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义素分析法与中学语文词语教学同义词辨析
义素分析法与中学语文词语教学同义词辨析字数:3082 来源:中外教学研究
2008年1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本文从语义学角度出发,阐述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同义词辨析中的作用,分别从文言文同义词和现代汉语同义词进行阐述,使复杂的同义词辨析趋于清晰、精细。
【关键词】同义词 义素分析法 同义词教学
词汇教学属于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学,虽然中学没有像中文专业大学生那样开设专门的“现代汉语”课,但在解读作品、获取文章精髓和评价文学形象的过程中,前提就是对语言的理解。语言是符号的艺术,汉语是诗性语言,“富有弹性,富有韵律,组合自由,气韵生动”(申小龙语)。积累词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同义词义位的辨析,是积累词汇、掌握词汇的一条重要途径。如:表示“反复思考”的词语就是“琢磨”、“斟酌”、“推敲”、“掂量”、“揣摩”等几个词,虽然表示相同的意思,但是在写作时选用哪一个呢?这不得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每一个词的理据意义。本文从同义词和义素分析法的定义出发,主要阐述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同义词教学中的作用。
一、同义词与义素分析法的定义
1、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
等义词在意义上完全相同,在语言中可以换用。如:自行车——脚踏车、铁路——铁道。近义词意义并不完全相同,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细微差别。如:“坚决”侧重态度果断;“坚定”侧重立场稳定。
2、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
义素分析法是指从义素的角度分析义位的方法,是现代语义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它借助于结构语言学的对比性原则,将一组义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共性义素,并在比较中找出不同的义素,这样既可以看到同组义位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早在五十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用义素分析来研究不同文化社团的亲属词语关系;后来,语言学家也把义素分析运用到语言学中来。美国学者卡茨等人首先提出了“语文成分分析”的理论。他们把分析出来的语义单位的最小的语义元素称为“语义原子”,即“义素”。
例如:“看”和“看见”,好像词义差不多,实际上除了都是凭借眼睛感知客观事物外,没有别的相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词进行义素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请看:
看[+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看见[+凭借眼睛,+被动感知,-自主,-可控]
这样的描写将词义切分成短小的义素组合,简明直观,不仅在义素的对比分析中突显了词义之间的异同,同时也有助于解释说明不同词语在搭配等一系列用法上的差异。
二、义素分析法在中学语文同义词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语文词汇教学包括文言文词汇和现代汉语词汇。下面,将具体阐述义素分析法在文言文同义词语和现代汉语同义词语的运用:
1、义素分析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文言词语是基础,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古代词语与现代词语在很多情况下意思并不一样,加之文言文中又存在很多同义词,完全理解并掌握文言词语的意思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怎样在课堂中更好地教会学生文言词语呢?笔者认为教师利用义素分析法能够更加清楚明了地辨析文言文中的同义词。
例如:下面四组同义词:“饥”与“饿”、“完”与“备”、“杀”与“弑”、“言”与“语”。利用义素分析法可以很快就辨析出几组同义词的相同与不同:
A组
饥[+腹中无事物,-时间长,-危及生命]
饿[+腹中无事物,+时间长,+危及生命]
B组
完[+全,+形态完整,-数目齐全]
备[+全,-形态完整,+数目齐全]
C组
杀[+取人性命,-上对下,+下对上]
弑[+取人性命,+上对下,-下对上]
D组
言[+说话,+个人主动陈述,-与人交谈或回答问题]
语[+说话,-个人主动陈述,+与人交谈或回答问题]
A、B、C、D为四组同义词,“+”为肯定,表示具有这一特征,“-”为否定,表示没有这一特征。同组中有相同的“+”或者“-”表示它们有相同的义素,相同义素决定了它们是同义词,而不同的义素决定了它们在意思和用法上的差别。将文言文中的同义词用义素分析法展示给学生并讲解,细致清楚明了,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义素分析法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除了文言文需要进行很多同义词辨析,现代汉语中也有很多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辨析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高中语文课本里曾经有这么一道题:从“精细”、“细微”、“细致”、“细密”这组同义的形容词中挑选最恰当的分别填入下列语句的空格内,每个词只能选填一次。填完后,再同课文对照,看看有无不同,体会作者选用同义词的精当。
⑴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刻丝、象牙雕刻,全都在____上显能耐。
⑵且不说自在画怎么生动美妙,图案画怎么工整____。
⑶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____。
⑷(掐丝)这是一种非常____的工作。
空格处需要填写的词语分别为细密、细致、细微、精细。初看这组同义词没有很大的区别,都表示“细”,但是实际上,四个词之间是有差别的。那么,它们有什么样的细微差别呢?用义素分析法可以很清楚地将他们区别开来:
这组同义词,相同的义素是“细”,即“横剖面小”,在“细密”中的区别性义素是“[(+质地)紧密]”,这是刺绣、刻丝、象牙雕刻等手工艺品的特点,因为“细密”,所以要“费大工夫”,故1题应选“细密”。“细致”的区别性义素是[+精致],2题写图案画的特点,对细小的地方都花工夫,画得精致,故选“细致”。“细微”的区别性义素是[+微小],3题因为“小块面积小”,所以热胀冷缩的变化也微小,故选“细微”。“精细”的区别性义素是[+精致],因此4题应用“精细”来说明“掐丝”是一道很精致的工序,要做得很细心。通过义素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将这四个词语区别开来。
又如:表示“关于人的智力和体力来源的看法”的同义词有禀赋、天赋、本性、天性。这组同义词相同的义素是“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将该组词语相同义素和不同义素列举如下:
禀赋[+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人的个性、性格]
天赋[+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人的个性、性格]
本性[+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人的个性、性格]
天性[+人的智力体力的来源,+人天生具有的素质或条件,-人的智力、才能或体魄,+人的个性、性格]
通过比较这组同义词的相同义素和不同义素,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义素分析法揭示出在共同意义范围之内的词义的细微差别。比之传统的同义词辨析方法,此法辨析同义词更加缜密,更具系统性。在中学语文词汇教学中,用义素分析法辨析古今汉语同义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汉语对外文化学院)
第二篇:第三章 义素分析法
第三章 义素分析
一、语义场的提出
“语义场理论”(The Theory of Semantic Fields)是德国学者特雷尔(J.Trier)最先提出來的。他的语义场理论以下述观点为依据:
(1)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是互相联系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词汇系統。一方面,词汇消亡,新词出现;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消逝,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也在不断地调整变化。
(2)既然语言词汇中的词在语义上互相联系,我们就不应该孤立地研究单个词的语义变化,而必须把语言词汇当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統來加以研究。
(3)既然词与词之间在语义上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能透过分析、比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才能确定一个词的真正涵义。也就是说,词只有在“语义场”中才有意义。
当代的语义学理论都强调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係。不同语言里的某一个“共同概念”支配下所构成的语义场可能不同。
二、语义场的性质
“场”概念本是具体的。“场”的基本意义是“场地”、“场所”。具有空间性。引申为“物理场”,开始抽象化,即指相互作用场,但它仍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存在于整个空间。如:引力场、电磁场、电子场等。它也具有空间性,同时强调是相互作用“场”,指出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依靠有关的“场”来实现的。这种“场”均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再进一步引申为分面有某一种物理量或数学函数的空间区域本身,不一定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例如:标量场、矢量场、张量场。有时为了研究的方便,甚至可称有火炉的房间有一个温度场,河流中有一个流速场。“场”概念进一步虚化,但也具有空间性。
语义场是基于概念关系场。它以语义网络形式构成一种完全虚化的非物质的空间区域。语义场也具有空间性,只不过在这个空间区域内分布的不是物理量或数学函数,而是构成义位的义素。
在这里,我们引进一个新的概念——义位:是语义系统中自由的最小单位。是相当于义项的单位,但和义项又有不同,义项是词典学的术语,它一般指一个多义词的分项意义;而义位既指多义词的分项意义,也指不同词的意义。一个最小的能自由运用的意义才是义位,而义项有些是语素义,不能自由运用,不能算义位,只能算义项。
比如:“论”的义项:
①分析说明事理,如:要论起考大学来„„。
②学说,如:唯心论。
“论”的义项①是义位(当然也是义项),义项②只是义项。
可见,义项大于义位,是义位中的自由义位。
语义场与义位和义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就象物理场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样。同一语义场的义位必须具有某些相同的义素。这是构成同一个语义场的前提条件。语义场可以这样定义:根据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也就是具有相同义素的若干义位形成的系统。
说得详细些,如果若干各义位含有相同的表彼此共性的义素和相应地表彼此差异的义素,因而连接在一起,互相规定、互相制约、互相作用,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例如:“丈夫”——[+近亲属][+配偶关系][+男性];
“妻子”——[+近亲属][+配偶关系][-男性]。这两个义位,含有相同的义素[+近亲属][+配偶关系]与不同的义素[-男性] [+男性],它们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语义场。
一切义位都存在于一定的语义场之中并与其他义位相互作用;
语义场之外的义位是没有的,不同其他义位发生关系的义位也是没有的。
三、语义场的种类 语义场的类型很多,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划分,最基本的划分有以下这样五类: 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下面分别介绍:
(1)类属义场,又叫分类义场,是一种最基本的场型。处于同一义场的各个义位都是同一类的事物、运动或性状里的各种对象。最简单的类属义场是二元的,只包括两个义位。例如:
客轮——货轮硬卧——软卧中医——西医城市——农村
类属义场更多的则是多元的。例如:
鸟类场:麻雀、燕子、老鹰、八哥、海燕„„ 动物场:狗、老虎、蛇、马、蚂蚁„„
植物场:草、杨树、柳树、迎春、牡丹、„„
人类场:老人、妇女、军人、教授、工人、婴儿„„ 视觉场:看、望、瞧、观察、窥测、审视、鸟瞰„„ 烹调场:炒、煎、煮、炸、烩、炖、溜、蒸„„
亲属场:父亲、儿子、哥哥、叔叔、姨、奶奶、妯娌„„ 颜色场:红色、白色、黑色、桃红色、古铜色、咖啡色„„ 物态场:液体、气体、固体、胶体„„
颜色场:红、黄、橙、绿、青、蓝、紫、大红、粉红、墨绿„„
显然,上述义场都还可以作进一步的细分类或概括。如:“亲属场”可按“直系”、“旁系”、“父系”、“母系”、“婚姻”、“生育”等义位关系分类,形成更小的语义场。如果“亲属场”称为“母场”的话,那么分出来的这些小场可以称为“子场”。所有大大小小的语义场构成一种语言的语义总场。
因此,类属义场可以是多层次的,大类之下分小类,小类之下又可以分出更小的类。层层叠叠,虽复杂,却严整。例如:
交通工具
车船飞机„„
汽车火车自行车„„
轿车客车吉普车„„
丰田奔驰„„
在语义场中,上一层的义位称为上位,下一层的义位称为下位,同一层次的义位称为平位。
相应的处于上位的词称为上位词,处于下位的称为下位词,处于平位关系的称为平位词。如:“车”是“汽车”的上位词,“汽车”是“车”的下位词;同理,“汽车”是“轿车”的上位词,“轿车”是“汽车”的下位词。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义场中的词只有平位词,没有上位词和下位词。例如:父亲儿子爷爷 双亲子女
母亲女儿奶奶
分类场型的义位关系有如下特点:
A、上下义位之间是领属关系。这种义场的上、下义位关系正好与逻辑学的上位概念(属概念)与下位概念(种概念)的关系一致。即上位表示义场的领域,下位表示该领域中的分类。处于中间层次的结点,既是上位的分类,又是下位的领域。如:“交通工具”是“工具”的一个分类,同时也下位结点的领域,该领域的分类是“机”、“车”、“船”等,依此类推。B、类属义场的分类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很多分类主要是基于语言交际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的认知。如将“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将“距离”分为“远”和“近”,将“官员”分为“清官”和“贪官”等等。在语言系统中,类属义场以二元分类为主。(2)顺序义场
顺序义场的各个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例如: 一、二、三、四、五„„ 小学-中学-大学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学士-硕士-博士 春-夏-秋-冬 顺序义场的分类:
封闭顺序义场例如:月份、季节开放顺序义场例如:自然数排列
循环顺序义场例如:季节、星期不循环顺序义场例如:学位、职称
(3)关系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相会制约、相互依靠。例如:
丈夫-妻子原告-被告 主子-奴仆老师-学生
买-卖教-学上-下前-后
关系义场一二元义场为主,但也有三元或四元义场。例如: 上、中、下左、中、右(三元义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四元义场)
有些关系义场可以构成一定推导形式: 左边-右边前面-后面
张三在李四左边-李四在张三的右边 我在你的前面-你在我的后面
但语言具有主观性,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可以推导。例如: 自行车在金陵饭店的前边 *金陵饭店在自行车的后面
四、义素分析法
1、义素的定义 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即词义的构成要素。义素又称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任何一个意义都可以分解成一些更小的单位。而分到最后得出的单位便是义素。例如:
鞋子: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的无筒的穿具。袜子:穿在脚上、走路时不着地、有筒的穿具。靴子: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有筒的穿具。
2、义素分析的步骤(1)、确定对象:分析的对象必须相关、接近,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或者说,才有比较的意义;否则,没有意义。例如:我们可以对“伯父、叔叔、姑妈、姨妈”等词进行义素分析,而对“大海、自行车、学生”进行义素分析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前者能够显示出词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后者达不到这样的目的。(2)、比较分析:找出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3)、表达:义素用[]标记,以“+”、“-”来表示对立的义素。看下面的示例分析:
如果我们对上述词义进行分解,可以得到下面的构成成分。鞋子:【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穿具】 袜子:【穿在脚上】【走路时不着地】【有筒】【穿具】 靴子:【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有筒】【穿具】
将上述三个词的语义构成成分就是义素。可以看出三个词既有共同义素,也有不同义素(区别义素),为了更好地显示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通过二分法,以矩阵的形式表现出来:
义素矩阵示意图
从上面的矩阵分析图中,可以看出“鞋子、袜子和靴子”三个词语义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就是共同义素,它显示了词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不同点就是区别义素,它显示了词义之间的差别。
要注意区分义项和义素:义项是就词的全部内容进行分解的,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互补,由此形成整个词义;义素则不同,它是对词的义项进一步分析的结果。应该说,义项可以分解为义素,义素组合起来可以构成义项。可见,义项是比义素大的单位,义素是比义项小的单位。下面是义素分析举例:
首先,确定分析对象 伯父叔叔姑姑
其次,进行词义比较,找到共同义素和不同义素。共同义素:亲属
区别义素:性别不同,比父亲大或小 第三,用二分法或矩阵形式表达出来。伯父——[+亲属][+男性][+比父亲大] 叔叔——[+亲属][+男性][-比父亲大] 姑姑——[+亲属][-男性][土比父亲大] 义素矩阵图
3、义素分析的作用
(1)辨析同义词,显示出词与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汽车、火车、自行车。(2)用于词典编撰。翻开一些辞书,可以看到不少词的释义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袜子”的释义:
袜子:一种穿在脚上的东西,用棉、毛、丝、化学纤维等织成或用布缝成。(3)揭示词语搭配的内部关系。例如:吃、喝、吸
“吃”搭配的对象应具有[+固体]特征;“喝”搭配的对象应具有[+液体]特征;“吸”搭配的对象应具有[+气体]特征。下列短语合格与否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 吃饭 吃苹果 喝水 喝茶 吸烟 吃面条 喝面条 吸气 *吃茶 *吃烟 再比如:
大学生人民币 教授黑板 团长男人南京校园 冬天桌子 星期五电灯
大学生了*人民币了 教授了*黑板了 团长了*男人了 南京了*校园了 冬天了*桌子了 星期五了*电灯了
第三篇: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关于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
【摘要】在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中,近义词和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一直是各路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国内学术界关于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与界定的主要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是在词汇本体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近义词;辨析;本体;教学 1.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本体研究
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研究在汉语词汇本体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热点,同义词与近义词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是相互并列的关系还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要研究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近义词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和借鉴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1.1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近义词与同义词的辨析与界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对同义词定义的研究讨论上。同义词是否包含近义词,这是学界讨论的主要问题。有的人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近的词,就是说只要意义相近,就可说是同义词;而有的人认为同义词是意义完全相等的两个词或多个词;还有的是一种折衷的看法: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这实际上就是学界对同义词定义的三种主流观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接下来就讨论一下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问题。
一.是将同义词与近义词合称同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的主体。张静先生在《词汇教学讲话》 中将同义词划分为等义同义词、交叉同义词、近义同义词, 可见他认为近义词是同义词中的一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是意义相近就可以称作同义词。例如:“现在”和“如今”,“安静”和“宁静”,“打算”和“计划”,“但”和“却”等都是同义词。
二.是认为近义词和同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应当分开讨论。刘叔新先生坚持认为近义词与同义词不同, 它不能看成是词汇的一种结构组织, 应将二者分开, 这种观点在《词语的知识和运用》、《同义词和近义词的划分》等论著中都有所体现。这种观点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完全相等的词,例如“爸爸”和“爹”以及“父亲”,“妈妈”和“娘”以及“母亲”,“卷心菜”与“包心菜”,“玉米”和“棒子”等都是同义词;而意义相近却又不完全相同的词叫做近义词。如我们在第一点中举得所有列子:“安静”和“宁静”等就全是近义词。三.是将近义词和同义词合称为近义词。有的学者认为同义词都是近义的,即不承认有真正意义的同义词的存在, 将近义词同义词合而为一。如伯绰先生在《同义词例解》一文中认为在意义上相近的词叫作同义词。他们认为没有两个词的意义是完全相等的,他们在使用中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差别。
1.2我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界定
在我看来,我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的。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的词语类型,它们并存的,我们应该将其分开讨论。
前面我们说到“爸爸”和“父亲”,“玉米”和“棒子”,“发动机”和“引擎”等,这些都是同义词。学者们认为,同义词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 ①新旧词并存:如“普通话”和“国语”,“夫人”和“老婆”。②标准语和标准语中吸收的方言词并存,如:“玉米”和“苞谷”,“做”和“搞”
③对外语词不同方式的借用,如:“维生素”和“维他命”,“发动机”和“引擎”
④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语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原因,如:“地”和“土地”,“种植“和“栽种”。这也是同义词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说同义词的产生是历史文化的选择,它所体现的更多是我们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状态。而近义词是自古就有的,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不同需求而产生的。从产生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词语。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较难区分的,现在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区别方法就是替换法。早在1956年,孙常叙就用事物标准和功能上可以替换相结合的方法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了,他指出近义词和同义词的区别就在于它们是不是能够在同一原句里替换之后还可以表达同一事物,如果替换之后不改变所指的事物,是同义词;若替换之后指另一事物,不论它们之间如何相近,也只能是近义词。目前,这种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双重标准得到普遍的认可。
如:①她碰了碰我的手臂示意我走开。(胳膊)②这么冷的天,你穿上衣服再出去。(衣裳)在这两个例句中,“胳膊”可以和“手臂”替换,“衣服”可以和“衣裳”替换,所以它们是同义词。
如:③现在是下午2点。(如今)
这里的“现在”和“如今”就不能替换,虽然它们意义十分接近,但是它们也只是近义词,而不是同义词。
2.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2.1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辨析
本文开始我就说到,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研究是有区别的。汉语词汇的本体研究是为了我们本国人能更好的分析,研究中文,它所面对的对象是将汉语作为母语的人。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针对的是汉语为非母语的群体。所以我们对两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用的方法。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同义词或近义词的关键在于弄清词语的异同是什么,什么条件下可以互换,什么条件下不能互换。而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概念对于学习来说并不重要,这只是词汇本体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因此不妨将二者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减轻学习者的负担,同时简化教学中的困难。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更倾向于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而存在的,我们可以两种统称为近义词。“同”是指“相同,一样”的意思,也就是说“同”就是没有区别的,那么同义词就是意义上没有区别的词。而“近”是指“距离短,接近”的意思,也就是说近义词是指意义相近的词语。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如果这个“距离”短到为零,距离的两端完全重合的话,那么就出现了相同的局面,也就没有差别可言。也就是说同义词其实可以看作是近义词的一种特殊现象,同义词是普遍近义词中的特殊存在。
这样的看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有利的。
首先,汉语中完全同义的词语数量极少,如果完全使用“同义词”这一概念来称呼“但”和“却”,“现在”与“如今”等词语,很容易让学习者误解为意思完全相同。
其次,我们说“意义相近或者相似”,这样的相似或相近的标准实在是难以把握。每个人对这个相似程度都有自己的见解。例如有些人会觉得“树”和“树木”,“现在”与“如今”意义是相同的,而有些人会觉得它们是有区别的。再说,汉语词汇一般都具有多个义项,有些词某些义项之间会有相似性,但同样的词在另外一些义项上又有区别。从词的语用上来说也是一样,比如说你可以说“你真好看”,也可以说“你真漂亮”,可是当你说“这本书真好看”与“这本书真漂亮”所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因此你可以说它们是近义词,但你不能说它们是同义词,因此,从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角度出发,将同义、近义词合称“近义词”也更为合适。
2.2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在前面对同义词与近义词的辨析中,我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将同义词看作是近义词的一部分,所以在接下来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讨论中,我将近义词看作是包含同义词的一个整体,我所讨论的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的辨析以及教学方法。
近义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难点,也是母语为非汉语的人学习汉语是较易出错的地方,他们会很容易将近义词混用,比如说“他为我的变化感到开心。”这里就是将“变化”与“改变”这一对近义词混用了。要想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就得在近义词的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方法,要着重分析近义词中的差异。① 从词性上进行区分
虽然是近义词,但是其词性可以不同。形容词和动词可以是近义词,动词也可以和名词是近义词。如“比方”和“比如”都指用一个容易懂的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不容易懂的事物。“比方”既是动词又是名词,因此它可以做宾语,而“比如“只是动词,所以不能做宾语。
例:比方说=比如说
可是“打个比方”,“我们可以以这件事来做比方”。这里的“比方”就不能用“比如”代替。所以我们首先可以从词性上对近义词进行区分。
再如“爱好”和“喜欢”。“喜欢”是动词,而“爱好”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平时爱好(喜欢)下棋”;我们还可以说“下棋是他的爱好”,但是不能说成“下棋是他的喜欢”。② 从词义上进行区分
如近义词“爱护”和“爱惜”。“爱护”和“爱惜”都是动词,都有“爱 ,重视而不糟蹋”的意思,但“爱护”着重在“护”,保护好,不使受伤害,所以与其搭配的都是易受伤害的人、生物或其他事物,如“同学”“花草”“公物”等;“爱惜”着重在“惜”,不使白白消耗掉,舍不得,所以与其搭 配的是在使用的而又容易逐渐消耗的事物 ,如“时间”“人力”“金钱”等。③ 从语法意义上进行辨析
如近义词“美丽”和“漂亮”,它们都是形容词,都表示事物美好,受人喜欢,例如我们可以说“这个花园真美丽”或者说“这个花园真漂亮。”
但是它们在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一般来说,“漂亮”可以用于形容男女的美观外表,而“美丽”只能用来修饰女子。如“这个女孩漂亮/美丽”,“他是一个漂亮的小伙子”。除此之外,“美丽”一般表示事物内部以及外部之美,可用于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多用于书面语;而“漂亮”只能用于具体的事物,且多用于口语。例如“小姑娘美丽的心灵打动了所有人”,“妈妈今天打扮得很漂亮”,这里的“美丽”和“漂亮”都是不能互换的。这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着重区分的。④ 从词语色彩上进行分析
“成果”和“后果”都有“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达到的最后状态”的意义。但“成果”多用于事物顺乎发展规律而达到的最后状态,而“后果”则多用于言语和行为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产生的结果,因而多用在“坏”的方面。再如“鼓动”和“煽动”,都是表示通过语言、文字激发人们的情绪,使其行动起来。但“鼓动”是中性词,但一般是用来表示激发人做好事情。“煽动”是贬义词,表示鼓动人做坏事情。
【结语】近义词的辨析不仅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难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尽量将近义词的讲解简单化,我们对近义词的辨析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把近义词所有的差异一股脑全讲给学生;同时要注意是辨析语言浅显易懂,不能用更加复杂的语言去解释本解释的词汇。
【参考文献】
1.陈慧忠主编:《对外汉语丛论.第8集》,学林出版社,2011 2.傅鸿础编著:《汉语常用近义词语辨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朱芳华著:《对外汉语教学难点问题研究与对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张博等著:《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语词汇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洪炜:《面向汉语二语教学的近义词研究综述》,华文教学与研究第48期,2012 6.邹雪:《同义词!近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7.李立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硕士学位论文,2007 8.胡亮节:《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卷第6期,2006 9.黄南松 孙德金主编:《HSK词语用法详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匪”与“非”(词语辨析)
五年制第九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但在课文后面的读写练习中,却又出现了受益非浅一词,匪与非究竟哪一个准确呢?同一个词中出现两个不同的字,容易形成混乱,对同学们造成不良影响。经查阅工具书,我认为读写训练中的非字是不恰当的,应该与课文中出现的受益匪浅一词统一,都写作匪。
匪读fěi,而非读fēi,这两个字的读音不同,尽管他们都有不,不是的意思,甚至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以通用,但在结构比较固定的词语中,应该明确它们的区别,尊重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准确把握这两个字的不同语义环境(尤其是结构稳定的成语)中的含义,下面请同学们留心几个词的读音与含义:
获益匪浅(匪,读fěi,不写作非):指受到很深的教益,有很大的收获。
匪夷所思(匪,读fěi,不写作非):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痛改前非(非,读fēi,不写作匪):痛下决心,改掉以往的错误。
无可厚非(非,读fēi,不写作匪):不可过分责难,指还有一定道理,不可全盘否定。
以上词语结构稳定,是常见又常用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将匪与非混用。
第五篇:“萧萧”与“潇潇”(词语辨析)
萧萧与潇潇都是描写、形容事物的词,但适用对象有别,如对这两个词的词义不清楚,容易阴差阳错。如有人把萧萧春风拂人面写成潇潇春风拂人面,把秋雨潇潇,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写成秋雨萧萧,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单字萧,意为萧索、萧条,无象声义。萧萧:象声词。形容马叫声、风声、草木摇动声等。如马鸣萧萧,风萧萧兮易水寒。如刘庶凝《还乡梦自序》:夜闻竹林萧萧,声如泉涌,独坐窗前,久不能寐。又如姚雪垠小说题虎吼雷鸣马萧萧。
潇潇:形容词。形容风雨急骤状。如:在一个风雨潇潇的夜晚,我来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也可形容小雨。如潇潇细雨滋润着庄稼。单字潇,水深而清的意思。
萧萧是象声词,潇潇是形容词。潇潇从三点水旁,与水有缘。有风无雨用萧萧,有雨或有风有雨用潇潇。潇潇春风拂人面因有风无雨,该改用萧萧;秋雨萧萧,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因有雨该改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