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本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最后一头战象》更为突出。记述了曾经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发人深省。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紧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一体目标要求,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目标,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战象嘎羧的内心情感,结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将遵循“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原则,主要采取朗读指导法,启发法,情景渲染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按“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条主线,由点到面来展开我的授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日寇、香蕉、竹筒、焦躁不安、横遭不幸、泣不成声、浴血搏杀
2、课文围绕嘎羧主要写了哪几件事?(重披象鞍、再回战场、庄严归去)
过渡:在嘎羧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了这三个感人的片段。是的,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么,忠诚善良的嘎羧面临死神的时候会有哪些震撼人心的行为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
(二)、精读感悟
1、用心读读这三件事,用“—”画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画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
(2)标出句子中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词语,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展示:(1)重披象鞍
A、“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想是想的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眼睛烧得通红„„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这是对嘎羧神态及外貌的描写,体现了嘎羧此时急切的心情。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B、“没想到,嘎羧见了„„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一下子安静下来„„呼呼吹„„久久地摩挲„„眼睛里泪光闪闪„„真是没想到,一件象鞍竟然使急躁的嘎羧顿时安静下来!作者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腻生动,寥寥几笔却清晰地表达出一头英勇的战象积淀在心中的深沉的感情,使读者深刻的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指导朗读。提问:象鞍上有什么?(生联系下文)师范读,生想象当时情景。再次有感情朗读。
小练笔:嘎羧终究是要走了,在它临走时,乡亲们全部前来送行,(播放音乐)嘎羧舍不得离开乡亲们。它虽然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可是它仍然围着寨子足足走了三圈,它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乡亲们说,它会说什么呢?
过渡:告别了乡亲们,嘎羧再次回到了它曾经英勇杀敌的战场,它的内心又涌起了怎样的情感?
(2)再回战场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久久凝望”里,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之地;“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们的灵魂,也许在诉说它对战友的深深怀念,也许在告诉战友,它也将来陪伴它们。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
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最后一头战象;26年中,它无时无刻不再怀念着过去,思念着它的战友。这样的深情,它无法倾诉,因为它是最后一头战象。所以,重回战场,缅怀往事,怎能不激动。同学们,拿起书,我们齐声读这一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嘎羧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此时,它内心又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3)庄严归去
A、“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它挖了很长时间,它的体力已经达到极限,是什么支撑它不停地挖下去?和战友们的灵魂团聚是它唯一的信念。
B、“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
面对死亡,嘎羧是那么的坦然。嘎羧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坟墓,静静地躺在那里,那“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的眼睛,想说什么呢?
C、“它死了。它没有到„„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嘎羧走了。从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再回战场到安葬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这是一头战象的善良与忠诚!它虽然只是一头象,却具有高尚的情怀,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值得我们深深思索。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带着对嘎羧的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正如作者沈石溪所说的: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品味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
2、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下去可以再看看《第七条猎狗》、《再被狐狸骗一次》、《义犬复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象鞍 再回战场 庄严归去
梁 静 恩格贝镇中心小学 2016年11月10日
第二篇:《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南师附小红谷滩校区
胡迪迪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和战友一起与敌人浴血搏杀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并没有选择追寻自己种群的象冢,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坚强地刨开一个坑,庄严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发人深省。
文章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记叙了嘎羧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它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由衷咏叹战象生命的凝重和辉煌!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战象的内心并通过朗读来抒发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使学生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象”的甲骨文,认识它吗?(象)你对大象有哪些了解?引出战象。(板书:战象)
2.(出示战象图片)感受战象的威风凛凛、威武,读了这段文字,相信你会对战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出示:西双版纳曾经„„
3.它就是这次抗击日寇战争中唯一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板:最后一头)生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文本的标题是人们阅读文本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人们阅读文本获取的第一信息。从标题切入,循序理解课题,不仅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能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思维活跃、情感充沛,引领学生走好亲近文本的第一步,谱写好教学乐章的“前奏”。】
(二)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在它生命的最后时刻,主要做了哪几件事?(相机板书:重披象鞍 重回战场 挖掘墓坑)2.像这样,把发生的几件事归结成小标题就可以理清文章脉络。请借助这几个小标题,用上恰当的词语,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吧。(板:抓事件)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这篇文章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动物小说描写的是动物,但折射的是人类的感情。)。
2.那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情感的呢?请默读第5-11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嘎羧情感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师巡视)
3.交流汇报:
相机板书:动作、神态
我们通过品读嘎羧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这些细节,来领悟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情谊。(板书:品细节)
4.那么是怎样的象鞍会让嘎羧如此眷恋、激动呢?文章中是怎么描写这个象鞍的?指名说。
出示:象鞍上留着弹洞„„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1)这是一个怎样的象鞍,你能概括地说一说吗?(破旧)
它还是一个怎样的象鞍?(华贵)
(2)是啊,这是一个破旧的象鞍,在它的背后,还有一段沉痛的历史:(师讲述故事,配乐)资料
过渡语:同学们,流苏是给立下赫赫战功的士兵最高的褒奖。透过流苏,透过这斑斑血迹和弹洞,你想到了什么?说得真好。破旧而又华贵的象鞍记载着嘎羧当年的英勇,也见证者战象立下的赫赫战功。引读。
(3)这头战象有它辉煌的过去,有它出生入死的经历,难怪它看到象鞍,会如此的激动、如此的留恋。(课件出示:没想到„„)再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设计旨在树立“文体意识”,落实“生本”的教学理念,围绕主要情节和重点细节,大胆取舍,抓住最具动物小说特征又体现嘎羧丰富情感的言语进行仔细品悟,以点带面,上挂下联,引导学生自主读懂内容(外显知识),领悟写法,感悟读法、学法(内隐知识),努力做到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在此环节中和谐融合,使学生得言、得意,又得法。】
(四)课堂小练笔
久别重逢,泪光闪闪,嘎羧用鼻尖在象鞍前久久摩挲。同学们,嘎羧留恋的仅仅是象鞍吗?(不)此时此刻,嘎羧的心中一定是思绪万千,它或许想起了这个流苏象鞍的得来不易,或许想起与象鞍共同经历的某一次战斗,或许想起了()?或许想起了()? 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试着写一写。可以写嘎羧第一次和战友上战场的情景、在战场上和敌人殊死搏斗、第一次打了胜仗归来或是看到战友纷纷倒下的场景„„(写的过程中尽量学着用上沈石溪抓住动作和神态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留白,设计想象练笔,旨在以写促读,以写促思,升华情感,强化语言运用。】
(五)课堂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动物小说 最后一头战象
抓事件 品细节 悟情感
披挂象鞍 神态 留恋
重回战场 动作 激动
挖掘墓坑
【设计理念】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
七、说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该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几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篇:《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8篇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伞兵“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析学生
所教班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同学阅读课文已有一定的速度,有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少数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较活跃,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
三、说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的传授点: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嘎羧的动作及神情变化,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2、能力的培养点: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培养,本课重点加强对学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思维教育的渗透点:体会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5、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描写战象的动作及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内心世界及可贵品质。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若干张
五、说教学
本课时教学思路主要是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读悟式”教学模式,以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为主要授课形式。以读为本,以互动讨论为经,以“感知课文——感受语言——感悟形象——升华感想”为纬,努力达到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目的。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2
一、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思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白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
3、了解课文大概。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6、感情朗读课文。
三、特色
“放手”是我本节课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如在预习方面,让学生自己查找“战象”和沈石溪的资料,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锻炼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养成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边读,边画,边批注,这样既解决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的养成。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文章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文章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课件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习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习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习。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平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平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战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象庄严归去:挖
头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再次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赞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由于这次教学大赛是借班上课,(歙县行知小学五(2)班),在上课前我花了二十分钟和学生进行沟通,并疏通文字了解课文大意虽然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他们,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少授课难度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语境,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3、抓住文章重点段落, 聆听战象嘎羧的心声,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4。拓展写话,倾诉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难点:通过阅读,教师讲解,让学生学会抓事件品细节的阅读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讲述战象嘎羧的故事课件展示:“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冠,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藏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自然引入课题,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尝试概括嘎羧临死前做了哪几件事这一训练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概括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娓娓道来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继续浸润在情意浓浓的学习环境中2、聆听心声,感悟战象嘎羧的情怀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展开谈话:“学习课文就是与文中人物、动物、景物交流、谈话,在这里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嘎羧)使学生意识到战象嘎羧就是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它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适时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快速读文,看看哪些字词最能拨动了你心弦,在这样的文字下划出真挚的情感线,用心听听战象嘎所在和你说什么呢?“这一问题,直接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片断,重点词句来感悟战象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由感而读教师或情感诱导,或方法指导,或鼓励肯定,保证学生的动态生成,“对话也就成为一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3、拓展阅读,深化单元的主题思想语文的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的结尾,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如《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优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动物的内心世界,又培养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第七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最后一头战象》更为突出。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并没有选择追寻自己种群的象冢,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坚强地刨开一个坑,庄肃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发人深省。
文章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记叙了嘎羧生命了最后的辉煌与庄严。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它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由衷咏叹战象生命的凝重和辉煌!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2、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首先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复习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出的小标题。同时大屏幕出示小标题,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在朗读中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基础。)
接下来是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板书,师生共同整理。(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师导语:在大家的眼里,嘎羧是善良的,是坚强的,是英勇的,是忠诚的,是有情有意。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中的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自学提示:①、快速阅读课文。②、画出文中能体现嘎羧重情重意的场景。③、抓住场景中的词句体会嘎羧的情感。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的`出示是让学生有章可循,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段落,为下一步小组交流做准备。)
2、给学生自学的时间。
3、教师提出要求:小组交流,合作展示。
(设计意图: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学,给个缓冲的时间找到相应的场景,然后再小组内交流查漏补缺。)
在交流中,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四处关于嘎羧行为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1)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2)嘎羧离开寨子时与村民依依不舍的情景。
(3)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4)嘎羧死去的情景。(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只选取四个能体现出嘎羧重情重义的片断来研读。为了不让听者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的导语和每个小组的汇报开头都要有串联整篇文章的语言。
每个环节的交流形式有一些变化,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采取了抓场景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来体会嘎羧重情重意;还有的是发挥合理的想象如嘎羧离开寨子时与村民依依不舍的情景,引导学生说出26年来村民是如何照顾嘎羧的,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带它去散步,给它洗澡等等的画面,教师顺势而导:村民如此的照顾,所以嘎羧绕着寨子走三圈足见对村民的不舍,心中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它会说什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在想象中升华情感;还有配乐诗文情感朗读。
所有这些交流形式的设计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教师的导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师导语: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说出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设计意图:此时文章已学完,嘎羧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怀已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把心里的感动一吐而快,升华情感。)
2、推荐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注意单元整合,无论是开场白,还是结束语,都要有意识的渗透单元主题就是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6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役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光阴催它年老,知道本身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握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宅兆,尊严地将本身安葬。课文以嘎羧举动为线索,语言精致逼真,局面生动动人,语言普通易懂,布局条理清楚,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xx字,学生阅读时,对团体掌握文章内容,领会动物心田天下,感悟动物情绪有肯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写话,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易错词纠正,易错字教学。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配乐朗读7、14、23自然段。
(4)嘎羧的死与其他大象的死有何不同?读课文11自然段。生汇报,体现嘎羧的忠诚,重情重义。
(5)嘎羧的样子。读22自然段。“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写话练习。嘎羧凝望着天空说:“-----------------------。”
我想对嘎羧说:“---------------------------。”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发现写作方法
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2)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布置作业(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回环课题,生读课题。
3.布置作业:
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再回战场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忠诚光荣归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基础知识较扎实。二课时及时落实巩固了易错词,易错字。例如“横遭不幸”中“横”的读音,“日寇”的“寇”。从多音字,会意字两个角度去落实。还有教给学生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主要事件,抓重点段落去品读感悟课文。课上给学生读文思考的机会。课上我还及时的抓写作方法,了解动物小说的特点,是通过神态,动作及动物的声音来学习课文。本节课我让学生充分朗读,以读代讲,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抓重点词体会嘎羧的情感,了解嘎羧的内心的感受。这节课结尾我落实学生写话的能力,并且尽量当堂完成汇报。
虽然,教学没有完美无缺的,遗憾之处有:对时间的掌握不敷适当。开课8分钟才进入读文学习,字词教学的时间有点长,导致讲堂气氛不敷融洽。其次,对嘎羧好汉形象的阐发回不到位,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多去咀嚼它英勇无敌,忠诚,怀旧,善良等特点。
盼望列位同仁们能提出名贵意见,配合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7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从文章在教材编排中所处的位置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编者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小六阶段安排的“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任务。
从学情分析,小六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较好地开展对文章的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读写文章中出现的生字。
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象嘎羧怀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
由于小六的学生还缺乏一些生活体验,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战象嘎羧身上的优秀品质设定为我上课分析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以及战象的相关知识,。
2、学生预习课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小说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学习战象嘎羧的品质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理念,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对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主要采用问题教学与引导启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此外,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所以必须实施长文短教。于是,我采用抓重点段落感受战象品质的方法。设计课时为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战象的图片,之后对战象作以简单的介绍并播放战象作战的视频。如此设计,意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战象的英勇。
(二)介绍作家部分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认知,进而产生对动物小说的兴趣,我重点介绍作者的代表作品并告知学生本文乃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并非杜撰,以此来打动学生并加深他们的情感。
(三)诵读课文部分
课前:初读、精读课文,要求排除阅读障碍并整体感知课文。
课上:略读、速读课文,整体概括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
(四)赏析文章部分
由于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已经养成。在执教本课时,我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而是采用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住抓住关键词句,直奔重点语句进行教学。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让孩子们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有一个课堂检测,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是否能准确的理解并掌握。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主要是由课题和代表战象品质的词语组成的。
这样安排的好处:一是便于总结;二是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2、作业是通过想象,为课文填写空白。如此设计的意图是再次加深学生对战象嘎羧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再次披挂象鞍,凭吊战场,庄严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赞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选择令人感动的场景,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3.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聆听战象嘎羧的心声,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
4.拓展写话,为战象嘎羧题写碑文,倾诉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讲述战象嘎羧的故事
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字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曾经有过这样一头战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到了曾经浴血拼杀的战场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后,教师质疑:“读了这样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曾经”一词启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选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断。这一训练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娓娓道来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继续浸润在情意浓浓的学习环境中。
2、聆听心声,感悟战象嘎羧的情怀
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展开谈话:“学习课文就是与文中人物、动物、景物交流、谈话,在这里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嘎羧)使学生意识到战象嘎羧就是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它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适时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快速读文,看看哪拨动了你心弦,在这样的文字下划出真挚的情感线,用心听听战象嘎所在和你说什么呢?“这一问题,直接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片断,重点词句来感悟战象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由感而读。教师或情感诱导,或方法指导,或鼓励肯定,保证学生的动态生成,“对话也就成为一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
3.倾诉真情,体协战象嘎羧的碑文
再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子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没有了那头叫嘎羧的战象但它那双凝望清波荡漾的眼神,和那只睁得老大的眼睛却久久令人回味,令人深思……“与课前的导入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近一步突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此时学生的情感之潮,奔涌而来,达到了“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状态,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村民们为了纪念战象嘎羧,为它立了一个墓碑,请你以村民的身份,为战象嘎羧写一段碑文。”
4、拓展阅读,深化单元的主题思想
语文的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的结尾,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如《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优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动物的内心世界,又培养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第四篇: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令人感动的情义世界——<最后一头战象>》。
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一课时
做到对课文的熟读以及字词等基础性任务的掌握,找出来自己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概括嘎羧在生命最后时光做了哪三件事。复述课文。
【设计思路】这样来安排,目的是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熟悉和情节的充分把握,能够整体来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也为下节课进行语言品析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习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习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习。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平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平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说板书设计
最
后 战 重披战甲:泪光、摩挲
凭吊战场:凝望、吼叫 重情重义(动作、神态)
一 象 庄严归去:挖
头
板书体现出来的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的核心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提升,简洁明了,线索清晰,中心突出。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2
一、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思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白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
3、了解课文大概。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6、感情朗读课文。
三、特色
“放手”是我本节课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如在预习方面,让学生自己查找“战象”和沈石溪的资料,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锻炼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养成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边读,边画,边批注,这样既解决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的养成。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第七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最后一头战象》更为突出。
课文记述了曾经在西双版纳的打洛江畔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并没有选择追寻自己种群的象冢,而是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坚强地刨开一个坑,庄肃把自己掩埋的故事。小说写得凝重、悲壮,扣人心扉,发人深省。
文章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记叙了嘎羧生命了最后的辉煌与庄严。对嘎羧动作、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它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由衷咏叹战象生命的凝重和辉煌!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2、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首先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复习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出的小标题。同时大屏幕出示小标题,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在朗读中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基础。)
接下来是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根据学生板书,师生共同整理。(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研读语句,细感悟。
1、师导语:在大家的眼里,嘎羧是善良的,是坚强的,是英勇的,是忠诚的,是有情有意。课文中的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中的自学提示学习课文。自学提示:①、快速阅读课文。②、画出文中能体现嘎羧重情重意的场景。③、抓住场景中的词句体会嘎羧的情感。
(设计意图:自学提示的出示是让学生有章可循,在短时间内找到相应的段落,为下一步小组交流做准备。)
2、给学生自学的时间。
3、教师提出要求:小组交流,合作展示。
(设计意图:先给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学,给个缓冲的时间找到相应的场景,然后再小组内交流查漏补缺。)
在交流中,可以根据学情,重点抓住以下四处关于嘎羧行为的描写进行朗读感悟:
(1)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
(2)嘎羧离开寨子时与村民依依不舍的情景。
(3)嘎羧在打洛江畔的感人行为。
(4)嘎羧死去的情景。(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只选取四个能体现出嘎羧重情重义的片断来研读。为了不让听者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的导语和每个小组的汇报开头都要有串联整篇文章的语言。
每个环节的交流形式有一些变化,如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动与神情采取了抓场景中的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来体会嘎羧重情重意;还有的是发挥合理的想象如嘎羧离开寨子时与村民依依不舍的情景,引导学生说出26年来村民是如何照顾嘎羧的,孩子们畅所欲言,说出带它去散步,给它洗澡等等的画面,教师顺势而导:村民如此的照顾,所以嘎羧绕着寨子走三圈足见对村民的不舍,心中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它会说什么,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在想象中升华情感;还有配乐诗文情感朗读。
所有这些交流形式的设计都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教师的导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促升华。
1、师导语:此时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嘎羧,赞颂这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呢?请说出你最深切的感受吧。
(设计意图:此时文章已学完,嘎羧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怀已深深震撼学生的心灵,要让学生把心里的感动一吐而快,升华情感。)
2、推荐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注意单元整合,无论是开场白,还是结束语,都要有意识的渗透单元主题就是感受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4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从文章在教材编排中所处的位置分析,《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三篇课文,属于精读课文。编者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能力迁移,完成阅读教学在小六阶段安排的“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结合”的任务。
从学情分析,小六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较好地开展对文章的探究。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读写文章中出现的生字。
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中,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逝去的战友的深切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最后一头战象在死前的变化及它所做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象嘎羧怀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
由于小六的学生还缺乏一些生活体验,因此,我把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战象嘎羧身上的优秀品质设定为我上课分析的重难点。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以及战象的相关知识,。
2、学生预习课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运用的教学理念主要是: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将教师职能转型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小说的人文性特征,让学生通过学习战象嘎羧的品质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理念,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对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要求以及本文的特点,主要采用问题教学与引导启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此外,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所以必须实施长文短教。于是,我采用抓重点段落感受战象品质的方法。设计课时为一课时。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部分
我首先给学生出示一些关于战象的图片,之后对战象作以简单的介绍并播放战象作战的视频。如此设计,意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战象的英勇。
(二)介绍作家部分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文的认知,进而产生对动物小说的兴趣,我重点介绍作者的代表作品并告知学生本文乃现实生活中真正发生的事情,并非杜撰,以此来打动学生并加深他们的情感。
(三)诵读课文部分
课前:初读、精读课文,要求排除阅读障碍并整体感知课文。
课上:略读、速读课文,整体概括课文内容,抓重点段落。
(四)赏析文章部分
由于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学生们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已经养成。在执教本课时,我并没有采取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而是采用了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住抓住关键词句,直奔重点语句进行教学。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让孩子们对文章的印象更加深刻。然后有一个课堂检测,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本文的重难点是否能准确的理解并掌握。
四、说板书及作业
1、板书主要是由课题和代表战象品质的词语组成的。
这样安排的好处:一是便于总结;二是便于学生加深印象。
2、作业是通过想象,为课文填写空白。如此设计的意图是再次加深学生对战象嘎羧的情感。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再次披挂象鞍,凭吊战场,庄严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赞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选择令人感动的场景,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
3.抓住文章重点段落,聆听战象嘎羧的心声,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
4.拓展写话,为战象嘎羧题写碑文,倾诉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
难点:通过朗读感悟,领略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音乐,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讲述战象嘎羧的故事
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字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曾经有过这样一头战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到了曾经浴血拼杀的战场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读后,教师质疑:“读了这样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曾经”一词启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选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断。这一训练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表达能力,又提高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娓娓道来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继续浸润在情意浓浓的学习环境中。
2、聆听心声,感悟战象嘎羧的情怀
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展开谈话:“学习课文就是与文中人物、动物、景物交流、谈话,在这里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嘎羧)使学生意识到战象嘎羧就是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它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师适时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快速读文,看看哪拨动了你心弦,在这样的文字下划出真挚的情感线,用心听听战象嘎所在和你说什么呢?“这一问题,直接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片断,重点词句来感悟战象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由感而读。教师或情感诱导,或方法指导,或鼓励肯定,保证学生的动态生成,“对话也就成为一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
3.倾诉真情,体协战象嘎羧的碑文
再以打字机的声音逐子出示字幕:“西双版纳没有了那头叫嘎羧的战象但它那双凝望清波荡漾的眼神,和那只睁得老大的眼睛却久久令人回味,令人深思……“与课前的导入遥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近一步突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此时学生的情感之潮,奔涌而来,达到了“不吐不快,非吐不可”的状态,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村民们为了纪念战象嘎羧,为它立了一个墓碑,请你以村民的身份,为战象嘎羧写一段碑文。”
4、拓展阅读,深化单元的主题思想
语文的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的结尾,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如《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优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动物的内心世界,又培养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6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役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光阴催它年老,知道本身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握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宅兆,尊严地将本身安葬。课文以嘎羧举动为线索,语言精致逼真,局面生动动人,语言普通易懂,布局条理清楚,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xx字,学生阅读时,对团体掌握文章内容,领会动物心田天下,感悟动物情绪有肯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写话,拓展阅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
2.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易错词纠正,易错字教学。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配乐朗读7、14、23自然段。
(4)嘎羧的死与其他大象的死有何不同?读课文11自然段。生汇报,体现嘎羧的忠诚,重情重义。
(5)嘎羧的样子。读22自然段。“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写话练习。嘎羧凝望着天空说:“-----------------------。”
我想对嘎羧说:“---------------------------。”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发现写作方法
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2)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布置作业(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2.回环课题,生读课题。
3.布置作业:
阅读沈石溪的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设计意图:在“段落阅读”(板块二)、“整体回顾”(板块三)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层层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最后一头战象再回战场动作、神态、叫声——情感
忠诚光荣归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基础知识较扎实。二课时及时落实巩固了易错词,易错字。例如“横遭不幸”中“横”的读音,“日寇”的“寇”。从多音字,会意字两个角度去落实。还有教给学生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主要事件,抓重点段落去品读感悟课文。课上给学生读文思考的机会。课上我还及时的抓写作方法,了解动物小说的特点,是通过神态,动作及动物的声音来学习课文。本节课我让学生充分朗读,以读代讲,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抓重点词体会嘎羧的情感,了解嘎羧的内心的感受。这节课结尾我落实学生写话的能力,并且尽量当堂完成汇报。
虽然,教学没有完美无缺的,遗憾之处有:对时间的掌握不敷适当。开课8分钟才进入读文学习,字词教学的时间有点长,导致讲堂气氛不敷融洽。其次,对嘎羧好汉形象的阐发回不到位,应该拓宽学生的视野,更多去咀嚼它英勇无敌,忠诚,怀旧,善良等特点。
盼望列位同仁们能提出名贵意见,配合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伞兵“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析学生
所教班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同学阅读课文已有一定的速度,有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少数同学口语表达能力强,思维较活跃,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
三、说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知识的传授点:通过学习课文,开展小组讨论,使学生能通过课文中嘎羧的动作及神情变化,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
2、能力的培养点:通过学习课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全方位培养,本课重点加强对学生有语气、分角色读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3、思维教育的渗透点:体会战象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4、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5、教学难点:通过理解描写战象的动作及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内心世界及可贵品质。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若干张
五、说教学
本课时教学思路主要是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读悟式”教学模式,以集体交流,感情朗读,加深感悟为主要授课形式。以读为本,以互动讨论为经,以“感知课文——感受语言——感悟形象——升华感想”为纬,努力达到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的目的。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8
一、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思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白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二、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2、速读课文,了解课文。
3、了解课文大概。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5、交流感受深的句子。
6、感情朗读课文。
三、特色
“放手”是我本节课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课文也很长,如果教师过多的讲解,课堂任务很难完成,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决问题。如在预习方面,让学生自己查找“战象”和沈石溪的资料,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锻炼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方面,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养成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边读,边画,边批注,这样既解决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的习惯的养成。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最后一头战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课文记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在生命终结前,再次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赞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表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说学情
由于这次教学大赛是借班上课,(歙县行知小学五(2)班),在上课前我花了二十分钟和学生进行沟通,并疏通文字了解课文大意虽然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他们,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减少授课难度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语境,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3、抓住文章重点段落, 聆听战象嘎羧的心声,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友情;4。拓展写话,倾诉自己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战象的高尚情怀;难点:通过阅读,教师讲解,让学生学会抓事件品细节的阅读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转换成同战象嘎羧对话的过程,辅以图像等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内心以猛烈的撞击,深深的震撼,进而学生必然读出情感,诉出情感,写出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讲述战象嘎羧的故事课件展示:“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冠,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藏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自然引入课题,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尝试概括嘎羧临死前做了哪几件事这一训练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培养了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概括语言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娓娓道来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继续浸润在情意浓浓的学习环境中2、聆听心声,感悟战象嘎羧的情怀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对话的环境,教师与学生展开谈话:“学习课文就是与文中人物、动物、景物交流、谈话,在这里我们就是同谁交谈呢?(嘎羧)使学生意识到战象嘎羧就是一个有高尚情怀的“人”,它也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适时抛出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快速读文,看看哪些字词最能拨动了你心弦,在这样的文字下划出真挚的情感线,用心听听战象嘎所在和你说什么呢?“这一问题,直接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片断,重点词句来感悟战象的高尚品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课件,进一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畅所欲言,由感而发,由感而读教师或情感诱导,或方法指导,或鼓励肯定,保证学生的动态生成,“对话也就成为一种思维碰撞,心灵共振的过程3、拓展阅读,深化单元的主题思想语文的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的结尾,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如《第七条猎狗》、《一只猎雕的遭遇》、《斑羚飞渡》等优秀作品既全面、深刻的了解动物的内心世界,又培养了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
第五篇: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终结以前,再次披挂战甲,重回战场凭吊,庄严埋葬自己的故事。文章抓住战象嘠羧的神态和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最后的辉煌和庄严。
二、说教学理念
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是在高年级阶段提出来的阅读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文是一篇很长的文章,因此我这次努力做到的是对长文有所取舍,有所侧重,体现长文短教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教材,我确立了这样的目标:
1、继续练习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2、从课文的相关语句感受战象嘎羧的重情义的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重点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要求,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重点:抓住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语句,品析文章语言,体会课文的相关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战象的形象,指导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特色
从整节课来看,这节课的设计基本上照顾到了语文基本能力的综合培养,课堂设计的特点最主要体现在两点:
1、在对三个场景学习的时候分别采取了自由读、老师范读、引读的不同类型的朗读指导方式,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互相结合、相互渗透的学习。
2、三个场面的学习用一根情感线索作为红线把几个片段联系起来,基本遵循熟读之后把握文本深层含义,进而提炼文章中心、总结写作手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理性的分析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六、说教学过程
由于文本较长,我安排了两课时的内容,这次具体来谈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真情导入
老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在音乐的衬托下,回顾文章的背景、脉络,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老师:(配乐)在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1943年,象兵在西双版纳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斗结束后,鬼子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地。只有一头战象幸存下来了——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概括出来嘎羧预感到自己生命将尽所做的三件事: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板书)然后通过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对战象品质的理解回答,总结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第二环节: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问题:速读课文思考,在战象最后做得三件事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嘎羧的重情重义?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2、学生速读课文,选择自己感动的一个场景进行学习讨论,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对三个场景的学习、探讨、交流: 场景一:重披战甲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战象嘠羧见到象鞍时“一下子安静下来”“吹去灰尘、摩挲”“ 泪光闪闪”(板书:摩挲、泪光)等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体现对象鞍的重视和珍惜,分析得出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读出自己的感受。
场景二:凭吊战场
1、在学生谈了自己对这一部分的理解之后,老师配课件范读。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此时你就是嘎羧,重新回到战场,你“凝望”(板书)的目光中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范读文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学生展开想象,补充空白,进行表达训练。
2、引导学习一个关键的词语,战象嘠羧的叫声“欧——”(板书:吼叫),因为这个叫声中包含的含义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多角度的体验,充分的感受到嘠羧内心所不能言的那种情怀。(预设:二十六年来,它只能把的思念、伤心、孤独深深地压在心底,可是此时此刻再回战场,终于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叫是在诉说什么?是啊,这叫声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这是在呼唤战友的英灵,在告诉战友我即将陪伴你们了,这更是和乡亲们最后的告别啊!)
3、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老师指导,感悟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应该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的有关语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份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场景三:庄严归去
1、老师引导到这一个场面,重点通过对“挖”(板书)字的反复出现和一些动作细节的体会,你能从中读出什么?理解是什么支撑着他这样挖下去的,学生总结出来是他的对战友的思念,是他坚强的毅力,让学生感受这是一头“重情重义”的战象。老师紧接着引读,读出来他的疲惫,他的坚强,他的思念,他的重情重义。
2、学习完三个场景,让学生理性的回顾总结,作者是通过怎样的细节描写来体现战象嘠羧的“重情重义”的。(通过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板书:动作、神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目的在于把对人物形象的感性学习上升到对文章的理性学习上,总结写作方法。
第三环节:情感升华
1、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感受战象死去时候的庄严。老师接着进行引导写话练习。
老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走了,平静的走了,寨子从此也将恢复平静,可是我们的心却无法平静,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最深情的语言写下来吧。
学生写。学生练习展示——
老师总结:浴血卫国得幸存,垂暮不忘生时恩。岁月匆匆如流水,心似卵石沙中沉。这正是:山水依旧,我心依旧。与友长眠,英魂永存。
2、最后由作者的一句话,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升华,引起我们更多更深层的思考。并推荐阅读沈石溪相关作品。
【设计思路】语文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3.《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戴文英 2012-12-19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3.《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戴文英 2012-12-19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3.《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戴文英 2012-12-19
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戴文英 2012-12-19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在这里开始书写日记、心情 „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但由于课问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扎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