鸲图轴》
通过老师详细的解析,引导学生感悟绘画作品中蕴涵的一个恨字。
(六)由老师介绍唐伯虎的生平:
唐寅,字伯虎,好六如居士。出身吴县酒业商人家庭。自幼聪明好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绘画。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仕途无量。但不想却因当年同乡徐径参与的科举舞弊案被连累罢官蒙冤入狱,剥夺科举考试的资格,从此改变一生!
试想,这对一个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的才子来说将是何等的屈辱与打击。从此伯虎放弃仕途,把悲伤、不满、痛苦、牢骚抑制在心底,转化为一种极端放荡,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他游历祖国山水大川,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后因身体不适回到了家乡苏州,自筑桃花庵终日饮酒写诗作画,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年老思想发生变化皈依佛门,旷世奇才凄凉的结束了一生。
思考:通过对唐伯虎生平与绘画作品的全面了解给你怎样的启示?我们该怎么样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由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说出感受)。
教师总结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只有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知识才能真正懂得去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幅绘画不能单纯看它的表象,更应较全面地了解画家的身平与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从了解美到欣赏美并最终创造美的过程。
(六)全体朗读唐伯虎的诗句节选《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三、教学反思:
通过上课总结,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现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本课教师设置内容过于广泛,对重点的把握不够清晰。
原因:老师对教学内容要求过高,由于本课知识面广,内容丰富,老师总想在课堂传递给学生尽量多的知识,但一节课的时间和容量总是有限的,想面面俱到反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学会适当的删减,抓住重点。本人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过于程式化,课前设置过多,课堂教学环节不够灵活。
原因:本课教学教师备课十分充分,精心设疑到每一个环节。但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个性的思维,课堂程序略显程式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偶发性的思维火花,给予更多的鼓励。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本课内容多时间紧,没能给予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探讨交流与互动,没能很好的体现新课程理念。今后我将逐步改进。
2018年12月24日
第五篇:高一 第9课 1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__教案
第九课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从原始时期的岩画、陶画、帛画到山水、花鸟画、人物画高峰期的代表性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知,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
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艺术素养和欣赏绘画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发展脉络、演变、以及多种风貌的艺术风格。教学难点:
1、高艺术美欣赏能力,以欣赏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
2、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3、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中国画的种类 从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从形式分为:工笔、写意两种 工笔的特点是:工整 细致 写实写意的特点是:简练 夸张 变形
一、分组阅读、讨论 活动
第一组:中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
思考问题:什么是帛画?它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说说色彩的特点?
第二组:中国古代人物画
思考问题:各中国画种类发展概况?(年代 发展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以及该画种类的特点?
二、两个组各选一位代表具体分析评价一幅代表作品:①内容②艺术语言③渗透自己的一些观点与认识
三、交流、欣赏
(一)、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中国是最早掌握养蚕的国家,丝织业的发展成就了中国最早独幅绘画的产生。这就是中国绘画的雏形———帛画。
例:以课文中《龙凤仕女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帛画的艺术特色(线条勾勒、平涂着色、构图完整、造型生动)和产生的时代背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旗帜,具有一定的宗教迷信色彩),了解帛画对今天中国绘画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奠定了中国画以线条为主的表现形式)。
设计理由:事先设置问题,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考问题:
1、是帛画?
2、《龙凤仕女图》和《 人物御龙图》主要画的内容是什么?
(二)、敦煌莫高窟壁画--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1、什么是壁画?
2、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内容?色彩的特点?
3、《鹿王本生图》向我们叙述了怎样的佛教故事?反映了
什么样的佛学道理?
4、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鹿王本生图》的艺术特色?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的传神。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对下面作品的讲解: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愼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提问:(1)以上作品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