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9.02.26高一语文《蜀道难》
蜀道难
教学目的:
合作学习,通过诵读从文学视角解读诗中意象,品味诗境,感受诗人情感。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感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诗人表现雄奇险峻的写法;
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教学时数: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 „看到这些诗句,我们会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他的句子没有多少格律的束缚,他逸兴翻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二 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本诗是乐府旧题的翻新之作,是乐府古诗,以七言为主,杂以其它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诗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供奉翰林,因傲岸不阿,遭权贵谗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诗风豪放、雄奇、飘逸。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所谓“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三者结合,使李白的思想非常复杂,在他的诗文中再三重复着“功成身退”的思想。
《蜀道难》是天宝初年所作,见注释,他到长安会见贺知章时出示了这首诗,博得“谪仙”雅号,可谓成名之作,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是指这首诗而言的。
三 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① 学生自己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
听朗读音频,展示多媒体,解决生字词障碍。
②对照注释第二次诵读解疑,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巡回答疑,扫除一部分重点字词障碍。③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指名尝试分段朗读。要求:口诵文字,心入其境。练习三。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1.噫吁嚱,危乎/高哉!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以下可作朗读指导参考,根据学情可不讲或部分指导 A、“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直抒情怀,极言蜀道之难,奠定了诗歌强烈的咏叹基调,统摄全文。“噫吁嚱”是叹词,“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B、“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借传说表现“难”,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山势高峻,运用了神话、夸张、侧面烘托,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
D、“青泥何盘盘„„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四句近似特写,从行人危困写蜀道难。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E、“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表现“难”。“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F、“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极写山水的奇险,以示“难”,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G、“剑阁岭炼而崔嵬„„侧身西望长咨嗟。”
由剑阁的雄险景象引出对可能出现的恶劣社会环境的预警。“。“一夫”两句应该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令人不寒而栗,既像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凶煞的双关语句,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正证明了诗人的 2 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四、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音韵流畅激扬,节奏回环往复,情感逐次升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先声夺人,定下强烈的感情基调;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其对友人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且照应了开篇,意味深长。
五、有人把这首改写了一下,请大家对照李白的原诗加以点评。
蜀道难于上青天,山高路陡愁攀缘,更有藩镇如虎蛇,问君何苦去涉险?
1、提问:诗人为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鉴赏。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衬托(虚写):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仰胁息、拊膺长叹、凋朱颜。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后句也是衬托,渲染惊险的气氛。“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李白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这种惊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以及神话传说等相结合,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总之,想象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应该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总结诗歌浪漫主义的特色。(相对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特点表现为:着重表现于对内心情绪的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在形式上,喜欢用瑰丽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等,来制造或神奇险怪,或奇妙虚幻的艺术境界。)
六、针对2-4句话写一段欣赏文字,(题目类型)这几句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答题时景、情、境三方面缺一不可。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连峰去天不盈尺……崖转石万壑雷”: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 3 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七、复习关键字词: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开国何茫然: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穿。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余光中《寻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推荐洛夫诗歌,强过余光中的诗。洛夫是台湾现代诗坛最杰出、最具震撼力的诗人,号“诗魔”。
李白传奇
相传峨嵋峰顶有一块巨石,石上铺有一张白纸,一天午后
风雨大作,天震地撼之际,一只硕大无比的鹏鸟碎石破纸,冲天而飞„„
第一站
他飞临长安一家酒楼
一
整个天空骤然亮了起来
满坛的酒在流
满室的花在香
一支破空而来的剑在呼啸
众星无言
又有一颗以万世的光华发声
惊见你,巍巍然
据案独坐在历史的另一端
天为容,道为貌
山是额头而河是你的血管
乘万里清风
载皓皓明月
飞翔的身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
中央是一团无际无涯的混沌
雷声自远方滚滚而来
不,是惊涛裂岸
你是海,没有穿衣裳的海
赤赤裸裸,起起落落
你是天地之间
酝酿了千年的一声咆哮
二
撩袍端带
你昂然登上了酒楼
负手站在阑干旁,俯身寻思
谁是那灯火中最亮的一盏、、。
这时,半空蓦然飘落一条白色儒巾
随风化为满城的蝴蝶
旋舞中,把所有窗口的灯
一盏盏扑灭
这样正好,你说你要用月光写诗
让那些闪烁的句子
飞越寻常百姓家
然后一路亮到宫门深锁的内苑
拿酒来!既称酒仙岂可无饮
饮岂可不醉
你向墙上的影子举杯
千载寂寞万古愁
在一俯一仰中尽化为声声低吟
你犹记在那最醉的一天?
在禁宫,在被一大丛牡丹吓醒之后
磨墨濡笔的宫女问:
你就是那好酒,吐酒,病酒的饮者?宽衣脱靴的内待问:
你就是那飞扬跋扈的诗人?
你仰着脸不答,挥笔如舞剑
顿见纸上烟霞四起
才写下清平调的第一句
便惊得满园子的木芍药纷纷而落
沉香亭外正在下雪
在盈尺的冰寒中
你以歌声为唐玄宗暧手
以诗句为杨贵妃铺设了
一条鸟语花香的路
三
而长安
是一个宜酒宜诗不宜仙的地方
去吧!提起你的酒壶
挟起你的诗册,诗册中的清风和明月过走过饮去游你的三江五湖
去黄河左岸洗笔
右岸磨剑
让笔锋与剑气
去刻一部辉煌的盛唐
而做官总是败坏酒兴的事
再也潇洒不起来的事
永王不见得能分享你月下独酌的幽趣
对饮的三人中
想必不会有喋喋不休
向高山流水发表政见之辈
你又何苦去淌那次浑水
放逐夜郎也罢,泛舟洞庭
出三峡去听那哀绝的猿声也罢
人在江湖,心在江湖
江湖注定是你诗中的一个险句
四
不如学仙去
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莲
脚在泥中,头顶蓝天
无需颖川之水
一身红尘已被酒精洗净
跨鲸与捉月
无非是昨日的风流,风流的昨日
而今你乃
飞过嵩山三十六峰的一片云
任风雨送入杳杳的钟声
能不能忘机是另一回事
就在那天下午
访戴天山道上不遇的下午
雨中的桃花不知流向何处去的下午,我终于看到
你跃起抓住峰顶的那条飞瀑
落入了
滚滚而去的溪流
板书
直抒情怀
来历传说
担心友人旅途艰险
山势高峻
行人危困
难
喻世途艰难,功业难成 氛围悲凉
山水奇险
对国事的担忧
剑阁雄险
想象丰富
比喻奇特
浪漫主义特色 笔法夸张
韵律流转华美
第二篇:高三语文蜀道难
蜀道难
●说
课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险,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本诗是李白诗歌中的名篇,是一首对祖国山河绝美的赞歌,是我国文学史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赏析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突破。首先是从主题上突破,这就要“知人论世”,了解李白的生平,要通过对李白生平的了解,知道这一篇诗歌就是以山川艰险为比兴手段的挥斥幽愤之作,由此得知,诗中所写之事物并非实指而是借喻,这是一说。而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却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联系安史之乱前后蜀地战乱频仍的情形,可以看出诗人的用意很可能正如胡氏所云。
其次是从写法上来突破,李诗素有“惊天地,泣鬼神”之称,要准确理解,就要理解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它侧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事物来曲尽其意。胸中有激情,笔底有波澜,李白以丰富的想像,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为了突出抒情的主体,诗人充分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有“上青天”来反衬上蜀道的艰难;以“六龙”“黄鹤”“猿猱”的不可度越来反衬蜀道的高危难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回川”之险衬托山势的高危;“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绝壁之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理清诗的结构层次,鉴赏诗的内容,体会诗的寓意。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的诵读要求,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
德育目标
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
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其艺术风格。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语句节奏,体会对本诗风格所起的作用。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拟用一课时教读。教学进程设想如下:
第1步:本诗写作年代简介。范读全诗。学生诵读。
第2步:研读,疏通意思,分析结构层次,理解思想感情和内容主旨。第3步:赏读,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景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3.赏读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像、大胆的 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4.美读法。在前面三个步骤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美读,整合以上对诗歌的学习的感悟。●教学用具 媒体设计:
1.《蜀道难》朗读带或与课文相吻合的音乐。2.《唐之韵》有关李白和本课的音像资料。●学习导航
一、导入语
我们在高二时学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文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在诗中,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他的梦中,李白抖去一切凡间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二、诵读感受基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播放《唐之韵》中《蜀道难》的音像材料,带学生进入教学氛围中。边看边听边思考,诵读课文,消灭生字词等障碍。
①学生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②对照注释第二次诵读,相互讨论质疑,教师巡回答疑。
③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三、研读,理解和体悟诗歌的内容 1.内容与形式的分析。
学生进一步朗读,勾画过渡性的语句,理清思路,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首诗以“蜀道难”的“难”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微愁。
(结构的分析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了结构,则诗的主旨、章法等都极易明白,对记诵全诗也很有帮助。分析结构应当是点拨式的,点到为止,切忌讲得过多,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行领悟。最好能设计一个简明的图表,边讲边画。下面的示意图可供参考)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示范:这是本诗的主诗的主旨句。它贯穿始终,显示了诗的咏叹基调。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之中。由主旨句我们可以揣摩诗的寓意。
主旨凡三见,是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诗的开头
是副句在前,“噫吁,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参历井等张本。诗的中间,副句在主旨句之后,“使人听此凋朱颜”,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是说蜀道之高,而且凄凉万状,后一层是说蜀道极其险恶。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面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噫吁,危乎高哉!”一句照应,显得意味深长。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现结束了全诗,将“蜀道难”的内容概括无余,使读者兴无穷之叹。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复出现,不仅在诗的结构上起着统摄——钩连——总括的作用,而且对全诗的咏叹基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赏读,赏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
1.这是一首乐府诗,以七言为主,却有不少杂言,节奏多变化,与散文句法相似。试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朗读几遍,说说它们对本诗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在仰望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用散文化的句子,显示了感叹的强烈。感情豪放,统率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承接上一层,用夸张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写蜀道之高峻)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前来的游者深表叹息,显示了诗的咏叹基调)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剑阁险要景象,表明剑阁的特点是易守难攻)
以上诗句节奏灵活多变,都仿佛是诗人在炽烈感情的驱动下,不能自已,脱口而出,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奔放豪迈的风格。
2.找出文中在语言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并说明理由。示例:“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3.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示例1: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灵活巧妙,也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示例2: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跟回旋曲的主部之后还有一个副部颇有几分相似。具体地说,诗的开头是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噫吁,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诗的中间则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前一层说蜀道凄凉万状,后一层说蜀道极其险恶——这些都是旅游者心理上难以承受的。结尾也是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五、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学生随伴奏的音乐朗读课文
六、拓展延伸
阅读并鉴赏李白的两首诗。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示例】 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此诗通过奇妙的想像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诗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充分反映了诗人孤傲、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当然,这正是诗人对世俗厌倦、对现实失望的反映,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全诗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赠孟浩然
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示例】 意译并鉴赏: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明月夜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李白几首五言诗的赏析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宣城明丽的风光从何写起?这是诗人构思的关键之一。此诗诗人就流经宣城的宛溪和句溪两条水及横架宛溪的两座桥的美丽景色,加以突出的描写和渲染。这是诗人用心拍摄的一个特写镜头,它犹如游览的名胜区一样,引起人们的特别注目。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并以丰富的想像和生动的比喻,使之典型化,因而使形象更加鲜明,更富于感染力。
3.接着诗人就满城中高大的橘柚和梧桐,概括宣城的风貌。“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诗人在写秋天傍晚景色的时候,不留痕迹地融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艺术表现上,确有化工之妙。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邕湖
剪落青梧枝,邕湖坐可窥。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1.这是一幅十分淡雅的水墨画。诗人锐敏地抓住邕湖雨后新霁的动人景色,加以细致的描绘。
2.“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用“净”概括雨后秋山,用“滋”形容林光澹碧,的确是神来之笔,用词异常精妙。他不仅写出了眼前动人的风景,而且巧妙地渗透了诗人的感受,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在空气清新林花芬芳下的愉悦和陶醉的心情。
3.“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以“明镜”喻湖水,以“画屏”比林山,更用“转”“移”这两个字写出了湖光山色流动变幻的状态,写出了邕湖一带的山水之美。
4.诗人观察精细,感受深切,使这首诗秀丽而不落于纤巧,意工而不伤于雕琢,确是一首自然清新、玲珑剔透的好诗。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里写了出荆门到楚地沿途在舟中看到的景色。诗题中“送别”二字当是衍文。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刚出三峡,两岸山渐次消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平野时的开阔境界。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映在江水里的云彩和月亮的美丽形象。“飞”“结”是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生动而优美的画面。
4.诗人用这美丽的景色和辽阔的视野,衬托自己极其热爱故乡的深厚感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水多可爱啊,你一直送我至万里之外,情意何其长啊!诗人借“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抒发了他热爱和思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1.此诗是李白去京以后东游齐鲁时所作。韦八从长安来,又要回长安去,诗人在金乡写了这首送别诗。
2.“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是说你要离别了,像一阵狂风把我的心也刮到了长安去了。这不仅表现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心情,而且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既有对往日长安生活的忆念,又蕴含着诗人期望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抱负。这些纷乱的思绪,像一阵风暴,搅乱了诗人的心肠。
3.“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上句切诗人对长安的忆念,抒写内心难言的苦衷,诗人似有不平之意;下句承送别,希望早日重遇。
4.“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上句写送别后瞻望友人背景之久,突出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既写瞻望中的实景,又隐含着诗人与朋友别后内心怅惘情绪,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情。
●学习卡片 李白传奇
相传峨眉峰顶有一块巨石,石上铺有一张白纸,一天午后
风雨大作,天震地撼之际,一只硕大无比的鹏鸟碎石破纸,冲天而飞„„ 第一站
他飞临长安一家酒楼
一
整个天空骤然亮了起来 满坛的酒在流 满室的花在香
一支破空而来的剑在呼啸 众星无言
又有一颗以万世的光华发声 惊见你,巍巍然
据案独坐在历史的另一端 天为容,道为貌
山是额头而河是你的血管 乘万里清风 载皓皓明月
飞翔的身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 中央是一团无际无涯的混沌 雷声自远方滚滚而来 不,是惊涛裂岸
你是海,没有穿衣裳的海 赤赤裸裸,起起落落 你是天地之间
酝酿了千年的一声咆哮
二
撩袍端带
你昂然登上了酒楼
负手站在阑干旁,俯身寻思 谁是那灯火中最亮的一盏„„ 这时,半空蓦然飘落一条白色儒巾 随风化为满城的蝴蝶 旋舞中,把所有窗口的灯 一盏盏扑灭
这样正好,你说你要用月光写诗 让那些闪烁的句子 飞越寻常百姓家
然后一路亮到宫门深锁的内苑 拿酒来!既称酒仙岂可无饮 饮岂可不醉
你向墙上的影子举杯 千载寂寞万古愁
在一俯一仰中尽化为声声低吟 你犹记在那最醉的一天?
在禁宫,在被一大丛牡丹吓醒之后 磨墨濡笔的宫女问:
你就是那好酒,吐酒,病酒的饮者? 宽衣脱靴的内侍问:
你就是那飞扬跋扈的诗人? 你仰着脸不答,挥笔如舞剑 顿见纸上烟霞四起 才写下清平调的第一句
便惊得满园子的木芍药纷纷而落 沉香亭外正在下雪 在盈尺的冰寒中
你以歌声为唐玄宗暖手 以诗句为杨贵妃铺设了 一条鸟语花香的路
三
而长安
是一个宜酒宜诗不宜仙的地方 去吧!提起你的酒壶
挟起你的诗册,诗册中的清风和明月 走过饮过去游你的三江五湖 去黄河左岸洗笔 右岸磨剑
让笔锋与剑气
去刻一部辉煌的盛唐 而做官总是败坏酒兴的事 再也潇洒不起来的事
永王不见得能分享你月下独酌的幽趣 对饮的三人中
想必不会有喋喋不休 向高山流水发表政见之辈 你又何苦去淌那次浑水 放逐夜郎也罢,泛舟洞庭 出三峡去听那哀绝的猿声也罢 人在江湖,心在江湖
江湖注定是你诗中的一个险句
四
不如学仙去
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莲 脚在泥中,头顶蓝天 无需颖川之水
一身红尘已被酒精洗净 跨鲸与捉月
无非是昨日的风流,风流的昨日 而今你乃
飞过嵩山三十六峰的一片云 任风雨送入杳杳的钟声 能不能忘记是另一回事 就在那天下午
访戴天山道上不遇的下午
雨中的桃花不知流向何处去的 下午,我终于看到
你跃起抓住峰顶的那条飞瀑 落入了
滚滚而去的溪流
李白之死
传说李白在采石矶捞月未归,他是为了美而死,为了诗歌而死?——题记
笙歌漫起,长袖飘举。李白把酒吟诗于采石矶,风过采石矶,浪过采石矶,不可及的月亮荡在晃动的柔波中。“我要掬你在口,我要揽你入怀。”李白化作一道弯曲的弧线,消
失在青草招摇的水底。
诗人李白,你醉态迷离的眼神穿越千年长空,落入今天的夜色。今天,我丰腴的想像飞向采石矶。
诗人李白,我是你的兄弟。今天夜晚,我触及到了关于你的未破解的千古之迷。我却宁愿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相信融融的月色,朦胧的月影永远飘香在你用老迈的生命做的最后一首诗歌里。
李白醉中捉月
在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山路上爬行着一些衣衫褴褛的囚徒,其中有个手拄竹竿、脚步蹒跚的老人,他就是李白。这是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由于一个案件的牵连,被流放到夜郎去,途经这山势险恶、行路艰难的蜀道。
历经千难万险,他们来到高耸入云的白帝城。这时,突然传来一道圣旨,说是皇上已大赦这批犯人。李白开始不相信这是真的,看到人们在欢呼雀跃,才醒悟过来。
第二天一早,他迎着曙光,乘上一条轻捷的小船,从长江上游漂流而下,沿途的壮丽景观目不暇接,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不绝于耳,他禁不住吟出《早发白帝城》诗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虽然活着回来了,但穷愁潦倒,贫病交加。然而,高傲一世的李白并不屈服命运的摆布,依然保持着洒脱、豪放的性格。当他住在安徽采石矶时,有一天夜里,他兴致勃勃地穿上当年在宫中穿的锦袍绣服,踏着月光来到江边,登上钓鱼小船,倒了两杯酒,邀请天上的明月来对饮。明月似玉盘,沉浸江水中。李白痛饮一杯,神思飞扬,再饮一杯,热血奔涌。他朦胧地看到水中圆月对自己含笑点头,就俯身用手去捉,不料“扑通”一声翻进了江中。后来宋朝时候,有人针对此事作诗道:“采石月下访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第三篇:蜀道难(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的:
1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学会知人论“诗”;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3通过感知、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1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2诗人表现雄奇险峻的写法;
3品味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体会其对待生活的态度。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媒体设计:
1《蜀道难》朗诵带或与课文相吻合的音乐(供师生朗诵)2《唐之韵》有关李白的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二解题
(解说:这部分可根据情况有选择的讲解,展示的只作资料。若以前教师对此知识没有做系统的介绍,在此可祥讲。)1简介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
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蜀道难》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蜀道难》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蜀道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至背诵整首诗;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2.能力目标:能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通过范读、诵读、说读,能感知李白雄浑、豪放的诗风;通过品读、精读等品评赏鉴,把握诗歌意境和掌握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读”,知人论“诗”,准确把握诗人风格、情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旷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诵读,品味太白诗风;重鉴赏,探究“蜀道”文韵。
【难点】诗歌内容鉴赏的深度和诗歌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说读、品读、精读法、点拨法。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多媒体影音
【教学设想】
“读”为主,贯穿全文;“奇”字破,探究文本;“法”提升,归结课文。
读:用“听读、范读、诵读”指导学生朗读,待学生初步掌握诗歌内容后,展开“说读、精读、品读”,深入品评赏鉴典型诗句,进而感受诗歌意蕴。
奇:探究诗歌如何体现“奇”字的,抓住“奇景、奇语、奇调、奇情”分四个方面探究“奇”。
法:即重要知识点清单。用微型讲座给文本中的诗歌鉴赏技巧进行知识归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最“美”古诗词——唤醒心中诗意(温故)
悠悠古风韵,浓浓一世情。
听歌曲《读唐诗》或《诗仙李白》(二选一),从歌词中寻找、温故化用的诗句。回忆背诵熟知的诗句。
《诗仙李白》歌词:
直挂云帆,长风破浪,笑吟两岸青山,早发白帝城,暮登黄鹤楼。
春风得意把酒尽欢,持一卷诗书漫步云端。仰天长叹轻吟蜀道难,行遍江南春又踏塞北雪。举杯邀明月,诗章万古传。
导入: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他眼里的庐山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眼里的天姥山,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仙,当朋友要离开时,也动情的送出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诗仙,再一次浸润我们渴求美的心灵,一起神游乐府诗《蜀道难》。
二.沐浴最“古”太白风——追随诗仙神游(读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1.读文勾其要,风格在我心,旋律了于胸。
【明确】李白诗风:雄浑、豪放 本诗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师朗读指导。以主旋律和第一段为例。(分组、分角色、抽人读。)
3.炼读蜀道难中的“难”字。问绕文本解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一字三词
蜀道难就难在“险”字:高险(蜀道来历)、惊险(景物凄清)、凶险(剑阁险要)。
三.走进最“奇”蜀山水——探究蜀道文韵(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围绕“奇”字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文本。探诗歌主旨、景情关系、鉴赏技巧。
(一)让学生说出并简要鉴赏喜欢的句子。精读意蕴深厚句。
(二)可从四个方面探究:
1.主旋律之“奇”(奇调)
2.诗风之“奇”(奇语)
3.写景之“奇”(奇景)
4.情感之“奇”(奇情)
(三)水到渠成:
1.“奇景奇语发奇调,千古奇诗耐思量。”
2.诗歌鉴赏:抓“景情”关系,懂一些技巧。
四.点睛最“实”微讲座——聚合文本精髓(归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聚合提升,知识清单。此环节开设微型讲座,对诗歌鉴赏技巧进行知识归类。
微型讲座1:警句——让诗文生辉(主旨句、哲理句等)
微型讲座2:修辞——令描写耀眼(反问、反复、夸张等)
微型讲座3:用典——以传情达意(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子规哀啼等传说、神话)
微型讲座4:意象——载诗人情思(子规、猿猱等)
五.悟出最“深”小智慧——激起心灵共鸣(思得)
诗文千古事,观感在我心。
小组展示:
1.一句话点评学此诗所得。2.在草稿纸上写出熟知的两句诗(除主旋律外)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品鉴李白其他诗文或观看《唐之韵》。
六.结束语
于齐声朗读中结束全文。
伴奏音乐:歌曲《诗仙李白》或歌曲《蜀道难》
结束语:“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以浪漫的笔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上的重重艰险,讲述了蜀道开凿的历史故事。这诗让历史险奇秦蜀道闻名天下,这诗让李白赢得谪仙人的美誉。
感谢山水激发了灵感,感谢盛唐孕育了李白,感谢李白笔墨晕染情丝,激活了我们的赏美之心,感谢同学们激活了今天的课堂。
第五篇:高一语文学科必修三15课《蜀道难》导学案 教师版总结
高一语文学科必修三导学案(学生版)
班级: 姓名: 小组:(使用日期 月)蜀道难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1、2 【学习时数】
两课时
一、资料助读
1、走近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诗风雄奇豪迈,感情奔放,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后又一伟大的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2、关于蜀道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3、写作背景 唐朝时,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
二、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效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yīxūxī)鱼凫(fú)秦塞(sài)石栈(zhàn)猿猱(náo)扪参历井(ménshēn)巉岩(chán)抚膺(yīng)飞湍(tuān)喧豗(huī)砯崖(pīng)转石(zhuàn)崔嵬(wéi)豺狼(chái)吮血(shǔn)咨嗟(zījiē)
2、词语解释
(1)危(高)乎高哉!.(2)蜀道之难,难于(比)上青天。.(3)开国何(多么)茫然(时间久远)尔(那时)来四万八千岁 ....(4)西当(处在)太白有鸟道,可以(凭借)横绝(跨越)峨眉颠 ...(5)然后天梯石杠相钩连(交错相连)..(6)上有六龙回(使动用法,使……回转)日之(的)高标 ..(7)黄鹤六飞尚(尚且)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活用:为之发愁)攀援。..(8)但(只)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跟随)绕林间。..(9)使人听此凋(活用:使动,使……凋谢)朱颜 .(10)连峰去(距离)天不盈(满)尺 ..(11)砯(拟声词作动词)崖转(活用:使动,使……滚动)石万壑雷 ..(1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为什么)来哉 ...(13)剑阁峥嵘(山势高峻突兀)而崔嵬(山势高险),一夫(人)当(把守)关,万夫莫开。
(14)所守或(表假设)匪(不是)亲 ..(15)侧身西(向西,名词作状语。)望长(长长)咨嗟(叹息)。....
3、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 __________ 点拨 “匪”,通“非”。
4、句式
(1)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2)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3)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____(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5)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________________ 点拨 1~3省略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宾语“胡”前置
5、一词多义 危
(1)危乎高哉()(2)正襟危坐,而问客曰()(3)其君之危,犹累卵也()道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道芷阳间行()(4)何可胜道也哉()度
(1)猿猱欲度愁攀援()(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崔九堂前几度闻()(4)高祖为人有大度()尔
(1)尔来四万八千岁()(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无他,但手熟尔()(4)非死则徙尔()坐
(1)以手抚膺坐长叹()(2)项王项伯东向坐()(3)停车坐爱枫林晚()(4)因击沛公于坐()去(1)连峰去天不盈尺()(2)沛公已去()(3)去死肌,杀三虫()(4)汝可去应之()何
(1)问君西游何时还()(2)青泥何盘盘()(3)大王来何操()(4)徐公何能及君也()乎
(1)危乎高哉()(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相与枕藉乎舟中()参考答案:
危(1)高(2)正,端正(3)危险
道(1)道路(2)途径,方法(3)取道(4)说 度(1)度过(2)推测,估计(3)次,回(4)度量 尔(1)那(2)你,你们(3)罢了(4)表肯定 坐(1)空,徒(2)坐下,坐着(3)因为(4)座位
去(1)距离(2)离开,离去(3)除掉,去掉(4)前去,到-----去 何(1)疑问代词,什么(2)表示程度深,多么(3)疑问代词,什么(4)表示反问,怎么
三、整体感知
1、课文描写蜀道之难,突出强调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段:蜀道开辟之难(一叹蜀道之高)
第二段:蜀道旅途之难(二叹蜀道之险)第三段:蜀道人事之难(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2、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参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割据势力之间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诗人这番预言在十多年就得到了证实:从上元二年(761年)到大历初(766、767)即有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
四、探究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1、练习二: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种什么表达技巧?每一次的含意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反复。第一句的含义是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第二句的含意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第三句的含意是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其作用是:这一句是全诗的主调,是主旨句,在诗中加强了主观色彩,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参考: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讨论:结合前面两段,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峻。②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李白诗歌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说说课文是怎样体现李白诗歌的这种风格的。参考:大胆的夸张、神秘的传说、神奇的想象、生动的描写。
将神话传说、想像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是本诗的最主要艺术特点。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五、课后练习:背诵这首诗歌,完成以下训练题。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噫吁(xū)参井(shēn)巉岩(chán)B.飞湍(chuān)崔嵬(wéi)吮吸(sǔn)C.咨嗟(zī)猿猱(náo)嗟乎(jiē)D.喧豗(huī)砯崖(pīnɡ)胁息(xié)解析:选B。“湍”应读tuān,“吮”应读shǔn。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见悲鸟号古木
号:鸣叫 B.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足 C.砯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解析:选C。砯,本意是水流的声音,但在这首诗中活用为动词,冲击。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吏呼一何怒 B.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①难于上青天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其险也如此 ②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选B。B项,“但”,都是副词,只是。A项,“何”,①疑问代词②副词,多么。C项,“于”,①介词,表比较;②介词,表对象。D项,“其”,①代词,它;②语气词,表反问语气。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噫吁!危乎高哉 ②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①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②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C.①不与秦塞通人烟 ②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解析:选D。D项,“以”都是介词,用。A项,“乎”,①表感叹;②表反问。B项,“然”,①形容词词尾,②代词,这。C项,“与”,①介词,跟;②连词,和。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体诗分为四、五、七言和杂言,没有平仄限制,也不讲求是否对偶。
B.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时期,此时的诗坛,群星璀璨,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孟浩然等众多诗人。
C.最能反映盛唐精神、代表盛唐诗歌成就的是李白。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着他鲜明的个性。
D.《蜀道难》原本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瑟调曲》。李白之前的古辞,也多咏蜀地山川之险。
解析:选B。白居易不是盛唐诗人,应为中唐诗人。
6、下列对诗歌内容的鉴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B.诗歌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噫吁嚱”开篇,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C.诗中融神话传说、写景绘形于一炉,亦真亦幻,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
D.诗歌用了散文化诗句,字数不等,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解析:选C。C项“由山脚写至山顶,移步换景,逐一写来”分析错误。
7、语用创新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生精神。歌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①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执着。
诗歌“歌”什么?歌的是人间真情。歌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歌的是“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爱情,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所给的例句看,应该先引用诗句,再点出这句诗表现了怎样的“人生精神”或“人间真情”。
答案:(示例)①歌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②“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情;③歌的是“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友情。
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释】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一说指流经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1)简要分析首联与《蜀道难》首句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参考: 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叙述,宛如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是饱含强烈激qing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雄奇豪放的基调。
(2)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是哪几句?简要分析其中一句。参考: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悬崖峭壁迎面而来,就在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蒸腾升起,人似腾云驾雾。生动表现了山岭的迂回险峻,栈道的狭窄高危。
(3)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义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你能概括出几点内容?
参考 ①春林茂盛繁密。②峭崖高耸险峻。③栈道曲折幽深,时隐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