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败的秘密美文
肖华上大学的时候,师姐就告诉他:校门口有两家糖炒栗子店,斜对门开着。一家店的糖炒栗子每斤9元,另一家是8元,质量差不多。当然,学生们通过性价比,卖8元一斤的那家店生意出奇的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比较清淡,偶有情侣经过,或是怕排队耽搁时间的,或死认“一分钱一分货”的人才会光顾。但是即使这样,这家店仍不见倒闭,师姐也很纳闷。
生意不好的那家店,小伙计依然非常卖力,麻利地翻炒着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边还大声吆喝:“好吃,别错过,又甜又香的糖炒栗子!”但被吆喝来的人上前一问价,侧眼看见斜对面排着长队的那家店,便折身过去问价,这一问,就坚定不移地排到队伍后面去了。这家店的老板并不吆喝,他只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糖炒栗子每斤8元。两家店较着劲开了好几年,仍没见死不降价的那家店关门大吉,肖华也萌生了好奇。肖华是学营销专业的,知道扎堆原理,但他不明白生意好坏如此悬殊的两家店怎么开到了一起。
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伙计:“生意这么清淡你们怎么维持呀!”伙计神秘地笑笑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肖华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怎么说好呢?伙计看了肖华一眼说:“有人愿意买8元一斤的糖炒栗子,也有人愿意买9元的,这没什么好稀奇的。”肖华想想也对,市场消费是多元的,但问题是,剔除成本,边际利润必须等于大于边际成本,根据其客流估算,他不可能盈利,除非他另有销路,但是……
伙计笑而不答,肖华更加疑惑。转身离开,肖华又去问生意特好的那家店老板:“你的糖炒栗子比对面每斤贱卖1元,质量是否会有问题?”老板说:“怎么可能呢,我是薄利多销,而且我的货销得越多,进货价格就会越便宜,货销得越快,就会越新鲜越好。”肖华暗想:这个老板的营销方法是符合营销学原理的。
问了一圈,肖华更糊涂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一家店照例是生意红火,另一家店依然是门庭冷落,但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那香味一阵阵飘进学校教室,把学生们的馋虫引诱得满肚子翻腾。
但肖华心中的疙瘩却一直未解开,4年大学即将毕业,他将独自面临市场,但他始终无法明白那家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这不符合市场营销学原理,为了弄清楚这家店背后的秘密和生存之道,他决定再次一探究竟。
这天,肖华在这家生意清淡的店门前逗留,一边暗中打量老板的经营过程。店门前人流不断,有问价后折身走开的,偶有毫不在乎掏钱就买的,但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生意,他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斜对面的经营状况,他炒完一锅装出几小袋之后,全部将其倒入一个大桶,拖进屋内,然后重新将麻袋中的生栗子倒入锅中,重新开始加工。肖华不知那些被拖到屋内去的栗子会怎么处理,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绕到店后去看个究竟,这一看让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见一个小伙计将刚才那个装有熟栗子的大桶搬上黄鱼车,然后推着走了。绕过一个大弯,肖华见黄鱼车拐进了对面那家糖炒栗子店的后门,肖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一家的呀!
肖华拍着脑门暗道:这种营销方法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老板真是高明啊!
第二篇:高三励志美文之花开不败
只有经历过高三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励志美文之花开不败,欢迎参考阅读!
2014年5月3日,距离2014高考仅剩35天。今天推送给大家的是一位高考过来人的心路历程,虽然自己也曾迷茫,但通过不断的调整最终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文章较长,但句句说到我们的心坎里,欢迎大家认真阅读。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着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成人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bcd”,执着啊执着,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政治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高三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的一点一滴,也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高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着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
第三篇:花开不败六月尾情感美文
那年盛夏 花开不败
彩色的浮云晃荡着年少的轻狂
五彩斑斓倒影在那清澈的瞳孔中央
纯白的木棉花将六月飘舞
巧似只只轻盈的白蝴蝶
略过眼际
总是勾起旅行的念头
于是
我将那场飘零叫做离别后的开始
流淌而过的光景
深深得记住了六月里每一段时光
趴在课桌椅上
望着蓝得可以掉泪的天空
思绪稍乱
思念难隐
蝉的鸣叫将这繁夏沸腾
以为它们的故事已经开始讲述
透明的蜻蜓
在不高不低处编织着美丽的梦
将心情折成纸飞机
希望可以像风筝一样飞
…
雨天屋檐下
将月光停止在那抹淡黄色衣着上
匆匆而过
没有交界的视线
将自己堕落
一切只还在睡梦中模糊
盛夏——
等待着那场唯美的花开不败
清晨拧开的水龙头泻下一季等待
哗啦啦的水声流淌出止不住的思念
故事开始的开始
在那场陌生而又胆却的追逐中
直到那天
星星将黑夜点缀的灯火通明
才使得摩天轮开始不停的旋转——
六月尾
记忆里雨后的屋檐
是那场绵延将心荡漾
是那簇绿荫将青涩袒露
你我的开始
在那年盛夏雨后的晴天
——
"花开不败、在那六月尾!"
注:念你如初,爱你如旧。
等你回来!
第四篇:甜饼的秘密美文
烤小甜饼时,总有人试图一心多用,身兼数职——我也不例外。我把无绳电话夹在耳朵跟肩膀中间,一边煲电话粥,一边洗碗、熨衣服,眼睛则盯着电视新闻,直到烟雾报警器响彻云霄,巧克力甜饼被烤得形如焦炭。对高效率的追求,不知断送了多少小甜饼,我却乐此不疲。
直到有一天,姑姑讲起她的婆婆布伦纳太太。布伦纳太太烤的橙味栗子曲奇饼举世无双。姑姑40年前尝过一个,从此再也无法忘怀。姑姑还说,布伦纳太太烤甜饼的秘诀,她至今记忆犹新。
“什么秘诀?”我迫不及待地问,以为会听到“她总是先筛4次面粉”或者“她只用不加盐的黄油”那样的绝技。但姑姑的回答却令我大吃一惊。
“布伦纳太太总是坐在烤箱前。
“当时的烤箱远没有现在先进,没有玻璃窗,没有温度显示,更没有计时功能,她需要不时拉开烤箱门观察甜饼的情况。”
姑姑慢条斯理地说:“布伦纳太太烤甜饼时,别的事一概不干,就只专心地守着烤箱里的甜饼——这就是她的秘诀。”听了姑姑的话,我恍然大悟,布伦纳太太的秘诀就是她安适纯净的心态。
从那以后,我的习惯彻底改变了,烤甜饼时,无绳电话安静地躺在那里,电视从厨房里销声匿迹,熨斗被束之高阁。我不再依赖于电动搅拌机、电子温度计、自动报时器。每次用手指测试面饼是否有弹性时,我手上都留下奶油的余香;每次拉开烤箱门试探甜饼的虚实时,我整个人都沉浸在巧克力醇厚甜润的热气中,发髻衣角上的香味久久不散。但多数时间,我还是坐在温暖的烤箱前,从烤箱的窗口看着椰丝变成金黄色,油汪汪的小甜饼慢慢长大,我的心里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很快我的甜饼名扬全社区,但我知道自己得到的远比烹饪秘诀更宝贵。有的朋友向我抱怨生活令他们手忙脚乱,我都会送上一盘小甜饼,外加布伦纳太太的秘诀。
第五篇:不败青春
“红色经典伴我行”主题征文
青春不败
----《亮剑》读后感
人有时真的让人搞不懂,有时父母或师长的苦口婆心丝毫改变不了青春的我们,而有时一部电视剧或一部书籍却能让我们对自己要走的路看得更清更远,甚至改变我们的既定路线。所以每当看到身边的人因为一次跌倒,便放弃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人生,我感到很遗憾,因为对于拥有青春的我们来说,生活没有失败,每一天都是新鲜的。
自从高中时看过电视剧《亮剑》后,即被剧中李云龙彻底“俘虏”了,于是就一直想看看其原著,但因为那时的我面对高考的压力,无暇阅读此书。恰巧最近在看鲁迅的作品,注意到鲁迅在他的杂文集《华盖集续编》中的《学界的三魂》中写道:“中国旧说,本以为人有三魂六魄,或云七魄;国魂也该这样。而这三魂之中,似乎一是官魂,一是匪魂,还有一个是什么呢?或许是民魂吧……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正进步。”一个呼唤“民魂”,一个高唱“军魂”,看似不同其实内涵相差无几。于是,我便去图书馆借了《亮剑》好好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感觉《亮剑》给我最大的震撼是此书的情节铺叙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很高超,其来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亮剑》一书主要描述了革命军人李云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炮轰金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时期革命军人革命本色始终不改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样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同时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角色,把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等表现的淋漓尽致,比较真实可现地刻画了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中国军人的形象。尤其是
“红色经典伴我行”主题征文
书中李云龙在枪林弹雨中摸索出的“亮剑精神”:“古代剑客和高手狭路相逢,假定这个对手是天下第一剑客,你明知不敌该怎么办?是转身逃走还是求饶?当然不能退缩,要不你凭什么当剑客?这就对了,明知是个死,也要宝剑出鞘,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更是让人这幅。这“亮剑精神”是多么地气魄雄伟、振奋精神,而这竟是由一个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所提炼出来的,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气流从丹田升起瞬时漫及全身的崇敬之情。是的,战争的年代产生了亮剑精神,亮剑精神也成就了新中国,而战争似乎离我们远去的今天,亮剑精神对于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似乎也只存在于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砍杀敌人带给观众的快感之中。
《孟子·告子下》上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确很有道理。现在的我们,从刚出生那刻起便被父母宠着惯着,年轻的我们有的甚至还不知道生活为何物。但我们毕竟会长大,渐渐地脱离父母自己去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这时,“孤身”奋斗的我们肯定会遭遇生活上的磕磕绊绊,因为生活本身之所以精彩便是因为其崎岖和坎坷。而我们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会成为生活的手下败将,眼泪的俘虏,年轻的我们或许会双手把自己的青春交出去,从此一蹶不振,悲天悯人。抱怨生活的人总是先抛弃了自己,抛弃了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书中李云龙在抗战如此艰苦的岁月里,仅流了三次泪:一次因为警卫员牺牲,一次是在抗战前线得知老人的儿子都为八路军运送军需而死亡后,一次是在困难时期把张妈当做亲身母亲一样来善终。流泪在他这里反而是坚强的象征,更显出他真英雄的本色。他的每一次流泪都是自身形象的升华。而反过来比较一下青春的我们,却往往因为一点小事落泪,轻言失败。
“红色经典伴我行”主题征文
尤记得高三那年,刚刚18岁的我和全国考生一样,面对高考的压力,青春被折磨地遍体鳞伤。面对每次月考的成绩,我害怕了。或许真的是像别人说的,失望源自期望太高吧。每次月考结束没几天,老班便把成绩放在多媒体上放映,并标注每个人的名次升降状况,以此想激发同学们的斗志。刚开始,大家都还很在意,可是到了后来,面对分数以及名次,有的人唉声叹气,有的人一笑而过,有的人呆若木鸡,有的人一脸无所谓。而当我每次看到这分数及名次,有时却会在大家都睡了时偷偷地抹眼泪。多少次都想对自己宣布失败,警告自己有些事强迫不来。然后“厚颜无耻”地给自己找借口,欺骗麻木自己。但往往谎言让自己压力更大,因为“人生最痛苦的事便是梦醒了发现已无路可走”。在那个炼狱般的日子里,多少次流泪,多少次想要放弃,多少次又重新站起,我已记不清了,但是从困苦里获得的那份坚强,那份对于生活的态度,那份对于挫折与坎坷的重视与淡然,让我明白了:对于青春这部字典,没有收录失败这个词语。青春永不言败。
转眼间,我已站在大二的台阶上,回首昨日刚从手边滑去的大一,感慨颇多。青春在这里更多的体现是一颗年轻的心灵,活跃的思维。大一时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人生更加有激情,因为经过高三炼狱般洗礼的我们了解了青春的脾气,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无限力量。我们都深知我们还拥有者人生的一大笔财富,但我们如何使用它,决定权却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大学校园里,有的人面对“用之不竭“的课余时间或消耗在床上、网上、游戏上,有的人却感觉到青春从身边正悄悄地流去,不赶紧抓住它便会被它抛弃,于是他们把时间投资在图书馆、自习室,利 3
“红色经典伴我行”主题征文
用大学这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好好淘洗一番自己,演绎着青春不败的故事。人与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人不经意间被拉开了。
大二的我,明显感觉到周围的同学很多都少了一点东西:激情,对于生活的激情。这又让我想起了书中李云龙在解放战争后,他所在的军队因故没有参加某项军事行动,但这次战争却是按照李云龙的指导思想去打的,结果很明显,我们胜利了。但是打了一辈子仗的李云龙却很大的不高兴,因为他没能够亲身和战士们浴血战场,他对战争的那份激情,那份热恋没有痛痛快快地得以展现,尽管那时他已经是军长。我想这里面所透露出的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那就是激情。青春的确是我们的挡箭牌,但失去了激情的青春便失去了强大的推动力,于是仍想要立于不败之地便不太可能是那么的简单。
如果青春是一座山,那我们现在正站在山之巅,回望一路的艰辛我们擦干汗水,俯视即将要走的下山之路,我们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因为我们都坚信:青春不败,青春没有什么不可能。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死亡”,让我们以“亮剑精神”为伴,在大学这个平台上再次让我们的青春爆发吧!
中文系09级本科一班 张祎明(200901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