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喜雨》阅读答案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10分)
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⑴ 第三联“遥”“忽”二字富有情趣,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⑵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试题答案:⑴ 遥:指雨后水涨河宽两岸相距更远,但人们仍然兴奋不已,隔河大声互语的情形(1分);忽:雨后树枝积水很多,而鹭却习惯性立于其上,终至树枝折断,鹭惊惧而飞的情形(1分)。通过对人的对话和鸟受惊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因下雨而带来丰收希望的喜悦心情。(2分)
⑵ ①尾联先写往年愁没粮食与酒,再写眼下这场雨带来丰年希望,今年将愁没储粮储酒之器;(1分)
②以愁衬喜:今年愁无储粮储酒之器,反衬出喜雨给人带来的巨大的快乐。(1分)
③结尾转写情,反写喜悦,出乎意料,使得诗歌脉络跌宕起伏。(1分)
第二篇:喜雨亭记阅读答案
喜雨亭记阅读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既而弥月不雨(整)
B.岁且荐饥(连年歉收)
C.亭以雨名,志喜也(标志)
D.繄谁之力(是)
2.下列加点的字与“五日不雨可乎”中“雨”的用法不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辇来于秦
3.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①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A.B.C.D.4.下面能够表明作者以“喜雨”命亭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百姓因久旱逢甘雨而欣喜,作者的心情也很高兴。
B.雨下得很及时,老百姓载歌载舞,乐以忘忧。
C.作者能与朝廷官吏以及朋友在亭子上游玩。
D.作者能够邀请客人来亭子上饮酒欢庆。
5.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②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
[答案]
1.C
2.D
3.B
4.A
5.①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②官吏相互同乐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农民相互喜悦于田头。
第三篇:喜雨亭记 阅读答案附翻译
喜雨亭记〔宋〕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n高兴)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濡;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yi句首语气词,相当于惟唯)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适:刚刚B.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 属:通嘱,指劝人饮酒C.岁且荐饥,狱讼繁兴 狱:监狱D.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从:接着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者有喜则以名物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越三月乙卯乃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C.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其又可忘邪 其孰能讥之乎13.将文言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5分)(2)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5分)参考答案1.C2.A3.(1)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2)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解析】1.试题分析:狱,案件。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分别为用和因此。B都为才,C都为即使,D都为难道。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文言文翻译: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喜事。古代有了喜事,就用喜事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记。例如周公得到了嘉禾,就用嘉禾命名他的文章;汉武帝得到了宝鼎,就用元鼎命名他的年号;叔孙得臣战胜了狄人侨如,就用侨如命名他的儿子。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它们表示不忘记的意思是一致的。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修建官舍。在厅堂的北面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一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这件事,预示为丰收年。后来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才因此担忧,过了三月份,到了四月初二才下雨。四月十一日又下雨,老百姓还认为不满足。四月十四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住。于是官吏们在厅堂中一起庆贺,商人们在市场上一起歌唱,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欣,忧愁的人因此快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建成。于是我在亭子里举杯劝客饮酒,并且问他们说:再过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说:再过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了。再过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说:再过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禾苗了。没有麦子,没有禾苗,年景将要频频发生饥荒,诉讼案件繁多而且盗贼更加猖獗。那么,我和诸位即使想在这个亭子上悠闲游乐,难道可能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旱就赐给他们的雨。使我和诸位能够在这个亭子上悠闲游乐的原因,都是雨的恩赐啊,难道又能忘记吗?已经用喜雨命名亭子了,又接着用歌来颂这件事.歌词说: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冻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使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三天,是谁的力量?老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种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否认.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太空,太空高远,不可能来命名,我只好用雨来命名我的亭子。
第四篇:4《春夜喜雨》练习及答案
《春夜喜雨》
1.默写整首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解释下列词语: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潜:悄悄地。野径:田野间的小路。花重: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 唐 代
杜甫。这首诗写的是(春雨),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后六句集中写(夜雨),诗中没有一个“ 喜 ”字,却体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4.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 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5.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6.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7.比较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6分)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lěi)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杜诗:①春雨来得及时;②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①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②春雨水量可观。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杜诗:
①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②借住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展开想像,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④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⑤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周诗:
①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②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③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第五篇:《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
《春夜喜雨》阅读及答案
春夜喜雨
唐.杜甫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案:
1.知时节(或当春乃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
3.“潜”字用得好。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