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文档资料

时间:2019-05-15 01: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文档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文档资料》。

第一篇:2018年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文档资料

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一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于是,对于如何品味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3、重定位。语言的品位是个底线性的教学目标,一堂语文课如果没有落实在语言这个层面上,它就算不得一堂真

第 1 页 正的语文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语言的品位上,让学生更多的进入到语言中,更多的学语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2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在课堂讨论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

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我觉得做

第 2 页 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反思过后,发现自己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3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但是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个明确的结果,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且上好。

一班先上,开始我打出了一张图片,下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让学生猜猜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哪个城市,学生猜出是济南,于是明确本课课题:《济南的冬天》。然后按部就班的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接着回归文本,学生朗读课文,一遍结束后,我说,老舍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篇文章,正是源于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下面请同学们有象老舍一样怀着对济南的热爱把文章再读一遍,于是学生又读了一遍,两遍结束后我说,请几为同学把课文再朗读一遍,一共三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遍,第 3 页 三遍读完后,我说,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有同学说喜欢,有同学说不喜欢,对于反对的声音我置之不理,然后我说请拿出笔记本,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因为 ”句式写出你对济南的印象,五分钟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有喜欢小山的,有喜欢日光的,有喜欢水的,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阐述的原因用的基本也是从文本上摘录的语句,自己的感受和加工较少,做了简单的评价之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我说:老舍是个语言大师,济南的山水的在大师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本文的语言很值的我们欣赏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对于描写优美的句子,学生基本能找出来,而且对于修辞的运用也基本能说出来,但不够深刻和到位。一堂课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相比以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我自认为这堂课特别失败。

下课后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希望下一节课会有所改变。上课后,我照例介绍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一遍结束后问学生: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要说的?有学生说,我特别佩服老舍,他把并不怎么样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写的这么美;有学生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的水很美……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听得出来,学生是喜欢这篇文章的。我顺势就问,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大家都回答,喜欢。

第 4 页 那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再去把课文读一遍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放开嗓子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读完后我问: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句子和语段的语气是特别处理过的,你是怎么读的?短暂的平静后,有学生举手了,说:我觉的第一段应该用比较平缓的语气来读。你可以示范一下吗?我问。他把第一段读了一遍,读的确实很到位,相信他已经走进老舍的感情了。然后有学生说第二节应该用缓慢的语气,轻轻的读,于是他也示范读了几句,结果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抓住这个契机,我说你们觉的他的理解对吗?到底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在大家的讨论和几位学生的示范朗读后,同学们都明确了应该用愉快,温馨的语气去朗读。又有学生说第三节应该用轻快的语气来读,于是他读了一遍,读出了欢喜和愉快的感情,理解的非常到位,同学们也表示认同,在确定了各自的朗读基调后,我说,现在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探讨过的语气把课文再读一遍好吗?结果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愉快的把课文再读了一遍,最后我让学生完成那个句式,并当堂展示,结果大部分学生阐述的理由除了引用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一班学生的理解要深入和透彻的多,下课铃声响了,还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和学生们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较这两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

第 5 页 堂课的关键,第一堂课我没有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做任何铺垫和引导,所以学生可以说是很被动的把课文读了三遍,在被动的情况下阅读文本,得到的启发和感受几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环节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随机生成的,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这堂课就是在学生的牵引下变成了一堂朗读课,而朗读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个环节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开”和“柳成行”的关键就在于兴趣这块土壤。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4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第 6 页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

第 7 页 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

第 8 页 素养。

第 9 页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1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以后在这方面要多努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2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

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3

在本课的预设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文章的语言之美。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赏析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同时也要重视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4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而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在课堂讨论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

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我觉得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因此,语文课也少了很多的语文味。反思过后,发现自己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本课件设计意图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容量,节约时间,提高教育教学速度,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通过实践去获得知识,可以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达到用时少,效率高的目的。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赵远

课前反思

一、教学思路问题:

一篇文章,特别是“大家”的文章,可学之处很多,但不可都在一节课中都学完,也不能都学会,我读了十几遍都读书不懂的东西,不奢学生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去读书懂,因此我决定我十几遍都读不懂的我也不讲。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问题: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因此品味语言、理解字词、学习句子,理解内容、领悟主旨、体会情感都是需要教学的内容,我选择了通过示例的方法教学字词,解析修辞方法,渗透对比写作手法,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内容,领悟主旨,体会情感。

课前预习作业我是想激起学生自主预习的想法,但又不给他们增加压力,让学生愉快地、高兴的在课堂上认识事物,学习语文知识。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1、本节课是集体备课。

2、语文课教什么不是随便的,是要“依据体式,依据学情”来确定的,通过检测,重点教学生不会的而又想学会的。而不是教师会什么教什么,教师喜欢什么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教什么,参考别人的东西可以,但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维。

3、这样备一节课的时间可能长了点,但思路还是比较明确的。可能会有缺憾,但我愿意在这种缺憾中做无悔的追求。

课中反思

一、导入语中说自己家乡冬天寒冷的特点,学生开始只说冷。当我要求用四字词语概括时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作者姓名与字的特点同学们挖掘的不错。

二、过渡语比较少,显得比较唐突。

三、在讨论,交流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有段少了,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讨论完。在全班汇报环节,学生举手的人不是很多。说明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四、我在课堂上话比较多,不断地提醒学生,不敢大胆的放手。

五、由于时间关系,又匆匆进入了写作环节,只给了学生很少的时间写,就让学生读,明显的时间不够,可在这麽短的时间里同学们还是写出了不错的片段。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课后反思

我觉得在课有许多知识没有落实。有点延时,导致写作时只有部分同学写成,组内交流不充分,并且师生评价不是太到位。教学过程中缺少过渡语。

张老师说:如果中间紧凑点,在评析句子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就更好了。老师的语言精练一点就更好了。是啊,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但我愿意在这缺憾中做永远无憾的追求。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今天下午,我上了一节题为《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上完课,心里总觉得遗憾,因为存在许多不足,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将本节上成功与不足,总结一二。

一、课件制作与展示

自认为课前虽做了充分准备,在上课的过程中才发现,在听课文朗读的环节中,由于课件没打包,导致在展示时,无法播放,后来只好到文件包里单独播放,虽然是个小失误,还是说明了心不够细,技术不过硬。致使教学环节衔接不紧凑,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课堂预设与生成

本安排一节课的内容,结果下课铃声响了,教学任务却还没有完成。究其原因,在生字词教学环节用时过多,本计划2分钟完成的任务,有由于学生对词语意思预习不充分,结果花费了5分钟也没能完成。最后经过引导虽然学生理解了,但宝贵的时间也流失了。

因此对学情应能够充分了解,否则会导致对课堂进度预设失误。致使在教学时在某些环节用时太多,使余下的内容没有时间进行。

三、课堂应变

在导入的环节,我预设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畅谈对冬天的感受,本以为学生会讨厌冬天,并说出一大堆理由,并把他们可能说的内容放到课件中,结果出乎意料是,都说喜欢,致使在展示课件时出现了我预设的`内容,导致场面十分的尴尬,也打乱了我的上课节奏和思绪。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都遇到过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果问题化解得巧妙,不仅能使教师自己迅速摆脱窘境,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反之则犹如掉进了泥潭,不要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要大打折扣。这实际上是对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以及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

虽然在整个上课环节中出现一些差错,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算是差强人意。旨寄希望于下一次能汲取此次教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2

一点不足:让每组承包一个板块,同学们大多致关注本组的板块内容,对其他足的内容较少关注,因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学习,上完后我在第二节课予以了纠正,规定以后预习,每个板块大家都要预习自修,在此基础上各组在进行承包预习自修、展示交流。这一点组内老师在评课时也指了出来。

总之,课改就需要我们不断动脑筋去探究,随时加以总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课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3

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可以在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畅所欲言,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学生对自己所喜欢的语句的讲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个学生说:“我喜欢第2段中的‘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因为摇篮能挡住寒风,让里面的婴儿感到温暖。”又有一个同学补充说:“正因为济南如同摇篮里的婴儿,所以冬天是温暖的,四季如春。”学生在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一些写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济南冬天气候的成因,它所达到的效果无疑比老师单纯地分析灌输修辞、语法要生动得多。作业设计也较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在掌握写景的技巧后运用到写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本人觉得阅读环节处理得不太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学生对文本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他们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课件中所展示的与济南冬天相关的一些优美的图片上,我发现学生只能边看书,边听录音,边看图片,对此如果做一些调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让小组朗读(或学生自由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接着让学生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最后再把书合起来,看图听读。而本人在教学时只采用看图听读的形式,这样的结果一是阅读时间太少,二是这个环节难以处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重视阅读环节的处理。总之,在写景的文章中,朗读和对语言的感知与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4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但是到今天为止,仍然没有个明确的结果,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并且上好。

一班先上,开始我打出了一张图片,下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让学生猜猜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哪个城市,学生猜出是济南,于是明确本课课题:《济南的冬天》。然后按部就班的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接着回归文本,学生朗读课文,一遍结束后,我说,老舍满怀深情的写下了这篇文章,正是源于老舍对济南的热爱,下面请同学们有象老舍一样怀着对济南的热爱把文章再读一遍,于是学生又读了一遍,两遍结束后我说,请几为同学把课文再朗读一遍,一共三位同学把课文读了一遍,三遍读完后,我说,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有同学说喜欢,有同学说不喜欢,对于反对的声音我置之不理,然后我说请拿出笔记本,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 ,因为 ”句式写出你对济南的印象,五分钟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有喜欢小山的,有喜欢日光的,有喜欢水的,基本上反映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阐述的原因用的基本也是从文本上摘录的语句,自己的感受和加工较少,做了简单的评价之后,进入了第三个环节,我说:老舍是个语言大师,济南的山水的在大师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因此本文的语言很值的我们欣赏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对于描写优美的句子,学生基本能找出来,而且对于修辞的运用也基本能说出来,但不够深刻和到位。一堂课在沉闷的气氛中结束了,相比以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我自认为这堂课特别失败。

下课后我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希望下一节课会有所改变。上课后,我照例介绍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接着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了一遍,一遍结束后问学生: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要说的?有学生说,我特别佩服老舍,他把并不怎么样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写的这么美;有学生说,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美;有学生说,济南的'冬天的水很美……很多学生都说了自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听得出来,学生是喜欢这篇文章的。我顺势就问,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大家都回答,喜欢。那么接下来我们能不能带着喜欢的感情再去把课文读一遍呢?于是所有的学生都放开嗓子又把课文读了一遍,读完后我问: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哪些句子和语段的语气是特别处理过的,你是怎么读的?短暂的平静后,有学生举手了,说:我觉的第一段应该用比较平缓的语气来读。你可以示范一下吗?我问。他把第一段读了一遍,读的确实很到位,相信他已经走进老舍的感情了。然后有学生说第二节应该用缓慢的语气,轻轻的读,于是他也示范读了几句,结果其他同学哈哈大笑,抓住这个契机,我说你们觉的他的理解对吗?到底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在大家的讨论和几位学生的示范朗读后,同学们都明确了应该用愉快,温馨的语气去朗读。又有学生说第三节应该用轻快的语气来读,于是他读了一遍,读出了欢喜和愉快的感情,理解的非常到位,同学们也表示认同,在确定了各自的朗读基调后,我说,现在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探讨过的语气把课文再读一遍好吗?结果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愉快的把课文再读了一遍,最后我让学生完成那个句式,并当堂展示,结果大部分学生阐述的理由除了引用了课文内容,同时还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比一班学生的理解要深入和透彻的多,下课铃声响了,还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我和学生们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比较这两堂课的得失,我发现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第一堂课我没有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做任何铺垫和引导,所以学生可以说是很被动的把课文读了三遍,在被动的情况下阅读文本,得到的启发和感受几乎等于零,所以后面的环节完成的都不成功。而在第二堂课上我比较注重学生的感受,所以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是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随机生成的,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基础,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而来,这堂课就是在学生的牵引下变成了一堂朗读课,而朗读的到位和成功,又促成了下个环节的成功,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行。而“花不开”和“柳成行”的关键就在于兴趣这块土壤。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5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1、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2、因材施教,分层设题。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学生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炼。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点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3、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公开课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公开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经典美文,教学此文,我既把它作为一堂美句赏析课,又把它作为一堂写景训练课。

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度对学好语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题的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了独学、对学和群学这三个环节,做到既有自主,又有合作探究。

二、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见绝非一般了。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它可以把无声语言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三、“品”与“写”结合,既应对了阅读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在朗读中品析文章,同时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品的结果又是为了写作,让学生学会融情写景的写作手法。

当然这次公开课还存在的许多的不足,在教学中,感觉教学容量过大,以致每个环节没能精细化;教学中,自己说得过多,放手学生动得还不够。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改掉这点毛病,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出色。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6

这节课我预定的教学任务当然是没有完成,还有一个写作探究环节因没有时间而只好延迟到下一节课。但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本来就存在一个“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当课堂中出现有价值的资源时,要善加利用,允许临时生成,按照课堂中当时的情况发展下去,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师自己的教案一路宣讲,将学生宥于预设的轨道。学生质疑探究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以后,如果教师因担心过多地花费课堂时间而简单强制地掐灭它们,无疑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也不可完全任由学生自由去发展,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起好适时引导和调控作用。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7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篇的课文,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文章到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与语言美。

课堂朗读分三步走:

初读整体感知:通过范读、齐读、散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再读深入理解:以“我喜欢济南冬天的,因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各抒己见,深切的'感受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之美。

三读品味赏析。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值得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理解、体会、学习。

总结本节课,我认为,在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平时的课堂教学,也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因此,今后在这方面,我还要多下功夫。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8

反思本节课,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一、课前导学案印刷不是太清,四个版面各漏印了一行。其他教师对我怀着一种期待,共有22位教师听课,这是听课史上最多的一次。

二、导入语中用比喻写家乡冬天寒冷的特点,学生不会。我跳过去。原计划7个题目用10分钟时间检测的,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不强,有的同学不看题目,直接从题目开始读书起,计划读书完再做题目。但对很有提纲作用信息丰富的课文提示语没有同学读书。我提示学生课文的范围。情况好了点。有些同学开始到黑板上写,前两个题目做的不错,特别是作者姓名与字的特点同学们挖掘的'不错。

三、第四个题目正在思维,我发现时间到了,就叫了停顿。教师开始示范朗读,学生结合题目进行重点内容的反复朗读。学生仍在找答案,没有人朗读。教师提示后,学生读了一会,教师让学生说又学会了什么,两个同学发言,效果还不错。解决了两个题目,有一个题目教师适当组织了点拨。

四、在设计的几个交流环节,没有学生回答。由于时间关系,又匆匆进入了写作环节,教师有示范,学生也在写,但没有来得及交流,下课铃就响了。黑板上的内容没有核对,检测题目没有作完,写作的内容没有落实,这节课就结束了。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是看出学生对这节课还很很感兴趣的,他们接触到了与以前不一样和形式。按以前的想法,我可能会在结束之前发现学生做完了检测题目。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9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精读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美文,赏美文来品析文章的“美”,把握文章内容。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学会基本的语句赏析的方法(例如:修辞的运用、写作手法的运用)。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如下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对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对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对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从中培养学生自己感受美的能力,把握品析美的方法。

教,然后知不足。在整个教学中当然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其中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没有很好的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情景之美。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不够精简,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教学中,我虽时刻提醒自己关注引导语。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但若是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真知,今后教学中要多多注意细节,做到精益求精。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0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是一片写景的散文,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然后,做一个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其他的同学。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的安排是:美读课文,整体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理清文章的结构:总—分,然后是学生回忆在《春》中学习到的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自己选取2,3,4,三段中的`最喜欢的一节,写一篇小教案。第二课时:讲清楚讲课的规则,开展“教师大比武”比赛,由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评,总结这节课的得与失。

从教学设计上看,这节课的设计完全遵守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给学生文章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最后,形成自己的研讨成果,在课堂上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取他人所长,补比自己之短,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没能很好地进行课堂调控,以致于出现了一发难收的局面。气氛之热烈,效果之显著,固然让人欣喜,但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1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2

在本课的预设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文章的语言之美。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的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了下来。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位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不够集中。基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的确实还不够,平时缺少对学生语言品味的教学指导,导致这节课很不成功,对于如何赏析语言,如何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我有了以下思考:

1、一定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同时也要重视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3

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老舍的散文名篇作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第一次尝试。本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过多地分析、讲解,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浪费了时间,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参与的程度是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

阅读教学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因此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来说,学生反复读了,背诵了,自然对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都会有一定的认识。

当然,通过“读”感知课文,这只是阅读教学的第一层面,要进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质疑和释疑了。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文中围绕“妙”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给人怎样的印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予以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这样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会对同类文章赏读,学会观察描写景物。

但纵观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的环节还是略显薄弱,有时候,我还是有种“孤独站在这舞台”的感觉,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任重而道远啊……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4

《济南的冬天》是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二单元以写景散文为主。在《春》中已经有了相似的篇章的学习。本文的景物都牢牢扣住“温晴”两字,济南的山山水水无不透露出温晴的特点,而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又处处有老舍情感的流露,因而我的课就围绕景的'“温晴”和情的“温情”来开展。

对于景物的温晴特点,我让学生自己去找,通过学生自己的魔都,圈点勾画来探索发现这一特点。并做适当的颠簸,而学生在分析景问晴的过程中世纪上已经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因而下一个教学步骤对于情的分析只是一个总结提炼的过程。

但是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有所关注学生的“学”。但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学生的学还不是一个主导,而且在整个课程中学生的读也不够多。语文课应该是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可是我的语文课还是没有这样的效果,往往是为了读而读,读变得没有目的性,没有层次性。这是我需要进步改变的地方。

而对于景物的温晴的分析过程中,分析的过于浅层,没有向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已经懂了,上课应该教学生所不懂的内容,应该让学生跳一下能够到达的高度。而我现在的高度停留在学生伸手就能摸到的高度。因而这对我的文本解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自己应该不断地进步才能更好的去教学生。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教学时主要以课文为凭据,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理解、品味赏析文章,最后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在课堂讨论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和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有许多令人感到欣慰的表达,但当时我并没有机智地抓住这些闪光点,课后我也深刻地反思。课堂上我们要做一个积极地旁观者,看、听、感受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支持和鼓励,给课堂以生机和活力。

另外在互动环节,只注重了能力较强的'几个学生,没有照顾到其他几个差生。在学生赏析时,没有作进一步的引导,以致有的赏析脱离了文本,想到哪里说道哪里,在训练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发言的同时没有兼顾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几点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尤其要注意。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也是一篇历久弥新、经常在公开课上出现的传统美文。综观众多教学设计,无一不依靠声光电等现代教学手段以辅助,竭尽所能再现老舍笔下的画面,但笔者以为由于形式主义和浮躁现象的干扰,这些设计忽略了语文阅读教学最本质的东西――品读、联想、感悟。所以,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革除繁琐奢华,力求返璞归真,主抓词、句、段,赏析文章美点,不使用任何现代教育技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张印有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济南的秋天》的纸,足矣。这样的课最朴素,可能更像语文课。以下教学设计即围绕这一思想展开。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清代诗人刘凤诰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同学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我国哪个省会城市的美景吗?这就是我国著名的“泉城”济南。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了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在作者笔下,济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

(创意说明:诗意的导入,既营造了美的意境,也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给整节课奠定了美的基调。)

二.浅斟吟诵以入境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后用“我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是 的”的句式去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美景特点。

教师示例:我感受到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

(创意说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目的是将学生引入到济南冬天的美的境界;统一句式的回答,主要是训练学生听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三.缘情品评见精魂

(一)抓住关键词,品读课文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个词,要求这个词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示例1:宝地

明确:(1)宝地就是地势优越的地方,作者说它是宝地,是因为“济南是有阳光的,济南的阳光也不是那样的毒,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正因为济南的冬天是“奇迹”,是“怪事”,它“温情”,所以作者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句话,体味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间里的感情。

示例2:慈善

明确:(1)“慈善”是指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一般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成人来写,表现了人们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作者说“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这儿准保暖和,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小摇篮”的比喻和拟人的语言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赋予了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同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慈善”所在的句段,体味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间里的感情。

示例3:小水墨画

明确:(1)水墨画是指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墨是黑色的,纸是白色的,这里用最简单的颜色搭配将小雪后的城外远山的景致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在这幅画里,远山是背景,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惹人怜爱。紧接着的一句话“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更增添了“这是张小水墨画”的真实感,“也许”一词表示不很肯定,却肯定了这实在是一幅画,体现了作者用语的高妙。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这几句话,体味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间里的感情。

(二)抓住关键句,品读课文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个句子,要求这个句子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并说说理由。同时,请你评点一下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示例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明确:“请闭上眼睛想”一句,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晒”“睡”“醒”这一连串相关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亲切,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实际包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个画面是何等的安闲和舒适。(指导朗读时,可让学生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体味作者的感情)

示例2:“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明确:作者用“看吧”引导人们的视线由下而上仰视,“慢慢”表现出一种欣赏的感情。作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描绘出了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蓝水晶”一词非常富有质感和动感。(指导朗读,体味作者感情)

(三)抓住关键段,品读课文

设计问题:同学们,刚才从词语、句子的赏析中,我们感受到了老舍笔下的山、水、雪、阳光仿佛都充满了感情:小山会唱摇篮曲,像害羞的小姑娘;水呢,也不忍冻上。同学们能不能选取一段,先归纳你选的这一段的内容,再说说这一段突出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并赏析其美点。

示例1:第一段

明确:这一段主要讲了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突出了它的“温晴”。全段共四句,通过三组对比,穿插作者的感受,突出济南的冬天天气的特点:温晴。整段文字用语无一处重复,比如先说“奇迹”,后换成“怪事”,体现了作者的语言功力。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体味作者感情。

示例2:第三段

明确:这一段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突出了“小”的特点。全段围绕“妙”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整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手法,写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惹人怜爱,字字是景,句句是情。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体味作者感情。

(创意说明:如果说前面的听读活动是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话,那么,这一环节着眼于从微观角度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精读能力和朗读能力的训练,依照词、句、段的顺序理解课文,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

四.内化技法求发展

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可以是内容上的,可以是写作技巧上的,可以是阅读方法上的)

(创意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全面建构自己所学知识的网络,从而达到“学是为了会学”的目标。)

明确:内容上: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法上:

1、谋篇布局,层次井然。

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3、用语讲究,准确生动。

4、虚实相生,联想丰富。

5、巧用修辞,韵味无穷。

阅读技法上:品读美文,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揣摩、比较、赏析,从而领会文章主旨,把握文章精妙之处。

拓展训练:老舍先生把济南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不仅写了让人如痴如醉的《济南的冬天》,还写了同样令人爱不释手的美文《济南的秋天》,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今天我们阅读欣赏的方法,抓住一个关键词、一个关键句、一个关键段,来品读《济南的秋天》。

(创意说明:这道作业的设计目的是强化学生本节课上学到的技法,让学生把在本节课中领会到的知识要点转化为相应的技能,再完成从技能到能力的飞跃。)

【教学反思】近几年,阅读教学中语文的人文性体现逐渐强大,而工具性体现相对薄弱。要想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必须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中去理解、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不把语言文字学好,就很难悟出其中人文的奥妙。所以,“语文的问题”只能用“语文的手段”去解决,重视了对语言的学习,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探究,语言中蕴涵的人文因素自然就会在读者的头脑中渗透、溶化,变成读者自己的人文情怀。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散文,这样的美文往往是教者言不可尽传,必须经过欣赏者自己的品味、体悟,才能获得其艺术美的真谛。初一学生已经初步有了这种审美能力,尽管还是浅层次的。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引导到入口处,让他们介入这个审美思维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感受。赏是目的,析是手段。所以,这节课我摒弃了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是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手段,从词、句、段入手,引导学生去感悟、去想象、去体味,教会了学生抓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的阅读方法,作业的设计,更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整个课堂设计层次井然,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紧张有序的思维状态下,课堂效率大为提高。

但是在授课中,笔者也强烈地感受到,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散文的阅读量比较少,导致对散文语言的感受力不强,影响了对本文美的品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遗憾。

余志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泰兴。本文编校:舒 坦

下载2018年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文档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七年级上《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文档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经过反复思考,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老舍的散文名篇作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第一次尝试。本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篇的课文,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这节课我预定的教学任务当然是没有完成,还有一个写作探究环节因没有时间而只好延迟到下一节课。但我觉得这节课还是有值得......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第二单元以写景散文为主。在《春》中已经有了相似的篇章的学习。本文的景物都牢牢扣住“温晴”两字,济南的山山......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总特点,把济南的山、水、城,人都紧密的联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1 一、简述课堂目标:这堂课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因此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并且积累生字词;2、理清......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经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讨论决定,由我来讲一堂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在七三班全体同学的配合下,这节公开课得以顺利进行。首先要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