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

时间:2019-05-15 01:5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

第一篇: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

陈情表

教学目标 :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

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设计: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三、解题:

体裁: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已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四、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床蓐 猥以微贱 非臣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育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2、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提示:

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第二段:写自己忠与孝的两难处境。

第三段:为打消武帝的疑虑,重申自己的人生态度及特别处境。第四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先尽孝后尽忠。

五、布置作业:

1、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2、根据对全文的理解,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分组检查背诵。(四人一组)

二、分析段落,掌握重点字词(1)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

(2)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3)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问题:本段作者是怎样形容自己的处境的?共同的特点是?(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

提示: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问题: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提示:为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三、分析理解第二段

(1)学生齐声朗读第二段。

(2)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3)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问题:本段有一句关键语句,“泄露”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来找到它。

提示:讨论得出:“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问题:结合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讨论分析,“进”难在哪里,“退”,难在何处。

提示: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四、分析理解第三段

(1)学生齐声朗读第三段。

(2)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3)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问题:本段第一句话在全段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

问题:作者接着提起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经历,是否是闲笔?结合《陈情表》一文第一读者的特殊身份,深入探讨。

提示: 从历史背景上看,双方关系微妙。作者是前朝官员,陈情的对象是今朝的君主,为打消对方的疑虑,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的人生目标就必须表明,此处一笔,不着痕迹,但却正是问题关键所在。

五、分析理解第四段

(1)学生齐声朗读第四段。

(2)每组进行讨论,指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找两组回答(3)找学生翻译本段内容。

(4)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作答。

问题:请找出本段中,作者直接表现陈请目的的语句。

提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问题:在前三段的情感充分表达之后,作者在第四段提出陈请目的之前还进行了许多铺垫,是否多余,为什么? 提示:用自己的年龄与祖母年龄的对比,表达“尽节日长,尽孝日短”,提出一个“两全之策”,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进一步让皇帝消除疑虑,达到陈请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

第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夙道闵凶 第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辞不就职 第三段:提出以孝治国之大理。愿乞终养 第四段:表明尽忠尽节之诚心。尽忠日长

小结:为了达到“乞终养”的目的,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时剖明心迹,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

2、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

第二篇: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2

《陈情表》练习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意。

险衅()行()年四岁 祚()薄()应()门之童 猥()以微贱 床蓐()陨()首 责臣逋()慢 日笃()拔擢()宠命优渥()

2、本文中出现了很多成语,请识记下列词的意思。(1)孤苦伶仃:(2)茕茕孑立:(3)形影相吊:(4)日薄西山:(5)气息奄奄:(6)人命危浅:(7)朝不虑夕:(8)皇天后土:

2、注意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则告诉不许(告诉: ;不许:)至于成立(成立 :)九岁不行(不行:)臣之辛苦(辛苦:)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臣以供养无主(无主:)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报:)

3、指出对词类活用情况解说错误的一项()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孑,名词做状语,像孑孓一样)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日,名词做状语,一天天)

C、历职郎署(职,名词做动词用,任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做动词用,远离)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急于星火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3)谨拜表以闻(4)逮奉圣朝,沐浴清化(5)则告诉不许(6)少仕伪朝

5、解释下列多音字

⑴微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③听臣微志(《陈情表》)

④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陈情表》)

⑤童微伺其睡(柳宗元《童区寄传》)

⑵息

①宋将军屏息观之(魏禧《大铁椎传》)

②武气绝,半日复息(班固《汉书》)

伶官传序》)

③请息交以绝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⑤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

⑥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陈情表》)

⑦陈涉太息曰(司马迁《史记》)

⑶期

①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病梅馆记》)②良马列期乎千里(《吕氏春秋·察今》)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④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全祖望《梅花岭记》)

6、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译文(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文(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6)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

练习答案

1、Xìn xíng zuî bï yìng wěi rù yǔn bū dǔ wî zhuï

2、(1)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2)茕茕孑立:(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3)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4)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5)气息奄奄:(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6)人命危浅:(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

(7)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8)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土:指地。)

3、A

4、(1)介词结构后置(2)判断句(3)省略句(4)省略句(5)省略句(6)省略句

5、略

6、(1)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

(2)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做伴。(3)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

(4)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5)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

(6)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7)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

第三篇:陈情表教案1

《陈情表》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自学与课堂点拨,积累文言知识。

2、能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鉴赏本文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鉴赏作者的陈情技巧,学习作者情理结合、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

2、通过梳理全文及段落层次,体会文章结构的严密周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听读、朗读,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拳拳之情,通过延伸思考,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孝的思考。

二、学习重点:

1、体会文章结构的严密周全。

2、情理交融的陈情技巧

3、感受亲情的感人力量。

三、学习难点:结合背景,透过文字,体会李密的复杂情感。

四、学习方法: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曾经学习过一篇表文——《出师表》,古人言,“忠则出师,孝则陈情”。通过《出师表》,我们知道了诸葛孔明为了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百年来写孝的至情至性第一文《陈情表》,感悟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板书课题《陈情表》)

(二)合作探究

1、研读第一段,了解李密的悲苦身世,感受祖孙情深。

(1)指定读,提示语调低沉,读出凄楚悲凉之情,赢得晋武帝的同情。(2)该段的总纲是什么?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3)作者诉说了自己哪些悲惨的遭遇?——通过不幸更能突显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不可废离。四大闵凶: ①父死母嫁。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幼弱孤苦。——为何强调自己年少体弱?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门衰祚薄,茕茕孑立。——为何强调门衰祚薄?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④祖母刘氏,年迈多病。——为何强调祖母常年患病?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密的少多疾病,刘的夙婴疾病,以及无近亲相助,使得刘的躬亲抚养更显艰难,刘的养育之恩更显深厚,而刘此时能依靠的也只有密一人而已。四个闵凶的安排是是时间顺序又符合逻辑。

前两个“闵凶” , 突出了祖母刘的养育之恩,后两个“闵凶” , 则强调了祖母刘需要自己侍奉。前者即下文的“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后者即下文的“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4).作者为何在开头一段中大肆渲染自己悲惨的身世?为何突出自己门衰祚薄、孤苦伶仃的情形?

在此段中,李密通过叙述自己悲惨的身世博得了晋武帝的些许同情,同时暗示,臣必须尽孝以报刘养育之恩,刘只能由臣来侍奉,无人可以取代。两层意思因果关联。这一段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揭旨, 但把臣与祖母的相互依赖关系写全写足, 为下文揭旨作了坚实的铺垫和有力的蓄势。(5).齐读一遍。

一味的诉苦稍稍触动了晋武帝的内容,但是,现在是提出请求的时候吗?这同情足以让晋武帝答应自己的请求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李密不与新朝合作的托辞,李密将会怎样提出自己的要求呢?我们继续赏读第二自然段。

2、研读第二段,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两难处地的。

(1)指定读,要求读出焦急不安、诚惶诚恐的心情,让晋武帝体恤自己两难处地。

(2)简述作者在此表达了几层意思?试着概括。

前一层写朝廷屡次征召及感恩之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后一层写郡县催逼,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矛盾冲突:尽忠不能, 尽孝不成。

(3)虽是进退维谷,但是字里行间,李密倾向还是十分明确的,说说认识。如果没有外界的施压,李密会作何选择?(揣摩作者复杂情感)(4).作者为何在第二段一再申明自己沐浴皇恩,进退狼狈?

作者为了申明,自己是知恩感恩的,目的在于消除晋武帝的疑虑和恼怒。君不见,因为李密几次三番辞不赴命,辞不就职,朝廷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李密的潜台词很明白,我并不是不知感恩的狂妄之徒,您的每一点恩惠我都记在心里,但是我没有办法:“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亦难,退亦难,实在无可奈何。李密言辞恳切,大胆暴露心迹,使人觉得他真的是在推心置腹。借此消除朝廷对自己不奉诏的恼怒和猜疑,求得理解。(5)参照结构图,齐读第二段。

摆出自己的两难处地,览表之人或许也能设身处地,并且双眉紧锁,转念一想,虽然百善孝为先,但是,以儒家思想而言,忠君应该是大于孝亲的,你李密是个儒学家,不能不知道这点吧?所以,这时候不适合提出要求。那么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如何让晋武帝认为孝亲重于尽忠,或者孝亲就等同于尽忠呢?我们课下自己读一读第三段,看看李密是如何机敏地解决这个问题的。

3、研读第三段,体悟陈情艺术。

(1)指定读,要求情真意切,使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及孝心。(2)提醒学生关注“且”“但”两个词语,概括该段表达的三层意思。①抓住“以孝治天下”的国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尽孝实乃尽忠。

②针对晋武帝的猜忌,自陈心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对新朝的器重感恩戴德。③祖母病重,与祖母更相为命,不能废远。

(3)诵读经典语句,体会拳拳亲情。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以将沉西山的落日写祖母苍老多病、奄奄一息的形象,读者脑中自然会显现日落西山的悲凉之景与两鬓苍苍、卧病在床急需孙儿供养的孤弱老人,不免心生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母孙二人的相依为命,上慈下孝,感人肺腑。

表文进行到第三段,接近尾声了,李密向晋武帝诉说了自己身世的悲苦,说了欲孝不能,欲忠不成的处境,向皇帝表明了自己不矜名节的心志,接下来是不是为尽孝不能尽忠了呢?如果他直接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晋武帝会有别的想法吗?会答应他的请求吗?我们在课下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看李密是怎么提出自己的请求的。

李密先是悲情诉说自己的身世,意在表明祖母对自己有躬亲养育之情;随后交代圣朝屡次征召的情形,自己处于两难境地;继而拿出晋国孝治天下的国策,并声明自己并非眷恋故国,只是不能废远。读到第三自然段,读者以为,或者晋武帝以为,李密要亮牌了,他必定是弃忠尽孝了。如果你是晋武帝,你会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同意李密的弃忠尽孝的请求呢?

若是所有官员都以尽孝为由不在朝尽忠,又有何忠可言呢?

李密很聪明,他给了晋武帝一个台阶,实现了自己的忠孝两全。我们来一起读读第四段。

4、研读第四段。

(1)齐读。要求情真意切,读出恳求晋武帝答应自己要求的心情。(2)文章的结尾至关重要,李密必须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明确请求,势必要得到晋武帝的许可。他摆出了关键的三点,概括一下是哪三点?

①先尽孝后尽忠,尽孝短尽忠长。——既维护“以孝治天下”的大义,又不违效命晋朝的诏令。

②对天起誓,所述句句属实。——为尽孝而无别图。③听臣微志,生死以报。——举手之惠,一世相报。

“愿乞”、“矜悯”、“愚诚”等词语表达了李密对晋武帝无以言表的忠心;“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仅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达到极致,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3).参照结构图,全班齐读第四段。

(三)拓展延伸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请大家列举一些

(四)、迁移。

祖母与李密,一个是夙婴疾病的老人,一个是体弱多病的小儿,祖母在抚养李密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密深感祖母养育之恩,侍奉汤药不曾废离,朝廷封官不愿废远。一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打动了历代多少人的心弦!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我们不妨环顾一下自己身边的亲人,说说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说说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回报他们的?

(五)、全文总结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陈情表

身世悲苦,祖孙情深。沐浴皇恩,进退狼狈 喻之以孝,不矜名节

第四篇:陈情表教案1

《陈情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生自学与课堂点拨,积累文言词语。

1.重要实词:

险衅 夺 鲜 祚 吊 婴 察 除 听

2.常见虚词:

以 见

3.通假字:闵 零丁 蓐

4.古今异义:不行 至于 成立 秀才 奔驰 告诉

区区 辛苦

5.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外 内 上报 日(日新月异)犬马

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保卒余年

形容词作动词:猥以微贱

6.特殊句式 :被动句、判断句

(二)通过梳理全文及段落层次,体会文章结构的严密周全。

(三)通过听读、朗读,体会作者对祖母的拳拳之情,通过延伸思考,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孝的思考。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结构的严密周全。

情理交融的陈情技巧

感受亲情的感人力量。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透过文字,体会李密的复杂情感。

课时设计:三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预习任务:自读,解决字音,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介绍了解文学常识,即文体、作者、创作背景等内容。

2.通过听、读,能有理解有感情地读课文。

3.通过推测、参照课下注释及教师点拨掌握基础知识。

一、整体把握

文体学习。

1.复习“辞”与“序”两种文体。

2.引入另外一种文体——“表”,作简要介绍。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文心雕龙之“章表”篇:章以谢恩,奏以弹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我们曾经学习过一篇表文——《出师表》,古人言,“忠则出师,孝则陈情”。通过出师表,我们知道了诸葛孔明为了报先帝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胆忠心,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百年来写孝的至情至性第一文《陈情表》,感悟李密的拳拳赤子孝心。

历代学者对《陈情表》的评价:

《古文观止》评论说:“历叙情事,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悱动人。”

苏轼:“读《陈情表》不落泪者,其人必不孝。”

宋代李格:“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写尽慈孝, 使人读之欲涕

今天我们来一起走入这篇表文,看它到底蕴含着怎么的感人力量。

知人论世

1.“陈情表”是哪个臣子向哪朝君主上的表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上表人与览表人的情况。

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忠孝之邦”)人。幼年父死母嫁,由祖母养育成人。曾仕蜀汉,蜀亡后,对晋王朝四招四拒。

教师补充资料: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jiào。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李密师出名门,年少时曾随名儒孟孝琚读经,尤其对《左传》颇有研究,后又师事西蜀大儒谯周,而且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子夏并列。其次,李密颇有才干,在蜀汉做了三年尚书郎后,被怀帝刘禅推荐给大将军姜维任主簿,处理军机要务;后多次出使吴国,以其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和人格魅力说动孙权,消除弥隔,再次结成联合抗魏的统一战线。蜀吴联盟有效遏制了曹操雄霸三国的野心,一度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

晋武帝介绍:(可由学生说出)

司马昭灭蜀,不久中风而死,东吴盘踞江东。司马炎废魏称帝,即晋武帝。其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为笼络人心,所以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就职。拒绝朝廷征召,会有眷恋旧朝,自矜名节之嫌。

“建安七子”稍晚的“竹林七贤”例举阮籍、向秀等人例子。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嵇康文章颇负盛名。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与山巨源绝交书》),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于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向秀二人,交谊很厚.嵇康因不服晋王司马昭独揽朝政,被诬陷杀害.向秀在嵇康被惨杀后,在统治者的高压下勉强出任官职.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

读15分钟 4分/ 听 听录音,说说李密的表文大概说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师不置可否。

再听(师范读)

课文里究竟写了什么呢?我们看投影上的课文,边看边再听一遍朗读。注意课文里每个字的读音。

总结:说了祖母躬亲抚养自己长大历尽艰难,现在祖母年迈多病,不忍废离。圣朝恩宠,感激涕零,但祖母病重,难以奉诏赴任。请求先尽孝后尽忠。

3.默读 ——处理字词

1.把1-2段不理解的字词、不明白的句子写到练习本上。

2.把1-2段不理解的字词、不明白的句子写到练习本上。

3.先用邢老师讲到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再打开书借助注释。还不理解的提出来。

4.标出重点词句,以问答的方式点拨巩固。

第一段:以 见 夺 躬 不行 零丁 成立 鲜 祚 外 内 僮 孑 吊 蓐

第二段:

字音:洗马

古今异义:秀才 郎中 星火 告诉 奔驰

常考虚词:以(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以表闻)——链接《归去来兮辞》相关知识

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使,让

舟遥遥以轻飏

连,修饰

农人告余以春及 介,把

引壶觞以自酌 连,表承接

词类活用:孝廉 上报 微贱 具以表闻

第三段: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以:凭借)

但以刘日薄西山(以:因为)

无以至今日(无以:没有„„的办法)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因此 以:因为)

薄:迫近。(义薄云天)

区区: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今义: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注意“盘桓”与《归去来兮辞》中“盘桓”的不同。

第四段: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指示代词,这样。)

辛苦:古义,辛酸悲苦。

所见明知:表被动。

庶刘侥幸: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

保卒余年:使动,使保全。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以闻:使动,使之闻。

胜:读一声。解释?

封建国君掌有生杀大权,何况晋武帝生性残暴,阴险多疑,作为故国旧臣的李密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晋武帝已有不悦。表中言辞稍有不慎,就会被试为眷恋故国,别有他图,不仅达不到陈情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我们可以想象,李密执笔之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纸《陈情表》干系着李密的身家性命,李密双眉紧蹙,思考着如何得体而有力度地陈述自己的实情与真情,这篇表文送出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那么他这篇表到底写得怎么样呢?我们默读一遍,在自己心里给他打个分,注意字词。

(五)齐读课文,抓内容,梳理陈情的思路。(理解创作意图,文章主旨)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陈情技巧,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获得信任。

体会情感:血浓于水诉亲情,急于星火表忠心。

二、精读课文,抓住作者陈情的技巧,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情。

(一)研读第一段,了解李密的悲苦身世,感受祖孙情深。

指定读,提示语调低沉,读出凄楚悲凉之情,赢得晋武帝的同情。

该段的总纲是什么?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作者诉说了自己哪些悲惨的遭遇?——通过不幸更能突显祖孙二人相依为命,不可废离。

四大闵凶:

(1)父死母嫁。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幼弱孤苦。——为何强调自己年少体弱?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3)门衰祚薄,茕茕孑立。——为何强调门衰祚薄?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4)祖母刘氏,年迈多病。——为何强调祖母常年患病?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密的少多疾病,刘的夙婴疾病,以及无近亲相助,使得刘的躬亲抚养更显艰难,刘的养育之恩更显深厚,而刘此时能依靠的也只有密一人而已。

四个闵凶的安排是是时间顺序又符合逻辑。前两个“闵凶” , 突出了祖母刘的养育之恩,后两个“闵凶” , 则强调了祖母刘需要自己侍奉。前者即下文的“ 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后者即下文的“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4.作者为何在开头一段中大肆渲染自己悲惨的身世?为何突出自己门衰祚薄、孤苦伶仃的情形?

在此段中,李密通过叙述自己悲惨的身世博得了晋武帝的些许同情,《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时暗示,臣必须尽孝以报刘养育之恩,刘只能由臣来侍奉,无人可以取代。两层意思因果关联。这一段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揭旨, 但把臣与祖母的相互依赖关系写全写足, 为下文揭旨作了坚实的铺垫和有力的蓄势。

5.依据结构图齐读一遍。

一味的诉苦稍稍触动了晋武帝的内容,但是,现在是提出请求的时候吗?这同情足以让晋武帝答应自己的请求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李密不与新朝合作的托辞,李密将会怎样提出自己的要求呢?我们继续赏读第二自然段。

(二)研读第二段,了解作者是如何表现自己的两难处地的。

指定读,要求读出焦急不安、诚惶诚恐的心情,让晋武帝体恤自己两难处地。

简述作者在此表达了几层意思?试着概括。

前一层写朝廷屡次征召及感恩之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后一层写郡县催逼,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矛盾冲突:尽忠不能, 尽孝不成。

虽是进退维谷,但是字里行间,李密倾向还是十分明确的,说说认识。如果没有外界的施压,李密会作何选择?(揣摩作者复杂情感)

4.作者为何在第二段一再申明自己沐浴皇恩,进退狼狈?

作者为了申明,自己是知恩感恩的,目的在于消除晋武帝的疑虑和恼怒。君不见,因为李密几次三番辞不赴命,辞不就职,朝廷已经有点不耐烦了,“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李密的潜台词很明白,我并不是不知感恩的狂妄之徒,您的每一点恩惠我都记在心里,但是我没有办法:“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进亦难,退亦难,实在无可奈何。李密言辞恳切,大胆暴露心迹,使人觉得他真的是在推心置腹。借此消除朝廷对自己不奉诏的恼怒和猜疑,求得理解。

参照结构图,齐读第二段。

摆出自己的两难处地,览表之人或许也能设身处地,并且双眉紧锁,转念一想,虽然百善孝为先,但是,以儒家思想而言,忠君应该是大于孝亲的,你李密是个儒学家,不能不知道这点吧?所以,这时候不适合提出要求。那么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如何让晋武帝认为孝亲重于尽忠,或者孝亲就等同于尽忠呢?我们课下自己读一读第三段,看看李密是如何机敏地解决这个问题的。

第三课时

(三)研读第三段,体悟陈情艺术。

指定读,要求情真意切,使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及孝心。

提醒学生关注“且”“但”两个词语,概括该段表达的三层意思。

抓住“以孝治天下”的国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尽孝实乃尽忠。

(2)针对晋武帝的猜忌,自陈心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对新朝的器重感恩戴德。

(3)祖母病重,与祖母更相为命,不能废远。

诵读经典语句,体会拳拳亲情。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以将沉西山的落日写祖母苍老多病、奄奄一息的形象,读者脑中自然会显现日落西山的悲凉之景与两鬓苍苍、卧病在床急需孙儿供养的孤弱老人,不免心生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母孙二人的相依为命,上慈下孝,感人肺腑。

表文进行到第三段,接近尾声了,李密向晋武帝诉说了自己身世的悲苦,说了欲孝不能,欲忠不成的处境,向皇帝表明了自己不矜名节的心志,接下来是不是为尽孝不能尽忠了呢?如果他直接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晋武帝会有别的想法吗?会答应他的请求吗?我们在课下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看看李密是怎么提出自己的请求的。

李密先是悲情诉说自己的身世,意在表明祖母对自己有躬亲养育之情;随后交代圣朝屡次征召的情形,自己处于两难境地;继而拿出晋国孝治天下的国策,并声明自己并非眷恋故国,只是不能废远。读到第三自然段,读者以为,或者晋武帝以为,李密要亮牌了,他必定是弃忠尽孝了。如果你是晋武帝,你会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同意李密的弃忠尽孝的请求呢?

若是所有官员都以尽孝为由不在朝尽忠,又有何忠可言呢?

李密很聪明,他给了晋武帝一个台阶,实现了自己的忠孝两全。我们来一起读读第四段。

(四)研读第四段。

齐读。要求情真意切,读出恳求晋武帝答应自己要求的心情。

文章的结尾至关重要,李密必须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明确请求,势必要得到晋武帝的许可。他摆出了关键的三点,概括一下是哪三点?

先尽孝后尽忠,尽孝短尽忠长。——既维护“以孝治天下”的大义,又不违效命晋朝的诏令。

对天起誓,所述句句属实。——为尽孝而无别图。

听臣微志,生死以报。——举手之惠,一世相报。

“愿乞”、“矜悯”、“愚诚”等词语表达了李密对晋武帝无以言表的忠心;“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仅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达到极致,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4.参照结构图,全班齐读第四段。

三、《华阳国志》有载: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陈情表》为何能够使阴险多疑的晋武帝收回诏命,且对李密大为赞赏?仅就文章而言,《陈情表》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内容与形式

内容:所表达的感情,句句发自肺腑,诚挚恳切,深沉哀婉,动人心弦,使人产生共鸣。

第一段:回顾脉络,祖母对李密有养育之情(板书“养育之情”),而且,李密少多疾病,刘夙婴疾病,老祖母抚育弱孙,更兼无亲友帮扶,刘抚养密的艰难可想而知,所以祖母对“我”的恩深似海。所以,“我”理当乌鸦反哺,使其终养。(板书:反哺之情)

作者为何在开头一段中大肆渲染自己悲惨的身世?为何突出自己孤苦伶仃,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

博取同情,《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在第三段中点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目的何在?为什么自曝自己曾为蜀国故吏的污点?

作者为何在第四段絮絮叨叨地拿自己与祖母的年龄做对比?

形式

结构:是层层相因,步步深入,前呼后应

语言:在语言表达上,叙事语言极其精炼。多用四字短句,掺杂长句,读起来抑扬顿挫,情调悲凉,正适合表达急切哀婉的感情。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又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加强悲哀的气势,感人至深,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六、迁移。

祖母与李密,一个是夙婴疾病的老人,一个是体弱多病的小儿,祖母在抚养李密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密深感祖母养育之恩,侍奉汤药不曾废离,朝廷封官不愿废远。一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打动了历代多少人的心弦!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我们不妨环顾一下自己身边的亲人,说说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说说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回报他们的?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五篇: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云南省陇川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陈情表》教案

一、内容及解析

《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见于萧统《昭明文选》中,是李密流传下来的唯一作品。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全文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陈说,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真挚地表达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感情,详尽婉转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既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终养祖母已尽孝道的决心。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情真、情深,抒情扣人心弦,将诉情之语与陈理之言交融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2、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深入体会李密的感情,培养学生敬老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预习

《课堂新坐标》第34页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诸葛亮的《出师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臣子向皇帝陈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shàn)陈情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2、作者作品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3、背景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4、学生自读课文。

⑴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 应(yìng)门 茕茕(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宠命优渥(wò)更(gēng)相为命

刘病日笃(dǔ)犹蒙矜(jīn)育 过蒙拔擢(zhuó)盘桓(huán)气息奄奄(yǎn)⑵翻译下列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晚有儿息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除臣洗马 不衿名节 .........听臣微志 拜表以闻 ..

5、课内探究

★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和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问题一: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

①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②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③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④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 请一二两组的同学齐读第二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二: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两层。第一层叙述朝廷征召宠顾之殷;第二层写自己忠孝难两全、进退维谷的境地。①第一层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 明确: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②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这样写的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目的:诉说自己辞职不就得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第二课时: 导入:

在前两段中,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苦和忠孝不能两全的困难,这样就能打动多疑的晋武帝,使他消除对自己的疑心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密还得进一步陈情,那么,他最后 是用什么情来彻底说服晋武帝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三、四段。★ 请三四组的同学齐读第三段。问题三: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问题四:李密申述祖母需要自己终养的理由有哪些?

明确:文中概括性的语句是: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1)对己恩深(2)境况凄凉(3)供养无主(4)孝乃人之本性(引导学生解读作者多方陈述之“孝情”。)

★全班齐读第四段,学生思考:

问题五: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的主旨?(“愿乞终养”)问题六:由本段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问题七: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明确: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许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重点赏析语句。(请学生从文中找出认为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句,从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等方面品味其艺术效果。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选择品味)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 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1、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2、融情于理。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3、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4、陈辞婉曲,屈伸适宜。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等等。

课后积累: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的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下载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情表》教案1(共五篇)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陕西省镇安中学 张宾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

    高三语文登高教案1

    杜甫 登高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 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导入 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

    苏教版高二上语文《陈情表》教案

    www.xiexiebang.com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汇总七篇《陈情表》教案 篇1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

    陈情表 教案

    《陈情表》教案 一.导入新课: 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李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一些常用的文体,读懂课文,强化文言文阅读、解释、翻译及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掌握本文中出现的一些常用成语。 2.培养利用文章......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教学目标及要求: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了解文言知识;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体会李密祖孙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2、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劝说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文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