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创作说明(含教学设计、学习指导、配套练习、制作技术介绍)
《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创作说明书
作品名称:《三角形的内角和》微课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78~79页 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数学 主讲:池州市贵池区永明小学陶胜保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本微课适应于小学四年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一部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注重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数学。教材通过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以及撕、拼、折等活动,体验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
适应对象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学生是四年级的,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并且在四年级(上册)教材里已经知道了两块三角尺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量、拼、折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
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知道三角形有三个内角。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探究新知:
(一)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
1、出示两个直角三角板,问:“这两个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2、算一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3、出示算式,师指上面算式:“这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内角和都是180°”
(二)操作验证。
1、计算法探究。
(1)出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2)列式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3)观察:从量、算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4)归纳:通过量、算发现这三个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5)进一步思考、讨论。
师: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
2、撕、拼验证。
(1)自主探究:演示撕、拼的方法和过程。
(2)交流: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折一折验证。
(1)演示折一折方法和过程
(2)交流: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也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归纳总结。
通过以上三种不同的操作验证,我们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出示四个练习题,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学习小结。
学习指导
1、通过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初步体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量、拼、折等实践操作验证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3、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知道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的解题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配套练习题
1、下面三角形中,∠1=75°,∠2=40°,∠2=()°。
2、算出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
110°
60°
55°
?
55°
40°
?
3、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
(1)∠1=42°,∠,2=38°.(2)∠1=80°,∠2=56°.4、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制作技术介绍
本作品通过PPT讲解演示教学过程,使用专业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录制演示过程,同时录制同步语音,主画面为PPT讲解;后期通过Camtasia Studio适当修正,最终形成FLV格式的微课
第二篇:三角形内角和证明微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证明》微课教学设计
宁津县大曹镇大赵初级中学 赵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三角形的内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学会解决与求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剪拼、观察、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②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3)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三、学习用具
量角器、硬纸板、剪刀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探索
出示命题:任意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来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可能说出:度量、折纸、剪拼等方法。
(二)学生活动
1、测量
展示测量过程
设计思路:通过测量得出数量,从“数”的角度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剪拼
(1)展示拼接过程,并把拼接后的图形粘贴在纸上。(2)展示图形,观察各角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从丰富的拼图活动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拼出平角,从“形”的角度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下一个环节“推理”做准备。
强调测量和剪拼的方法存在误差,引导学生进行几何证明来验证该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引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
(三)推理
我们前面的操作过程都是从三角形的三个角出发,通过测量得出数据或通过拼接得到平角这样一个直观图形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路,先构造一个平角,再把平角分成三个角,说明被分成的三个角和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构造这个平角呢?
设计理念:演示辅助线的产生,展示平角的得出。学生在动手剪拼、画图中得到了辅助线;让学生体会辅助线是因为解决问题的需要自然产生的。
(四)实践
(1)讲解命题的证明格式,讲解如何由文字语言得出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一步写出完整规范的证明过程。
(2)展示三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得到该命题是真命题。设计理念:给出规范的证明格式,并向学生适当强调。在后面的练习中让学生模仿,逐步规范学生的证明格式,提高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
第三篇:微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数学微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的教学设计
山东省肥城市边院镇过村中学
王勇
刘相稳
邵运超
教学目标:
通过作三角形,探索出“边角边SAS”定理,利用反例说明“边边角”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三角形全等“边角边”定理。突破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分析,归纳获得数学结论,注重动手能力;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教学设想:
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该知识为基础,提出问题。在“边角边”定理的探索中,动手操作,总结自己的发现定理。及时练习,巩固新知。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是后面几种判定方法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看似简单,仔细研究后才发现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处理不好可能难以成功。备课时发现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处理从确定一个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学生相互交流验证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做得较为成功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整体化,内容生活化。在课题的引入方面,让学生动手做、裁剪三角形。既提问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又很好的过渡到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上来。把需要探索的知识自然地体现出来。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2、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并且这两边的夹角为45度的三角形,再通过互相比较发现制作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即三角形都全等。再动手制作3cm所对的角为45°,发现“边边角”不能证明三角形全等。
以后微课制作中应该改进的地方:
1、在录制时总是出现类似于“长短镜头”现象。以后要逐步将这种情况解决掉。
2、声音掌握不好,时大时小,需要在制作时精良些。
3、练习的题目太少,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四篇: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
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比赛
教学设计
微课名称: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所属学科:教育学所属专业:小学教育所属课程:小学微格教学适用对象:教师姓名:梁光明所属院校: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专或本科三年级学生;也可用于教师培训
教学背景:本课程是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习基础心理学、小学教育学两门专业课的基础上,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小学教育见习、小学各科教材教法教学密切配合,为下阶段的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做准备。深刻理解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的运用要求,对下阶段的模拟实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的:深刻理解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的运用要求。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同时运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和巩固知识,并培养他们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方式。
它广泛应用于小学各科教学中,是小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儿童今后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一种技能。下面我以一节小学数学课《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练习设计为例,说明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的运用要求。
二、新授学习
(一)案例:《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要求:●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练习设计:
1、基本练习
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的度数?
2、扩展练习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风筝中,已知一个底角是70°,求顶角的度数?
3、深化练习
我是小判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1个钝角(或1个直角)。()
2、三角形三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等于或大于60°。()
3、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
(二)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的运用要求
1、目的性、针对性。练习设计与选择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
2、多样性、代表性。可采用口头、笔头、操作等多种方式,练习习题类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等。但不得搞“题海战术。”
3、渐进性、阶段性。要采用基本练习、扩展练习、深化练习等层次多次练习,积极合理利用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等多种途径逐步掌握,形成技巧
4、及时性。一旦发现掌握不够扎实时,要及时针对性练习。
5、时间安排适当,与讲授、提问等技能做好配合,不要流于形式。
三、小结、练习巩固
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可以看出:对于练习设计与指导技能,同学们已经学到了不少,希望能运用到今后的模拟实践中。
好!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主要参考书目: [1]张文全主编.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孟宪恺.微格教学与小学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荣静娴、钱舍.微格教学与微格教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