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浙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反思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反思)
课题 《悠悠北山街》 第一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
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1、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
2、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活动:通过网络收集北山街资料。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湖州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湖州本地的著名建筑风光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
(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
(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
(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3.对湖州本地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
(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湖州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飞英塔、府庙、潮音桥等局部照片,让学生猜猜是湖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湖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
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
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4.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北山街和湖州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 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4)教师简单介绍速写的方法,并做示范。
(5)作业设计:尝试用速写的手法表现北山建筑,创作题为《悠悠北山街》的作品。(6)并配上文字简述。
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将学生作业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教学反思:
通过展示北山街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缆船石、摩岩石刻、文化遗址,让学生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让学生从美术表现方式去表现。尤其是通过对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对比不同建筑的造型结构,装饰风格的对比中,学会了解欣赏历史点。但北山街的景象在有些学生的脑海里是陌生的。在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本课有关风景写生的知识点。我以为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是上好一堂欣赏课的关键。
课题 《悠悠北山街》 第二 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写生创作工具(铅笔、钢笔),画纸。(教师)已设计好的《悠悠湖城》封面、目录,装订用线。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1.激发写生创作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探访结果,选择学生较为集中探访的一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讲解建筑文化、风格及相关故事,确定写生创作《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主题画。
2.学校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分析建筑的造型特点。
教师出示现代建筑和北山街历史建筑图片,对比造型、颜色、材质等的不同点?让学生对比感受,抓住建筑物特征。
(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对建筑物进行创作构思、创作写生。
(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4)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5)讲解外出写生常规,如找角度,选好安全位置,放置工具,外出不能喧哗等要求。
3.学生按写生常规要求进行外出写生创作,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创作。(如果不能写生,则通过湖城照片进行线描再创作)
4.教师将已设计的《悠悠湖城》封面,与学生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展示。
5.教师总结: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6.课后作业。
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所处的实际环境,自行寻找一处值得探访的街区及其建筑,进行相应的写生练习。
教学反思:
悠悠北山街离我们乡下的孩子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我们采用了照图片写生的形式,虽让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后面的几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访我们平湖的历史文化建筑,如报本塔,莫使庄园等,把乡土融入课堂,使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
《悠悠北山街》的作业来看,树还是那棵一年级的树,房子还是一座没有底座飘忽的一片。我在思考,到底要带给学生什么,让他们学到些什么?现在又有老师提出要注重技能教学,感觉很有道理,但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技能教学到底怎么实施,怎样的实施才是符合五六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通过《悠悠北山街》这堂课,我有这样的思考。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我个人觉得只要注意了这两个方面,其他的还是象过去一样强调学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画画,带着生活经验去画画。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强调了技能,但此技能非彼技能,不需要强调透视关系、素描关系,小学阶段只要绘画注重科学性,注意生活细节,注意画面的前后关系就可以了。
课题 《安全标识》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
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难点: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教学准备 准备各类安全标识的图片 水粉画颜料 剪刀等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1、提问导入:
(1)出示各种安全标识,让学生对标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3)学生回答:在变压器旁边看到过当心触电的标识;在包装箱上看到过小心轻放的标识;在„„
(4)教师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
2、分辨标识:
(1)分类出示各种标识。
讨论:不同的分类标志在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有什么不同?(2)讨论后小结:
禁止标识:圆形,红色+黑色; 警告标识:三角形,黄色+黑色;
提示标识:方形,绿色、黑色、红色等(3)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让学生思考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4)教师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小结:安全标识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如:楼道口、阳台上、教室里等(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3)要求:你准备为学校设计一个怎样的安全标识?
4、学生作业:
画出安全标识的草图。
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
5、拓展:
课后搜寻有关安全标志图片,对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草稿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这一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安全标识,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并结合美术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设计安全标识。
通过课前收集的各种安全标识的欣赏、介绍、讨论,学生对安全标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在他们的设计图上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知道了安全标识要用比较亮的颜色,这样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全标识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各种安全,因此要做得简单易懂,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深深的体会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安全教育,面对这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很自然的就让我想到这是在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习安全常识的好机会。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将重点放在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结合上面来,让学生在认识安全标识、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同时,无形中接受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课题 《安全标识》 第二 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写生创作工具(铅笔、颜料等),画纸。(教师)照相机。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1、展示学生设计稿:
A.你设计的是什么标识?准备放哪?
B.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说出你设计的思路。
C.对于他的设计草稿,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改进意见?
2、修改设计草稿: 要求:
精致,可是使用辅助工具。
画面构图时主体要画得大,外形要标准。
3、为设计稿上色:
要求:颜料运用时要控制水分,运笔要概括。
涂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边缘外面去,可先涂边缘线,再涂内部色彩。如果选择张贴室外的安全标识,可以运用防水的油画棒或者丙烯颜料。
4、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用照相机拍摄学生作品。
5、小结与拓展:
(1)根据学生设计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张贴,可以小组合作。或者可以将学生作品做成KT板后张贴。
(2)小结: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注意人身安全。
教学反思:
不管人们做什么事,总需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这就需要熟知各种的安全标识。安全标识比安全语言的描述更简洁、形象,具有更强的警醒作用。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不同标识的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各自的色彩、图案形状及隐性的视觉语言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让人们明白不同地点所禁止或注意的行为。拥有安全标识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秩序,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该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标识,并让他们根据不同环境和需要,尝试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提高对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本课教材提供了一些现实环境中的安全标识图片,如禁止攀爬、安全出口等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安全标识——简洁、醒目的警示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安全标识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色彩、图案及形状;教材还提供了三幅孩子们正在张贴安全标识的图片,使孩子们明白设计的目的是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环境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标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安全标识的意义。在上课时候,同学们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认真设计了安全标识,效果还是不错的。
课题 《童谣童话》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探访。
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第一课时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
(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2.欣赏作品。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
(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六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整节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因为在第2,3个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所以这个难点就更加明显。学生不肯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
课题:
4、大盒子小舞台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新课。
大纸盒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环境的、富有情趣的、属于自己的小舞台呢?(1)教师出示范作: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作品一定让同学们觉得,普通的纸盒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制作居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它是怎么制作的?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舞台场景?
(2)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制作森林舞台台基。
教师:要制作森林舞台,首先要设计一个台基,我们一起来研究台基的制作方法。(1)盒子的选定和切割。①长方形的盒子造型。斜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一)平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二)展开其中的边。(图三)其他的特殊形状。(图四)②圆形盒子的造型。③其他形状的盒子造型。
(2)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纸盒破了,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
(3)纸盒子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切割的部位。②将纸盒固定不让其摇晃。
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为森林选择茂密的大树。树多才成林,林多才称森。各种各样的大树是我们舞台的主角之一。树木种类、色彩表现、前后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1)树的种类及大小。
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感受森林树木的多、大、壮、茂,观察树的基本形态,概括出其中的几个主要外形。(杉形、松形、香樟树形等以及落叶后的形状„„)
(2)制作树时的注意事项。①树的大小与纸盒相配。
②树枝要留得粗壮些,以便着色,粘贴,竖立。
③着色用水粉时应采取干画法(水多会使纸板变形,影响直立),色调与整个盒子及场景一致。
(3)树的制作步骤。①先画好树的轮廓。②着色。③剪下。
④固定(下一节课再研究)。
4.学生制作森林场景的台基及大树,教师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台基的制作技巧。5.评价小结。
(1)教师及时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反馈。
(2)教师:本节课主要让我们同学展开想象,运用准备的材料通过看、想、摆、割、画进行场景台基和树的制作。同学们积极主动,也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辛劳,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好作品的产生。
6.课后延伸。
(1)收拾自己的材料和工具,保管好半成品。(2)想一想《森林里的聚会》的内容怎样编排。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盒子台基等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子等。
教学过程
1.组织进入,设想一个心中的森林舞台。教师简单评价上次的作业,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森林里的聚会》。
2.植上牢固的大树。
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树牢固地竖立起来?(看教科书上的范图,学生想想其他办法,教师简单示范。)(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2)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树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栽下一棵棵大树,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大树最牢固。3.用泥塑制作森林中的成员。
(1)你的森林中有哪些成员?它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2)教师出示动物的图片或录像。(3)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步骤。
①用大块泥塑造动物的身躯和头颈部分,并从中捏出前后肢及尾巴(注意动物的个别特征和与其他动物的大致比例)。再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
②把彩泥分出大小几块,分别捏出动物的头、身躯、四肢、尾巴,然后拼装。(注意动物的动态是走、跑、立、卧、爬„„)最后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
小结:不管选用哪种方法制作,我们都要先捏出整体,然后再进行细部刻画。4.制作森林舞台。
(1)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完成。
(2)学生中有好的办法及时肯定,并通过实物投影等进行介绍。(3)盒子中场景和动物的摆放进行个别辅导。5.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1)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里的故事。
(2)班级举办一个森林大聚会,同学一起来编一编其中的趣闻趣事。
课题:
5、民间木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录像: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3)引出课题:《民间木雕》。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
(1)木雕的历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木雕的特点:实用而精美。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
(3)木雕的分类: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
(4)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
(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
(2)教师小结: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
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
(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
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
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
(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
(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
(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
(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
(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
(3)小结: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
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
(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3)收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总第10课时
课题:
6、门的装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或剪纸的工具材料,收集门饰的图片资料等。(教师)范作和中外门的图片。
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范作,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2)欣赏中外门的图片,提问:与我国传统的门饰相比,欧洲建筑的门饰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传统的门饰精致、华美,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等。)
3.学生构思创作。
提示: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或剪纸形式表现,注意表现出门饰的风格。4.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5.小结本课内容。
结合本课内容讲评作业,下节课上《我心中的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合适的工具材料,调查本地门和门饰的设计情况,思考未来门的设计等。
(教师)范作(其中几幅写好创作说明)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评作业。
(1)抽取好、中、差作业的代表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2)师生互评,学生合作评价。(3)小结:提出改进的方向。2.探讨改进方法。
(1)学生汇报调查门和门饰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2)欣赏范作,体会其创作思想。(3)提问思考:怎样设计门和门饰?
(4)交流讨论,主要从未来建筑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构思。3.想象创作作业。
(1)要求:创作一幅《想象的门》的设计图。
(2)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把材料的特性发挥出来;注意着重表现门饰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创新,作品富有创意。
4.教师指导创作。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外形、装饰、色彩和创意等表现形式作指导。5.评价学生作业。
评价提示: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门饰精致美观的特点和风格是否很好地表现。6.课外延伸拓展。
(1)课外查找有关门的更多的资料,做好保存和交流。(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门饰的速写练习等。(3)有条件的班级在黑板报上进行展览。
总第12课时
课题:
7、生动的泥塑人物 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
(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课题 《收获的季节》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
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通过观察、表现秋天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重点 难点 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
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教学 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秋天丰收的果实等(教师)课件、记号笔、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固体胶)、秋天丰收的果实
教学过程
一、触摸秋天(摆放果实,挂高粱等摸果实)
1、教师把教室布置秋天的氛围。
师:同学们请你们抬起头来看看,今天教室里跟往常有什么不同吗? 生:稻穗、玉米、黄的树叶、各种水果„
师:看看你们自己的桌子上?哇!你们也带了这么多的果实呀。是啊!真是硕果累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秋的收获。[课件欣赏图片] 田野里,一片金黄。果园里,瓜果飘香。森林里,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美丽的收获的季节。
2、课件 揭示课题《收获的季节》
二、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色彩
1、做游戏(摸一摸,猜一猜)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冯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冯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呢?谁想要?(请2-3位学生上台摸一摸
2、师拿出放在篮子的各类事物,让学生摸摸。
请你先闭上眼睛,伸出你的手,大家千万别出声,猜猜这是什么?猜中就送给你 生: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树叶„
师:那你能把它的形状用笔来画一画吗? 生:用线描画出水果的轮廓
师:还有谁想要的?来,你也画画。
瞧!我这里还有很多礼物呢,呆会儿,我们再一起分享。另外老师这里也丰收了许多,把丰收的情景如何的画纸上把它们表现出来
3、(讲解制作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可以通过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那么谁愿意上来跟老师合作,其余的同学要仔细观察(出示用彩色卡纸剪好的重叠在一起的水果、稻穗、玉米)
三、体验秋天收获的喜悦 师:你们看老师这幅画完美了吗?是否还要添加些什么?还可以怎样来描绘丰收的景象?生:„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同学们,只要仔细观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丰收的情景,处处可见。[课件出示生活图片] 忙着割稻子,乐着买水果,急着摘果子。
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创作[课件出示学生作品] 生:欣赏
只要用心领略秋天丰收的美景,似乎看到自己也在田野里收割粮食,在果园里采摘水果。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1、课件(提出作业要求)创作,请注意:(设创意奖、色彩奖、最佳合作奖)
1、要有条理地组织好小组合作精神。
2、仔细观察你手中的材料,适合用来制作什么?用线描的形式能画什么?
3、奇异的想象,用心去表现,你才能创作得最棒!
4、安全,环保要时刻牢记在心。
2、播放秋天的音乐(丰收之歌)
五、作业展示,分析评价
1、选出优秀的秋景作品,并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自评、互评)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收获。
2、创意奖该颁给哪组最合适?那色彩奖呢?最佳合作奖呢?(让学生体验大丰收的喜悦之情)
六、课后延伸
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了秋天的收获,同时也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收获。个 案 修 改
教后反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挂满枝头的果实,还有那满登登的粮仓,是秋天为人类呈现的丰收的喜悦。城里的学生爱秋天,是因为它的美丽;农村的学生爱秋天,是因为它承载着希望。从美术与生活的关联出发,围绕秋天的主体设计本课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秋天,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艺术课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最明显的季节特征中把握秋天的主旋律。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欣赏表现丰收的绘画、歌舞,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表现和积极的创造;引导学生学会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秋天,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美术课学习的兴趣。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秋天丰收场景的艺术作品、或农民辛勤劳作进行收获的图片或录像等,发现秋天独特的美,在体会丰收带给人们喜悦心情的同时,学会用意识的形式进行表现。例如运用肢体语言、绘画、粘贴等艺术形式表现秋天大丰收的情景,抒发自己对秋天的感情,发展他们的综合艺术能力。
课题 《水墨画动物》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水墨画动物的独特表现方法,知道水墨画与彩墨画之间的异别。
2、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学习水墨画动物的技法。难点:用水墨画的动物画。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水墨画技法的资料,毛笔、墨汁、笔洗、调色盘、画毡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的国画示范工具等。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1、欣赏感受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水墨画技法的资料。(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墨画动物作品,学生欣赏。(3)学生谈谈欣赏体会。
2、学习探究(1)教师提问:这些水墨画动物和其他画法的动物有什么差别?这种差别表现在哪些地方?(2)课件展示各种画法的动物请学生欣赏比较并分析。
(3)课件展示水墨画和彩墨画之间的异同,学生体会其不同的特色和技法。
3、演示启发
(1)思考:怎样利用水墨来表现动物呢?(2)教师进行简单的演示,学生观察学习。①画螃蟹。
a.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三笔画出螃蟹的身子。b.用淡墨中锋,画出螃蟹身体左右的各四条腿。c.接着用浓墨两笔画出螃蟹大螯。
d.用小狼毫蘸浓墨画出螃蟹的爪子和眼睛。②画鱼鹰。
a.用小狼毫蘸浓墨勾出鱼鹰的嘴巴、眼睛及鼻孔。b.用兼毫笔蘸浓墨顺势画出鱼鹰的头和脖子。
c.用大羊毫笔调淡墨,笔尖蘸浓墨侧锋画出鱼鹰的背和翅膀。d.用淡墨画鱼鹰的腹部。
e.用小狼毫蘸浓墨中锋画鱼鹰的爪子。
(3)小组讨论:你能分析教科书中的其他水墨动物是怎样用笔用墨的吗?
4、创作练习
(1)作业要求: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辅导重点是笔墨的使用方法。
5、展示交流
(1)学生交流自己的创作体会。(2)教师点评并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学生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接触中国水墨画已有几次经历,但还没有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特性。
我在上第一节课时演示每一种题材的具体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临摹,自己可以进行尝试性的变化和创作。效果不是很满意,我就想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另外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但是不给学生演示绘画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己分析书上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的方法临摹、创作作品。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水墨画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靠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其余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课题:
10、色彩的世界(一)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教学过程
1.展示引入。
(1)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听两段音乐,同时出示两张不同色调的风景摄影图片。(2)讨论:两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一节:强烈、有力、跳跃。第二节:舒展、柔和、宁静。)两张照片分别对应哪段音乐?
(3)引入课题: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色彩也会传递各种感觉的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对比。
2.学习研究。
(1)教师课件演示讲解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就如浓与淡,干与湿等现象一样,它们相互影响,显示出各种差别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这些色彩对比有的感觉强烈,有的则比较柔和。
(2)游戏:课件展示,请学生来找色块拼摆。
①组成连续的12色轮图。
②找出类似色。
③找出强烈对比色。
(3)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教材中关于类似色和对比色的知识,将第28页里的图片进行分类。
3.欣赏作品,谈论感受。
(1)欣赏课件中画家和学生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并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调子(一般指画面中占据主要比例的色彩)。
(2)小结: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类似色(邻近色)。
在我们的现实中,总会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静如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画面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和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产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而画面有了这一些对比,才有了节奏和起伏,才会给人以完整而协调的美感。4.调色练习。
(1)作业要求:在教师提供的无色色相环涂色,要求先分别涂上三原色,每隔三个色块涂上一种原色,即红、黄、蓝。再分别在中间的空格上涂上三间色,即在红黄中间的一个涂上橙色,黄和蓝之间涂上绿色,红和蓝之间涂上紫色。最后由原色调配成的间色再进行互相调配得到的复色涂上,如黄绿之间涂上草绿色,黄橙之间涂上橘黄色,红与橙之间涂上朱红色等。
(2)学生进行调色涂色练习,教师巡视辅导。5.展示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涂色效果好?(2)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课后延伸。观察自己家的房间色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教学过程 1.交流汇报。
(1)学生汇报课前的观察,说自己房间的色调,并出示图片进行说明。(2)同学评价介绍是否恰当。
(3)教师小结:用不同的色调应注意选择相应的表现内容和环境,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2.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色调的室内装饰效果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调,说出自己的欣赏体会。
(3)师生利用课件共同完成一幅画面两种色调的搭配练习。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大胆表现。4.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分两类展示,一类是类似色调,另一类是对比色调。(2)师生共同评价。评价要点是:①从视觉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
②对比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③类似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课题 《色彩的世界二》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设置依据 教学目标
1、认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认识色彩的轻重冷暖等特性,了解色彩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以此分析作品的色彩关系。掌握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基本知识。
2、能运用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进行表现,用色彩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某种体会或联想。
3、提高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和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激励学生热爱艺术与艺术创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的基本知识。
难点:能运用色彩推移和色彩感觉进行表现,用色彩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某种体会或联想。教学准备(学生)画纸,绘画工具。(教师)课件,水粉画工具等。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个人二度备课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
(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
(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
(二)》。
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
(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
(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
(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③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在色彩学上也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
3、深入生活,感受色彩渐变
我们不仅要感激色彩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更要学会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时不用具体的形象,美丽的色彩世界通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它就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早上朝霞升起的时候能看到渐变色,晚上很多大型霓虹灯色彩是渐变的,天空是渐变的,海水是渐变的„„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渐变色彩,实际上有一种绘画中也常用渐变色彩,就是装饰画。
(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
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
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
(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
(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7、作业讲评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
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
(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
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
(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
(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7、作业讲评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开始,我首先设置情境,通过黑暗和色彩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色彩的美丽,感受到色彩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我就带大家进入色彩的世界,介绍了三位色彩世界的“元老”——三原色,接着引出“色相环”的概念,让学生边看边互相讨论,一起探究,认识“对比色”以及“类似色”。为了能更好的巩固今天学习的知识,我继续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美术作品中的“对比色”和“类似色”,另一方面也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必要时给予帮助,针对性地给予讲解、演示。
在作业环节,考虑到学生本身的差距,我对作业的要求也进行了区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程度进行选择,可以进行对比色、类似色的涂色练习,也可以进行自主的创作,并鼓励、激发学生的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致盎然,涌现出不少很有创意的作品。
当然,我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我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不一定能回答的完全正确,有时甚至会扯到别的问题上,这时候我就站出来为大家解答,最后却自己把解答说了出来,把学习的知识强加给了学生,感觉学生有点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味道,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我想我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开拓学生的思路,循循善诱,这才是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扮演的角色。
课题 《色彩的世界二》 第二课时 教学 准备(学生)课前让学生收集描写自然景色的优美词句,色彩作品图片或照片,绘画工具,画纸。
(教师)教学课件(课前教师收集自然景观的图片和不同风格的乐曲片段),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色彩
(1)欣赏关于自然界的图片,感受视觉形象所带来的艺术美感。
①将有关天空、海洋、大地、山川、河流等景色的几幅图片进行逐一欣赏。②谈一谈你喜欢其中哪一幅画面?
③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幅画面带给你的感觉。(2)分别欣赏《流浪者之歌》(悲伤)、《森林中的一夜》(悠扬)和《土耳其进行曲》(欢快)的乐曲片断,体会音乐情绪所带来听觉上的艺术美感,进行色彩联想。①你听音乐时想象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你能用哪些色彩来表达?
③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这段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提示:提供审美素材,创设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提供不同风格的欣赏素材,引导学生打破学科界限,利用色彩表达乐感。)
2、感受、体验色彩
(1)欣赏评述:展示蒙德里安、凡高、吴冠中、丁绍光等的作品,谈谈作品中色彩的感受。(2)用课件欣赏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绘画、包装、标志设计、服装设计等,理解艺术作品中色彩与情感的运用。让学生回答:红色、蓝色、紫色、绿色、灰色分别传达了怎样的情感?(3)用课件欣赏自然界的四季变化、晨晚的变化,感受情感的喜怒哀乐。(4)利用课件,进行色彩的冷暖、远近、味觉等体验。
小结:色彩往往会带给我们某种心理感觉,包括味觉感、音乐感、情绪感、温度感及触摸感等。利用这种丰富的色彩心理感受,可以表现出具有感染力的色彩效果。
3、创作、表现色彩
(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调配和色彩情感的基础知识进行绘画实践。要求运用色彩表现简单的造型,描绘出四季中的一个季节、一段音乐的旋律或酸甜苦辣中的一种味道等。(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创作过程,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4、展示、评述色彩
(1)请学生主动展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谈谈创作感受。以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表达创作思路与方法。
(提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作品本身,还应看到学生的创作精神。从中培养学生大胆表达个人见解、广泛参与意见交流的习惯。)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
(3)评述谁的作品最形象生动?(通过构图、色彩、表现技法等。)(提示:通过总结,使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和神奇以及创作的快乐。)
5、课后延伸、拓展
(1)你在创作时,是怎样表现的?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2)你能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更新颖、丰富的创作吗?
小结:希望你们能细心观察生活,从中获取美的信息,记录美的瞬间,做美的使者,艺术的创造者、传播者。个 案 修 改
教后反思
在本课中充分吸取了前堂课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去体验、感受色彩的美,从中获取美的信息,记录美的瞬间。真正教育,它绝不是简单的物质传递,遵循守恒定律,真正的教育在质上一定是化学反应,经过教师到学生之后,必定会产生新物质;在量上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无法计算的,它高于一切想象。而这一切,需要教师用“心”去追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做的更好的。
课题 《创造美的纹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并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效果带给自己的独特感受。
2、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拓印或人工的方法创造、表现不同的纹理,并能充分利用这些纹理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中获得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语言,提高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审美能力。重点 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找出身边各种事物中存在的肌理,并说出不同肌理给自己的感受。难点: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用不同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纹样,表现自己的感受。教学 准备(学生)收集身边的各种材料如树叶、羽毛、贝壳、石块、木块、粗糙的布料、皮革、有凹凸纹理的徽章等,生宣纸、水彩颜料、蜡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师)课件,拓印后的纹理范画、纹理制作示范工具,收集到的不同纹理的材料,毛笔、生宣纸、墨汁、水彩颜料、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自然的风光——重点突出对沙滩、石头、水面、树轮等景物的特写。(通过欣赏比较,使得学生对事物的肌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无限的联想。)
(2)出示图片,欣赏作品。(用特殊肌理效果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主要是版画作品和一件用漂亮的纹理进行装饰的工艺品。)
观察、分析这件作品中的艺术效果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交流看法。
(3)揭题:《创造美的纹理》。
(4)组织谈话:说说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美的纹理?
2、示范引导,观察思考
(1)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各种材质: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物体本身存在特殊的肌理,这些肌理不一定能用笔画出来,让我们找找它们藏在哪里。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纹理,摸一摸,说说给你什么感觉?互相说说感受。)
(2)体验纹理的不同质感:
①树皮感觉粗糙、丝绸感觉光滑、金属又硬又凉等。
②引导学生将不同状态的同种物品进行对比:如棉布比丝绸粗糙,青的树叶比干枯的树叶滋润、细腻等。
(3)在屏幕上展示脚印、手印、车轮印等纹理,然后设问:这些看起来很美的纹理都是无意中留下的,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将这些富有美感的纹理制作或画出来呢?
(4)教师介绍示范拓印方法:直接拓印,将水粉颜料涂在物品上再压印。(将纸覆在实物上,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直接将纹理印下来;或将水粉画颜料涂在实物上之后用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印下它的纹理。)
(提示:制作纹理效果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如:布料、地面、指纹等。)
(5)小结: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巧妙地利用特殊技法制成的纹理,会给画面带来特殊的效果。
3、局部尝试,感受体验
(1)通过屏幕展示不同制作纹理的方法:
①拓印法:a.木版拓印法。b.纸团拓印法。c.压印法。
②印染法:a.刷色(刷拖)法。b.积色法。c.吹色法。d.喷洒滴溅法。e.晕染法。
(2)选择教材中自己喜欢的一种纹理制作的方法进行尝试。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创新的方法,也可以学生自主决定用什么方法表现新颖的纹理。
(3)组织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组织几次学生讨论,谈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在制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始终给予鼓励、引导,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汇报,为其他学生进行类似的创作提供一种思路和经验,从而达到共同体验、共同提高的目的。
(2)欣赏评价:让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对作品的再创作结果进行想象和构思,满足学生的求异欲望。在原来想象的基础上再度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作兴趣。
6、收拾整理,交换物品
将自己已经使用过的材料,借给别的同学使用,或者将制作较多的印纹跟他人交换。(提示:由于这节课会用到多种材料,所以,下课前要留出一点儿时间让学生收拾物品。)
7、课后延伸,拓展研究
如果学生感兴趣,教师还可以介绍以下的方法让学生尝试:例如树皮,可以用拓印碑文的方法来印纹理;将水粉色涂在玻璃等光滑不吸水的物体的表面,将纸覆上去,得到偶然的纹理效果;将墨汁或颜料滴在水面上,稍稍化开后,用生宣纸吸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个 案 修 改
教后反思
这节课要达到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感受自然纹理的美,学生能够用简洁的话说出不同纹理带给自己的感受,并能够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表现不同的纹理,创造出一幅美的纹理作品。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在体验过程中获得视觉触觉的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触摸感受纹理、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道具聚宝盆可以制作的更逼真、精美。聚宝盆中的树叶、小树枝学生在触摸时不易猜出,可以选用具有更明显的纹理物体。在黑板上展示教师制作的纹理作品时,学生欣赏时很难看清,可以考虑把这些纹理作品制作成一本画册在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清晰、明了看清这些纹理制作的表现手法。
思考:在学生素质不够好的情况下,该如何调控、引导学生要多思考。作品展示环节可以尝试让学生讲讲自己的创作意图,并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名字。课后拓展环节可以用更加新颖的手段让这些美的纹理应用到生活中去。
课题:
13、废气物造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瓶子、盒子、废纸等;胶水、剪刀、绳子等制作工具。
(教师)各种废弃物制成的作品,一些废弃物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塑料袋、可乐瓶、绉纸等,然后很快将它变成一个或多个“人”的造型。引导学生谈一下简单的感受。引出课题《一个奇特的人》。2.欣赏评述,感受有特点的人物形象。
教师出示课件:(1)一组非洲奇特人物造型的雕塑作品。请学生说说感受。
教师收集了一些人物的雕塑作品,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些作品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欣赏古今中外更多的奇特的人物造型,例如狮身人面像、中国戏曲人物、摩尔的作品等。由于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以及时代的变迁,各个时候的作品又是千姿百态。
(3)欣赏用废弃物造型的人:和上面作品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这些性格迥异,奇特的人物造型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巧妙应用废弃物材质特性进行夸张、变形。3.了解探究,如何表现奇特的人。
(1)欣赏废弃物造型中的人,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综合制作起来的?你觉得作品的哪个方面吸引你?
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我们就来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就能够创造出美。
(2)演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步骤,明确过程及注意事项。教师简单示范“卷、扎、粘、饰”等技法。(3)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4)看看自己和同学准备的材料中,能用哪些来制作人的哪一部分?(小组内交流思路,互相探讨。)
(5)学生制作“一个奇特的人”,教师巡视指导。4.交流评议,展示作品。
(1)学生个人作品交流,进行介绍,相互评议。(2)更多的综合艺术作品欣赏。
(3)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5.课后拓展:应用废弃物制作其他有趣的艺术品。6.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第25课时
课题:
14、古人的梦想_____飞天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资料等。
(教师)图片资料,课件等(用于本课时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开始和结束,要求配有与飞天壁画相协调的古典音乐、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
(1)教师介绍与飞天有关的佛教故事和艺术。(2)教师讲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点及艺术价值。(3)请学生说说听了教师介绍后的感受。(4)引入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
第二种开始:(1)结合课件,教师布置教室以创造环境与氛围,讲述有关飞天的故事或传说,将学生带进一个梦幻的世界。(2)请学生谈谈感受。(3)引入课题:《古人的梦想——飞天》。
2.欣赏作品。
(1)继续播放课件:飞天艺术。(2)学生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处。(3)师生共同评价其中的艺术特点。(4)师生共同小结。3.学生作业。
(1)要求:临摹一幅飞天艺术作品。
(2)提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4.小结讲评。
(1)讲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继续。
(2)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第二种结束:
(1)结合课件,教师延续刚才飞天的故事或传说,给学生带来新的创作欲望。(2)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第二篇: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和反思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 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2、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 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
5、放录像,学生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活动
三、绘画《奔马》,感受体验美
1、欣赏作品,徐悲鸿的《群马》《奔马》。提问:
①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好看吗?你喜欢吗?你觉得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欢?为什么?(注意观察用灰墨画的身体,浓墨点的五官,焦墨扫的马尾)
②你们知道,徐悲鸿先生用什么样的笔墨来画马的吗?为什么能使我们感到马的气势和力度呢?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用大块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
3、教师小结:徐悲鸿先行画马时很认真,他翻来履去地画马,熟悉马的结构,肌肉,他运用中西方绘画技巧结合,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刚柔并济的几笔写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浓墨点五官,焦墨扫马尾。徐悲鸿先生画的马很自然,很生动,就像活的一样,非常有气势和力度。
4、学生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5、作品展览
学生自由分析绘画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五、课后延伸:
1、用收集来的图片,图书,签到布置宣传窗。
2、鼓励学生控索多种画,进行创作。
课题:戏曲人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2.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D.跟着录像模仿一下动作表情。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学生欣赏。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
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 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旦角的行家。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等。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重点欣赏服饰及脸谱。学生分析。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课题:水墨人物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水墨人物画的图片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欣赏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业,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业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张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
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画面的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课题:画家林风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画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生宣纸、水彩或国画颜料、墨、水等。教学过程: 1.设疑激趣(1)出示课件。
有一个人,被称为中国现代画坛接触的艺术大师,当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以为中国现代绘画的启蒙者,开创了彩墨画的新纪元,至今仍极深远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画家。
(2)提问:猜一猜,他是谁?教师揭题并板书:画家林风眠。2.讲授新课。
(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介绍)① 了解林风眠生平。
② 教师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2)作品初赏。
① 教师一起欣赏教科书中《三月梨》、《琵琶侍女》、《秋之湖》、《秋鹤》等作品(教科书第10、11页),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② 教师提问。(说一说)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静物、仕女、芦苇、鲜花等)问题二:你能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 ③ 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比一比)
① 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② 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鸟、风景、侍女、芦苇等),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A.构图:以正方形为主。
B.造型: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C.用笔:随意、干脆、简练、迅疾。
D.用色: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色彩浓重,彩墨交融。E.落款: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③ 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蘸上颜料或墨,结合水在宣纸上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④ 教师总结。
什么是彩墨画?在中国画里,以“水墨画”为基底,在其上敷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丰富、明快、鲜亮。林风眠独特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其他水墨画,他的作品被大家成为“风眠体”的彩墨画。(4)尝试实践。(试一试)
① 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要求:构图饱满、形体概括;用笔简练、设色明快、鲜亮。PPT掩饰作画步骤:
第一步:勾线打形;第二步:淡墨敷色;第三步:添加重彩;第四步:深入调整。② 学生作业。
③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5)作业评价。(评一评)
①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② 同龄人作品欣赏、林风眠作品再欣赏。3.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林风眠作品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在于他一生勤奋笔耕和“融会中西”的创新思想。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命力。4.课后扩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2)手机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课题:蔬果造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
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观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应用的乐趣。教学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教学准备:
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学生用具:蔬果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图片导入
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
2、你喜欢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什么?
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是啊 老师把蔬果做出了 的造型 ——板书(出示课题)新课 小组交流——归结方法及步骤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出示图片)请选择一幅你喜欢的作品和组员说说 ——板书 1)你喜欢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
2)在制作过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
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引导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喜欢吃的菠萝!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 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颜色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大胆创新——制作造型
想做的同学还得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注意用刀安全,在切、削的时候要慢点,不用的话把刀收起来 要讲卫生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有情节的蔬果立体造型,明白的同学已经开始了。
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创作完的小组把作品放到展示区 各组的作品都已经精彩亮相了,哪个组想先自荐一下的?其他同学有想补充的吗? 你喜欢哪组作品,给它取个名字吧。
课后延伸 同学们收获的快乐还真不少,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蔬果的图片?这些图片很传神,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和积累,积极尝试,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反思:
《蔬果造型》这一课的特点比较明显,课程新颖,学具生动且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蔬菜和水果本身的造型特点展开想象进行拟人化生动的造型活动。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便预想一定要给学生一个充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蔬果造型展开小组讨论,做好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启发者。课前我自己也亲手制作了几个蔬果的造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巧妙的利用蔬果本身的材料。尽管我准备充足,但还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很多不足之处。
课堂中,我过分的注重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引导而忽略了学生对制作过程的思考。学生往往能够根据其本身的造型想象出一些新奇的造型形象,但是实际制作出来的造型却和之前描述的相差甚远。发现到这一不足,我在第2个班级及时的调整教学流程,让学生自己发现到本身材料的巧妙运用,对于几个较复杂的制作方法进行直观的演示,化难为易,对于个别学生再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经过调整,我发现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明显比前一个班级漂亮。
课题:秋之韵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的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用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让学生懂得“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美、表现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树叶拼画的基本方法技巧,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面。教学难点:怎样合理的利用树叶的形状、颜色去摆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拼贴的范画,课件。
学生准备:白纸、彩笔,剪刀,各种树叶,双面胶或固体胶。教学理念:
1、注重对学生的观察探究的培养,把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的全员参与,真正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说、做、画、评的空间。
3、注重学科整合,整节课融入了语文、自然、音乐等学科的内容,突出了综合性。
4、注重把“美”贯穿整节课,通过对美的观察、美的发现,从而发展到对美的表现和创造。教师的板书设计、范画和课件的制作也努力做到“美”,让学生从不仅从视觉上更是从听觉上感受到秋的“美”。教学过程:
一、创境引入:
1、课前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让学生初步感知秋天的美。
2、图片欣赏——体会秋的颜色。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季节。秋天的阳光下,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格外的艳丽,多招人喜爱呀!(多媒体播放秋的图片)
秋天的确是绚丽的,然而秋天的美景依然不会留恋,黄叶像蝴蝶一样和要我们潇洒的说“再见”了,如果我们能把秋天留住那该有多好!
3、同学们,你有哪些方法把秋天的多姿多彩留住呢?(照相、写作文、„„)
4、小结:是的,当我们踏着满地堆积的落叶时,只要动动我们的小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老师用自己的方法留住了秋天(出示范作及各种树叶拼图),说说看是用什么做的?今天我们来做一幅树叶拼贴画来把秋天留住,好吗?(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出示导学案,学生独立拼贴。学习指南:
(1)运用你手中的树叶,开动脑筋,拼一拼,摆一摆,贴一贴,制作一幅有趣的树叶拼贴画。
(2)拼好后给你的作品想个好听的名字,根据自己拼贴的画,适当增加一些背景画面,使整幅拼贴画更完美。做好向全班同学交流、展示的准备。温馨提示:
拼贴过程中注意不要乱丢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2、学生对照导学案独立拼贴,教师参与指导。
三、展示反馈:
1、小组推荐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介绍。
2、学生进行点评:你认为他创作的怎么样?你对他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3、教师出示作品,指名进行评价:你认为别人拼贴的画与你的有什么不同?你认为谁拼贴的更有创意?
4、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树叶拼贴画,你认为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步骤?你认为哪一个环节最重要?
教师送儿歌:片片树叶真可爱,我来把它巧设计,选叶联想再拼摆,粘贴成画更可爱。
5、现在请你根据你刚才欣赏的作品或是同学给你提的建议,请你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拼贴画。
6、秋景升华:
我们可以把自己拼贴的作品装裱,装饰在教室里或家中,让我们可以时时看到,时时想起美丽的秋景。我们把秋景留在了心里,把美丽常驻心间。
反思:
树叶拼帖画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最好的知识空间。而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不少树叶贴画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相应地增加了难度,即能用叶子拼帖出有简单情节的具有艺术美的作品。
这堂课的设计我尝试了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努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运用和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求新创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的教学已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例如,在学生动手制作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以课件演示了二幅树叶贴画,要求学生们想还能为什么事物创作呢?
二、培养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儿童的想象力可以超过大人,孩子身上具有创新的潜能。因此,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基本保证。例如,在课堂总结评价的环节,我要求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总结欣赏自己的树叶拼帖画创作,让学生自己谈谈画题,谈谈画意,讲内容情节,讲故事场面,用语言补充发挥,交流思想感情,既能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发展想象能力。
三、教学成就。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创作出内容新颖、丰富的拼贴画。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拼贴出自己喜欢的画。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题:做做陶艺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陶艺的历史和欣赏陶艺的艺术美。
2、尝试自己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制作陶艺的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欣赏陶艺和亲手制作一个陶艺作品。
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在这堂课也会自然的很丰富,关键是学生可能遇到技术问题而失去信心。
课前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前一天的傍晚到附近田里采集黏土。(抛去上面有杂质的部分,挖取下面黄色的土。然后仔细捣,去出小石子和渣滓。然后象揉面一样揉。注意泥的湿度。最后用塑料布包裹起来备用。)还要准备水粉颜料和毛笔。
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易转盘。就是用一快直径20CM的圆形三夹板在圆心的下面丁一棵图钉。然后是每人一把泥塑小刀。还有老师用的课件(有原始人制作陶器和近代制作陶艺的视频,还有丰富的陶艺作品图片。)。再有老师用的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首先播放原始人制作陶器的视频。一边视频播放一边老师生动的讲解原始人是怎样发明陶器,进而自己也生动的参与表演。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制作陶艺的冲动。
二、老师给大家示范陶器的制作,叫上几个学生上来帮忙。情景设计是一群原始人在给自己制作生活用品。
先分工。由一个学生捣土,另外一个学生准备颜料和水,而现在老师故意做出在思考的样子等待。
然后老师开始制作。做好叫这俩学生给陶器彩绘和做装饰。
三、课件展示近代成熟的陶艺制作工艺。展示丰富的陶艺作品。指导阅读课本。
四、学生作业:
预设两个方案。
1、可以根据老师刚才的作品制作,然后在其基础上做自己的装饰,包括雕塑上的装饰和色彩装饰。
2、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制作一件自己的陶艺作品。老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
五、展示讨论作品:
1、学生自由讨论。2老师建议性发言。
六、作品陈列,后期处理。
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本节课师生配合相当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由于制陶场地的限制,学生用的泥只是彩泥和橡皮泥而已,因此学生的作业大都数选择了捏塑成型法和泥条成型法,值得庆幸的是学生作业稚拙、可爱、生动。完成了我的目标: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同时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课题:中国扇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工具,收集一二把好看的扇子带到课堂
(教师)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是凡用的工具与材料,裁成扇面的宣纸(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
觉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棗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反思:
本堂课我重点分析了扇面的表现内容:山水、人物、花鸟、书法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解与感受、比较与分析,在欣赏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艺术感受与理解,并展开创作活动。在示范中,构图作为教学的一个侧重点,始终贯穿其中,让学生掌握随形构图的能力。并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水墨创造活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教师)学生扇面形的作业纸,教学示范的工具与材料,教学的课件,上节课学生优秀的扇面临摹作业、有代表性构图问题的作业。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欣赏交流。
出示上一节课的优秀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结合进行简要的点评与肯定。
再出示一些上节课在画面构图方面不太完善的作业,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作品中不太完善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学习的要求棗自己创作一幅扇面的水墨画作品。
2.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课件,出示几幅扇面画的作品,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与分析:“扇面画的构图与一般国画的构图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补充。
3.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简单的水墨创作素材,如水果、花卉、山水等,鼓励学生自由选择这些素材,构思一个画面,教师进行简要的水墨示范,并在示范中讲述扇面画一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应该注意的要点。
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与评价。
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
6.课堂小结。
反思:
由于教材中关于中华扇面的知识点涉及较多,我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了解与感受,多从艺术欣赏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而不是过多地对有关知识的进行讲解与灌输,充分挖掘了中华扇子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扇子艺术特点和构思构图的学习,提高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因此,在课时的安排上,第一课时我着重欣赏、了解与分析,第二课时可以着重水墨创造的辅导,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华扇子整体的审美认知与创造提升。总体来说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水墨表现还是不错的。
课题:小小果壳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们对比欣赏图片加上讲解,了解果壳箱的内外结构和功能,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实用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2.难点:学生动手设计制作果壳箱模型。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让学生事先了解下各式果壳箱的特点,并准备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果壳箱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平日里你把随手的垃圾都丢哪里呀?
生:我们都会把垃圾丢在垃圾桶里面。。
师:是啊,看来同学们平日里都非常环保,都知道把垃圾丢进果壳箱。真是了不起,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继续这样下去,为每个人创造一份好的生活环境。其实垃圾桶又可以称为果壳箱。今天我们就学习——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课件出示课题题标
3.欣赏比较,启发想象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习如何设计制作小小的果壳箱。(1)课件出示组图,师说:同学们,平日里我们见过的果壳箱有很多种,造型,样式上都有很多的不一样。那谁能说说生活中你们都见过什么形状的果壳箱,有什么材质做的果壳箱?
学生:有方的,有圆的。有金属的,有塑料的„„
问:那么果壳箱具有什么作用呢?
生:„„
教师小结。但是他们的基本结构都差不多,谁能通过这些图片说说一只果壳箱需要哪些结构?
生作答。师总结箱盖,开口,箱体,标示,基座等基本结构。(2)学习果壳箱上常见的几种标识。
(3)简易示范
通过多媒体课件简易示范果壳箱的制作步骤
4.范作欣赏
课件出示,让学生们看看学生的作品,说说这些果壳箱的优缺点。学生讨论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各种果壳箱欣赏,我想你们都对果壳箱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再来看我们学校的果壳箱,课件出示,师说:有的果壳箱造型设计比较单调,色彩比较单一;有的果壳箱敞开口散发出垃圾的异味;有的果壳箱投入口太小,不方便投入;有的投入口加盖,同学怕碰脏手,影响同学投放;没有进行分类„„等等问题。下面就请你们结合我们自己学校的果壳箱,如果让你重新设计校园的果壳箱,你会有什么样的新想法?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布置作业及学生制作
(1)个人或合作用纸张等材料为我们校园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功能独特、装饰美观的果壳箱。
(2)提醒学生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3)学生动手制作(课件显示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学生制作,适当指导并鼓励学生创新)
6.作业展示。
(1)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学生之间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
(2)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教师小结
(1)今天,同学们的设计让老师大开眼界,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为自己生活的周边也设计制作一个既美观大方有新颖实用的果壳箱。
反思:
本课利用大量图片展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果壳箱,穿插了一些设计导向提示,用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果壳箱的设计元素。还展示了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及简单的制作步骤图,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制作方法,并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造。
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整堂课下来,感觉学生更加喜爱手工课一些。当我把制作要求讲完,话还未落音,课堂顿时喧闹起来,学生一改平时安静的状态,都忙碌起来。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教室里气氛异常活跃,时而传来“哈哈”欢笑声,甚至是惊讶的叫声。学生之间互动频繁。因为有的同学是小组合作,我也不好干预他们的交流。只是适时提醒他们注意剪刀等工具的安全,不要妨碍同学的制作。
这次的设计与制作中,同学们充分利用手上的东西,展开想象的翅膀,打开
创造的空间,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动手、动脑,使设计制作出来的果壳箱不但外表新颖,而且注重功能设计。这次的课不但培养了学生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三、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学生)纸盒或硬纸板、剪刀、彩色笔。
(教师)汽车车身装饰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教学过程 1.关注车身装饰。
(1)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经过车身装饰的汽车图片。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汽车图片有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并总结:颜色、图案、内容吸引眼球。2.赏析车身装饰。
(1)请学生谈谈在生活中看到汽车车身装饰的例子。(2)教师提问:汽车车身装饰有哪些类别? 学生列举,教师总结,结合课件图片深入了解。
①广告(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多数出现在公交车或企业店铺专用车上。
②城市形象色彩与标识:集中体现在公交车和出租车上。③个性图案:多数出现在私家车特别是越野车上。(3)深入认识车身装饰的作用和意义。
①传媒意义。例1:对一集装箱车车身装饰广告进行分析。(哪些人、多少人看到了车上的广告?如果你看到了有什么想法?)
例2:公交车公益广告。2008年,一款红黑色相间、车身布满京剧脸谱的公交车将投放在奥运场馆和媒体村的运营中。(哪些人会看到这辆公交车?看到了有什么样的感觉?)②彰显个性与情感。
例3:某一私家车上粘贴的国旗所表达的个人情感。例4:某一跑车上喷绘的猎豹纹所展现的力量感与速度感。③统一和谐的美。
例5:杭州市“游2”公交车的古典造型分析。
例6:杭州市出租车的统一色彩分析。(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当地有特色的车身装饰进行分析。)3.设计车身装饰。
(1)出示并赏析不同形式的范作。①纸盒模型。②平面手绘。③手工粘贴。
(2)谈谈自己对车身装饰作品的设想。4.创作。
任选一种形式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展示。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设计意图。6.课后问题。
哪些车适合进行装饰?车身颜色、图案可以随意改变吗?
反思:车身的装饰设计在近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
活方式的改变密不可分。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城市公交车车身,大多做了商业广告,这种流动的广告载体宣传效果很好。车身装饰更是被广泛应用于政府举行重大活动的宣传、公益广告等。北京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专请设计师为奥运车的车身装饰进行专业设计,让游客从车身装饰上了解奥运精神和中国文化。
本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车身装饰的方法、类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分析、归纳设计的方法和元素,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制作方法的指导,制作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车子车身装饰有不同的特点,以此来拓展和丰富学生思维。
本课选择观光车、出租车、校车、公交车和学生作业的照片,使学生对车身的装饰设计有直观的了解,提供装饰形式与方法的参考。
本课的教学,我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和了解车身装饰的方法、类型,对车身的装饰设计也有了直观的了解,并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身进行了装饰,也为下节课手工制作车辆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课时,在第一节课的前提下,让学生利用纸盒或硬纸板做车身、车型,再用彩纸或颜色笔进行装饰。由于第一节课已经做了铺垫,所以第二节课学生制作的时候就比较容易了。由于减轻了难度,所以学生制作的时候兴致很高,做出来的效果也挺理想的。
课题:公交站台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共汽车站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2.结合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尝试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一座有特点的公共汽车站模型,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利用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美的愿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养
成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方法,并制作富有创意、美感和城市文化的公共汽车站。
难点:学习从平面到立体转化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卡纸、其他废旧材料、彩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教师)多媒体课件、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导入:今天老师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我们要经过三个公共汽车站才能到达目的地。
(2)教师播放课件出示图
1、图
2、图3,提问:这三个公共汽车站各有特点,你觉得这三个车站中,哪一个的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哪一个的设计是最好的?说说理由。
(3)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一个设计合理的公共汽车站能给我们的出行带来方便。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体现人性化设计。②造型美观,色彩醒目。③风格要和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2.引导欣赏,分析讨论。
(1)观察书中图片,说一说公共汽车站应该包括哪几个部分?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公共汽车站包括站牌、蓬顶、座椅、广告位。(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用手绘线条的方法来设计一座公共汽车站。(4)展示并讲解小组作品的设计意图。3.按图选材,激发创意。
(1)教师提问:请大家研究一下带来的材料,你打算怎样巧妙地利用它们,把小组的平面设计变为立体作品。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示范卷、折、剪、镂空等制作方法。
4.学生作业,展示作品。
(1)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教师指导。
(2)展示小组作品,小组代表发言:我们的设计有什么闪光之处?我们设计的公共汽车站适合放在什么地方?(风景区、商业区、生活区等。)
5.课后延伸。
(1)欣赏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图
4、图
5、图6),发表评论。
(2)课后思考:想一想怎样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公共汽车站?如为盲人等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汽车站等。
反思:这节美术课学生的作品,呈现的都是基本模型,对于细节的装饰,缺少变化。如广告的装饰,可以引导学生用剪贴的形式(课前去收集一些广告图片),这样也许就能解决学生表现弱的缺点,同时也能给自己的作品增辉。同时也发现许多学生于作品的美感追求很低,作业习惯很差,只是为了应付随便弄了一点,自己根本就没花心思去想,到底怎样的表现才是最漂亮的。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美的感受感觉还是很弱,很多学生对于色彩的感觉还是颜色越多越好,虽然在课堂上有过几次强调,但还是习惯性的没有改变,色调不明显。
美术材料的准备俱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了美术创造的成功与否。六(2)班的学生美术材料的准备不够齐全,影响教学效果。
(1)公共汽车站作为现代城市最常见的设施,被广大的青少年所熟悉。因此,本课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身边小事的好习惯。
(2)掌握公共汽车站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创造能力,设计一个与众不同、富有特色的公共汽车站。
(3)通过汽车站的设计和制作及讲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同学们都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课题:街市新貌
一、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难点: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瓦楞纸、彩色卡纸、双面泡沫胶、彩色水彩笔、剪刀、胶水等。(教师)纸雕范作、常用的手工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
(1)走入特色街。(播放:河坊街的录像。)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2)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提问: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提问: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4)揭示课题:《街市新貌》。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2)师生互动: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提问: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
(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① 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②你的小店要装修啦,你有什么好主意让小店引人注目、更容易招揽生意呢?
小结:店面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环境、色彩相协调,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的条纹?(2)如何确定表现主题?(3)如何绘制设计草图? 4.提出作业要求。
请运用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绘制店面设计草图。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5.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并展开美术评价。(2)吸取他人的建议,调整自己的设计草图。6.课后调查。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欣赏评述。(1)组内交流课外调查作业。
(2)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展示,师生就“特色街”展开话题。提问:说一说街道中的哪些环境设施让你觉得很美或者很有特色? 2.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提问:假如你是城建设计师,怎么规划设计“特色街”。(1)特色街的“特色”在哪里?(文化主题、商业主题„„)(2)街道的环境设施设计。(围绕主题,整体规划。)
街头的电话亭、指路牌、花坛、坐椅、行道树、路灯、街边的雕塑、人行道的砖面„„
3.小组合作,同建特色街道。
(1)建议:与同学一起规划,把自己设计的小店落户到特色街上。(注意布局的合理性、设施与环境的协调性,并规划出绿化植被的面积。)(2)学生合作完成作品。
4.特色街的设计展示交流会:有条件的可邀请设计院的叔叔阿姨一起来欣赏我们的设计作品。
反思:《街市新貌》一课中,因为无法把两节美术连排,所以只有将《街市新貌》这节课的内容一分为二。第一课时,我安排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假设自己是一名商店的老板,至于开什么店,招牌叫什么,门面怎么装修,房子怎么设计,都由他们自己定,画一段有个性的街面。第二课时请他们带好色卡纸、双面胶、剪刀等工具进行手工制作。学生们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街市新貌素材丰富多彩,如:街边小商铺、道路边上的电话亭、花坛、绿化植被、雕塑作品等公共设施的照片和图片等。他们一边做,我一边巡回指导,还不停地拍照。其实,孩子无需要太多的说教,更无需高深的技巧,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真情地交流和动手尝试体验的机会。看来,学生的积极参与,是美术课堂最关键的一环。
课题:生活与科幻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宇宙的了解,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2、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
3、培养想像能力和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增强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2、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科学幻想的内容。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A: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是古时候人们梦寐以求的而今天已经实现了的事物吗? 学生回答问题。
B:小结:大家都说得很好,比如像小鸟一样飞行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飞天神仙、长着翅膀的天使都表达了自以来人类飞翔的梦想,而今飞机、宇宙飞船早已实现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今天的梦想就可以变成明天的现实。C: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吗? 学生回答问题。
小结:人口拥挤,战争,环境污染等等都威胁着我们的生活,怎样才能避免呢?我们可以试着把自己的设想画下来。(板书课题)
2、学习欣赏
A:受地球臭氧层破坏的电子图片启发创作的《修补臭氧层》的绘画 B:受交通拥挤启发创作的可以低空飞行的汽车。C:受洒水车启发创作的以水为动力的洒水车。
D:爱房屋拥挤启发创作的飞行的家等
提问: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分别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启发思考:
A:提问:你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烦恼?你最关注的是什么?
B: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然后把自己的烦恼告诉大家,可以请同学们帮忙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C:构思:根据同不们的意见,学生总结自己的感想,看看怎么样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创作中找到最科学的办法,关键一步是怎么把它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指导创作 讨论
A:你决定用什么样的工具材料表现? B:你的创新在哪里? C:你为人类解决了哪些烦恼? D:你将运用什么方法来烘托画面气氛?
5、学生创作,教师行间辅导 绘画要求:(1)、表现形式不限,构图饱满,色彩鲜艳(2)、大胆进行创作。
6、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反思:我对在这节课中所遇到的一些教学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学生的回答精彩而丰富,教师能不能多一些点睛之笔呢?
仔细品评,不难发现,问题的提出,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回答呈现了不同层次、角度的思维层次,为美术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起了推动的作用,但是教师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缺乏点睛之笔,给人的感觉如蜻蜓点水,抓不住挖掘和进一步引导的切入 点。
二:学生想象力稍加激发,美术表现活动立即开展合适吗?
提问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成为深入挖掘的绝佳途径,下一环节的教学并没有紧跟而上,往思维引导至此嘎然而止,教师急切地让学生进行美术表现活动,完成学生从语言 到美术作品的转化,教学环节之间缺乏自然和合理的衔接过渡。
启示:教师应当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并抓住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深入激发,使学生的形象能力既具有发散性又能体现出完整性和集中性,从而形成更为鲜明的思维图像,促进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有力地避免学生“奇思妙想一箩筐,动起手来却摸不着头脑”的局面,同时,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有机的结合,节奏有快有慢、有收有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在美术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避免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浪费。
通过美学教育体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让环境、资源、生态的概 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从小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课题:窗外的风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描绘窗外的风景。
2、通过心灵对风景的感受,借打开房间的窗户之际,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着打开心灵的窗户,看到希望。
3、在绘画时注意到前后的层次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刮蜡纸,一个带窗户的房间的图片,牙签,易拉环
教学过程:
(四)导入
小故事引出窗户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关于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听完后回答我一个问题,是什么拯救了小女孩(配乐伴奏)
呼呼的北风咆哮着,病房里住着一位脸色苍白,身患重病的十岁小女孩。
早晨,小女孩吃力地坐起来,靠在床头。病房的墙壁冰冷而苍白。小女孩觉得自己快要死去了。她不想说话,拒绝吃药。病情一天天加重,妈妈心疼得摸着她的小脸泪水顿时模糊了双眼。医生说,想好起来必须要按时吃药并且一定要有战胜病魔的勇气才行要让她笑。可是妈妈想尽一切方法都没有办法让她笑起来。眼看一个弱小的生命就要被死神无情的带走,妈妈天天以泪洗面。在小女孩对面的床边有一扇窗户,可窗户从她住进来这天就一直拉着厚厚的窗帘。“窗外是什么呢?”小女孩想。可虚弱的身体使她无法走过去。她请求妈妈帮她换病床。
换过病床,小女孩用颤抖的小手轻轻的拉开窗帘。窗外是一个健身场地,里面有小草坪,还有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材。小女孩趴在窗口呆呆得看着脸上没有一丝表情。第一天,她看到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蝴蝶,也许是太专注了,撞到一个圆筒上。小女孩笑了一下自言自语到“小笨猫”。第二天,两个小孩在抢气球,最后气球破了,两个人都哭了起来。小女孩告诉妈妈说想要一个气球。第三天,她看到三个人轮流打羽毛球,谁输了换下场。小女孩说我也想去。第四天,她看到一个小男孩坐在轮椅上,扶着旁边的树干艰难的站起来,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努力地走着。小女孩抱着妈妈说“我要吃药”。妈妈的眼泪流出来了。就这样,每天小女孩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开窗帘。她的身体慢慢好起来,医生说这简直是个奇迹。只有妈妈知道原因。
老师:同学们,听完后你知道是什么拯救了小女孩么?
学生:是那扇窗户。
老师:更确切地说是窗户外的风景拯救了小女孩,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正是那扇窗户给了她生命的希望,正是窗外的景色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小女孩打开病房窗户的同时也打开了心灵的窗子,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今天我们也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风景》
(五)请学生帮助图片里的人物想象窗外的景色,初步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3分钟
老师:你们看这个小姑娘也趴在漂亮的窗户台上,美美地欣赏窗外的景色,你能想象出她在欣赏什么样的景色么?
(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请学生联想。开始激发起学生想象的欲望。同一张图
片可以请两个以上的学生想象窗外的景色。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觉得窗外是这样的,有什么根据么?为什么这样想。)
小猫的这张照片,如果你就住在对面,小猫是否也变成了你窗外风景的一部分呢?
老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想象得太好了。
(六)让学生回忆自己家窗外的风景
老师:别沉浸在别人的窗外了,回忆一下,你的家里哪个房间的窗外的景色是你最喜欢的,是什么风景?
学生:我喜欢卧室的窗外的景色。。。。
老师:我家窗外能看到马路,有一次看到一条狗过马路,那条狗在过之前居然还知道左右看看车辆。太有意思了。
四、让学生谈谈 希望窗外是什么样的景色以达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目的5分钟
老师:这里有一个屋子,屋子里有一扇窗户,我希望窗外是海,偶尔能看到远航归来的渔船。你希望窗外有什么呢?
五、学生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这里有一张黑色的纸象征关闭的窗户,我很想看到打开这扇窗户后外面的景色。打开后我们会看到什么呢?人,物,景,还是事?(在投影下演示)我们的工具可以画出点线面(在这里只给学生做个提示)
六、评价。
投影仪下展示,教师选几张让学生评价,再让作者说说。
(七)小结。
老师: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希望看到的景色便是你心中的向往。同学们,当你慢慢长大有了不愉快或者小烦恼的时候,请你打开房间的窗户看看风景,让心情平静下来,也请你打开心灵的窗户,透透气忘记烦恼。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请你打开窗户,有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给你打开一扇窗”
这句话是说:人生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许多坎坷。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要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并全力以赴去解决,只要不放弃,就有
希望走出阴霾。上帝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与其在关着的门前留连忘返,不如去开着的窗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因为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永远是有希望的。
反思: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照片、图片,了解窗子的结构和它的组成部分及形状。学生根据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制作方法表现窗外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窗外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将各式窗子展示学生清楚地了解了他的结构和组成。在教学中,我演示了绘画和制作等方法,学生制作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助合作完成。重点难点也随之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事先让学生搜集材料,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边读诗句变画出景色,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让学生添画窗户,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了解窗户,我运用了简单的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窗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强了观看的效果,对于窗户的结构和样式同学们一目了然。对于制作方法,我已经演示了两种,学生也能清楚的学习到。其中运用废旧材料,渗透了一点德育内容,还有制作是回收纸屑保持卫生,就是要有环保意识。学生的作品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发现他们的亮点。一同分享制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题:新家园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建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认知目标:了解模型制作的有关知识,掌握建筑模型的制作技巧。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制作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把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同伴交流,并选用各种材料进行新家园模型的制作。
二、教学重点:
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让学生体验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快乐。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设计出高低错落有致、造型生动别致的建筑模型并将它成功制作出来。
四、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有特色的建筑图片及城乡环境设施,制作成课件。
2、学生:各色彩纹纸、双面胶、剪刀、铅笔、白纸、废弃包装盒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近几年咱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盖起了一栋栋实用美观的新房子。新房子周围的花园、果园,在蓝天下显得格外美丽。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园。
(二)说一说: 请同学们说一说近几年来城市、乡村居住环境的新变化。(学生踊跃发言,教师适时提出表扬)
(三)看一看: 欣赏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有特色的建筑,让学生感受建筑之美,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师:瞧!咱们新家园的房子多棒—有几十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有典雅精致的花园别墅,有欧洲风格的城堡,也有现代化的居民小区。
同学们,你想成为一名小小建筑师,为我们的新家园出份力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做吧!
(四)想一想:(设计草图)
小组合作,讨论、构思并画出理想的建筑外形、结构。
教师提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房子是什么形状的:方的、圆柱的、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 屋顶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平顶、瓦楞形? 门窗造型:大玻璃窗、百叶窗、还是方格窗?单扇门、双开门或是旋转门?安装在什么部位,是否打开? 其他部分:是否有阳台、阁楼?房子的装饰,周围的绿化及各种设施等。各部分的比例要协调,一组建筑应高低错落有致,色彩搭配和谐生动。
(五)展示草图:哇,同学们设计得真新颖,这是你们合作的成果。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出漂亮的建筑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现在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动手制作了吧?建筑模型的制作看上去复杂,其实做起来并不困难,让我们赶紧动手试试吧!
(二)做一做:(动手制作)
1、教师示范制作:
(1)、制作建筑的形状,画好门窗后剪出,粘贴好建筑的外形。(2)、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做出屋顶。(3)、添加门窗并装饰房屋。
(4)、给房屋周围布置小设施及花草树木模型,组成小社区。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三)评一评:开个小小的建筑模型展览会,学生互相评价、发表感想,看哪组的模型最受欢迎。
(四)总结:同学们的作品太精彩了,把咱们的新家园制作得真美啊!
反思: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探究习惯: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要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和观察习惯。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像力: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或“临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想像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开发,是现代美术教育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想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儿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内容丰富。
三,注重调动学生综合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小组合作与个人特长的综合发挥,使素质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我采用房产销售的情景模式的创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成品优秀率。
课题:金银器
一丶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造型、纹样的特点,掌握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法。
2、从工艺、造型、纹样、功能等方面欣赏传统金银器,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
3、感受传统金银器的没干,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以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三、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阅读教科书。
(教师)相关图片、课件及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出示PPT提问:
① 请看大屏幕,这两幅照片拍的是哪里?
② 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你见过金银制品吗?你的家人谁有金银制品?是什么样的?你对他们带的金银制品怎么看?为什么?你有没有见过古代的金银器?
(二)教师小结谈话,呈现课题: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传统的《金银器》,出示PPT。2.初步赏析。(1)提问:
①书中介绍的金银器涉及了哪些朝代?可以分成哪几类? ②书中介绍的金银器和现在的金银制品有什么不同? ③ 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2)教师归纳小结:
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工艺精湛。3.深入研究。
(1)教师出示《金虎》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①《金虎》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虎》动态是怎样的? ③纹饰有什么特点?
小结:《金虎》是金制品(金器);属饰件类;姿态生动,纹饰概括、简洁。(2)教师出示《金梳背》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①《金梳背》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梳背》的纹饰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制作工艺?
(3)教师出示《银水壶》。请学生做介绍,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
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的一件金银器。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谈谈欣赏中国传统金银器后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2)欣赏其他古代金银器。(3)欣赏现代金银器。
(4)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收集欣赏更多的金银器。
课题: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使学生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3.通过学习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
者、宣传者。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独特价值。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课件等。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认识这些地方吗?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这里欣赏比较的世界遗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自然遗产?哪些是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活动中,建议教师结合学生的资料进行适当的补充。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欣赏体会,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课件《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四人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提示: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尽量尊重小组同伴的意见,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2)全班评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1)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简单地了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且写了自己的欣赏感受。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也许更多更美的世界遗产就在你的身边。
(2)学生课外的活动拓展:寻找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现状资料以及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源。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人满为患的图片。谈话:这两幅图片看了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材,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最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它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得特别好?为什么?(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和方法。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来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
(3)将申报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形式上、内容上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四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第三篇:浙美版美术上册五年级教案范文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3、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2)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
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
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
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
(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
(一):观察,独立发言。
(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
(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学生活动。
(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
(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
(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3、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
(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2(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 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2)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指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握,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画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
④ 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 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2)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 ① 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 ② 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 ③ 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5)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 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
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 表现内容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
(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
14童谣童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同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才会童谣书籍(教师)童谣视频、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 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儿时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想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的童画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贴、剪纸、版画)
4、学生创作
(1)作业要求: ①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② 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
15色彩的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练习调色。
2、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欣赏观察自然界、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在自然界、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准确区分。
2、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能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五 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欣赏一张有丰富绿色层次的图片,找一找有多少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样的色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
(2)小结:仅仅绿色就有这么多丰富的层次,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2、深入感知
(1)师生一起寻找这些绿色的关系和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2)通过引导与谈论,了解类似色调的关系和特点 类似色:柔和、悦目、平静。
(3)欣赏对比色调的图片,师生交流探讨这样的色调带来的感受 教师引导小结:对比色:强烈、耀眼、跳跃
(4)两两相对的颜色距离很远,我们称之为“对比色”。比如蓝色和橙色、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给人醒目、强烈、跳跃的感觉。
(5)分辨课件中四幅图片的色调,哪些是类似色,哪些是对比色?
3、技法探究环节
(1)在班级中寻找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
例如:学生的着装色彩;衣服和红领巾的色彩关系;教室窗帘和班级装饰的色彩关系等。
(2)调色练习:教室实物投影示范对比色调的调色,或请学生上台尝试 小结:色彩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景物,你观察到了吗?
(3)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色或对比色的物品,但是要学会合理搭配(4)欣赏马蒂斯《红色的和谐》和梵高《向日葵》,了解画家怎样运用类似和对比色调的。
(5)请欣赏一组花朵绽放的视频,并观察它们的色调,为创作素材铺垫(6)欣赏同伴作品,增强创作自信。
(7)创作练习① 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进行调色练习② 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色彩画
(风景、花卉、想象画等;也可以参考课件给出的8张图片进行创作)(也可尝试其他色彩工具创作:水彩颜料、水彩笔、水溶彩铅、油画棒等)
4、展示评价环节
教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巡视展示、实物投影等)
5、课后拓展环节
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主动去利用和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
17大盒子小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答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体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
2、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提》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
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和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大盒子小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分类 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心形、多边形 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4、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 ①上下切割 ②特殊型切割(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
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
5、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6、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4)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7、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8、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9、作品展出,互评交流(1)自己介绍(2)教师简单小结
10、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11、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四篇:浙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课题
1、悠悠北山街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导课,出示课题。(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4.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4)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6.展示作品,创作点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2、安全标识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重点难 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难点: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课前准备
(学生)图案绘制工具(铅画纸、记号笔、水粉颜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提问导入。(1)教师提问:你见到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2)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式等美术元素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3)引出课题:《安全标识》。2.分辨标识。(1)课件播放: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的情景录像片段,学生观察这些标识的色彩、图案及形状,以及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标识,考考学生是否会分辨,如:禁止抛物、禁止触摸、当心滑倒等。(3)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起到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交流。(4)要求: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5)设计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如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的内容。(2)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3)布置下节课上《安全标识故事》的准备事项。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杜芳娟
备课时间
课题
3、童谣童话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 点
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2.欣赏作品。新 课 标第 一 网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3.尝试创作。(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教师)准备编排童谣童画集。教学过程 1.朗诵童谣。(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3)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2.学生创作。(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3.评价交流。评价建议:(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4.小结拓展。(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4、大盒子小舞台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重点难 点
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新课。大纸盒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环境的、富有情趣的、属于自己的小舞台呢?(1)教师出示范作: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作品一定让同学们觉得,普通的纸盒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制作居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舞台。它是怎么制作的?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舞台场景?(2)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制作森林舞台台基。教师:要制作森林舞台,首先要设计一个台基,我们一起来研究台基的制作方法。(1)盒子的选定和切割。①长方形的盒子造型。斜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一)平切取其中的部分。(图二)展开其中的边。(图三)其他的特殊形状。(图四)②圆形盒子的造型。③其他形状的盒子造型。(2)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纸盒破了,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3)纸盒子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切割的部位。②将纸盒固定不让其摇晃。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3.为森林选择茂密的大树。树多才成林,林多才称森。各种各样的大树是我们舞台的主角之一。树木种类、色彩表现、前后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1)树的种类及大小。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感受森林树木的多、大、壮、茂,观察树的基本形态,概括出其中的几个主要外形。(杉形、松形、香樟树形等以及落叶后的形状„„)(2)制作树时的注意事项。①树的大小与纸盒相配。②树枝要留得粗壮些,以便着色,粘贴,竖立。③着色用水粉时应采取干画法(水多会使纸板变形,影响直立),色调与整个盒子及场景一致。(3)树的制作步骤。①先画好树的轮廓。②着色。③剪下。④固定(下一节课再研究)。4.学生制作森林场景的台基及大树,教师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台基的制作技巧。5.评价小结。(1)教师及时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反馈。(2)教师:本节课主要让我们同学展开想象,运用准备的材料通过看、想、摆、割、画进行场景台基和树的制作。同学们积极主动,也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辛劳,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好作品的产生。6.课后延伸。(1)收拾自己的材料和工具,保管好半成品。(2)想一想《森林里的聚会》的内容怎样编排。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盒子台基等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子等。教学过程 1.组织进入,设想一个心中的森林舞台。教师简单评价上次的作业,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森林里的聚会》。2.植上牢固的大树。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树牢固地竖立起来?(看教科书上的范图,学生想想其他办法,教师简单示范。)(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2)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4)将纸质树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栽下一棵棵大树,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大树最牢固。3.用泥塑制作森林中的成员。(1)你的森林中有哪些成员?它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2)教师出示动物的图片或录像。(3)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步骤。①用大块泥塑造动物的身躯和头颈部分,并从中捏出前后肢及尾巴(注意动物的个别特征和与其他动物的大致比例)。再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②把彩泥分出大小几块,分别捏出动物的头、身躯、四肢、尾巴,然后拼装。(注意动物的动态是走、跑、立、卧、爬„„)最后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小结:不管选用哪种方法制作,我们都要先捏出整体,然后再进行细部刻画。4.制作森林舞台。(1)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完成。(2)学生中有好的办法及时肯定,并通过实物投影等进行介绍。(3)盒子中场景和动物的摆放进行个别辅导。5.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1)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里的故事。(2)班级举办一个森林大聚会,同学一起来编一编其中的趣闻趣事。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5、民间木雕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欣赏传统的民间木雕,了解其艺术特点、雕刻方法等。2.学习简单的雕刻造型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雕刻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选择适合雕刻的材料创作一件自己喜欢的作品。难点:雕刻的作品要有一定的特点和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播放录像: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3)引出课题:《民间木雕》。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1)木雕的历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木雕的特点:实用而精美。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3)木雕的分类: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4)雕刻的方法: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2)教师小结: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2)提示: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3)小结: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定期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3)收集资料档案,(6、门的装饰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通过教学,能将想象中的大桥在画面或泥塑中再现。
2、通过描绘和泥塑大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理解。
重点难 点
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或剪纸的工具材料,收集门饰的图片资料等。(教师)范作和中外门的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介绍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2.欣赏相关作品。(1)欣赏范作,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2)欣赏中外门的图片,提问:与我国传统的门饰相比,欧洲建筑的门饰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传统的门饰精致、华美,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等。)3.学生构思创作。提示: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或剪纸形式表现,注意表现出门饰的风格。4.教师巡视指导。对创作中普遍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5.小结本课内容。结合本课内容讲评作业,下节课上《我心中的门》。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合适的工具材料,调查本地门和门饰的设计情况,思考未来门的设计等。(教师)范作(其中几幅写好创作说明)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评作业。(1)抽取好、中、差作业的代表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2)师生互评,学生合作评价。(3)小结:提出改进的方向。2.探讨改进方法。(1)学生汇报调查门和门饰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2)欣赏范作,体会其创作思想。(3)提问思考:怎样设计门和门饰?(4)交流讨论,主要从未来建筑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构思。3.想象创作作业。(1)要求:创作一幅《想象的门》的设计图。(2)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把材料的特性发挥出来;注意着重表现门饰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创新,作品富有创意。4.教师指导创作。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外形、装饰、色彩和创意等表现形式作指导。5.评价学生作业。评价提示: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门饰精致美观的特点和风格是否很好地表现。6.课外延伸拓展。(1)课外查找有关门的更多的资料,做好保存和交流。(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门饰的速写练习等。(3)有条件的班级在黑板报上进行展览。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7、生动的泥塑人物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重点难 点
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新课 标 第 一网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 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评价建议:(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教学后记
五 年级 九 册 美术 学科
备课人
备课时间
课题
8、收获的季节
教材分 析
教学 目标
1.观察秋天,欣赏各种表现秋天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形式的多样性。2.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重点难 点
重点:感受和表现秋天之美。难点:综合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共案
个案
1.感受与想象。(1)听:从秋风秋雨的录音中听出了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场景?(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秋天情景,说说描写秋天的诗句。(3)看:欣赏秋景挂图,说说秋天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4)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美丽的秋景?你心中最美的秋景是怎样的? 2.思考与探究。(1)秋天的自然景物具有哪些特征?(2)秋天的色彩有哪些?(3)尝试表现: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表现秋天的美丽。(4)课件展示各种表现秋天的艺术作品,请学生欣赏、分析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方法。3.表现与体验。(1)作业要求:画画秋天的景色。(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辅导要点:能否大胆地表现秋天的景色?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秋天的理解? 4.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观赏。(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秋景图,并请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3)教师小结。5.课后延伸:收集有关秋天的图片、诗句等。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吹塑纸、圆珠笔、牙签、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水桶、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色轮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 1.欣赏评述。(1)欣赏教科书中的图片,找出秋天的色彩特点。(2)教师出示色轮图:请学生寻找能表现秋天的色彩。(3)教师介绍画家李焕民,课件展示其作品《初踏黄金路》,学生分小组欣赏、评价。(4)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对作品《初踏黄金路》的欣赏体会。教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表现形式。2.探究感受。(1)欣赏其他两幅版画作品《秋水》和《打麦场上》,分析其作品主题和表现技法。(2)思考:在秋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课件展示版画的基本制作过程,学生感受版画的独特魅力。(4)教师适当示范,提醒学生使用各种版画工具的方法和注意点。3.尝试创作。(1)作业要求:用版画的形式创作一幅《收获的季节》的记忆画。(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块面和线之间的关系,注意色彩的运用。4.展示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介绍自己创作思路。(2)学生互评,教师小结。5.课后延伸。收集各种秋天的树叶、树皮、种子等材料。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落叶10—12片、草根、树皮及各种植物的种子等。(教师)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等。教学过程 1.交流欣赏。(1)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创作材料,互相观赏它们的形与色。(2)学生代表介绍收集的材料,师生共同观赏。(3)教师展示自己的材料,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2.思考研究。(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用综合材料拼贴的作品,学生欣赏。(2)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秋天的?(3)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3.启发创作。(1)拼摆游戏: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拼贴出反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的画面。(2)学生展示,教师进行点评。4.合作表现。(1)作业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收获的季节》的拼贴画。(2)学生合作表现,教师进行巡视辅导。5.展示评价。(1)学生小组之间交流作品。(2)全班作品布置成一个画展。6.教师小结。
第五篇: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好看的装饰画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新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4好看的装饰画 2016-01-05发布105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